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坑道原始地质如何编录

坑道原始地质如何编录

坑道原始地质如何编录
坑道原始地质如何编录

坑道原始地质如何编录

地下坑探工程是指为揭露、追索和圈定深部矿体而挖掘的地下巷道。是矿床勘探阶段所采用仅次于钻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尤其是开采地段的勘探精度,检查评价钻探结果等。

分类:水平坑道、垂直坑道和倾斜坑道。

1、水平坑道

(1)平硐——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水平坑道,往往具有探采结合作用。

(2)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起联络作用,无直接探矿意义。

(3)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为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是主探矿水平巷道之一。

(4)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内沿脉,主探矿巷道之一。

(5)石巷——无地面直接出口,为平行矿体走向一般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外沿脉,无探矿作用。

(6)盲中段辐穿——在天井或上山中开口,沿矿体厚度方向掘进的水平探矿穿脉。

2、垂直坑道

(1)竖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无探矿作用。

(2)暗井——无直接地面出口,在水平巷道内,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为探矿工程之一。

(3)天井——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或陡倾斜坑道,分为揭露矿体的探矿天井与无探矿作用的联络、溜矿、通风天井。

3、倾斜坑道

(1)斜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其中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掘进者,无探矿作用。

(2)上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缓倾斜坑道。脉内上山具探矿作用。

(3)下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缓倾斜坑道。成巷是“下山”的别名。

探矿坑道设计:首先在设计的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完成水平坑道设计,在设计勘探线剖面图上完成垂直与倾斜坑道设计,然后转绘到矿体投影(纵或水平)图、矿床地质图和其它图件上。设计坑道一般以虚线表示,已施工的实际坑道以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坑探工程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巷道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运输、支护、通风、排水、照明等以及相应的工程量表、施工的安全事项。

探矿坑道设计要求:

①坑口位置应有利,避开断裂破碎带、流沙层等不利因素;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接近矿体来确定掘进方位;

②坡度在(3~5‰)之间,断面规格为(1.5~2.0m(宽)×1.8~2.0m(高);终止深度要求穿过矿体(蚀变带)1~2m;

③计算进尺,说明坑道穿过地段预计的地质构造现象,尤其是对不利的稳定性差的岩层、断裂破碎带、溶洞、流砂层等现象应予特别说明,以利于采取措施保证掘进施工安全和坑道使用安全。

④坑道设计通过批准,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地质指导和取样、编录工作;达到目的及时验收,然后下达停工通知书。

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探矿和采准、采矿坑道以及坡度小于45°的各类斜坑等。

编录:坑道素描图绘一壁及顶,对于薄、陡倾的矿脉,也可以只绘一顶,探矿坑道还应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绘掌子面素描图。基点及基线布置在坑道顶的中线上。坑道素描图用压平法展开。绘图壁首选正南壁、南西壁、东南壁或正西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标本、样品尽量在顶或绘图壁采取,否则应加绘局部素描图。对重要而微小的地质现象要用大于1 :50的素描图或照片、录像记录。坑道轮廓可简化,按设计值或平均值绘制。坑道顶的地质现象按地质产状投到包含基线的“顶面”上,按正投影绘制。坑道壁斜度大于75°时按铅直面绘制,否则应在备注中注明其斜度。坑道方向变化时,如果弯曲度大于15°(包括15°)则用裂开方式表示。拐点要有坐标数据,坑道顶连续绘出,坑道壁相应地裂开或重叠,重叠部分绘采样或有重要地质现象部分,或者是后掘进部分。掌子面的顶和壁的轮廓要与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编录方法采用导线法:坑道编录前要对巷道的顶、壁进行冲洗露出新鲜岩石,编录人员每天要对掌子面进行素描,采用压顶法编录坑道长度不应超过30m。基本步骤如下

①踏勘准备:观察地质现象,判断素描对象,统一认识,划分地质界线等,若坑道被污染,应清理干净。

②在素描之前要取得有关的测量资料,如导线方位、长度、导点编号等。相邻两导点间距不得大于30米,坑口、末端、转弯处、岔口必须设导点。设置导线,测定导线方位角、倾角,导线为皮尺或测绳,应挂在井巷工程测点上。水平坑道素描一般应挂设在顶板中线上,也常有挂设在壁顶或腰线上的;倾斜或竖直井巷编录时,应沿主边壁(角)挂设导线,亦有挂设于中心线的。

③测绘,沿导线按一定间距(如1~2m),用钢卷尺或木尺作支距,测绘井巷(素描部位)轮廓;同时将地质界线点及所有地质现象标绘在图纸(方格纸)上。比例尺:1∶100,水平与垂直比例就一致。

④徒手勾画地质界线,注明花纹、颜色、符号。

⑤标测取样点、采标本点位置及岩层、矿体、构造产状等。

⑥作简要文字描述。

⑦经现场检查无误,室内及时整理资料与清绘图件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1.施工准备 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组织安排施工。 要点:准确定位。 1.1 探井包括浅井、竖井、小圆井、天井及大于45o的斜井(坑)。 1.2 根据地质设计书要求,明确施工目的、任务,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1.3 根据地质设计平面图、剖面图,计算出探井工程的起点坐标。 1.4 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实地测量定位,测量定位坐标即为井口中心点坐标。探井的长壁一般与勘探线方向一致;斜井应测定方位桩。 1.5 下达探井施工通知书,并提交设计平面图和剖面图。 2、工程施工及地质编录 要求:及时编录采样,并及时现场核查分层位置及采样分样的正确性。 要点:进行地质分层观察、记录和绘制素描图。 注意:文、图、表内容要一致。 2.1 探井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规格施工,井壁要平整,揭露的地质界线要清楚。

2.2 小圆井、浅井(深度小于20米)一般不需通风;竖 井、天井均需通风。 2.3 浅井、竖井、天井和斜井要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支护及用什么方法支护。 2.4 井口渣土必须堆放于1.0米之外,并防止有重物坠落,确保安全。 2.5 随探井工程进度要及时地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小圆井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 2.6 探井的素描图一般素描两壁一底(含等距或不等距的井底掌子面)。若地质情况复杂,可局部或全部绘制四壁一底。探井四壁(或两壁)可按工程规格垂直绘制,也可按实际宽度绘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用1:100~1:200,见矿工程用1:100比例尺,必要时可放大到1:50。 2.7 素描方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直布设。大于45o的斜井(坑)为自基点沿勘查线方向或平均的长边方向布设。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邻壁按逆时针方向展开。在第一壁上端标出方位角,在井壁一侧画出垂直标尺。绘制时,先丈量井口规格,把皮尺挂在各个井壁的角上,丈量各壁的深度,井壁底部的宽度,按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目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1)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2)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2)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3)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3) 6.2编号方法 (4) 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 (5) 7.1提交资料目录(表2) (5) 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 (5) 7.3检查验收单位 (5) 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 (6) 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6) 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8) 9.1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8) 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8) 9.3 整理 (8) 9.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9) 10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9) 10.1总体要求 (9) 10.2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3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4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I

10.5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12) 12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3) 12.1采样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3) 12.2 编号 (13) 12.3探矿工程中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4) 1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 (14) 13.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保管程序 (14) 13.2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14) 13.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使用 (14) II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 编录规定

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78—93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引用标准 GB964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仍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俩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且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且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仍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和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壹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之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

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

矿山坑道水文地质编录实例 一、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的要求 (一)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一般与地质编录同时进行,有利于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也可单独进行。 (二)第一手的文字记录资料在野外要尽量收集齐全。素描图或工程、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现象要在现场就地勾绘,以确保水文工程地质编录的客观真实性。严禁凭记忆想象在室内作文字记述或作图。 (三)坑道素描图,应以能清楚地反映所揭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为原则。所以: 1.凡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简单,用一壁一顶即能清楚反映所揭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时,就素描一壁一顶。 2.如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用一壁一顶不能清楚反映揭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时,则素描两壁一顶,或视具体情况增绘某个壁的某一小段。 (四)坑道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与地质素描图相同。采用1:50~1:200。同一矿区同一种类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应该一致;图的水平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一般也应该一致。 坑道素描图一般均用方格纸绘制。对重要的并作为报告附图的素描图,根据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必要时在室内也可以用磅纸或塑料薄膜成图。 素描图上,除详细表示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外,还应有下列内容: 1.区名称; 2.坑道名称及编号; 3.工程起点(或某点)坐标; 4.比例尺; 5.坑道方位角及基线、坡度角; 6.水样、岩(土)样的位置及编号; 7.样品的分析成果表; 8.图例(如用统一图例,可不必每张再绘;如是装订成册,则最好每册图前 面附一图例); 9.文字描述:野外编录时,应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并将其记录在野外记录 本上;室内整理成图时,则根据野外原始记录资料,于图的下方附上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综合系统的文字描述。 10.编录人及检查人姓名,编录日期及检查日期。如作为报告附图,则画责任制表。 (五)坑道素描图上绘描的地质内容与地质素描图相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内容有: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区界限(如干燥区、潮湿区、滴水区、淋水区等); 2.坑道总涌水量、水温、PH值; 3.坑道出水点位置、流量、水温、PH值; 4.构造破碎带的充水现象; 5.裂隙统计点位置、裂隙率(必要时附裂隙玫瑰花图)。 (六)根据矿区坑道的分布情况及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编制坑道水温地质工程地质平面图。 二、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一般以水平坑道为主,包括平硐(PD)、沿脉平硐(YM)、穿脉平硐(CM)、石门(SM)、侵角小于45度的斜井(XJ)等。 (一)坑道的编号:一般与地质编号相同,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1.按坑道掘进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PD1、PD2、PD3等。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井巷工程、钻探工程所揭露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图件等)进行。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内业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质情况。现场编录时,要认真观察研究地质现象,做好素描,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以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内业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察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三)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四)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五)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2H绘图铅笔。 (六)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有关规定。图例与公司统一图例一致,可增补。 (七)原始地质编录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三、代号及编号方法 (一)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大写

煤矿地质——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勘探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地质研究成果的体现。编录资料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和地质研究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与生产。 地质编录是指将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或采用其它手段(钻探、物探、测试及化验等)所获的地质资料,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正确地记录或系统地表示出来的方法与过程。地质编录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第一节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它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勘探所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的编录,是认识总体地质情况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工作区地质条件、成煤规律和评价煤炭资源的依据。 由于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也就存在很多种。 本节着重介绍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和井巷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字资料包括坑探工程、井巷工程中地质现象的记录,钻孔、井巷煤、岩芯(层)的描述,岩石薄片和煤薄片、光片及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野外及其它所有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描述记录。 2.图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图件主要包括各种素描图,如天然露头和各种坑探工程、井巷工程的地质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以及其它照片、素描材料等。原始地质编录表格主要包括各种坑探工程原始记录表、钻探工程原始记录表、岩芯鉴定表、采样登记表、样品测试分析化验成果表及其它记录原始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数据的表格、卡片等。 3.实物资料包括岩石、矿物、煤、化石的标本和样品,以及对研究地质规律有重要意义的其它标本和样品等。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为了保证原始地质编录的质量,各种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编录及时 2.准确全面 3.系统统一 4.重点突出 二、钻探工程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是根据钻孔中取出的岩、煤芯或岩、煤粉等实物资料和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对钻孔中各种地质现象的观测而进行的。钻探工程地质编录是钻探施工过程中地质管理工作最重要部分。钻探有各种不同类型,下面主要介绍岩芯钻探的地质编录。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 (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 录 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 1.1钻孔布置 (1) 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 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 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 1.1.4 钻坑结合施工 (2) 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2) 1.1.6 取样钻的布置 (3) 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 2开孔及终孔验收 (4) 2.1开钻前检查验收 (4) 2.2终孔验收 (4) 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9) 3.1业务准备 (9) 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9) 3.2.1 工具、材料: (9) 3.2.2 表格及标签: (9) 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9) 4.1现场指导 (9) 4.2检查钻孔班报表 (10) 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1) 5.1残留岩心认定 (11) 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1) 5.3回次记录 (12) 钻孔回次记录表 (12) 6.观察分层 (13) 6.1岩心照像 (13) 6.2记录回次数据 (14) 6.2.1 记录回次数据 (14) 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4) 6.3地质观察 (14)

原始地质编录

第一章原始地质编录 一、探槽地质编录 探槽工程(TC)的素描,通常绘一壁一底展开图,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须绘制两壁一底展开图。在探槽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隔,以便于注记。 1、探槽素描图的展开方法 (1)坡度展开法:槽壁按地形坡度作图,槽底作平面投影。此法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探槽的坡度变化及地质体在槽壁的产出情况,因而被普遍地采用。 (2)平行展开法:在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平行展开,坡度角用数字和符号标注。使用此法者极少。 2、探槽编录步骤 (1)素描前,首先应对探槽中所要素描的部分进行全面观察研究,了解其总的地质情况; (2)在素描壁上,将皮尺从探槽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并用木桩加以固定,然后用罗盘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及坡度角。皮尺的起始端(即零米处)要与探槽的起点相重全; (3)用钢卷尺,沿着皮尺所示的距离,丈量特征点(如探槽轮廓、分层界线、构造线等)至皮尺的铅直距离及各特征点在皮尺上的计数。当地质体和探槽形态比较简单时,控制测量的次数可以减少;相反,对形态比较复杂的地质体则应加密控制; (4)根据测得的计数,在方格上按比例定出各特征点的位置,并参

照地质体的实际出露形态,将相同的特征点连接成图; (5)测量地质体产状,并将产状要素(一般是倾向、倾角)标注在槽壁相应位置的下方; (6)槽底的素描可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即将槽壁底界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然后根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制槽底素描图; (7)在进行探槽素描的同时,应进行文字描述,采集标本,划出采样位置,并将标本和样品位置及编号标注于图上; (8)进行室内清绘。要求素描图内容要齐全。 3、注意事项 (1)当地形坡度大,探槽延伸又较长时,如按坡度展开,则图面上探槽未端的槽壁与槽底分离太远,既费纸又不美观。此时应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为好。槽壁分段错动后,应使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严格地吻合。 (2)当探槽转弯时,可以拐弯处为界,分段素描;亦可将槽底按实际延伸方向画,而在槽壁的拐弯处画一铅垂线,并标出拐弯后的探槽方位。当采用后一种方法素描拐弯探槽时,两点是需要注意的:A、地质体在槽壁上所表现的视倾角,将随着探槽方位的改变的而发生变化。因而在拐弯处的岩层视倾角线现现为折线。 B、以壁投底时,应将拐弯后的槽壁底界上的分层界线点及槽壁底部端点,垂直投影到拐弯前槽底方向的延长线上,然后量取自槽底拐弯处至这些投影点的长度,并以此长度确定这些投影点在拐弯后槽底上

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指南

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指南 工具准备:地质包、皮尺、罗盘、地质锤、水泥钉若干、强光电筒、野外记录本、铅笔、等腰三角尺、裁纸刀、橡皮擦、三角堰、小钢尺、温度计劳保防护用品:绝缘雨鞋、安全帽 安全简易测试用品:蜡烛、气体打火机、火柴 用法:进入坑道工作前,留一人于坑口,另二人手持点燃的蜡烛逐渐往坑道深部前进,若有蜡烛燃烧不正常情况出现就及时撤离,择日再来编录。 若是煤矿,前法慎用,最好用专业仪器检测,防止瓦斯爆炸。 1、找到地质上编录用的起点桩——一般在出发前问好大致位置,开始以顺手方向约1.2米高处挂皮尺于一壁,皮尺张紧力松紧适当。 2、用罗盘打一个前进方位角,确定两壁各自的称谓。 3、以箱木中心报箱木支护位置。 4、圈出潮湿、滴水区域,并观测确定地下水溢出的形式。 5、标示出集中滴水区、突水点,测量流量、水温、气温。 6、标示出掉块、片帮、塌落、冒顶的范围并记录形状、掉落高度、发生处岩性及是否沿裂隙面(产状、延伸长度、裂面形态、宽度、充填物等)发生。 7、划分岩石强风化带、弱风化带位置。 8、在弱风化带、新鲜岩石坑段,以岩石建造及结构面发育特征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分段描述。 9、在不同岩性段内裂隙发育典型处调查裂隙发育特征:分?组。 第?组,产状?,发育密度?/米或间距?CM,延伸性?米,裂隙面形态?,裂隙宽?MM,由?充填物(完全充填、部分充填、开启)。 10、若矿体埋藏深度(垂厚)大于500米,自坑口基点起每30米测量一次坑壁温度(伸出手臂让温度计距坑壁约10CM)静待5分钟后读数(若坑道在施工,则选不施工且无人进入扰动的日子去测量)。 11、选用适当方法于坑口测量排水流量、水温、气温。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四川省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目的 为了规范我矿山在固体矿产勘查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根据《探矿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制定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二、引用标准 GB/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三、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二)人员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3.3 安全生产准备 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带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四、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 1、坑道方向总体可以归为两类:东西向(近东西)和南北向(近南北)。东西向坑道的西端在225°—315°方向范围内,东端在45°—135°方向范围内(图1a);南北向坑道的北端在315°—45°方向范围内,南端在135°—225°范围内(图1b)。

两类方向坑道的编录作图方向按下述原则确定。 图1 坑道方向判定示意图 2、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 编录人面向北作图,坑道的西端放图的左侧,东端放图的右侧,坑道起点在西时,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2a);坑道起点在东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2b)。 图2 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示意图 3、南北向坑道绘图方向一的确定 编录人面向东作图,坑道的北端放图的左侧,南端放图的右侧,坑道起点在北时,自北往南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3a);坑道起点在南时,自南往北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3b)。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1994年10月1日)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 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 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 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 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 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 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 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A)。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GB 9649的规定。图例也应符合有关标准,但可根据矿区或地区特点简化、合并或增补,并在大队的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中作出规定,在上交矿区原始地质编录时,应附有所使用的全部图例。 4.7 原始地质编录一般用汉文或规定的代码进行。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现场编录时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整理时译成汉文。

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目录

地质编录按照工作阶段可以分为 ①原始地质编录,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 地质编录 ②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 按内容地质编录可分为 ① 地质填图编录,是完成任何比例尺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包括地质观察路线和观测点上所见到地质现象的文字记录,素描图,照相及采集分析测试的样品和标本,地质剖面图的编制,以及地质图的测绘。 ②探矿工程地质编录,是对矿产普查勘探中所施行的工程中的地质资料和信息的编录,包括对探槽、探井工程揭露出的地质现象进行描述、绘图和编制工程展开图的坑探地质编录;和对钻孔实施过程中的进尺、岩(矿)心采取率、岩(矿)心

的岩性描述,分层孔深、分层厚度、钻孔弯曲度、简易水平测量以及有关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记录等的钻孔地质编录,最后需根据这些资料绘制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地质剖面图,以反映地质现象随深度而变化的纵向和横向的特征。 ③采样编录,又称样品编录,包括对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松散沉积物等样品采集的日期、地点、目的(分析、化验、切片、测试、鉴定、)地质背景等的描述,编制采样平面图,进行统一编号;最后还需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化验、鉴定的结果进行登记、检查和整理,以供综合整理时分析研究。 详细说明 地质填图编录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 地质编录

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断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地质剖面图。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在野外实地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进行详细的岩性描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画信手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以及摄影等。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的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相符合。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记录本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 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A)。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GB 9649的规定。图例也应符合有关标准,但可根据矿区或地区特点简化、合并或增补,并在大队的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中作出规定,在上交矿区原始地质编录时,应附有所使用的全部图例。 4.7原始地质编录一般用汉文或规定的代码进行。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现场编录时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整理时译成汉文。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在野外现场用手工方式进行原始地质编录时,可先作野外手图。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待工作告一段落,修订界线及制图要素后,再按要求在整理时转绘成清图,清图即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由大队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分矿段的矿区的勘查线号有重复时,要在矿区代号后加一位矿段代号。矿区和矿段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或数码。矿区及矿段代号以下合称为矿区代号。 地质观察点、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

坑道编录

坑道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一、目的任务 坑道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详查阶段以后,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组份极不均匀的矿床,目的是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有时在矿产普查阶段也布置坑道,进行边探边采。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地层的、岩石的、矿产的、构造的等)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和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 在矿产勘查中通常设计的坑道有平坑和斜坑(坑道坡度水平者为平坑、坡度小于45°的为斜坑),若按坑道与矿层(脉)的关系,又可分为穿脉坑道、沿脉坑道。穿脉坑道常与矿层倾向一致,沿脉坑道常与矿层走向一致。 二、坑道断面规格 坑道规格一般高1.8m~2m,顶宽1.5~1.8m,由于掘进方式和用途不同可以增大或缩小。 三、坑道地质编录的准备 (一) 资料及技术准备 1、资料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 2、技术准备 坑道编录人员应熟悉、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二) 物资准备 1、工具、材料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图板、讲义夹、三角板、量角器、铅笔、钢卷尺、皮尺、木桩、铁钉、垂球、照明设备、红白油漆、毛笔、作图用计算纸、样品袋、包装纸等。 2、各种表格 坑道施工通知书,坑道竣工通知书、坑道基点、基线记录表、坑道工程地质记录表、坑道工程标本记录表、坑道工程样品记录表、标本签、样签、照相记录表、坑道工程概况表(D2/0078-93表3) (三) 人员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一般2-3人。 组长主要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主要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主要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小组人员必须密切协作,方能完成整个编录工作。 四、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 编录程序 坑道施工和地质编录一般可照以下顺序反复进行: 坑道掘进→地质综合观察、分层、布样、标本采集→刻槽采样→投影作图、文字记录→继续掘进。 坑道地质编录要求及时、准确、在现场进行。一般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可以分段进行编录,也可以施工结束后一次性编录。 (二) 坑道地质编录要求 1、坑道验收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常见的问题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常见的问题 韦冠星,林建格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柳州 545006) 【摘 要】文章对工程勘察钻孔地质原始编录过程进行了论述,对工程钻探地质编录中采取率的岩芯长度、分层、取样、标贯试验等四个方面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编录;采取率 【中图分类号】P6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9)02-0085-02 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岩芯(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并用图表和文字将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之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一)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1.真实性:地质编录必须保证真实性,必须如实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随便乱加,乱减地质现象。 2.统一性:编录的格式要统一、简明。如图表格式、工程编号与坐标、样品与标本的编号、岩石名称、地层划分标准、图例等都应统一、简明,便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3.文字描述:内容要求简单、明了、说明问题。 4.编录工作应及时经常地进行,并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避免内容重复。 5.素描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要求而定,但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为1∶50~1∶200。 (二)地质原始编录的基本步骤 1.编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在进行编录前,编录人员必须熟悉场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任务书。由总工程师召集全体编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统一地层岩性定名。 (2)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会同探矿人员,根据地形地质图所布置的勘探孔位置,由测量人员放出钻孔位置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包括: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钻孔倾角;2)岩矿层分层起止孔深,深度精确到cm;3)各分层岩芯、矿芯、矿层顶底板岩芯等的采取率要满足规范要求;4)孔深校正(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钻孔设计书下发到机台后,要严格按设计书及地质规范要求施工。 2.钻孔地质编录 (1)钻孔开钻前,编录人员要对钻机进行检查,校核孔位坐标、方位角,并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进行编录,在预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踪指导,保证钻探质量。 (2)检查岩芯顺序是否正确。在施工现场,将岩芯箱依孔深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好,仔细检查岩芯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芯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芯顺序有颠倒的,应立即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芯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及当班记录员更正报表,并责令当事人做出书面检查。 (3)在检查、整理好岩矿芯并确认无误后,按岩芯箱顺序用数码相机对岩芯依次进行拍照,并在电脑内按矿区钻孔编号进行存档。 3.地质编录描述 (1)岩石名称、成岩时代、颜色、主要矿物成分、单层厚度、产状、岩性变化及分界线,软弱夹层的产状、厚度及其变化、性状、结构及其分带性、延伸情况、层面起伏差和破碎、泥化情况,岩脉名称、产状、厚度、接触带蚀变、充填、泥化程度和破碎情况。 (2)断裂的出露位置、产状、性质、宽度(或厚度)、断距、延伸情况、构造岩特征、充填胶结情况、透水性和密实程度、交汇组合割切情况及其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 (3)主要节理裂隙的产状、性质、长度、延伸情况、间距、宽度、充填物质、裂面起伏粗糙程度、相互割切组合关系。 (4)岩体的风化程度、深度、类型、特性及风化分带。详细编录沿软弱夹层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风化深度与性状。 (5)岩体透水性、地下水出露位置、高程,沿软弱夹层、断层和节理裂隙的活动情况,出露形态(涌水、线状流水、滴水、渗水、潮湿)、压力水头、流量、水温、水质化学成分、携出物、化学溶蚀和沉淀情况、补排关系等。 (6)收集并分析地基岩土体现场测试资料。 4.钻孔地质资料整理 (1)文、图、实物资料整理对野外记录的数据、素描图上墨;检查文字记录中,是否有错字、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修正其错误。核实各种数据,计算、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填写送样单等。 (2)编制钻孔柱状图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包括岩性、分层、断层、钻孔方位角及倾角等,绘 【收稿日期】2008-11-21 【作者简介】韦冠星(1958-),男(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助理工程师,从事岩土勘察设计工作。 - 85 -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 11.1.1 技术准备 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 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 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 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 附录B中表B.7)“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8)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 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11.2.1.2 检查整理岩矿心 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 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11.2.1.3 检查岩矿心样品签 确保岩矿心样品签(见附录B表B.11)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 误。 11.2.1.4 岩矿芯编号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53。 7 11.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1.2.2 观察记录 11.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 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a)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

地质勘查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1、探槽工程布置 要求:根据地质设计,明确施工目的和任务,及时组织施工。 要点:位置要准确。 1.1 根据地质设计,从设计图中量出探槽起点的坐标、探槽方位和长度。然后由地质技术人员汇同施工员到现场布置。探槽两端打木桩标记,并编上工程号。 1.2 探槽起点的确定:普查阶段布置的探槽用罗盘交会法确定,并根据地形地物核定位置;详细勘探阶段布置在勘查线上的探槽,起点坐标用仪器测量定位。 1.3 从探槽起始点,根据设计方向、长度布设探槽。露头出露良好的地段可不施工,覆盖太厚,用探槽达不到目的的地段也暂不施工。 2、探槽施工 要求:槽帮、槽底要求平直。 要点:地质界线、地层产状要挖清楚。 注意:探槽深度超过3米,应采取安全措施,必要时改用浅井接触。 2.1 探槽开挖前,先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拉一条直线,根据覆盖层厚度确定探槽开口宽度。槽壁坡角应在80°~85°,

槽底宽度一般不小于0.8米。探槽挖掘至基岩以下0.5米至 1.0米,对矿化带、断裂破碎带可适当加深。 2.2 探槽施工挖出的土、石必须堆放于槽口一米以外;雨天施工要开挖排水沟,防止槽壁坍塌或槽底积水。 2.3 岩层接触关系、地层产状、矿化蚀变带都要揭露清楚,槽壁、槽底要清理平整。 3.探槽野外地质编录 要求:编录必须现场进行。 要点:详细分层描述,并布、采样品。 注意:素描壁尽量与勘探线方位一致。 3.1 探槽编录通常素描一壁一底。当地质情况复杂,两壁相差较大时则要求素描两壁一底。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槽底一般用水平投影法取平均宽度绘制成规则的几何图形,也可按实际形态水平投影绘制。 3.2 东西方向的探槽素描北壁,南北方向的探槽素描东壁,对此矿区应有统一规定。若上述规定的槽壁揭露不好,可以改绘对壁。在展开图中,槽壁图位于上方,槽底图位于下方。 3.3 探槽素描图的展开方法 3.3.1 槽底水平,方位一致时用平行展开法(见附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