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特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2.25 KB
- 文档页数:3
一、七种特性
①乡村性——本土资源的挖掘②共生性——生态环境的经营③多元性——旅游产品的复合④文化性——民俗民风的提升⑤时空性——配套设施的完善⑥创新性——发展模式的组合⑦统筹性——民生民权的保障二、乡村旅游内涵
三、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1、商业开发过度,传统文化被抽离
2、同质化危机,缺乏差异化发展意识。旅游产品雷同、类型单一、特色不突出、品位不高、服务不完善、低水平重复较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缺乏管理理念,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较低。
5、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较为滞后。
6、发展环境、政策支持、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四、发展目标
科学的发展乡村旅游,使城市和乡村经济调和发展为出发点。做到五个一体化,即城市和乡村旅游一体化、旅游产业一体化、社会事业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环境建设一体化,实现城市型旅游产业和乡村型旅游产业的链接。最终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康健的发展。五、成都五朵金花
“花香农居”“美满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六、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1、突出特色、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2、城乡统筹、优势互补。
3、构建乡村旅游组织体系。
4、创新管理机制,推进科学管理。七、创新项目
表3乡村旅游四种模式
表四
欧洲乡村旅游
八、总结汇总
1、建造为游客设计农家屋,所有权为农户。游客入住体验,与当地农户一起生活。体验种植、除草、采摘等农事活动。(农户+农业+旅游)玫瑰镇
2、建造自助式田舍。
3、东阿古镇、师耳山建造牧场(放驴),与阿胶产业相关联。(书院村——小桥流水人家)
九、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1、发展与城市旅游相对应的乡村旅游
2、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
3、探索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十、空间总体布局一核四区多节点一核:城市旅游接待中心四区:玫瑰“乡村观光”和“休闲放浪”乡村集聚区、东阿“民俗体验”和“古镇观光”乡村旅游集聚区、洪范“生态休闲”和“疗养度假”乡村旅游集聚区、孔村“农业观光”和“美食体验”乡村旅游集聚区。
目前最流行的乡村自助旅游方式有:徒步旅游、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设立苏州中英文旅游网页,建立苏州旅游资讯平台,为自助游客开通旅游咨询与预订服务。利用农事时令和乡村物产,重点推出几条有特色的苏州乡村徒步旅游、自行车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线路,完善沿线自助旅游宣传和标识系统。对自助旅游沿线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布局相关服务设施,为自助旅游者提供针对性服务。设立自助旅游服务机构,开通自助旅游咨询热线和服务电话。
创新发展产业庄园
利用苏州丰盛的乡村物产发展特色产业庄园。杨梅庄园。利用东山、西山杨梅发展产业庄园,主要由杨梅园-杨梅采摘园-鲜食杨梅品种品尝-杨梅酒制作-杨梅酒文化-杨梅酒吧-杨梅专营餐厅等构成。茶叶庄园。利用碧螺春茶园发展茶叶产业庄园。主要由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叶采摘-茶园加工车间-茶叶发酵与储存-茶文化博览馆-茶吧-茶道表演-茶叶品尝-茶叶销售等构成。突出发展特色光鲜的主题文化村
深入挖掘具有特色资源村庄的文化内涵,构建例外主题的文化村,形成乡村旅游模式品牌。
以光福太湖渔港村和窑上村为代表,建设渔文化主题文化村。
以堂里古村、陆巷村为代表,借助古村落开发和吴文化历史底蕴,发展吴文化主题文化村。
以太湖西山岛内渺茫峰下渺茫村、东山镇碧螺村等为代表,借助柔美生态和茶园风光,发展茶文化主题文化村。
以树山村、旺山村、白马涧、穹隆山等为代表,借助优良的自然生态、乡村风光,
策划农事体验、户外运动和生态养生项目,发展生态养生文化主题文化村。
以镇湖三洋村刺绣一条街为代表,发展丝文化主题文化村。
大力建设丰盛多样的乡村博物馆
苏州要留意发展地方传统工艺如苏绣、缂丝、明式家具制作、金砖制作、漆器、雕刻、制扇、桃花坞年画、灯彩等乡村博物馆,各地乡村可根据本村历史文化设立乡村博物馆,形成全苏州乡村博物馆体系,增强苏州乡村旅游的乡村文化氛围和吸引力,展示苏州乡村历史的久远和吴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挥优势,重视乡村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突出乡村博物馆的特色,多角度展示乡村发展。丰盛陈列主题,多方位展示乡村博物馆。保护藏品及其环境,建立乡村博物馆研究的基础。增设多种服务和经营,增强乡村博物馆的旅游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