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答案】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牧童词》写道:牧童早晨赶着牛去江湾放牛,傍晚再赶着牛回到村落。雨天里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晴天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有时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这样就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首诗里的牧童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的悠闲,作者写牧童,其实是他自己心境的反映。

《牧童》写道:牧童骑着牛儿穿行在春天的细雨中,青翠的山色,青青的草,一支笛子,一个穿着蓑衣的牧童,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牧童早晨哼着歌去放牛,然后乘着月色回家,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据此作答。故答案为: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

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⑴松篁,竹与松,另比喻坚贞的节操。桃李花开代表春天的到来。这几种植物起到铺垫和衬托的作用,兰花和它们都不一样,在幽暗处悄然开放,春意盎然,具有不显眼、不媚俗的高贵之美。

⑵这两句描写突出兰花格调高雅,是世间不俗之物,“ 斜倚、笑傲”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兰花人的性格,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⑴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⑵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谈,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释句子的内容和含义。

3.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答案】(1)鹊桥仙;牛郎织女

(2)“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3)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解析】【分析】⑴1空容易作答,词牌名:鹊桥仙。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⑵ “我”的身份是一位无名的渔父。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

⑶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可见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故答案为:⑴① 鹊桥仙;② 牛郎织女。

⑵“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⑶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仔细体味试题要求,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作答。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⑶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多方面概括。

4.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梨花”“柳色”“柳絮”“鲜花”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这首诗,梨花满城本是精美绝伦的美景,偏偏伴着无处不飞的纷纷柳絮,这使绚烂的春阳成了一种伤感短暂的美丽。“柳青深”“柳絮飞”,既衬托出梨花素白晶莹漫城盛开的情状,又从侧面沉郁地引发出人生几何的追问,以至于下句的“惆怅”二字似乎已冲到了嘴边,不吐不快。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故答案为:(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对诗眼的辨析能力。《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

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故答案为: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但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又不一样,答题时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朔云边月满西山”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1)诗人用“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为浓重。(意对即可)

(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坚定信念(昂扬的斗志、歼灭敌军的决心也可);洋溢着边关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

【解析】【分析】(1)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朔云边月满西山”意思是: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所以一个“满”字,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⑴诗人用“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为浓重。(意对即可)

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坚定信念(昂扬的斗志、歼灭敌军的决心也可);洋溢着边关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诗歌中炼字是高频考点,考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注意将关键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

⑵本题是对诗人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颔联和尾联的含义及手法、抒情方式和角度,要注意诗歌鉴赏的常考点及其答题模式。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1)思乡

(2)A

【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B “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过去的仙人。C “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 ,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D “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 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

故答案为:⑴思乡;⑵ A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1)C

(2)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②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分析】⑴C项,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

⑵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②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9.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段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shè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同“联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1)以上诗歌选自《________》,作者第一次在长诗《________》使用“艾青”这个笔名。(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汉字。

________shè

伫立跋________

(3)此诗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4)“驿站”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6)作家聂华苓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全诗,思考:①本诗鲜明的意象是什么?②这个意象借指怎样的形象?

【答案】(1)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

(2)zhù;涉

(3)截段;截断

(4)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5)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6)①桥。②借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解析】【分析】(1)《桥》选自《艾青诗选》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2)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伫”的拼音,“涉”的书写。伫立: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

(3)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截断,指切断;隔断。故“段”改为“断”。

(4)要求学生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结合“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分析得出:,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5)结合“苦于跋shè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分析,应改为: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6)结合“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分析,意象是“桥”。“桥”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作者赞美桥是想表达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普通的,默默

无闻,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艾青诗选 ; 大堰河——我的保姆

⑵ zhù ; 涉

⑶截段 ; 截断

⑷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⑸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⑹ ①桥。②借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根据诗歌内容明确作作品,把握作者作品介绍。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⑶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⑷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

⑸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⑹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意象所指代的形象。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分析】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以及“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乡村的秀丽风光;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及“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等诗可知,两首诗都猫写了农家丰收的景象;《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绘劌绘声,如歌如画,引人入胜。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请的手法,【甲】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以及不惜谢络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

故答案为: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能力。答题时应反复阅读这两首诗歌,从内容、表现手

法、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即可。

二、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文段答题。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 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________ ,文中周学道名叫________ ,横线处略去的人物名字是________。本书还塑造了一个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的吝啬鬼形象,这一人物是________。

【答案】吴敬梓;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致和)

【解析】【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进任广东学道,遭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而录取,所以空白处的人名是范进,根据“一个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可知吝啬鬼形象是严监生。

故答案为:吴敬梓;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致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平时应认真阅读。不仅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还要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对于书中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解答此题,可从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思想内容、故事情节等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12.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竹颂

①冬天来临,树木都落下变黄的叶子,变成光秃秃的,而你——翠竹,却在寒风中伸开傲雪的双臂,迎接冬神的到来。

②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子,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

③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雪傲霜,它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它。

④我见过有斑斑泪痕的湘妃竹,高大挺拔的楠竹,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有不引人注意的小毛竹,它们不管是大是小,是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都是那么的坚定,端直挺拔。

⑤我赞美翠竹,是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竹就是这样,牢牢扎根在山上,小道旁。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在地里的竹鞭;挖去了它的鞭,更

有那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它是那么具有顽强生命力。当地上冒出小笋子,不论压在笋身上的东西有多大,多重,它都不屈服。难怪人们用“________”来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我看这一点也不过分。竹,它总是无忧无虑地长着,从不要人给它修枝、施肥、浇水,但它仍是生气勃勃的。

⑥竹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有的被用来做箭矢、编制竹器,有的用竹子做栋梁之材,修建房屋;还有的做成竹笛、箫等乐器给人们以欢乐;还有的被当做燃料烧成灰,它却毫无怨言。

⑦我赞美翠竹,歌颂翠竹,赞美它不畏风霜的性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歌颂它像老黄牛一样把全部献给人们的高尚情操。我还要赞美它端庄、欣秀、挺拔!

⑧啊!我赞美竹!

(1)文章第②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入哪三种植物?

(2)冬天里“岁寒三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3)这篇散文要赞颂的对象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其作了赞颂?

(4)第⑤段中“难怪人们用“________”来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我看这一点也不过分。”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5)文章第⑤段中引用了一首咏竹的诗,你知道这首诗是谁的作品吗?请你查找资料,将诗句补充完整。

(6)你还知道哪些咏竹的诗,请你任选你欣赏的两首,抄录在下面。

【答案】(1)松、竹、梅

(2)依旧翠绿如常,幽香袭人。

(3)文章赞颂的对象是竹,赞美它不畏风霜的性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歌颂它全部奉献给人们的高尚情操,赞美它端庄、欣秀、挺拔。

(4)雨后春笋

(5)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等。

【解析】【分析】(1)〝岁寒三友〞泛指松、竹、梅三种植物;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2)考查冬天里“岁寒三友”的共同特点,阅读第②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依据意思写词语,在与平时对词语的掌握及理解。雨后春笋: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郑板桥的《竹石》另外两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人、诗题、名句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13.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答案】(1)①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②故乡重逢(叙旧);③学校共事。

(2)欲扬先抑。作用:①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②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示例一: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需在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回答:《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①同乡会争执,初识爱农,表现他的冷静、深刻;②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③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定及作用的分析。解答时,先要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写作手法,然后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其作用。选文开始先写的是鲁迅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争执,从文中“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可以看出当时鲁迅对范爱农的厌恶之情,在选文后半部分,从“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等句子,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范爱农的厌恶之情慢慢变淡,直至最后消失。所以文章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主要是运用了欲扬先抑、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开始时对范爱农的憎恶到最后的矛盾解开,把范爱农人物形象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人物特点,写出了鲁迅对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同时又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立足于原文内容,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加以分析。文章中范爱农是一个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社会的不妥协爱国知识分子形象。在文中他与鲁迅同乡会争执,表现他的冷静、深刻;酒楼叙旧,表现他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报馆案风波,写出他在革命失败后令人失望、凄苦的心情。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范爱农的性格特点,如文中“他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藐视”(外貌描写)“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倔强、坦率、正直特点。

故答案为:

(1)①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②故乡重逢(叙旧);③学校共事。

(2)欲扬先抑。作用:①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②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示例一: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点评】本文是鲁迅《朝花夕拾》中名篇《范爱农》的节选部分,《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①同乡会争执,初识爱农,表现他的冷静、深刻;②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③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文章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人物形象的概括:需要对文本进行分层次阅读,首先要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以及与主题思想的联系。其次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情节与环境中去分析。第三,要从整篇文章上总结与归纳。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下午四点左右,使我非常苦恼的那种焦急不安的情绪,再也抑制不住我自己了,我又到中央楼梯那边去,嵌板开着。我冒险到平台上。船长脚步激动地还在那里踱来踱去。他注视在他后面五六海里的战舰。他像野兽一般,在战舰周围转来转去,把它引到东方,让它追来。不过他并不回击。他或者还是迟疑不决吗?我想作一次最后的努力。但我刚要开口,他就不许我说话,要我禁声。

他对我说:我是权利!我是正义!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热过的,尊敬过的,祖园、爱人、子女、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您不许说话!

我眼光最后向那艘战舰看一下,它正加紧追来。随后我找到尼德和康塞尔,我喊道:我们逃走!不管它是哪一国的,黑夜来临前它一定要被击沉。总之,与其充当还不知道是否正义的报复行为的同谋人,倒不如跟它一起死亡。

这正是我的意见,尼德·兰冷淡地回答,我们等到黑夜再说。

黑夜的一部分时间平安地度过。我们等待时机,准备行动。我们差不多不说话,因为情绪十分激动。尼德·兰真想跳到海中去。我强迫他等待。照我的看法,诺第留斯号要在水面上攻击这艘带双层甲板的战舰,这样就不仅可能,并已容易逃走。

早晨三点,我心中很不安,到平台上去。尼摩船长并没有走开。他站在船前头,挨近他的旗,旗受微风吹动,在他头上招展。他两眼不离开那艘战舰。他目光炯炯,有如电照,好像是吸引它,诱惑它,像驳船一样更确实可靠地把它拉进深渊!

我这样一直在那里呆到早晨,尼摩船长好像一直就没有看见我。战舰跟我们还有一海里半的距离,到第一次曙光出现的时候,它的炮声又隆隆响起来。诺第留斯号攻击它的敌人,我的同伴和我,我们要永远离开我不敢加以判断的这个人的时刻,看来不久就到了。

我回到客厅中。诺第留斯号老是浮出水面。清晨的曙光有些渗入到水中。由于海浪的波动,玻璃窗受到初升太阳的红光,呈现生动活泼的气象。这可怕的6月2日开始了。

五点,我看测程器,知道诺第留斯号的速度减慢了。我明白它是故意让敌人接近。并且炮声也一阵一阵响得更猛烈。炮弹滚人周围水中,发出奇异的呼啸声,对准海中射击。

朋友们,我说,时候到了。大家握一握手,愿上帝保护我们!

尼德·兰很坚定,康塞尔很镇静,我神经紧张,差不多抑制不住自己。我们走入图书室。当我推开那扇对着中央楼梯笼间的门的时候,我听到上层嵌板忽然关闭了。加拿大人奋身跳到梯阶上去,但我把他拉住。很熟悉的一声呼啸,使我知道水被吸入船上的储水池中来。是的,不一会,诺第留斯号就潜入水面下几米的深处。

我明白了它的行动目标;我们现在要行动已经迟了。诺第留斯号不想从坚固的铁甲上来攻打这艘有双层甲板的战舰;它是要在那战舰的浮标线下面,它的钢壳不能保护它的边缘地方来进行袭击。我们又被关起来,要被迫做正在准备中的凶恶惨剧的见证人。并且,我们差不多也没有时间来思考。我们躲到我的房间里面,大家面面相觑,一句话不说。我心中十分恍惚:思想也停滞了。我这时的处境就像等待某一种可怕的爆炸那样,十分难受。我等待着,注意听,我只有靠听觉来生活了!

可是,诺第留斯号的速度显然增大了。它现在采取的是前进的速度:它的整个船壳都颤抖了。突然我大喊一声。冲撞发生了,但相对较轻。我感到那钢铁冲角的穿透力量。我听到拉开来和送进去的声音。但诺第留斯号在推进器的强力推动下,从这艘战舰身上横冲过去,就像帆船上的尖杆穿过布帆那样!

我简直忍无可忍。我像疯子一样,神经完全错乱,我跑出我的房间,急急走进客厅中。尼摩船长在客厅中。沉默、忧郁、冷面无情,他通过左舷的嵌板,两眼注视看。一个庞大的物体沉到水底下来,诺第留斯号跟它一起下降到深渊中要亲眼看一看它临死时的惨痛。距我十米远,我看见这只船壳裂开,海水像雷鸣一般涌进去,然后水淹了两列大炮和吊床舱房。甲板上满是往来乱动的黑影。海水涌上来。那些受难的不幸的人都跳到桅墙网上,抓住桅墙,在水中挣扎,扭弯肢体。这简直就是突然被整个大海侵进来的人类蚂蚁窝!

忽然战舰上发生了爆炸。然后,那沉黑的巨体沉没水中,跟它一起,这船上全体人员的尸体都被强大无比的漩涡拉下……

当一切都完了,尼摩船长向他的房门走去,把门打开,走进房中。我眼看着他。在他房间里面的嵌板上,他的那些英雄人物的肖像下面,我看到一个年纪还轻的妇人和两个小孩的肖像。尼摩船长两眼看这肖像一下,向像中人伸出两只胳膊,同时跪下,抽泣起来。

(《海底两万里》选段,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批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请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阅读批注。

选文第?段与选文前面哪一段前后照应?阅读这两段你明白了什么?

(3)选文中的尼摩船长面对敌舰表现得“冷面无情”,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的品质中更多的是“善良勇敢、同情弱者”,请结合《海底两万里》整书阅读,说说尼摩船长“善良勇敢、同情弱者”的两个具体事例。

【答案】(1)尼摩船长疯狂复仇,诺第留斯号撞沉战舰,全舰人员沉入海底。

(2)与前面第?段前后照应。阅读这两段我明白了尼摩船长也是一个受压迫者,他失去了祖国和亲人,遭遇悲惨。

(3)①艇上的海员死去,尼摩船长伤心流泪,并把他安葬在珊瑚公墓,不让鲨鱼侵扰。

②尼摩船长不顾个人安危,从鲨鱼口中救下贫苦的印度采珠人,还送他一袋珍珠。③把打捞到的财宝送给那些贫穷的和受压迫的人们。④不允许尼德·兰捕杀温顺的长须鲸。阻止凶残的大头鲸攻击温顺的长须鲸。⑤当尼德·兰被章鱼触角掀翻时,尼摩船长勇敢上前,用斧子击中章鱼,救下了他。

【解析】【分析】(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尼摩船长”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尼摩船长”疯狂复仇,诺第留斯号撞沉战舰使全舰人员沉入海底的事件。

(2)针对本文的批注,可以直接写出与选文第?段照应的文段,然后再通过这两段的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可分析第?段“当一切都完了”与第?段“我明白了它的行动目标;我们现在要行动已经迟了”等句,说明这两段前后照应。从“在他房间里面的嵌板上,他的那些英雄人物的肖像下面,我看到一个年纪还轻的妇人和两个小孩的肖像。尼摩船长两眼看这肖像一下,向像中人伸出两只胳膊,同时跪下,抽泣起来”等句分析,尼摩船长也是一个受压迫者,他失去了祖国和亲人,遭遇悲惨。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3)要求说说尼摩船长“善良勇敢、同情弱者”的两个具体事例。尼摩船长勇敢无畏,镇定自若,心地善良,同情弱者。鲨鱼就要把印度采珠人切成两半时,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刺去,在尼德.兰的帮助下,救下了采珠人,还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一个珍珠囊放在他手中。不幸的水手被章鱼的触须紧紧夹住,挥舞着悬在了半空,尼摩船长第一个带头对章鱼进行了猛烈的回击,挥舞着斧子,同章鱼进行了殊死搏斗。尼摩船长热爱自由,热爱和平,支持正义,他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故答案为:⑴尼摩船长疯狂复仇,诺第留斯号撞沉战舰,全舰人员沉入海底;

⑵与前面第?段前后照应。阅读这两段我明白了尼摩船长也是一个受压迫者,他失去了祖国和亲人,遭遇悲惨;

⑶①艇上的海员死去,尼摩船长伤心流泪,并把他安葬在珊瑚公墓,不让鲨鱼侵扰。②尼摩船长不顾个人安危,从鲨鱼口中救下贫苦的印度采珠人,还送他一袋珍珠。③把打捞到的财宝送给那些贫穷的和受压迫的人们。④不允许尼德·兰捕杀温顺的长须鲸。阻止凶残的大头鲸攻击温顺的长须鲸。⑤当尼德·兰被章鱼触角掀翻时,尼摩船长勇敢上前,用斧子击中章鱼,救下了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

15.阅读《时光里的樱桃树》一文,完成小题

时光里的樱桃树

①人是怀旧的,每当夜深人静心底就会涌起对老家院子里樱桃树的怀念。在当年似平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

②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这难不倒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新院刚落成,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把它种在小院里。父亲说,很难栽活的,可母亲喜滋滋的说,咱家人气旺,人旺树也旺,能栽活的。还真让母亲说中了,当年樱桃树发出了旁枝,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次年的春天开花结果。樱桃成了我的念想,年年盼着结出甜美的果实。

③一到春天,伴着春鸟儿的欢叫声,樱桃树一夜之间披缀出无数的小绿芽,含情脉脉。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微风一吹,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樱桃花儿谢后,长出了樱桃,一抓儿一抓儿的,像珍珠玛瑙,好看极了。在阳光下或春雨中,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慢慢地由小变大,由青变黄,最后成了诱人的红色,樱桃熟了。樱桃一熟,引来各色鸟儿聚集在树上,啄食甘甜的果实,叫着悦耳的歌声,不几天地上会积一层连皮带肉的核,与核一起存在的,是一泡泡或白或灰酸臭的鸟屎。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绿叶间忽隐忽现,勾着我的眼睛和馋虫。

④清贫岁月里,樱桃难觅,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而我最渴望的,是可以吃到樱桃,用弹弓去打我没见过的鸟。每天放学,偷偷地溜到樱桃树下凝望。只要母亲不在,站在凳子上偷摘红透的樱桃吃。村里的孩子们成天围着我家打转转,情景像过节一样。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说是乡里乡亲都是一个庄的人,吃几颗樱桃不算啥,大家都来尝尝,明年又是好收成。一棵樱桃树,繁衍成数棵,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工作常年流动,而且行走的脚步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乡探亲,与母亲聊起当年亲手栽下的樱桃树。她说,樱桃红了时,就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远隔千里之外的我,理解母亲对我的思念之情,也想象着樱桃成熟时的情景。

⑤现在,樱桃树已长成比老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树丫斜伸到天井中间,将整个树冠撑得像一把巨伞,绿绿茵茵遮住老屋的半个四合院。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夏日,无数鲜亮光洁的绿叶组成一道散暑消凉的屏障,庭院变成纳凉的胜地。秋日,樱桃树散尽最后一片枯叶,还一片碧蓝的秋空。冬日,樱桃树变成玉树琼枝,装扮得银装素裹。相比于夏、秋、冬季,我更渴望春天的到来,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落的樱花也是一道风景。倒不是我特别地爱恋樱花,而是樱花过后,满树挂满的樱桃。

⑥樱桃树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如今,再到乡间去走一走,大棚栽培出来的樱桃可以经常买来尝。而我,根扎在故土之外,枝干、叶子伸向了远方。经历了一冬考验的植物们,在春雷乍动的惊蛰之后,不管怎样的春暖春寒,开花、发芽,无一不是在展示崭新的自己,就像老家院子中的那棵经历了一番沧桑的樱桃树,依旧在春风中微笑,真想回去看看母亲栽种的那棵樱桃树。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樱桃树”伴随“我”的成长为线索,写出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B.第②段中写母亲执意种“好吃树难栽”的樱桃树,体现出她的固执。

C.文章中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樱桃树的喜爱。

D.文章于叙事中兼顾抒情,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情感细腻而又真挚。

(2)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去集市购买小樱桃树时,母亲的心情

②樱桃成熟时,母亲的做法

③“我”大学毕业后,樱桃红了时,母亲的心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一到春天,伴着春鸟儿的欢叫声,樱桃树一夜之间披缀出无数的小绿芽,含情脉脉。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微风一吹,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画线词语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作者为什么说“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

浓烈的绝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去集市购买小樱桃树时,母亲的心情:欢天喜地。②樱桃成熟时,母亲的做法:用小盅盛着招待上宾;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招呼孩子们吃。③“我”大学毕业后,樱桃红了时,母亲的心理: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

(3)①赏析画线句子: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樱花随风飘舞比作大雪纷飞和蝴蝶舞,形象地写出了樱花飘舞的盛况:“飘舞”赋予樱花拟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樱花轻盈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樱花树的喜爱之情。②赏析划线词语:“簇拥”写出樱花灿烂缤纷、繁盛的景况;“跳跃”“摇曳”写出樱花随风飞舞的姿态轻柔优美。

(4)①勤劳能干。从母亲欢天喜地地去购买樱桃树,栽种樱桃树,以及给家人说的话可以看出;②大方好客。从母亲用“难觅”的樱桃招待客人可以看出;③善良。从摘些红透的樱桃给孩子们吃可以看出;④乐观,热爱生活。从清贫岁月里,母亲想到给新院栽种樱桃树可以看出。

(5)①清贫岁月里,樱桃树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②樱桃树陪伴作者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③作者如今远离故土,樱桃树成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母亲的情感寄托。(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分析】(1)B“固执”错。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第②段中写母亲执意种“好吃树难栽”的樱桃树,体现出她的执着,同时也说明母亲善于审时度势。可分析“可母亲喜滋滋的说,咱家人气旺,人旺树也旺,能栽活的”。

(2)①去集市购买小樱桃树时,母亲的心情可提取第2段“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中的“欢天喜地”作为答案②樱桃成熟时,母亲的做法可提取第4段“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作为答案。③“我”大学毕业后,樱桃红了时,母亲的心理可提取第4段“她说,樱桃红了时,就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作为答案。

(3)此题比较容易,可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①“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樱花轻盈的姿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樱花的情感。②“簇拥”本义: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语境义:樱花灿烂缤纷、繁盛空前;“跳跃”“摇曳”也是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刻画出樱花随风飞舞的姿态轻柔优美。同时要答出这些动词对表现作者情感的意义。

(4)此题从“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这难不倒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新院刚落成,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把它种在小院里”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勤劳能干的性格特征。再如“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等句,可分析出母亲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5)从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答出樱桃树“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的原因。通读全文后,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樱桃树对街坊邻里的意义,对作者渡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的意义,对今天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母亲的的意义。

故答案为:⑴ B;

⑵①去集市购买小樱桃树时,母亲的心情:欢天喜地。②樱桃成熟时,母亲的做法:用小盅盛着招待上宾;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招呼孩子们吃。③“我”大学毕业后,樱桃红了时,母亲的心理: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

⑶①赏析画线句子: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樱花随风飘舞比作大雪纷飞和蝴蝶舞,形象地写出了樱花飘舞的盛况:“飘舞”赋予樱花拟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樱花轻盈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樱花树的喜爱之情。②赏析划线词语:“簇拥”写出樱花灿烂缤纷、繁盛的景况;“跳跃”“摇曳”写出樱花随风飞舞的姿态轻柔优美;

⑷①勤劳能干。从母亲欢天喜地地去购买樱桃树,栽种樱桃树,以及给家人说的话可以看出;②大方好客。从母亲用“难觅”的樱桃招待客人可以看出;③善良。从摘些红透的樱桃给孩子们吃可以看出;④乐观,热爱生活。从清贫岁月里,母亲想到给新院栽种樱桃树可以看出;

⑸①清贫岁月里,樱桃树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②樱桃树陪伴作者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③作者如今远离故土,樱桃树成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母亲的情感寄托。(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文,再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⑷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

16.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不知不觉的,他来到了中海。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的把世界埋上。在这种静寂中,祥子听见自己的良心的微语。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不敢再思索,他拔起腿就往回走,非常的快。

不敢过去推门,恐怕又被人捉住。左右看,没人,他的心跳起来,试试看吧,反正也无家可归,被人逮住就逮住吧。轻轻推了推门,门开着呢。顺着墙根走了两步,看见了自己

屋中的灯亮儿,自己的屋子!他要哭出来。弯着腰走过去,到窗外听了听,屋内咳嗽了一声,高妈的声音!他拉开了门。

“谁?哟,你!可吓死我了!”高妈捂着心口,定了定神,坐在了床上。“祥子,怎么回事呀?”

祥子回答不出,只觉得已经有许多年没见着她了似的,心中堵着一团热气。

“这是怎么啦?”高妈也要哭的样子的问:“你还没回来,先生打来电,叫我们上左宅,还说你马上就来。你来了,不是我给你开的门吗?我一瞧,你还同着个生人,我就一言没发呀,赶紧进去帮助太太收拾东西。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我和太太瞎抓,少爷已经睡得香香的,生又从热被窝里往外抱。包好了包,又上书房去摘画儿,你是始终不照面儿,你是怎么啦?我问你!糙糙的收拾好了,我出来看你,好,你没影儿啦!太太气得——一半也是急得——直哆嗦。我只好打电叫车吧。可是我们不能就这么‘空城计’,全走了哇。好,我跟太太横打了鼻梁(注:横打了鼻梁,即保证。),我说太太走吧,我看着。祥子回来呢,我马上赶到左宅去;不回来呢,我认了命!”

祥子没的说。

“说话呀!楞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

“你走吧!”祥子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

“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

“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

“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

(节选自《骆驼祥子》,有删节)

【注】①横打了鼻梁:即打保证。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初中语文课本中,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作品《________》。

(2)上文中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3)上文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哪个情节?

【答案】(1)老舍

;济南的冬天

(2)①描写了死一般寂静的环境;②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③暗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境况;④预示了样子的悲剧命运,突出作品的主题。

(3)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样子的全部积蓄。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本题根据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