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1.引言

自20 世纪70 年代交际教学法产生以来,外语学习中传统的语法教学备受冷落。许多二语习得研究者认为此种教学收效甚微,反而会阻碍外语学习的进程。其中领军人物为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 。根据他提出的监控模式,认为有意识学习语言与无意识习得语言是有区别的,有意识学到的内容无法转变成无意识的能力。语言应该通过接触语料而自然习得,而不应该通过正式学习学得。正式的语法课只能使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而不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法形式的过程性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层次外语教学的重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语法课程。另一方面,在现行考试体系的压力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时往往又会插针见缝地给学生补充语法知识,其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

然而,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语法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认真的考量。在认同其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的前提下,研究者们发现虽然语言习得顺序改变不了,但是语法教学可以加速某些结构的掌握。再者,交际教学法强调意义的交流,忽视语法的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语法教学不仅对提高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有着积极的促

进作用,而且能加强习得,从而提高二语水平。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语法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重新激发了学者们研究语法教学的兴趣,赋予语法教学新的生命。

2.语法教学作用的再认识就语法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部分学者均采用辨证的观点,即在肯定语法教学必要性的同时,也质疑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近些年来语言学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仅仅是掌握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并不能使学习者掌握全部的语法结构,更不能自然地发展起他们的语言能力。传统语法教学把语言本身看成一个学习目标,其理论假设是学习者通过对语法结构反复和有意识的实践会自然地发展起他们的语言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将各种语法结构以显性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即在毫无上下文背景的情况下讲授语法结构来实现。即使是支持显性语法教学的研究者也认为这种陈述加练习的显性语法教学不会直接转化成隐性的语言知识。N.Ellis (2002)也同样认为,语言学习从最终意义上来看应该是隐性的,其中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作用的匹配及其内在规律的缓慢习得。这一技能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练习本身不是靠提供一些规律就可以取代的”。

当然,肯定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否定语法教学的价值。相反,这不仅肯定了语法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必要性,而且映射出语法教学的长期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识别、加工、处理并使用语言的

各种形式,从而提高在交际过程中的准确性。毋庸置疑的是,当学习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再次使用通过正规语法学习而学到的语言形式时,他们对这些形式的记忆就会加深,而且在输出语言过程使用相关语法知识点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之后,N.Ellis (2002)提出,范围广泛且时间持久的语法教学有利于语言习得,提高内在语言能力。同时,语法教学也可以保证和促进较为困难的语言形式的使用准确率。因此,他建议在任务型交际语言教学中适当插入语法知识的讲授,以达到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3.语法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是教师将各种语法结构以显性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仅仅把语言作为学习目标。虽有大量证据证明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测试成绩,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自如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许多语言学家以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为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就语法教学与语言交流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以期达到使用语言形式的准确度和表达语言意义的统一。目前比较流行且实用的语法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3.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宗旨是:语言教学不是从语法或词汇出发,而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进行组织。这类任务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因为学习者注意到了目标结构; 它们同时又是交际性的,因为学习者置身于以意义

为主的语言交流中Ellis (2003)将这些任务定义为:

(1)基于结构的语言输出任务,(2)理解任务,(3)提高意识任务。“基于结构的语言输出任务”是指使用指定的目标语形式来完成某些交际任务。任务材料本身并非语法材料的堆砌,但要求学习者必须使用特定的目标语形式来完成交际任务;Ellis (1995)认为“理解任务”是指学习者必须注意并理解周密计划好的输入中的目标形式,它们往往包括一些要求学习者必须作出反应的任务刺激。前两种任务类型均主张在交流中明确引入语法结构,而“提高意识任务”则要求学习者互相讨论目标语法结构,因此语法形式成为讨论的内容。这类任务往往事先提供一些目标语结构的例子,然后要求学习者使用结构,并从中总结出使用规则。

研究证明,基于结构的任务型教学更适合于某些规则较少的语法知识点。以交流意义为主的任务型教学在处理一些难懂的、涉及较多规则的语法知识点时显得更为有效(Ellis 2003)。与简单任务相比,复杂任务更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视。因此,将语法结构作为明确或潜在学习内容的任务型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增强对目标语结构的注意,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2合作输出任务促进语言输出的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完成有侧重点的交流任务,即“合作输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被迫准确地输出语言(Ellis 1997 ,2003)。

另一个方法是合作完成某一特定的语言输出任务。例如,合作

听写就是一种合作输出任务。老师将一篇文章读两遍,然后要

求学

习者分成小组尽可能准确地复述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听写不仅促进了外语交流,而且提高了目标语形式的使用准确性。在合作输出目标语时,学习者会注意到他们语言知识存在缺陷,随后他们会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3文本加强近年来,许多研究试图发现文本加强对语言学习者注意语法形式的作用。所谓“文本加强”,也就是通过版面的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大写来强调输入语的某些特征。这些操作在感官上凸现了目标语结构,因此使它们更容易被注意。文本加强的另一种做法便是在语言输入时提供大量的目标语结构,即目标语结构输入流。该理论认为加强文本的结构有利于学习者注意目标结构和发展语言能力。然而,众多的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对文本的加强,可以促使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到语法形式,但并不足以使其被习得。因此,“注意”是语言习得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学习者要想有效地学习语法,必须“将语言的建构形式构建到他们的工作假设中去”。这只有通过学习者持久地接触、注意并使用目标语形式才能得以实现。

3.4加工教学法

所谓“加工教学法”,即以交际为目的进行语法教学,对输入语言进行加工,可以使形式与功能达到有机的统一。根据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语法40项 1.助词“着” 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让每位同学拿起一样东西,然后开始教学。 ?归纳并板书“V+着”,指出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让学生描述教室里的东西,如“教室的门关着”“老师戴着眼镜”,等等。 ?以对话的方式练习存现句: 地图在哪里挂着? 地图在墙上挂着。 老师在哪里站着? 老师在教室前面站着。 让学生归纳格式:“A+在+地方+V+着”。 操练,用“着”描述学生的外貌和穿着,让别的同学猜测描述的人是谁。 2.句末“了” 句末“了”主要有三种用法: 1.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2.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 3.肯定某个事实。 ?先讲解1,“太……了”中的“了”表示感叹语气,用于评价。芒果太贵了。

玛丽太漂亮了。 天气太好了。 ?再讲2,关着门,让学生描述。门再打开,引导学生说“门开了” ?板书“句末V/Adj+了”表示发生了变化,再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最后讲3,展示例句 我们是朋友10年了,我们早就是朋友了。 3.量词 ?汉语的数词和普通名词之间有量词。 ?“个”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比较通用的个体量词。 一个面包 一个学生 一个杯子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解释:扁扁平平的是“张”,长长细细的是“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练习,教师帮助纠 正和积累,每次积累的数量不宜过多,5个一组,1-2组比较合 适。 ?可以通过量词填空和量词搭配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活跃气氛。 4.介词结构中的方位词 ?给出偏误

衣服放在床书本在桌子 ?汉语表示方位,必须在名词后面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讲清楚“处所”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在学校上课在商店买东西字典放在教室 在床上躺着书放在桌子上衣服挂在衣柜里 ?帮学生建立“在……上”“在……之中”的框架,然后给出房间布置图或地图进行练习。 5.离合词的个别教学 把离合词放在格式中进行教学。 玛丽和谁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一面。 ?“玛丽见面同学”是错误的。 ?帮助学生总结“见面”的用法。 6.离合词的总结性教学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之后,就可以进行总结性教学。?请同学回忆学习过的“离合词”,如:见面洗澡游泳跑步结婚帮忙 ?讲解离合词的特点:V和O之间可以加入“着、了、过”,还可以加入表数量和性质的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姓名:李曼 学号:2013140016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13级 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 教师:刘吉艳 作业题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1、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公式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出去、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 2、情境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你昨天去哪儿了? 这种闲聊其实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3、语境教学法 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与其空讲规则,对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讲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语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总结语法规律,从而掌握语法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或创造语境。 以副词为例,副词意义抽象,它们的意义体现在与句中以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体现在句子的内容与说话人的态度的关系中。例如“简直”一词,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状态达到很高的程度,含有夸张语气。但是,不说明说话人、行为者的主观态度,就不能充分揭示为什么它具有强调作用和夸张语气。例如:“妈妈平时总唠叨我找对象的事,这次听说有人要给我介绍……简直不知道怎样打扮我好了。”该句说明了“妈妈”天天急着让我找对象,“简直”的强调,夸张语气也就突显出来了。 4、对比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教学文稿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十八节汉语语法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一、面向新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的状况 (一)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考验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语言事实的描写上,或者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的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理论的介绍和运用,对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很大的突破。过去的深厚基础与发展态势,为21世纪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营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发展势必会遇到新的困难,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将会受到极为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理论上的合理解释和应用上的直接服务。正如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所说的“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2000)。 (二)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要做的工作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理论上的重新解释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建立功能范畴观 语言靠组合和聚合两根轴来运转,就聚合关系而言,不仅体现在词类、句法结构关系等方面,表达同一类范畴意义的不同手段也可以形成一个聚合。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功能范畴的观点研究同一范畴不同表达手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价值,对于认识相关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会有所帮助。如语气范畴,其表达手段涉及到语气词、语调、语气副词、助动词、甚至某些相对稳定的结构;量的范畴涉及到数量词、某些形容词、副词、词的重叠形式等。时间范畴涉及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动态助词甚至某些句末语气词等。 (2)对语用因素进行句法处理 语言现象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统一体,过去所总结的语法规则实际上是包含了句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基于句法结构体中某一成分在组合和聚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如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根据结构主义理论,它们出现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要起停顿、舒缓语气的作用。从功能主义角度看,此类词是说话人对句子心理结构切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功能标记,而非句法标记。但上述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句法和语用的“剥离”,对于语法规则的总结以及提高语法规则的有效性,是十分有益的。但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语用因素的范围有多大,语法分析中如何处理此类语用因素、语用成分及其形式特征是什么,语用成分有何句法地位等。 2、应用上的直接服务 从语法研究的应用价值看,主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上。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的论文中有过较为恰当的提法:这两方面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来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试金石。研究中得到的语法规则,拿到这两个领域中去用,立刻就可以看出哪些行,哪些还不行,或者说还不太行。可以这么说,语法规则直接服务于这两个领域“适切度”的高低,也是检验我们语法研究成果优劣的一个标志。 就目前情况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脱节依然是比较突出的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的产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一 一、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语法这一术语包括三种含义,即()、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02、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一种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 03、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具有替代功能的词是()。 04、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例如“讨论讨论”。 05、代词和其他实词的区别反映在()功能上。 06、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时,(“”)方便表示“包括听话的人”和“不包括听话的人”。 07、“下棋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思维训练可以用下棋的方式”两句中的主语分别由()短语担任。 08、“我们觉得这个人不错”和“我们希望考完了再去旅游”两句中的宾语分别有()短语担任。 09、“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10、“当时钟敲响十二下时,开始了另外的一天”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本文档由知识社https://www.doczj.com/doc/c511107276.html,分享 二、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 A、意义 B、形态标志 C、语法功能 D、音节结构 12、谓词性词语是指()。 A、能充当谓语的词语 B、不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语 C、名词性词语 D、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 13、助动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中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是()。 A、可以单独做谓语 B、可以用“X不X”格式表示询问 C、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D、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红通通”、“通红通红”都是形容词,下列语法特点不全都适合它们的是()。 14、“红”、 A、都可以做谓语 B、都可以受“很”修饰 C、都可以修饰名词 D、都不可以带宾语 15、下列一组词中全部是介词的是()。 A、其实、把、关于 B、被、似的、对 C、被、对于、于 D、所以、把、被 16、“仿佛一只雄鹰浮在天空一般”中的“仿佛”和“一般”分别是() A、动词和助词 B、副词和助词 C、动词和形容词 D、副词和数量词 17、“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 A、兼语短语;兼语短语 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D、连动短语;连动短语 18、把短语分成主谓、述宾、偏正等类别,主要根据是()。 A、短语的语法功能 B、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 C、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 D、短语内部成分结合的松紧程度 19、“他去请”、“去请他”、“请他来”分别是()。

14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4

考生答题情况 作业名称:14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4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4-4-22 11:43:08 至 2014-4-22 11:54:23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你喜欢这本还是那本?”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A、精讲精练 B、精讲多练 C、多讲多练 D、多讲精练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 A、实物道具法 B、对话法 C、举例法 D、图示法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可”字感叹句 B、“真、好”字感叹句 C、“多”字感叹句 D、“多么”感叹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主要用在是非疑问句中,即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疑问句中。 A、吗 B、呢 C、吧 D、啊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内容: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副标题……) 姓 名 院系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 学号 指导 教师 答辩 日期 成绩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策略语法偏误 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Summ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system; strategies; methods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一、句子概说 一个句子的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分、一定的结构方式、特定的句调、一定的意义。 二、句子的结构成分(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语法学家对主语和谓语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主语是对谓语动词而言。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主语指话题。 中国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老王,我昨天还见到他。 1、作主语的成分 主语可分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 数词、数量词也能作主语。 动词、形容词也能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也能作主语。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爱语法。 七等于五加二。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教室里乱哄哄的。 他去比较合适。 吃得太饱不好。 锻炼身体很重要。 他们几个都累坏了。 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我的男朋友很傻。 去北京查资料很必要。 注意: 昨天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昨天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一般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 2、作谓语的成分

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 名词也可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我们开始吧。 身体好。 他呀,傻子。 主席作工作报告。 大家举手表决。 我看完了。 同学们选他当代表。 他的学问比我好。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3、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1)施事主语 (2)受事主语 (3)中性主语 我说。狼吃羊。 报纸看完了。 叙述性谓语

描写性谓语 判断说明性谓语 狼吃羊 这件衣服好 知识就是力量 (二)动语(述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 1、作动语的成分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我想回家。 学好外语。 讨论并通过了他的结婚问题。 有没有烟。 我不赞成派他去。 2、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和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景琦紧紧抱住她。 我买洗面奶。 买了五本。 这间客厅有六十多平方米。 学习语法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否定式:A不是B。疑问式:A是B+吗?(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疑问句(1)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 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 /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 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 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 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1):名词/代词+的+名词 所属关系的表达(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 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疑问句(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 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 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2)询问10以内的数目:用“几” (3)询问10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

第三节数词的使用和量词的使用 一、数词的类别及表示法 (一)数词的书写方法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现代汉语中,数词的书写方法有三种: 1、大写数字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2、小写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3、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1000 1类只适用于比较重要场合,比如钱币上使用,以及银行、商店等填写发票时使用。2、3两类比较常用,都可以用来标明书籍、报刊等内容的章节段落的序号,也都可以表示基数、系数,也都可以表示日期,但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使用哪一类数目词要一致,如表示“2004年11月12日”,其他地方也都这样表示。第二类主要用于表示序数,第三类主要用于公式的表达。在表示分数和百分数时,如果用来表示读法,则用第二类,直接书写一般用第三类。 (二)数词的分类 数词可以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大类。基数是表示数目大小的,如“一、二、三、四、五”等。基数词又包括系数、位数、分数、小数、倍数、概数等。数词的类别可以下列图示: 系数:一…九十零半廿卅 位数:十百千万亿兆 基数概数:两几多多少许多若干 小数、分数:3.1 三分之一 数词倍数:三倍十二倍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 数量数词:俩仨 (三)数词的表示法 1、整数 (1)“万”以下的读法一样,先读“万”前面的系数词,再读位数“万”,然后分别读“千”、“百”、“十”前面的系数和这些位数。例如: 54673→五万四千六百七十三 (2)“万”以上以“万”为单位,四位一级,即在阿拉伯字码数列上从个位开始,向左数每四位数可用逗号与前面隔开。“万万”为“亿”,“亿”以上,以“亿”为单位。如:6870000→六百八十七万 5726,4832,9803→五千七百二十六亿,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九千八百零三。 (3)一个数列中间有空位时,不管有几个空位,都读作一个“零”。 25006009读作:两千五百万六千零九 (4)电话号码、房号、年号习惯上只读系数,不读位数。“1”习惯上读作“yāo”。如: 64321546读作六四三二yāo五四六 512室读作五yāo二室 (5)用“以上”和“以下”结合整数表示数或数量范围时,一般包括所结合的数或数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doc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 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 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

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培训的教案模式为主,不同授课内容,教案具体形式略有不同。定期安排学生写教案,让学生熟练掌握此项基本教学技能。 第四章量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量词的基本知识,学习者学习量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量词的认知性教学,动量词的教学等。其中量词的认知性教学、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和动量词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前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尝试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总结。 第五章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主要讲授汉语副词基本知识,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常见偏误类型,副词教学的知识要点,相近副词辨析;区别词的定义,学习者习得区别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区别词的教学策略。其中相近副词辨析和区别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六章汉语虚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结果补语,主要偏误类型,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结果补语的主要操练模式;什么是趋向补语,主要偏误类型和主要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技巧。其中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主要操练模式、趋向补语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具体教学技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八章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6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把”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内容包括“把”字句的主要特征,主要偏误类型,“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汉语“比”字句概说,“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等。其中“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本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设置讨论题,课后适当留作业。本学期的教学过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B听说法C翻译法D全身反应法 ·2、B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B效度C难度D准确度 ·3、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B A精讲多练B听说领先C学习者为中心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D)的代表教材。 A翻译法B听说法C交际法D视听法 ·5、如果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A)。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设计

我的腿被自行车撞伤了 罗兰:你的腿怎么了? 玛丽:星期天我骑车上街的时候,被一个小伙子撞倒了,从车上摔下来把腿摔伤了。 罗兰:要紧吗? 玛丽: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罗兰:还疼吗? 玛丽:还有点儿疼。 罗兰:伤着骨头了没有? 玛丽:我被撞倒后,小伙子马上叫了辆出租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大夫给我检查了一下,还好,没伤着骨头。 罗兰:那个小伙子是哪儿的? 玛丽:是外语大学的大学生。昨天他还来看过我。他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说,没什么,你又不是故意的。 罗兰:街上人多车也多,骑车上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 玛丽:可不是! 【课程名称】《我的腿被自行车撞伤了》 【教学对象】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授课时数】2课时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生词及其运用的语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词,并能够在生活中熟练使用; 2.通过对语法知识点得讲解和操练,使学生掌握语法点的结构格式和语义功能,并能运用其进行表达; 3.通过课文讲解,使学生能准确朗读,理解大意并可以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1.“腿”、“撞”、“要紧”等生词的讲练; 2.“被”字句等语法结构的讲练 【教学方法】 1、生词: 扩展法及情境法 2、语法: (1)设置情境;通过替换练习,从而使学生掌握结构格式及语义功能; 3、课文: (1)在词语、句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重复课文中得句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自动化地说出来; (2)把课文中重要词语、句法用空格替代,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不看课本而能把这些空格补上去; (3)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4、练习:叙述课文、运用所学自由对话等。 【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讲解生词——扩展+图片展示 注:讲解同时以练为主,集体说句子和学生单独说句子相结合,同时,不断地重复课文中的句子,使学生在掌握词的同时也掌握课文内容。生词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并把生词写在黑板上。 ① 腿tu ǐ 结合图片展示 生词扩展: 大腿 /小腿 (图片展示) 我的小腿受伤了。 桌腿 (以课桌为例) 这张桌子有四条桌腿。 一条腿(不能说一条小腿或一条大腿) ② 撞 zhu àng 现场演示,找一名同学,然后走过去撞一下,告诉学生这叫 “撞”; 生词扩展:撞了一下/撞倒/撞坏 我今天被人撞了一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引言 1.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 3.文字是符号的符号,文字是按照一定方式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是辅助语言并且扩大它的作用的工具,是用来 代替语言的符号;文字是书写符号的体系,但书写符号并一定是文字。 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5.现代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6.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历史背景:(1)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3)传入中国的 佛教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述 1.语法:一是指语法本身,即人们说话的规则,或者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二 是指语法著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 2.教学语法:教学语法称为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等。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学及其语法书,教学 语法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研究他们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 理论语法也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 3.教学语法的特点:规范性、稳定性、可接受性(一是教师的可接,二是学生的可接受性。语法教材必须具有很 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对象既可以是外国学生,也可以是从 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5.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 在一一对应关系(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4)助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类词(5)单双音节对词语结构有一定影响(6)有丰富的量词 6.教学语法是贯穿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语法教学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地位:(1)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2)大多数第二语言教 学流派都比较重视语法教学(3)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 8.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语法术语的表述,尽量少用语法术语(2)语法偏误的讲解(3)表 述的浅化和简化 9.第二语言教学流派方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 10.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1)演绎法,特点是从语法规则到具体语言材料,从一般到具体。(2)归纳法,特 点是从具体材料到语法规则,从具体到一般。(3)特点是从具体语言材料到具体语言材料,不演绎不归纳,教给学生范句或句型,通过模仿或替换练习掌握。 11.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和方法:(1)文字描述法(2)公式法(3)比较法(4)对比法(5)图表法 1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13.量词的语法特点:(1)可以做定语:那个学校好吗?(2)可以作主语或宾语:昨天我们去商店买衣服,我买 了两件,小李买了一件。(3)可以作状语:玛丽第一次来中国。(4)可以作补语,一般指的是动量词作补语:那里我去过两次。 14.动词的语法特点:(1)动词主要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2)动词前面一般不能加“很”等程 度副词。(3)大部分动词后面能带宾语。(5)大多动词可以受“不”“没有”修饰,构成“V不V”或“V没V” 肯定否定的重叠形式,但是可以离合的双音节动词一般只是重叠第一个语素,这些复合形式都表示疑问。(5)动词加上“着了过”“起来”“下去”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时态”。 15.能愿动词的:(1)表示可能的:能会可以(2)表示意愿的:要肯敢(3)表示必须的:必须应当 能愿动词的特点:(1)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相当于状语的作用。(2)不能重叠(3)不能带“着了过”。(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