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作者:————————————————————————————————日期: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经济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陈芳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转型速度,缩短升级时间,争取早日走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明确了解和把握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我国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新常态挑战

如今,世界发达国家已经纷纷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但他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还在继续,这就是在构建本国综合国力优势的过程,把握先机,确保自身在全球化经济演变进程中始终握有主导权,避免像次贷危机这样的事件所带来的国力损失。我国作为一个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转型速度,缩短升级时间,争取早日走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明确了解和把握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我国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一、全面认识和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面临的新常态

(一)积极适应国际产业结构变动发展的新常态

到了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与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诸如“大趋势”、“新常态”、“新经济”这些时代发展新词汇、新概念逐渐浮出水面,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导向,并借此预测了未来经济结构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进程。在上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Joseph.Nye在他的作品《大趋势》中提出了时代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影响的

种种预言,比如“新经济”。Joseph.Nye表示“新经济”能够促使社会生产变革,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模式,能够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致使出现了信息革命。而他所提出的“新常态”也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环境中得以实现,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全球经济始终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中,而经济流动性则决定了过剩情况,使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猖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动荡。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发达国家也借助新型市场经济开始了新一轮改革,从而顺利避开了经济危机。在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过程中逐渐得到强化。随着国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引导世界经济走向的依然是G7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并在世界能源问题上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新霸权。而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也在通过武力强权在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家攫取利益,在经济方面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以侵害知识产权为由,在稀有资源、化工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而在WTO体系之外,美国所主导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也在试图维护他们自己在世界的独霸地位,甚至以剥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机会和国际合法权利为代价。

(二)积极适应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新环境

我国曾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需要依靠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但当前我国新常态经济结构发展缓慢,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上看,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变化增速方面发展较缓,工业发展增速并不明显,并且适应性也开始缓慢呈现,到了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才高出第二产业。产业增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与全球相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呈现相对稳定,它平稳了国内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中小

企业的快速发展调和了市场上的劳动力过剩压力。相对而言,第三产业则呈现出了空前的就业容量,以电商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生产服务行业为国民提供了就业创业新模式。此外,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东南地区过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不能得到显著效果,该地区经济增速趋于稳态。它对稳定全国经济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不断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后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使产业转型升级更快,深化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得以确立,并在很多地区落实,由此,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开始适应社会新常态,新要求。在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坚持各项基本原则,比如,“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主导作用”等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围绕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在这一阶段,政府也取消了大量的前置性审批机制,将主导权完全交由市场,让市场自身来调节经济发展节奏,决定谁去谁留。同时,也强化和细分了市场活动监管机制,将事前准入管理逐渐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而对产业策略功能性和竞争性的进一步强化以后使市场秩序得以维护,市场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得以有序、规范、健康开展。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产业价格政策的宏观调控优化与协调都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具内涵的指导性辅助。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的制约因素和所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存在生产过剩现象

市场经济在发展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能过剩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社会效益低,生产结构的升级缓慢,严重还会使市场陷入循环的恶性竞争状态。在我国,严重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职工下岗、银行不良贷款等现象已

经逐渐凸显。比如在我国的高能耗型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就十分严重。在2013年,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就极其严重,整体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进口钢材量虽然也有1408万吨,但是近40%左右都用于大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纵观全局,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工业行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府过度干预和让税让利违规审批等等行为造成了企业决策力的下降。

(二)产业结构缺少合理性,对产能造成影响

我国在发展进程中并不稳定,在追赶发达国家时常会出现生产的不均衡现象,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条件与落后的产能,浪费了现有能源资源,并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中国陷入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也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的产业经济发展结构有关。在十一五以后,我国确定并淘汰了19个落后产能行业,在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方面日趋合理,但是在淘汰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处置与职工安置问题也让结构调整工作陷入两难,使得社会上其他领域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三)产业集中度过低

在我国,很多重工业组织结构与规模经济效益都处在不合理的状态,比如,钢铁、汽车、船舶、化工等行业造成产业集中度降低。在2011年,钢铁、船舶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为50.1%、46.2%。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并且分散程度大,没有核心生产技术与特色化产品。呈现了较低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准。因此,我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正处于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的尴尬状态,而像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重复建设这样的问题也在不断突出,非公有经济机制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隐性壁垒和体制性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