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

  • 格式:txt
  • 大小:23.54 KB
  • 文档页数:12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为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2](P190)这是因为提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而个人能力的片面发展根源于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智力)劳动的分离,所以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发展,是人的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注重体力和智力统一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智力的发展。他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13](P219-220)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人的智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必然会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恩格斯曾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0](P243)因此,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人的能力是指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调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自我认识、自我调整的实际本领和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本身生产的能力。人的能力是人类表现和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11](P128)
这些论述表明,人要生存,必先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与需要满足的不可分性,驱使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而人们在这些满足需要的社会活动中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于是需要的无限递增和不断再生性形成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也不断推进人自身的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发展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主要是由个人实践构成的,他所建立的唯物史观就是个人活动规律的展开过程。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 [2](P321)可见,马恩所论述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并不是一个空洞孤立的问题,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他们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与整个社会关系的运动变化联系在一起。
一.对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的理解
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人”。因此,很多学者主张从主体角度入手,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内涵。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前提确定为“现实个人”,指出人是指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主要指“个人”。
(一)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前提确定为“现实的人”
(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主要是指“个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牺牲个人发展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就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损害个人发展,才取得一般人的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探讨个人发展的途径,寻求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 [3](P3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4](P273)。这就表明,在他心目中,个人和一切人之间不但存在着重大差别,而且比较来,个人居于基础性的层面上。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叙述其“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时进一步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5](P104)。可见,马克思注重的是“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而马克思所讲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资产阶级讲“个人”实际讲的是他们“自己”,而马克思主义讲的“个人”则是指每一个劳动群众,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真正的人的发展也只能是全社会的每个人的发展,而不能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6](P515)
人的需要是人的自身的规定,即人的本性,它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7](P78-79)
中国社会学网 > 文稿集锦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条件
袁新涛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主要是指“个人”。“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发展
人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著名的需要五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①生理需要。这是指人的衣、食、住、行、性、医疗的需要,是保证人的温饱,作为一个生物体而存在的需要。②安全需要。这是指免除实质性的危险和避免失去工作、财产、食物或住处等恐惧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由于人类是社会性的,他们有归属于社会、集体、组织和被别人接受、被别人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对权力、威望、声望、地位、自由、自信等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至所能实现的需要,是个人充分发挥其天赋、特长,从事自己感兴趣和善长的事,并获得成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期望的需要。虽然马斯洛这一理论本身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其具有一个明显的创见性——指出了需要的层次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也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需要的层次性问题。恩格斯曾经把社会成员对劳动创造的社会产品的消费划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8](P330)这就表明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和发展创造的需要。①生存需要。这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为了维持生命,过正常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它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需要。②享受需要。这是指人们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过舒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要求。③发展需要。这是指在生存、享受需要都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总之,人的需要是多样性的、多层次的和不断发展的。人正是在需要的不断产生和满足过程中,造成新的交往形式,发展其本质力量,由此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是感性活动着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人的感性活动或者说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活动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达到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动性,而不是社会活动的贫乏化、片面化和固定化。也就是说,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活动(如教育活动、道德活动、艺术活动、宗教活动和审美活动等)的全面生成和高度丰富,同时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按自己的天赋、特长、爱好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不仅从事体力劳动,而且从事脑力劳动,不仅参加物质生产活动,而且参加公共管理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等。就如马克思所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9](P85)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需要作为一般范畴,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这是有机体为了维持正常运转(生存、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这个定义是在一般意义上对需要的考察,那么什么是人的需要呢?所谓人的需要则是指不限于其他生物的直接的生理需要,而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和丰富的、社会性的自觉的需要。由此可见,人的需要和其他生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个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马克思所指的人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反对旧哲学把人理解为纯粹自然的人、生物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P18)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现实的人”,即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联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有生命的感性存在。具体说来,它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定:①现实的人是有生命的感性存在,这是现实的人得以形成和活动的自然前提和感性基础。②现实的人具有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现实的人的状况如何,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物质生活条件是现实人的本质得以产生和形成的社会物质基础。③生产实践是现实的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和社会得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④现实的人具有特定的社会关系,这是现实的人的社会方位得以确立的社会现实基础。⑤现实的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中的人。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前提、结果以及产物的统一。他既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和结果,有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于“现实的人”的这五点规定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具体说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现实的人的自然物质前提,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联系是现实的人的存在与活动的必要条件,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是现实的人的主要存在方式和本质规定,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历时性展开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所包涵的内容很多,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应该是其中最基础、最根本和最具有前提性意义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对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的理解,也包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相应地也有着诸多不同的诠释,将这些观点进行清理与总结,对于科学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人的需要从其起源上看,有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是人作为生物有机体为了自己的生产和种的繁衍所具有的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们在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满足生理性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即经济的、社会交往的、政治的、认知的、审美的、情感的需要等等。自然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的基础,社会性需要是在自然性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要高于自然性需要。从人的需要的主体来看,有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个体需要有其特殊性、个别性,群体作为个体的结合体,其成员的需要具有共性、普遍性。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互为存在前提。群体需要是这个群体中个体需要的集中和综合,因而高于个体需要;但是真正的群体需要也不是外在于个体需要的抽象存在,它存在于个体需要之中,个体需要是群体需要的基础。从人的需要的对象来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以物的使用价值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肉体存在物的人不可或缺的需要,或者说,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它包括认知、审美、道德、情感、信仰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物质需要是精神需要的基础,精神需要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的人的需要的提升。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