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似三角形》单元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单元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单元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单元练习题

E C D

B

A

图3

图1 图2

图4

《相似三角形》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B.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相似

C. 所有的圆都相似

D.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2.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

A. a=1,b=2,c=3,d=4

B. a=1,b=3,c=5,d =7

C. a =8,b =6,c =4,d =2 D . a =2,b =3,c =4,d =6

3.已知线段a. b. c. d 满足ab=cd ,把它改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 )

A . a :d=c :b

B . a :b=c :d

C . d :a=b :c

D . a :c=d :b

4.如图1,DE 是△ABC 的中位线,则△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是 ( ) A .1﹕1 B .1﹕2 C .1﹕3 D .1﹕4

5.如图2,∠ADE=∠C ,AD=EC =2,AE=3,则DE : BC 等于 ( )

A .2﹕5

B .2﹕3

C .3﹕5

D .1﹕2

6.如图3,为了测量一池塘的宽DE ,在岸边找到一点C ,测得CD =30m ,在DC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A , 测得AC =5m ,过点A 作AB ∥DE 交EC 的延长线于B ,测得AB =6m ,,则池塘的宽DE 为 ( )

A .25m

B .30m

C .36m

D .40m

7.能判定△ABC ∽△A 'B 'C '的条件是 ( ).

A

B A=∠A '

C B=∠C '

D B=∠B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点A (2,4),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2倍,得到△A 1B 1C 1,则点A 1的坐标可以为 ( ) A .(-4,-8) B .(1,2)

C .(-8,-4)

D .(

8,4)

9.如图4,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似的是( )

10.如果整报纸与半张报纸相似,则整张报纸的长和宽的比可以是 ( )

E D C

B

A E D

C

B

A

A .

B .

D

A B

C

图11

图6

图7

图8

图10

图10

图9

图12

图8

A .

2∶1 B .4∶l C .2∶1 D .1.5∶1

二、填空题 11.若5a =4b ,则

b

a

=______. 12.图纸上画出的某个零件的长是3.2cm ,而实际零件的长是6.4m ,则比例尺为____________. 13.如图5,△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3,已知AB =4,则DE 的长为 ____. 14.如图6,如果1l ∥2l ∥3l ,AB =2,BC =3,DE =3,则EF =________. 15.如图7,DE ∥BC ,S △ADE =S 四边形BCED ,则DE :BC =________.

16. 如图8,在△ABC 中,点P 在AB 上,请再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PC ∽△ACB ,那么需添加的条

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9,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C ,AB 的长为10 cm ,AC 被分为60等份.如果小玻璃管口DE

正好对着量具上20等份处(DE ∥AB ),那么小玻璃管口径DE =_________.

18.如图10,矩形草坪长40m ,宽20m . 沿着草坪四周有2m 宽的环形小路,小路内、外边缘形成的两个矩

形相似吗?答:_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

19.探索与发现:如图11,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

(1)由相似可以证明AC 2=AD ·AB ,类似地,由相似还可以证明:BC 2=BD · ; CD 2= BD · . (2)若BD =3,AC =2,则CD = .

20.如图12,在△ABC 中,AB =5cm ,AC =9cm ,BC =10 cm ,点D 从A 点出发到B 点,运动速度为1cm/s ;

点E 从C 点出发到A 点,运动速度为2cm/s .如果两动点同时运动,任一动点到终点时两动点都停止运动,那么当以点A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s . 三、解答题

21.如图13,在△ABC 中,D 、E 分别在AC 、AB 边上,且AE=DE =2,AD =3,AC = BC =4,AB =6,判断

图5

C

O

D

E

F

A

B A

B

D

E

C

l 3

l 2l 1F

E D C

B A A

E

P

M

A

13

图15

图14

图16

△ABC 和△ADE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2. 如图14,雨后初晴,小红在操场上玩耍,在她前方2米处有一块积水E 处,从积水中她看到旗杆顶端红旗的像,此时旗杆底端B 到积水处距离为14米,小红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米,求旗杆的高度.

23. 如图15,BD 与CE 交于点A ,连接DE ,BC ,若AB=12,AC=8,AE=2,AD=3,DE=4,求BC 的长.

24. 如图16, 一条河的两岸AB ∥CD ,岸边地势平整开阔,在无法渡过河流,请用本章“相似”知识的设计

一个方案,测量河宽. 具体要求: (1)在图16中画出示意图; (2)用字母表示需要测量的数据;

(3)说明你是如何利用这些测量数据求得河宽的,并说明理由.

25. 如图17,已知四边形菱形AMNP 是菱形且点M ,N ,P 分别在△ABC 的边 AB ,BC ,AC 上,如果AB =21cm ,

AC=15cm ,求菱形AMNP 的边长.

A B

C

D

A

E

D

C

图17

图18 图19

26. 如图18,某测量工作人员的眼睛位置A 与标杆顶端F 、电视塔顶端E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

地面1.6米,标杆为3米,且BC=1米,CD=5米,求电视塔的高ED .

27. 已知点A (2,0),B (0,4),C (1,0),找出坐标轴上所有的点D ,使△AOB 与△DOC 相似,并求

出D 点的坐标.

28. 如果一个矩形ABCD (AB <BC )中,

51

2

AB BC -=

≈0.618,那么这个矩形称为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给人以美感.在黄金矩形ABCD 内作正方形CDEF ,得到一个小矩形ABFE (如图19),请问矩形ABFE 是否是黄金矩形?为什么?

29. 如图20,矩形ABCD 中,AB =b ,AD =5,在AD 上找一点P ,使∠BPC=90°. (1)若b =6,求AP 的长;

(2)对任意的一个b ,是否都存在一个点P ,使∠BPC=90°?为什么?

A

D

A B

C

D

E

F

图20

图21

30.如图2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 =90°,CD =2AB ,对角线A C 与BD 相交于点E ,

EF ∥CD 交AD 于点F .

(1)若△DCE 的面积为10,求△BCE 的面积; (2)若DC 2 = DE · DB

,求证:DF 2

= DE · BE .

31.提出问题:如图,有一块分布均匀的等腰三角形蛋糕(AB=BC ,且BC ≠AC ),在蛋糕的边缘均匀分布着巧克力,小明和小华决定只切一刀将这块蛋糕平分(要求分得的蛋糕和巧克力质量都一样). 背景介绍:这条“只切一刀”的分割直线..既平分了三角形的面积,又平分了三角形的周长,我们称这条线为三角形的“等分积周线”. 尝试解决:

(1)小明很快就想到了一条分割直线,而且用尺规作图作出.请你帮小明在图22中画出这条“等分积周

线”,从而平分蛋糕.

(2)小华觉得小明的方法很好,所以自己模仿着在图23中过点C 画了一条直线CD 交AB 于点D .你觉

得小华会成功吗?如能成功,说出确定的方法;如不能成功,请说明理由.

(3)通过上面的实践,你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解决下面的问题:若AB =BC =5 cm ,AC =6 cm ,

请你画出△ABC 的所有“等分积周线”,并说明理由.

A B C A B C 图 22 图 23

31.参考解答

解:(1) 作线段AC 的中垂线BD 即可. (2) 小华不会成功.

若直线CD 平分△ABC 的面积 那么 ∴

∴ ∵

∴ ∴ 小华不会成功.

(3)① 若直线经过顶点,则AC 边上的中垂线即为所求线段. ② 若直线不过顶点,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a )直线与BC 、AC 分别交于E 、F ,如图所示

过点E 作EH ⊥AC 于点H ,过点B 作BG ⊥AC 于点G

易求,BG=4,AG=CG=3

设CF=x ,则CE=8-x 由△CEH ∽△CBG ,可得EH= 根据面积相等,可得

∴ (舍去,即为①)或 ∴ CF=5,CE=3,直线EF 即为所求直线. (b )直线与AB 、AC 分别交于M 、N, 如图所示

由 (a)可得,AM=3,AN=5,直线MN 即为所求直线.

(c) 直线与AB 、BC 分别交于P 、Q ,如图所示 过点A 作AY ⊥BC 于点Y ,过点P 作PX ⊥BC 于点X

DBC ADC S S ??=CE BD CE AD ?=?2

1

21AD BD =BC AC ≠BC BD AC AD +≠+)8(5

4

x -6)8(5

4

21=-??x x 3=x 5=x

由面积法可得, AY=

设BP=x ,则BQ=8-x

由相似,可得PX=

根据面积相等,可得

∴ (舍去)或 而当BP 时,BQ=

,舍去. ∴ 此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直线共有三条.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5

24

x 25

24

6)8(25

24

21=-??x x 52148>+=

x 214

8-=x 2148-=

52

14

8>+

27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隶属于初中数学三大板块中空间与图形一部分,是相似一章的重点内容。既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继续,也为后面测量和研究三角函数做铺垫。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也研究了几种图形的变换。相似作为图形变换的一种,学生对它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另外学生在上两节也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技能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情感态度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从思维上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展开探索; 3、数学能力经历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体验画图操作、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结论的乐趣;会运用“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及应用。 2.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多样的教法必带来多样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类比教学法: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探究。 (2)转化教学法: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把新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把问题从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复杂转化为简单。 (3)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4)启发性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二〉学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提高”的主线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引起兴趣,主动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管式加热炉系统单元操作手册

文档编号:TSS_FURN.DOC 管式加热炉单元仿真培训系统 操作说明书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六年十月 目录 一、工艺流程说明 (2) 1、工艺流程简述 (2)

2、本单元复杂控制方案说明 (3) 3、设备一览 (3) 二、本单元操作规程 (3) 1、开车操作规程 (3) 2、正常操作规程 (6) 3、停车操作规程 (7) 4、复杂控制系统和联锁系统 (8) 5、仪表一览表 (9) 三、事故设置一览 (12) 四、流程仿真界面 (15) 附:思考题 (17)

一、工艺流程说明 1、工艺流程简述 本单元选择的是石油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管式加热炉。管式加热炉是一种直接受热式加热设备,主要用于加热液体或气体化工原料,所用燃料通常有燃料油和燃料气。管式加热炉的传热方式以辐射传热为主,管式加热炉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辐射室:通过火焰或高温烟气进行辐射传热的部分。这部分直接受火焰冲刷,温度很高(600-1600℃),是热交换的主要场所(约占热负荷的70-80%)。 对流室:靠辐射室出来的烟气进行以对流传热为主的换热部分。 燃烧器:是使燃料雾化并混合空气,使之燃烧的产热设备,燃烧器可分为燃料油燃烧器,燃料气燃烧器和油一气联合燃烧器。 通风系统:将燃烧用空气引入燃烧器,并将烟气引出炉子,可分为自然通风方式和强制通风方式。 1.1、工艺物料系统 某烃类化工原料在流量调节器FIC101的控制下先进入加热炉F-101的对流段,经对流的加热升温后,再进入F-101的辐射段,被加热至420℃后,送至下一工序,其炉出口温度由调节器TIC106通过调节燃料气流量或燃料油压力来控制。 采暖水在调节器FIC102控制下,经与F-101的烟气换热,回收余热后,返回采暖水系统。 2.2、燃料系统 燃料气管网的燃料气在调节器PIC101的控制下进入燃料气罐V-105,燃料气在V-105中脱油脱水后,分两路送入加热炉,一路在PCV01控制下送入常明线;一路在TV106调节阀控制下送入油—气联合

最新相似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第27章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①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二边对应成比例且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④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如图,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 A AC AE AB AD = B FB EA CF CE = C BD AD BC DE = D CB CF AB EF = 3、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两点,CD 与BE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 不能使ΔABE 和ΔACD 相似的是 ( ) A. ∠B=∠C B. ∠ADC=∠AEB C. BE=CD ,AB=AC D. AD ∶AC=AE ∶AB 4、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连结AE 交CD 于F ,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D 、BC 上的点, 若∠AEF=90°,则一定有 ( ) A ΔADE ∽ΔAEF B ΔECF ∽ΔAEF C ΔADE ∽ΔECF D ΔAEF ∽ΔABF 6、如图1,ADE ?∽ABC ?,若4,2==BD AD , 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 ) A .1:2 B .1:3 C .2:3 D .3:2 7、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其它两边的和是( ) A .19 B .17 C .24 D .21 8、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25cm,则甲,乙的实际距离是( ) A.1250km B.125km C. 12.5km D.1.25km 9、在相同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如果高为1.5米的标杆影长为2.5米,那么影长为30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 作者:易卫国页数:324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0232 上一个:化工制图习题集(第3版) 下一个:现代制造技术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和教学实际,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打破本科教材的常规,不再以传统的“三传”为主线来安排教学次序,而是将化工原理、化工装备、电器与仪表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有机融合,以典型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及其设备为纽带,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内容设计,且精简理论,删除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和纯理论型计算,放弃对过程原理及理论计算“过深、过细、过全、过难”的描述。 全书共分“流体流动及输送技术、传热技术(传热、冷冻)、分离技术(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沉降和过滤、蒸发、干燥、蒸馏、吸收、萃取、结晶、新型分离方法——膜分离和吸附)”三大模块,十一个子模块,各子模块均涵盖“技术应用”、“设备或流程认知”、“相关知识获取”、“操作方法”、“故障处理”、“安全生产”及“节

能”等内容,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任务一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及单元操作 一、化工生产过程与单元操作 二、单元操作的分类 任务二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课程目标 一、本课程的性质、内容 二、课程目标 任务三了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任务四正确使用单位 一、单位和单位制 二、单位换算 习题 模块一流体流动及输送 任务一认知流体输送设备及管路 一、贮罐 二、化工管路 三、输送设备 任务二获取流体输送知识 一、流体的基本物理量 二、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三、连续性方程式及其应用 四、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五、流体流动阻力及降低措施 六、流体的基本物理量的检测 任务三熟悉流体输送机械 一、液体输送机械 二、气体输送机械 任务四离心泵的操作 一、操作方法 二、故障分析及处理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 ,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系,进一步认识特殊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及大纲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 (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学,总结

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看)—议—讲”结合法,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安排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课件演示: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教师T:这两幅地图之间有何关系?(让学生从大小、形状上观察。) 学生:(同桌交流,某代表发言)这两幅地图大小不等,形状相同。 教师T:哪位同学能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到三个城市的位置(如:昆明、上海、西安)? 学生1:(上台用鼠标点出所选位置)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形。 T: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关系? S:(同桌交流)是相似三角形(也有学生回答不一定相似)。 T:今天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板书:相似三角形)。 (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两幅中国地图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各组图形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在条件(1)△ACD =∠B ,(2)AC 2=AD·A B ,(3) AB 边上与点C 距离相等的点D 有两个,(4)∠B =△ACB 中,一定使⊿ABC ∽⊿ACD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如图,∠ABD =∠ACD ,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2 (B )3 (C )4 (D )5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D 上任意一点,则有( ) (A )△ABE 的周长+△CDE 的周长=△BCE 的周长 (B )△ABE 的面积+△CDE 的面积=△BCE 的面积 (C )△ABE ∽△DEC (D )△ABE ∽△EBC 5.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9:4,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 形的相似比为( ) A.9:4 B.2:3 C.3:2 D.81:16 6. 下列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等边三角形 B. 两个全等三角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7. 若⊿ABC ∽⊿C B A '',∠A=40°, ∠B=110°,则∠C '=( ) A. 40° B110° C70° D30° 8.如图,在ΔABC 中,AB=30,BC=24,CA=27, AE=EF=FB , EG ∥FD ∥BC ,FM ∥EN ∥A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的周 长之和为( ) A 、70 B 、75 C 、81 D 、80 二、细心填一填 (每小题3分,共24分) 9.如图,在△ABC 中,△BAC =90°,D 是BC 中点,AE ∥AD 交CB 延长线于点E ,则⊿BAE 相似于______.

完整版化工单元操作试题含答案

《化工单元操作》试题 使用教材:化工单元操作试题范围:全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版次:第一版 学校名称: 一、填空题 1.化工单元操作主要包括:机械过程、物质传递过程、热力过程、 、。 2反应系统的三大平衡指的是、、三大平衡。 3.流体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4.热力学温度和摄氏度的换算关系为。 5. 和是使气体液化的有效手段。 6.精馏与蒸馏的的区别在于。 7.回流比是影响分馏操作和的重要因素。 8.能自动排泄介质,防止设备或管路破坏,压力正常后又能自动闭合,具有这种作用的阀门叫。 9.相对挥发度愈大,液体混合物分离愈。 10.在分馏塔中沸点最或最高的组分最易从塔顶馏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单元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 B.是《化工单元操作》的研究对象 C.是基本物理操作 D.用于不同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其基本原理和作用相同 2.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是指() A.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 - 1 - B.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 C.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 D.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3.下列操作不属于单元操作的是()。 A.流体输送 B.传热 C. 氧化还原反应 D. 过滤 4.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属于沉降设备() A.沉降槽 B.旋风分离器 C.降尘室 D.袋滤器 5.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 A.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 C.气化、冷凝与冷却 D.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6.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不包括加料板)的塔部分称为() A.精馏段 B.提馏段 C.进料段 D.混合段 7.对于一定分离任务的分馏塔,若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所需的理论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

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

化工总控工(高级工)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培训教程中技能训练的思考题(高级工) 精馏单元 1、精馏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塔顶再沸器原料回流罐、回流泵等。 2、在本单元中,如果塔顶温度、压力都超过标准,可以有几种方法将系统调节稳定? 减小加热蒸汽量、增加回流量、加大塔顶冷凝器冷水量。 3、若精馏塔灵敏板温度过高或过低,则意味着分离效果如何?应通过改变哪些变量来调节至正常? 灵敏板温度高,塔顶重组分含量升高;灵敏板温度低,塔釜轻组分含量升高.调整回流比和再沸器蒸汽量。 4、请分析本流程中如何通过分程控制来调节精馏塔正常操作压力的。 塔顶压力PC102采用分程控制:在正常的压力波动下,通过调节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量来调节压力,当压力超高时, PC102调节塔顶至回流罐的排气量来控制塔顶压力调节气相出料。操作压力4.25atm (表压),高压控制器PC101将调节回流罐的气相排放量,来控制塔内压力稳定。 (详解:分程控制:就是由一只调节器的输出信号控制两只或更多的调节阀,每只调节阀在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某段范围中工作。 PC102为一分程控制器,分别控制PV102A和PV102B,当PC102.OP从0到100逐渐开大时,PV102A从0逐渐开大到100,冷却水量加大,压力降低;当

PC102.OP从0到50逐渐开大时,而PV102B从100逐渐关小至0,经冷却器蒸汽减少,压力升高。) 吸收解吸单元 1、吸收岗位的操作是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什麽说这样的操作条件对吸收过程的进行有利? 由气液相平衡关系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气相分压下,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加大;同一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气体分压的提高,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加大。加压降温可以提高气体的溶解度,对吸收操作有利。 2.什么是吸收油冷循环和热循环? 开车中解吸塔再沸器未加热时,吸收剂在吸收塔和解吸塔建立的循环,称为吸收油冷循环;解吸塔再沸器加热吸收剂后,吸收剂在吸收塔和解吸塔的循环称为热循环。 3、操作时若发现富油无法进入解吸塔,会有哪些原因导致?应如何调整? 解吸塔压力高,增大塔顶冷却器的冷水量,增大回流罐的放空量来降低解吸塔压力; 吸收塔压力低,减小气液分离罐的放空量来提高吸收塔的压力。 4、假如本单元的操作已经平稳,这时吸收塔的进料富气温度突然升高,分析会导致什麽现象?如果造成系统不稳定,吸收塔的塔顶压力上升(塔顶C4增加),有几种手段将系统调节正常? 吸收效果差,吸收塔温度提高,压力上升。 手段:增加吸收剂的用量;增加冷却器E-102盐水量来降低吸收剂的温度。 5、C6油贮罐进料阀为一手操阀,有没有必要在此设一个调节阀,使进料操作自动化,为什么? 没有必要。因为吸收剂循环使用,损耗小。所以随着生产的进行,定期观察C6油贮罐D-101的液位,补充新鲜C6油即可。 流化床单元 1、在开车及运行过程中,为什么一直要保持氮封? 为使氢气、乙烯和丙烯等可燃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氮封,使之与外

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经典练习题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 $ 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 求证:△ABC∽△FDE.

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 ;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 (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

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 | 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_________°,BC=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 ' (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赵勇连。今天我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相似三角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及其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三)教材处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相似三角形演变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掌握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证明预备定理的一致性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掌握)预备定理,灵活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概括、表达、论证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教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欣赏教学的美学价值,熟悉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

管式炉加热系数

管式加热炉节能 宁波市方圆工业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李飞 目录 一. 管式加热炉的回顾 1 二. 管式炉热力计算的理论基础: 1 1. 辐射-对流-热传导基本理论 1 2. LOBO-EVANS法 2 三. 加热炉的节能 3 1. 工艺节能 3 2. 优化加热炉的设计方案,设计节能 3 2.1. 加热炉系统的总体布局 3 2.2. 余热回收利用方案: 5 2.3. 炉型的差别对能量利用的影响 6 3. 应用成熟可靠的设备,设备节能 10 3.1. 炉衬材料对加热炉热效率的影响 10 3.2. 金属表面温度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 10 3.3. 总结 14 4. 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 14 5. 其它的几种节能手段: 17 5.1. 利用工艺废气做为加热炉的燃料 17 5.2. 利用工艺废热: 17 5.3. 不完全再生催化装置中的CO焚烧炉的节能 18 5.4. 降低其它消耗节能 20 5.5. 挖掘现有加热炉的操作潜力节能 21 5.6. 装置扩能加热炉规划 23 四. 如何使用好热管 25 1. 工业上应用的热管的优点 25 2. 工业上应用的热管的缺点 25 3. 安全地使用热管,提高热管寿命 27 3.1. 高温段的防护 27 3.2. 对热管进行低温防护 27 4. 提高在线运行热管的使用效果 28 5. 燃油加热炉的热管预热器的问题 30 五. 燃气轮机—加热炉联合系统方案 31 1. 基础资料 31

2. 联合系统的组成 32 3. 燃烧及排气计算结果 33 4. 联合系统中加热炉的操作参数及与单独加热炉的比较 33 5. 联合系统投资估算 34 6. 经济评价 34 7. 联合系统技术分析 35 8. 联合系统的技术分析 35 9. 经济分析 36 10. 结论 36 六. 我国管式炉的现状及对策 36 1. 设计规范不完善 36 2. 管式炉的制造以现场为主 37 3. 方案对比不充分 37 4. 炉膛温度800℃的限制 37 5. 新技术的应用 37 6. 加热炉的配件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7 七. 思考题: 37 一. 管式加热炉的回顾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形式,带动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整个石化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石化行业都已经世界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 在这些行业中,目前主要使用的工艺介质加热炉是管式炉,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λ由于在管内流动,故被加热介质仅限于气体和液体.通常这些气体或液体通常都是易燃易爆的烃类物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操作条件比较苛刻。 λ加热方式主要为直接式. 燃料为液体或气体.λ λ运转周期长,连续不间断操作. 石化行业最初的介质加热设备是具有相当不安全隐患的间歇式操作的“釜式蒸锅”,管式加热炉的出现,开创了“连续安全管式蒸馏”的新时代,这也使得大规模、超大规模石化企业的出现成为可能,因此可以说,管式加热炉具有化时代的意义。 炼油工业采用管式加热炉始于上一世纪初,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λ堆形炉 它参考釜式蒸锅的原理。吸热面为一组管束,管子间的联接弯头也置于炉中,由于燃烧器直接装在管束下方,因此炉子各排管子的受热强度不均匀,当最底一排管受热强度高达50000-70000kcal/m2.h,最顶排管子却不到800-1000cal/m2.h,因此底排管常常烧穿,管间联接弯头也易松漏引起火灾。 λ纯对流炉,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1)

,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1) 1 2 3 4 5 6 】 7 8 ( 1. 如图,在△ABC 中,DE ∥BC ,若 1 3 AD AB =, DE =4,则BC =( ) A .9 B .10 C . 11 D .12 2.鄂尔多斯市成陵旅游区到响沙湾旅游区之间的距离为105公里,在一张比例尺为 1:2000000的交通旅游图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相当于( ) A .一根火柴的长度 B .一支钢笔的长度 C .一支铅笔的长度 D .一根筷子的长度 @ 3.如图,直线123l l l ∥∥,另两条直线分别交1l , 2l ,3l 于点A B C ,,及点D E F ,,,且3AB =,4DE =,2EF =,则( ) A .:1:2BC DE = B .:2:3BC DE = C .8BC DE = D .6BC D E = 4. 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该属于( ) A.相似变换 B.平移变换 C.对称变换 D.旋转变换 5. 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 ) 6. 如图,已知21∠=∠,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 判定A B C D C B A E 1 2 D M

ABC △∽ADE △的是( ) A . AE AC AD AB = B .DE BC AD AB = C . D B ∠=∠ D .AED C ∠=∠ 7. 如图,已知 ABCD 中, 45DBC =∠,DE BC ⊥于E ,BF CD ⊥于F ,DE BF ,相交于H ,BF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G ,下面结论: ①2DB BE = ②A BHE =∠∠③AB BH =④ BHD BDG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8. 如图,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 ,B 是CD 的中点, CD 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 留在坡面上.已 知铁塔底座宽CD =12 m ,塔影长DE =18 m ,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 ,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 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 和1m ,那么塔高AB 为( ) A .24m B .22m C .20 m D .18 m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9. 若 43x y =,则y x y =+ . 10. 在中国地理地图册上,连结上海、香港、台湾三地构成一个 三角形,用刻度尺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飞机从台湾直飞上海的距离约为1286千米,那么飞机从台湾绕道香港再到上海的飞行距离约为 千米. A B C ( F H G 上海 5.4c 3.6c 【 A D

相似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的全面研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同时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和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可见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综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会用相似条件“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强化数形结合重要思想,及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图形的证明,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处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究。这为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一原则,再结合初三年级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为了更好的实现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具体做法是:设置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数学应用。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 在氧弹里加10mL 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 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dm -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 mol ·dm -3 NaOH 溶液相当于 J(放热)。2.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1℃较合适。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f f f f B T T T K m ?=-=和310B B f f A W M K T W -=??g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 ?T f 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 估算实验测定结果的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和搅拌速度、寒剂的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1.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 ①;②;③;④.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如图,已知,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D. 3.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4.若△ABC∽△DEF,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1∶4B.1∶2C.2∶1D.1∶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那么x的值() D B C A N M O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有2个以上但有限 D.有无数个 6.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 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 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 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 7.如图,在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 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 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8.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为()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9.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目标点B 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米,OB=40米, AA′=0.0015米,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为 () A.3米B.0.3米C.0.03米D.0.2米 10、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一块面积为2cm2的区域表示的实际面积是()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

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重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f f f f B T T T K m ?=-=和310B B f f A W M K T W -=??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 ?T f 偏大, 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