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散与聚合――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效用

发散与聚合――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效用

发散与聚合――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效用
发散与聚合――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效用

发散与聚合

——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效用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聚敛思维又叫统摄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它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相互有机联系,脉络清楚的材料,并从中“摄取”有意义有价值东西的思维方法。其思维特点是,以一个目标为其归宿,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

发散思维也好,聚敛思维也罢,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都发挥着积极的功效。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往往是先用发散思维发散,再用聚敛思维聚合,从而得出正确的作文立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作文材料:

一块又脏又硬的石头,被人扔在一朵鲜花边。

石头嘲笑鲜花道:“有人给你施肥,还有人为你剪枝,你被娇惯得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任何小小的拂逆都可能使你夭折。你看看我多坚强,多无畏,我不依赖水的滋养,不依赖人们的呵护。人们可以踢我、碾我、摔我,我仍然是我。”

鲜花说:“在这个世界上,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容易被摧毁。我因为太美,所以才易毁。你呢?本身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人们怎么可能使你不幸,更坏呢?”

石头看了看鲜花,没有再说话。

“发散”先要注意材料的方向。

从材料来看,涉及两个形象,一是石头,一是鲜花。

材料的方向与两个形象的对话相关。

石头的话,强调些什么呢?具体有三:

1、娇宠的鲜花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2、卑贱的地位遭受了不公的待遇;

3、不依赖水,不依赖于人,坚强无畏,“我”仍然是“我”。

鲜花的话,又强调些什么呢?具体有二:

1、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容易被摧毁;

2、越是普通的东西,越会少些可怕的不幸,遭受不幸的程度低得多。

“发散”还要注意联想。

由石头、鲜花的话拓展联想到人生、社会、心灵三方面,我们可获得如下感悟:

人生方面:

1、在人生的风雨中磨砺自己;

2、面对人生的不幸贵在坚强无畏;

社会方面:

1、娇宠溺爱有害;

2、人不能依赖;

3、自古英雄多磨难。

心灵方面:

1、面对不幸,要拥有强大的心灵

2、拯救自身命运的上帝只能是自己。

这些散点的思考,还需要用聚敛思维进行整合。

我们首先要研究材料的核心。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石头与鲜花的对话具有对立性:

在石头看来,鲜花是幸运的,他的话充满嘲弄的感情色彩;

在鲜花看来,自己作为太美的事物容易遭到更大的不幸,更容易遭到摧毁。而像石头这样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遭受不幸的程度会轻得多。

石头与鲜花的对话又具有互补性,材料意在表明:

无论是极美好的事物,还是极普通的事物,都会遭遇到种种不幸,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材料的核心或者说主题词,就是“不幸”。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核心聚合感悟点,形成正确作文立意。

有哪些感悟点切合材料核心呢,我们整合如下:

1、人生到处充满了不幸

2、面对不幸,不要抱怨

3、面对不幸要拥有强大的心灵

4、面对不幸要坚强无畏

5、面对不幸要保持自我

6、自古英雄多磨难

7、不幸是人生的试金石

8、苦难有时是一笔财富等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非常训练

锤炼关键词句关注深层意蕴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非常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华南附中卷) (1)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知识,它超越了一般的知识。 (罗素) (2)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 (约尔旦) (3)生活的一切都是智慧的镜子,我们必须自己从中寻找。(爱默生) 请以“生活给我们智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个字。 ◆我的写作提要 ◆讲解题型材料+命题--- 有明的题目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三句名言构成。第一句说智慧具有高于知识的特性;第二句重在说智慧的作用;第三 是说智慧的来源与获得的方法。三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的关键词“智慧”作了阐示,有 助于深化考生的理解。 (二)对题目中关键词的理解: (1)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也可以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2)我们: 可以指以一人称形式出现的具体的一群人(对象),也可以泛指。“我们”可以不 是事件的主体,也不必是其中的“角色”,但一定是"智慧"的受益者或见证人。 (3)给:暗示文章的思路是由生活到智慧,由体验到升华的过程。 (4)智慧:指辨认、判别、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包括理性的判断和灵性地发现的能力。“智 慧不同于“道德”,爱心、诚信、谦虚宽容、见义勇为等属道德范畴; “智慧”也不同于“意 志”,顽强、刻苦、勤奋等属意志范围。 (三)具体展开思路: 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散文)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以写与写作者本人一 起经历某个事件的人(“我们”),获得了智慧;也可以写别人的事件别人获得了智慧,因为别 人相对于写作者,也可以纳入“我们”这一范畴。 无论是写哪一种内容,还是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紧扣题目展开。 (四)对是否合题的判定: 考生如果完全写成了“生活给我智慧”或“生活给他(们)智慧”,只能判为基本符合题 意(三类文); 考生如果只写了题目的部分关键词, 判为偏题;考生所写的内容与题目的三个 关键词语都无关,则判为完全离题(注意暗合题目的情况)。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佛山调研试卷) 《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她的这个说法,引起了现场有关人士以及网友的激烈争议。有人支持,认为追求金钱、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她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的话;有人反对,认为她把金钱、把优越的物质生活摆在第一位,这突破了传统道德的底线。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赏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赏析 导读: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其中“材料范围”,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再来看沙丁鱼,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但它能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人应该怎样对待诱惑和弱小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处险境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以选取主旨的一个方面立意,于是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立意: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把目光放远,才能避免跌进陷阱;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小结: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

发散思维创新与作文

专题讲座:发散思维创新与作文 一、故事导入: 一位王员外,特别喜欢牡丹,庭内庭外都种满了牡丹。王员外采了几朵牡丹花,送给一位老翁,老翁很开心地插在了花瓶里。隔天,邻居激动地对老翁说:“你的牡丹花,每朵都缺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不全吗?”老翁觉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还给了王员外,并如实的告诉王员外关于富贵不全的事情。王员外忍不住笑道:“牡丹花缺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无边吗?”老翁听了颇有同感,又选了跟多的牡丹花,开心地走了。 问:为什么对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 站的角度不同,王员外对人事所持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而邻居对人事所持的是消极的态度,对事物的认识自然就有所差异。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扰:拿到题目后,不知从何处下笔,这时候,挖空心思想自己写过或别人写过的题材,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其实,在写作文时,拓展和发散我们的思维非常地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在写作文的时候发散我们的思维。 二、学习目标 (一)培养创新能力中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提高写作能力。 三、了解发散性思维 1、定义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又叫多向思维、多维思维或辐射性思维。 如:爱迪生试制灯泡丝时,实施了1600多个不同类型的方案,一直到最后找到炭化丝片才告成功。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例:要过河,可以想到什么办法? ?乘船,木筏,过桥,游泳,飞机,地下隧道。 ?水结冰时,在北方,严冬时节,可在冰上开车。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不但具有广博的学识,而且爱好音乐。他认为对自己思维帮助最大的既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是数学家、生物学家,而是音乐家。正是那些美妙而飘然的音乐,使他的思维中的联想迸发出来,产生各种奇异的想法,作出了许多惊人的发现。 ?如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就是侧向思维。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用的就是侧向思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特性一:流通性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学反思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比教学”活动中,我于第三节课在阶梯教室主讲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作文研讨课。本节写作课属于写作方法指导的范畴。授课过程按照课前预设,有条不紊进行。材料阅读、材料中的对象和对象行为、表象原因和本质原因、肯定与否定、立意和小结等教学流程清晰可见。练习环节提供两份材料,组织学生学习立意。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比较顺畅,过渡也自然。 从教学目标来看:具体、适宜、针对性强。从教学思路设计看:从学生习作材料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关注度高;每个素材后设有具体的问题,便于活动开展;整节课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脉络较清晰。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看: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学基本功上看:课堂上的教态自然,举止从容;能较熟练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学效果看:一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进步;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今天《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课,虽然备课中自己觉得准备的挺充分的,但是真正上完课,才发现还有一些不足,甚至是考虑还不够细致的地方需要改进。如:选用的材料例子虽有代表性,但有所重复,导致教学时间的分配不是太合理,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方法指导时例子可以优化为一个,由师生一起分析。课堂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例子后再给一例让学生自己分析以增加练习的强度。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单一而缺乏丰富性。 总之,整个课堂中,给予学生参与讨论计划得好,变化得快,学生失去了本应在

课上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思维活跃程度偏低。如对本质原因的分析,最终还是老师给出;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仍然回到自己的立意中来;在最后的材料的审题中,老师给出的立意明显高出学生很多,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要求。 通过这次的作文课的教学实践,自己又一次有了许多收获。只有不断地尝试,在实践中摸索,与同行交流,不断地反思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今后还能抓住这种机会继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课堂达到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训练20篇

多个对象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训练 作文一: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作文二: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作文三:(献山雉为凤凰) 楚国有个人挑着一只山鸡在路上走,过路的人问他:“这是什么鸟?” 挑着山鸡的人欺骗他说:“是凤凰。” 过路的人又问:“我从前听人说过凤凰,今天才亲眼看见,你愿意卖吗?” 挑山鸡的人说:“卖。”这人便掏出十金给他。挑山鸡的人嫌少不卖。这人价格加倍,才买到了这只山鸡。 过路人本想把这只山鸡献给楚王,不料,过了一夜,山鸡死了。他白花了二十金并不感到痛惜,而恨不能自己把买到手的“凤凰”来亲自献给楚王。 这事情迅速在楚国传扬开来了,大家都说死去的是真凤凰,深感惋惜。这事传到楚王的耳朵里,楚王非常感动,立即召见了这个想献山鸡给自己的过路人,并赐厚金重赏他,赏给他的钱比他买山鸡的钱还多十倍。 作文四: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 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 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作文五: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在高考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审题不准,理解错误题意,那如何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审好题,写对作文呢? 我们(公众号:庖丁品牛)本期推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题,从历年高考、文学名著和文人轶事中精选一些材料,做成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此来进行审题立意的思维训练。 为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提供具体有效的训练策略,供广大学生和教师参考借鉴。 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 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答案.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答案.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 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发散思维与作文》范文

蛾 蛾避开白天的光线,它只在夜间活动,可居然对一支蜡烛或一盏灯趋之若鹜,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飞蛾扑火这一成语给这种小动物的生命蒙上了一层神圣庄严的色彩。《梁书·到溉传》中说:“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飞蛾自寻死路的行为被一些人嘲笑的同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文人却从飞蛾赴火这一现象中看出了追求科学,为真理献身的影子,毕竟,火带来光明,而现实中的光明又常常被文人们比喻为人类乃至社会的光明前程。 科学家们却没有这份浪漫的情怀,几个世纪的困惑与探索并行。有人说,蛾把光当作指南针来指引方向,还有人说,光波像雌蛾发出的气味讯号,因此吸引着雄蛾……动物学家鲁滨逊兄弟在一系列实验之后,再次证实,科学与浪漫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令文人们尴尬的是,这对兄弟认为,飞蛾扑火并不是它们的本意,它们的本意是远离火苗。 蛾以及其它昆虫都看不见红光,但是对强烈的白光和紫外线却十分敏感。使人目眩的水银蒸气灯泡发出的光,蛾的复眼一接触就受不住了。蛾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目眩得更加厉害,而且连接近光线的翅膀的肌肉也受到抑制,因此它们不能直线飞行,而是弯曲着向光源扑去。 竭尽所能地飞开是蛾的本能,但它们已经被照得眼花缭乱了,总是不由自主地投身过去!某些光的眩目效果,竟可以夺去性命。 浪漫主义的文人应该有新的解说了。从大处说,某些虚假的“真理”在诱惑着追求真理者,使他们做出可悲的牺牲;从小处说,女性的美貌和男性的“成功”,也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光源,使异性目眩,以生命为代价扑过去……飞蛾不是没有逃脱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有两个,一是躲进树木背后的阴暗处,二是掉过头来背光飞开,一直到找到安全的地方为止。 问题在于,如果飞蛾真能那么冷静,也就没有我们在这里谈论的飞蛾扑火了。 落日 我是那么喜欢在夕阳下独坐。 每日吃罢晚饭,我便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教学楼外的楼梯上,用一种莫名的心情欣赏夕阳。 金黄色的汁液缓缓而泻,沐浴着我的周身,便感到了无比的惬意,仿佛孩童时躺在母亲怀中撒娇,有着无比的甜蜜与幸福。 “夕阳无限好”,黄昏的晚照一直为人们所迷恋。那一轮夕阳,如一个金黄色的梦,在文人笔下,能绘出千姿百态的景象。那绚丽的光彩,令你神思飞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流浪者在凄凉的心境和殷殷思乡之情下的叹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是诗人壮志不已豪迈心情的折射;而“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则使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发出了“人在何处”的慨叹。面对同一事物,各人心境不同,所发感慨自然也不同,“情随境生”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因为怕夕阳落下,我总是爬到楼梯的最高层,凭栏凝眸远眺。可是那一道诡异的绚丽,竟是那么短暂,比昙花凋萎得更快,比彩虹消遁的更迅速。夕阳晚照的气氛很是庄严、热烈,使我每次都产生了肃穆的敬意。 平时,我总是很自然地把太阳同父母联系在一起,由太阳的光和热联想到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因为深怕辜负了父母满腔的爱,如何对得起父母,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小时侯,非常盼望自己能很快长大,有时在梦中也享受长大后的喜悦。如今长大了,却有了一份惶愧:辛苦地劳作,使我的父母过早地衰老了。每当看到父亲的驼背与白发,母亲满脸的皱纹,就时常引起我的不安。他们辛苦养育的儿子一直让他们操心,至今还未能让他们享清福。这使我惶然而不知所措。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自定立意”并非自由立意,考生切勿当真自定立意。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立意都符合命题意旨。 ②、“自选角度”,但一定要选最佳角度、最好写的角度来写。 ③、“自选文体”,虽然众体皆可,但最适合材料作文的还是议论文。 ④、“自拟题目”,千万不可忘! ⑤、“不少于800字”是硬性要求,否则被视为残卷。 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1、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主旨,抓主要意义。 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内容、主要意义及其主要方面,概括、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意思,才能确保立意“正”而“准”。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只见一点而不顾其余,否则必偏无疑。 2、抓住材料关键句,理解材料中心主旨。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开头句或总领句、结尾句或结论句、概括句、对话句、重复句、警句等, 往往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暗示材料中心主旨。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中心意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 3、把握材料及命题人褒与贬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褒与贬的思想情感倾向,我们可从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要感受: 命题人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赞扬什么?批评什么? 4、把材料分析成原因和结果两部分,由果溯因,探求因果关系,分析事物本质。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中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切入,追溯原因,理解材料思想意义,进而确立文章中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意:抓事物原因,要抓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 (本次作文中,事件的结果是年轻人们“找到快乐了”,其原因有哪些?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作文发散思维

作文发散思维 毋庸置疑,在作文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作文的成败。 由此可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作文中的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能力又“包括创新思维和实现新设想的实际能力,其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而发散思维对于创新思维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发散思维呢?一、发散思维的基本内涵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 与聚合思维相比较,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既有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答案。 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 例如:对“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看法,基本意是讽刺南郭先生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 但是。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思考:一、改变评论对象,首先,从君王方面评齐宣王听合奏的“大锅饭式的用人体制是导致滥竽充数的根源,可以与齐珉王听独奏作对比,强调打破平均主义的意义。 其次,从南郭先生的同事的角度,也可以得出上述见解,还可以指出这些人没有责任感——事不关已,便高高挂起嘛。

这种缺乏主人翁精神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二、改变评价视角。 例如:南郭先生,一般是否定其不懂装懂的工作态度,但是辩证地看,南郭先生也并非一无是处:齐珉王继位之后,他自知混不下去了,便逃之夭夭,说明其有自知之明,因而我们凡事也应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应该主动辞职,去早谋职业;他能够在乐队里呆几年而没人告发,说明其善于搞好人际关系,从而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因此,从这个角度谈也有其现实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1、变通性,即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已有的心理定势影响;2、流畅性。 即在短时间内可以想出种种不同的念头;3、独特性,即对事物的不同寻常的见解(新颖性)。 本人认为第二点“流畅性似应改为“跳跃性或“重组性为妥。 因为很多新观点、新发现就是对材料的跳跃式重组。 如将南郭先生自知不能过关便逃之夭夭与当今有某些人因不能胜任其职而被炒鱿鱼组合,就可以得了人要有自知之明的观点。 所以,发散思维是一种无限制、无定向的非线性思维,具有灵活性、多变性、跳跃性、相对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目前,中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却弱化了对学生发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二)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二)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在你斜对面的那个饭馆。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店里服务员却比顾客多?他是你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作文的核心立意是做人做事要选定身边的榜样,从点滴提高自己做起;反对的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立足文中的核心词语,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平凡成就伟大 点滴积累,终成飞跃 脚踏实地,执著前进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占一些便宜,鲍叔牙不以他为贪,知道他是家贫的缘故。 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是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牙也不以他为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 后来管仲鲍叔牙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禁。鲍叔牙不以胜利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 管仲后来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根据上面材料的寓意,提炼中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结构清楚,立意明确。 [写作指导] 管鲍之交是千古佳话,其核心立意是: 人生难得是知己 成功,离不了朋友的帮助 君子成人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人说:社会是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用什么材料投入。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结果呢?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与鲜活。第二种被煮软

关于发散思维的作文

关于发散思维的作文 发散型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质量的高低,常从流畅性(数量)、变通性(角度)、独特性(作用)三个方面去加以衡量。该思维运用到作文中,即是发散型思维作文。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发散思维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水,灵动的历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觉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南北朝久远的笛韵笙歌都消散退去了,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汩汩流淌着四朝的繁华。但一声声的丧国之钟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晓风残月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供后人去凭悼,去哀念。

“尽道隋亡为此河”京杭运河早早地就敲出了隋朝的末音。“水殿龙舟事”结束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一声炮响,滚滚的珠江水也要为汹涌的铁骑让道,中国的河流开始流淌出悲哀的泪水。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水,流过历史…… 本文则是采用纵向立意法的典范之作,河水流淌,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千古兴衰尽在悠悠河水之中。作者以河为媒介,叙述了历代王

肇东小桔灯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

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 学习目标: 1、了解作文中启用发散思维的方法; 2、让学生能在审题立意中尝试运用发散思维,关注身边的人事物。 学习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发散思维的技巧(三步四维法) 一、导入 热身运动 由“砖头的用途”一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发散思维”的涵义 游戏联想比赛:看到老师手中的粉笔问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有的说:想到了圆柱”,有的同学说:”想到了老师,想到了奉献”,还有的同学说:”它在攻击别人的同时,也在磨损自己……”都行,可是老师我想到的却是美国.为什么呢?这只粉笔它想到哪儿点点就到哪儿点点,想到哪儿划划就到哪儿划划.说到这儿呀,我们的问题便出来了:为什么面对着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呢?着就是因为发散思维的作用.其实,发 散思维在作文中运用得很多。 笑话: 两个人在路上行走,边走边谈笑风生,突然一个警察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时他们想起两人只有一张通行证. “快跑!”没有证件的那个人对另个人说:“你一跑,警察以为你没有证件就会去追你的。我就可以趁机溜掉了。”于是有通行证的那个人跑起来了,警察真的去追他,几分钟后,警察终于抓到他了说:“有证件吗?拿出来,跑什么跑?”他就掏出自己的通行证.“既然你有证件,跑什么跑?”“医生告诉我说吃药后跑一跑有利于我的健康。”“你看见我追你没有。”警察生气地说。“看到了啊,可我以为医生也这么对你说过。” 在写作中运用发散思维,可以使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展,产生大量的联想,形成同一防下的丰富内容,达到突破思维定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得出既符合逻辑又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使文章出新出奇。 二、三步法 从“砖头的多种用途”引导学生了解“三步法”基本步骤(观察感受——寻找特点——联系社会、人生),并在此基础上用以“白雪”为话题的立意训练深化学生的认知。 三、四维联想法 从以“风”为话题的多角度立意引入“四维联想法”的几种模式(相关联想、相对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并用以“故乡”为话题的立意训练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活学活用 阅读下面一则成语故事,以《“滥竽充数”的启示》为题,多角度提炼论点(至少一个,最好2—3个)。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

发散思维如何训练写作

发散思维如何训练写作 一、发散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作文 发散型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质量的高低,常从流畅性(数量)、变通性(角度)、独特性(作用)三个方面去加以衡量。该思维运用到作文中,即是发散型思维作文。 请先阅读下列各组诗词,然后分析各是从那些方面来写的 1、言愁: 形态: A、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 B、天边雨丝细如愁。(秦观) 声音: 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 颜色: A、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味道: A、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辛弃疾)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数量: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长度: A、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送别 惆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乐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感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开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伤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 3、咏物 无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乐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豁达: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振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二、发散思维的写作训练 面对“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地思考,或者通过转换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你会想到什么? 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 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

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 一、思维训练:(10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训练发散思维,并将它用于作文立意!可问题是“你们的思维会发散吗?”为了验证你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先来做一组小测验! (1)先从视觉来,一起看幅画。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2分钟) (2)再从听觉来,听个问题。请告知我答案!(2分钟) 一位公安局长和一位老头在茶馆下棋,这时跑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者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3)最后来个思维游戏。(5分钟) 需要同学配合我,请5位同学随意地给我几件“与众不同”的东西?请大家分组讨论,在3分钟的时间内,把这5件东西进行分类,两件及其以上方可归为一类!(讨论3分钟) 总结:大家做得很棒,你们无形之中感受到了发散思维,在实践中也运用到了发散思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看看什么是“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表现为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齐读) 当然,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发散不是很有意义,也就是说发散思维的品质有高低之分。只有高品质的发散思维,才可能为写作立意服务。那么接下来,我们来鉴赏玩味一番,看看发散思维如何成为有意义的写作立意。 二、鉴赏玩味:(15分钟) (1)一分钟思考以后,运用发散思维来回答一个经典问题:“雪融化之后是什么?”(2分钟) (2)大家说得很好,思维也很发散。但值得注意的是思维的品质,立意的品质!我们请几个同学说说,在刚才这么多的发散立意中,你最喜欢哪个?或者,还有更好的与我们分享?(2分钟) (3)可见,在生活中有些思维虽发散,但作为文学立意来说,品质不够高。而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正是高品质的发散思维凝聚而成的。请大家集体朗诵《雪融化之后》这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在思维品质角度,或者文学立意角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学生集体朗诵3分钟,回答5分钟。) 小结:从经典的文本中,我们可以收获些许启发。(1分钟) 1、思维启示: A、发散思维的范畴: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B、发散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度、梯度、抽象度。 C、发散思维的方式:具象的表层,抽象的精神。 2、立意启示: A、筛选一个高品质的发散点进行写作立意。 B、写作立意要根据发散点的形状、特征、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C、写作立意要超越具象的表层,升华为一种抽象的情感和精神。 其实,发散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更有价值的写作原点,这也正是“立意”的过程!真正的发散思维在写作立意中可以分两步走:第一,任思维自由地发散,蔓延;第二,筛选

发散思维写作训练

发散思维写作训练 任维东 [发散思维的特点]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是的,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于从最简单、最常规的角度开始,以至于往往走入思维的死角。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非要走那一条狭窄的小径呢?作文也是这样,面对一个题目,可以有许多种思考的途径,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显得十分重要。发散性思维是指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具体到写作中就是要打破第一思维,否定第一思维,寻找全新的独特的角度。像上面故事中,答案是多样的:黑点、白板、白板与黑点、白板上的一个黑点、有一个黑点的白板。 [发散思维点拨] 下面结合一个题目谈谈怎样做到发散思维。 古往今来,人们向往“真情”,呼唤“真情”,赞美“真情”,创造“真情”,有人说:“真情犹如珍珠,它在日光下最澄澈。”有人说:“真情在生活中,要比在舞台上更有价值。”也有人说:“真情能使人摆脱暴风骤雨走向阳光明媚的天空。”亲情是真情,友情是真情,爱情也是真情。面对种种真情,请写出你心中的话。 请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像;2、题目自拟;3、700字左右。 思维技巧一:因果推理 这一方法是将材料提供的话题作为理论前提,然后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推理,推理一下它将导致什么结果。 1、正面推理“拥有真情”的结果。 2、反向推理,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真情会怎样。 思维技巧二:空间转换 空间主要是指场合和地点。根据文题进行联想,将话题放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可以这样构思:1、家庭中的真情故事、集体中的真情故事。2、发生在中国的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审题立意训练)

语文教学:高考作文思维训练(审题立意训练)语文教学:高考作文思维训练(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 体会言论思辨哲理(一) 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 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