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37页]

  • 格式:ppt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3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华汉、洪灵菲、胡也频
前期左翼作家中,除蒋光慈外,影响 较大的还有华汉、洪灵菲等人,他们的作 品同样表现出“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
(三)柔石
前期“左联”作家中,最优秀的是柔 石。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 浙江台州人,创作有短篇集《疯人》 (1925)、中篇小说《三姊妹》(1929)、 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1929)等,其 作品较早表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度。
一、复仇女神:苦闷与女权
丁玲最初的小说,以书写女性的时代 苦闷成名。处女作《梦珂》,写一位知识 女性由于个性品质与都市环境相冲突,最 终陷入困境走向堕落的个体悲剧。
二、“左联”时期:革命加恋爱
加入“左联”后,丁玲的创作开始有所 转变,作品里的性别意识开始退位,代之 以都市里流行的革命文学创作,有“革命 加恋爱”倾向。
张天翼的小说,善于以喜剧的眼光, 嘲笑城镇市民阶层那些庸俗、虚伪的社会 众生相。
二、《华威先生》时期:官僚时态讽刺
40年代,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上 有所扩展,转而讽刺抗战中暴露出来的种 种国民劣根性。
三、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创作,是张天翼小说创作的另 一翼。从30年代起,张天翼就陆续创作了 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蜜蜂》(1932)、 《奇遇》(1934)、《大林和小林》 (1936)、《秃秃大王》(1936)、《金 鸭帝国》(1942)等。
艾芜的创作,尤其是《南行记》等早 期作品,书写了西南边陲人物和风情,尤 其是那些并非不善良却无奈地被挤出生活 圈的“流浪汉”形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 独有的异域生存景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现实社会的不尽合理与不公正之处,以此 拓展了左翼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空间。
第五节 丁玲的小说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 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著名女作家。
四、张天翼的文学史意义
张天翼在30年代以左翼“新人”作家 的身份进入文坛,以犀利、明快的讽刺作品, 突破了初期左翼文学“革命的浪漫谛克”之 风,丰富了左翼文学的创作风貌。
第三节 沙汀的小说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 四川安县人。1922年到成都读书,开始接 触“五四”新文艺。
一、前期:印象写作与乡村叙事 二、后期:《在其香居茶馆里》与《淘金记》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 四、沙汀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三、延安时期:洁癖与转变
抗战爆发前后,丁玲辗转来到延安。 这一时期,丁玲创作中的性别意识曾短暂 复苏,体现在作品中女性主人公与周围习 惯势力之间的冲突。
四、新中国成立后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因为担任各种文 联、作协等职务,兼编《文艺报》、《人 民文学》,创作不多,主要写了一些评论、 杂文、报告文学等作品。
三、“革命的浪漫谛克”之清算
左翼文学创作中的“革命的浪漫谛克” 倾向,早在“革命文学”论争的当时,就 引起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后来逐渐引 起左翼文学批评界的普遍警惕。
Fra Baidu bibliotek
四、后期“左联”新人
倡导现实主义的同时,“左联”积极发 现和培植了一批新人作家,尤其是在鲁迅 周围,吸引了一大批后起的青年作家,如 张天翼、沙汀、艾芜,以及萧军、萧红等 人。
第六节 叶紫等作家的小说
1933年前后,左翼文坛上出现了几位 以农村题材创作著名的青年小说家,如叶 紫、吴组缃、罗淑等,他们的创作各有特 色。特别是吴组缃,虽非“左联”成 员, 创作却倾向左翼现实主义,作品有类似茅 盾社会分析小说的创作风格。
一、火一样的叶紫
叶紫(1912—1939),原名余昭明, 又名鹤林,湖南益阳人,“左联”后期的 青年作家。叶紫的创作以农村题材为主, 在30年代的左翼文学和众多农村题材小说 中,其创作以展示尖锐的阶级压迫著称 。
二、后期小说:乡村与悲剧
40年代的抗战时期,艾芜回到故乡, 创作了一些描写后方人民的民族苦难和抗 争的作品,比如《丰饶的原野》、《故乡》 等长篇。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艾芜继续发挥其抒情 风格,可是书写的对象,不再是那些被挤 出生活圈子的人物,而转向歌颂新时代里 的主人翁。
四、艾芜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二、细致的吴组缃
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组襄, 安徽泾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20世纪30 年代开始小说创作,结集有《西柳集》、 《饭余集》(小说、散文集)等,抗战期 间写有长篇《鸭嘴涝》,又名《山洪》。
第二节 张天翼的小说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 湖南湘乡人,生于南京。中学时即向鸳鸯 蝴蝶派杂志《礼拜六》投稿、发表作品, 1931年加入“左联”。作家最早为鲁迅、 茅盾等人赏识,曾在鲁迅主编的《奔流》 上发表了处女作《三天半的梦》等小说, 随后成为“左联”的“新人”作家。
一、《包氏父子》时期:市民喜剧讽刺
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
第一节 左翼作家小说概貌 第二节 张天翼的小说 第三节 沙汀的小说 第四节 艾芜的小说 第五节 丁玲的小说 第六节 叶紫等作家的小说 第七节 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第八节 萧红的小说
第一节 左翼作家小说概貌
一、前期“左联”的“革命的浪漫谛克”
1930年“左联”成立前后,在上海文 坛上活跃着的,主要有太阳社和后期创造 社的一批青年作家,如蒋光慈、钱杏 、华 汉(即阳翰笙)、孟超、楼适夷等,以及 “我们社”成员洪灵菲、戴平万等。
二、前期“左联”小说
(一)蒋光慈 蒋光慈的小说创作,从《野祭》(1927)开
始,特别是《丽莎的哀怨》(1929)、《冲出云 围的月亮》(1930)等作品,题材是典型的“革 命加恋爱”,主要书写人物的革命情绪和恋爱生 活,表现二者的冲突与转化,而革命的观念演绎 代替了精细的艺术描写,致使人物形象缺乏鲜明 的个性而流于概念化。
第四节 艾芜的小说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 四川新繁县人。青年时曾流浪我国西南边 境、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干过 杂役、报馆校对、小学教师等各种谋生职 业。1931年,艾芜来到上海,与同学沙汀 一起创作,后加入“左联”。
一、前期小说:异域与流浪
艾芜早年的漂泊经历,影响了他早期的 作品,描写的多是南国边境的异域风情, 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结集有《南行 记》、《南国之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