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探究式教学方法

浅谈探究式教学方法贵州省清镇市卫城中学黄莲我们吸取多种教学方法中的有益因素,初步探索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师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为苊,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外等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大胆提出假设(或假想),主动进行探索验证,在教师指导下汇报探究、验证的结果,最后归纳抽象得出结论。

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供与新知有联系的材料材料是进行探究和发现的前提。

提供与新知有联系的材料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阶段,为学生提供与新知有联系的旧知识、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所用的学具、学生进行观察所需要的实物等材料,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剪、拼、摆、量、或观察,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如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已学的法则、性质、规律等;应用题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量关系、列议程的意义;几何图形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学具及有关公式等丰富的材料,是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判断、联想、归纳、类比的基础。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材料。

1/ 5

二、创设问题情境人的思维往往在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能主动地去学习。

在提供了材料后,提出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识冲突,使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

如概念教学中,在概念的抽象、概括时创设问题情境;计算教学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转化处设问促思;应用题教学中,在揭示数量关系时营造问题氛围等等。

三、提出假设,主动探究这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

它是在提供材料、创设问题情景之后,让学生利用多咱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寻根求源,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这一环节常用操作、尝试、自学研讨、观察分析、对比抽象等方式。

1.尝试。

即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尝试得出结论。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极其解法时,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材料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知识和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出示例 1:求不等式 4x2-4x+1>0 的解集,并向学生提出:

一方面对一无二次方程 4x2-4x+1=0 大家都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对于二次函数y=4x2-4x+1 也非常了解,那么怎样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最新资料推荐------------------------------------------------------ 4x2-4x+1>0,疑自然产生,而疑又激起探究的欲望,促使其积极的思考,有的同学说:

先把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学生有了这些想法后,跃跃欲试,思维极其活跃,教师顺水推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

2.尝试成功,不仅仅使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求知方法,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了会学爱学更会学更爱学的良性循环。

尝试失败,学生就会想:

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从而找到失败原因,修正自己思维的偏差。

3.操作式。

是指学生在动手摆、拼、折、量、割、补等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把学生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概括为底面积times;高,然后在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处设计:

圆锥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利用知识迁移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猜想:

圆锥也是立体图形,体积公式也是底面积times;高吧,可它与上

3/ 5

下一样粗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差异又挺大的,于是学生心生疑虎。

此时,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已经形成。

然后,将学生分成 6 组,每组准备了圆柱、圆柱形量杯和沙子(其中 5 个组的圆柱、圆锥等底等高,一个组的圆柱、圆锥的底、高不等),组织学生操作。

通过操作,5个组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一个组得出用圆锥量杯倒了 4 次多一点才倒满圆柱量杯的结论。

操作过程中,大家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了规律性的东西,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4.自学研讨式。

是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互相计论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形式。

例如:

教学数列求和,出示例题和自学提纲后,让学生自学课本,分析,讨论题中已知和结论,弄清数列求和和等差、等比数例的区别和联系,从中找出解题关键。

四、交流讨论,归纳概括在提出假设,主动探究后,可能一部分学生的结论是不完整的或错误的,一部分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是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评价。

指导结论有错误的学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修正、补充、完善自己的结论。

---------------------------------------------------------------最新资料推荐------------------------------------------------------ 引导那些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说思维过程,计道理,阐明理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知识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出概念,推导出公式,总结出规律,理清楚思路,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学生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和用圆锥形量杯倒四次多一点才倒满圆柱形量杯的结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加深对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的理解。

五、应用结论,巩固练习应用知识,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高级阶段,是巩固知识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中,要通过运干脆利落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系统知识、深化知识的目的,就要在练习设计上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问题探究式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较果,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树立了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

其次,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