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6.21 KB
- 文档页数:3
摘要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礼仪对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提高全民的礼仪素养,营造一个人人讲文明、处处充满礼仪的美满社会。
关键词传统礼仪综合国力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张媛,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王立东,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哲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283-02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 ‘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传统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史上对礼仪的批判和对礼仪的推崇总是交错而生,近代以来,礼教更是成为声讨封建文化传统的首当其冲的目标。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对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造就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秩序,对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曾经起过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传统礼仪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豍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
二、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
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它作为一种法度,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可以塑造完美人格,激励个体成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体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影响和造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促使社会协调、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豎。在个体人格修养方面,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义、乐于助人以及服从大局等等;在个体价值观定位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仁者爱人、遵守礼规、止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教导着人们应该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促进个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
三、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时至今日,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讲求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都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则、处处礼让三分、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美好社会。
(一)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礼仪学科体系
目前我国礼仪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传统礼仪更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整套的学科体系,无法较好的指导我国的礼仪教育。以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论,礼仪学理当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然而在那些缤彩纷呈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中竟难以找到‘礼仪学’的一席之地。不仅全国性的‘礼仪学会’尚未闻名,《礼仪学》之类的刊物也没发现,而且专门从事礼仪研究的机构也极为罕见。?豏因此,应尽快构建礼仪学学科体系,深人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礼仪建设,不仅有学理的研究,更有对礼仪实践的总结和探研,特别是要对建立科学的礼仪教育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