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电工学电路中的谐振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内容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压和电感电压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电路中的总电压就等于电阻上的电压,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串联谐振。 C L U U = 两边同时除以电流可得: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1. L 和C 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 2. U L 和U C 将远远大于U 和U R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I U R U L U C =U 1 =谐振条件:ωn C ωn L X L = X C ? =谐振频率:? 1LC n =ωLC f n π21

例1、串联谐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对MOA 避雷器作的高压实验——几十万伏工频电压 例2、下图为收音机的接收电路,各地电台所发射的无线电电波在天 线线圈中分别产生各自频率的微弱的感应电动势 e 1 、e 2 、e 3 、…调节可变电容器,使某一频率的信号发生串联谐振,从而使该频率的电台信号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输出电压,以起到选择收听该电台广播的目的。 三、并联谐振 (一) 谐振的条件及谐振频率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与电源总电压的大小是相等的,而电压、电流又都是相量,所以先画出并联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我们以电压为参考相量: e R L C 1e 2e 3u o + -+ -+ -- +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 电路中的总电流就等于电阻上的电流,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并联谐振。 C L I I = 由于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得: I L I C I R I ++= U I C I L I R = I 谐振条件:ωn C 1 ωn L =X L = X C ? 1 谐振频率:? LC n 1=ωLC f n π2=

RLC并联谐振电路

R L C并联谐振电路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电路课程设计举例:?以 R L C 并联谐振电路 1.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1)验证RLC 并联电路谐振条件及谐振电路的特点; (2)学习使用EWB 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 2.仿真电路设计原理 本次设计的RLC 串联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1 RLC 并联谐振电路原理图 理论分析与计算: 根据图1所给出的元件参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发生谐振时满足L C ωω001= ,则RLC 并联谐振角频率ω0和谐振频率 f 0分别是 RLC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如下。 (1)谐振时Y=G,电路呈电阻性,导纳的模最小G B G Y =+=2 2. (2)若外施电流I s 一定,谐振时,电压为最大,G I U S o =,且与外施电流同相。 (3)电阻中的电流也达到最大,且与外施电流相等,I I S R =. (4)谐振时0=+I I C L ,即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谐振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1)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验证方法 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观察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1)利用电流表测量总电流I s 和流经R 的电流I R ,两者相等时即为并 联谐振。 (2)利用示波器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 例题:已知电感L 为0.02H,电容C 为50uf,电阻R 为200Ω。 由LC f π210=计算得,Hz f 1.1570= 按上图进行EWB 的仿真,得到下图。 流经电阻R 的电流和总电流I 相等为10mA,流进电感L 和电容C 的总电流为5.550uF ,几乎为零,所以电路达到谐振状态。 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同相,所以电路达到并联谐振状态。 4.实验体会和总结 这次实验我学会了运用EWB 仿真RLC 并联谐振电路,并且运用并联谐振的特点判断达到谐振状态。尤其是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这种方法我们只能在实验中看到,平时做题试卷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加深了我对谐振电路的理解。

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特性实验

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特性实验--(转自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2009-01-09 19:34:22| 分类:电子电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C 振荡回路的谐振原理。 2、掌握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特性。 3、掌握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二、实验内容 测量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电压增益和通频带,判断选择性优劣。 三、实验仪器 1、扫频仪一台 2、20MHz 模拟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用选频网络选出我们所需的频率和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通 常,在高频电子线路中应用的选频网络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电感和电容元件组成的振 荡回路(也称谐振回路),它又可以分为单振荡回路以及耦合振荡回路;第二类是各种

滤波器,如LC 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滤波器等。本实验主要 介绍第一类振荡回路。 1、串联谐振回路 信号源与电容和电感串联,就构成串联振荡回路。电感的感抗值( wL )随信号频 率的升高而增大,电容的容抗值( wC 1 )则随信号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与感抗或容抗的 变化规律不同,串联振荡回路的阻抗在某一特定频率上具有最小值,而偏离特定频率时 的阻抗将迅速增大,单振荡回路的这种特性为谐振特性,这特定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图2-1 所示为电感L、电容C 和外加电压Vs 组成的串联谐振回路。图中R 通常是 电感线圈损耗的等效电阻,电容损耗很小,一般可以忽略。 图2-1 串联振荡回路 保持电路参数R、L、C 值不变,改变外加电压Vs 的频率,或保持Vs 的频率不变, 而改变L 或C 的数值,都能使电路发生谐振(回路中的电流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RLC并联谐振电路

电路课程设计举例: 以RLC 并联谐振电路 1.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1)验证RLC 并联电路谐振条件及谐振电路的特点; (2)学习使用EWB 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 2.仿真电路设计原理 本次设计的RLC 串联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1 RLC 并联谐振电路原理图 理论分析与计算: 根据图1所给出的元件参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1(111L C j R L j C j R Y ωωωω-+=++= 发生谐振时满足L C ω ω0 1 = ,则RLC 并联谐振角频率 ω 和谐振频率 f 分别是 LC LC f πω21, 10 0= = RLC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如下。 (1)谐振时Y=G,电路呈电阻性,导纳的模最小 G B G Y =+= 2 2 . (2)若外施电流 I s 一定,谐振时,电压为最大,G I U S o =,且与外施电流同相。 (3)电阻中的电流也达到最大,且与外施电流相等, I I S R = .

(4)谐振时 0=+I I C L ,即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谐振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1)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验证方法 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观察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1)利用电流表测量总电流 I s 和流经R 的电流 I R ,两者相等时即为并联谐振。 (2)利用示波器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 例题:已知电感L 为,电容C 为50uf,电阻R 为200Ω。 由LC f π210 = 计算得, Hz f 1.1570 = 按上图进行EWB 的仿真,得到下图。

流经电阻R的电流和总电流I相等为10mA,流进电感L和电容C的总电流为,几乎为零,所以电路达到谐振状态。 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同相,所以电路达到并联谐振状态。 4.实验体会和总结 这次实验我学会了运用EWB仿真RLC并联谐振电路,并且运用并联谐振的特点判断达到谐振状态。尤其是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这种方法我们只能在实验中看到,平时做题试卷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加深了我对谐振电路的理解。

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一..并;联谐振电路:当外来频率加于一并联谐振电路时,它有以下特性: 1.当外加频率等于其谐振频率时其电路阻抗呈纯电阻性,且有最大值,它这个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叫做选频 电路. 2.当外加频率高于其谐振频率时,电路阻抗呈容性,相当于一个电容. 3.当外加频率低于其谐振频率时,这时电路呈感性,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 所以当串联或并联谐振电路不是调节在信号频率点时,信号通过它将会产生相移.(即相位失真) 二.串联谐振电路:当外来频率加于一串联谐振电路时,它有以下特性: 1.当外加频率等于其谐振频率时其电路阻抗呈纯电阻性,且有最少值,它这个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叫做陷波 器. 2.当外加频率高于其谐振频率时,电路阻抗呈感性,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 3.当外加频率低于其谐振频率时,这时电路呈容性,相当于一个电容. 并联谐振与串联谐振 2010-03-03 15:49:30| 分类:电子电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对于理想的L、C元件,串联谐振发生时,L、C元件上的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电压等于0(谐振阻抗为零)。而并联谐振发生时,L、C元件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电流等于0(谐振阻抗为 无穷大)。故有如题的称呼。 2、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谐振,在谐振发生时,L、C之间都实现了完全的能量交换。即释放的磁能完全转 换成电场能储存进电容;而在另一时刻电容放电,又转换成磁能由电感储存。 3、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由于串联——L、C流过同一个电流,因此能量的交换以电压极性的变化进行;在 并联电路中,L、C两端是同一个电压,故能量的转换表现为两个元件电流相位相反。 4、谐振时电感和电容还是两个元件,否则不能进行能量交换;但从等效阻抗的角度,是变成了一个元件: 数值为零或无穷大的电阻。 5、串联谐振是电流谐振,一般起电流放大作用。如老式收音机通过串联谐振将微弱电流信号放大。并联谐 振是起电压放大作作。

交流电路的谐振

交流电路的谐振 【实验目的】 1. 测量交流电路串联与并联的幅频特性; 2. 观测与分析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 3.学习并掌握交流电路谐振参数Q 值特性。 【实验原理】 1. 串联谐振电路: 如下所示电路图,取电流矢量方向为正向,可得如下矢量图: 由此,可看出在垂直方向电压矢量的分量为C L U -U ,水平分量为R U ,故总电压为: ()2 C L 2R U -U U U += (1) 总阻抗: 22 R C 1-L Z +??? ? ?=ωω (2) 总电压与电流矢量的位相差为: R C 1 -L arctan ωωψ= (3) 从以上各式可看出,阻抗Z 和相位差φ都是角频率ω的函数,所以有如下几条结论: 谐振频率:当LC 10==ωω时,Z 取最小值,这是电路发生共振,即谐振频率πω 20=f , 电路呈现电阻性; 电压谐振: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上电压超前电流 2π,而电容上电压比电流滞后2 π ,两者相

位差为π,故对于总电压来说相互抵消,并且此时两者大小是相等的。定义电路的品质因数: RC R L U U U U Q C L 001 ωω==== (4) 可见,串联谐振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总是总电压的Q 倍,所以串联谐振又叫做电压谐振。 并联谐振电路: 如右图所示电路图,可以计算得L 和C 并联电路的总阻抗: 2 222 2)()1()(L L CR LC L R Z ωωω+-+= (5) L 和C 并联电路总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为: () [ ]L L R L R C L 22 arctan ωωωψ+-= (6) 由以上两式可看出: 谐振频率:使φ=0,计算出谐振频率: 2 01?? ? ??-= L R LC L ω (7) 当忽略电感元件的直流电阻时,并联谐振频率公式和串联谐振频率公式是一样的; 电流谐振:在并联电路谐振的情况下,将谐振频率代入(5)、(6)两式,可算出并联电路的两支路电流:L C U I I all L C == (8) 和总电流: C R L U I L all = (9) 可见,并联谐振时两支路电流大小相等,位相相反,定义品质因数: C R I I I I Q L C L 01 ω=== (10) 并联谐振时各支路电流为总电流的Q 倍,所以并联谐振又叫做电流谐振。 【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频率计,交流毫伏表,电阻箱,标准电感,十进电容箱,单刀双掷开关等。 【实验内容】 1. 测绘串联电路的谐振曲线(I-f 曲线): 按上图接线,U=3v ,R=100Ω,L=0.1H ,C=0.5μF ,改变f (从200Hz 到1400Hz )每100Hz 测量电阻R 俩端的电压U R ,并

交流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96 Jinzhai Road, Hefei Anhui 230026,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交流谐振电路 李方勇 PB05210284 0510 第29组2号(周五下午) 实验题目 交流谐振电路 实验目的 研究RLC 串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素Q 的测量 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实验仪器 电阻箱,电容器,电感,低频信号发生器以及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 1. RLC 交流电路 由交流电源S ,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L 等组成 交流电物理量的三角函数表述和复数表述 ()() φ?φ?+=+=t j Ee t E e cos 式中的e 可以是电动势、电压、电流、阻抗等交流电物理量,?为圆频率,φ 为初始相角。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串联电路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同相位的,但超前于电容C 两端的电压2π ,落后于电感两端的电压2π 。 电阻阻抗的复数表达式为 R Z R = 模R Z =

电容阻抗的复数表达式为 C j e C Z j C? ? π1 1 2= =- 模C Z C? 1 = 电感阻抗的复数表达式为 L j Le Z j L ? ? π = =2 模 L Z L ? = 电路总阻抗为三者的矢量和。由图,电容阻抗与电路总阻抗方向相反,如果满足 L c ? ? = 1 , 则电路总阻抗为R,达到最小值。这时电流最大,形成所谓“电流谐振”。调节交流电源(函数发生器)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电阻上的电压,当它达到最大时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电路如下图。 电路参数–电动势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元件参数–电阻,电容,电感 实验内容 1.观测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按照上图连接线路,注意保持信号源的电压峰峰值不变,蒋Vi和Vr接入双踪示波器的CH1和CH2(注意共地) (2)测量I-f曲线,计算Q值 (3)对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如下分析处理: 1)作谐振曲线I-f,由曲线测出通频带宽 2)由公式计算除fo的理论值,并与测得的值进行比较,求出相对误差。

RLC并联谐振电路

RLC 并联谐振电路

电路课程设计举例:?以R L C并联谐振电路 1.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1)验证屉C并联电路谐振条件及谐振电路的待点; (2)学习使用EWB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 2.仿真电路设计原理 本次设计的屉C串联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1屉C并联谐振电路原理图 理论分析与计算: 根据图1所给出的元件参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发生谐振时满足0()C =」一,则RLC并联谐振角频率0°和谐振频率/[分别是RLC并联谐振电路的待点如下。 (1)谐振时Y二G,电路呈电阻性,导纳的模最小|丫卜J G'+ J B'G? (2)若外施电流人一定,谐振时,电压为最大,[J丄,且与外施电流同相。 G (3)电阻中的电流也达到最大,且与外施电流相等,W (4)谐振时// +/c = 0,即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谐振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1)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验证方法 这里有儿种方法可以观察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1)利用电流表测量总电流人和流经R的电流人,两者相等时即为并联谐振。 (2)利用示波器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

例题:已知电感L为0. 02H,电容C为50uf,电阻R为2000。 由f =一计算得,f = 157.1Hz J 02兀亦」° 按上图进行EWB的仿真,得到下图。 流经电阻R的电流和总电流I相等为10mA,流进电感L和电容C的总电流为5. 550uF,儿乎为零,所以电路达到谐振状态。 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同相,所以电路达到并联谐振状态。 4.实验体会和总结 这次实验我学会了运用EWB仿真RLC并联谐振电路,并且运用并联谐振的特点判断达到谐振状态。尤其是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这种方法我们只能在实验中看到,平时做题试卷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加深了我对谐振电路的理解。

串并联谐振的特点

串联谐振的特点 1.谐振时回路的阻抗最小,且 2.谐振时的回路电流最大,且与激励源同相。 3.谐振时电阻上的电压,与激励源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4.电路在谐振时,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感L上的电压相位相反、大小相等,都等于电 源电压的倍。 注意:由于值通常很大,谐振时(或)上的端电压将很高,往往会造成元件的损坏。但谐振时和两端的总等效阻抗为零。 频率特性 图示电路中的电流为: 谐振时的电流为: 可以推导得:,其中,称为相对失谐。 幅频特性 定义: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则 可以证明:回路值越高,曲线越尖锐,回路选择信号的能力越强,选择性越好。

并联谐振的特点 以下讨论都是在品质因数很高的条件下进行 特点 1.谐振时回路的阻抗最大,且 2.谐振时的回路端电压最大,且与激励源同相 3.电路在谐振时,电容支路和电感支路的电流几乎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二者的大小 近似等于激励电流源的倍。 频率特性 图示电路的端电压为: 在()的情况下,有 可以推导得:,其中 幅频特性

定义: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则 可以证明与串联谐振电路相同,回路值越高,曲线越尖锐,回路选择信号能力越强, 选择性越好。 谐振回路的能量关系(功率) 1.不论是串联谐振回路还是并联谐振回路都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2.电阻是耗能元件,它将消耗能量;电容是储能元件,它将储存电场能量;电感 也是储能元件,它将储存磁场能量。、均不会消耗能量。 3.由于谐振时回路为纯阻性,则激励源提供的能量将全部消耗掉。 4.谐振回路的能量关系:电容储存的电能和电感储存的磁能将以振荡的形式(因为电容端电压和流过电感的电流为正弦信号)互相转换,总的储存能量保持不变。而激 励源供给电路的能量,全部消耗在电阻上转化为热能。 谐振回路的通频带 通频带的意义:定义通频带是为了衡量回路选择一定范围内频率的能力。 谐振回路的选择性: 1.回路的值越高,选择信号的能力越强,偏离谐振频率的信号越容易被抑制。 2.实际信号是由若干频率分量所组成的多频率信号。 3.人们希望谐振电路能够把实际信号中的各有用频率分量都能选择出来;对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也称为干扰)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

RLC串联电路谐振练习题

一、选择题 1、RLC 并联电路在f 0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2f 0时,电路性质呈( ) A 、电阻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 2、处于谐振状态的RLC 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将呈现出( ) A 、电阻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 3、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串谐时阻抗最小 B 、并谐时阻抗最小 C 、电路谐振时阻抗最小 4、发生串联谐振的电路条件是( ) A 、R L 0ω B 、LC f 1 0= C 、LC 1 0=ω 5、在RLC 串联正弦交流电路,已知XL=XC=20欧,R=20欧,总电压有效值为220V ,电感上的电压为( )V 。 A 、0 B 、220 C 、 6、正弦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220V ,频率f=50HZ 时,电路发生谐振。现将电源的频率增加,电压有效值不变,这时灯泡的亮度( )。 A 、比原来亮 B 、比原来暗 C 、和原来一样亮 7、正弦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开关S 打开时,电路发生谐振。当把开关合上时,电路呈 现( )。 A 、阻性 B 、感性 C 、容性 二、计算题 1、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L=100mH,R=Ω,电路在输入信号频率为400Hz 时发生谐振,求电容C 的电容量和回路的品质因数. 2、 一个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为100Ω,品质因数为100,谐振时的角频率为1000rad/s,试求R,L 和C 的值. 3、一个线圈与电容串联后加1V 的正弦交流电压,当电容为100pF 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100V 且最大,此时信号源的频率为100kHz,求线圈的品质因数和电感量。 4、已知一串联谐振电路的参数Ω=10R ,mH 13.0=L ,pF 558=C , 外加电压5=U mV 。

交流谐振电路

交流谐振电路 实验报告 4 原始数据: ⑴400R =Ω时: 4.914f KHz = 41L V V = 39.5C V V = ⑵ 时: 4.911f KHz = 31L V V = 29.5C V V = 注:⑴由于10号机器无法调试,因此与[PB05007101 吴尧]合作,试验用9号机器。 ⑵0.2L H =,0.005C F μ=,80L R =Ω 数据处理: ⒈由公式0γ= 0γ的理论值: 由已知数据0.2L H =,0.005C F μ=,带入公式0f = 0 5.03f kHz = =√ ⒉作谐振曲线I v -如下: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Y A x i s T i t l e X Axis Title √ ⑴400R =Ω时: U /V f/kHz 通过上图可得出: 5.13 4.710.42f kHz =-= 4.914f KHz = 0 5.03 4.92 2.19%5.03 f -= =√ ⑵600R =Ω时: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Y A x i s T i t l e X Axis Title 通过上图可得出: 20630.57f kHz =5.-4.= 4.911f KHz = 0 5.03 4.91 2.39%5.03 f -= =√ ⒊品质因数Q 的计算: ⑴400R =Ω时: ①302 4.92100.2 12.8840080 L L Q R R ωπ???===++√ ②39.514.412.74 C i V Q V = ==╳ ③4114.962.74 L i V Q V = ==╳ ④00 4.9211.70.42 f Q f = ==√ ⑵600R =Ω时: ①02 4.910.2 9.0760080 L L Q R R ωπ??= = =++√

从谐振条件和电路特点看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https://www.doczj.com/doc/c818382293.html, 从谐振条件和电路特点看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一、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特点概述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又叫串联谐振,是由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 电容分压器组成。被试品的电容与电抗器构成串联谐振连接方式;分压器并联 在被试品上,用于测量被试品上的谐振电压,并作过压保护信号;调频功率输 出经激励变压器耦合给串联谐振回路,提供串联谐振的激励功率。 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的电路中,当电容的大小恰恰使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即电源电能全部为电阻消耗,成为电阻电路时,叫作并联谐振,并联谐振是一 种完全的补偿,电源无需提供无功功率,只提供电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 谐振时,电路的总电流最小,而支路的电流往往大于电路的总电流,因此,并 联谐振也成为电流谐振,发生并联谐振时,在电感和电容元件中流过很大的电 流,因此会造成电路的熔断器熔断或烧毁电气设备的事故;但在无线电工程中 往往用来选择信号和消除干扰。 二、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谐振条件 串联谐振的谐振条件

https://www.doczj.com/doc/c818382293.html, 并联谐振的谐振条件 串联谐振的电路特点 1.总阻抗值最小:Z=R+j(wl-1/wc)=R; 2.电源电压一定时,电流最大;I=I0=U/|Z|=U /R; 3.电路成电阻性,电容或电感的电压可能高于电源电压。 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 1.电压一定时,谐振时电流最小; 2.总阻抗最大;

https://www.doczj.com/doc/c818382293.html, 3.电路成电阻性,支路电流可能会大于总电流。 通过对电路谐振的分析,掌握谐振电路的特点,再生产实践中,应该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四、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产品特点 串联谐振产品的主要特点 1.所需电源容量大大减小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是利用谐振电抗器和被试品电容产生谐振,从而得 到所需高电压和大电流的,在整个系统中,电源只需要提供系统中有 功消耗的部分,因此,试验所需的电源功率只有试验容量的1/Q倍(Q 为品质因素)。 2. 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 串联谐振电源中,不但省去了笨重的大功率调压装置和普通的大功率 工频试验变压器,而且,谐振激磁电源只需试验容量的1/Q,使得系统 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一般为普通试验装置的1/5~1/10。 3. 改善输出电压波形 谐振电源是谐振式滤波电路,能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畸变,获得很好 的正弦波,有效地防止了谐波峰值引起的对被试品的误击穿。 4. 防止大的短路电流烧伤故障点 在谐振状态,当被试品的绝缘弱点被击穿时,电路立即脱谐(电容量 变化,不满足谐振条件),回路电流迅速下降为正常试验电流的1/Q。而采用并联谐振或者传统试验变压器的方式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击 穿电流立即上升几十倍,两者相比,短路电流与击穿电流相差数百倍。所以,串联谐振能有效地找到绝缘弱点,又不存在大的短路电流烧伤 故障点的忧患。 5. 不会出现任何恢复过电压

5交流电路_单选(65)

一、单项选择题(65小题) 1.某正弦电流的有效值为7.07A,频率f=100Hz,初相角?=-60?,则该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 )。 (a)i=5s i n(100πt-60?)A (b)i=7.07s i n(100πt+30?)A (c)i=10s i n(200πt-60?)A 2.用幅值(最大值)相量表示正弦电压u=537s i n(ωt-90?)V时,可写作( )。 (a) (b) (c) 3.用有效值相量来表示正弦电压u=380s i n(314t-90?)V时可写作=( )。 (a)22090?V (b)-j268.7V (c)j380V 4.若正弦电压u=U m s i n(ωt+?),则下列各相量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 (a)u=m U e j(ωt+?) (b)=m e jωt (c)u=I m(e jωt)(取虚部) 5.如相量图所示的正弦电压施加于容抗X C=5Ω的电容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相量 =( )。 (a)2∠120?A (b)50∠120?A (c)2∠-60?A 6.已知两正弦交流电流i1=5s i n(314t+60?)A,i2=5s i n(314t-60?)A,则二者的相位关系是( )。 (a)同相 (b)反相 (c)相差120? 7.已知正弦交流电压u=100s i n(2πt+60?)V,其频率为( )。 (a)50Hz (b)2πHz (c)1Hz 8.已知某正弦电压的频率f=50Hz,初相角?=30?,在t=0.02s时瞬时值u(0.02)=100V,则其瞬时表达式可为( )。 (a)u=100s i n(50t+30?)V (b)u=141.4s i n(50πt+30?)V (c)u=200s i n(100πt+30?)V 9.在电感与电容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当X C>X L时,电路呈现为( )。 (a)电感性 (b)电容性 (c)不可确定属性

谐振电路研究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实验指导老师:___王旃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交流电路阻抗的测量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 2.掌握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与作图技巧; 3.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及其应用; 4.研究电感线圈以及信号源的非理性状态对谐振特性测量的影响和修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 1.RLC串联谐振:在RLC电路中等效阻抗Z=R+(wL-1/wC)j,因此存在一个谐振频率f0,使Z虚部为0,即wL=1/wC,此时电源为恒压源的电路路端电流最大,这就是谐振状态。 2.品质因数Q:在RLC串联电路中,Q=U C/U R=U L/U R,Q是谐振电路的一个重要参数。 3.选频特性:RLC电路在谐振时电流最大,随着电源频率f的变化,f与谐振频率f0差距越大,路端电流越小,这就是RLC电路的选频特性。 4.通频带:当路端电流I=I0/√2时,存在电源频率f1与f2,此时的2π(f2-f1)区间就被称为通频带,也可以用w /Q表示。 三、主要仪器设备 函数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电工试验台、导线若干。 四、测得数据与绘制曲线 1.100Ω电阻、0.1uF电容、40mH电感串联RLC电 路测量 如图所示接好实验电路,使用函数发生器作为激励, 由于函数发生器的非理想性(有内阻),在调整函数发 生器频率时路端电压U0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在路端 接上一个交流毫伏表,在调整频率的同时调整幅值使 路端电压不变。 由f0=ω 2π 重合时f0 调整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获得以下数据: 装订线

交流谐振电路-大学物理实验

交流谐振电路 一、实验简介 由电感、电容组成的电路,通过交流电时,即可产生简谐形式的自由电振荡。由于回路中总存在一定的损耗,因此这种振荡会逐步衰减,形成阻尼振荡。若人为地给电路补充能量,使振荡能持续进行,则可从示波器上观察到回路电流随频率变化的谐振曲线,并由此求出回路的品质因数。 二、实验目的 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三、实验原理 在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LC电路中,若给电容器充电,就可在电路中产生简谐形式的自由振荡。若电路中存在一定的回路电阻,则振荡呈振幅逐步衰减的阻尼振荡。此时若在电路中接入一交变信号源,不断地给电路补充能量,使振荡得以持续进行,形成受迫振动,这时回路中将出现一种新的现象——交流谐振现象。电路的特性也因串联或并联的形式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结果。本实验研究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不同特性。 在常见的RLC串联电路中,若接入一个输出电压幅度一定,输出频率f连续可调的正弦交流信号源(见图1),则电路的许多参数都将随着信号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图1 RLC串联谐振电路

电路总阻抗 (1) 回路电流 (2) 电流与信号源电压之间的位相差 (3) 在以上三个式子中,信号源角频率ωπ,容抗,感抗ω。?i<0,表示电流位相落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i>0,则表示电流位相超前。各参数随ω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RLC串联谐振电路中Z,I,? 随ω的变化曲线 i

ω很小时,电路总阻抗Z→, ?i→π/2,电流的位相超前于信号 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容性。ω很大时,电路总阻抗Z→, ? i →- π/2 ,电流位相滞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感性。当容抗等于感抗时,容抗感抗互相抵消,电路总阻抗Z=R,为最小值,而此时回路电流则成为最大值 Imax= V i /R ,位相差? i =0,整个电路呈阻性,这个现象即为谐振现象。发生谐 振时的频率f 0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的角频率ω 即为谐振角频率,它们之间的关 系为: , (4) 谐振时,通常用品质因数Q来反映谐振电路的固有性质 (5) (6) 在交流电一个周期T内,电阻元件损耗能量 , 其中是电流有效值。 谐振电路中电感电容储存能量为 其中,, 则, 所以谐振时, 结论: (1) Q值越大,谐振电路储能的效率越高,储存相同能量需要付出的能量耗散越少。Q的这个意义适用于一切谐振系统(机械的,电磁的,光学的等等)。微波谐振腔和光学谐振腔中的Q值都指这个意义。激光中有所谓的“调Q”技术,正是在这中意义下使用“Q值”概念的。 (2) 在谐振时,V R =V i ,所以电感上和电容上的电压达到信号源电压的Q倍,故串 联谐振电路又称为电压谐振电路。串连谐振电路的这个特点为我们提供了测量电

RLC串联谐振电路

RLC 串联谐振电路 一、知识要求: 理解RLC 串联电路谐振的含义;理解谐振的条件、谐振角频率、频率;理解谐振电路的特点,会画矢量图。 二、知识提要: 在RLC 串联电路中,当总电压与总电流同相位时,电路呈阻性的状态称为串联谐振。 (1)、串联谐振的条件:C L C L X X U U ==即 (2)、谐振角频率与频率:由LC f LC :C L πωωω21 1 10= == 谐振频率得 (3)、谐振时的相量图: (4)、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①.电路阻抗最小:Z=R ②、电路中电流电大:I 0=U/R ③、总电压与总电流同相位,电路呈阻性 ④、电阻两端电压等于总电压,电感与电容两端电压相等,相位相反,且为总电压的Q 倍,。即:U L =U C =I 0X L =I 0X C = L X R U =U R X L =QU 式中:Q 叫做电路的品质因数,其值为: CR f R L f R X R X Q C L 0021 2ππ= === >>1(由于一般串联谐振电路中的R 很小,所以Q 值总大于1,其数值约为几十,有的可达几百。所以串联谐振时,电感和电容元件两端可能会产生比总电压高出Q 倍的高电压,又因为U L =U C ,所以串联谐振又叫电压谐振。) (5)、串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低的交流电路。常被用来做选频电路。 三、例题解析: 1、在RLC 串联回路中,电源电压为5mV ,试求回路谐振时的频率、谐振时元件L 和C 上的电压以及回路的品质因数。 解:RLC 串联回路的谐振频率为 Uc ?

LC f π210= 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为 R L f Q 02π= 谐振时元件L 和C 上的电压为 mV 5mV 5C L C L R Q U U = == 2、 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L =100mH ,R =3.4Ω,电路在输入信号频率为400Hz 时发生谐振,求电容C 的电容量和回路的品质因数。 解:电容C 的电容量为 F 58.14 .6310141 )2(12 0μπ≈== L f C 回路的品质因数为 744 .31 .040028.620≈??== R L f Q π 3、已知某收音机输入回路的电感L=260μH,当电容调到100PF 时发生串联谐振,求电路的谐振频率,若要收听频率为640KHz 的电台广播,电容C 应为多大。(设L 不变) 解:LC f π210= = 12 6 10 101026014.321 --X X X X X ≈KHZ 6 23210260)1064014.32(1 )2(1-= = X X X X X L f C π≈238PF 四、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串联正弦交流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 ,谐振时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Q= ,串联谐振又称为 。 2、在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中的感抗与容抗 ;此时电路中的阻抗最 ,电流最 ,总阻抗Z= 。 3、在一RLC 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电阻、电感、电容上电压均为10V ,用电流表测得电流为10A ,此电路中R= ,P= ,Q= ,S= 。 4、在含有L 、C 的电路中,出现总电压、电流同相位,这种现象称为 。这种现象若发生在串联电路中,则电路中阻抗 ,电压一定时电流 ,且在电感和电容两端将出现 。 5、谐振发生时,电路中的角频率=0ω ,=0f 。 (二)、判断题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电路特点及产生条件详解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 1、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 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后回到电源负极。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2、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源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几部分,分别流过几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几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二、实例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我们常见的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常常就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A、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是一个回路,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B、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C、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A、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B、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C、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产生谐振的条件 1、串联谐振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出现电源、电压、电流同相位现象,叫做串联谐振,其特点是:电路呈纯电阻性,电源、电压和电流同相位,电抗X等于0,阻抗Z等于电阻R,此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因此串联谐振也称电压谐振。串联谐振就是电源和LC回路串联,当满足XL=XC时,LC等值阻抗几乎为零,电源输出电流极大,所以又称为“电流谐振”。 2、并联谐振压与原电压叠加,并联谐振:在电阻、电容、电感并联电路中,出现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的现象,叫做并联谐振,其特点是:并联谐振是一种完全的补偿,电源无需提供无功功率,只提供电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谐振时,电路的总电流最小,而支路电流往往大于电路中的总电流,因此,并联谐振也叫电流谐振。 并联谐振就是电源和LC回路并联,当满足XL=XC时,电源输出电流几乎为零,LC上的电压极高,所以又称为“电压谐振”。

实验十一 交流电路的谐振

实验十一 交流电路的谐振 1153605 程锋林 简谐振动不仅仅在力学现象中存在,在电学实验中,由正弦电源以及R 、L 、C 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路中也会产生简谐变化。当电源输出频率达到固有频率时,电路的电压或电流达到最大值即产生谐振现象。谐振现象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在电子技术中用于调谐电路中,接受某一频率的电磁信号等等。 【实验目的】 1、测量交流电路串联与并联的幅频特性; 2、观测与分析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 3、学习并掌握交流电路谐振参数Q 值特性。 【实验原理】 1、串联谐振电路: 如下所示电路图,取电流矢量方向为正向,可得如下矢量图: 由此,可看出在垂直方向电压矢量的分量为C L U -U ,水平分量为R U ,故总电压为: ()2 C L 2R U -U U U += (1) 总阻抗:

2 2 R C 1-L Z +??? ? ?=ωω (2) 总电压与电流矢量的位相差为: R C 1 -L arctan ωωψ= (3) 从以上各式可看出,阻抗Z 和相位差φ都是角频率ω的函数,所以有如下几条结论: ① 谐振频率:当LC 1 0= =ωω时,Z 取最小值,这是电路发生共振,即谐振频率π ω20 = f ,电路呈现电阻性; ② 电压谐振: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上电压超前电流 2π,而电容上电压比电流滞后2 π,两者相位差为π,故对于总电压来说相互抵消,并且此时两者大小是相等的。定义电路的品质因数: RC R L U U U U Q C L 001 ωω= === (4) 可见,串联谐振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总是总电压的Q 倍,所以串联谐振又叫做电压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 如右图所示电路图,可以计算得L 和C 并联 电路的总阻抗: 2 222 2)()1()(L L CR LC L R Z ωωω+-+= (5) L 和C 并联电路总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为: () [ ]L L R L R C L 22 arctan ωωωψ+-= (6) 由以上两式可看出:

RLC并联谐振电路

R L C并联谐振电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电路课程设计举例:以RLC 并联谐振电路 1.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1)验证RLC 并联电路谐振条件及谐振电路的特点; (2)学习使用EWB 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 2.仿真电路设计原理 本次设计的RLC 串联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1 RLC 并联谐振电路原理图 理论分析与计算: 根据图1所给出的元件参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发生谐振时满足L C ωω001= ,则RLC 并联谐振角频率ω0和谐振频率f 0分别是 RLC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如下。 (1)谐振时Y=G,电路呈电阻性,导纳的模最小G B G Y =+=2 2. (2)若外施电流I s 一定,谐振时,电压为最大,G I U S o =,且与外施电流同相。 (3)电阻中的电流也达到最大,且与外施电流相等,I I S R =. (4)谐振时0=+I I C L ,即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谐振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1)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验证方法 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观察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1)利用电流表测量总电流I s 和流经R 的电流I R ,两者相等时即为并联谐振。 (2)利用示波器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 例题:已知电感L 为,电容C 为50uf,电阻R 为200Ω。 由LC f π210=计算得,Hz f 1.1570= 按上图进行EWB 的仿真,得到下图。 流经电阻R 的电流和总电流I 相等为10mA,流进电感L 和电容C 的总电流为,几乎为零,所以电路达到谐振状态。 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同相,所以电路达到并联谐振状态。 4.实验体会和总结 这次实验我学会了运用EWB 仿真RLC 并联谐振电路,并且运用并联谐振的特点判断达到谐振状态。尤其是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 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这种方法我们只能在实验中看到,平时做题试卷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加深了我对谐振电路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