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电能表误差分析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电子式电能表误差分析与处理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供配电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电作为一种产品,其计量问题受到的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从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情况,分析电表在各种情况下的计量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量;误差;谐波;轻载
电能表一般安装在产权分界处,它是为供电、用电提供结算依据的一种计量仪表,其准确度及合理性将直接影响供电部门与电力用户的经济利益。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能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供配电问题变得复杂,对电能表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对电能表进行改进更新,以期满足供、需方的要求。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功能强大、可靠性较好的电子式电能表,已基本取代传统的机械式电表,使供电部门的计量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电力系统本身结构较复杂,同时电力负荷变动频繁,使得电子式电表的实际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从而使有些计量误差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影响电子式电能表准确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以确保电表准确、可靠的运行。
一、谐波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一)谐波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优质的电力供应应该是给用户提供工频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但在实际中由于有非线性用户的存在,使电压波形发生了畸变,出现了谐波。习惯上,我们将谐波称为高次谐波,工频正弦波为基波。
谐波对电力系统是有害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产生串、并联谐振,出现危险的过电流、过电压。(2)增加设备损耗,降低设备效率,使设备发热严重,缩短使用寿命。(3)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影响其可靠性及灵敏性。
出现了谐电流与电压,那么就会有谐波功率,而谐波对电力系统及电力用户都是有害的,而谐波是由非线性电力用户造成的,所以应该对这类用户加于限制。所以从理论上,我们应该对非线性用户向系统反馈的谐波电能进行计量,进行合理收费。但实际中,电子式电表在对谐波进行计量时产生了很大的计量误差,其主要原因是电子式电表计量频带较宽,基波与谐波没有被区分开,确切的说进行了全电量计量。导致的结果是:线性用户,电能表计量的是基波电能加谐波电能,使计量误差为正;非线性用户,计量电能为基波电能与谐波电能之差,使计量误差为负。这是不合理的,对供电企业和线性用户都是不公平的。
(二)处理方法
显然把包含谐波的畸变波形当基波进行计量会带来很大的计量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采用滤波器将基波与谐波分离开来,计算出基波电能与谐波电能,对线性用户基波电能等于总电能,非线性用户总电能为基波电能与谐波电能之和。
二、轻载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一)轻载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运行电流在标定电流5%~10%以下时,称之为轻载。轻载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潜动性能。对电能表来说,其潜动与启动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性能,当我们强调灵敏度的同时,必将考虑其抗干扰性能,两项折中,最后会损失一定的精度,所以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与机械式电能表相比,电子式电能表没有机械测量部件,所以电子式电表不会因为装配位置的问题出现潜动,但电子式电表还是会因为其他问题出现潜动,比如说电子式电表在轻载时,产生的脉冲没有规律,这样就会引起潜动现象。
2、电流互感器的影响。对电流互感器而言,它本身在工作时就有一定的激磁损耗和铁损耗,当负载为正常负载时,这一部分损耗占电流互感器的总容量的比重不大,此时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在线性范围内,即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会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在计量时电能表能够采用分段补偿的方式,只要补偿系数设置合理,就能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逐渐趋于平衡。但在轻载时,这一部分损耗所占比例增大,影响了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特性,使其进入非线性区域,此时误差与负载之间就不存在对应关系,那么就很难准确的对其误差进行补偿。
(二)处理方法
(1)选用高分辨率的A/D转换器。电子式电表是对电压信号、电流信号进行采集,转换成为数字信号,送入CPU进行计算处理。所以采用高分辨率的转换器能够分辨小信号,能将轻载时的小电流、小电压精确转换,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这样从内部进行改良,既提高准确度,又不影响电表的灵敏度。
(2)选用高精度的电流互感器。性能优异的电流互感器,具有低损耗的特征,轻载时其误差特性在线型范围内,消除了其角差和比差对电表准确度的影响。
三、电压闪变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一)电压闪变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二)处理方法
采用小波分解与同步检波法,将闪变后的信号按照频谱分为高频与低频,然后经过小波多分辨率分解,进而将畸变的电压与电流分离出来,得到畸变的功率。
四、结束语
要提高电子式电表的计量准确度,减小误差,我们要从多角度出发,发现电子式电表计量原理上的缺陷,进行改进。同时要从其内部元件出发,找到元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用更有优势的元器件。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成本问题,针对实际中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