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测试仪器测量混响时间的实验比较

不同测试仪器测量混响时间的实验比较

不同测试仪器测量混响时间的实验比较
不同测试仪器测量混响时间的实验比较

使用不同测试仪器测量混响时间的实验比较

4.1测量对比方案

不同单位进行混响时间测量时,测量使用的仪器会有不同。为了对比不同测量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是在某学校剧场中进行的,共使用三套不同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测量仪器情况如下表所示。实验现场及仪器情况见下图 4.1。

为了保证不同仪器测量结果之间对比的可靠性,避免相关因素干扰,测量时, 使用了同一声源和同一接收话筒,测点位置也完全相同,并遵照ISO3382对仪器测量参数进行设置。

图4.1不同仪器混响时间对比测试现场

下图是测点布置图,由于测量时间较紧,故测点T4和T5没有来得及测量,测量数据仅包括测点T1、T2和T3的数据。用于比较的测量数据是T20。

4. 2噪声切断法的比较

下图是T1点RTA840和PLUSE噪声切断法测量结果的比较。

T1点噪声切断法不同仪器测量比较

下图是T2点RTA84C和PLUSE噪声切断法测量结果的比较

T2点噪声切断法不同仪器测量比较

1.80

0.00

和z8

n

9 丫9 5

1.60 1.40 1.20

1.00

0.80

0.60

0.40

0.20

125Hz 250Hz 500Hz 1kHz 2kHz 4kHz T—RTA840 -■—PULSE

下图是T1点RTA84C和PLUSE噪声切断法测量结果的比较

T3点噪声切断法不同仪器测量比较

T—RTA840

-PULSE

下图是T1、T2、T3点RTA84C和PLUSE 噪声切断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的比较

以上测量结果的图表中,给出测量的混响时间频率曲线的同时,也给出了每

个测量数据的正负偏差区间,使用数据点上下的小横线表示,分别表示正负5%的范围。

从RTA84C和PLUSE勺测量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声源切断法,两种仪器存在测量偏差。在中高频,仪器之间的测量偏差较小,500Hz以上测量偏差小于10%基本可以认为的相同的。但在低频,两种仪器的差别较大,主要是125Hz 和

250Hz,偏差超过了10%而且,在低频的曲线走向趋势也有很大区别。

与下面脉冲积分法测量结果比较来看,似乎RTA840勺测量结果更具有真实性。我们使用RTA840已有3年多了,对RTA840的操作非常熟练,而对新接触的PLUSB还有不熟悉的地方,可能因此引入了误差,也可能不同仪器曲线拟合计算方法的不同产生了误差。

引起不同仪器之间使用噪声切断法测量测量结果差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我

们发现的客观现象是,不同仪器在低频测量混响时间时会出现超过的差异。10%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厅堂混响时间的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使不同单位测量的结果具备互相可比的统一基础,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厅堂的混响时间的测量。 第1.0.3条测量厅堂混响时间,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或规范。 第2章测量系统 2.3接收设备 第2.3.1条接收系统应包括传声器、测量放大器、1/3倍频程滤波器和记录仪器。接收系统的设备,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传声器应是无指向性的。 二、记录系统宜采用声级记录仪(电平记录仪)。记录时,所选用的记录仪的笔速,不得影响衰变特性,并应调节记录仪的纸速使衰变曲线的斜度接近45°。 记录系统亦可采用与声级记录仪(电平记录仪)性能相当的能直接读出混响时间数字的记录仪器。 如采用录声机(录音机)记录声衰变,录声机(录音机)的录放系统则应在本规范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具有线性频率特性,其信噪比不应少于40分贝。 测量用的录声机(录音机),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磁带录音机基本参数和技术要求》中盘式二级、盒式三级的规定。

第3章测量方法 3.2测点选择 第3.2.1条测量厅堂的混响时间的测点数,满场时不应少于3个,空场时不应少于5个。 对于非对称性厅堂,应适当增加测点。 第3.2.2条所选择的测点应有代表性。对于对称性厅堂,测点必须在偏离纵向中心线1.5米的纵轴上及侧座内选取。 测点位置的选择,应包括池座前部约1/3处,挑台下以及侧座,但应避免在直达声场内。 对于有楼座的厅堂,应有楼座区域的测点。 满场时的测点位置应尽量与空场时的测点相重合。 如有必要应加测舞台测点;对有明显耦合的厅堂,应在耦合变异外加测点,其结果不计入全场平均。 第3.2.3条测点距离地面高度应为2.3米,与墙面的距离,应大于所测频带下限中心频率的半波长。 3.3记录数目与选值 第3.3.1条每一测点对于每一测量频率的有效混响时间衰变曲线不应少于三条。 第3.3.2条衰变曲线的衰变范围不应少于35分贝,在该范围的衰变曲线应从起始水平以下5分贝到25分贝呈直线形,并应由此直线的斜率决定混响时间。

体育馆混响时间测量观摩实验

体育馆混响时间测量观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厅堂混响时间的测量原理与实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 B&K公司Diarc建筑声学测量系统、特制脉冲声源发生器、A计权声级计 信号源:脉冲声源、MLS信号、E-sweep信号 三、实验原理 1、混响时间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混响时间不仅在音质评价方面,还在材料声学性能的测试、噪声控制等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参数。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 混响时间的定义: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106时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声压级衰变60分贝。某频率的混响时间是室内声音达到稳定状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音在房间内反复经吸声材料吸收,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用T60或者RT表示。 赛宾公式: 其中:V为房屋的容积、 S为室内总面积、 为房间内所用表面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2、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 2.1稳态噪声切断法 稳态噪声切断法是最常见的,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它先在房间内用声源建立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使声源突然停止发声,用传声器监视室内声压级的衰变,同时记录衰变曲线,最后从衰变曲线计算声压级下降60dB的时间而测得混响时间。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声衰变严重地受到无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瞬时起伏的影响,所以对相同的声源和传声器点必须测量多次进行平均。其测量原理图如图1所示。

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测得的响应和声压级衰变曲线如图2、图 3 所示。 2.2 MLS 最大长度序列信号或扫频信号测量法 采用具有随机性、自相关近似为D函数,长度为N的周期序列信号作为声源,可以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并抑制背景噪声的影响,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测量混响时间。此时,系统的脉冲响应等于输入输出互相关,其中,h(t)—系统的脉冲响应,S i—输入信号,S o—输出信号。 3、测量频率 测量混响时间所选取的频率,不应少于以6个倍频程中心频率:125Hz、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如有必要,应增加频率间隔为1/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4、测点选择 为保证数据可靠,建议作多次测量求平均,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厅堂内,一般不少于4-9点。 四、实验内容 1、一般规定: 1.1被测厅堂应提供满场状况、排演状况和空场状况三种被测状况,本实验仅对空场状况进行测量 1.2厅堂的门、窗均应关闭,门窗帘应展开 1.3在所选测点上混响时间测量时信噪比至少满足40dB要求(MLS可低至20dB) 1.4测量传声器应是无指向性的,离墙1.5米以上,高度置于离地1.5米左右 2、混响时间的测量的观摩实验 2.1连接Dirac测量系统 2.2调试测量仪器并对其进行校准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关键词: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有效性误差扩散发展 摘要:材料的吸声系数是材料的各项声学性能参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它对各种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混响室方法,对应有相应的国际ISO标准和国家GBJ47-83标准。混响室方法要求材料被制成10到12平方米的标准试件。另外对应一些较小的材料还常采用驻波管方法测量其吸声系数。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广泛应用于声学工程的设计计算,噪声控制工程的吸声降噪计算,材料吸声性能的等级评定它能测量声波无规入射时的平均吸声系数,这与实际工程中声波的入射方式较为接近,且不能用其它方法替代。 ABSTRACT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is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is very important, it has a variety of materials used in life and industr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Measurement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commonly used standard method of reverberation chamber,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ISO standards and national GBJ47-83 standard.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material is made from 10 to 12 square meters of standard test pieces. Also corresponding smaller standing wave tube material is also often used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widely used in acoustic engineering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sound absorption of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material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grading can measure the averag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random incidence sound waves, which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acoustic engineering approach closer, and can not use other methods of alternative. 混响室法来源回顾 如果一个声源在封闭空间内连续稳定地辐射一定频谱的声波,它就能激发起 室内许多个不同的固有振动方式,声波按不同方式在许多方向来回反射地传播。 在先的声波逐渐衰减,在后的声波不断补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时,除紧靠 壁面处和邻近声源处外,室内声场有可能达到:1,各点的平均能量密度相等;2, 各点从各方向来的平均能量流相等;3,到达某点的各波数间的相位是无规的。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声场,即称为扩散声场或无规声场,有时也称为混响声场。能 满足这样条件的封闭空间就是混响室。 美国声学专家赛宾(Sabine)最初在教室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建立了 著名的混响公式,即赛宾公式。并在1929 年提出了“混响室法测量吸声系数” 的论文,这就是混响室测量细声系数的开端。早期的混响室,不少是利用地下室, 储藏室等改装而成,主要用来测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但是在测量过程中人们 发现,同种材料在不同的混响室中测得的吸声系数相差很大。在50-60 年代,国 际标准协会组织了吸声材料的巡回测试,制订了在混响室中测量吸声系数的国际 规范,规定了测试样品的大小和混响室的体积范围,并要求混响室内安装扩散体 以改进室内的声场扩散。这样在实际应用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响室,所得实验 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对不通的混响室,彼此可以相互比较;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2019年文档资料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扩声系统,要达到上述行业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二方面的要求:一是电声方面的要求,即扩声设备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二是场地装修的要求,即在建筑结构已完成和难以改动的情况下,在装修中必须运用建筑声学原理,充分考虑房间混响对音质的影响以及吸声减噪的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各种装修材料,对建筑声学的缺陷予以弥补,二者缺一不可。 二、功能设计 多功能厅主要用于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竣工后将达到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厅。 ●能够满足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能够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艺术,考虑其最复杂的形式,满足广泛、多样的剧目编排的使用要求; ●能够满足各种歌舞剧演出形式、会议系统的使用要求; ●能够适应操作人员的使用要求,满足演出特殊的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活动和群众演出的需要。

●能够达到便于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并且具有完善的全备份功能,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 ●方方面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整个影视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目标 多功能厅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427平方米,一共设有二百多个座位。根据多功能厅的实际情况,对音质、隔声、室内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以自然声为主,在满足响度的前提下兼顾会议,使用时的语音清晰和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时的声音丰满。 为使厅内声场均匀,无回声及声聚集等声学缺陷,结合建筑结构,运用几何声学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厅内各界面的空间定位和声学表面性质。体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声学原理作好扩散设计,使观众有足够的早期反射声覆盖,并使早期反射声分布均匀、覆盖面大。使得观众厅形体丰富、美观实用。 一般来讲,混响时间短可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混响时间长可提高音乐的丰满度。我们认为,本系统应首先保证语言清晰度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音乐、环绕影视使用要求。所以在进行扩声系统设计之前必须以特定的混响时间为基础,只有在特定的混响时间条件下对观众厅的“声学特性指标”的设计才是科学的、准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四、设计规范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95)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适用范围 1、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 1)概述:隔声测量主要测量发声室和受声室两侧不同中心频率下的声压级差。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 A、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测量; B、楼板撞击声隔声测量。 (2)相关标准: GB/T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19889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10 部分) 第 1 部分:侧向传声受抑制的实验室测试设施要求 ; 第 2 部分:数据精密度的确定、验证和应 用 ; 第 3 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 第 4 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 场测量 ; 第 5 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第 6 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 的实验室测量 ; 第 7 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第 8 部分:重质标准楼板覆面层 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 第9 部分:吊顶上空相通的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 10 部分:小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2、室内混响时间测量 (1)概述:声音达到稳态后停止发声,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 60 dB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混 响时间,记做 T60,单位为秒(s)。 中断声源法是声源发声达到稳态后,突然切断声源停止发声,直接记录室内声压级 衰减曲线的方法。 ( 2 ) 相关标准: 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ISO 3382-2 : 2008 声学房间声学参数的测量一般房间混响时间测量新的《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3、混响室吸声测量 ( 1) 概述:在混响室内测量用于处理墙壁或顶部等界面的声学材料的吸声系数,或诸如家具、人、空间吸声体等的吸声量的方法。 按混响室放入吸声材料前和放入吸声材料后混响时间的差异,计算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这里吸声系数是指试件吸声量与试件面积的比值。用于测量声音无规入 射时的吸声系数,即声音由四面八方入射材料时能量损失的比例。 ( 2) 相关标准: GB/T 20247-2006 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

02第二讲室内声学及混响时间

噪声治理课程第二讲室内声学及混响时间 1、声音的传播 1.1 声音在室外的传播 在室外,声音将不断传播开去。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由于能量分散开来,声压级不断下降,理论上,对于点声源,离声源距离增加每两倍,噪声下降6dB。若某机器设备1米处的噪声为100dB,那么距离它100米远(相当于距离增加约7个两倍),那么噪声将下降40dB,降低到60dB,距离它1公里远(相当于距离增加约10个两倍),噪声将下降60dB,变为约40dB。另一方面,大气对声音也有吸收作用,尤其对超过2000Hz的高频声音,吸收效应更加明显,使噪声随与声源距离的增加衰减量变得更大。实验表明,常温常湿常压下,100m距离对125Hz、500Hz、2000Hz的声音衰减量分别为0.05dB、0.27dB、2.8dB。雷电产生时的声音是含有大量高频成分的霹雳声,由于距离很远,大多高频成分被大气吸收了,因此传到我们耳朵里往往是隆隆的低频声。 不同区域大气温度的变化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折,当上层空气是高温,下层地面附近空气是低温时,沿地面传播的声音会弯向地面,之后被被地面反射,继续前进,还将弯向地面,可能耗散在上空的声音返回地面,并“匍匐前进”,这样,声音会传得很远。冬季结冰的湖面就是这种情况,在冰上上讲话,对面几百米外都能听到。夏季的午后,地面被晒热,情况正好相反,上层空气是低温,下层空气是高温,声音向上弯折,很快

耗散在大气中,因此50-60米时就很难听到人的讲话了。有风的时候,如果风的气流速度上下完全一致,那么对声音将没有影响,但一般情况,上面的风速比地面的风速快,顺风时,声音向地面弯折,逆风时,声音向天空弯折,顺风因传播声音比逆风更有利。认为顺风把声音了声吹走、逆风阻住了声音是不正确的,风速最快仅每秒一、二十米,而声速为每秒340米,风如何跑得赢声音呢? 在室外,声音有绕过障碍物的本领,被称为声音的绕射或衍射,这是声音波动现象的体现,躲在围墙后面的人依然可以听到外面的呼喊。使用隔声屏障可以使声音最多衰减15dB,但因衍射不能完全隔离声音。道路两边的声屏障,或工业厂房机器的隔声板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效果在15dB以内,一般在5-10dB。由于低频声音波长长,容易绕过声屏障,隔声效果不如高频声。 草地、灌木林等对声音的传播也有衰减作用,但对高频的作用较明显,对低频的作用有限,100米的草地、灌木林对1000Hz的声音有23dB的衰减,而对100Hz的声音仅有5dB 的衰减。100米以上的长绿阔叶草地或灌木林在实际降噪中才有效果。 1.2 声音在室内的传播 声音在房间室内传播时,不但遵循室外大气中传播的规律,还会被房间天花、地面、墙面反射回来,声源不断发声时,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相叠加,形成复杂的室内声场。大的平表面会象镜面一样反射声音,而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内凹型的表面会聚拢声音,形成声聚焦。外秃的表面能够

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频率: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为Hz。 周期:声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记作T,单位为s。T=1/f。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为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为m/s。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t)的关系可简写为:c = 331.4+0.607t常温下,声速约为345m/s。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λf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耳可以感觉,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噪声监测的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它们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以不能听到。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 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二)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声功率级: Lw =10lg(W/W0) 式中:Lw——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W0——基准声功率,为10-12 W。 (三)声强(I)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 / m2。 声强级: LI = 10lg(I/I0)式中:LI ——声压级(dB); I ——声强(W/m2); I0 ——基准声强,为10-12 W/m2。 (四)声压(P)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单位为P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压缩和稀疏交替变化,所以压力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是取均方根值,叫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I= P2 / ρc式中:ρ-空气密度,如以标准大气压与20℃的空气密度和声速代入,得到ρ?c =408 国际单位值,也叫瑞利。称为空气对声波的特性阻抗. 声压级: LP = 20lg(P/P0) 式中:LP——声压级(dB); P ——声压(Pa);

声场测试报告

声场测试报告 一、设计规范及标准 根据舞台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定位并参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音响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WH/T38-2009《舞台扩声系统跳线柜、综合接线箱、地板接线盒设置规范》WH/T39-2009《专业音频和扩声用扬声器组件实用规范》 WH/T3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JGJ 57-2000/J 67-200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GB 4959-9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 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WH/T25-2007)《剧场等演出场所扩声系统工程导则》 GB/T 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ITU-R BT. 601-2 供演播室使用的数字电视编码标准; ITU-R BT. 711 供分量数字演播室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 GY/T 156-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接口;

AES3 供数字伴音工程线性表示数字伴音数据的串行传输格式; AES11 供数字伴音工程在演播中使用的数字伴音设备的同步规格; GB 3174-1995 PAL-D 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二、多功能演播厅声场设计说明 根据场景布局、实用面积,结合系统功能现实(文艺活动兼报告型会议、培训等等),我们选择主/辅/超低/返听扩声模式进行声场扩声。 本系统采用了48路扩展性强、处理功能强大、兼容性好、个性化、多场景方便方便每个操作者和每场演出、无线调音功能的数字调音台为核心进行音频系统主控制,无线手持、无线头戴、人声/乐器、合唱、鹅颈电容会议话筒对人声进行拾取,随后将初次拾取到的人声信号(人声信号先进入数字调音台综合管理) 通过专用的传输线缆传输到调音台,接着输出到效果器进行初次音质处理、修正、根据使用环境适当的添加音频效果后输入至调音台进一步的对音质处理(增益、MIC 前置放大器、均衡、单/立体声输出等等),这时通过调音台末端输出到12进12出音频数字矩阵处理器,运用其内置功能进行处理(输入信号进行压限、延时、均衡等操作,此操作有益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安全、声场音质的均匀),最后分频器进行音频信号处理分频,将音频电声信号一分为三进入扩声系统的信号电声放大部分,此部分是通过与扬声器技术参数相匹配的主/辅/超低频功率放大器对电声信号进行电功率放大,让音频可以有足够的功率去推相应的主/辅/超低频扬声器(也是系统的末端),对舞台这场区域,我们选配一对舞台返听扬声器,用均衡器进行音质处理(提升/衰减量程、增益调节、电压调节、信号动态调节等等),为场景提供一个高品质、高享受、高效率的优良声场。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操作的方便性,还选配了一台电源时序器对整套系统电源进行管理,可以通过此设备对电源逐一逐一的进行安全开/关(一键到位)。为了增加文艺活动演出方便还配置了一套舞台演出内部通讯系统。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判断题 1.一列平面波在传播过程中,横坐标不同的质点,位相一定不同。(×) 2.同一种吸声材料对任一频率的噪声吸声性能都是一样的。(×) 3.普通的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吸声材料。(√) 4.对于双层隔声结构,当入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隔声效果就相当于把两个单层墙合 并在一起。(×) 5.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波的传播就 是媒质质点的传播。(×) 6.对任何两列波在空间某一点处的复合声波来讲,其声能密度等于这两列波声能密度的 简单叠加。(×) 7.吸声量不仅与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而且与材料的总面积有关。(√) 8.吸声量不仅和房间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质有关,还和房间壁面面积有关。(√) 9.微孔吸声原理是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是我国科学家最先提出来的。(√) 11.对室内声场来讲,吸声性能良好的吸声设施可以设置在室内任意一个地点,都可以取 得理想的效果。(×) 12.噪声对人的干扰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而且和频率也有关。(√) 13.共振结构也是吸声材料的一种。(√) 14.当受声点足够远时,可以把声源视为点声源。(√) 15.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感觉有较大的差异。(√) 16.室内吸声降噪时,不论把吸声体放在什么位置效果都是一样的。(×) 17.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噪声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18.在设计声屏障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应在0.5以上。(√) 19.在隔声间内,门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隔声效果。(√) 20.噪声污染的必要条件一是超标,二是扰民。(√) 21.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噪声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 22.在实际工作中,低频噪声比高频噪声容易治理。(×)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

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 摘要: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针对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要点和手段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厅堂建筑;声学;设计 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声学设计,确保其音质。只有明确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手段,才能保证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

混响时间测量

混响时间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响时间的基本测量方法。 2、了解室内声场的衰减过程。 3、巩固混响时间的概念以及在厅堂音质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声学分析系统,功率放大器,球型声源等。 三、预习要求 《建筑物理》第十一章。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概述 混响时间测量是建筑声学中最经常的测量。一方面混响时间是目前评价厅堂音质的最重要的和有明确概念的客观参量;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和结构的扩散入射吸声吸数的测量、围护结构的隔声测量等都需要用到混响时间的测量,声源的性能测量。因此,混响时间的测量是建筑声学实验中最为基本的实验项目。 在封闭的声场中,声源开始辐射声能,声波即在同一时间开始传播,声源停止发声,室内接收点的声音并不会马上停止,而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声音的衰减过程。通过研究,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60dB所用的时间”为混响时间(T60)。并且得出了著名的“赛宾公式”和“伊林公式”。 2、混响时间测量 混响时间的测量就是由信号发声器通过发大器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并纪录,在室内声场达到稳态时,切断发声,记录声音的衰减过程,可以得出衰减曲线和混响时间的测量结果。 信号发声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噪声法,发出调频的正弦信号或无规则噪声,目的是避免单纯正弦信号会出现驻波现象;一种是脉冲法,声源型号采用脉冲声,包括发令枪、爆竹、气球炸裂等。 在厅堂内进行混响时间测试时,声源的位置一般在自然声源位置。传声器布置在代表性的位置。测试时需要纪录不同频率的混响时间,评价不同频率声波在声场中的衰减性能。 五、实验步骤指导 1、检查仪器以及校准仪器

2、采用声学分析系统测量混响室的混响时间

声学 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01234((*567(##"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 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 !89:;<=8;.>9=;//?=<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00123405567声学8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8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9:为-./00122系列标准的一部分; 本标准是<=#>0?1@A*0B0?1@A*6系列标准中的第四项标准:系列标准包括4 <=#>0?1@A*0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有关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基础标准的使用准则 <=#>0?1@A*1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一个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 <=#>0?1@A*3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 <=#>0?1@A*@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 <=#>0?1@A*6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环境修正法 该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一个机器设备或待测设备部件发射噪声的各种测定方法C该系列标准指导并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确定机器设备的发射声压级;同时本标准还列举了有关声功率级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情况; 本标准的附录D为提示性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4机械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4陈业绍E施庆圆; 本标准自055A年02月0日起实施; F

(完整版)超声波声强功率测量仪

超声波声强测量仪 一、详细介绍 超声波在液体声扬中产生空化效应的超声波强度(声功率)仪、超声波声强测量仪是超声波系统一个最主要的指标。它对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超声波处理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超声波功率(声强)测量仪可随时随地,快速简便地测量声场强度,并直观地给出声功率数值。 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超声波功率测试仪可做便携式和在线监测式。 二、技术参数 名称先欧超声波声功率(声强)测量仪 型号X0-2008 / XO-2008D (带D型为高温型) 可测声强范围0~150Wcm2 可测频率范围10KHz~1MHz 探头长度30cm, 40cm, 50cm, 60cm, 100cm 使用温度0~90℃(普通型)/ 0~300℃(高温型带D) 使用介质液体酸碱值PH4~PH10(可选择耐强酸碱型) 响应时间小于0.1秒 使用电源220V,1A

三、基本配置 超声波声功率(声强)测量仪包括毫伏表一台,探头一根,无选配件。 四、技术参数 可测声强范围:0~150W/cm2 可测频率范围:10kHz~1MHz 探头长度:60cm 使用温度:0~90℃(普通型) 0~300℃(高温型) 使用说明书: 液体声场中的超声波强度(声功率)是超声波系统一个最主要的指标。它对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超声波处理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超声波功率(声强)测试仪可随时随地,快速简便地测量声场强度,并直观地给出声功率数值。 根据使用场合地不同,超声波功率测试仪可做成便携式和在线监测式。 工作原理: 测量仪运用的是压电陶瓷的正压电特性,即压电效应。当我们对压电陶瓷施加一个作用力时,它就能将该作用力转换成电信号。在同样条件下,作用力越强,电压越高。若该作用力的大小以一定的周期变化,则压电陶瓷就输出一个同频率的交流电压信号。由于空化作用和其他干扰,实际的电压波形是一个主波和许多次波的叠加。要了解声场的实际作用波形,建议用频谱分析仪或示波器观察。 连接: 探测仪的输出端请接通用的交流微伏表或交流毫伏表INPUT端,仪表量程一般可设定在300mv或3v。OUTPUT端输出超声波的实际波型状态。如有必要,可外接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观察。探棒头部是超声波的敏感区域。 测量: 手握探棒手柄,将探棒头部插入到待测区域,同时看探测仪的输出,此电压值V即代表了该测量区域的超声波强度。若电压表的量程不合适,请随时调整。 超声波声强测量仪实物图片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研究总结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研究总结

厅堂音响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扩声系统,要达到上述行业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二方面的要求:一是电声方面的要求,即扩声设备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二是场地装修的要求,即在建筑结构已完成和难以改动的情况下,在装修中必须运用建筑声学原理,充分考虑房间混响对音质的影响以及吸声减噪的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各种装修材料,对建筑声学的缺陷予以弥补,二者缺一不可。 二、功能设计 多功能厅主要用于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竣工后将达到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厅。 ●能够满足学术报告等会议,兼中小型音乐演 奏、文艺演出等功能。 ●能够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艺术,考虑其最复 杂的形式,满足广泛、多样的剧目编排的使用要求; ●能够满足各种歌舞剧演出形式、会议系统的 使用要求; ●能够适应操作人员的使用要求,满足演出特 殊的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活动和群众演出的需要。

●能够达到便于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并且 具有完善的全备份功能,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 性,先进性。 ●方方面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整个影视中 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三、设计目标 多功能厅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427平方米,一共设有二百多个座位。根据多功能厅的实际情况,对音质、隔声、室内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以自然声为主,在满足响度的前提下兼顾会议,使用时的语音清晰和中小型音乐演奏、文艺演出时的声音丰满。 为使厅内声场均匀,无回声及声聚集等声学缺陷,结合建筑结构,运用几何声学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厅内各界面的空间定位和声学表面性质。体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声学原理作好扩散设计,使观众有足够的早期反射声覆盖,并使早期反射声分布均匀、覆盖面大。使得观众厅形体丰富、美观实用。 一般来讲,混响时间短可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混响时间长可提高音乐的丰满度。我们认为,本系统应首先保证语言清晰度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音乐、环绕影视使用要求。所以在进行扩声系统设计之前必须以特定的混响时间为基础,只有在特定的混响时间条件下对观众厅的“声学特性指标”的设计才是科学的、准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学校报告厅建设规范-所有

. 学校报告厅建设规范 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GB/T15485《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JB-92《民用建筑电气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11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GB50343-200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规范》 GB5-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9813《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GBJ30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EIA/TIA568B《商务楼通信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569《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EIA/TIA 607《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 JGJ/T16-92-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系统设备原厂技术指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选

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会用定量的方法了解分析室内声环境质量,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的和有明确概念的客观参数,是判断室内的语言清晰度和音乐丰满度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厅堂音质设计的主要依据。因而混响时间的测量也是建筑声学测量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内容 测量封闭办公室的混响时间。 三、测试原理 W ·C ·赛宾通过研究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的衰减率对人耳的听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他曾对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到刚听不到的水平所需时间(秒)进行了测定,并定义此过程的时间为“混响时间”。他发现这一时间为房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函数。 混响时间T 60: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停止发声,室内声压级将按线性规律衰减,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即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至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单位s 。 计算混响时间的赛宾公式为: A V T 161.060= 计算混响时间的伊林—努特生公式: mV a S V T 4)1ln(161.060+--= 60T —混响时间(s ) 0.161—常数 V —房间容积(m 3 ) S —室内总表面积(m 2 ) 4m —空气吸收系数 a —平均吸声系数 本实验因使用JT121声学分析仪,可直接读出混响时间值。 四、测试设备 声源部分:噪音信号源、滤波器、GZ021-A 功率放大器、全指向声源 接收部分:传声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JT121声学分析仪

五、实验步骤 1、按被测房间(4.1m×5.5m×6.9m)的要求布置好声源和测点位置,关闭好门窗,接好仪器设备。仪器应事先做好核对工作。 2、将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测点数不少于3个,每个测点上至少重复测量两次,各测点之间距离不小于1.5m。 3、调整信号源,发出100—4000HZ中心频率的1/3倍频程的白噪声,并使声场达到稳态,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记录仪指针上升到35dB以上(相对于0线),即记录仪的指标值高于本底噪声声级35dB以上,最好高出40dB。 4、中断信号,记录各频率的T60。每个频率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测点的混响时间。 六、注意事项 1、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 2、测量时房间的门窗必须关闭,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噪声控制复习题及答案剖析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或振幅和频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音)。 2、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向周围发出的总能量。 3、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计权声级。 4、透声系数:透射声功率和入射声功率的比值。 5、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声源与测点之间插入消声器前后,在某一固定测点所得的声压级的差值。 6、减噪量:在消声器进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的差值。 7、衰减量:在消声器通道内沿轴向两点间的声压级的差值。 8、吸声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与其吸声面积的乘积,又称等效吸声面积。 10、响度:与主观感觉的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为响度,符号为N,单位为宋(sone)。 11、再生噪声:气流与消声器内壁摩擦产生的附加噪声。 12、混响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达到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 13、噪声污染:声音超过允许的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的影响。 14、声能密度:声场内单位体积媒质所含的声能量。 15、声强: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声能。 16、相干波:具有相同频率和恒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17、不相干波:频率不同和相互之间不存在恒定相位差,或是两者兼有的声波。 18、频谱:频率分布曲线,复杂振荡分解为振幅不同的谐振荡,这些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叫频谱。 19、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绘制出的图形。 20、吸声系数:材料吸收声能(包括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

21、级:对被量度的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这个对数被称为被量度的级。 22、声压级:p L =10lg 20 2p p =20lg 0p p (dB) (基准声压0p 取值2510-?Pa ) 23、声强级:I L =10lg 0 I I (dB)( 基准声强0I 取值1210-W/m 2) 24、声功率级:w L =10lg 0W W (dB) ( 基准声功率0W 取值1210-W ) 25、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待定纯音的响度级。符号为L N ,单位为方(phon )。 26、累计百分数声级:噪声级出现的时间概率或累积概率,L x 表示x%的测量时间所超过的声级,更多时候用L 10、L 50、L 90表示。 27、吸声材料:是具有较强吸声能力,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 28、直达声场:从声源直接到达受声点的直达声形成的声场。 29、扩散声场:有声源的房间内,声能量密度处处相等,并且在任何一点上,从各个方向传来的声波几率都相等的声场。 30、混响半径: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声能密度相等的点到声源的临界距离。 31、混响时间: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衰减60dB 所需的时间。 32、吻合效应:因声波入射角度所造成的空气中的声波在板上的投影与板的自由弯曲波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 33、振动传递率: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基础上的力的幅值与作用于系统的总干扰力或激发力幅值之比。 二、单项选择题 1、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将噪声分类为:机械噪声、 C 、电磁噪声。 (A )振动噪声;(B )工业噪声;(C )空气动力性噪声;(D )白噪声。

噪声声强测量分析和应用

噪声声强测量分析和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21T15:40:12.7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王冰周磊[导读] 摘要:系统阐述了声强法测量再生的原理、方法和关键程序。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永济 044502)摘要:系统阐述了声强法测量再生的原理、方法和关键程序。以变流器的噪声测试为例,重点说明包络面的划分、声强探头的设置和测试结果分析。 关键词:声功率;声强;噪声测量 0 引言 传统的声压法测量噪声,需要消声室等特殊、昂贵的声学环境,而且很多测试品因结构、重量、尺寸及运转、安装条件的限制,不能在消声室内去测量。对于声源定位、声源排队等工作,使用声压法有很大的困难。相比之下,声强测量技术因其矢量性而具有诸多优点:它可以在普通环境下或生产现场准确的测定被试品的声功率;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声源排队、定位等方面的测试研究工作等。因此,声强测量已成为近年来用于噪声鉴别和声功率评定的有效手段之一。 1 声强测量基本原理 声强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声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声能,是描述声能流动的具体大小和方向的声学量。可以简单地认为:某点的声强=该点的声压×质点的速度,在声场中,A点的声强定义为:Ir=PAUr (1)) 式中Ir--A点在r方向上的声强,PA--A点的声压,Ur--A点在r方向上的空气质点振动速度。 常用声强测量法是双传声器法。双传声器法的基本原理如下:设声场中A点附近在r方向上有相距为?r的两点A1、A2,此两点的声压设 为PA、PB; 对无粘性的理论介质,A点的欧拉方程为: (2) 式中ρ--空气密度,用A1、A2两点声压的的差分,近似式(1)中A点的声压梯度,得到 Ur=- (3) 两传声器之间中点A的声压可用A1、A2两点声压的平均值来近似:P= (4) 将式(3)和式(4)代入式(!)中进行矢量相乘就得到A点的声强。 2 声强测量方法 声强测量方法有离散点法和扫描法。离散点法是将测量面均匀划分为若干单元,然后逐个测量每个单元中心点的声强,计算该单元的声功率,最后将所有单元的声功率进行平均,计算该单元的声功率。扫描法是将声强探头在适当长的时间内,在正交两个方向上(水平和垂直),以规定路线(S)型,在测量面元上进行匀速往复扫描。扫描持续时间对声强作时间平均,这样便可得到该测量面的平均声强。扫描法的关键点在于;准确的扫描路线和扫描线密度,探头轴线保持与测量面垂直,探头均匀移动,国标规定单个面元任何一次扫描的持续时间应不小于20s,手动扫描速度在0.1~0.5m/s,机械扫描速度应在0~1m/s。 3 声强测量关键程序 3.1 声源包络面的划分 包络面一般以声源的几何形状、材料类型、连接点和内部结构为划分原则。理论上可以选择任何包络被测声源的表面作为测量包络面,然后对包络面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均匀地将包络面划分为若干面元,也可以根据实际形状和声源指向性,非均匀地划分为若干面元,但要保证每个测量面至少分为4个面元。测量面距声源的距离可根据经验和空间大小来选择,如有温度梯度,至少距离20mm,如有气流,流速应低于4m/s,如测量面形如一展开的板或壳形振动面,距离至少200mm。 3.2 误差分析和现场检验 声强测量误差有很多(比如:近场误差、相位不匹配误差、气流干扰误差、声强探头及操作人员对声场干扰误差、背景噪声误差等),但主要误差还是背景噪声引起的误差,而背景噪声产生的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于:双传声器声强测量系统制造上的误差,会产生一定的相位失配,并随着背景噪声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交换两个通道分别进行测量,而后对两次测量结果进行平均来消除背景噪声引起的误差。 声强分析系统在每次测量前应检验仪器设备工作是否正常,这就需要现场检验。声强级检验:是将声强探头放在测量面上声强较高的地方,测量规定的所有频带的法向声强级I+,保持声学中心不变,将声强探头旋转180°,即探头倒向,再测得I-,要求所有频带范围内∣I++I-∣<1.5dB。 3.3 隔离柱长度选择 使用双传声器声强法测量时,两只声强传声器之间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称为声学距离Δr),其间距是用一段和传声器直径相同的圆柱体隔离柱来保证的。隔离柱使被测的声音只能通过传声器保护罩周边的窄槽对膜片起作用,这样就使得两传声器声学中心的距离得到精确的保证。这个声学距离Δr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参数。Δr过大会增大有限差分,过小会增大相位失配误差,只有当Δr远远小于测点与声源间的距离时,声强测量中存在的近场误差才可以忽略不计。隔离柱的长度有多种选择,常用6mm、12mm、25mm、50mm等,分别适合于不同频率的声信号测量,高频声音信号可以使用较短的隔离柱,低频信号使用较长的隔离柱,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12mm、25mm的隔离柱,兼顾高低频。 4 变流器的噪声测试 以一机车牵引变流器的噪声测试为例来说明声强测量的应用。首先根据牵引变流器几何形状,其包络面应为长方体X*Y*Z,测量面距离声源500mm,划分为上、左、右、前、后共5个方位,再根据变流器的内部结构,将left、right方位各细分成3个测量面,top方位细分成5个测量面,这样就形成了12个测量面(back面不予考虑),将各测量面均匀的分割成若干面元,X向10等份,Y向4等份,Z向4等份,这样就形成了128个面元,分布图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