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自己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

介绍11类皮肤病

一、病毒性皮肤病

1、单纯疱疹(I型)单纯疱疹(II型):生殖器疱疹

病因: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

好发部位:口周、鼻腔周围、面部及其它部位(口唇粘膜交接处)

皮损:红斑、小水泡

预后:7—10天会痊愈

症状:烧灼、微痒

用药:口服+外用

内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核酐酸类),另外利巴韦林(病毒唑,广谱,无肾损害)

外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

主要是肾毒性,,吸收慢、半衰期短,一天吃四次,200mg/天,分5次,病人依从性差。通过肾脏排泄,多喝开水,阿昔洛韦最便宜。

2、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次发病,终身免疫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年轻;带状疱疹:成年人)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沿神经分布排列,胸背、额面、四肢,病毒呈条状,带状发疹,发疹不超过前后正中线,半边

皮损:红斑、丘疹、丘疱疹、小水疱

症状:神经痛

预后:病程3—4周,因人而异,带状疱疹侵害第5对脑神经,严重引起角膜炎,导致失明

诊治:1)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2)营养神经:口服或肌注VitB1、B12

3)止痛:诺福丁、芬必得等本病以止痛为主,可用去痛片,强痛定,另可用

B1、B12、康体多。

4)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

3、水痘

本病中西医的叫法一样。临床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继之24小时内从躯干开始,后头面四肢先后出现红色丘疹和水疱。水疱为绿豆至黄豆大,周围绕以红晕,部分中央可见脐状凹陷。皮疹以躯干为多,呈向心性分布,常有瘙痒。2~3天后水疱干燥结痂。痘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疤痕,改病传染性较强,多见儿童。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湿毒内蕴,外感风热时邪所致,治疗以清热透表,解读除湿。西医认为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一般可采用新博林与扑尔敏、维生素c合用。

高中以上为成人水痘,发烧、皮损多,小孩不发烧

好发部位:向心性躯干、四肢近端、

临床诊断:脐凹

治疗:

1)抗病毒

2)抗感染:口服抗菌素

3)抗组胺药:第一期、第二期

4)外用药:炉甘石洗剂(不破损的情况下)

4、疣

为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由此病毒引起

寻常疣:老鼠奶

扁平疣:以脸部、手背多发

跖疣以脚趾间多发跖疣中医称为“跖瘊”,本病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硬实,色灰褐或灰黄,可有压痛。跖疣好发于足跟、足底等易受挤压处,有时可在胼胝的基础上发生,或两者同时并存。有的跖疣可数个聚集在一起融合形成角质斑块。中医认为跖疣是由于外伤磨擦,气血瘀阻所致,治疗以活血软奖疣。西医研究已知跖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

治疗采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病毒唑,更昔洛韦等;激光;冷冻;手术;化学剥脱疗法(鸭旦子去壳,取白色果肉晒干研成未,用麻油调匀外敷)

5、手口足病

病因: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手、足、口、臂,分布稀疏

皮损:红斑、小水疱、口腔粘膜糜烂

症状:一般无症状,可有低热

预后:一周左右,很少复发

治疗:抗病毒:利巴韦林,注意隔离

二、细菌性皮肤病

1、脓疱疮,为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与水痘有以下共性,均为少年儿童发病,都产生水疱,都会溃烂。离心性发疹(四肢多发,由远到近),月芽形,痒,多年多次发作易引起肾炎

治疗:外用药: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红霉素软膏

内服药:

2、毛囊炎:疖

病因:多为凝固酶阳性金萄菌感染引起,头、面、颈、臂、外阴,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治疗:

外用药:早期疖未化脓者可热敷,或外用20%血脂软膏、3%碘酊

内服药:选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物理疗法:紫外线理疗

3、丹毒

病因: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好发部位:足背、小腿、面部、单侧

皮损:红、肿、热、痛,界限清楚,色赤如丹,灼热疼痛,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中医一般把发生于头面的丹毒称为“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生于下肢的称为“腿游风”或“流火”;发生于小儿的称为“赤游风”。中医认为本病是由火毒湿热熏蒸皮肤所致,治疗以泻火解毒除湿。病程较长者治疗以活血化瘀、养阴解毒为主。西医依据皮疹表现特点把有水疱者称为“水疱型丹毒”;有脓疱者称为“脓疱性丹毒”;伴有皮肤坏疽者称为“坏疽性丹毒”;皮损不断扩大者称为“游走性丹毒”;反复发作者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西医已知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粘膜、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治疗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治疗:首选青霉素静滴,或红霉素、喹诺酮

三、真菌性皮肤病(妇科真菌感染可产生豆腐渣样白带,滴虫感染因滴虫呼吸产

生气泡,可产生泡沫状白带)

1、手癣和足癣

2、足癣

中医称为“臭田螺”,俗称“脚气”,广东人称之为“香港脚”。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趾缝、足弓、足跟、足缘等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1、浸渍糜烂型:主要表现为趾缝,尤其是第三、四趾间浸渍发白,糜烂滋水,散发臭味,瘙痒难忍。2、水疱型:主要发生于足底或足缘,粟米至绿豆大的水疱,基地潮红,痒甚。3、鳞屑角化型: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增厚、脱屑、角化过度或皲裂疼痛。有时三型皮疹相互兼有,很难确定是哪一类型。若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脓疱、红肿热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中医认为足癣主要是由湿、热、虫毒所致,治疗宜燥湿杀虫止痒。若足癣合并感染,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西医认为足癣的致病菌同手癣。

手癣

中医称为“鹅掌风”。临床主要表现为双手掌或手指屈面出现环状或地图状红斑,水疱、粗糙、脱屑。边界清楚,自觉瘙痒。手癣多由足癣传染而来,手部的指掌角化症或湿疹也常合并手癣。中医认为手癣是由湿、热、虫三邪所致,治疗宜除湿清热,杀虫止痒。西医认为手癣的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

病因:真菌引起

临床表现:

水疱鳞屑型:剧痒

角化过度型:无搔痒

浸渍糜烂型:剧痛,细菌感染时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