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免疫组化

细胞免疫组化

细胞免疫组化
细胞免疫组化

细胞免疫组化

细胞爬片的免疫组化

1.细胞爬片,5天后进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定。

2. PBS清洗标本3次各1 min。

3 .冰丙酮固定15 min(或4%多聚甲醛固定30min)。

4. 空气干燥5min。

5. PBS清洗标本3次各2 min。

6. 0.5%Triton X-100( DPBS配) 孵育1次20min。

7. PBS清洗标本3次各2 min。

8 .3%H2O2(试剂A)孵育15 min。

9. DPBS清洗标本3次各2 min。

10. 封闭血清孵育(试剂B)20min。

11 .一抗孵育(滴度1:200,湿盒)4℃过夜或37℃60 min。阴性对照最好用一抗来源血清,否则用PBS液

12. PBS清洗标本3次各5 min。

13 .二抗工作液孵育(湿盒试剂C)37℃30 min。

14 .PBS清洗标本3次各5 min。

15. 试剂D(湿盒)37℃30 min。

16、PBS清洗标本3次各5 min。

17、DAB显色(避光,镜下观察至棕色)约3~10min。

18、蒸馏水洗2次1 min。

19、苏木素复染0.5~1min。

20、自来水洗返蓝。

21.梯度酒精脱水75,85,95,100%各3min。

22.二甲苯透明2次3min。

23、中性树胶封片。

注意事项:

1、良好的细胞爬片是进行免疫组织细胞的基础,要获得良好细胞爬片须注意以下:

a对于粘附分子较少的细胞爬片时间要达5天以上这样细胞爬片才较牢固冲洗时不易脱片;

b接种的细胞密度适中以2*104/ml为宜,若密度太高5天后细胞连接成片冲洗时易脱片;

2、冰丙酮固定后玻片可密闭保存于4C冰箱,冰丙酮固定时会使细胞收缩,可用80%冰丙酮或2%多聚甲醛固定。

3、冲洗时只须轻轻振荡培养皿,(不可用吸管太用力吹,易脱片)

4、加一抗、二抗后冲洗时第一次须将玻片倾斜

5、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脱去细胞膜中最主要的成分脂质,对于抗原表达在胞浆或胞核者方使用,对于抗原表达在胞浆者时间要控制好,使其破坏细胞膜而核膜破坏较少。

细胞爬片固定后在孔板里做免疫组化还是粘到载玻片上再做?

1.如果不看荧光,两种都可以,感觉粘好了再做要快一些,但是做的时候要防止脱落。

如果看荧光,就不能用中性树胶粘,直接在24孔,或6孔板里做才可以。中性树胶要折光,散射的光干扰,没办法看细胞本身的荧光。

2.孔板里做免疫组化较方便,细胞比盖玻片易贴壁,但染色后不能用二甲苯透明、封片(可用甘油)。

细胞爬片固定后粘到载玻片上不太可能,只有开始就让细胞贴在玻片上爬片。

3.我没有在多孔板里做过,其实把细胞爬在盖玻片上也不是很麻烦,偶这样做很少掉片。

先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滴几滴在盖玻片上,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细胞悬液一般不会流淌到盖玻片外面,等细胞大概贴壁后,不同细胞贴壁时间稍有不同,大概6、7个小时,差不多贴壁再加生长液,开始滴的细胞的数量你要摸索一下,到固定时细胞生长到80%左右比较合适。

偶是在盖玻片上做的,首先细胞要爬的匀一些,象dongwp 战友的就很好。然后倾去生长液冲洗、固定之后,用小镊子或手指把玻片从六孔板拿出来。擦干盖玻片的背面,在玻片

背面四周涂一点凡士林,粘贴于载玻片上,这一点很重要,在以后的操作里会省去盖玻片经常脱落麻烦。

细胞爬片的保存和抗原修复问题总结

1. 细胞爬片可以用含叠氮钠PBS液保存.但不知道具体浓度,请告知.多谢!!

0.04--0.08%。但是我建议对于细胞爬片,还是尽量快的进行处理,以防不必要的问题!

2. louischen wrote:但我的细胞爬片经过4%多聚甲醛固定,PBS冲洗后直接就放在了-20度,还能用于免疫组化吗?!

丢失

3. mRNA原位杂交经4%多聚甲醛固定,固定液需加DEPC水。其它建议用甲醇固定。-20度保存

4. 如果是4%多聚甲醛固定,然后放在PBS中保存,在4度冰箱里保存两周没问题。时间再长就没试过了。

5. 丙酮中固定5-10分钟,然后风干,放置4度保存过

夜应该是没有问题。不要固定过夜,蛋白质固定过度,会影响抗原的暴露,影响免疫组化结果。如果是胞浆或胞核抗原出现假阴性结果,可考虑应用0.5%的triton-100孵育30分钟,渗透细胞膜。如果玻片没有经过特殊处理,不要用其他抗原修复的方法,会造成掉片,我曾有过这方面的体会

6. 丙酮固定后,PBS洗涤3次,即可保存至4度冰箱备用。

7. (1)细胞爬片先用TBS洗3次,每次5分钟

(2)4%多聚甲醛固定,室温,20分钟

(3)70%-80%-90%-95%-100%梯度酒精脱水,通风橱内干燥,-80度保存。2周没有问题的,我保存过2个月都有信号,不过还是保存时间短一点的好

8. 我的心肌细胞爬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依次脱水后,就放在室温中,因为是要拍电镜,但是学校电镜坏了,呵呵,所以

放了一个月后去拍,还是很好

9. 细胞爬片用4%多聚甲醛或冷丙酮等固定,用PBS冲洗后,晾干,放在-20度保存一个月没有问题的。

10. 细胞爬片,有机溶剂如4%多聚甲醛或冷丙酮等固定后,轻轻摇动玻片或培养皿等,静置2min左右,弃去固定液,不用PBS洗而是采用空气干燥,干燥后的标本可于-70℃长期保存。解冻时要小心抗原破坏,应先将标本转移于干冰预冷的固定液,然后再将混合液转移至室温下,固定液到达

室温时取出标本,再用PBS冲洗,在做以后的步鄹

11. 我也做过细胞爬片的组化染色,不过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细胞培养好后用PBS洗一遍,然后4%多聚甲醛4度固定15分钟,自然风干。室温保存几周内都可以用的。我想这可能与抗原的类型有关,有的对氧化等损伤比较敏感,有的差一些。最好避光保存在4度,同时尽量隔绝空气。免疫荧光与普通DAB显色差别只再二抗的标记,样品的保存应该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12. 细胞爬片丙酮固定后-20度保存,现在要再做免疫荧光,将保存的爬片拿出37度复温然后常规操作就可以了

13. 爬片做免疫组化的优势在于抗原新鲜,细胞形态保存较好。若爬片需长期保存并出现你这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是:1)试验步骤有误,建议重复并加阳性对照片。2)加一抗前处理同石蜡切片,可进行抗原修复,如胰酶消化或热修复。

3)因为抗原抗体反应在液相中进行,故对已极度干燥的爬片充分水化很重要。建议试验前用PBS浸泡过夜。如不能解决你的问题请QQ联系:81825645。本人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长沙市)做免疫组化。

14. 4%多聚甲醛或冷丙酮固定都可以,也有用无水酒精的,固定好后放-20度,2-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15. 对于一般的细胞免疫组化,我的做法是:细胞爬片用冰的纯丙酮固定20MIN,再在通风柜将丙酮吹干,—-20

度保存,用丙酮固定作用是沉淀蛋白质和糖,穿透性很强,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好。所以丙酮常用做细胞细胞爬片的固定剂。当然还是要根据你的实验目的决定用那种固定剂。

1.多聚甲醛(常用4%):可用于免疫电镜;也可用于免疫荧光染色。主要检测组织内一些性能娇弱的抗原特别是细胞表面抗原,例如各类淋巴细胸分化决定簇(C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2.乙醇。优点:穿透性强、抗原性保存较好。缺点:但醇类对低分子蛋白质、多肽及胞浆内蛋白质保存效果较差,使蛋白变性的作用轻,固定后可再溶解;染色过程中,温育时间长,抗原可流失而减弱反应强度

3.甲醛(福尔马林)应用最广优点:形态结构保存好,且穿透性强,缺点:甲醛放置过久可氧化为甲酸,使溶液pH降低,影响染色; 分子间交联形成的网格结构可能部分或完全掩盖某些抗原决定簇,使之不能充分暴露。可造成假阴性的染色结果。

16. 4度是不能保存这么长时间(1个月)的,如果抗原已被分解,再修复也没用!

17. 弃去固定液,不用PBS洗而是采用空气干燥,干燥后的标本可于-70℃长期保存。

18. 爬片置于37度PBS中洗三次,每次3到5秒钟,然后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5分钟,然后再用37度去离子

水将甲醛冲干净,注意手法轻柔,要不然掉片很厉害。同时操作过程中注意玻片的正反面,要不然真的是前功尽弃。

载玻片上。注意一定要等中性树胶彻底干了之后才能做后续实验,要不然玻片会掉下来的,就又是前功尽弃了做好的细胞爬片可以放在-20保存备用,具体能保存多长时间不太清楚,当然尽量早用。

19. 固定后放点PBS,然后放在4度冰箱中保存,我最长保存两个月的,然后再做免疫组化,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20. 固定后4度可以存放一周,-20度存放半年,我现在也要做这个,实验室老师教的。

21. 四度放1周应该没问题的,你最好放在-20度,我在-20度放一个月都还出结果的.很多人作的片子很多,不可能一次作完,一个月没问题.

22. 最佳的固定及保存方法:

(1)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不必调pH):

马林(40%甲醛,用时加入过量碱式MgCO3中和) 10.0ml

Na2HPO4.12H2o 1.9653g

NaH2PO4.2H2O 0.5460g

0.85 %NaCl溶液溶解,定容至100ml。

(2)细胞固定: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时,用镊子取出盖玻片,迅速于37℃PBS中漂洗2次,每次3-5秒,以清除血清。

(3)将盖玻片投入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室温固定30min。

(4)用镊子取出盖玻片,PBS漂洗2次,每次3-5秒,晾干保存于-20℃备用。可长期保存,做实验时,取出片子,入PBS湿润后即可进行你的实验。

(H.E.)或免疫荧光。(本帖没有加分)

23. 细胞爬片固定以后要放在-20度的冰箱.1个月内可

以用.

24. skywalkerzz wrote:过氧化氢处理这一步,用三蒸水稀释商品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然后室温下玻片放在其中浸泡10min,是不是过氧化氢导致细胞严重脱片?

/双氧水,你的细胞极可能是过氧化氢导致严重脱片

25. 本人比较喜欢用4%得多聚甲醛,20分钟很好用的。保存的时候注意片子最好晾干,不要挤压,防止粘片和碎裂。

26. 细胞爬片固定好以后,如果要保存,我们的做法是倒掉固定液,PBS漂洗后干片保存在4度,最长半年没问题。

27. 1、用新鲜配制的预冷的4%多聚甲醛缓冲液室温固

定15 min,PBS (0.01 mol/l, pH7.4)洗涤3遍后是否就可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了

2、爬片PBS (0.01 mol/l, pH7.4)洗涤3遍后是否能保存,怎样保存?

1、洗过就可以做免疫组化了。

2、固定过后自然干燥,不要洗,-20度保存。做之前再洗。

28. 细胞固定最好用丙酮或酒精,不要用4%多聚甲醛,以免抗原交联,这样组化时不用再抗原修复。细胞固定后可室温保存在丙酮中,不使之干燥。

29. 如果是检测膜上的物质,好象不能用酒精,

30. 适当密度后取出固定(丙酮-20固定10~20min),再进行免疫染色。

31. 一批细胞爬片,如果细胞爬片是在玻璃上,冷丙酮固定15-20分钟,然后放-20度,没有问题。

24孔板或6孔板里进行,冷丙酮会腐蚀板子,最好4%多聚甲醛。

32. 细胞爬片用纯丙酮固定10分钟,取出干燥后用锡纸包裹,-70度保存。

33. 4%多聚甲醛固定后PBS水洗,自然干燥后用锡纸包裹,-20度冻存不超过1月。

34. 如果细胞贴壁困难,可将片子先用纯血清挂一层,

凉干后再养细胞。

35. 可以买NUNC公司的专用细胞培养用盖玻片,商品名Thermanox™ Coverslips。高分子材料,耐高温灭菌,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细胞容易贴附。可以用剪刀任意裁剪,使用效果好。

果比玻璃盖玻片效果好很多。

36. 我们通常是把细胞玻片固定好后,用PBS冲洗干净,然后用酒精脱水(80%,90%,100%,100%酒精各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然后放在烘箱里烘干,这是就相当于石蜡切片了,可以保存一定的时间。

可以的。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操作规程

一、材料和

1、玻片:须用免疫组化专用玻片,或用2%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玻片。

2、5-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用PBS配。

3、3%牛血清白蛋白(BSA),用PBS配。

4、0.01M PH7.4 PBS

5、1% BSA-PBS(含0.05% Tween20)

6、AEC底物

(1)底物缓冲液(20X)PH 4.6

醋酸(分子量60.6)30.6ml

Triton -100

醋酸钠3H2O(分子量136.1)66.68克

加蒸馏水到960ml,调PH到4.6,最后加蒸馏水到总体积1000ml

(2)AEC(20X)

AEC 15mg/ml,溶在DMF(二甲基甲酰胺,分子式HCOH(CH3)2 分子量73.10中)

(3)0.6% H2O2(20X)

临用时,(1)(2)(3)各50ul,在1ml双蒸馏水中混匀30分钟内有效。

7、DAB(即DAB-4HCL)

(1)1.5克DAB在100ml水溶液中(20X)

(2)1M Tris(20X),用HCL调PH到7.4

(1)(2)(3)各滴加入1ml二蒸水中,新鲜配,避光,30分钟内有效。

溶解后(可加热到500C),加水合氯醛50克(水合氯醛Chloral Hyclrate,分子量165.4),枸橼酸1克,充分溶解,

于棕色瓶中,室温或40C保存。

8、苏木素复染液

苏木素1克

碘酸钠0.2克

钾矾50克

水1000ml

9、含10%及2%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

10、3%H2O2:30% H2O2 1份,加9份双蒸水,临用时配。

11、细胞抗原玻片及96孔细胞抗原板(见ICC protocol 04)

12、封片液:1克明胶,溶于30ml 350C水中,加入35ml

甘油(或用甘油封片)和650mg石碳酸(先溶于0.6ml水中)。

二、细胞内源过氧化物酶阻断(使用HRP标记二抗或SP法时必须阻断)

1、从冰箱取出细胞片或细胞板,置室温或370C 10-15分钟,使恢复温度。

2、加3%H2O2,细胞片20ul/孔,培养板100ul/孔,使充分覆盖住细胞。

3、室温10分钟后,甩掉H2O2,用PBS轻轻淋洗2分钟。用滤纸吸干细胞周围水份,96孔在滤水纸上扣干,但注意保持细胞湿润。三、封闭

细胞片用5-10%正常山羊血清(20ml/孔),细胞板用2-5%BSA (PBS配制)100ul/孔,置370C孵育30分钟后甩掉封闭液,

不洗。四、免疫化学染色

1、分别加一抗和所有对照一抗,细胞法10-20ul/孔,细胞板50ul/孔,使充分覆盖细胞。37℃1小时或4℃冰箱过夜;

2、弃去一抗,如为细胞涂片用PBST轻轻简单淋洗1次后,浸于100mL含PBST洗杯,漂洗(最好在慢速摇床上)3-5分钟,转入第二杯PBS(1000ml),如上法漂洗3-5分钟。擦干细胞片周围水分,96孔板则倒掉一抗后,每孔加满PBST 在摇床上摇洗3-5分钟后倒掉,在滤纸上扣干,但保持细胞湿润,反复3-4次;

3、加S.P(S.P法,即放大法)

(1)加已优选好的浓度的Biotin标记二抗,细胞片10ul/孔,细胞板50ul/孔,使充分复盖细胞。37℃温和孵育30分钟;(2)按免疫化学染色“2”所述方法洗涤和擦干;

(3)加已优选好浓度的S.P,用量同“(1)”,37℃孵育30分钟后按免疫化学染色“2”法洗涤及擦干;

4、间接法加二抗(不放大法)

方法同S.P法,但不用Biotin标记二抗,而改用HRP直接标记二抗。并省略(3)步骤;

5、加底物显色

(1)、加足量的AEC显色液,充分覆盖细胞层,细胞玻片

20ul/孔,板50ul/孔,置于37℃恒温箱孵育5-10分钟,一般在显微镜下根据结果颜色的呈现情况掌握染色时间,以得到满意的结果(阳性对照显色程度为“+++” ),用自来水即可终止反应;

(2)、复染:苏木素染液(使用时间最好不超过两个月)加苏木素复染液1-2滴,1分钟左右,在自来水龙头下轻轻冲洗掉苏木素,再浸于PBS中约30秒钟返蓝色,最后在蒸馏水中漂洗。

6、封片

洗后细胞片擦去周围水分,滴加1滴甘油—明胶封片液,加盖玻片,除去气泡,用指甲油或树胶封固玻片。五、结果判断

KSHV 阳性——诱导后BCBL-1细胞有10%-30%显红色,强度不一,未诱导BCBL-1阳性细胞(1-30%)

阴性——诱导和未诱导BCBL-1细胞完全不显色(排除边缘效应)

MCMV/HVMV 阳性——感染病毒的细胞有病灶反应,显红色,强度不一,未感染细胞不显红色(排除非特异性染色)

阴性——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不显红色

注意:

1、一抗、二抗的稀释采用1%BSA/PBS,Sterptavidin-HRP 的稀释采用PBS

2、整个反应过程在湿盒中进行(细胞片)

3、洗涤时应使用染色缸(细胞片)六、说明

1、测血时一抗血清稀释度要求

项目KSHV MVMV HCMV

其它

稀释度1:50,1:100,1:200 1:50,1:100,1:200 1:100,1:500,1:1000 1:100,1:500,1:1000

可融合标准1:100阳性时1:100阳性

1:500阳性1:500阳性2、S.P法使用二抗的不同情况

项目MCMV HCMV 其它

样品母、亚上清血清、母、亚上清

血清、母克隆、亚克隆细胞培养上清

一抗为IgG型,

Biotin标记二抗Biotin-Anti mouse IgG

F(ab`)2,SIGMA,CAT:B6774

一抗为IgM型,

Biotin标记二抗Biotin-Anti mouse

IgGAM,ZYMED,CAT:62-6440

稀释度1:2003、间接法(不放大法)使用二抗的

不同情况

项目MCMV KSHV

样品血清血清、母克隆、亚克隆细胞培养上清

一抗为IgG型,

HRP标记二抗HRP-Anti mouse IgG

Fc,1:100,SIGMA,CAT:A-0168

一抗为IgM型,

HRP标记二抗HRP-Anti mouse

POLYV ALENT,1:100,SIGMA,CAT:A-0412

稀释度1:1004、对照系统,必须要做的对照系统如下:

阳性对照:标准一抗,阳性血清,阳性上清

阴性对照:

(1)阴性一抗对照:小鼠免疫前血清、测上清时用原克隆上清液

(2)阴性抗原细胞对照:未感染病毒的细胞,每个待测及对照均须做阴性细胞对照

空白对照:不加一抗,用1%BSA替代

无关对照:与本项目无的第一

免疫组化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细胞和组织的固定 (一)固定 为了更好的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有必要对细胞和组织进行固定。固定的作用不仅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终止或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酶活性,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性,使水溶性抗原转变为非水溶性抗原,防止抗原弥散。不同抗原,其稳定性也不相同,因而对固定剂的耐受性差异较大 (二)固定剂 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固定剂种类较多,性能各异,在固定半稳定性抗原时,尤其重视固定剂的选择,介绍如下。 1.醛类固定剂双功能交联剂,其作用是使组织之间相互交联,保存抗原于原位,其特点是对组织穿透性强,收缩性小。有人认为它对IgM、IgA、J链、K 链和λ链的标记效果良好,背景清晰,是常用的固定剂。 1)4%多聚甲醛为我们常用固定剂 2)Bouin’s液 该固定液为组织学、病理学常用固定剂之一,对组织穿透力较强而收缩性较小,比单独醛类固定更适合免疫组化染色。Kayhko认为用于标记B细胞的J链较好,但Bullock则认为它可导致Igg γ重链变性,故必需加大第一抗体的浓度。 2.丙酮及醇类固定剂 系最初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固定剂,其作用是沉淀蛋白质和糖,对组织穿透性很强,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较好。但醇类对低分子蛋白质、多肽及胞浆内蛋白质保存效果较差,解决的办法是和其它试剂混合使用,如加冰醋酸、乙醚、氯仿、甲醛等。 丙酮的组织穿透性和脱水性更强,常用于冰冻切片及细胞涂片的后固定,保存抗原性较好,平时4。C低温保存备用,临用时,只需将涂片或冰冻切片插入冷丙酮内5-10min,取出后自然干燥,贮存于低温冰箱备用。 以上介绍了免疫组织化学中常用的固定液,用于免疫组化的固定剂种类很多,不同的抗原和标本需经过反复试验,选用最佳固定液,迄今尚无一种标准固定液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抗原固定。而且同一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标记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试剂准备 1. PBS缓冲液(~): NaCl 137mmol/L,KCl L,Na2HPO4 L, KH2PO4 L。 2. L柠檬酸盐缓冲液(CB,,1000ml):柠檬酸三钠 3g,柠檬酸。即抗原修复液 : PBS+吐温-20(1000:1)洗液可全部运用PBST 4. 3% 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 5. 封片剂:中性树脂+二甲苯。 操作流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法: 1. 脱蜡、水化: 脱蜡前,应将切片在60℃恒温箱中烘烤60~120分钟,观察石蜡应溶解。 从烤箱拿出切片后尽快置于二甲苯中浸泡3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再浸泡30分钟; 无水乙醇中浸泡3分钟; 95%乙醇中浸泡3分钟; 70%乙醇中浸泡3分钟(我用80%); 50%乙醇中浸泡3分钟; 自来水中浸泡3分钟;

梯度脱蜡 2. 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高压热修复高压锅里放少许水,用一量杯或容器(大小能容纳玻片架为宜)装抗原修复液放入高压锅里一起煮沸,再放入玻片架,盖上不锈钢高压锅的盖子,将排气阀门套上,待听到阀门冒气时,即可倒计时2min,之后将玻片杯一起放入凉水中,静置15min,平衡至室温。电磁炉1000W 2min。 3.丢弃抗原修复液,将玻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时间不限)可省略 4.用组织笔沿组织边缘画线(可与组织边缘留适当间隙),画完立即放入PBST溶液中浸泡3遍X3min(三个容器,每个容器3min,时间不限制)。 5. 3%H2O2滴加在切片上,室温静置15分钟(3%的H2O2用30%的 H2O2加双蒸水稀释10倍,现配现用。目的为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6. PBST洗3次各3分钟(过三缸) 7.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30分钟。用与一抗不同源的血清即可,本人用Western-blotting的含胎牛血清封闭液。 8. 甩去封闭液(注:不要冲洗),滴加一抗50ul(至少50ul否则易干片),4℃孵育过夜。4℃过夜后需在37℃复温45分钟(未验证:室温静置1小时或者4℃过夜或者37℃1小时。)。 9. PBST洗3次各3分钟;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一、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D66e)---(阳性部位:细胞膜/浆)。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A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阳性部位:细胞浆)。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 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C。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广谱CK)--- AE1/ AE3(阳性部位:细胞浆)。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阳性部位:细胞浆)。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6. 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阳性部位:细胞浆)。CK7是分子量为54 kDa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 7.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阳性部位:细胞浆)。CK20(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而乳腺癌、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CK7positive CK7 negative CK20 positive uninformative colorectum CK20 negative lunguninformative 8.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HMW)---(阳性部位:细胞浆)。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βE12)可以识别68kDa、58kDa、56.5kDa和50kD a的细胞角蛋白。 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MUC1)---(阳性部位:细胞浆)。上皮膜抗原是一种高分子量(400 kDa)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

免疫组化基本步骤

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1.细胞爬片,取出后,PBS洗三遍,每次3分钟。4℃冷丙酮固定10分钟,(或用4%多聚甲醛固定30分钟),干燥30分钟。 2. 用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加3%过氧化氢30μl,室温孵育1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冲洗,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3.加1%的Triton X-100 30μl,室温孵育10分钟,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蒸馏水冲洗,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4.滴加正常山羊血清30μl,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以消除非特异性染色,室温孵育30分钟,倾去勿洗。 5.滴加适当稀释度的一抗,空白对照组以PBS代替一抗,4℃湿盒孵育过夜。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6.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工作液30μl,室温孵育30分钟。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7.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30μl,室温孵育30分钟。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8.滴加DAB显色剂30μl,显微镜下观察显色,自来水冲洗。 9. 将处理好的玻片细胞核衬染:浸入苏木精染液染色2min,自来水洗,迅速过盐酸酒精溶液,自来水洗,过氨水溶液,自来水洗。 10.梯度酒精脱水,过70%酒精1次,95%酒精2次,无水乙醇3次,每次1min 11.二甲苯透明,过二甲苯溶液3次,每次1min。 12.中性树胶封片将有细胞的一面向下,用中性树脂封片。 稀盐酸酒精溶液:用75%酒精配制1%盐酸。 淡氨水溶液:在400ml自来水中滴2滴浓氨水(使细胞核蓝化) 另外:需1%TritonX-100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苏木素复染时间和盐酸酒精脱色时间需自己摸索,我是染5-6秒脱色1-2秒。盐酸酒精还可用70%乙醇配制1%盐酸。我没用淡氨水溶液。若为悬浮细胞则需涂片,20μl即可。

免疫组化超详细步骤

免疫组化超详细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免疫组化 一实验目的:分别用KRAS、NRAS、HRAS蛋白抗体检测肺癌组织中KRAS、NRAS、HRAS蛋白的表达情况 二实验原理:应用基本原理——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的(、酶、、)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或. 三实验试剂及耗材:经病理医生确认的肺癌组织切片、KRAS、NRAS、HRAS蛋白抗体、DAB显色试剂盒、抗原修复液、PBS、苏木素染料、1%盐酸酒精溶液、%氨水、二甲苯、等 四实验设备:切片机、4℃冰箱、显微镜、烤片机 五主要试剂配置: 缓冲液 应用液配成1000毫升溶液 应用液BNa2HPO4·配成1000毫升溶液 配制1000毫升PBS需要14毫升应用A液,36毫升应用B液,加。 枸橼酸钠抗原修复液 应用液A枸橼酸配成1000毫升溶液 应用液B柠檬酸三钠(三水合柠檬酸三钠)配成1000毫升溶液 配制500毫升抗原修复液需要9毫升应用A液,41毫升应用B液。 苏木素染液配方:苏木素2g,无水乙醇250毫升,硫酸铝蒸馏水750毫升,碘酸钠,冰醋酸20毫升。先将苏木素溶于无水乙醇,再将硫酸铝溶于蒸馏水水中。两液溶解后将其混合,加入碘酸钠,最后加入冰醋酸。 抗体说明书建议的抗体稀释度 N-Ras1:50-1:500 H-Ras1:50-1:500 K-Ras1:20-1:200 六实验步骤: 1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厚度3-5um,防脱片捞片后晾干,放入72℃烤箱烤片2小时。 2切片脱蜡水化程序 ⑴二甲苯Ⅰ、Ⅱ脱蜡各12分钟; ⑵无水乙醇Ⅰ、Ⅱ各3分钟;(洗二甲苯) ⑶95%乙醇3分钟; ⑷85%乙醇3分钟; 3自来水漂洗3分钟,洗涤一定要充分。 4组织修复采用高温高压法:压力锅中加入,抗原修复液约1000ml,切片插入塑料架上,放入压力锅,盖上锅盖(此时不扣上压力阀)1600W预热至沸腾,扣上压力阀1300W,待高压锅阀门喷气开始计时,修复时间为2分钟。 5停止加热并用流水冲洗高压锅以降温,室温冷却。 6将抗原修复后切片置自来水中,浸泡2分钟。将样本置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 3%H2O2,室温放置4分钟。(需要盖盖子)自来水洗2分钟,PBS缓冲液洗涤2分钟。

免疫组化步骤

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 1)将石蜡切片置于烤片机烘烤2-3h,{因为做石蜡切片时要高温烤片,可能会破坏组织的抗原性,所以应烤片2-3h,除非组织的抗原性较稳定,则时间可长一点}后可把烤好的组织切片,放在60℃烤箱中过夜,最佳时间控制在14-18h{乳腺病理处省略此步骤}。取组织切片于切片架,用吹风机吹至产生蜡液,不可靠太近,以免使组织切片局部温度过高,破坏组织切片。 2)常规脱蜡 ({二甲苯脱蜡,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试剂也新鲜,则脱蜡时间不需很多,3-5分钟就已足够。如果在冬天,室温较低,脱蜡试剂也较陈旧,则脱蜡时间需要延长,10-20分钟或更长}二甲苯I 20min →二甲苯II 20min→二甲苯Ⅲ20min →无水乙醇10min(清洗二甲苯)→无水乙醇10min→95%乙醇5min→80%乙醇5min) {梯度酒精用无水酒精与蒸馏水配置} 目的:把水渗入组织切片中,给细胞创造一个水溶性环境 <以下步骤是为细胞染色做准备> 3)捞出,放入铁缸内,用凉清水冲洗3次{如果组织容易脱片,就尽量泡一下,这样脱片可以减少很多}; 4)将配好的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抗原修复液的量为稍高于横向放倒的切片架的高度){EDTA配制方法:EDTA修复液使用比例:EDTA:蒸馏水=1:49,每次最好配制1000ml。EDTA修复液重复使用最好不要超过5次,并且3次之后要测PH值,测PH是否为9.0,如偏离太大则弃用。枸橼酸修复液只能用一次。修复的原因:因为常规的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结果使得抗原性物质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另外,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在染色时,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用EDTA修复比柠檬酸容易脱片,但是你要用到EDTA的时候也可,因其抗原修复效果比柠檬酸盐的好,可从另外的问题上着手}灌入高压锅中,不旋紧,盖上即可,210℃烧至沸腾后,把切片架放入横向放倒,旋紧锅盖,待喷气时,开始计时2min-2min30s,如果组织不易染色,可延长修复时间,但一般不超过3min,否则容易掉片。 5)到时间后,把高压锅放入水池中用凉水冲至气体放出完,旋下锅盖,自然冷却至室温,大于30min。 6)冷却后取出切片架用凉清水冲洗3次,放入3% H2O2 罐中10min,目的:封闭过氧化物酶。【每天用前新放入10ml H2O2 】【配制方法:1000ml 3%的过氧化氢=100ml 30%过氧化氢+900ml蒸馏水,(H2O2保存需避光)】 7)捞出后用凉清水冲洗多次,应注意H2O2 有腐蚀性,最后一次用PBS(磷酸盐缓冲液),PBS

(完整word版)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 一、两者都是蛋白定位的检测(也就是确定蛋白是表达在细胞核/浆/膜)。 二、区别是: 1、概念和基本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的现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并可在原位显示相应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现已有: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是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待测组织、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由于受高压汞灯光源的紫外光照射,荧光素发出明亮的荧光,这样就可以分辨出抗原(或抗体)的所在位置及其性质,并可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计算抗原的含量。以达到对抗原物质定位、定性、定量测定的目的。 2、标本制作: 免疫荧光一般用冰冻切片,减少杂质干扰;而酶免疫组化一般用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均可以。 3、实验步骤:免疫荧光染色步骤简单,而酶免疫组化方法较为复杂,多了DAB显色过程。 4、染色后的标本保存:免疫荧光染色后的标本一般短时间拍照,时间长了荧光衰退;而酶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5、免疫组化结果除了知道蛋白是在细胞浆还是细胞膜表达高些,还可以用软件做相对定量分析。 6、免疫荧光得到的图片是彩色的,漂亮些,可以发高档次文章。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1、方法操作不难,最大的难处是出现异常结果时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掌握免疫组化实验原理,每一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你才敢大胆地改革先前的不对的方法步骤。如抗体孵育条件主要是抗体浓度、温度、时间,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相对),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温度决定反应的速度、时间决定反应的量。就拿温度来说,可以有4度、室温、37度,我推荐4度最佳,反应最温和,背景较浅;而37度反应速度较快,时间较短;室温我不太提倡,除非你每次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尽量选择前两者。 2、免疫组化最大的优势是定位和定性。相比于其他蛋白检测方法,免疫组化具有定性灵敏度高、定位较直接准确,是定位检测分析首选方法。尤其对于有些因子的转位研究十分有用。 3、免疫组化结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染色切片。免疫组化结果也能定量分析,但必须是背景染色浅而特异性染色较深的情况下,分析最为准确,这种原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审稿时判定研究结果的必备条件。 4、免疫组化实验一定要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一般是用肯定表达这种抗原的切片来做;阴性对照一般是用PBS或非一抗替代一抗来进行反应,其余步骤均一致。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实验系统有无问题;后者是排除有无一抗外的非特异性染色。 5、免疫组化的应用广泛,是当前实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今发SCI论文时,明显感觉仅靠量化的数据来发文章很难,加一些形态学数据或图片,老外十分欢迎,可能是怕你学术造假吧。当然也不能做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6、免疫组化技术掌握与否的鉴定标准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从摸索浓度或条件而做出优良的染色切片。我在平时带教中就发现许多研究生把我已经摸索很成熟的反应条件、浓度、方法步骤,重复运用于同一性质的切片和同一种抗体,做出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免疫组化方法,更换一种抗体后,居然连二抗的种属来源都拿错了。失败往往促进你去思考试验原理和过程,成功有时也加快你自傲。 7、实验方法需要动手+动脑。如今我还不敢说我在免疫组化什么都知道。我只所以今天敢在这里说这说那,这是因为我经过了反复的动手+动脑,把理论原理运用于实践,在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理论知识中去解决,最终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一、概念和常用方法介绍 1、定义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原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3、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法是比较

免疫组化技术(原理、分类、步骤及主要试剂、设备准备)

免疫组化技术 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 - 一抗 - 二抗复合物,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分类(常用) 1、免疫荧光方法 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比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免疫酶标方法是继免疫荧光后,于6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光、电镜研究等。免疫酶标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标记方法,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使用的当属PAP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ABC法(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 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即用型二步法(聚合物链接)等。 3、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这样一种特殊的金属颗粒作为标记物。胶体金是指金的水溶胶,它能迅速而稳定地吸附蛋白,对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能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就能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甚至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有不同大小的颗粒,且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所以免疫胶体金技术特别适合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定位研究。由于胶体金本身呈淡至深红色,因此也适合进行光镜观察。如应用银加强的免疫金银法则更便于光镜观察。 4、免疫铁蛋白法 5、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标本 1、组织标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冰冻切片 2、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细胞涂片

免疫组化超详细步骤

免疫组化 一实验目的:分别用KRAS、NRAS、HRAS蛋白抗体检测肺癌组织中KRAS、NRAS、HRAS蛋白的表达情况 二实验原理: 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三实验试剂及耗材:经病理医生确认的肺癌组织切片、KRAS、NRAS、HRAS蛋白抗体、DAB 显色试剂盒、抗原修复液、PBS、苏木素染料、1%盐酸酒精溶液、0.05%氨水、二甲苯、等 四实验设备:切片机、4℃冰箱、显微镜、烤片机 五主要试剂配置: 缓冲液 应用液A NaH2PO4 38.4g配成1000毫升溶液 应用液B Na2HPO4·12H2O 114.8g配成1000毫升溶液 配制1000毫升PBS需要14毫升应用A液,36毫升应用B液,加8.5gNaCl。 枸橼酸钠抗原修复液 应用液A 枸橼酸 10.55g配成1000毫升溶液 应用液B 柠檬酸三钠(三水合柠檬酸三钠) 29.01g 配成1000毫升溶液 配制500毫升抗原修复液需要9毫升应用A液,41毫升应用B液。 苏木素染液配方:苏木素2g,无水乙醇250毫升,硫酸铝17.6g蒸馏水750毫升,碘酸钠0.2g,冰醋酸20毫升。先将苏木素溶于无水乙醇,再将硫酸铝溶于蒸馏水水中。两液溶解后将其混合,加入碘酸钠,最后加入冰醋酸。 抗体说明书建议的抗体稀释度 N-Ras 1:50-1:500 H-Ras 1:50-1:500 K-Ras 1:20-1:200 六实验步骤: 1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厚度3-5um,防脱片捞片后晾干,放入72℃烤箱烤片2小时。 2 切片脱蜡水化程序

免疫组化的在病理中的临床意义

1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预后越好。 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

胞核抗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阳性反应 弱阳性或阴性。 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

免疫组化入门实验操作

免疫组化入门实验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免疫组化基本原理。 2.了解免疫组化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3.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抗原抗体结合、抗原修复和酶催化底物显色进行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在归纳、对比、总结的基础上对免疫组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 一抗:CD5、CK8、Ki67 二抗:MaxVision3 其它:柠檬酸抗原修复液、过氧化物酶阻断剂、PBS缓冲液、DAB、孵育盒、染色架、苏木素、盖玻片、冲洗瓶、中性树胶,孵育盒。 四、实验步骤:

1.脱蜡水化 二甲苯5min,二甲苯5min,二甲苯5min,无水乙醇2min,无水乙醇2min,95%酒精2min,85%酒精2min,自来水冲洗。 2.抗原修复 高压锅中加入1200mL柠檬酸修复液,电磁炉煮沸后放入切片,扣紧锅盖,功率调至800W,至压力阀均匀喷气后计时 1.5min,移开高压锅室温冷却10min,自来水冷却。 3.过氧化物酶阻断 修复结束后,流水冲洗干净,除去自来水,在离组织3mm处用免疫组化油笔画圈或用纸巾擦干组织外残留的液体,滴加50 μL(一滴)过氧化物酶阻断剂,室温孵育10min,PBS冲洗3×3min。 4.一抗 甩去PBS,纸巾擦干组织3mm外的残留液体,每张切片加50 μL(一滴)相应一抗,室温下孵育60分钟,PBS冲洗3×3min。 5.二抗 甩去PBS,纸巾擦干组织3mm外的残留液体,每张切片加50 μL(一滴)MaxVisionTM试剂,室温下孵育30分钟,PBS冲洗3×3min。 6.DAB 甩去PBS液,纸巾擦干组织3mm外的残留液体,每张切片加50 μL(一滴)新鲜配制的DAB,显色5分钟,自来水冲洗。 7.苏木素复染 每张切片滴加50 μL(一滴)苏木素,20-30秒后自来水冲洗30s以上,或浸泡于PBS中30s以上再自来水冲洗。 8.封片 梯度酒精脱水干燥(85%酒精2min,95%酒精2min,无水乙醇2min,无水乙醇2min,二甲苯1min),或直接电吹风吹干,中性树胶封固。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 项 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简介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 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 ,免疫组化步骤 1, 切片,烤片60C, 1h;

2, 脱蜡及复水 二甲苯10min,100%乙醇5min,95%乙醇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80%乙醇5min,75 %乙醇5min,60%乙醇5min,50%乙醇5min,30%乙醇5min,自来水1min,双氧水1min ; 3,1份30%H2O加10份蒸馏水,室温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3min; 4, 微波修复 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微波中最大火力(98E -100C)加热至沸腾,冷却(约5-10min),反复两次; 5, 将切片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洗涤3次,每次5min; 6, 封闭,5%BSA室温20min,甩去多余液体; 7, 滴加一抗,37C, 1h,或者4C过夜; 8, PBS洗涤3次,每次3min; 9, 滴加二抗,37°C, 15-30min ; 10, PBS洗涤3次,每次3min; 11, 滴加SABC 37C, 30min ; 12, PBS洗涤3次,每次5min; 13, 1ml蒸馏水中分别滴加显色剂,混匀; 14, DAB显色剂配置好后,滴加于切片,室温,镜下检测反应时间(约5min); 15, 自来水冲洗干净,过蒸馏水; 16, 苏木素复染2min,自来水冲洗; 17, 脱水 30%乙醇3min, 50%乙醇3min, 70%乙醇3min, 80%乙醇3min, 90%乙醇3min, 95%乙醇3min, 100%乙醇3min,二甲苯20min ; 18, 树胶封片,镜检。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 一,免疫组织化学简介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 三,免疫组化步骤 1,切片,烤片60℃,1h; 2,脱蜡及复水 二甲苯10min,100%乙醇5min,95%乙醇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80%乙醇5min, 75%乙醇5min,60%乙醇5min,50%乙醇5min,30%乙醇5min,自来水1min,双氧水1min; 3,1份30%H2O2加10份蒸馏水,室温10min,蒸馏水洗3次,每次3min; 4,微波修复 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微波中最大火力(98℃-100℃)加热至沸腾,冷却(约5-10min),反复两次; 5,将切片自然冷却至室温,PBS洗涤3次,每次5min;

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免疫组织化学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IHC)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应用带有可见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组织和细胞中抗原性物质的一种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以标记的一抗孵育标本以检测其中的抗原成分;间接法则先后加入一抗和二抗,形成抗原—一抗—二抗复合体以达到检测该抗原的目的,该法因二抗的放大作用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间接法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法和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 PAP法一抗和二抗均不标记,避免了标记过程对抗体活性的影响,但需要制备过氧化物酶的抗体,与适量过氧化物酶混合形成PAP复合物(含3个酶分子和2个抗体分子),染色时依次加入一抗、二抗、PAP 复合物孵育标本,最后用H2O2和二氨基联苯(DAB)为底物显示过氧化物酶,即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成分。 生物素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可通过其羧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从而标记抗体和酶。亲合素又称抗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有很高的亲合力,1分子亲合素可结合4分子生物素,ABC法即在此基础上建立。ABC法与PAP法相似,一抗不标记,二抗用生物素标记,染色前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生物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混合,制成ABC复合物,并使亲合素分子上至少空出一个生物素结合位点。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再加入ABC复合物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 进行显色。ABC法的敏感性较PAP法更高。

图1.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原理示意图(引自八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 SP 法与ABC 法相似,其不同于ABC 法之处在于用 生物学特性与亲和素相似的链亲和素标记过氧化物酶。 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加入链亲和素标记的过氧 化物酶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 进行 显色。与亲和素相比,链酶亲和素的结合力与亲和素相 似而非特异性结合较亲和素低。SP 法简化了操作步骤, 同时也减少了非特异性背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 疫绥化染色技术。 二、实验准备: 1. 标本准备 ①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由病理室常规处理 ②冰冻组织切片:由病理室常规处理 ③细胞爬片:将无菌盖玻片置于六孔板中,接种细胞,待细胞生长达到60%以上后取出玻片,4%多聚甲醛固定2 h 。 2. 试剂准备 ①抗体选择 单克隆抗体针对单一表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该表位破坏后将得不到阳性结果;多克隆抗体表位针对多个表位, 可避免单克隆抗体图2. SP 法原理示意图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LCC)(10%)。随着肺腺癌和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 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是小活检标本(占70%)的诊断,此时有效的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显重要。免疫标志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NSCLC 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的分子学改变(如EGFR、EML4-ALK),用于满足NSCLC 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 在越来越多的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抗体(组合)达到对NSCLC,特别是小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 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 (1)TTF-1 TTF-1 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 的肺腺癌表达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的强阳性,约20% 的肺腺癌不表达TTF-1。TTF-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alar细胞特征的腺癌几乎全部表达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1)。 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50% 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90% 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通常认为肺鳞癌不表达TTF-1。因此,TTF-1 主要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不能鉴别肺腺癌和肺NETs。 在非肺源性肿瘤中,除了甲状腺癌几乎全部表达TTF-1 以外,少量子宫内膜、子宫颈、卵巢、乳腺和结直肠的腺癌也表达TTF-1。与Napsin A 不同,所有类型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均不表达TTF-1。 表1. TTF-1 和Napsin A 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腺癌中的表达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石蜡切片步骤按照晓峰整理的步骤进行(From徐晓峰、朱老师的“石蜡切片”方案): 1)材料的准备 在本实验室条件下推荐使用FAA(50%ethanol,5%aceticacid,3.7%甲醛)固定材料。 FAA固定液(100ml),室温保存: 无水乙醇50ml 冰醋酸5ml 37%甲醛10ml 水35ml 第一天:组织固定 用FAA固定,详见“石蜡切片”protocol。 第二天:脱水 以上所有步骤中每换好一步乙醇均置于4℃冰箱等待,并不时轻摇。 *组织可在70%ethanol4℃可存放几个月 第三天:进一步脱水和浸蜡 以下所有步骤在4℃进行并不时轻摇

以下所有步骤在室温进行并不时轻摇 准备工作:60℃预热plus蜡片(ParaplastPlus)石蜡可反复融凝而去气泡 第四天:浸蜡2 将材料置于42℃直至蜡块完全熔化。再加1/4体积的蜡块至完全熔化后移至60℃。几个小时后换上新鲜熔好的蜡液,过夜。 第五天:浸蜡3 换蜡两次(ParaplastPlus) 第六天:浸蜡4 换蜡两次(ParaplastPlus) 第七天:浸蜡5 换蜡两次(ParaplastPlus) 准备工作:60℃预热Regular蜡片(ParaplastRegular)

第八天:包埋(包埋块可长久保存) 第九天及之后: 开始切片,切片应包括自己的片子及正负对照等。事先打开烘片机至37度,在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玻片上加1~2ml的蒸馏水。切好的片子轻至于加水的玻片上。待所有片子准备完之后盖上盖子,烘片过夜。 用自来水及双蒸水清洗免疫组化专用塑料,放在烘箱烘干待用。 第二天:开始脱蜡(From徐晓峰、朱老师整理的“石蜡切片”protocol) (用新买来的免疫组化塑料小盒,每一步只需加入试剂220~250毫升) 抗原修复: 在切片还浸入酒精时,可以事先将煮锅清洗干净,用蒸馏水洗1~2遍,最后加入0.01M柠檬酸钠缓冲液(PH=6.0),煮沸(保持在95度左右),将过完PBS的片子让入煮沸的锅中,煮片10~15min。然后将电磁炉关闭,自然冷却锅中切片(千万不要把片子拿出来,放在缓冲液中一起自然冷却至室温!!!) 将片子浸入PBS(PH=7.4)5min。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综述

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