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成分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5.93 MB
- 文档页数:151
岩浆种类的概念岩浆是地球内部熔融状态下的岩石物质,其成分与固态的岩石相同,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氧化物和被熔体溶解的气体组成。
岩浆是火山喷发的来源,也是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的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从岩浆的形成、分类、性质以及与地壳演化的关系等方面,详细探讨岩浆种类的概念。
岩浆的形成与上升过程密切相关。
地球内部存在着一个称为岩石圈的薄壳,它由板块构造中的构造板块和大陆板块组成。
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岩石圈下部分材料会部分融化形成岩浆。
岩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源自地幔和核心部分的放射性衰变和残余热量的积累。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主要是由于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引起的,使得岩浆向上运动,并最终通过火山口喷发到地表。
岩浆按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酸性岩浆、中性岩浆和碱性岩浆。
酸性岩浆富含硅酸盐矿物,含有较高的硅酸盐含量,如花岗岩浆和流纹岩浆。
中性岩浆的硅酸盐含量较低,主要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等铁镁质矿物。
碱性岩浆的硅酸盐含量较低,主要成分为富钾长石和角闪石等碱性矿物。
根据岩浆的组成和行为,还可将其分为玄武岩浆、花岗岩浆、碱性岩浆、铁镁质岩浆等。
岩浆的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压力、组成和气体含量等。
温度是决定岩浆黏度的主要因素,高温下岩浆流动性较好,低温下黏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压力对岩浆的物理性质也有影响,高压下抑制岩浆的蒸汽析出和气泡扩张,使流动性降低。
岩浆的成分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和流动性,不同成分的岩浆具有不同的特性。
岩浆中所溶解的气体可以在火山口喷发时形成气泡,增加岩浆的体积和压力,引发火山喷发。
岩浆种类与地壳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岩浆是地球内部物质向外部传递和释放的媒介,可以通过火山喷发将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带到地表。
地球历史上的大规模岩浆喷发活动产生的岩浆岩体和火山岩层记录了地球上不同时期的地壳演化和板块构造的活动。
岩浆成因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动力学特征,探讨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中国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中国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可能因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中国的岩浆岩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常见的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等。
以下是中国岩浆岩的一些典型化学成分:
1.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岩浆岩的主要成分,其硅含量较高。
石英是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硅含量约为SiO2:67%-100%之间。
2. 长石矿物:长石是岩浆岩中含量较高的矿物之一。
斜长石和钾长石是较常见的长石矿物,其中斜长石的SiO2含量约为55%-75%,钾长石的SiO2含量则较高,约为SiO2:64%-72%。
3. 辅助矿物:除了硅酸盐矿物和长石矿物之外,岩浆岩中还可能含有其它辅助矿物,如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
这些矿物的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中国岩浆岩的一些常见化学成分,具体成分可能因地质条件、岩浆来源、岩浆类型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更详细和准确的化学成分数据需根据具体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测定。
岩浆岩有哪些岩浆岩有花岗岩、橄榄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等。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浅灰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
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
铜、钴、冰洲石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
安山岩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
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
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流纹岩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
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流纹岩性质坚硬致密,可作建筑材料。
闪长岩是中性深成岩,浅灰至深灰色,其主要矿物成分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其次为黑云母、辉石及石英等。
呈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辉长岩辉长岩是基性深成岩,呈黑色或灰黑色,矿物成分以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为主,也含有少量的角闪石、橄榄石等。
呈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辉绿岩辉绿岩是基性浅成岩,呈暗绿或黑色,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同。
呈细粒结构或辉绿结构。
虽块状或杏仁状构造。
岩石的分类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 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
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
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
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
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岩浆的成分: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Na2O等。
依其含SiO2量的多少,分为:基性岩浆:特点是富含钙、镁和铁,而贫钾和钠,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大。
酸性岩浆:富含钾、钠和硅,而贫镁、铁、钙,粘度大,流动性较小。
岩浆岩的分类:(成岩的地质环境)(1)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约距地表3km)冷凝而成的岩石。
由于岩浆压力和温度较高,温度降低缓慢,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良好。
(2)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降低较快,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较细小。
(3)喷出岩:岩浆沿地表裂缝一直上升喷出地表,这种活动叫火山喷发,对地表产生的一切影响叫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降低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结晶较差。
肉眼不易看清楚。
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
由于岩浆本身成分的不同,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岩浆岩的产状大致有下列几种:岩基:深成巨大的侵入岩体,范围很大,常与硅铝层连在一起。
形状不规则,表面起伏不平。
与围岩成不谐和接触,露出地面大小决定当地的剥蚀深度。
岩株:与围岩接触较陡,面积达几平方公里或几十平方公里,其下部与岩基相连,比岩基小。
第五章岩浆岩的分类自然界的岩浆岩多种多样,已有岩石名称多达1000种以上,它们之间在成分结构、共生组合、产状和成因上,即有联系也有差异,因而,正确地认识这些联系和差异,进行合理的归纳,是岩浆岩分类的主要任务。
岩浆岩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基础(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酸度和碱度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化学成分依据,酸度即指SiO2含量,据SiO2重量百分数,通常将火成岩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3%),中性岩(SiO253~66%),酸性岩(SiO2>66%)。
据碱度(σ表示),可将每大类岩石划分为三种类型:钙碱性(σ<3.3),碱性(σ=3.3~9)和过碱性(σ>9)。
对于超基性岩,是据SiO2和(K2O+Na2O)总量来划分碱度。
(K2O+Na2O)>3.5%为过碱性类型,如霓霞石、霞石岩、碳酸岩等;(K2O+Na2O)<3.5%为钙碱性和碱性金伯利岩习惯上称偏碱性超基性岩(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石中石英、长石、似长石、暗色矿物的种属及含量在不同岩类中有明显区别。
钙碱性:以不含似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而且斜长石更富含An组份。
碱性岩:以碱性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发育。
斜长石一般比钙碱性系列的An偏低为特征。
过碱性岩则以似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为主要组成为特征。
(三)、岩浆岩的相及结构根据相和结构通常将岩浆岩分为:岩浆岩:(1)喷出岩:a.熔岩;b.火山碎屑岩;c.次火山岩(2)侵入岩:a.浅成岩;b.中—深成岩;c.深成岩(四)岩浆岩的共生组合有成因联系的一组不同岩性的岩浆岩构成一个岩浆岩系列,或共生组合,或岩浆岩套,在岩浆岩分类中也属于应该考虑的因素。
例如大型基性层状侵入体可由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等一组岩性不同的但又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组成。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可将岩浆岩分四个大类,共十二种岩类:1、橄榄岩—苦橄岩类2、金伯利岩类3、霓霞岩—霞石岩类4、碳酸岩类5、辉长岩—玄武岩类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7、闪长岩—安山岩类8、正长岩—粗面岩类9、霞石正长岩—响岩类10、花岗岩—流纹岩类11、脉岩类12、火山碎屑岩类需要注意的是:(1).脉岩有特殊的成因和产状,火山碎屑岩类成岩机制有其特殊性,因而单列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