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线探伤报告

射线探伤报告

射线探伤报告
射线探伤报告

渗透测试报告模板V1.1

密级:商密 文档编号: 项目代号: YYYY 渗透测试报告 LOGO Xxxx(公司名称) 20XX年X月X日

保密申明 这份文件包含了来自XXXX公司(以下简称“XXXX”)的可靠、权威的信息,这些信息作为YYYY正在实施的安全服务项目实施专用,接受这份计划书表示同意对其内容保密并且未经XXXX书面请求和书面认可,不得复制、泄露或散布这份文件。如果你不是有意接受者,请注意:对这份项目实施计划书内容的任何形式的泄露、复制或散布都是被禁止的。

文档信息表

摘要 本文件是X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受YYYY委托所撰写的《YYYY渗透测试报告》的报告书。这里对本次渗透测试结果所得出的整体安全情况作概括描述,文件正文为全面的分析。 本次渗透测试主要采用专家人工测试的方法,采用了部分工具作为辅助。在渗透测试中我们发现:系统应用层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多处存在高危漏洞,高危漏洞类型主要为失效的访问控制、存储型xss。缺乏对输入输出进行的防护和过滤。 结论:整体而言,YYYY在本次渗透测试实施期间的安全风险状况为“严重状态”。 (系统安全风险状况等级的含义及说明详见附录A) 结果统计简要汇总,如下图 0-1、表0-1。 图0-1 系统整体验证测试整改前跟踪统计图 表0-1 测试对象整改后结果统计表

一、项目信息 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 二、项目概述 1.测试目的 为了解YYYY公司网络系统的安全现状,在许可及可控的范围内,对XXXX应用系统开展渗透测试工作,从攻击者的角度检测和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并针对发现的漏洞提供加固建议。 2.测试范围 渗透测试的范围仅限于经过YYYY公司以书面形式进行授权的服务器、网络设置被和应用系统。XXXX承诺不会对授权范围之外的网络和主机设备以及数据进行测试、模拟攻击。

焊缝射线探伤检验规范R

1.前言 本规范规定了在焊缝透照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所遵循的程序和要求. 2.目的 采用射线的照相技术要求及通过射线摄影的底片来检验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分类定级. 3.适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用于本公司及其外协厂碳素钢、低合金钢的对接焊缝及钢管的对接环焊缝的射线透照的检测. 4.参考标准 QA-I-101 焊工培训考核程序 GB3323-82 钢焊缝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法 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5.射线透照的一般要求 5.1 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 5.2 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5.3 从事射线探伤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执行. 6.射线透照的技术要求 6.1 焊缝表面的要求: 焊缝需经表面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射线照相.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程度应不 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如咬边,焊瘤等.否则应在射线照相前修整. 6.2 工件的表面应采用永久性的标记作为对每张射线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产品上不适合打印标 记时,应采用透视部位草图或其他标记方法. 6.3 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底片编号、定位记号等标志,这些标志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并应 与工件上的标志相符. 7.射线透照 射线透照的具体步骤和内容应参照GB3323-82 《钢焊缝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法》或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8.焊缝质量评级 8.1 焊缝质量根据缺陷数量的规定分成四级: 优等焊缝----- Ⅰ级焊缝,焊缝内部不准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状夹渣. 一级焊缝---- Ⅱ级焊缝,焊缝内部不准有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合格焊缝---- Ⅲ级焊缝,焊缝内部不准有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 不合格焊缝--- Ⅳ级焊缝,焊缝内部的缺陷数量超过Ⅲ级者为Ⅳ级. 8.2 对于焊缝内部的不同尺寸的气孔(包括点状夹渣)按表1换算. 表1 气孔换算表

射线探伤检测

射线探伤检测 摘要: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可以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物质内部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它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内部缺陷,如焊缝的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性缺陷。由于可以探测材料内部的不连续性,射线探伤被广泛应用于焊缝检测。文章主要介绍射线探伤的原理、方法及底片评定。 关键词:无损检验、衰减、射线探伤的方法、射线底片的评定 引言:重要的焊接结构的产品验收和在役中的产品,必须采用不破坏其原有形状、不改变或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检验方法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无损检验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射线探伤则是其主要方法。射线探伤既能对产品进行普检,也可对典型的抽样进行试验,具有灵敏度高、能保存永久性的缺陷记录,因而在大多数非破坏性检验中占有很大优势,现实运用广泛,未来发展可观。 正文: 一、射线探伤基本原理 射线探伤中应用的射线主要是X射线和γ射线,二者均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习惯上统称为光子。 X射线的波长为0.001~0.1nm,γ射线的波长为0.0003~0.1nm。 (一)、射线的性质 X射线是由高速行进的电子在真空管中撞击金属靶产生,该射线源目前主要是X射线机和加速器,其射线能量于强度均可调节;γ射线则由放射性物质内部原子核的衰变而来,其能量不能改变,衰变几率也不能控制,该射线源为γ射线机。

X射线和γ射线均具有以下性质: (1)不可见,以光速直线传播。 (2)不带电,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3)具有可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 (4)可使物质电离,能使胶片感光,亦能使某些物质产生荧光。 (5)能对生物细胞起作用(生物效应)。 (二)、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当射线穿透物质时,由于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产生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其中包括光电效应、汤姆逊散射、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其结果使射线因吸收和散射而失去一部分能量,强度相应减弱,这种现象称之为射线的衰减,并可用衰减定律表达 -uδ(1-1) I δ=I O e 式中I δ——射线透过厚度δ的物质后的射线强度; I 射线的初始强度; O—— e—自然对数的底; δ—透过物质的厚度; u—线衰减系数,为上述各物理效应分别引起的衰减系数之和。 上式表明,射线强度的衰减是呈负指数规律的,并且随着透过物质厚度的增加,射线强度的衰减增大。随着线衰减系数的增大,射线强度的衰减也增大。线衰减系数u值与射线本身的能量(波长λ)及物质本身的性质(原子序数Z、密度ρ)有关。即对同样的物质,其射线的波长,u值也越大;对相同波长或能量的射线,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密度越大,则u值也越大。 (三)、探伤的基本原理 射线探伤的实质是根据被检工件与其内部缺陷介质对射线能量衰减程度不同,而引起射线透过工件后的强度差异(图1),使缺陷能在射线底片或X光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1评片考核内容 每人评定10张焊缝透视底片,其中有一张小径管双壁双影椭圆成像底片。时间60分钟。评定结果记录在评片考核记录表上。 2评片考核记录表格式 见另一Word文档《RT评片报告a》。 3评片记录表填写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系辅导老师整理仅供参考,以考委会规定为准。 3.1“底片编号”及“工件厚度”按底片左上角的标签顺序填写。 3.2“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和“焊接形式”的填写 焊接方法、焊接型式和焊接位置需要根据对底片上影像的识别,逐项填写。 ⑴“焊接方法”根据考核底片判断后,手工焊填写“手”,自动焊填写“自”,既有自动焊又有手工焊填写“自+手”。 ⑵“焊接位置”和“焊接型式”根据考核底片判断后,在相应栏内打“√”。 3.3“可识别的最小线编号”填写所观察到的最细金属丝号,等径像质计填写所 标明的像质计丝号。 3.4“缺陷评定”栏中缺陷性质用符号表示:裂纹为A,未熔合为B,未焊透为 C,条形缺陷为D,圆形缺陷为E。 3.5“缺陷性质”、“定量”及“缺陷位置”的填写见下页图示例。 3.6小径管双壁双影评定时,应指出缺陷在源侧还是胶片测。 4有关注意事项 4.1当底片上同时存在危害性缺陷(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非危害性缺陷(圆形 缺陷、条形缺陷)时,只评危害性缺陷。 4.2当底片上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不存在危害性缺陷),要分别对两 者最严重处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并以最严重级别评级。 4.3底片两端有搭接标记时,评定搭接标记范围内的缺陷;底片两端无搭接标记 时,底片两端20mm范围内不评定。

未熔合 定义:未熔合是指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可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结合在一起的缺陷。 影像特征:根部未熔合的典型影像是连续或断续的黑线,线的一侧轮廓整齐且黑度较大,为坡口或钝边的痕迹,另一侧轮廓可能较规则,也可能不规则。根部未熔合在底片上的位置就是焊缝根部的投影位置,一般在焊缝的中间,因坡口形状或投影角度等原因出可能偏向一边。坡口未熔合的典型影像是连续或断续的黑线,宽度不一,黑度不均匀,一侧轮廓较齐,黑度较大,另一侧轮廓不规则,黑度较小,在底片上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至边缘的1/2处,沿焊缝纵向延伸。层间未熔合的典型影像是黑度不大的块状阴影,开关不规则,如伴有夹渣时,夹渣部位黑度较大。一般在射线照相检测中不易发现。 裂纹 ?定义:裂纹是指材料局部断裂形成的缺陷。 ?影像特征:底片上裂纹和典型影像是轮廓分明的黑线或黑丝。其细节特征包括:黑线或黑丝上有微小的锯齿,有分叉,粗细和黑度有时有变化,有些裂纹影像呈较粗的黑线与较细的黑丝相互缠绕状;线的端部尖细,端头前方有时有丝状阴影延伸。 未焊透与未熔合在X射线底片上的特征 未焊透的特征未焊透在X射线底片上呈连续或断续的较规则的黑线。但由于未焊透形成的部位不一致,或其间伴有夹渣或气孔,黑度变化可能深浅不一,都分布于焊缝根部,双面焊则于中间交接处。由于接头母材的加工面未被完全熔透,因此缺陷边界清晰。 未熔合的特征未熔合在X射线底片上常模糊不清,只有当射线透照方向垂直于未熔合面时,才有较深的黑化度,颜色深浅较均匀。层间未熔合多出现在厚板多层焊的焊缝中,其特征与片状夹渣相近;边缘未熔合在正常照相底片上位于焊缝宽度约1/3处,多呈月牙形,外边平直,内侧呈弧形,黑度逐渐变浅。当沿坡口方向透照时呈黑色条纹,分布于焊缝与母材交界处,较易发现。

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射线得无损检测技术 一前言 无损检测方法就是利用声、光、电、热、磁及射线等与被测物质得相互作用,在不破坏与损伤被测物质得结构与性能得前提下,检测材料、构件或设备中存在得内外部缺陷,并能确定缺陷得大小、形状与位置。 无损检测得技术有很多,包括:染料渗透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强型光学检测法、渗透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以及本文介绍得x射线检测法。 X射线无损探伤就是工业无损检测得主要方法之一,就是保证焊接质量得重要技术,其检测结果己作为焊缝缺陷分析与质量评定得重要判定依据,应用十分广泛。胶片照相法就是早期X射线无损探伤中常用得方法。X射线胶片得成像质量较高,能够准确地提供焊 缝中缺陷真实信息,但就是,该方法具有操作过程复杂、运行成本高、结果不易存放且查询携带不方便等缺点。 由于电子技术得飞速发展,一种新型得X射线无损检测方法“X 射线工业电视”已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到焊缝质量得无损检测当中。X射线工业电视己经发展到由工业CCD摄像机取代原始X 射线无损探伤中得胶片,并用监视器(工业电视)实时显示探伤图

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得X射线胶片,而且还可以在线实时检测,提高了X射线无损检测得检测效率。但现在得X射线工业电视大多还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在线检测与分析,而人工检测本身存在几个不可避免得缺点,如主观标准不一致、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等等。 x射线无损探伤计算机辅助评判系统得原理可以用两个“转换”来概述:首先X射线穿透金属材料及焊缝区域后被图像增强器所接收,图像增强器把不可见得X射线检测信息转换为可视图像,并被CCD摄像机所摄取,这个过程称为“光电转换”;就信息量得性质而言,可视图像就是模拟量,它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如果要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则需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进行“模/数转换”,即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将可视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其方法就是用高清晰度工业CCD摄像机摄取可视图像,输入到视频采集卡当中,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出材料内部缺陷得性质、大小与位置等信息,再按照有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等级评定,从而达到焊缝焊接质量得检测与分析。 二 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结构与原理 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得硬件组成与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信号转换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及缺陷位置得获取与传输部分。

无损检测之射线检测试题汇编评定篇

无损检测之射线检测试题汇编 评定篇 资料整理:无损检测资源网

评定1.钢板厚度15毫米,双面焊缝加强高之和为5毫米的焊接件,在底片上能发现直径为0.4mm的钢丝透度计,这时所达到的灵敏度为下列哪一个?(b):a.1% b.2% c.3% d.1.5% 2.决定可检出缺陷在射线透照方向最小尺寸的是影像的(a) a.对比度 b.不清晰度 c.颗粒度 d.以上都是 3.射线底片上所能记录的细节最小尺寸决定于(c):对比度 b.不清晰度 c.颗粒度 d.以上都是 4.射线照相灵敏度实际是(d)的一种综合评定:a.对比度b.清晰度 c.颗粒度 d.三者都是 5.射线照相灵敏度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d)的 a.射线照片记录、显示细节的能力 b.射线照片记录和显示缺陷的能力 c.射线照相能够发现最小缺陷能力的定性评价 d.以上都对 6.射线照相灵敏度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a)的 a.射线照片记录、显示细节的能力 b.射线照相能够发现的最小缺陷尺寸 c.射线照相能够发现最小缺陷能力的定量评价 d.以上都对 7.射线照相灵敏度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b)的 a.射线照相能够发现的最小缺陷尺寸 b.射线照片记录和显示缺陷的能力 c.射线照相能够发现最小缺陷能力的定量评价 d.以上都对 8.评定射线照相灵敏度是通过(a)的显示:a.像质计 b.底片黑度 c.底片清晰度 d.以上都不是 9.射线照相灵敏度的绝对灵敏度就是(b) a.射线照片上可发现的最小缺陷尺寸 b.射线照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最小细节尺寸 c.对所有像质计统一规定的像质指数 d.以上都不是 10.在射线检测中,能检出最小缺陷的能力称为(b) a.射线照相对比度 b.射线照相灵敏度 c.射线照像黑度 d.射线照相清晰度 11.在X射线底片上由于被显影的晶粒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密度不均匀痕迹叫做(b) a.条纹 b.粒度 c.点 d.白垢 12.底片上局部或全部有灰雾的可能原因是(d) a.底片暗盒受热,例如阳光或辐射热 b.暗盒漏光 c.显影液温度过高 d.以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六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六种无损检测的方法,仪器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了解六种无损检测的使用范围,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一)超声检测(UT) 1. 基本原理 超声波与被检工件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工件经行缺陷测量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检测和表征,进而进行安全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金属中有气孔、裂纹、分层等缺陷(缺陷中有气体)或夹杂,超声波传播到金属与缺陷的界面处时,就会全部或部分反射。超声波探伤仪的种类繁多,但在实际的探伤过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应用的最为广泛。一般在均匀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将造成材料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往往又造成声阻抗的不一致,由反射定理我们知道,超声波在两种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交界面上将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的大小与交界面两边介质声阻抗的差异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关。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目前便携式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大部分是A 扫描方式的,所谓A 扫描显示方式即显示器的横坐标是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的传播时间或者传播距离,纵坐标是超声波反射波的幅值。譬如,在一个钢工件中存在一个缺陷,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造成了缺陷和钢材料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同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交界面之间的声阻抗不同,当发射的超声波遇到这个界面之后,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又被探头接受到,在显示屏幕中横坐标的一定的位置就会显示出来一个反射波的波形,横坐标的这个位置就是缺陷在被检测材料中的深度。这个反射波的高度和形状因不同的缺陷而不同,反映了缺陷的性质。 2. 仪器结构 a)仪器主要组成 探头、压电片和耦合剂。 其中,探头分为直探头、斜探头。压电片受到电信号激励便可产生振动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作用在压电片上时,晶片受迫振动引起的形变可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接受超声波。耦合剂是为了使超声波更有效的传入工件,在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施加的一层透生介质为耦合剂,作用在于排除探头与工件之间的空气。 b)主要旋钮 F1-F6 菜单键,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功能。 0ABC\4MNO 调节键,调节参数值的大小。 设置及检测键。 快捷键。dB 增益,2GHI 闸门,范围,移位。 电源键。 射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易于穿透物质的有X射线、丫射线、中子射线三种。这三 种射线都被用于无损检测,其中X射线和丫射线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焊缝和其他工业

关于X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

关于X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 为了加强我省X射线探伤的辐射安全管理,规范X射线探伤作业,避免恶性辐射事故的发生,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一、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安全要求 (一)探伤室建筑屏蔽设计探伤室建筑(包括辐射防护墙、门、辐射防护迷道)的防护厚度应充分考虑X射线直射、散射效应。探伤室的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二)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安全措施应具有冗余性、多重性和独立性,其基本要求如下: 1.安全联锁 1)门机联锁探伤室进出工件大门和人员通道门应与探伤机联锁。即X射线探伤机的高压控制器与门联锁,关门不到位,高压电源不能启动;高压电源未关闭,门不能被打开。 2)门灯联锁探伤室内墙、进出工件大门外侧和控制台上应各有工作状态警示灯,并与门联锁。 2.紧急止动装置在探伤室内墙上应安装多个串联并有明显标识的“紧急止动”开关,该开关应与控制台上的“紧急止动”按扭联

动。一旦按下按扭,X射线探伤机高压电源被切断,人员通道门可以从内侧打开。 3.钥匙控制探伤机的电源启动钥匙与人员通道门的钥匙以及控制台上的钥匙应牢固连接。该串钥匙应与便携式X辐射剂量仪(须具报警功能)连在一起,随操作员进出探伤室。 (三)警告标志探伤室工作人员入口门外和被探伤物件出入口门外应设置固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箱,控制区边界应设置明显可见的警告标志。探伤作业时,应有声音警示,灯箱应醒目显示“禁止入内”。 (四)通风系统根据探伤室空间大小、x射线机的管电压和管电流、以及探伤作业时间,探伤室内应设置相应排风量的通风系统,使臭氧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并采取相应的辐射屏蔽措施。 二、野外工业X射线探伤作业辐射安全要求 (一)制定野外探伤工作方案在野外探伤作业前,按项目应制定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探伤工况、时间、地点、控制区范围、监测方案、清场方式等,明确探伤人员、防护人员、运输人员、保卫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工作期间做好相关记录,与方案一同存档备查。 (二)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野外探伤作业时,应设定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边界外X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于20μGyh-1,

渗透测试测试报告

XX 移动 XXX 系统渗透测试报告
■ 版本变更记录
时间
版本
说明
修改人

目录
附录 A 威胁程度分级 ............................................................................................................................... 附录 B 相关资料 .......................................................................................................................................
一. 摘要
经 XXX 的授权,XX 科技渗透测试小组对 XXX 下属 XXX 系统证书版进行了渗透测试。测试 结果如下:
? 严重问题:4 个
? 中等问题:1 个
? 轻度问题:1 个
图 1.1 安全风险分布图
详细内容如下表:
表 1.1 发现问题详细内容
问题等级 种类 数量
名称
1 个 登录 XXX 系统 USBKey 认证可绕过漏洞
严重问题
4种
1 个 转账汇款 USBKey 认证可绕过漏洞 1 个 转账汇款数字签名设计缺陷
1 个 输入验证机制设计缺陷
中等问题 1 种 1 个 缺少第二信道认证
轻度问题 1 种 1 个 信息泄露
XX 科技认为被测系统当前安全状态是:远程不安全系统
二. 服务概述
本次渗透测试工作是由 XX 科技的渗透测试小组独立完成的。

无损检测之射线检测试题汇编防护篇

无损检测之射线检测试题汇编 防护篇 资料整理:无损检测资源网

1.当管电压在400KV以上时,如果采用铅防护,会发生其他有害因素,故一般可选用(d)来代替 a.钢 b.硼 c.铝 d.含钡水泥混凝土 2.一般常用的钡水泥防护材料中所含的钡盐是(b)a.硝酸钡 b.硫酸钡 c.氯化钡 d.亚硫酸钡 3.常见的用作X、γ射线防护材料的是(e) a.贫化铀 b.铅 c.铅玻璃 d.重晶石水泥混凝土 e.以上都是 4.X射线操作人员终身累计剂量不得超过多少雷姆(rem)?(b):a.400 b.250 c.150 d.25 5.X射线操作人员每小时最大照射剂量不得超过多少毫雷姆(mrem)?(b) a.10 b.2.5 c.0.25 d.0.025 6.工作人员全身生殖腺或红骨髓之累积剂量应不超过(d) a.D=18(N-5) b.D=18(5-N) c.D=5(18-N) d.D=5(N-18) (式中:D-一生中之总剂量;N-工作人员之年龄) 7.依照法规,工作人员之全身,生殖腺或红骨髓在一年内所接受之最高许可剂量为(c) a.2.5mrem b.25mrem c.5rem d.15rem 8.某办公室的自然背景辐射剂量是100mR/年,这样的剂量(c): a.太高了 b.太低了 c.应属正常 d.可能是辐射屋 9.在医院作健康检查,照胸部X光,如果每次的辐射剂量是50mR,这样的剂量(a) a.太高了 b.太低了 c.应属正常 d.是半致死剂量 10.依据放射性防护安全标准的规定,工作人员一次紧急照射剂量不得超过一年剂量限度的(a) a.两倍 b.三倍 c.五倍 d.工作人员不要做紧急照射 11.在什么情况下对人员应予特别医务监护?(a) a.一次意外或紧急照射超过年许可量的两倍者 b.一次意外或紧急照射超过年许可量的5倍者 c.累积紧急照射超过年许可量的两倍者 d.紧急照射超过年许可量的5倍者 12.利用距离防护所依据的原理是(a) a.P2=P1R12/R22 b.P1=P2R12/R22 c.P2=P1R22/R12 d.以上都不对 (式中:P1-距放射源R1处的剂量率;P2-距放射源R2处的剂量率) 13.利用时间防护所依据的原理是(a):a.D=P?t b.D=P/t c.D=t/P d.以上都不对

网站渗透测试报告_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息学院渗透测试课程实验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概述 (3) .测试目的 (3) .测试范围 (3) .数据来源 (3)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4) .测试工具 (4) .测试步骤 (4) 预扫描 (4) 工具扫描 (4) 人工检测 (5) 其他 (5) .测试结果 (5) 跨站脚本漏洞 (6) 盲注 (7) 管理后台 (10) .实验总结 (10)

第1章概述 .测试目的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渗透测试,发现XXXX网站系统的安全漏洞,保障XXX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测试范围 根据事先交流,本次测试的范围详细如下: .数据来源 通过漏洞扫描和手动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测试工具 根据测试的范围,本次渗透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关工具列表如下: .测试步骤 预扫描 通过端口扫描或主机查看,确定主机所开放的服务。来检查是否有非正常的服务程序在运行。 工具扫描 主要通过Nessus进行主机扫描,通过WVS进行WEB扫描。通过Nmap进行端

口扫描,得出扫描结果。三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人工检测 对以上扫描结果进行手动验证,判断扫描结果中的问题是否真实存在。 其他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通过双方确认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 .测试结果 本次渗透测试共发现2个类型的高风险漏洞,1个类型的低风险漏洞。这些漏洞可以直接登陆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同时可能引起内网渗透。获取到的权限如下图所示: 可以获取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如下步骤所示: 通过SQL盲注漏洞获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hash值,并通过暴力破解工具破解得到root用户的密码“mylove1993.” 利用工具扫描得到管理后台url,使用root/mylove1993.登陆后台如图: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不确定度

射线检测缺陷长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射线检测方法 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直尺读出一块长度固定的试块重复测定期10次。 射线检测20mm厚的钢板对接焊缝。根据JB/T4730.2-2005标准对同一缺陷重复测定10次,得缺陷长度L,采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直尺读出。 二、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量尺带来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最小分度值和对同一长度试块重复测量得到。 2、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操作误差可以通过大量试验得到。 3、射线检测过程中,有X光机引入的不确定度(管电压的波动、焦距的微小变化、透照时 的微小波动等),可通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得到。 4、暗定在底片冲洗过程中采用同一条件、同时冲洗,所以带来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 5、黑度计的测量误差可以忽略。 6、透照角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基本保持不变)。 7、测定过程中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也有影响,但太小,可忽略。 三、A类不确定度 1、尺的不确定度的测定 通过公式:U=(∑(X i-X)/(n(n-1)) 可以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U=0. 03 取P=95%,Kp=2,得尺的不确定度U95%=2×0. 03=0.06mm

2、其它不确定度的测定 对同一缺陷重复进行相同条件的透照并测量所得底片上缺陷的长度,根据表2所示的10次测量数据,求得缺陷长度L的平均值=12.08mm 通过公式:U=(∑(X i-X)/(n(n-1)) 可以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U=0.1009 取P=95%,Kp=2,得其它因素不确定度U95%=2×0.1009=0.2018≈0.2mm 则U平均=(U尺2+U其它2)1/2≈0.202mm 射线检测缺陷长度不确定度符全要求。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不确定度

磁粉检测缺陷长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磁粉检测方法 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直尺读出一块长度固定的试块重复测定期10次,确定尺的不确定度。 磁粉检测φ219×6.4的钢管对接焊缝。根据JB/T4730.2-2005标准对同一缺陷重复测定10次,得缺陷长度L,采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直尺读出。 二、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量尺带来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最小分度值和对同一长度试块重复测量得到。 2、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操作误差可以通过大量重复性试验得到。 3、磁粉检测过程中,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可通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得到。 4、磁粉检测工艺、检测人员操作和检测设备的影响,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可通过大量重复性 实验得到。 5、磁粉检测过程中光强的影响选成的误差,通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得到。 6、测定过程中的环境的湿度等也有影响,但太小可以忽略。 三、A类不确定度 1、尺的不确定度的测定 通过公式:U=(∑(X i-X)/(n(n-1)) 可以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U=0. 03 取P=95%,Kp=2,得尺的不确定度U95%=2×0. 03=0.06mm 2、其它不确定度的测定

对同一缺陷重复进行相同条件的磁粉检测所得缺陷的长度,根据表2所示的10次测量数据,求得缺陷长度L的平均值=12.08mm 通过公式:U=(∑(X i-X)/(n(n-1)) 可以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U=0.0132 取P=95%,Kp=2,得其它因素不确定度U95%=2×0.0132=0.0264≈0.02mm 则U平均=(U尺2+U其它2)1/2=≈0.02mm 射线检测缺陷长度不确定度符全要求。

无损射线检测报告

焊缝射线检测报告 产品编号器:XXXXXX产品名称: XXXXXX 工件材料牌号00cr17Ni14Mo2 检测条件及工艺参数源种类■X□Ir192□Co60设备型号XXZ-2505 焦点尺寸 2.0×2.0 mm 胶片牌号AGFA-C7 增感方式■Pb□Fe前屏0.03后屏0.03胶片规格300×80 mm 像质计型号Fe10/16 冲洗条件□自动■手工 显、定影液配方胶片厂配方显影条件时间:5min 温度:18-22℃照相质量等级■AB □B底片黑度 2.0-4.0 焊缝编号 板厚mm 透照方式 L1(焦距)mm 能量KV 管电流(mA) 曝光时间min 应识别象质计丝号 焊缝长度mm 一次透照长度mm 合格级别(级) 要求检测比例% 实际检测比例% 检测标准JB/T4730.2 -2005 合格片数A类焊缝 (张) B类焊缝 (张) 相交焊缝(张) 共计 (张) 最终评 定结果 Ⅰ级 (张) Ⅱ级(张) Ⅲ级 (张) Ⅳ级 (张)缺陷及返修情况说明检测结果 1.本台产品返修共计处,最高返修次数次。2.超标缺陷部位返修后经复验合格。 3.返修部位原缺陷情况见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1.本台产品焊缝质量符合级的要求,结果合格。2.检测位置及底片情况详见焊缝射线底片评定表及射线检测位置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RT-Ⅱ 年月日审核人(资格)RT-Ⅱ 年月日 无损检测专用章 年月日

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 产品编号:XXXX产品名称:XXXXXX 序号焊缝 编号 底片 编号 相交 焊缝 接头 底片 黑度 (Ⅰ) 识别 丝号 板厚 mm 缺陷性质 及数量 评定 级别 (级) 一次透 照长度 (mm) 备注 初评人(资格):RT-II 年月日复评人(资格):RT-II 年月日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渗透探伤实验检测焊接等工件的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气孔等缺陷。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熟练的掌握并学会运用无损检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利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现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 三、实验原理:在被检测工件表面涂覆某些渗透力较强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被渗入到工件表面开口的缺陷中,然后去除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液(保留渗透到表面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上涂上一层显象剂,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到工件的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根据在黑光(荧光渗透液)或白光(着色渗透液)下观察到的缺陷显示痕迹,作出缺陷的评定。 四、实验方法:渗透探伤的步骤:预处理(干燥,去除铁锈、氧化皮、油渍、污渍等)、渗透、中间清洗、干燥、显象、观察、质量评定。 五、实验步骤: 1、预处理 在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锈蚀、焊渣、氧化皮等。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喷、涂渗透剂之前,需清洗受检表面,如用丙酮干擦,再用清洗剂将受检表面洗净,然后烘干或晾干。

2、渗透 用浸浴、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采用喷涂法时,喷嘴距受检表面宜为20~30㎜,渗透剂必须湿润全部受检表面,并保证足够的渗透时间(一般为15~30min)。若对细小的缺陷进行探测,可将工件预热到40~50℃然后进行渗透。 3、乳化 当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时,应在渗透后清洗前用浸浴、刷涂或喷涂方法将乳化剂施加于受检表面。乳化剂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受检表面的粗糙度及缺陷程度确定,一般为1~5min,然后用清水洗净。 4、清洗 施加的渗透剂达到规定的渗透时间后,可用布将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除去,然后用清洗剂清洗,但需注意不要把缺陷里面的渗透剂洗掉。若采用水清洗渗透剂时,可用水喷法。水喷法的水管压力为0.2Mpa,水温不超过43℃,当采用荧光渗透剂时,对不宜在设备中洗涤的大型零件,可用带软管的管子喷洗,且应由上往下进行,以避免留下一层难以去除的荧光薄膜。当采用溶剂去除渗透剂时,需在受检表面喷涂溶剂,以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并用干净布擦干。 5、干燥

渗透测试报告

目录 0x1概述 1.1渗透范围 1.2渗透测试主要内容 0x2 脆弱性分析方法 0x3 渗透测试过程描述 3.1遍历目录测试 3.2弱口令测试 3.3Sql注入测试 3.4内网渗透 3.5内网嗅探 0x4 分析结果与建议 0x1 概述 某时段接到xx网络公司授权对该公司网络进行模拟黑客攻击渗透,在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对xx网络公司的外网服务器和内网集群精心全面脆弱性黑盒测试.完成测试得到此份网络渗透测试报告。 1.1渗透范围 此次渗透测试主要包括对象: 某网络公司外网web服务器.企业邮局服务器,核心商业数据服务器和内网办公网络系统。 1.2渗透测试主要内容 本次渗透中,主要对某网络公司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进行遍历目录,用户弱口令猜解,sql注入漏洞,数据库挖掘,内网嗅探,以及域服务器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渗透测试。

0x2 脆弱性分析方法 按照国家工信部is900标准,采用行业内认可的测试软件和技术人员手工操作模拟渗透。 0x3 渗透测试过程描述 遍历目录测试 使用载入国内外3万多目录字典的wwwscan对web和邮件服务器进行目录探测。得到探测结果。主站不存在遍历目录和敏感目录的情况。但是同服务器站点存在edit编辑器路径。该编辑器版本过低。存在严重漏洞。如图 用户口令猜解 Nmap收集到外网服务器ftp.使用默认的账号无法连接,于是对web和能登陆的界面进行弱口令测试,具体如下图 sql注入测试 通过手工配合工具检测sql注入得到反馈结果如下图 根据漏洞类别进行统计,如下所示:

内网渗透 当通过外围安全一些列检测。通过弱口令和注入2中方式进入管理后台。抓包上传webshell得到后门开始提升权限。当发现web服务器处于内网。也正好是在公司内部。 于是收集了域的信息。想从web入手抓取域管理Hash破解,无果。所以只能寻找内网其他域管理密码。内外通过ipc漏洞控制了2个机器。获取到域管hash。用metasploit smb溢出也得到内网机器权限同样也获得域内管理hash。用域管理hash登陆域服务器。内网的权限全部到手。 内网嗅探 当得到内网权限其实就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但是主要是针对商业数据保密的原则。就还需要对内网数据传输进行一个安全检测。于是在内网某机器上安装cain进行嗅探得到一部分电子邮件内容信息和一些网络账号.具体看下图 0x4 分析结果与建议 通过本次渗透测试可以看出.xx网络公司网络的安全防护结果不是很理想,在防注入和内网权限中存在多处漏洞或者权限策略做的不够得当。本次渗透的突破口主要是分为内网和外网,外网设备存在多处注入和弱口令破解。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使用第三方editweb编辑器产生破解账号的风险。内网由于arp防火墙和域管得策略做的不是很严密。导致内网沦陷。因此。对本次渗透得出的结论 Xx网络公司的网络”十分危险”

网站渗透测试报告-模板

网站渗透测试报告-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息学院渗透测试课程实验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概述 (3) .测试目的 (3) .测试范围 (3) .数据来源 (3)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4) .测试工具 (4) .测试步骤 (4) 预扫描 (4) 工具扫描 (4) 人工检测 (5) 其他 (5) .测试结果 (5) 跨站脚本漏洞 (6) 盲注 (7) 管理后台 (10) .实验总结 (11)

第1章概述 .测试目的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渗透测试,发现XXXX网站系统的安全漏洞,保障XXX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测试范围 根据事先交流,本次测试的范围详细如下: .数据来源 通过漏洞扫描和手动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测试工具 根据测试的范围,本次渗透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关工具列表如下: .测试步骤 预扫描 通过端口扫描或主机查看,确定主机所开放的服务。来检查是否有非正常的服务程序在运行。 工具扫描 主要通过Nessus进行主机扫描,通过WVS进行WEB扫描。通过Nmap进行端口扫描,得出扫描结果。三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人工检测 对以上扫描结果进行手动验证,判断扫描结果中的问题是否真实存在。 其他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通过双方确认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 .测试结果 本次渗透测试共发现2个类型的高风险漏洞,1个类型的低风险漏洞。这些漏洞可以直接登陆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同时可能引起内网渗透。获取到的权限如下图所示: 可以获取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如下步骤所示: 通过SQL盲注漏洞获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hash值,并通过暴力破解工具破解得到root用户的密码“mylove1993.” 利用工具扫描得到管理后台url,使用root/mylove1993.登陆后台如图:

无损检测经典报告

课前习题 射线无损检测 1. 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射线检测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波长范围约为( 0.0006~1 00 nm ), 在X 射线检测中常用波长范围为( 0.001~0.1 nm) 。它具有(光) 的特性。 它能使一些结晶物体 (发生荧光) ,气体 (电离)和胶片(感光) . 2. 实际焦点与有效焦点:实际焦点:X 射线管焦点是 决定X 射线管光学特性好坏的重要标志,焦点大小 直接影响探伤灵敏度。由于多数X 射线管的阴极形 状是线焦点,在阳极靶面上呈长方形,X 射线从这 个长方形射线源发出,这就是实际焦点。有效焦点: 当靶面与X 射线管轴线的垂直线之间倾斜20度时 ,其有效焦点面积约为实际焦点面积的三分之一。 3. 连续X 射线的产生:轫致辐射(刹车辐射) 4. 放射性活度与比活度及其单位: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量,称为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克或居里。单位质量放射性物质的活度称为比活度,单位为Bq/g 或Ci/g 。 5. 短波限定义及其与管电压关系式:由电子一次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生的X 射线。它只与管电压有关,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与管电压关系为: 6. 与连续X 射线的相关因素:管电流、管电压、靶材料的原子序数。 管电流越大,单位时间撞击靶的电子数越多; 管电压越高, 每个电子获得的能量增大,短波成分射线增加,且碰撞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增加;管电压愈高,连续 X 射线强度愈大;其最短波长λmin 愈向短波方向移动。 靶材料的原子序数越高,核库仑场越强,韧致辐射作用越强。 7. K 系标识X 射线产生机理 K 层电子被击出时,原子由基态升到K 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向K 层空位填充时产生K 系辐射。L 层电子填充空位时,产生K α辐射;M 层电子填充空位时产生K β辐射。 8. X 射线管的效率 : 9. 电子对效应及其产生条件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释放出它的全部动能而形成具有同样能量的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称为电子对的产生。 每个电子最小能量为0.51 MeV ,故光子能量必须大于等于1.02 MeV 。 10. 射线衰减的相关因素,一般来讲: 射线的波长愈长,衰减(愈大);物质的密度及原子序数愈大, 衰减(也愈大);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而是成(指数关系)的衰减,其表达式为( )。 11. 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表示: min max λνhc h eU ==)nm (24.1min U eU hc ==λZU IU ZIU E E ααη===20d d e I I μ-=03 4λρτZ A C ?=质量吸收系数:A Z ?=4.0ρσ质量散射系数:

X射线无损检测.

1、X射线的发现: 1895年,伦琴在做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射线。他发现这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甚至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这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底片上清晰的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戒指也清清楚楚。 2、X射线的产生: 当高速运动着的电子被物质截制时,电子的运动速度急剧减小,根据电磁场理论,运动电荷的状态变化时,必须伴随有电磁效应,电子原有一部分或全部动能就会转换成另一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此即韧致辐射。 在射线探伤法中,X射线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阴级射出的高速电子撞击阳极金属靶发生韧致辐射效应而产生的。常规的X射线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

1-高压变压器2-钨丝变压器3-X射线管4-阳极 5-阴极6-电子7-X射线 3、X射线的性质 X射线与可见光在本质上完全相同,但X射线的光子能量远大于可见光,所以在性质上它们又存在明显的不同。X射线的主要性质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在真空中以光速直线传播,不受电场或磁场的影响; (2在媒质界面可以发生反射、折射,但其反射、折射与可见光有很大差别。对于常见的媒质,X射线不能产生可见光那样的镜面反射,因为媒质界面对它来说太粗糙了,X射线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也将发生折射,但折射率几乎就等于1; (3 X射线也可以发生干涉、衍射现象,但由于X射线的波长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干涉、衍射现象只有对极微小的孔、狭缝等才能观察到;

(4与可见光不同,X射线人的眼睛是不可见的,并且它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即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物体。短波长的X射线称为硬X射线,其光子的能量大,穿透物体的能力强;较长波长的X射线称为软X射线,其穿透物体的能力较弱; (5当X射线作用于物体时,将与物体发生复杂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它可使物质原子发生电离、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也可能产生光化学反应等; (6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损害生物组织,危及生物器官的正常功能 4、X射线的应用 X射线可以用于医疗诊断、晶体分析、工业探伤等多种领域。 X射线在焊接检测上的应用也由来已久,自从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以来, 1900 年X射线胶片问世;1922 年始建工业X射线实验室;1930 年美国ASME 认可锅炉焊缝射线照相检测;1940 年工业专业X射线胶片问世;1980 年工业射线电视与工业CT问世。如今X射线探伤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机械、锅炉、造船、铸造、化学、高压容器、国防工业等部门。如今,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使射线检测不断拓宽其应用领域,另外,还引进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图像质量得到改善,X射线检测技术正不断向前发展。 5、X射线探伤的原理: X 射线检测是利用X 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穿透被测物的射线带有反映被测物内部结构的信息,通过射线强度的变化来检测与评判材料或工件内部各种宏观或微观缺陷的性质、大小及其分布情况。显然,这里涉及X 射线在穿透物质时产生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 用射线检测时,若被检工件内存在缺陷,缺陷与工件材料不同,其对射线的衰减程度不同,且透过厚度不同,透过后的射线强度则不同。如图 2.1 所示。若射线强度为 J0,透过工件和缺陷后的射线强度分别为J Y和J X。X射线在穿越物质后其基本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