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拌料环节注意事项

食用菌拌料环节注意事项

食用菌拌料环节注意事项

食用菌生产的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环境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都会导致杂菌肆虐和病虫的危害,造成产量降低,甚至栽培失败。在拌料这个环节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原材料预湿

玉米芯吸水性强,用水量大,麸皮比米糠吸水多,这些一定要提前进行预湿处理,否则易出现吃不透水分而灭菌不彻底的情况。

由于基料干燥吸水性太差,可穿上水鞋边踩边浇水,便于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收到水份。

2.搅拌均匀

无论是人工拌料,翻堆机拌料,搅拌机拌料等,都必须保证搅拌均匀。含量较少的物质,如糖、石膏、尿素、过磷酸钙、石灰等应先溶于水中,然后再拌料。

3.避免酸化

拌料过程要防止培养基酸化。所谓培养基酸化就是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导致培养基营养降低,同时发酵产生的“毒素”对液体菌种的萌发影响很大,对固体菌种萌发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并滋生大量的蜡状杆菌,导致后期烂菌包。

发酵好的培养料松散而有弹性,略带褐色,无异味,不发黏,质感好,散开的料堆上有肉眼可见的白色放线菌,并散发出大量热气。

4.含水量

平菇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不同培养料的料水比不同。因此在拌料时,要视培养料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水量。拌料可在水泥地面上,以防止水分流失。

检测含水量方法:用手握住拌均匀的栽培料,手指间无水滴下,松开后手掌间潮湿,抛到地面后散开,说明在栽培料中的水分适宜。

5.清棚

很多种植户对清棚没有概念。

连续使用多年的菇棚,棚内不可避免地存有相当数量的杂菌和病原菌孢子以及害虫,因此,彻底进行消毒处理非常必要。要用专业药剂地毯式喷洒,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数天后再次用药并继续密闭晒棚,之后可进袋发菌。若前期感染了链孢霉,更不能忽视清棚。

养菌好不好,菇棚环境是关键。种植中不仅要做好棚内环境消杀,棚外环境同样重要,保持棚外环境清洁干净,无臭水沟,猪圈鸡舍,无垃圾堆等,是切断病虫害主要来源的主要措施。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 食用菌复习指导 食用菌:是指具有肥大多肉的繁殖器官、木质化程度很低、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丝状真菌。 食用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大型真菌中可供食用的真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矿质元素、维生素。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及子实体两部分构成的。菌丝体是由大量纤细的菌丝组合而成的群体,菌丝体以生活基质中吸收营养,供给食用菌生长发育,它包括四种类型: <一>初生菌丝其为孢子萌发而产的单核菌丝。 <二> 次生菌丝指由初生菌丝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双核菌丝。根据结合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 1、同宗结合:由同一个孢子或同性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初生菌丝,相互间配对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的方称之为同宗结合。 2、异宗结合:由不同性的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初生菌丝相互间配对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的方式称之为异宗结合。 <三>三生菌丝即组织化的双核菌丝,菌丝有一定的排列,一定的结构,构成子实体的菌丝就是三生菌丝,它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生殖菌丝、联合菌丝、骨架菌丝。 <四> 特化菌丝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时,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的缠结在一起,于是形成了特化的菌丝,常见的有菌核、菌索。 子实体是食用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繁殖器官,相当于绿色植物的花和果实,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分为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等几个部分。

菌褶与菌柄连接方式A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处稍微向上弯曲。B离生:菌褶不与菌柄连接,其间有一定距离。C直生: 菌褶直接与柄连接,不向上弯曲不向下延生。D延生: 菌褶菌柄向下延生。 菌环是内菌幕的遗迹。有些子实体在幼小时菌盖和菌柄之间有一层膜连结,这一层膜叫内菌幕或内菌膜,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内菌膜破裂,在菌柄上留下一个环状物称为菌环。 菌托是外菌幕的遗迹。有些子实体在幼小时,外面有一层膜包着,这层膜叫外菌幕,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外菌幕破裂,厚的外菌幕即有一部分留在菌柄上基部,形成一个带状物叫菌托。 对食用菌生长有影响的主要因子有营养、水分、空气、光照、温度、酸碱度。 食用菌的营养类型可分为腐生性、共生性、寄生性三种类型。食用菌干物质中C、H、O、N四种元素占90%以上,其余为矿质元素,其中P含量最高,约占灰分总量的二分之一,其次是K、Mg、Ca、S、Na等。 食用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需有C源、N源、无机盐和生长素这四类基本营养。凡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C架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C源, C/N一般是指培养基中C元素与N元素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质中还原G与粗蛋白的比值。一般来讲,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C/N以20:1为好,在子实体阶段以 30~40:1为好,若培养料C/N比不合理,如N多会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出菇较迟,如果N少C过多则又会使菌丝生长差,子实体生长无力,产量较低。 水分在食用菌的发育过程中,其菌丝体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主要是食用菌生活基质的含水量,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除了生活基质的含水量外,更主要的是栽培场的空气湿度。不同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及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大部分的食用菌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而子实体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65%,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

食用菌杂菌污染及预防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某一点上,不注意清洁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就会遭受病虫的危害。造成减产,甚至全功尽弃。因此,搞食用菌生产,杂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防治方针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1、原料带杂菌及预防 食用菌的原料,通常为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和部分饲料,其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如果原料保管不善,受潮后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采用这些原料,虽经灭菌,因无高压灭菌设备或操作中疏忽,仍不能彻底灭菌,往往出现原料带杂菌。预防措施:1、要用新鲜干燥,未生过霉的原料。2、使用前在阳光下摊晒2天,晒死部分杂菌。3、生料栽培的平菇、凤尾菇、草菇,在料中(以干料重计)加入0.1%的50%可湿性多菌灵拌料,可以抑制或杀死料中大部分半知菌纲的杂菌;草菇用的原料用2%的石炭酸水浸泡12-24小时,也可杀死大部分小杂菌。蘑菇用的原料要充分发酵产生70℃以上的高温,也可杀死料中大部分杂菌及虫卵。熟料栽培的黑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及猴头等,高压灭菌,料放在灭菌锅中(不能堆放,放时瓶与瓶,或袋与袋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使其受热均匀,达到灭菌彻底。其次,高压灭菌时锅中的冷空气要排尽。常压灭菌,连续蒸6小时,往往没有间歇灭菌效果好。间歇灭菌法是:上气后,蒸3小时,停48小时(夏秋季把料拿出放在自然温度下停放,秋冬季料仍留锅中停放),再上锅蒸3小时。

2、培养基带杂菌及预防 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往往灭菌不彻底,几天后,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杂菌,而且污染率很大。要使培养基不带杂菌,高压蒸气灭菌时,冷空气一定要排尽,蒸气压力及时间要达到要求;常压蒸气灭菌,计算时间须从培养基已达100℃时算起,并要保持锅内水始终沸腾。 3、菌种带杂菌与预防 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均可带有杂菌,用于扩大培养或生产会加重污染,其表现是从接种块上首先发生杂菌,所以要严格挑选不带杂菌的菌种。各种菌种的颜色是:母种全斜面为整齐的白色菌丝,若有其他颜色或菌丝之间有空隙,则表示污染了杂菌,这种母种不能用来扩大原种。当然,草菇母种长的过老,白色菌丝会变成厚垣孢子,使斜面呈红色褐色,这种菌种作母种可以用;有的平菇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老时,菌丝上会出现分生孢子,使菌丝表面有些黑点,这也是纯种的表现,可以继续使用;银耳斜面白色菌丝长老了,在营养条件差时,会变成浅白色皱缩状的节孢子,这种菌种,也可作母种用。原种及栽培种全瓶、袋的颜色除银耳及草菇外,均为白色菌丝,有其他颜色则表示被污染了杂菌,或者培养料长有白色菌丝、培养料发粘,瓶或袋底有黄水,则是污染了细菌类杂菌,也不能作为菌种用。银耳的原种及栽培种,因为加有香灰菌,其菌丝分泌黑色素,所以培养料及瓶、袋壁为黑色,并有黑色的颗粒状香灰菌的子囊菌,有的放出黄绿色的孢子,使料面有黄绿色;同时有大量白色菌

西峡香菇种植技术_西峡香菇基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西峡香菇种植技术_西峡香菇基地 西峡香菇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西峡香菇如何种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西 峡香菇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西峡香菇种植技术 食用菌营养条件: 1、矿质元素:构成细胞和酶、调节渗透压。常量元素:磷、钾、硫、钙、镁,以磷酸二氢钾、石膏、硫酸镁等加入

培养料;微量元素:铁、钴、锰、钼、硼等。 2、生长因子:维生素、核酸、碱基、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特点是用量小、作用大。在培养基在已含有,一般不再人为添加。 食用菌环境条件: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 1、水分的作用:组分、溶剂、调节温度; 2、食用菌生长发育各阶段对于水分及湿度的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a65%;菌丝生长阶段湿度65%?a70%;子实体发育阶段湿度80%?a95%。 培养料配方

姬松茸属草粪生菌类,在栽培上是以富含纤维素的稻草。麦秆、甘蔗渣、棉籽壳、芦苇等为只要营养源;以牛粪。禽粪、少量化肥为辅助性营养源。常用的配方有: ①稻草60%,牛粪25%,棉籽壳10%,麸皮5%(福建屏南配方,周修赵1997报道)。 ②稻草70%,香菇种植技术,干牛粪15%,香菇种植技 术视频,棉籽壳12.5%,香菇种植技术培训,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5%(福建古田配方,丁湖广1995报道)。 ③芦苇75%,西峡香菇种植技术,棉籽壳13%,干鸡粪10%,混合肥0.5%,石灰粉1.5%。 培养料需经堆制发酵15~20天,期间翻堆3~4次。室内二次发酵,温度升至55~60℃,维持2天左右。

栽培管理方法 包括进料。播种。覆土。发菌期及出菇期管理,基本上与层架式菇床栽培双孢蘑菇相似。 香菇种植高产技术 一、栽培方法 香菇生产一般都采用荫棚或果林间地等比较阴凉的地 方作为出菇场所,由于香菇生产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季节性又很强。在西南地区一般于8月到9月制筒,12月左右出菇。制筒时间如果太早了,遇高温高湿天气就容易易感杂菌而成品率低。如果时间太迟,就影响转色而缩短出菇时间。 1.基料的配制

食用菌菌包生产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食用菌菌包生产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食用菌生产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首先我们要清楚都存在哪些隐患,然后再逐一排查,进行整改。争取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火灾 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夜夜防盗,时时防火,这些古训说的是防火的重要性。无论哪个行业注意用火安全是第一要素。在食用菌菌包生产中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工厂化还是小作坊,都要把防火作为第一要事来抓。 菌包厂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厂房施工电焊残渣,火星引燃易燃物。也包括切割机、角磨机操作时飞溅的金属残渣飞屑。 2、锅炉房燃料存放区,锅炉残残渣、余灰没有完全熄灭的处置不当,也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3、培养基原料存放区主要是木屑、麦麸、棉壳等易燃品,这些区域内的火灾隐患多数是由于未熄灭的烟头所导致的火灾。 4、防止人为因素纵火,小孩玩火不甚失火。 5、化学药品存放、使用不当,主要是烟雾剂型,也包括硫磺。尤其薰海绵塞时更要谨慎。还有酒精灯、酒精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火灾。 6、电器短路、电线老化甚至电器爆炸引燃周边易燃物而导致火灾发生。 7、养菌室的地火龙、热风炉冒烟,出火的地方都要进

行及时修缮。尤其是木制养菌架,大棚养菌室更要注重防火隐患。 8、消防栓保证时时有足量的水,备齐灭火器材,放置醒目位置。对人员普及灭火知识。定期进行救火演练。 二、用电安全 电老虎,看不见,之所以被称为老虎,是因为电比老虎更可怕,每年因触电死亡的人比被老虎咬死的人还要多。所以注意用电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在安全用电方面归纳起来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架设电线时要请专业电工来操作、安装,这是必要的。 2、机器设施所配用的电机、电线要经常检修,不要超符合应用。 3、用电设施,没有必要常开的要做到工停电断,人走灯关,其中包括生产车间的搅拌机、筛料机、装袋机、传送带等,居住区的电水壶、电热毯包括手机充电器,不用的时候也要从插座上拔下来。 4、维修电路、电器时的电闸箱要有专人看守,这是重中之重。每年都会出现有人在维修线路,不知情的人合闸后发生事故的事情发生。 5、漏电保护器要定期检查,发现有隐患立即排除。 三、用药安全这里说的药品主要是消毒剂、杀虫剂,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说明书使用。 1、在使用消毒剂对养菌室、养菌车间消毒时,首先注

食用菌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食用菌有称食用真菌。广义的食用菌是指一切可以适用的真菌,它不仅包括大型的食用真菌,而且包括小型的食用真菌,如酵母菌、脉胞菌、曲霉等用肉眼难以看清的菌类。狭义的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适用的大型真菌,通常形体较大,多为肉质、胶质和膜质,是肉眼可以看得清楚的真菌,通常也被人们称为“菇”“菌”“”“蘑”“耳”。 2.子座:它是由菌丝组织即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子座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 3.外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小实体外面的那层膜状结构。 4.布勒现象:当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配对培养时,单核菌丝体可被双核菌丝体双核化,使单核菌丝形成双核的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体,这一现象被后人命名为“布勒现象”。 5.核相交替:是食用菌生活史中单倍体核相和双倍体核相有规律出现循环的现象。 6.维生素:是食用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而又用量甚微的一类特殊有机营养物质,主要起辅酶作用,参与酶的组成和菌体代谢。 7.光诱导效应:对于某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光线是一个重要的因子,没有光照就不能形成实体,这种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子实体反应称做光诱导效应。 8:液体培养基: 9.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成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或子囊孢子)萌发培养成菌丝体而得到菌种的方法。 10.生长:食用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如果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细胞原生质的量不断增加,即为生长。 11.拌药消毒法:食用菌拌料时,常在培养料中加入多菌灵、克霉灵、高锰酸钾或生石灰进行消毒。多采用0.1%的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等杀菌剂,以杀死或抑制杂菌生长。在堆制培养料时,常加入1% ~ 2%的生石灰,这样不仅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同时还可调节培养料的pH。 12.常压灭菌法:就是将被灭菌的物料置于常压灭菌锅(又称土蒸锅)内,以自然压力的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13.品比试验: 14.袋栽:

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与培养-实验三

实验三、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与培养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栽培种培养料的配制原理及过程; 2、掌握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铁铲、电子称、绣花针、水桶、聚丙烯菌种袋(12厘米×24厘米)、耐高温皮筋、接种铲、75%酒精、石灰粉、石膏粉、玉米芯颗粒、棉籽皮、玉米粉、平菇原种(夏福2号)、香菇原种(丰产1号)。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培养基的制作 1 配方 平菇:玉米芯87%、玉米粉10%、石灰粉3%。(料水比:1:1.5)。 香菇:棉籽皮88%、玉米粉10%、石膏粉2%。(料水比:1:1.2)。 2.培养基的配制 (1)拌料。按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称量各种原料,并混合在一起。称取自来水,泼洒到干料中,搅拌均匀。堆闷24小时。 (2)测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含水量为60%-65%,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再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测培养料PH值。用PH试纸测定两种培养料的PH值。平菇栽培种培养料PH值为8-9,香菇栽培种培养料PH值为6.5。 (4)装袋。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边装边压实,注意装袋松紧适度,用手指按压有弹性。用耐高温皮筋系紧袋口。 (5)灭菌。121℃,2小时,灭菌结束后,培养料冷却至30℃以下待用。 ②接种与培养 1.接种。将接种袋放入紫外灯灭菌的无菌操作台。将平菇和香菇原种 瓶放入5%的石灰水中消毒。两人合作接种,一人以无菌操作方法 用接种铲捣碎平菇或香菇原种,另一人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栽培种

香菇栽培管理技术

香菇栽培管理技术 香菇是我们常用的调味品,其种植也是很讲究其中的技术和方法的,你知道怎样栽培香菇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香菇栽培管理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香菇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香菇的主要特点 1、节省资源,用料广泛。所有杂灌木,树木丫材,作物秸秆都可以作为生产原料。 2、周期短,见效快。代料栽培香菇,从备料到收获结束不到一年时间,资金周转快。 3、节省人力,节约基地,男女老少都可以操作,田边场边都可以搭棚生产。 4、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天气影响。 5、原材料利用率高,栽培香菇后的菌筒可以加工成饲料和作肥料。 二、香菇栽培模式 1、春栽。春季(10-11月份)生产菌筒,3-6月份生产香菇。 2、秋栽。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产菌筒,冬季生产香菇。 三、秋季栽培香菇菌筒生产应注意几个问题。 1、接种(培养)室(1)房间条件。接种(培养)大多都在同一间房子内进行。所以培养室要能密封,能保温,能通风降温,不潮湿。(2)严格房间处理,清扫干净,充分干燥,彻底薰蒸杀菌,进灭菌料筒前3天,用硫磺30克/立方米或甲醛15毫升/立方米薰蒸。 2、配料准确 (1)严格配方比例,干料比,木屑80-85%,麸皮15-20%,石膏粉1-2 %,气温高时应加适量杀菌剂防治杂菌污染。(2)水份适量,干料比1:0.8-0.9,培养料水份绝对不能过重,以免造成污染。(3)装袋适量,上下松紧一致。 3、灭菌彻底(1)装瓶不易太紧,袋与袋之间必须留空隙,同时将搬运料袋用的编制袋,接种时的套袋,棉花放到甑内一起灭菌。(2)上

甑后,六小时左右使温度上升到100℃,不掉温保持20小时以上。(3)使用的温度计必须是150℃的水银温度计。(4)灭菌甑的前后温度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但以最后上升到100℃的地方记保持时间。 4、料筒出甑(1)趁热出甑,停火后,甑内温度下降到70℃左右开始出甑。(2)无菌搬运,搬运灭菌料筒,必须用无菌编织袋或用灭菌编织物垫好其它搬运工具进行运输。(3)无菌料筒直接搬到消毒好的接种室,“#”字型堆码6-8层,让其自然冷却。 四、香菇接种 1、待灭菌料袋降至28℃后,将接种所用的用具、菌种、衣服等物品放入接种室,同料筒一起薰蒸灭菌。 2、菌种处理。一是入接种室前去除棉塞用75%的酒精或其它杀菌药剂将菌种袋(瓶)擦洗一遍。二是接种前再用75%的酒精将菌种袋擦一遍。三是接种时从瓶(袋)底开始接,上部留1-2公分不用。 3、操作规范。一是接种必须3人一班,一人运袋擦袋,一人打眼封口,一人接入菌种。二是接种速度要敏捷,随打眼,随接种,随封口。三是接种时间安排在晚上九点以后或阴天,以免灰尘大增加污染。四是短时间内一次接完,接完后再用气雾消毒剂薰蒸一次。 五、香菇菌筒培养 培养优质菌筒,必须严格按照香菇菌丝生长需要的温、湿、氧、光等最佳范围进行人工管理控制。 1、保持温度25℃左右,经常观察掌握好室内和袋内温度。 2、注意通风,接种三天后,就开始通风换气,室温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通风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气温高则在早晚通风。 3、适时增氧,加速菌丝生长,尽快达到生理成熟。一般培养七天以后开始刺孔增氧,每隔10-15天刺一次,用大头针等(刺在菌丝走白处,不可刺在空白的培养基上)用套袋和胶片的,去掉套袋,撕掉胶片可代替第一次刺孔,以后要根据气温和菌瘤形成情况,酌情刺孔,温度低多刺,温度高少刺,菌瘤形成处可不刺。到第四次及以后便刺孔,便排出白(黄)积水。 六、香菇生产管理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的制作实验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的制作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接种和培养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 (1)材料:优质小麦、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面、葡萄糖或蔗糖、右膏粉、碳酸钙等。 (2)用具:电户、大铝锅、大盆、菌种瓶、12cm x 12cm x0.02cm高压聚丙烯塑料膜、线绳、接种箱、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培养基的制作 1.麦粒原种培养基制作 谷粒(如麦粒,玉米粒)南种培养基制作难度较大,但优点很多。谷粒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是绝大多数种类食用菌原种制作的最佳原料。现以小麦原种培养基制作为例,介绍如下。 (1)麦粒培养基配方:常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99%、石膏粉1%。 (2)制作方法 ①泡小麦:冬天浸泡24 ~ 48h,隔夜换水;夏天浸泡10~12h,隔友换水,可加人1%石灰浸泡。泡好后,小麦粒饱胀,用清水漂洗干净,除去杂质。 ②煮小麦:煮至充分吸水,无白心,切忌煮开花。 ③木腐生菌类一般添加一定量木屑(10%左右)效果更好:木屑可用煮小麦的水拌料,料:水以1:0.5的比例拌和,或酌情处理;可添加木屑干重0. 5%的蔗糖、

0. 5%的尿素、1% 的石灰。 ④装瓶:将小麦粒捞出后,趁热滩平,使表面多余水分蒸发,然后加人石膏粉或其他辅料拌匀,再将料装至瓶肩处即可。 ⑤封瓶口:用两层完整的塑料膜封瓶口并套好皮筋。 ⑥灭菌:麦粒菌种一般采用高压灭菌方式。高压灭黄于126℃左右维持2h即可。其排冷气,开锅方法同斜面培养基制作。 2.其他原料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1)粪草培养基(适于制作双孢磨菇菌种) 配方:粪草(粪:草=6:4, 堆积发酵15 -20d) 90g,,米桃或麸皮8g,碳酸钙1kg,糖1Kg,水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粪草堆积发酵,发酵时间18d左右,其间加人米糠等辅料,翻准2-3次,晒干,切碎,装瓶,灭菌。灭菌方法同麦粒培养基。 (2)木屑-米糠培养基(适宜各种木腐生食用菌) 配方:阔叶树木屑70%~ 80%,米糠或麸皮20%~28%,碳酸钙1%,蔗糖1%,石膏1%,水调至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蔗糖溶于清水中,然后与杂木屑、米糠(或麸皮)等材料拌和。培养含水量以60% ~ 65%为宜。加水量依木屑种类而异,-殷每100kg干料加水120~ 140kg,手培养基,指间有水泌出而又不下滴为度。培养基配好后,装人菌种瓶中,用直径 1. 5cm尖棒在培养基中间钻直通瓶底的洞孔,使灭菌更彻底,也有利于菌丝的蔓延。瓶内外洗擦干,塞上棉塞,瓶口用牛皮纸包扎,灭菌后备用。灭菌方法同粪草培养基。 (3)棉籽壳培养基(适于平菇、凤尾菇)

食用菌拌料环节的注意事项

食用菌拌料环节的注意事项 食用菌生产的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环境卫生及灭菌治虫工作,都会导致杂菌肆虐和病虫的危害,造成产量降低,甚至栽培失败。在拌料这个环节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原材料预湿 玉米芯吸水性强,用水量大,麸皮比米糠吸水多,这些一定要提前进行预湿处理,否则易出现吃不透水分而灭菌不彻底的情况。 由于基料干燥吸水性太差,可穿上水鞋边踩边浇水,便于在短时间内充分吸收到吸收水分。 2.搅拌均匀 无论是人工拌料,翻堆机拌料,搅拌机拌料等,都必须保证搅拌均匀。含量较少的物质,如糖、石膏、尿素、过磷酸钙、石灰等应先溶于水中,然后再拌料。 3.避免酸化 拌料过程要防止培养基酸化。所谓培养基酸化就是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导致培养基营养降低,同时发酵产生的“毒素”对液体菌种的萌发影响很大,对固体菌种萌发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并滋生大量的蜡状杆菌,导致后期烂菌包。 发酵好的培养料松散而有弹性,略带褐色,无异味,不发黏,质感好,散开的料堆上有肉眼可见的白色放线菌,并散发出大量热气。 4.含水量

平菇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不同培养料的料水比不同。因此在拌料时,要视培养料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水量。拌料可在水泥地面上,以防止水分流失。 检测含水量方法:用手握住拌均匀的栽培料,手指间无水滴下,松开后手掌间潮湿,抛到地面后散开,说明在栽培料中的水分适宜。 5.清棚 很多种植户对清棚没有概念。 连续使用多年的菇棚,棚内不可避免地存有相当数量的杂菌和病原菌孢子以及害虫,因此,彻底进行消毒处理非常必要。要用专业药剂地毯式喷洒,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数天后再次用药并继续密闭晒棚,之后可进袋发菌。若前期感染了链孢霉,更不能忽视清棚。 养菌好不好,菇棚环境是关键。种植中不仅要做好棚内环境消杀,棚外环境同样重要,保持棚外环境清洁干净,无臭水沟,猪圈鸡舍,无垃圾堆等,是切断病虫害主要来源的主要措施。

食用菌生产车间质检细则

食用菌生产车间质检细则 为保障产品质量,保障各个流程符合操作过程规定,质检部特制以下抽检内容,望前方各车间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一、化验室 1、认真做好各车间细菌、霉菌测试,特别是接菌室、冷却室、出袋口、强冷间,每2天测一次。 2、每天按时检测菌袋重量,水分、高度、pH值,并做好记录。 3、灭菌后菌包的回接,pH值测试,并做好记录。 4、检测新进原材料的含水量和质量。 二、母种室、 1、每天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量(特殊情况除外:机机器损坏、设备整修等等); 2、做试管前认真检查所用药品是否正确,否则禁用。 3、认真按比例要求称量,不经技术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配方。 4、试管装培养液要适宜。 5、棉塞松紧适宜。 6、灭菌时0.5公斤排2次冷气,1.5Mpa保压半小时,严格灭菌过程。 7、摆好斜面。 8、接种严格要求,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母种、所用工具。 9、接种后24℃培养。 10、高压灭菌每一次试管必须取2支去做细菌、霉菌检测, 11、做好工作区域环境卫生; 12、所用接种工具每天用高压灭菌锅消毒一次; 三、原种室 1、每天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量(特殊情况除外:机机器损坏、设备整修等等); 2、每星期按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灭菌; 3、上、下班前必须用来苏水将接种箱全面擦洗; 4、接种箱内所接菌包摆放整齐,每支试管用接菌包放在同一框内(便于分析污染原因),严格配料比水分PH值等工作; 5、禁止将该天剩余的菌包放进接菌间内; 6、原种包出锅前原种室冷却间地面必须清洁并用来苏水拖地(最好开启紫外灯进行空间消毒); 7、冷却间内菌包摆放要整齐,不得将菌包推入室内; 8、;装料区域、原种室、母菌室前后左右附近卫生保持清洁。原材料是摆放整齐所用工具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一级种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制作或盛装培养基的器皿,不能使用铁锅或铜锅,以免铁锈或铜锈混入培养基中,使铁或铜含量过高。一般使用搪瓷缸或铝锅。 (2)制成的培养基,在使用前应做无菌检查,方法是将其置于27°左右的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证明无菌后方可使用。 (3)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用完,不宜久存,以免降低其营养价值或成分上发生变化。 (4)制备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标好标签,注明菌种名称。接种日期和转管次数,尤其在同一时间几种不同的菌种接种时,一定要严防混杂。 (5)一级种转管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以5-6次为好,不能超过10次,否则,由于移植时所造成的机械损失,以及培养条件的变化,会削弱菌丝活力,导致遗传性状变异,降低出菇率。因此,引进或育成的菌种在第一次转管时,可较多数量扩转,并以不同方法保藏,按计划使用。 (6)切勿使用无标记或判断不准的菌种,以免使用后造成损失。

(7)不要使用培养基已干缩或老化的一级种,以免影响菌种成活率或导致生产性状的退化。长期保藏的菌种,用前应放在恒温箱中活化培养,并逐步提高培养温度,活化培养时间一般为1-3天。如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超过3个月,最好转管培养一次再用,以提高接种成功率和萌发速度。 (8)启用保藏的一级种,应认真检查是否有污染现象。如试管斜面上呈现明显的黑色、绿色、黄色等菌落,则説明已遭受霉菌的污染;将试管迎亮光观察,如果在气生菌丝下面有黄褐色圆点或不规则斑块,説明已遭细菌污染;被污染的菌种绝对不能用于扩大生长。 (9)接种块不萌发或不吃料的原因:菌种在0°甚至以下温度保藏,菌丝已冻死或失去活力;菌龄过老,生活力衰弱;接种操作时,母种块被接种铲或酒精灯火焰烫死;母种块没有贴紧原种培养基;菌种萌发后缺乏营养死亡;接种块太薄太小干燥而死;母种培养基过干,菌丝无法活化或原种培养料偏干,菌丝无法吃料生长;培养料配比不当,或菌袋内有氨气或其它不良气体,致使酸碱度不宜;菌袋接种前冷却不彻底,或培养温度过高等。 二、二、三级菌种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基含水量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与培养基含水量有关,只有含水量适宜,菌丝生长才旺盛健壮,通常要求培养基含水量在60%-65%之间,即手握紧培养料,以手指

食用菌栽培过程的心得体会

食用菌栽培过程的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食用菌栽培过程的心得体会 本次栽培的食用菌为平菇和金针菇,基本流程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具体过程如下: 1.培养料配制 1.1 培养料配方(12袋的用量) 棉籽壳3900g,麸皮1000g,蔗糖50g,CaCO350g,NaOH5g,水5000ml。调节PH至6.5,并拌匀。 1.2装袋 装料用袋是一端开口的塑料袋,装袋时应尽量把料压实对菌丝生长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其粗壮有力,生活力强。大致装到袋子的三分之二处即可,然后在开口处挖出一个半鸡蛋大小的凹槽,用橡胶圈套口封膜并用橡皮筋固定。 1.3灭菌 在实验室高压灭菌锅中120oC灭菌3h 后出锅,放置在室温中冷却。 2.接种 2.1 接种 接种在无菌室的超净工作台上完成。在操作之前用紫外灯对无菌室进行消毒灭菌,接种之前用酒精棉球将双手、接种夹、菌瓶消毒灭菌。然后用接种夹夹取菌种放于培养料的凹槽中,并封口做好标注。整个接种过程在火焰旁完成,确保无杂菌的`侵入。 3.培养 接菌后将培养袋放于培养架上培养,要多次检查,加强通风降温,注意料温变化。料温要保持在20~25 ℃,如超过30 ℃,则会因受热产生杂菌而感染病害。养菌要求无光,经 20 d 左右菌丝长满后用散光照射,刺激出菇。 4.出菇管理

平菇现蕾后,应注意通风、增湿工作。出菇要求有微弱的散射光、温度10~15 ℃、相对湿度 80%~90%。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可向地面、墙壁、空间喷水,切忌直接向幼蕾喷水,一般正常天气每天喷水2 次,而且浇水时要注意大通风,谨防平菇在厌氧高温的情况下感病而长出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增加湿度,每天要轻喷、勤喷,以保持空气新鲜、湿润。 4.1 开袋 当菌袋变软、出现大量白色菌丝时,打开菌袋。去除菌袋料面上的老菌块、小菇蕾,促使新原基成丛地形成,达到整齐出菇的目的。 4.1.1温度、湿度 在原基形成期,菇房最适温度为10~15 ℃,相对湿度为80%~85%。在菇蕾形成期温度应该保持在15~16℃,相对湿度为80%~85%。子实体生长期温度基本维持不变,室内相对湿度为85%~90%。 4.1.2光线、通风 菇蕾发生初期需光照 1~10 lx,菇蕾发生中后期需 50~100lx,每天开灯 1~2h,进行间歇控制,菇蕾催齐后停灯。整个过程都应该保持通风良好。 5.采收 子实体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从培养料上轻轻旋下,要求轻采、轻拿、轻放,尽可能减少机械损伤。第一潮菇采收后,要将残留菌柄、碎菇、死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两三天,让菌袋中的菌丝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促使第二潮原基形成。 心得及建议: 食用菌的栽培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杂菌感染,保证适宜的菌种生长环境。其中需要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 拌料是要搅拌均匀,水分含量应达到手捏一拳培养料能够挤出少许水滴,抛下后能够散开; 2. 培养料装袋时应该压实,装袋虚容易造成菌丝徒长,细弱无力,出菇后期出菇量明显下降;

食用菌菇禁用农药及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食用菌菇禁用农药及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ane),杀虫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在蔬菜、食用菌、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久效磷(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蝇毒磷(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食用菌病虫害防控: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原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培养室、出菇房的门、窗、进风口、排风口应安装防蝇、防虫设施,

制作食用菌麦粒菌种要点

制作食用菌麦粒菌种要点 小麦营养丰富,用其制作食用菌菌种,菌丝浓密健壮,播种后发菌快,生活力强,不易衰老退化,抗逆性强,产量高,且播种方便,播种量少,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技术流程如下:选麦→洗麦→浸泡→蒸煮→控水→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在实际生产巾会发现污染率较高,或…现生长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菌种生产操作的不规范所致,现介绍技术要点,供菇农朋友参考。 1.选麦、洗麦。应选择干净、无霉变、元虫蛀(虫蛀后的麦粒有孔洞,淀粉易流出)、无发芽的优质小麦,小麦的籽粒要饱满、圆润。小麦的品种要单一,因为品种不同,麦粒表层软硬不一,水煮时成熟度不一,不好掌握水煮时间。选好小麦后,用清水将小麦冲洗干净。 2.牛粪预处理。牛粪破碎后过筛,按1:1.3加水拌匀,堆积发酵,约15~20天,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 3.泡麦、煮麦。小麦在制种前1天用pHl2左右的石灰水浸泡小麦,夏天浸泡12小时,春秋浸泡16小时,第二天早上检查麦粒是否浸透,如果没浸透应再延长浸泡时间。也可浸泡6小时后煮30分钟左右,一边加热,一边不停地用木制工具搅拌,使受热均匀,不断观察水温,至麦粒无自心时,即含水量50%左右倒去桶内热水。迅速将小麦倒在事先消毒干净的水泥地面,厚约7~10厘米,待麦粒底层不积水,麦粒表面不黏水时,收成一堆。泡麦时水池要大些,防止池中麦堆发热温度过高,并在泡麦的过程中要搅动几次。 4.拌麦。可采用如下配方:干麦粒100千克、牛粪15千克、石膏粉1千克、碳酸钙1千克。拌麦时将蒸(煮)好的麦粒晾干过多的水分后加入石膏及碳酸钙,借助于麦粒表面附着的水分将石膏及碳酸钙与麦粒充分混匀。 5.装瓶,可用500毫升输液瓶,先装一把牛粪粉在瓶底,约1厘米厚,再装麦粒,使麦粒至瓶肩以下1厘米处,然后再装入1层牛粪,并用“L”,形工具将之摊平、压实。瓶口内壁应擦干净,外壁最好用清水洗干净,之后塞人棉塞加塑料布并用细绳扎好。装瓶时,不能装满,装至距瓶口2厘米左右即可。 6.灭菌冷却。麦粒培养基营养十分丰富,容易污染杂菌,灭菌更要严格。灭菌时间,高压(1.5千克/平方厘米)保持2小时,否则不易彻底:常压灭菌,要100℃保持15小时。灭菌结束后,压力下降至零后,可取出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 7.接种。接种室内提前2天清理干净并消毒,料瓶降温至25℃时即可接种。接种前打开接种机30分钟,并将菌种和接种工具等用75%酒精擦净。接种时一人拿母种试管,在酒精灯火焰旁用接种钩将试管内斜面上菌丝体切成小块;另一人将原种瓶瓶口倾斜在酒精灯火焰旁,将瓶盖掀开一个小缝,这时拿母种试管的人迅速将切好的一小块母种移接到原种瓶内,瓶口用酒精灯烧一下,然后立即把

食用菌厂区管理规程

生产部规程 公司名: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日期: 202X年X月X日

目录 第一章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3) 第二章工业锅炉管理规程 (5) 第三章叉车管理规程 (19) 第四章药品使用管理规程 (25) 第五章食堂食堂安全管理规程 (27) 第六章全自动液体接种机使用规程 (30) 第七章灭菌柜操作规程 (34) 第八章车间管理制度 (37)

第一章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为规范菌棒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特制定本技术要求,各生产环节须严格执行。 一、拌料 1、按生产配方称取原材料,先将干料放入拌料罐搅拌5-10分钟,再加入湿料搅拌30分钟后,测定PH值、水分等,符合要求即可放料。 2、称取原材料时发现霉变、变质及不合格的,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相关技术负责人汇报。 3、当天搅拌的料须当天用完,且将拌料罐清理干净。 4、认真填写拌料记录表。 二、装袋 1、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控制菌棒高度、松紧度及重量,不可随意更改参数。 2、上架前仔细检查菌棒,及时挑出破袋等不合格菌棒。 3、认真填写相应记录表。 三、灭菌 1、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调节灭菌参数,未经允许,严禁擅自更改。 2、每次关门前须清理密封条,检查蒸汽压力、压缩机压力及真空泵用水等。 3、使用时每30分钟检查一次,并填写记录表,严禁后补数据。 4、开门前先打开抽排风系统,开门须确保压力为零,先开小缝隙,

10-20分钟后再完全打开。 5、时常保持灭菌柜内外环境干净整洁。 四、冷却 1、保持冷却室洁净。 2、操作人员进入须更换衣服。 3、做到及时消毒。 五、接种 1、菌棒内温度达25℃左右即可接种,冷却后的菌棒不宜长时间存放。 2、接种人员进入净化车间须更换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 3、接种前打开FFU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做好接种器具的消毒工作。 4、接种时先测接种量,达到要求才可接种。 5、下班时严格打扫环境卫生,经相关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 6、认真填写相应记录表。 六、养菌 1、空棚放入菌棒前须严格打扫卫生及消毒。 2、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通风。 3、每天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并及时挑出感染菌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