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是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类型,按照“信息保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概念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被称瞬时记忆,也被称之为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或者感觉寄存器。短时记忆是指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也被称为操作记忆或者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记忆,也称为永久性记忆。

【考题再现】

名词解释题目:短时记忆

该题考查概念的识记,不同的心理学教材中三种记忆定义会有略有差别,但是时间特征都基本保持一致,所以要抓住关键时间进行阐述。

小明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

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十几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内隐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C。

该题变相考查短时记忆的概念,考查其时间特性。综上两道题目,要对三种记忆类型的概念进行识记,并结合其特时间特征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对不同记忆的别称也要清晰,在考查中可能以别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编码

瞬时记忆:是最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其编码形式主要依靠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可以理解为信息尚未经过任何的心理加工,只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主要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进行编码,所以其编码方式主要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短时记忆:波斯纳及康拉德的实验研究证明,视觉编码和言语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并验证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会逐渐向听觉形式过度,所以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为言语听觉编码。

长时记忆:其信息编码需要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将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主要为意义编码,包括表象和语义两种形式。

【考题再现】

短时记忆编码形式主要是()。

A.视觉编码

B.语文编码

C.言语听觉编码

D.情景编码

【答案】C。

该题考查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侧重识记,学员备考中需要识记三种类型的编码方式。

三、存储

瞬时记忆编码形式主要依靠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只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所以其存储形式主要是图像和声像。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是复述,复述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着两种不同的记忆信息,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考题再现】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储存。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像和声像

【答案】D。

该题考查瞬时记忆的储存形式,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识记三种记忆类型的存储形式,同时该题目也考查了瞬时记忆的别称。

四、转换

瞬时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瞬时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

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未被注意的信息,转瞬即逝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经过复述,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保持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又会被提取出来,进入到短时记忆中。

【考题再现】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复述

B.思维

C.想象

D.注意

【答案】A。

该题考查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主要是经过复述。

五、特点

综合三种记忆类型的概念、编码、存储以及转换形式,可以概括出其典型特征:

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容量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短时记忆:时间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

【考题再现】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短时记忆特点的是()。

A.信息原始

B.时间很短

C.易受干扰

D.意识清晰

【答案】A。

该题将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特点混淆,需要明确各自的特点,进行准确的选择。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答案】D。

该题则考查分类方式,所以在关注细节的同时,不要忘记其整体的分类。

综合以上题目及分析,学员在备考时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从三种记忆的分类标准、概念表述、编码方式、存储形式、相互转换的条件、各自的特征进行全面的把握,准确的识记,明确的区分。

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答辩+结构化解题思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的特点 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意思是说,人们为了打电话,先查找号码,查到后立刻拨号,通完了话,号码也就随即忘掉,号码在短时记忆中就保持这样短的时间。1959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夫妇(Peterson and Peterson)做了有关的实验。他们编制了由3个辅音组成的字母表,如GKB,PST,RUD等,每次给被试听3个辅音字母后,立即让他们从某一个三位数开始作连续减3的运算,还要把结果报告出来,如从267开始连续减3,读出273,270、267……直到主试发出开始回忆字母的信号。进行心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试默默复述。从字母呈现到开始回忆经过不同的时间间隔,分别是3秒、6秒、9秒、12秒、15秒和18秒。事先被试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的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延缓3秒再进行回忆时,已出现了明显的遗忘,正确回忆率仅达80%,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正确回忆率继续下降,当延长到18秒时,被 试正确回忆率仅为10%,超过18秒,正确回忆率即不再继续下降,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这说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叫记忆广度。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被试能回忆的最大数量。典型的实验采用3至12位随机排列的数字表,主试依次读,每读完一个序列,被试跟着正确地进行复述,直到不再能准确地复述为止,其记忆容量就是他所能跟着正确地复述的那个最大位数,一般为7±2。近期研究发现,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及人们对材料的编码加工程度有关。我国学者测定的短时记忆广度是:无关联的汉字一次能记住6个,十进位数字是7个,线条排列是5个。若识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又为人们所熟悉,那么记忆广度还可增加。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发表了一篇题为“神奇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种限制”的论文,文中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他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认为,倘若人在主观上对材料加以组织、再编码,记忆的容量还可以扩大。他提出了组块(chunking)概念,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他认为短时记忆容量不是以信息论中所采用的比特(bit)为单位,而是以组块为单位。一个块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词组,还可以是一个短语。总之,是一个有一定的可变度的客体,它所包含的信息可多可少,通常受主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

短时瞬间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问题一: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答:三种记忆指的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它们的特点如下: 一、感觉记忆的特点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感觉记忆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 秒钟内衰退。(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二、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我们意识不到的,这两种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检测、组织和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短时记忆的编码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 2.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4.短时记忆的提取快捷 三、长时记忆的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大,保持的时间长,一般被认为是无限的。但记忆并不是对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 2.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1)语义代码 (2)表象编码 (3)它们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口译中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口译中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有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和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之分。长时记忆里储存的是平时积累的生活常识、专业知识、各种经历等等,其容量是 无限的,信息在此储存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终身不忘。而短时记忆只是暂时储 存刚刚接收到的信息,随后有的信息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得以保存,有的则很快被忘记。 口译中译员将刚刚接收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 部分,使其参与译员的在线记忆运作。口译中的这种处于活跃状态的记忆被称为工作 记忆(working memory),它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一种结合,以短时记忆为主, 加上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部分。 口译记忆的困难一般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短时记忆的局限性,二是长时 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处于不活跃状态,三是心理压力大。 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容量有限,一般仅为7个左 右的信息单位(chunk),而且信息在此保留的时间非常短暂,不超过1分钟。可以 想象,如果接收到的信息较多,且没有经过深度的理解和梳理,信息便很容易被遗忘。 译员在口译时并不是机械地记忆接收到的语音信息,而是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 的语言和专题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后才能将其意义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如果所听到的 词汇和信息是译员平时反复使用且非常熟悉的,那么这些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处于一种 活跃状态,口译中这部分内容就很容易被激活,提取速度快,理解也会更容易更透彻,记忆储存效果也会相应更好。反之,如果碰上平时很少接触或使用的词汇和题材,即 这些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处于不活跃状态,译员的理解就会更费时费力,记忆效果也会 大打折扣。可见,长时记忆是口译理解的基础,而口译理解则是口译记忆的前提。 口译记忆之所以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译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平 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在放松状态下原本可轻松记住的内容,一旦站在台上面对观众时,脑子便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持续时间仅约为0.25~2秒。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这种记忆以图像编码为主,记忆容量大。由于它就像登记一样把输入的信息记录下来,故又称感觉登记。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其特点是: ①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②作用时间短。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 ③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 ④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是保持信息在5秒至2分钟的记忆。它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直接记忆中输入的信息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工。直接记忆的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容量很小,大约为7±2个单位。工作记忆,即对信息进行编码操作。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工作记忆的信息如果得到复述,会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时间很长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保持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容量几乎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是以语义编码为主,其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对短时记忆的内容的加工,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区别:综上所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在记忆持续时间,记忆容量,信息加工水平,信息编码方式上均有差别。 联系: 如何应用和扩展自己的学科知识?以记忆为例 1.组织有效的复习:“温故而知新”,但是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复习欲有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对新学习的材料必须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称为分散复习。一般说来,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3)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可提高复习效率。 (4)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不仅仅是重复诵读,应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复习时将学过的知识写出提纲,画出图表,就可以使知识系统化。 刺激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遗忘 提取 遗忘 注意 复述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是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类型,按照“信息保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概念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被称瞬时记忆,也被称之为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或者感觉寄存器。短时记忆是指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也被称为操作记忆或者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记忆,也称为永久性记忆。 【考题再现】 名词解释题目:短时记忆 该题考查概念的识记,不同的心理学教材中三种记忆定义会有略有差别,但是时间特征都基本保持一致,所以要抓住关键时间进行阐述。 小明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

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十几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内隐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C。 该题变相考查短时记忆的概念,考查其时间特性。综上两道题目,要对三种记忆类型的概念进行识记,并结合其特时间特征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对不同记忆的别称也要清晰,在考查中可能以别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编码 瞬时记忆:是最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其编码形式主要依靠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可以理解为信息尚未经过任何的心理加工,只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主要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进行编码,所以其编码方式主要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短时记忆:波斯纳及康拉德的实验研究证明,视觉编码和言语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并验证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会逐渐向听觉形式过度,所以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为言语听觉编码。 长时记忆:其信息编码需要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将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主要为意义编码,包括表象和语义两种形式。 【考题再现】

第四节-记忆与学习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P79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 B.回忆 C.再认 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 C )、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 B.声音代码 C.语音代码 D.语义代码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加减2个音节 B.7加减2个单元 C.7加减2个组块 D.7加减2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 B.视觉编码 C.声音编码 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 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 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