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机顶盒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08.72 KB
- 文档页数:3
iptv产品及功能手册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主要关注于IPTV产品及其功能手册的理论说明。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以其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IPTV 产品的定义、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场景,并对其功能进行详细解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展开对IPTV产品及其功能的介绍:引言部分首先给出概述,明确文章目的,并阐述了各章节的内容安排。
接着,我们将在第2节介绍IPTV 产品,包括定义和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场景。
然后,在第3节中对IPTV功能进行解析,重点讨论视频点播功能、直播功能以及时移与回看功能。
在第4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与IPTV相关的技术内容,包括网络协议与传输方式、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用户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
最后一节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并提供一些提示注意事项作为结束。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详细介绍IPTV产品及其功能手册的理论知识。
通过对IPTV 产品的定义、背景、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的介绍,读者将能够了解到IPTV作为一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通过对IPTV功能的解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视频点播、直播以及时移与回看等功能在IPTV中的实现原理和操作方式。
同时,在介绍相关技术内容时,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对网络协议与传输方式、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用户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并提供一些提示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以上是本文“1. 引言”部分内容,旨在引导读者进入全文主题并对各节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2. IPTV产品介绍2.1 定义和背景IPTV,即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视频内容的技术。
与传统的有线或卫星电视不同,IPTV通过将音视频信号转化为数据包,并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用户终端,实现了对海量电视节目、影片、音乐等多媒体内容的点播和直播。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5/B/2009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修订版)1目的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IPTV运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规范的增补、修订和解释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所有。
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此之前的文件与本技术规范有矛盾,按此技术规范执行。
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IPTV终端的应用功能、操作要求、终端管理和接口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引入机顶盒终端设备时参照执行。
同时,本规范也为终端厂商进行机顶盒终端设备开发制造提供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
在本技术要求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可能推出更新版本,使用本技术要求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RFC1889: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SJ/T10730: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YD/T 965-1998: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定义/术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组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RTSP Real-time Transport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传输流媒体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STB S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S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5机顶盒定义IPTV机顶盒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
解决方案概述一、IPTV解决方案总体架构视达盈IPTV互动电视系统是基于行业标准的、在IP网络上传送视频及其他信息内容的平台,包括卫星信号接收、广电或电信信号接入, IPTV流媒体服务器,内容分发网络,终端智能机顶盒(或安卓智能一体电视机、PC网页端)的端到端 IPTV解决方案。
提供更快速更有效的集成、实施和管理高质量的视频业务,使得用户终端可以体验高清流畅和信息化集成多高的电视使用体验。
视达盈IPTV互动电视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由以下四个核心模块组成:1、机房头端设备:针对广电或电信、卫星源、自办节目源等接入的视频信号(包括广电/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机顶盒、卫星接收机、硬盘播放机、摄像机等)稳定信号源接收装置需要学校预先准备;2、高速IP网络:传送IP流量进行点播内容分发所需要的高速宽带网络;3、IPTV电视信息平台架构组件(包括流媒体直播平台信息工作站、教学视频存储服务器、IPTV编码器、电视回看服务器等):用于网络、头端设备和机顶盒的交互,从而保证交互视频业务的提供,管理和分发。
4、终端用户设备:安卓智能电视机、电脑网页端或(视达盈IPTV专用机顶盒+普通电视机),用于体验IPTV电视业务。
二、视达盈IPTV互动电视系统物理架构拓扑图视达盈IPTV互动电视系统主要包括电视直播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以及学校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电视直播系统以及视频点播系统都是通过内部局域网络来传输,保证了服务带宽。
关于视达盈IPTV互动电视系统的物理拓扑图如下图所示:三、视达盈IPTV电视直播物理结构视达盈的IPTV电视直播结构简单易用。
本系统实现原理及流程是由卫星信号、广电数字机顶盒信号、自办频道信号、电信IPTV机顶盒等稳定信号源输入到编码器,由编码器将信号源编译H.264或H.265的视频流传到流媒体直播平台。
如下图:四、视达盈电站IPTV功能概述视达盈IPTV互动电视系统主要包括电视直播、电影点播以及电站信息管理服务等三大功能板块。
IPTV系统架构及主要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IPTV(网络电视)随即进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然而目前网络电视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
基于此,本文对网络电视系统架构和主要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IPTV;系统架构;主要技术1前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关技术,特别是高质量视频压缩技术的实现,为IPTV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国内的“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壁垒被打破,“三网”之间不断融合,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广电总局的战略计划之中,自此,IPTV在我国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1IPTV系统架构本文介绍的是电信级多媒体流平台IPTV系统的架构,电信级系统具有可扩充性、易管理性、可运营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开放性及扩展性等特点。
2IPTV系统架构2.1IPTV系统网络架构IPTV系统技术可用于提供视觉/音频流媒体项目从项目广播中心,并通过骨干网、城域网宽带接入网络传输,直到用户接收机技术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根据用户的需求的分布,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网络结构。
2.2IPTV系统的功能架构IPTV系统包括内容的创建、内容的存储和加密、内容的分发、内容和终端显示的所有方面,可以根据电信提供解决方案的水平。
同时,IPTV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提供基于中间件系统集成能力,集成第三方产品的形式,如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编码器、机顶盒和内容等,IPTV点的功能,作为一个整体分为操作支持层、媒体平台和终端层三个部分。
2.2.1运营支撑层运营支持层是IPTV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主要负责管理的互动电视系统(产品和业务定义、计费和统计、等)、用户管理(认证和查询等),用户自助服务和设备管理、操作和维护的系统组件和日志,等等),媒体内容管理、项目信息和EPG的引入和其他媒体的内容,查询、分配和调度,等等),一个DRM系统,数据库存储系统和第三方业务平台,和其他功能。
IPTV机顶盒局域网组建直播、点播系统/question/143563832.html20100401目前市场上的IPTV机顶盒设备在产品功能、性能和应用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缺乏应有的互通性,长此下去不利于产业发展。
为此,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于2005年8月成立了IPTV 业务特别工作组,重点研究IPTV业务系列标准。
“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作为IPTV系列标准之一,目前正在研究和制定当中。
“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是针对机顶盒设备的标准,具体规定了机顶盒设备的业务能力、设备性能、应用环境和电气性能等要求,同时对机顶盒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体系架构做了具体的描述;适用于IP网络环境下IPTV业务、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宽带网络播放业务等终端设备的研制和测试过程。
在标准制定时充分参考了现有IPTV机顶盒的功能和软硬件结构。
对目前争议比较大的编解码格式和是否采用中间件技术等内容,采用多选项方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技术所实现的功能和接口要求是一致的,力求此标准对所有IPTV机顶盒的研发、制造、检测和应用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业务能力要求IPTV机顶盒支持基本业务功能和扩展业务功能。
基本业务功能是指支持基本业务的能力;扩展业务功能是指支持可选择业务的能力。
基本业务包括直播电视业务、点播电视业务和时移电视业务。
直播电视业务是指用户可以通过IPTV机顶盒接入IP网络实时在线观看各种电视节目,可以随时订阅个性化节目,随时获得选定的IPTV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电视节目。
点播电视业务是指用户可以通过IPTV机顶盒在IPTV业务平台提供的EPG和检索界面中选择需要的节目进行点播,在播放过程中可以执行快进、快退、暂停、停止等操作。
时移电视业务是指用户可以观看已播放过的广播电视。
对于扩展业务,标准中规定为可选项,主要考虑初级阶段提供的业务有限且较少的业务功能可以较容易地实现设备互通。
扩展业务包括可视业务、网络游戏业务、信息交互业务、文本信息业务等。
IPTV简介IP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
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而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
IPTV服务类型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三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3)移动终端【如IPad,IPhone等】。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
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而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
IPTV关键技术IPTVIPTV是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
它采用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使视频流传输带宽在800Kb/s时可以有接近DVD 的收视效果(通常DVD的视频流传输带宽需要3Mb/s),对今后开展视频类业务如因特网上视频直播、远距离真视频点播、节目源制作等来讲,有很强的优势,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
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电视是单向广播方式,它极大地限制了电视观众与电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也限制了节目的个性化和即时化。
如果一位电视观众对正在播送的所有频道内容都没有兴趣,他(她)将别无选择。
这不仅对该电视观众来说是一个时间上的损失,对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来说也是一个资源的浪费。
第30卷 第7期2008年7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Vol.30 No.7
Jul.2008
IPTV机顶盒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龙 欣1,徐 宁2(1.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 介绍了IPTV机顶盒流媒体播放器的设计过程,利用live555开源代码中playCommon.cpp的功能,结合IPTV
机顶盒的软件结构设计开发了IPTV机顶盒的传输模块。然后将这个传输模块通过消息队列与中间件连接,同时通过播放模块的入口函数与播放模块连接,最后组成了IPTV机顶盒的流媒体播放器。该播放器经测试,性能稳定。关键词: live555; playCommon.cpp; 流媒体播放器; IPTV机顶盒中图分类号: TP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24431(2008)0720156202
DesignofStreamingMediaPlayerofIPTVSTBLONGXin1,XUNing2(1.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2.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
ThispaperintroducedthedesignofstreamingmediaplayerofIPTVSTB.Firstly,theprincipleofplayCommon.
cppinlive555wasintroduced.ThencombiningwiththesoftwareframeworkoftheIPTVSTB,thetransportmoduleofstreamingmediaplayerwasdesigned.Secondly,thismodulewasconnectedwithmiddlewarethroughmessagequeuingandatthesametimeconnectedwithplayermodulethroughtheentranceoftheplayer.AtlastitcametobeastreamingmediaplayerofIPTVSTB.Themediaplayerpassedthroughtestsandworkedwell.Keywords:
live555; playCommon.cpp; streamingmediaplayer; IPTVSTB
收稿日期:2008203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2015).
作者简介:龙 欣(19842),女,硕士生.E2mail:lx.hawaii@gmail.com
开源代码live555是用来实现流媒体传输功能的SDK。用该SDK中testProgs文件夹中的play2Common.cpp来设计IPTV机顶盒的传输模块,并与播放模块一起构成IPTV机顶盒的流媒体播放器的过程。playCommon.cpp是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桥梁,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从服务器的URL处获得SDP描述信息并根据SDP创建多媒体会话,最后播放数据流的过程。
1 IPTV机顶盒流媒体播放器设计1.1 IPTV机顶盒软件结构机顶盒的软件代码实现分4部分:硬件驱动、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层[1],如图1所示。
1)硬件驱动 连接底层硬件和上层操作系统。2)操作系统 这里用的是免费的开源代码Linux。3)中
间件 隔离上层应用层与底层操作系统及硬件的软件适配层。中间件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1)浏览器:从服务器端获得URL,并将对应的EPG页面显示出来。(2)图形用户界面管理:为应用程序提供用户界面控制(如按钮、列表)以及图形图像绘制等图形功能[2]。4)应用层 实现对音、视频媒体文件的播放。1.2 IPTV机顶盒流媒体播放器系统结构Live555开源代码中playCommon.cpp实现了以电脑作为接收终端,用VLC软件进行接收并播放,最后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的功能。研究的内容是将playCommon.cpp融合到机顶盒的软件代码中,最终实现以IPTV机顶盒作为接收终端并对其进行播放,并在电视上显示出来的功能。这就对代码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playCommon.cpp获得服务器的URL是通过在VLC的RTSP一栏中输入rtsp://本机IP地址:端口号/要播放的文件名来获取的。然而对于IPTV机顶盒,传输模块获得的URL是用户通过遥控器选择EPG上的节目时对应的URL。这个URL是通过中间件中的浏览器读取的,因此这就需要将中间件和传输模块衔接起来。另一方面playCommon.cpp发送出来的数据流是通过VLC接收并播放的,而对于IPTV
机顶盒,传输模块发送出来的数据流是通过播放模块接收并播放的。因此就需要衔接传输模块和播放模块。为了衔接中间件、传输模块和播放模块,设计了消息队列,以实现这3个模块间的数据通信。另外程序中还设计了pthreadcreate()来创建线程rtspmain(),实现程序的并发。IPTV播放器的系统构架见图2。
1.3 程序结构分析1.3.1 传输模块1)main函数 (1)voidinitMsgQ()初始化消息队列。dataQid代表数据的消息队列,装着一些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最后通过voidsenddatatoplayer()函数将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发送至播放器。msgkeyQid
代表消息键值的消息队列,传输模块接收从中间件获得的遥控器键值指令,并发送至播放器以实现快进、快退、暂停、播放等操作。fromeMiddleQid代表中间件的消息队列,传输模块接收从中间件发来的URL,作为客户端播放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的目的地址。playerStateQid代表播放状态的消息队列,传输模块用来收发播放器的状态,控制播放器是点播、直播还是时移。(2)phreadcreate(&gsessionthreadinfo,
&tattr,(void3(3)(void3))rtspmain,(void3)&urlInform);创建rtspmain()线程。保证消息队列的
通信和流媒体的传输同时运行。2)rtspmain函数 (1)recvMiddlewareMsg(fromeMiddleQid,url):从中间件传递url的值赋给变量url[3]。(关于url的定义是在中间件里完成的,因此需要从中间件获得);(2)playCommon.cpp中的函数:客
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服务器响应请求,创建媒体会话并播放数据流。(3)mainplayerentry
(gTrans.firstCreate):客户端接收流并调用播放器的入口函数,对播放器进行初始化配置。(4)voidsend
datatoplayer():调用播放器,将从网上接收来的数据发送至播放器,并开始播放。1.3.2 播放模块播放模块如图3所示,主要完成点播、直播、时移模式下文件的播放以及对播放状态的控制[4],如快进、快退、暂停、播放等。1)
processplaybackstate()根据点播、直播、
时移调用不同的函数,相同的是要设置音视频同步。2)handleplaybackstate(state,
time)设置不同的时间戳(stateTmp.multiple)来控制播放状态。
2 结 语IPTV机顶盒软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流媒体的传输模块,媒体播放器模块,电子节目菜单模块,WEB浏览器模块[5]。其中,流媒体的传输模块、媒体播放器模块合起来构成机顶盒播放器;电子节目菜单模块、WEB浏览器模块合起来构成中间件的基本模块。研究的重点就是播放器。运用设计的方法制作的IPTV机顶盒已经生产出来,并且经测试性能稳定。(下转第180页)
751第30卷 第7期 龙 欣,等:IPTV机顶盒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 新的考验。那些责任心强,技战术水平高,教法灵活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反之,就可能被学生所淘汰。因此,能促使教师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实现良性循环。
4 结 语教学管理的水平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4]。武汉理工大学体育课自主选项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完全信息化管理。实践表明该系统软件能够满足选课管理的需求,选课数据准确,速度快,而且各种报表准确、美观。该自主选项课系统不仅缩短了整个选课的周期、提高了选课效率和准确性,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灵活,明显提高了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参考文献[1] 钱毅恒.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体育选课系统的开发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2):1392141.[2] 杨春元.高校新生体育专项选项课可行性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0,124(2):63264.[3] 顾俊杰.对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02111.[4] 朱艺红,陈 岭.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392541.
(上接第157页)参考文献[1] 金 纯.IPTV及其解决方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 季 伟,葛振斌.IPTV关键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中国电信集团.机顶盒与IPTV平台接口技术规范[S].[S.l.]:中国电信集团,2005.[4] 陶蒙华.IPTV机顶盒与业务平台的接口及其发展趋势[J].电信技术,2006,(4):28230.[5] 陈万寿.IPTV[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081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