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刺激引起的大鼠的侵犯行为

电刺激引起的大鼠的侵犯行为

电刺激引起的大鼠的侵犯行为
电刺激引起的大鼠的侵犯行为

生理心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电刺激引起的大鼠的侵犯行为

一、实验目的

观察皮肤电刺激引起的种内和种间的侵犯行为,以及动物对无生命现象所产生的攻击行为。

二、原理

攻击指的是一种情绪行为,即把它视为一种强烈的内在情感。按照攻击的外在反应,可将其分成:掠夺的、雄性之间的、恐惧产生的、领土的、母性的和手段的攻击行为等等。按其种属的不同,还可分为种内的(如大鼠攻击大鼠)和种间的(如大鼠攻击小鼠)攻击行为。通过疼痛刺激等厌恶刺激来诱发动物的攻击和格斗行为是实验室常用的技术。疼痛刺激可由电刺激产生,并可得出较为准确的行为效果,而且这种方法的刺激参数易于定量和控制,方便可行,适于实验室研究各种动物攻击行为。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带有电栅的透明实验箱、0~600V的可变电源、带电击夹的导线、秒表(0.1s的精确度)、健康成年的雄性大鼠(200克左右)4只、健康成年小鼠1只、玩具鼠1个、视频采集线、三角架(带摄像头)

四、方法与步骤

1、观察单只大鼠和小鼠电刺激时的行为

将一只大鼠或小鼠单独置于实验箱中,连接好电源,待其熟悉3分钟后予以交流电刺激。刺激参数(刺激的时间和强度)视动物反应的强弱而变,一般刺激时间不超过10秒,刺激时间间隔为3min,刺激电压由10V(小鼠)或20V(大鼠)起始,每次增10V。一般可观察到下述三种反应:(1)对刺激无反应或探索行为;(2)退缩、躲避;(3)奔跑、尖叫,有时还引起排便。

注意事项:一定要控制适当的刺激强度,电压不能过高,否则会产生电休克或烧伤,仔细观察刺激强度与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

2、种内的攻击行为

将两只大鼠放入实验箱,让其熟悉环境,并观察其行为5min,然后按“实验内容1”依次进行电刺激(参考值:20V、40V、60V)达10s,仔细观察刺激产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3、大鼠对玩具动物的攻击行为

将一只大鼠和一只无生命的鼠玩具放于实验箱里,依“实验内容1”予以电刺激,观察大鼠的反应。

五、结果

1、单只大鼠在递增电刺激环境下的行为变化(刺激持续时间10s)

为,在40V左右及以上的电压才会出现尖叫、排便行为。由此,利用疼痛刺激可得出较为准确的行为效果。

2、单只小鼠在递增电刺激环境下的行为变化(刺激持续时间10s)

描述分析:由表中可看出,单只小鼠在20V左右出现退缩、躲避行为,30V左右出现奔跑、尖叫。在一定范围内,情绪反应随电压的增强而增强。

4、大鼠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攻击行为的变化分析

描述分析:在电压40V~60V,服从鼠一直存在“防御性的直立姿势”,两只鼠均有奔跑、尖叫行为;在60V左右的电压下,才会出现攻击行为,而且是两只大鼠相互攻击,相对优势鼠来说,服从鼠攻击性较弱。

表四:大鼠对玩具动物的攻击行为(刺激持续时间10s)

描述分析:在30V左右~60V的电压时,出现奔跑、防御性的直立姿势的行为。在40V左右~60V的电压时,出现尖叫行为。在60V电压时出现攻击行为。

5、比较种内的攻击行为与大鼠对玩具动物的攻击行为的差别:

在20V的电压下,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大鼠均伴有异体修饰行为。在30V-60V 电压下,均伴有防御性的直立姿势。种内攻击行为的持续时间随电压的变化不大,而大鼠对玩具动物的攻击行为的持续时间随电压的变化较大,但没有线性关系。总体分析,不同程度的电刺激会引起动物不同的情绪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反应的激烈程度随电压的增强而增强。

产生防御性的直立姿势和攻击行为的意义是动物在受到外界威胁下的本能防御。产生尖叫、奔跑行为是大鼠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应对措施,也属本能行为。

(功能性)电刺激

《低频电疗法》 见:南登崑主编.实用物理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16-363 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低频电流的特点是:①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②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③无明显热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最早用“电”来治病要追溯到公元前420年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公元前46年的古罗马医生Scribonius Largus,他们分别将一种放电的鱼(torpedo fish)给病人食用或放在病人患处来治疗头痛和痛风。1700年Dureney开始了用电流刺激蛙肌肉的生理实验。183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了感应电装置后,低频脉冲电流常用于治疗头痛、瘫痪、肾结石、坐骨神经痛,甚至心绞痛。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是“电疗的黄金时代”,电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多种低中频电疗法得到发明并广泛应用于临床。首先是被称为“电疗之父”的D.B.Duchenne 出版了基于电疗的电生理学著作,第一次描述肌肉运动点。然后,1909年法国人Louis Lapicque最早使用“基强度(rheobase)”和“时值(chronaxie)”二词(直到今天仍在沿用)。1916年Adrian首次描述了正常肌肉和病肌的强度—时间曲线。1950年间动电疗法问世。但在随后的本世纪中期,由于生物化学、药理学的进展,电疗一度被临床医生冷落。直到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和70年代对阿片肽(内原性吗啡样物质)的研究,电疗才又重新受到重视。60年代,高压脉冲电流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开始应用。1968年我国晶体管低频脉冲电针机研制成功,使电针迅速在全国推广普及,并用于针刺麻醉上。同年,Shealy等根据闸门控制学说推出脊髓电刺激疗法,以后相继开展了中枢性电刺激(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尾核、脑垂体埋入电极刺激法)的研究。70年代,Long和Shealy发明了TENS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和音乐电疗也在同期开始应用。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开发了很多功能先进、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电疗设备,在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及镇痛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得电疗尤其是低频脉冲电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一、低频电流的分类及各参数的意义 ㈠低频电流的分类 1.按波型:有三角波、方波、梯形波、正弦波、阶梯波、指数波等。 2.按有无调制:分为调制型和非调制型。 脉冲电流可以被调制,如图3-1-2。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波幅调制、相位调制、波宽调制、频率调制。还有一种较少见的浪涌调制(surge)或称为斜面调制(ramp),其原理见图3-1-3。可以用几种方式同时调制一个脉冲电流。 有两个概念与调制有关:列(train)和群(burst),在后面将会用到。一列脉冲波是未

郁证的大鼠模型

关键词:郁证;应激;大鼠模型中图分类号:R2-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3-0030-0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责自罪,甚至企图自杀等,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1]。它与中医郁证有若干相通之处,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多因情志所伤或素体偏弱,致气机失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2]。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应激性事件有着密切关系,慢性应激可以诱导抑郁。我们采用慢性轻度应激和孤养2种经典造模结合的方式,利用长期不可预见性的轻度应激,造成动物的抑郁状态,类似中医的“郁证”,并对此模型的建立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分组健康SD 成年大鼠,体重180~200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SCXK (沪)2007、0005。用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①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笼每笼喂养5只:②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组(模型组)10只,每笼孤养1只:③造模加百忧解组(阳性对照组)10只,每笼孤养1只。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造模过程持续24d 。1.2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按照Katz [3]248的方法略加改进,将明暗颠倒24h 、夹尾1min 、禁食24h 、禁水24h 、160Hz 摇晃5min 、30V 电压电击足底5s 、40℃环境5min 、冰水游泳8种刺激,随机安排到24d 内,每日1种刺激,每种刺激出现3 次,同种刺激不能连续出现,使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生。 1.3行为测定按Open-Field 法[3]248测定行为。 敞箱装置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底面为76cm ×76 cm 的正方形并被等分为25个等边方格,周围有高40cm 的墙壁。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此项试验观察,每日早晨8∶00―12∶00进行此项试验观察。将大鼠置于中心方格内,观察大鼠在5min 内穿 越格数(四爪均进入的方格方可计数,为水平运动得分),后肢直立次数(两前爪腾空或攀附墙壁)为垂直运动得分,彻底清洁敞箱后再进行下1只大鼠的观察。每周进行1次行为评分。 1.4体液消耗实验按Willner P 等的实验方 法[4],试验前,在隔离噪音的安静房间内,训练动物适应含糖饮水,每笼同时放置2个水瓶,第1个24 h ,2瓶均装有1%蔗糖水,随后的24h ,1个瓶装1%蔗糖水,1个瓶装纯净水。24h 的禁食禁水后,进行大鼠的基础糖水/纯水消耗试验,同时给予每只大鼠事先定量好的2瓶水:1瓶为1%蔗糖水,1瓶为纯净水,计算大鼠1h 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1.5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 ±s 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 检验,P <0.05为有显 著性差异。 2结果 实验结果 见表1~表4。 3讨论 3.1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看,抑郁症的发生是受到 外界的不可知的慢性刺激后引发的。为了便于实验研究抗抑郁药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其发病原因在动物身上模拟抑郁症的症状。目前本病的动物模型国内外报道较多,一般可分为应激模型、孤养或分养模型、药理学抑郁模型、脑损伤模型、操作应激模型、遗传选择性抑郁模型等[5],其中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 )抑郁模型主要模拟了人类抑郁的核心症状即快感缺乏,同时模拟了其它重症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如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探索行为能力下降、侵犯攻击 郁证的大鼠模型 王玉露1,林于雄2,陈 燕 1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建福州350003) 收稿日期:2010-03-13 作者简介:王玉露(1975—),女,讲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理学的研究。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June 2010,20(3)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20卷第3期30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效果 导语: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运用,在我们国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都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治疗疾病,不可以治疗疾病,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运用,在我们国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都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治疗疾病,不可以治疗疾病,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吃药,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很多人特别关注,那么具体这样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看看以下的介绍。 一、简介 以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作为一种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最初,临床治疗与研究者皆着重于周边神经受伤后,麻痺肌肉之复健。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使用才引起广泛的注意。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经由完整的周边神经系统传导电流,以引起肌肉收缩的一种电刺激方式。在1976年的蒙特娄奥运中,前苏联科学家Yadov M. Kots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主动运动训练前苏联奥运代表队。这个训练方式通常被称为苏联技术(Russian technique)。Kots指出,这个技术的运用,可增强运动员的肌力,且比单独使用运动训练,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这个结果引起了西方科学家的兴趣,并开始了一连串的研究。 在临床使用时,不论是针对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强度必须能有效的使关节活动达到可能的最大范围。电刺激引起之肌肉收缩最好能对抗重力,并完成完整之关节活动。但电刺激强度亦不可太强,造成不必要的反射反应。由于关节活动度的增加与治疗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脊髓电刺激疗法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 脊髓电刺激疗法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1943年Martin对脊髓痛以直流电的效果进行了观察,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以后,Shealy等人发现对猫的脊髓后索给以50Hz的方波电刺激后,疼痛刺激被抑制,1967年开始临床应用,治疗6名病人,全部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或消失。当时他们是在全麻下切除椎板,将电极植入蛛网膜下腔。1971年以后,日本学者下地恒毅首先将电极改进为植入硬膜外间隙,取得了同样的止痛效果,降低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SCS在早期曾称为刺激镇痛疗法(stimulation-produced analgesia )。7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近10年以来,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成功率和长期疗效不断提高,该方法逐渐在西方国家推广。全国人口不足1千万的比利时,在1983年至1992年的十年间,共植入了700套SCS系统。截止到1994年,在欧洲治疗周围血管梗阻性疾病(PVD)的患者就超过了7000例。但该方法有创伤性,病人不易接受,故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一般把它作为各种顽固性、难治性或其它方法无效的疼痛症的最后一道保守治疗方法。 一、物理特性 与TENS相似。波型主要有单相方波、不对称双相方波等。频率一般在10~120Hz之间(早期的蛛网膜下腔刺激的频率可达100 ~500Hz,现已不用),波宽为0.1~1.0ms。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镇痛 1. 镇痛机制:SCS和TENS都是根据闸门控制学说而发展起来的,二者的镇痛机理相似。但对SCS的研究明显比TENS少。早期的研究证明SCS治疗后P物质(CCK、VIP、神经紧张素等)含量明显变化,而最近数年的的研究显示GABA能神经元高度参与了SCS的镇痛机制。 SCS所刺激的神经元(纤维)--脊神经背根、脊髓后角神经元、脊髓丘脑束与SCS的镇痛作用有关。Chandler认为SCS的止痛机制是降低了脊髓丘脑束中与细传入纤维相关联的神经元的活动,而SCS引起的感觉异常是因为激活了脊髓丘脑束中与粗传入纤维相关联的神经元。Hunter等观察到SCS能促进背角初级神经元和Ⅰa神经元的逆行性活动(antidromic activation),缩短运动神经元的潜伏期,增加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率。Meyerson等所做的小鼠单神经病试验发现,SCS刺激10~20min后,反射弧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的阈值明显升高,

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

大鼠行为学实验评价汇总 大鼠行为学评定方法比较 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behavior test)的十分重要,对其评定的方法也颇多,但究竟那种方法更适用,目前未有人进行过比较。为了合理选择MCAO后的评定方法,如下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行为学评定方法进行比较。 行为学检查方法:由3位参加试验的人员分别以单盲法对试验的大鼠进行打分和记录.然后将3组的记分结果进行平均后的得分进行统计计算。(国内) 由一个对试验实施过程不了解的观察者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续贯进行。如果大鼠在一次评测中出现恰当的行为,而以后却未出现,按前者记分。(国外) 1. 神经行为学检查Longa评分法 2.Berderson评分法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 3. 攀绳实验 4.网屏测验(screen test) 5.肢体放置测验(limb-placement test)Elicited Forelimb Placing 6.开野试验(Open-Field法)测定行为 7.MNSS 8.转动杆测验(rotating pole test) 9.Rotation 10.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 11. rotarod test 12. adhesive-removal somatosensory test 13.Spontaneous Activity 14.Symmetry in the Movement of Four Limbs 15.Forepaw Outstretching 16.Climbing 17.Body Proprioception 18. Response to Vibrissae Touch 改善记忆作用 1.跳台试验 2.避暗试验 3.穿梭箱试验 4.水迷宫试验 Motor behavior (1) observation of spontaneous ipsilateral circling, (2) contralateral hindlimb retraction, (3) beam walking ability,平衡木测验(balance beam test) (4) bilateral forepaw grasp, Skilled forelimb function (1)staircase feeding apparatus nociception (1) plantar test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专业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调制型或非调制型)刺激运动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tJlation,简称NMES)。一、正常肌肉电刺激疗法 所谓正常肌肉是指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神经失用的肌肉及废用性萎缩的肌肉,应用NMES 可以锻炼和加强肌肉的力量,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可以训练肌肉做功能性动作。 (一)方法原理 电刺激可以使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且兴奋可传至所支配的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有关这部分的电生理机制已在前面介绍,此处不再复述,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所兴奋的是神经而非肌肉,当肌肉失神经支配时,电刺激才会直接兴奋肌肉,为更好地理解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必要先了解强度/时间曲线(itensity/time curve)。 能引起神经纤维或肌肉组织兴奋的最小电刺激称为阈刺激,它包括一定的电流强度及与之对应的最短刺激时间,在阈刺激的产生中,不同的电流强度需要不同的最短刺激时间,强度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图6-27)。 图6-27神经与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 虽然神经及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形态相似,但位置不同,这说明引起神经兴奋的阈刺激强度低,时间短,而引起肌肉兴奋的阈刺激强度高,时间长。换言之,神经比肌肉更容易兴奋,所以,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首先兴奋神经,神经再将兴奋传至所支配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对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较强的电刺激直接兴奋肌肉引起收缩。 (二)物理特性 1.波形 虽然有多种波形可用于NMES,但常用的波形有两种:非对称性双向方波及对称性双向方波,它们的优点是:①可避免电极下电化学作用对皮肤的刺激;②电流强度快速升至峰值,可避免神经纤维的适应现象(见第l节)。 2.波宽 许多NMES刺激仪波宽定为0.2~0.4ms,研究表明0.3ms的波宽是最舒服的,波宽小于0.1ms,需要较强的电流强度方能引起肌肉收缩,而高强度的电流会兴奋细纤维神经,引起痛觉的传入,

实验动物上岗证考试大鼠试题

1、由日本Okamoto从Wistar大鼠中填培育的一种白化高血压大鼠,10周龄后动脉收 缩压雌鼠可达180mmHg雄鼠可达200mmHg以上。这个大鼠品系是 A ACI B F344 C SHR D WKY 2、由美国某兄弟农场培育,产仔多、生长最快、性情温顺、对性激素感受性高,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封闭群大鼠是 A Wistar B Sprague-Dawley D C Long-Evans D LOU/C 3、下列动物中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容易的动物是。 A 小鼠B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4、下列动物中,对致畸药物十分敏感,适宜作致畸实验的动物是 A 狗 B 兔 C 豚鼠D大鼠 5、对大鼠外观描述正确的是。 A 成年大鼠一般体长10-15cm B 大鼠与小鼠同属一个属是小鼠长大成年而成 C尾巴上被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 D 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 6、下列均可导致大鼠产生攻击人的倾向。 ①粗暴操作②营养缺乏③母鼠哺乳④雄性大鼠关养在一起 ⑤雄性激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严重缺乏时雄性大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A VitA B Vit C C VitE D VitB2 8、大鼠比较活跃,采食、交配多在此期间发生。 A 夜间和黄昏B夜间和清晨 C 白天和黄昏 D 白天和清晨 9、大鼠对极为灵敏,长期慢性刺激时,会引起大鼠肺炎和进行性肺组织坏死。 A 噪声 B 高于临界的温度C粉尘、氨气 D 光照强度 10、大鼠,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适宜作行为学研究。 A喜独居,喜安静的环境 B 喜群居,耐噪声环境 C 喜独居,耐噪声环境 D 喜群居,喜安静环境 11、由于,大鼠适于建立龋齿的动物模型 A门齿终身不断生长,需经常磨损以维持其恒定 B大鼠上下颌各有2个门齿和6个臼齿 C大鼠有乳齿 D磨牙的解剖形态与人类e相似,产生与人一样的龋损 12、由于,导致大鼠不会呕吐。 A在界限嵴存在一个褶 B 大鼠属于单室胃 C 胃分为非腺胃和腺胃 D 食管细长 13、对大鼠的肝脏描述正确的是。 A大鼠的肝重量约占体重的10% B 大鼠肝脏分为五叶 C再生能力很强,切除90%后可再生D肝Kupffer’s细胞95%有吞噬能力14、大鼠与小鼠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一、治疗作用 1.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可保持肌肉性能与质量,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2.电刺激后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肌肉收缩的泵效应可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改善营养,防止、延缓或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防止纤维化、硬化和挛缩。 3.刺激运动神经可引起较大的募集活动,激活较多肌纤维,肌肉发生收缩,增强肌力。 4.刺激平滑肌,可提高平滑肌的张力。 二、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伤病所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废用性肌萎缩、习惯性便秘、宫缩无力等。 三、禁忌症 痉挛性瘫痪、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破损处、金属异物局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其附近等。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暴露治疗部位,找出需要刺激的肌肉点。2.取两个点状电极和衬垫置于患肌肌腹的两端,一般近心端为阳极,远端电极为阴极。电极以沙袋、固定带固定之。 3.启动电源,缓慢调节电流强度以引起不过于强烈但有明显可见的肌肉收缩而无明显皮肤疼痛为度。(过强的电流会引起患者疼痛而且肌肉收缩拌僵抖、收缩先强后弱、治疗气仍有僵硬不适感。) 4.在治疗中不得陋意取下电极片,不得随意加大电流量,以免被电击。治疗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以免电极衬垫位置移动、电极脱落直接接触皮肤而发生烧伤.治疗时电极下不应有痛灼感。治疗中如出现疼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是否电极滑脱接触皮肤或电极、衬垫不平,使电流集中于一点。如未出现烧伤,应予纠正。如已出现烧伤应中断治疗,对症处理。 5.开始治疗前应向患者交待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剂量缓慢增加。治疗中应经常巡视,对有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尤其注意,防止烧伤。 6.治疗完毕时,缓慢将电流输出调整回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和衬垫。 7.治疗结束后告诉患者不要搔抓治疗部位,必要时可使用爽肤剂。 8.治疗使用过的衬垫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煮沸消毒,整平后在阴凉处晾干备用。

脊髓电刺激疗法

脊髓电刺激疗法 疗法简介 脊髓电刺激疗法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一种方法。 脊髓电刺激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植入患者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植入腹部或臀部皮下的发放电脉冲的刺激器,以及连接两者的延伸导线。 脊髓电刺激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电极传递的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脊髓外周电刺激系统植入术是一个微创手术。医生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或在脊柱上开一个小骨窗,将电极放到脊髓硬膜外间隙的特定节段,然后通过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观察刺激覆盖的位置以及疼痛改善的程度,并根据测试的情况调整电极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刺激状态。患者在此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以配合测试。测试成功后患者会带着临时刺激器回病房,接受一个两到七天左右的测试期,观察疼痛和日常生活(如睡眠、行走等)的改善情况。若疼痛缓解良好且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则植入整个刺激系统(延伸导线和刺激器。)术后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会用体外程控仪对脊髓电刺激系统进行无创性的设置和调整,患者也可以用配置的病人程控器在医生设定的范围内进行调节,操作非常方便灵活。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是神经电刺激治疗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接受治疗的患者必须符合如下标准:患者的诊断必须适合这项治疗(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患者传统治疗方法失效、排除显著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神经电刺激测试证明了疼痛的缓解。 让患者明白脊髓电刺激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而不是消除疼痛,疼痛减轻的程度为50%~70%,而且在治疗中十分需要患者的配合及参与,包括: 1﹒围术期疼痛强度评估表、示意图的填写及绘制; 2﹒术中电极的放置、刺激参数的设置等都是根据患者的描述完成的; 3﹒术后脊髓电刺激系统的操作、术后注意事项、尤其治疗初期对一些活动的限制等都需要患者主动的配合及参与,在整个脊髓电刺激治疗中,只有患者的积极治疗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才能使脊髓电刺激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 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陆敏孟玲彭军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3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 ) 。 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疗效更明显,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相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VFSS评分电刺激组治疗后明显高于电针组。 结论:电刺激疗法和电针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作用更佳。【关键词】电刺激;电针;吞咽障碍;脑卒中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采用吞咽功功能训练、针灸,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治疗,虽然这几种方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均已得到了肯定,但对这几种治疗方法很少系统地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本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分别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初步的策略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一200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45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l],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入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吞咽费力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40—80岁;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③无严重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 评分>24分;④首次发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⑤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4、5级。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l0例;年龄43—75岁,平均(60.2 0±9.55 )岁;病程10-35d ,平均(18.04±6.35)d;脑出血患者5例,脑梗死患者40例;假性延髓性麻痹41例,真性延髓性麻痹4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14616095.html,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作者:倪锡森龙金瑶陈剑浩陈晓婧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9期 【摘要】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等。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动物实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帕金森病动物行为学实验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行為学;模型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是以运动减少、肌肉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症状,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的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纹状体DA递质减少,细胞内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body,LB)形成[1]。在探究PD的真正治病机理和更多有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动物实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因为造模成功的大鼠行为往往与临床PD患者的特殊行为互相对应,所以实验中往往通过多种行为学方法进行PD大鼠的行为学障碍的检测,来判断造模的成功与否。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PD大鼠模型行为学实验方法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1检测大鼠协调运动能力 APO诱导旋转实验:分别在术后7d、14d、21d给予APO(0.5mg/kg,SC)诱导大鼠旋转,观察在安静宽敞的环境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取30min内旋转圈数≥210转的大鼠作为成 功的PD模型组。及给药后4周后每组大鼠腹腔注射APO0.15mg/kg,注射5min待大鼠稳定向左侧转圈后计数,以旋转360度为1次,共记录30min,观察各组大鼠30min旋转总圈数,用大鼠旋转圈数差值比(K值)表示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善程度,K值=(干预后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 APO诱发的大鼠旋转实验是目前PD模型主要的评价方法,大鼠给予APO激动D2受体以后会出现向健侧旋转的现象,通过观察大鼠的旋转次数和协调能力的变化帮助评定PD模型的成功与否,旋转次数的增加和协调运动能力的降低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 2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 Morris水迷宫实验:每次实验时把大鼠从其中一个区域面朝池壁放入水池中,由于大鼠的求生本能,大鼠将在水池内游泳直到找到隐藏在水面下的平台为止。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60s 或120s,找到平台后允许大鼠在平台上滞留5~10s。如果大鼠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平台,则实验者帮助其找到平台并在平台上滞留10~30s。每次训练间隔时间为30s左右,每只大鼠每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XY-K-SISS-D使用说明

使用前敬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 XY-K-SISS-D型 使 用 说 明 书

目录 一、产品简介 (2) 二、主要性能及要求 (2) 三、产品结构及组成 (3) 四、产品适用范围 (3) 五、禁忌症 (3) 六、注意事项、警示性及提示性说明 (3) 七、标签所用的图形、符号、缩写等内容的解释 (4) 八、安装方法 (5) 九、使用说明 (5) 十、维护保养 (5) 十一、贮存及运输要求 (7) 十二、产品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8) 十三、环保及其它 (8) 十四、电路图、元器件清单 (8) 十五、简单故障排除 (8) 十六、售后服务承诺 (9) 使用说明 一、产品简介 1、简介:该仪器通过皮肤电极,将特定的低频双向不对称方波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以进行物理医学治疗。本仪器外观新颖、使用方便,设有六个输出通道,可异步或同步使用。 二、主要性能 产品性能: a)六路脉冲输出。

b)脉冲频率:0~999Hz,允差±15%。 c)脉冲宽度:1~第5路为0.10ms,第6路为0.30ms,允差±20% d)治疗仪每路输出电流有效值≤80mA,连续可调。 e)治疗定时5min、10 min、15min、20min、25min、30min六档可任意设置,每档时间允差±10%。 f)输出波形:双向对称方波。 g) 治疗模式:自动、手动、间歇,自动模式具有7个自动程序,手动模式可以手动选择输出频率,间歇模式的间歇周期为6s,4秒刺激/2秒暂停。 h)吸附压力:吸附负压-0.0125MPa,允差±15% 三、产品结构及组成 治疗仪由:由主机、吸附电极等组成。 四、产品适用范围 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出现的偏瘫患者的辅助治疗。 五、禁忌症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多发性硬化症的病理进展恶化期; 3、治疗部位有较大的金属异物; 4、恶性肿瘤; 5、结核病; 6、血栓性静脉炎; 7、破伤风等。 六、注意事项、警示性及提示性说明 1、使用本产品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所述要求进行操作。 2、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产品。

条件恐惧大鼠模型的行为比较

条件恐惧大鼠模型的行为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条件恐惧大鼠的恐惧记忆保持和矿场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建立声音+电击,建立条件恐惧大鼠模型,于训练前1天及训练后第1、3、7、20天进行恐惧记忆保持测和试旷场测试。结果 (1)恐惧记忆保持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雄性大鼠的恐惧记忆保持水平高于雌性大鼠,其僵立时间百分比在个时段均高于雌性大鼠,尤其在训练后训练后1天和训练后20天,雄性性大鼠为67.90±34.74与 27.4±22.51,雌性大鼠为23.60±21.10和3.10±3.0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旷场实验结果显示,除修饰次数外,雌雄大鼠旷场行为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雌雄条件恐惧大鼠存在行为学差异。 【关键词】应激恐惧记忆保持旷场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PTSD临床表现多样,从临床症状来看,其核心症状是创伤性记忆的不断闯入导致恐惧情绪、逃避行为和过度唤起的生理反应。有研究表明,社区普通人群中PTS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10.4% 。普通人群中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制备理想的模型是研究PTSD发生、发展规律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PTSD的动物模型,多采用条件恐惧模型。一般认为,雌性动物由于生理周期的影响,在PTSD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制备动物模型多采用雄性动物,那么动物雌雄间是否具有差异,未见报道。本研究中依照文献所用的方法[3],建立条件恐惧大鼠模型,观察雌雄大鼠条件恐惧记忆保持及其行为活动的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与材料 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雌雄各10只,体重200±30g,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制足底电刺激控制箱,该装置由电刺激箱、电压控制仪一季声音发生器组成。旷场行为观察箱为90m×90m×45cm(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底被划分为等面积的25格正方形方格。 1.2实验方法 1.2.1条件恐惧大鼠模型制备 先将大鼠在动物饲养室中适应1周,室温22~25 ℃, 分隔喂养, 自然昼夜节律光照,通风良好, 自由摄食、饮水。期间实验者每天抚摸大鼠5分钟以使动物适应。并将大鼠放入电击箱内10分钟,使其熟悉电击箱并观察大鼠行为。模型制备前一天,进行一次旷场测试。所有的行为实验均在8:00AM- 12:30AM 间进行。 采取声音信号提示结合电击大鼠足底产生条件性恐惧的方法,制造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将大鼠放入电击箱中,适应3分钟允许自由探索,3分钟之后由扬声器输出声音信号(4.5kHz,80db;条件性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持续30秒,在30秒声音最后两秒同时加以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刺激(40V~45V,10秒;非条件性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 ),反复10次,两次间隔1~4分钟。当给予声音信号,动物出现显著僵立行为或逃避反应,表示声音信号提示的恐惧性条件反射建立。电刺激结束后动物继续在该箱中停留1~4分钟然后放回日常饲养笼中。每只大鼠训练结束取出后及时地清理其排泄物,将电击箱打扫干净,并用90%酒精檫洗箱底。 1.2.2 行为学测定 1.2.2.1恐惧记忆保持测验 主要测定僵立行为(僵立行为是一种普遍见于啮齿类的防御行为,表现为刻板式的蹲伏姿势,大鼠外观除呼吸运动以外其余的肌肉运动均消失,是大鼠恐惧表达的行为方式。于训练后第1、3、7天和训练后20天时观察两组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将大鼠放入电击箱中,适应3分钟允许自由探索。然后,只予以声音刺激而无电击,其他条件同模型制作时,观察3分钟内大鼠僵立时间,僵立时间之和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即为僵立时间百分比。间隔0.5-1min 后,重复上操作,连续5次。不同性别条件恐惧大鼠模型的行为比较 1.2.2.2旷场实验(Open-field test ) 于训练前1天及于训练后第1、3、7天和训练后20天时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实验在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将大鼠轻轻放入旷场行为观察箱中央小方格内,观察3min内大鼠的情感行为情况:①大鼠运动活性:穿行格数, 指三爪以上跨入邻格的次数;②探究行为: 直立次数,指两前爪腾空1cm 以上或攀附墙壁次数;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由(x-±s)表示,进行t检验确定组间差异,检验结果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恐惧记忆保持测验结果 大鼠在重新置入电击箱中呈明显僵立行为。雄性大鼠在不同的时间点僵立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雌性大鼠。尤其在训练后训练后1天和训练后20天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条件恐惧大鼠模型恐惧记忆保持测试僵立百分比() 与雌性比较 * P<0.05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神经损伤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一。产品的基本工作及治疗原理 神经损伤治疗仪工作原理: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称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神经损伤治疗仪治疗原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肌肉受电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等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慢肌纤维增多、并出现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特征转变的现象。 二.产品性能 XY-K—SISS-A

·三路脉冲输出,可治疗三个患者或三个部位,刺激强度可独立调节;·输出波形:双向不对称方波; ·治疗仪每路输出电流峰值连续可调; ·脉冲频率分两档可调可针对不同病症,自由选取,治疗更高效;·治疗定时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六档可任意设置 XY-K—SISS—C 两路脉冲输出:每路输出分出两个通道输出 设有独立的两个输出通道,可同时使用也可分开使用 具有6个自动模式、3个固定频率模式; 治疗定时: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六档可任意设置 国际首创,方便使用不同部位,电极头采用吸附碗内置电极固定,主机内置微型负压泵;噪音小,使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并具有拔罐作用 台车式设计,配备可移动脚轮,移动方便,外观新颖,使用方便,配套合理,适用性广,疗效明显,持久耐用的治疗仪

XY—K-SISS—D

六路脉冲输出,可同时使用也可分开使用 输出波形:双向对称方波; 输出模式具有自动、手动、间歇三种模式可针对不同病症,自由选取,治疗更高效; 治疗定时: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六档可任意设置; 国际首创,方便使用不同部位,电极头采用吸附电极固定,主机内置微型负压泵,噪音小,使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并具有拔罐作用;台车式设计,配备可移动脚轮,移动方便,外观新颖,使用方便,配套合理,适用性广,疗效明显,持久耐用的治疗仪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称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NMES的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NMES的应用显著增加。 一、物理特性 (一)波型 常见NMES的波型有两种:不对称双相方波和对称双相方波。前者有阴阳极之分,一般用阴极作主极,用于小肌肉、肌束的刺激。后者没有极性,用于大肌肉和肌群的刺激,McNeal和BaKer(1988)认为在同样的电流强度下,对称双相方波引起的肌收缩力比单相方波大20~25%。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一般用指数波(三角波)。 (二)脉冲宽度 许多袖珍NMES仪的波宽固定于0.2~0.4ms之间。而大型NMES 仪的波宽在0.05~100ms可调。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上运动神经无麻痹的肌肉),Bowman等(1985)认为波宽0.3ms的电流比0.05ms或1ms的电流更舒适,不易引起疼痛。 (三)频率 NMES所用的频率常在100Hz以下。临床应用时常需要使肌肉达到完全强直收缩。对正常肌肉,频率30Hz以上。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引起强直收缩所需的频率降低。频率越高,神经越易疲劳。(四)占空系数和通断比

通断比在1:1~1:1.5之间。要注意通断比和频率的共同影响:30Hz、1:3的电流与50Hz、1:7的电流所引起的肌收缩力无统计学差异。病情越严重,所需的占空系数和频率就越低。 (五)上升时间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采用指数波,其上升时间在数十毫秒至500毫秒之间。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肌肉受刺激后的生理学变化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Salmons、Hudlicka、Erisksson 等)肌肉受电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等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慢肌纤维增多、并出现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特征转变的现象。 (二)治疗作用 1982年,美国FDA正式宣布NMES用于下列三种情况是安全、有效的: 1. 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 2. 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ROM); 3.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此外,NMES还有生理治疗作用: 4. 减轻肌肉痉挛; 5. 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大鼠特性

大鼠的特性及生理值 生物学特性: a.性情温顺,易于调教和捉取,如粗暴捉取易使其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攻击人。 b.喜安静环境,噪音和不适光照对其繁殖影响很大,对强烈的声响反应强烈,能引起食仔形为。 c.对粉尘、氨气和硫化氢等敏感,如果饲养室环境较差,在长期慢性刺激下,可引起肺部炎症。当空气 中相对湿度低于40%时,常发生坏尾症。 d.昼伏夜出,喜欢独居。 e.嗅觉发过,味觉差,对营养缺乏敏感,维生素A和氨基酸供应不足时,可发生典型缺乏症。体内可合成 Vc。 f.不能呕吐,不能用于催吐实验。 解剖学特点: a.上下各有两个门齿和6个臼齿,门齿终身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度。 b.汗腺极不发达,仅在爪垫上有汗腺,尾巴是散热器官。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靠流出大量唾液调节体 温但当唾液腺机能失调时,易中暑而死亡。 c.肺结构特别,左肺为1个大叶,右肺有4叶。 d.心脏和外周循环与其他哺乳动物稍有不同。心脏的血液供给既来自冠状动脉,也来自冠状动物外动脉 ,后者起源于颈内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e.胃中有一条绉折,收缩时会堵住贲门口,这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f.无胆囊。肝脏有六叶,再生能力强。 g.无扁桃体。眼角膜无血管。 h.为"Y"型双角子宫,左右子宫腔完全分开,两个子宫独立开口在阴道;大鼠有6对乳头。 生理学数据: 成年体重 ♀ 200~350g ♂ 200~500g 平均寿命 2~3年 适宜温度 21~24℃ 适宜湿度 55~65% 采食量(成年) 15~20g/d 饮水量(成年) 24~35ml/d 排尿量 11~15ml/d 排粪量 9~15g/d

体温 37.3℃ 心率 260~600/min 呼吸数 66~210/min 氧耗量 2.0cm3/g/h 血压 82~120mmHg 血容量 5.75~6.99ml/100g体重 红细胞数(成年) 7.4~8.8×106/mm3 血红蛋白量 4~7g/dl 血细胞比容值 46% 红细胞容积 52~58μ3 白细胞数 6.4~12.5×103/mm3 白细胞分类: 中性 13~25% 嗜酸 0~6% 嗜碱 0~0.3% 淋巴细胞 69~84% 单核细胞 0~3% 性成熟(平均重) ♀ 150~170g ♂ 170~210g 性成熟(日龄) 4~8W 交配日龄 9~14W 交配衰老日龄 12~15m 性周期 4~5d 发情期 9~20h 排卵时间(发情后) 8~11h 排卵类型自发排卵 交配方式品系交配:1♀:1♂;3♀:1♂大批生产:多♀:1♂ 繁殖寿命 ♀ 9~11m ♂ 9~11m 受精(排卵后) 7~10h 排卵数 10枚 卵存活时间 10~12h 妊娠期 21~22d

电刺激引起的大鼠侵犯行为

实验名称:电刺激引起的大鼠侵犯行为 姓名:许佳雯 学号:2012326670015 实验日期:2014年3月20日 指导老师:严璘璘 一、问题 ①皮肤电刺激是否会引起大鼠的种内的侵犯行为? ②皮肤电刺激是否会引起大鼠的种间的侵犯行为? ③皮肤电刺激是否会引起大鼠对无生命现象产生攻击行为? 二、假设和预期 1、假设 ①H0:将两只雄性大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不能观察到 .....大鼠产生种内的侵犯行为。 H1:将两只雄性大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能观察到 ....大鼠产生种内的侵犯行为。 ②H0:将一只雄性大鼠和一只小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不能观察 ....到.大鼠产生种间的侵犯行为。 H1:将一雄性只大鼠和一只小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能观察到 ....大鼠产生种间的侵犯行为。 ③H0:将一只雄性大鼠和一只玩具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不.能观 .. 察到 ..大鼠对无生命现象产生攻击行为。 H1:将一只雄性大鼠和一只玩具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能观察 ...到.大鼠对无生命现象产生攻击行为。 2、预期 ①将两只雄性大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不能观察到 .....大鼠产生种内的侵犯行为。 ②将一只雄性大鼠和一只小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不能观察到 .....大鼠产生种间的侵犯行为。 ③将一只雄性大鼠和一只玩具鼠关进透明实验箱进行不同大小的皮肤电刺激时不能观察到 .....大鼠对无生命现象产生攻击行为。

三、方法 1、研究对象 健康成年雄性大鼠(200克左右)4只 2、变量 ①自变量:交流刺激电压(小鼠10v、20v、30v;大鼠20v,30v,40v,50v,60v)、实验匹配(大鼠+大鼠;大鼠+小鼠;大鼠+玩具鼠) ②因变量:各情况下大鼠是否产生侵犯行为。 ③控制变量:每只大鼠的健康状况、电刺激持续时间(10s)、电刺激间隔(1min)、大鼠/小鼠熟悉实验箱的时间(3min) 3、实验设计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4、实验流程 (1)实验材料:带有电栅的透明实验箱、0-600v可变电源、带电击夹的导线、秒表(0.1s 的精确度)、健康成年雄性大鼠(200克左右)4只、健康成年小鼠1只、玩具鼠1个。(2)实验方法: 将大鼠进行编号1、2、3、4。 ①观察单只大鼠和小鼠电刺激时的行为 将每只大鼠或小鼠单独置于实验箱中,连接好电源,待其熟悉3分钟后予以交流电刺激。刺激时间为10s,刺激间隔为1min,刺激电压为小鼠(10v、20v、30v)大鼠(10v、20v、30v、40v、50v、60v),观察记录大鼠或小鼠对刺激的探索、攀爬、蜷缩、尖叫、排便等行为的次数和部分行为的持续时间。 ②种内的攻击行为 将1、2号两只大鼠放入实验箱中,让其熟悉环境3min,并观察行为,然后依次进行电刺激(20v、40v、60v),每个刺激持续10s,刺激间隔为1min,观察大鼠之间是否产生攻击行为并记录。 ③种间的攻击行为 将3号大鼠和小鼠放入实验箱里,让其熟悉环境3min,并观察行为,然后依次进行电刺激(10v、20v、30v),每个刺激持续10s,刺激间隔为1min,观察大鼠是否产生攻击行为并记录。 ④大鼠对玩具动物的攻击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