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文化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陶文化探究

黑陶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智慧的结晶,其制作技艺源于长江下游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成熟于良渚文化,辉煌于龙山文化。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具或礼器,自远古至近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考古学家称为“文化面貌的照片,文化年代的日历”,成为再现古代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活标本”。黑陶作为多元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史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融使用价值、审美对象、文化意蕴于一身,是字、书、画的载体。

黑陶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晚期,随着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出土了大量表里、胎质均呈黑色的陶器。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炭黑陶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黑陶实物。黑陶首次被发现是在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以黑色陶器群为显著特征,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处于父系氏族时期的龙山文化的黑陶成就是最高的。良渚文化陶器是良渚文化的突出成就表现之一,其代表是薄皮磨光黑陶,是20世纪30年代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环太湖一带出土的。“黑陶文化”的概念最早被考古学家施昕使用,良渚遗址的最早发现者、中国考古学先驱何天行先生于1937年写出中国最早研究良渚黑陶的专著---《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对良渚镇各种器物的出土地点及地层进行了系统归纳,对良渚的文化、遗址和黑陶进行专门研究,首开黑陶文化研究先河,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他地区的黑陶文化也有发展,如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中的黑陶文化,大溪文化、长江中下游北阴阳营文化、马家浜文化遗址均有黑陶分布。屈家岭文化于1954 年首次在湖北京山屈家岭发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河南西南部及湖北北部一带,它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并有一些灰陶和黑陶。

黑陶器具通常装饰很少,但造型别致。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些黑陶器具大多挺拔俊秀,轮廓线条清晰可辨,与深沉厚重的彩陶截然不同。多数黑陶工艺只是在器物的某些部位装饰一点简洁的纹样、划纹和方格纹等。在工艺上,黑陶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最主要的,黑陶的胎质较薄,有的器具最薄处仅0.1-0.3cm,因此黑陶享有“蛋壳陶”的美誉。

关于陶器的起源,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故事。从我国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黑陶由妇女发明创造。陶器之于先民们有重要意义,其在历史长河的丰富遗存中随处可见,往往一些神话人物的名字就蕴涵着关于陶器存在的重要意义。譬如,盘古又叫盘瓠,即是葫芦; 伏羲又叫瓠甗,也是葫芦的意思。闻一多先生考证,伏羲是葫芦的化身,在不少文化遗址中都可以见到葫芦的踪影。为此,先民们在制作彩陶时,不可避免地模仿着葫芦的基本形制,将对祖先神圣的崇敬和日常的实用结合,从而影响了彩陶的形制以及装饰纹样的内涵、形式的变化。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至今尚无定论。它的起源应是多元的,起源阶段的陶器器型形态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及习俗有关,陶器起源的机制是采集狩(渔)猎经济发达的产物。尽管关于陶器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因其用途的多样性、人类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始产地的多民族性,决定了陶器的起源不可能囿于一国一地一法,其创制法也必然多源多样。大约10000年到8000年前,世界各地的人类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并使用了陶器,日本的绳纹陶器,中国和西亚的彩陶、黑陶,欧亚大陆北部梳齿纹陶器等无论造型、工艺技术及纹饰等均自成体系,表明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可以知道陶器的发明与人类使用火相联,它是土与火的结晶,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第一件作品,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