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理科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中考理科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中考理科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中考理科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中考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

0.231,0.737373…,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

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 ≥0

丨a 丨=a ;a ≤0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

.③(a +

b )(a 2-ab +b 2)=a 3+b 3.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 +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n

=n .

⑥a -n =

1n

a

,特别:()-n =()n .⑦a 0=1(a ≠0).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

,5-2=

,()-2=()2=,(-3.14)o=1,(

-)0=1. 7、二次根式:①()2=a (a ≥0),②

=丨a 丨,③

=×

,④

(a >0,b ≥0).如:

①(3

)2=45.②

=6.③a <0时,=-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

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

2b a

b 2-4a

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并且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 )x +ab =0.

9、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 ①平均数为:12......n

x x x x n

+++=;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1x 、2x ……, n x 的方差为2

s ,则2

s =()

()()

2

2

2

12

1.....n

x x x

x x

x n 轾

-+

-

++

-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1x 、2x ……, n x 的标准差s ,则s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总数

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

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 (A )≤1; 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3、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 A =,∠A 的余弦:cos A =

,∠A 的

正切:tan A =

.并且sin 2A +cos 2A =1.

0<sin A <1,0<cos A <1,tan A >0.∠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 (90o-A )=cos A ,cos (90o-A )=sin A .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o=cos60o=,sin45o=cos45o=,sin60o=cos30o=, tan30o=,tan45o

=1,tan60o=

④斜坡的坡度:i =

铅垂高度水平宽度

=.设坡角为α,则i =tan α=.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则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P 1(a ,-b ),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P 2(-a ,

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 3(-a ,-b ).

l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向左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右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上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向下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如:点A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 (7,1). 15、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

2

2

-+

??? ?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是直

线a

b x 2-

=.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

对称轴是直线h x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12

2

x x x +=

9.抛物线c bx ax y ++=2

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

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直线

a

b x 2-

=,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

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0

b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

b .

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k h x a y +-=2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 c ). (2)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02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 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

c

bx ax

y n kx y ++=+=2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

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两交点为()()0021,,,x B x A ,

则12AB x x =-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o(n ≥3,n 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o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 ∥b ∥c ,直线l 1与l 2分别与直线a 、b 、c 相交与点A 、B 、C D 、E 、F ,则有

,,A B D E A B D E B C E F B C

E F

A C

D F

A C

D F

===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 中,DE ∥BC ,DE 与AB 、AC 相交与点D 、E ,则有:,

,

A D

A E

A D A E D E D

B E

C

D B

E C

A B

A C

B C

A B

A C

=

=

=

=

*3、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如图:Rt △ABC 中,∠ACB =90o ,CD ⊥AB 于

(1)2CD AD BD =?(2)2AC AD AB =?(3)2BC BD AB =? 4

、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8)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o,直径是最长的弦.(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5、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

(1)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2

a b c

r +-=;

(2)△ABC 的周长为l ,面积为

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12S lr =

*6、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 为弦切角。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果AC 是⊙O 的弦,P 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 11

22

PAC AC AO C ∠==∠ 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如果AC 是⊙O 的弦,P 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P A C A B C ∠=∠

*7、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①,即:PA·PB = PC·PD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②,即:PA·PB = PC·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 2 = PA·PB ① ② ③

A

8、面积公式:

①S 正△=×(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1()2

S =

+?=?梯形

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④S 圆=πR 2. ⑤l 圆周长=2πR . ⑥弧长L =.

⑦2

1360

2n r

S lr

π==扇形

⑧S 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 ,S 全面积=S 侧+S 底=2πrh +2πr 2 ⑨S 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πrb , S 全面积=S 侧+S 底=πrb +πr 2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 f

f2f 倒放大实幻灯机

u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

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

补充公式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率:P=UI=W/t=I2R=U2/R

摩擦力扩充:

滑动摩擦力

1. 定义:当物理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是滑动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间有弹力;

b.接触面粗糙;

c.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3. 大小:f=μN (f为滑动摩擦力N为正压力μ为摩擦因数且无单位)

4.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1. 定义:当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是静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间有弹力;

b.物体接触面粗糙;

c.物体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3. 大小:0

4.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初中化学概念汇总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分割线————————————————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分割线——————————————————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

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KOH)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Fe3O4+4CO====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O+CO===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2O3+3CO====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分割线——————————————————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 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公式有哪些?在数学学习中,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的应用是很频繁的,正余弦定理指定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 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 公式,供参考。 数学不好的人五大特征高中数学最无耻的得分技巧高考考场上数学拿高分 的技巧如何判断函数的对称性与周期性 1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 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即: a/sinA=b/sinB=c/sinC=2R.面积公式:S△=1/2bcsinA=1/2absinC=1/2acsinB.1.正弦定理的变形及应用变形:(1)a=2RsinA,b=2RsinB,c=2RsinC(2) sinA∶sinB∶sinC=a∶b∶c(3)sinA=a/2R,sinB=b/2R,sinC=c/2R.应用(1)利用正弦 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a.已知两角 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b.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两解、一解.(2)正弦定 理,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转化.例如: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经常把a、b、c分别用2RsinA、2RsinB、2RsinC 来代替.2.余弦定理在△ABC中,有a2=b2+c2-2bccosA;b2=c2+a2- 2accosB;c2=a2+b2-2abcosC;变形公式:cosA=b2+c2-a2/2bc,cosB=c2+a2- b2/2ac,cosC=a2+b2-c2/2ab在三角形中,我们把三条边(a、b、c)和三个内角(A、B、C)称为六个基本元素,只要已知其中的三个元素(至少一个是边),便

高中数公式汇总

高中数公式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总复习 目录 数学公式:P1-20页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初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大全】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关键字】大全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 4.07×105,0.=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n=n. ⑥a-n=,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3=9,(-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率函数(y与x成正比率),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率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为:;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绝对精品)2010.11.38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 高中物理备考与解题策略 一、构建物理模型等效类比解题 1.案例探究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两小车A 和B ,在A 车上固定着强磁铁,总质量为5 kg ,B 车上固定着一个闭合的螺线管.B 车的总质量为10 kg .现给B 车一个水平向左的100 N ·s 瞬间冲量,若两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直接碰撞,则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是多少? 命题意图:以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守恒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点为依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等效类比模型转换的知识迁移能力. 错解分析:通过类比等效的思维方法将该碰撞等效为子弹击木块(未穿出)的物理模型,是切入的关键,也是考生思路受阻的障碍点. 解题方法与技巧:由于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导体和磁场间相对运动,A 、B 两车之间就产生排斥力,以A 、B 两车为研究对象,它们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当A 、B 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互作用结束,据以上分析可得: I =m B v B =(m A +m B )v ,v B =B m I =10 100 m/s=10 m/s, v =) (100B A m m =6.7 m/s 从B 车运动到两车相对静止过程,系统减少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电能通过电阻发热,转化为焦耳热.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 Q = 21m B v 2-2 1 (m A +m B )v 2 =21×10×102-21×15×(15100)2 J=166 .7 J 图1

2.解题策略与思路 理想化模型就是为便于对实际物理问题进行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求结果的过程. 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基本程序: (1)通过审题,摄取题目信息.如: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 (2)弄清题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起主要因素. (3)在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或原型启发,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问题“难题”转化为常规命题. (4)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 二、实际应用型命题求解策略 实际应用型命题,常以日常生活与现代科技应用为背景,要求学生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判断,弄清物理情景,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其特点为选材灵活、形态复杂、立意新颖.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尤其是从背景材料中抽象、概括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应考的难点. 锦囊妙计 1.案例探究 例2: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的情况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的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错解分析:考生没能对整个物理情景深入分析,不能从极地卫星绕地球运行与地球自转的关联关系中找出θ=2πT T 1,从而使解题受阻.

初中三年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 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14-π丨=π- 3.1 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 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 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 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

1.1.1正弦定理公式及练习题

一、引入 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正弦定理,故此,正弦定理是刻画任意三角形中各个角与其对边之间的关系。 二、新授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注:为△ABC 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常见变形: (1)边化角公式:A R a sin 2=,B R b sin 2=,C R c sin 2= (2)角化边公式:R a A 2sin =,R b B 2sin =,R c C 2sin = (3)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4)R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5) C c B b C c A a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6)B c C b A c C a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3、三角形中的隐含条件: (1)在△ABC 中,c b a >+,c b a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 (2)在△ABC 中,B A b a B A B A B A B A >?>>?>;;cos cos sin sin (3)在△ABC 中,,cos )cos(sin )sin(C B A C B A C B A -=+=+?=++,π 2 cos 2sin C B A =+ 考试·题型与方法 题型一:解三角形 例1:(1)在△ABC 中,已知A=45°,B=30°,c=10,解三角形; (2)在△ABC 中,B=30°,C=45°,c=1,求b 的值及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训练: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602010A b a (2);,,?===606510C c b (3);,,?===4532A b a 例2: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解得情况,正确的是( ) A.有两解?===30,16,8A b a B. 有一解?===60,20,18B c b C. 无解?===90,2,15A b a

初二数学公式定理大集合-(详细)

实 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 零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实数 实数 分数 实数 零 负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代 数 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运算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 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添(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都是正整数) (n m a a mn n m = )()(都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 22))((b a 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0()1(0)a a =≠ 11 ()(0)a a a -= ≠ 整式的除法:)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 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 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0(1 );0(10为正整数p a a a a a p p ≠=≠=-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 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正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公式】; ;公式;】弦【余定理 如果将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看成是几个“方程”的话,那么解三角形的实质就是把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按方程的思想进行处理,解题时根据已知量与所求量,合理选择一个比较容易解的方程(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而使同学们入手容易,解题简洁。 一、直接运用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三角公式 ①在中,已知两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第三个角;存

。在 解有解:明证有 是否有解,只需即,要判断 。 (2)正弦定理 ①在中,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解三角形; ②在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

(3)余弦定理 中,已知三边,解三角形;①在 ②在中,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解三角形。 直接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上述情况,是我们常见、常讲、常练的,因此,在这里就不加赘述,同学们可以自己从教材中找一些题目看一看! 二、间接运用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齐次式条件(边或角的正弦) 若题目条件中出现关于角的齐次式或关于边的齐次式,可以根据角的异同选用公式弦切互化或正弦定理边角互化;有些题中没有明显的齐次式,但经过变形得到齐次式的依然适用。 1.相同角齐次式条件的弦切互化 【例】在中,若,, 求。

是还,的条】【解析无论是件中 是都是关于一个角的齐次式。 是关于关于的二次齐次的一次齐次式; 式。因此,我们将弦化切,再利用三角公式求解。 由; 由

或; 。代中,,且在 值可得: 时,;①当, (舍去)。时,②当,

不同角(正弦)齐次式条件的边角互化2. ,,且【例】在中,若 是关于求的面积。【解析】条件 不同角正弦的二次齐次式。因此,我们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为边,然后根据边的关系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由; 得可此,公理弦合式个然显这形符余定的式因, 。. ,所以。又因为

小学初中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小学初高中数学公式概念 汇总 目录 1、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 (1) 1.1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1) 1.2一元二次方程 (2) 1.3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4) 1.4因式分解 (5) 1.5分式与二次根式 (7) 1.6二元二次方程 (9) 1.7函数与图像 (9) 1.8二次函数 (11) 2、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 (13) 2.1直线 (13) 2.2三角形 (13) 2.3四边形 (14) 2.4相似 (15) 2.5圆 (16) 3、初中物理公式概念汇总 (18) 3.1声学 (18)

3.1光学 (18) 3.2电学 (20) 3.3热学 (22) 3.4力学 (22) 3.5单位 (25) 4、初中化学公式概念方程式汇总 (29) 4.1基本概念 (30) 4.2基本知识、理论 (31) 4.3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33) 4.4常见物质的状态 (34) 4.5物质的溶解性 (35) 4.6化学之最 (35) 4.7化学实验气体物质总结 (36) 4.8酸碱和对应的氧化物的关系 (37) 4.9基本化学反应 (38) 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小学公式汇总

一.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 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Ⅰ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1、未知数和方程 用字母x 、y …等,表示所要求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书的字母联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一个方程中,所含未知数,又成为元; 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 某一项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成为这一项的次数 不含未知数的项,成为常数项当常数不为零时,它的次数是0,因此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 2、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根据 未知数应取的值是指:把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这个值以后,就使方程变成一个恒等式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根据是“运算通性”及“等式性质” 可以“由表及里”地去掉括号,并将“含有相同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的 各项结合起来,合并在一起——这叫做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一边的任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简单说就是“移项变号” 把方程两边各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同乘以系数的倒数),就得到未知数应取的值 综上所述,得到解方程的方法、步骤: a 、去括号 b 、移项变号 c 、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 =b (a ≠0)、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 x = b a (a ≠0) Ⅱ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ax +b =0(a ≠0,a 、b 是常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a 、去分母(或化为整系数); b 、去括号; c 、移项变号; d 、合并同类项,化为ax =-b (a ≠0)的形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前提必须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菱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 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 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xx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高中数理化常用公式

高 中 数理 化 常 用

公 式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 一. 代数 1. 集合,函数 {} {}{} ()A B B A A B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x U x A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U ???==∈∈=∈∈=∈?=+-,,,且或且 |||()()() ()() a a a m n N n a a a a m n N n m n m n m n m n m n =>∈>== >∈>-0111 01,,,,且且,, ()() R n M n M N M N M N M MN a N N N a a n a a a a a a a b b a N a ∈=-=?? ? ??+==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

基本型:()a b f x b a a b f x a () ()log =?=>≠>010,, ()log ()()a b f x b f x a a a =?=>≠01, 同底型:a a f x g x a a f x g x ()()()()()=?=>≠01, ()log ()log ()()()a a f x g x f x g x a a =?=>>≠001, 换元型:() f a x =0或()f x a log =0 2. 数列 (1)等差数列 ()()()a a d a a n d a A b A a b m n k l a a a a S a a n na n n d n n n m n k l n n +-==+-?=++=+?+=+= +=+-1111122 1 2 1,,成等差 (2)等比数列 a a q a G b G ab m n k l a a a a n n m n k l =?=+=+?=-11 2,,成等比 () ()()S a q q q na q n n =--≠=??? ??11 1111 (3)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 y = ax *+ bx + c 就是 y 等于 ax 的平方加上 bx 再加上 c a > 0 时开口向上 a < 0 时开口向下 c = 0 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 时抛物线对称轴为 y 轴 还有顶点式 y = a ( x+h) * + k 就是 y 等于 a 乘以( x+h)的平方 +k -h 是顶点坐标的 x k 是顶点坐标的 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 x 的正半轴上 , 焦点坐标为 (p/2,0) 方程为 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 , 故共有标准方程 准线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 =4/3(pi )(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 )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 L=2πb+4(a -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 (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 a)与短半轴长( 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 ( a)与短半轴长( 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 T,但这两个 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 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 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