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史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7
(六)钟嵘《诗品》:
《诗品》对五言诗发展历程及历代代表人物的论述。
在汉魏以来的作家中,钟嵘筛选出三个代表,分别是建安之杰曹植;太康之英陆机;元嘉之雄谢灵运。在这三代主帅中,体现了钟嵘对文质的最高要求。
《诗品》对五言诗重要诗人风格特色及承传关系的论述。
以曹植为例,评价最高,所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在建安文人中,刘桢以风力胜,王粲以辞采胜,未如曹植般达到风力与丹采兼胜。太康文人陆机也因为二者并胜,有大家风范而获好评
《诗品》概况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诗品》作者钟嵘。书中评述了自汉魏至齐梁的五言诗人共122位,另有无名氏所做的古诗,分为上中下三品,共三卷。正文前有《诗品序》,提出一些比较原则性的看法,并对当代不良诗风进行了批评。它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诗品序》的主要内容
提出一些比较原则性的看法,并对当代不良诗风进行了批评。1、指出诗歌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主观情感受到外界事物的感召和激发。2、对诗歌的艺术性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1)兴比赋交错运用(2)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3)推崇自然英旨(4)诗应有滋味。味的意思是指诗歌所具有的绵长深厚的艺术感染力。3、还对五言诗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作了理论上的探索与论述。
钟嵘对宋齐文风的批评。
对齐梁时代风靡一时的声律说,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主张诗歌既然不是为了配乐歌唱,也就不必讲究声律。对当时文坛刻意追求声律的风气来看有积极意义,但是毕竟存在忽视声律在诗歌发展中贡献弊端。
应用:翻译并简评"诗有三义"说和"风力"说。
"诗有三义"钟嵘主张将兴、比、赋交错运用使文章的表达既不过于深奥也不过与浅薄,既不人觉得平白直露。这些意见对于矫正当时文坛的轻靡浮艳文风,是有积极意义的。
"风力"说,所谓风力指作品有充沛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并得到鲜明爽朗的表达,语言质朴有力,饱含逻辑力量。讲风力而不废文采,可见钟嵘在力图矫正文风的同时受到时代审美心里的限制和影响。
(七)颜之推的文学观
颜之推对文章内容形式的论述。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颜氏家训·文章篇》的主要观点。
要求文章经世致用,反对浮华空泛之文。
理解:颜之推的基本文学主张。
文章与学术不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关系。虽然强调作品的内容,但同时也很重视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要求平易通达。在创作态度上,颜之推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严肃认真,谨慎从事。
第四章刘勰的《文心雕龙》
(一)《文心雕龙》概况及刘勰的写作宗旨:
《文心雕龙》书名的涵义。
古来文章,以雕得成体,岂取邹爽之群言雕龙哉?可知其意思是写作象雕刻一样美丽的文章时所运用的心思。
《文心雕龙》全书概况及刘勰写作本书的动机。
《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从《明诗》至《书记》文体论二十篇,系统论述了各种文章的性质,历史发展和写作要点,既是文体风格与写作认,也可以看作是简要的分体文学史,下编二十四篇是在广泛研究各种文体作品及大量作家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问题。其中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再加上《物色》共二十一篇,讨论了有关创作的各方面问题:从创作构思,艺术风格,继承革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重大原则问题到具体的写作方法,《时序》《才略》两篇是文学史和作家论,扼要评述了历代文学发展概况和著名作家的特点与风格。《知音》和《程器》两篇,则讨论了文学批评方面的重要问题,全书最后一篇《序志》介绍了作者写作本书的动机宗旨和全书结构。用刘自己在全书序《诗志》篇中表达来说那就是“救弊”补偏和立身扬名。首先所谓救弊
就是要矫正六朝时代江南的文风,其次补偏是补前人文论之偏缺,其三,刘勰是为了立身扬名,通过文的写作使自己立身扬名,通过《文》的写作能使自己进入仕途,使自己能赢得不朽的名作。
(二)《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 刘勰的"原道、征圣、宗经"论。
原道、征圣、宗经"论本是儒家文论的传统观念,刘勰一方面接过这面大旗,另一方面加进了许多附和他当时的时代精神的新内容。他把原本在“道”的“原道、征圣、宗经"论改造成重点在文的新的理论主张。他的“本乎道”重点不是要求文章去阐发儒家的义理,而是要求文章遵循万物自然有文,文需自然流美的法则,他所说的“师乎经”、“体乎经”固然包含以圣人和儒家经典为文章内容规范的意义,但是更主要趋势在文章风格与写法上以圣人和经书为千古文章的祖师和楷模。他要用"原道、征圣、宗经"论去矫正当时浮靡的文风。
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本质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原道》)道在《文心》中的两重性,一指道家之道,即自然与自然之道;二是《易》系辞中的道,即天、天命;所以刘勰的道包括了自然与名教两方面。政化贵文,文辞为功,圣人修身贵文。(《征圣》)指从圣人作文研习典正、体要、雅丽。经乃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具典范性。(《宗经》)《易》惟谈天,《书》实记言,《诗》主言志,《礼》以立体,《春秋》辨理,所以五经乃文府源泉。“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百家腾跃,终入环内。”
"原道、征圣、宗经"论阐明了他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标准等一系列文学理论根本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以儒家的经典为指导,常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保守性。但是他强调文学应有正确、充实的思想内容,有真挚的情感和美好自然的艺术形式,这对矫正当时形式主义倾向,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应用:翻译简评刘勰对屈原作品的评价。
“离文必先纬军国,负重必先任栋梁”,“傲岸泉石,咀嚼其义”解释“酌奇而不失其真,习元华而不坠其实”这是刘勰在《辨骚》篇中提出的学习楚辞应遵循的原则,意思是说应参酌楚辞的整体,但不失去它的雅正,玩味它的华彩,但不抛弃它的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勰“整正结合与华实并存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遗产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文心雕龙》创作论:
"情以物迁"说:这是刘勰在《物色篇》对自然景物与文学关系的论述,它扼要的说明了人们的思想感情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而文辞又是由于思想感情的激动而产生,这是一个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命题。
"神与物游"说:这是刘勰《神思篇》中对作家创造构思时思维活动特点的描述,他指出作家在构思时,主观精神紧密结合物象,与客观外物一起活动,这个说法道出了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创作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处。
刘勰论创作构思和创作修养。
刘勰《神思篇》中对作家创造构思时思维活动特点的描述,他指出作家在构思时,主观精神紧密结合物象,与客观外物一起活动,这个说法道出了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创作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处。"陶钧文思"讲了创作构思的准备和所需要的修养,他要求作者在构思的时候,保持虚静做到心神清澄专一,平时注重积学,酌理,研阅,训致等多方面的修养,这些是相当中肯的。
应用:翻译简评《神思》篇中对"陶钧文思"的论述。
在酝酿文思的时候,贵在内心的清虚宁静,疏通内脏,清洗精神,积累学问以储珍贵的宝藏,斟酌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华,深入的探究所经历的事情。来表达对它的观察,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美好的文辞。刘在这里讲了创作构思的准备和所需要的修养,他要求作者在构思的时候,保持虚静做到心神清澄专一,平时注重积学,酌理,研阅,训致等多方面的修养,这些是相当中肯的。
应用:刘勰创作构思论对陆机的继承与发展。
刘勰并非探讨“为文之用心”的第一人。他不过是“本陆机氏说”而步其后尘。但是刘勰的创作构思论比陆机的确实大大前进了一步。这突出表现在刘勰吧陆机对创作该死的直感的神秘化的描述,变成理性化的可操作的方法。许多在陆机那里模糊不清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刘勰的理论中都变得有规律可循、有掌握和驾驭的可能。像“虚静”“积学”“酌理”及“养气”等。都给陆机文思通塞的问题指出了具体解决的途径。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社会生活这个更为重要的一面是他理论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