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住院病历

中医住院病历

中医住院病历
中医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姓名:杨女士性别:女

年龄:58 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退休教师

籍贯:江苏南京现住址:未知

入院时间:2010年12月6日10am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记录时间:2010年12月6日3pm 可靠程度:可靠

病史

主诉:头晕乏力一周,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一周前因与别人吵架出现头晕现象,睁眼时无天旋地转感觉,坐立闭眼可缓解。头胀痛,痛及两侧头部及巅顶,坐下或躺下能缓解。在家量得血压为180/115mmHg,得知患者有12年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洛丁新,既往血压为160/105mmHg,今日门诊处测得血压为145/80mmHg。近两天,患者自觉一直有恶心感,但无呕吐。耳中有轰轰如潮水之声。自觉手脚发麻,口中发苦。精神倦怠,双腿无力,走路不稳。睡眠不好,多梦。情绪不好,易躁易怒。舌红苔黄,脉细数。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2年,一直服用洛丁新,血压维持160/105mmHg。

系统回顾

头颅五官:耳鸣如潮,眩晕症状。

循环系统:有12年高血压史。

消化系统:近两天有恶心症状,不伴呕吐。

肌肉骨骼系统:双腿无力,走路不稳。

神经系统:头胀痛,痛累及两侧头部及巅顶。手脚发麻,眩晕。

精神状态:精神倦怠,情绪易激易怒,睡眠不佳。

个人史:患者出生居住在南京,居住环境良好,退休前职业为教师。有剖腹产史。饮食好清淡,情志过激,易躁易怒,无其他嗜好。否认传染病接触史。50岁停经。

婚育史:患者有子女一名,健康状态良好。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对海产品过敏,过敏症状为身上起红点,发痒。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高血压史。

体格检查

T:待查P:待查R:待查BP:145/80mmHg

一般情况:老年貌,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切题,简体合作。

皮肤黏膜: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无皮疹。

淋巴结:待查

头部:头型正常,头发花白,分布均匀,无瘢痕。

眼:眼睑无肿大,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瞳孔各项检查未查。

耳:听力尚佳,耳道无流脓,乳突无压痛。

鼻:鼻道通畅,无流涕,鼻窦未查。

口腔:口唇正常,其他未查。

颈部:无强直,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

胸部:未查

肺脏:视诊未查

触诊未查

叩诊未查

听诊未查

心脏:视诊未查

触诊未查

叩诊未查

听诊未查

周围血管征:无毛细血管搏动征。

腹部:视诊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

触诊腹软,无压痛,无异常肿块突起。肝脏未触及,肝-颈静脉反流征(-),胆囊未及,墨菲征(-)。脾肋下未触及。麦氏点(-)。

叩诊腹部呈鼓音,移动性浊音(-)

听诊未查

外生殖器及肛门:未查

脊柱及四肢:下肢水肿检查无病理变化。

神经系统:共济运动检查发现共济失调,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其他反射待查。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待查

尿常规:待查

粪常规:待查

CT:脑部CT显示小脑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头晕乏力一周,加重两天”入院。四诊合参,辨证当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患者因情志过激,肝阳暴涨,上扰清空,横逆犯胃,出现头晕乏力伴恶心无呕吐症状。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老年女性,因“头晕乏力一周,加重两天”入院;2、入院头晕乏力,四肢倦怠,情志不畅,睡眠不佳,伴恶心,无呕吐;3、辅助检查:共济运动失调,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脑部CT显示小脑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西医鉴别诊断:小脑多发性腔隙性梗塞应与肝性脑病相鉴别。小脑多发性腔隙性梗塞多见共济失调,而肝性脑病则有肝硬化、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待各项检查完善后,不难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西医诊断:小脑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诊疗计划:1、中药煎剂:天麻钩藤饮加减;2、片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3、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再行拟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实习医师签全名:

住院医师签全名:

主治医师签全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