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28.76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概况

摘要: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汉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当前彝

汉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彝语;汉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

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汉语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

用汉语,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除汉字外,有29个少数民族有与

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如何让那些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

的接受汉语文教育,是一个难点;也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重点,因为,双语教

学是民族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是一种语言教学现象,其实这种双

语言形式不仅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更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度和质量。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成份,它与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民族学等诸学科都有着直接的

联系,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概况

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情况来看,双语教育是正式开始于1978 年秋季,1984年发展成为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边远山区彝族聚居的地方,对多

数不懂汉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彝语文为主要语文教学,另再单独开设一门汉语

文课;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对平坝和城镇多数不懂彝语的彝族小学生实行以汉语文

为主的语文教学,另开设一门彝语文课。

四川省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双语教育工作的发展,先后两次下达文件,

对双语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

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彝藏族地区要有步骤地实行‘各科用汉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民族语文课’,‘各科用民族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汉语文课’两种体制

并举的方针”。四川省教委、省民委《关于彝藏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肯定了“实行两种体制并行的双语教学工作方针是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符合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

平等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交流,符合我省彝

藏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环境的实际,有利于授课用语与学生语言基础的衔接,消

除妨碍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语言障碍,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笔者长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彝汉双语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各

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在全体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的

共同努力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双语教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地区的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稳步上升。十多年来双语教育的成效充分证明它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最好途径。但是,双语教

育在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阻力,主要是部分干部、群众及学生家长对双语教学的

认识不足,甚至在认识有偏见或误区,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无用论。在部分民族干部和群众中,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

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用处不大,不能解决招工、招干、升学、就业提职晋级等问题,因而不愿子女接受双语学习,对双语教学持观望态度,不积极支持。

2.多余论。在部分汉族以及部分懂汉语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中,有一种

错误的看法,认为只需要掌握汉语文就行了,因为汉语文是全国通用的语文,并

说多年来都用汉语文教学也过去了,而今花很大的力气开设民族语文课,简直是

多余的事。

3.过渡论。在教育界,一些同志对双语教育的目怕不明确,他们中有的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的目的是学习汉语文”、“民族语文只是一种过渡,是辅助汉语文学习的工具”,有的甚至认为“反正语言最终要走向融合,不如就直接学习汉语文”等等。因此,对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积极。

对以上几种错误认识,应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民族干部和群众

弄清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意义,从而积极参加并支持这项工作。否则,

对今后双语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

者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量少质弱而不稳定。

一个学校是否有一支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目

前民族中小学以及民族院校尚存在双语师资量少质弱不稳定的情况。从教师数量

上看,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的教师负担太重, 一人要讲几门课或要

担任几个班的教学。从师资质量上看,业务水平完全合格达标的很少,精通双语,懂现代教学方法和教育规律的不多。另一方面,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不甚满意

致使教师工作激情不高,甚至想调离教师岗位,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二)缺乏配套的双语教材和参考读物。

多年来,民族地区从小学到中学均使用汉语文进行日常教学,教材也是使用

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学制和教学计划也与全国汉族地区一样。由于生活和生

长环境的限制,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儿童大多不懂汉语,一进校就学汉语文,教学

使用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实际脱节,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更达不到全国统编教材

的教学要求。虽然后来有些高校的组织编写了一些教材,但由于双语教育的迅猛

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不断变化、教材需求量的增加,到目前为止,双语教材仍存

在一些觅待解决的问题。

(三)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民族教育起步晚,基础差,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走双语教育这条必由之路。

而双语教育的发展除解决好双语师资、教材外, 还要解决好校舍、教室、教学设备、宿舍等一系列硬件问题。过去国家已采取很多措施,多方设法帮助各少数民

族发展教育,但因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民族教育基础差,在全国教育经费严重不

足的情况下,民族教育经费缺乏就更加突出。一些偏僻边远的学校校舍狭窄、陈旧、桌凳不足、缺乏必要的设备。教材不能课前到手,教师无办公室、宿舍,学

生家庭居住分散,教学时间无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学实验无法开展,教学

计划完不成,因此严重影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彝汉双语教学发展前景

实践证明,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形式符合民族地区

实际,深受群众欢迎。二十多年来,各种不同模式的彝汉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不仅提高了彝民族的文化素质,还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