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中山市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到“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重点产业突出、区域布局渐趋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然而,30年来中山市的经济发展基本属于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资源和生态环境施加了沉重压力,不仅将历史上长期积累的发展资源过度消耗,更严重挤压了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同时,产业结构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受到威胁。尤其是在受到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向型为主导的中山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以下是中山市产业转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结构性缺工情况突出

从1999年起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实施贷款贴息补助,至2008年市财政共投入补助资金近3亿元,分别对868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200多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安排贴息补助,技改贴息补助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为近200亿元,技改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但2010年中山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15∶59.39∶36.46,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产业结构偏低偏轻(轻、重比为62:38)。纺织服装、五金制品这两大传统产业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20%以上,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成长较慢。

另外,熟练技工和普工最为欠缺,管理人员及文员相对充足。缺工主要集中在印染、纺织、家电、五金、玩具、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普工月平均工资停留在1300元左右,薪酬缺乏竞争力。福利待遇较好、管理规范、企业文化较为和谐的企业,招工则较为容易。

二、产业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模式走向边缘化

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偏低,工业产品增加值率偏低,粗放式发展模式还未有彻底转变。中山

市随着发展的逐渐深入,开始进入阶段转型过程。尽管中山的发展之路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是广东省的“四小龙”之一,但是阶段的转变和其他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未能有效转型以适应发展阶段的转变。中山市可能正走向一条边缘化的通道上,这种边缘化不仅使中山现有的发展道路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和地位,也极有可能丧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升空间。

毫无疑问,尽管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持续创新动力,但就总体而言,中山的工业化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业化路径上。一方面,中心城市的集聚力不强,依赖小城镇的功能无法支撑传统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有些城镇外来资本的进入由于民间资本的丰裕而显得缺乏,其结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资缺少,而是外资所附着的创新(技术的和管理的)冲击缺乏,参差不齐的发展模式难以向开放型经济跨越。目前珠三角很多城市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地推向了与外向型经济的接轨,随之而来的产业升级速度是中山市无法比拟的。

三、产业结构趋同虚高,融资难度较大

各镇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还比较严重,基础工业发展落后于加工工业发展,生产资源或生产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工业高速增长但工业经济效益未能同步提高。

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央行年初两次上调准备金率,信贷政策趋向紧缩,各银行也逐步收紧融资金额,贷款审核和发放手续更加严格,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的快速转型。

根据统计资料与访谈资料的整理,中山市市级37个工业园之中,除少数园区外,多数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只有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包装产业印刷基地、电子信息科技园、三角高平化工区、黄埔食品工业园等五个园区具有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其余工业园基本上属于综合性园区,产业雷同现象普遍。许多园区产业类型呈现出“小而全”的产业雷同现象,有14个园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16个园区的主要产品类型是金属制品业,有7个园区的主要产业类型中包括了纺织服装业,园区之间的产业同构现象明显。

四、产业对外依赖性强,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

中山传统发展主要受外部制约较大,包括技术、市场和资源制约。由于企业普遍缺乏核心关键技术支撑,高技术企业大多从事低端产品加工装配,高端产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增加,对产品出口影响较大。

中山全市土地面积为1891.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由于经济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山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换为城市和工业用地,耕地资源锐减。目前,耕地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8.35%。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山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渐突出,后备土地资源日渐紧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城市无序外延扩张,用地面积和规模过大失控,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其他用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多年来,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等指标早已突破,多项指标的约束作用不明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没充分发挥出来。总体上,中山未来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储量有限、后续利用空间不足、现已开发的低效利用土地整治和改造难度大等难题,“土地问题”成为制约中山经济发展、工业化推进、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重要“瓶颈”。

与整个珠三角类似,中山属于能源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能源外向依存度极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全市能源消费量从2001年的437.27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1061.0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21.72%。中山市目前使用的能源包括电力、原煤、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中山市的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电力消费量从2000年的54.54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637.3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6.64%。从能源结构看,中山市目前能源供给的外部依赖性比较强,电力消费的43.72%直接通过电网从市外引进的,一旦电网发生故障,能源供应会受到很大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山工业污染物排放增多,导致中山生态环境日趋脆弱:工业污水排放量仍较高,工业废气排放增多,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环境压力日趋上升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如何通过环保手段来巩固来之不易的环保成绩,是摆在中山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