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大小诸证方论

中医——大小诸证方论

中医——大小诸证方论
中医——大小诸证方论

<篇名>大小诸证方论

书名:大小诸证方论

作者:傅青主

朝代:明末清初

年份:公元1607──公元1684年

<目录>

<篇名>大小诸证方论序

属性: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

则效速;倍则浓,浓则力深。今日之用药者,大抵杂泛而均停,既见之不明,而又治之不勇,病所以不能愈也。

予友傅青主先生,学问渊博,精实纯萃,而又隐于医。手着《女科》一卷、《小儿科》

一卷

之因

昔陆宣公晚年居家,尤留心于医,闻有秘方,必手自抄录。范文正公尝曰∶“吾不能为

良相

心之

考《唐书》许允宗言∶“古之上医,惟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夫病之与药,有

正相

情臆

假令一药,偶然当病,他药相制,气势不行,所以难差(瘥),谅由于是。”是集精于方药,理明词简,即令不知医之人读之,亦了如指掌,诚医林不可不有之书。而先生着书之心,亦犹陆、范二公之心,其意之切于救人者,岂有异欤?是为序。

\x康熙癸丑仲秋东吴顾炎武拜序\x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色〕

属性:以鼻之上、眼之间辨之。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者〕,皆心热也。色

紫者

上行

泻。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脉

属性: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不然,但看其数不数而已。数甚则热,不甚则寒也。数之

中浮

此而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三关

属性:小儿虎口风、气、命三关,紫属热,红属寒,青属惊风,白属疳。风关为轻,气关为重,

若至命关,则难治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气色

属性:山根之上,有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方用∶

柴胡(三分)白芍(一钱)当归(五分)半夏(三分)白术(五分)茯苓(一

钱)山楂(三

有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但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亦用前方,加柴胡五分,麦芽

一钱

有红筋直现者,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一分,麦冬五分,去半夏加桑白皮、天花粉

各二

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二分。热积〔《石室秘录》中《小儿科》(以下简称《石室儿科》)作热极〕于胸中者,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花粉可也。

又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论横直,总是脾胃之症,或吐泻,或腹痛,〔或〕不思食,方用∶

白术(五分)茯苓(五分)陈皮(二分)人参(二分)神曲(一分)甘草(一

分)麦芽(二

有痰〔者〕,加半夏一分、白芥子三分。如口渴有热者,加麦冬三分、黄芩一分。有寒

大黄三分、枳实一分。按之不号叫者,寒也,加干姜三分。如身发热者,不可用此方。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发热方

属性:不拘早晚发热,俱用万全汤,神效∶

柴胡(三分)白芍(一钱)当归(五分)白术(三分)茯苓(二分)甘草(一

分)山楂(三

冬加麻黄一分,夏加石膏三分,春加青蒿三分,秋加桔梗三分。有食加枳壳三分,有痰

加白

之。如其有惊风,加人参五分,其效如神。

又方∶凡潮热、积热、疟热,乃脾积寒热,俱当用姜梨引。

柴胡人参黄芩前胡秦艽甘草(各一分)青蒿(童便浸,晒干,一分)生

地(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感冒风寒方

属性:柴胡(五分)白术(一钱)茯苓(三分)陈皮(二分)当归(八分)白芍(一钱)半夏(三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痢疾方

属性:当归(一钱)黄连(二分)白芍(一钱)枳壳(五分)槟榔(五分)甘草(三

分)水煎热服

红痢倍黄连,白痢加泽泻三分,腹痛倍甘草、加白芍,小便赤加木通三分,下如豆汁加

白术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疟疾方

属性:柴胡(六分)白术(一钱)茯苓(一钱)归身(一钱)白芍(钱半)半夏(五分)青皮(五

热多者,加人参、黄各五分;寒多者,加干姜三分;痰多者,加白芥子一钱;夜发热

者,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咳嗽方

属性:苏叶(五分)桔梗(一钱)甘草(一钱)水煎热服

有痰加白芥子八分。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惊风方

属性: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若〕有风

是速

白术(三分)茯苓(二钱)陈皮(一分)栀子(三分)甘草(一分)白芍(一

钱)半夏(一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健脾则风止,断不可以风药表散之也。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小儿惊风方

<篇名>又方

属性:惊风皆由于气虚,宜用压风汤∶

人参(五分)白术(五分)甘草(三分)茯神(一钱)半夏(三分)神曲(五

分)砂仁(一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小儿惊风方

<篇名>又方

属性:治惊风抽掣经验方∶

全蝎(一个)黄连(一钱)朱砂(一钱)姜(少许)三味共研细末,调匀,喂小

儿口内,任其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急惊风方〕

属性:〔急惊风、三六九日一切风俱治方∶

胆南星、雄黄、朱砂、人参、茯苓、天竺黄、钩藤、牛黄、麝香、郁金、柴胡、青皮、

甘草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疳症方

属性:此症脾热而因手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

涎不

芦荟(一钱)黄连(三分)薄荷(三分)茯苓(二钱)桑白皮(一钱)半夏

(五分)甘草(

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行热下行,而疳自去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小儿疳症方

<篇名>又方

属性:女人尿桶中白(火研末一钱),铜绿(二分),麝香(一分),共研为细末,搽齿龈上,最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流口水烂方

属性:小儿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黄柏(二钱)人参(一钱)共为〔细〕末,敷口内,一日三次,三日即愈。

此方用黄柏去火,人参健土(脾),大人用之,亦最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属性:石决明(醋一两)芦荟(五钱)甘草(三钱)川芎(五钱)白蒺藜(五钱)菊花(四钱)

细末,猪苓去筋,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止吐方

属性:此症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小儿恣意饱食,不能消化,久之上冲于胃口而吐也。用

止吐速效方∶

人参(一钱)砂仁(一粒)白术(五分)茯苓(二钱)陈皮(二分)半夏(一

分)干姜(一

夏加黄连、冬加干姜各三分,无不愈,此六君子变方。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泄泻方

<篇名>〔热泻方〕

属性:小儿身如火热,口渴舌燥,善冷冻饮料而不喜热汤,用泻火止泻汤∶

车前子(二钱)茯苓(一钱)白芍(一钱)黄连(三分)泽泻(五分)猪苓

(三分)麦芽(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泄泻方

<篇名>寒泻方

属性: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汤(方)用散寒止泻汤∶人参(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二钱)肉桂(二分)甘草(一分)干姜(二

分)砂仁(一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吐乳方

属性:白豆蔻(七粒)砂仁(七粒)生炙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末,频擦口中,任其咽下,奇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治小儿不食乳方

属性:不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小儿数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脐汁不干方

属性:治脐汁不干方∶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小儿肚脐突出方〕

属性:〔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

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甘草(三分)陈皮(三分)通草(三分)(无

通草用灯心一撮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治虫方

<篇名>小儿便虫方

属性:榧子(五个去壳)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服二次,则虫化为水〔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治虫方

<篇名>又虫积方

属性:使君子(十个。去壳炒)槟榔甘草(各一钱)榧子(十个,去壳)共为末,米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虫出,五日即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治虫方

<篇名>治寸白虫方

属性:百部根(五钱)槟榔(五钱)水煎〔服〕,一剂虫全下。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治虫方

<篇名>又方

属性:飞罗白面制半夏生白矾(各三钱)共为细末,水滴成丸,分三日服,开水服,虫化为水。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火丹方〕

<篇名>治火丹神方

属性:丝瓜子(一两)柴胡(一钱)元参(一两)升麻(一钱)当归(五钱)水煎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火丹方〕

<篇名>又方

属性:升麻(三钱)元参(一两)干葛(三两)青蒿(三钱)黄(三钱)水煎服

此症乃胃火与肝经之火,共腾而外越,不为丹毒,即发疹也。方在(中)用青蒿甚妙,

肝脾两经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药重剂,而火安有不灭者乎?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胎毒方〕

<篇名>小儿洗胎毒方

属性:荆芥(五钱)蒲公英(五钱)甘草(五钱)槐条(二十寸)葱须(一撮)花椒(三钱)艾叶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胎毒方〕

<篇名>胎毒肥疮方

属性:花椒(三钱)白芷(三钱)黄柏(三钱)铅粉(三钱)枯矾(三钱)共为细末,麻油调敷,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口疮方〕

<篇名>小儿红白口疮外治方

属性:蕊仁(五分,去油)朱砂(五分)冰片(一分)共为末,熟枣(三枚去核),和一处,摊乌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口疮方〕

<篇名>又方

属性:五倍子(一钱)冰片(少许),共研细末,吹之,速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口疮方〕

<篇名>又方

属性:人中白()研细末,吹之,神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夜啼方〕

<篇名>小儿夜啼不止,状如鬼祟方

属性:蝉蜕(后半,四个为末)朱砂(二分,水飞)薄荷(四分)〔水〕煎,酒数滴调服,立止。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夜啼方〕

<篇名>又方

属性:五倍子焙研,唾津和立饼,填脐内,立止,甚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尿血方〕

<篇名>周岁小儿尿血方

属性:大甘草(一两二钱)水(六升煎二碗)服完即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寒积食积方〕

<篇名>治腹痛寒积食积方

属性:生姜(一两)柿蒂(七个)砂仁(五粒)山楂(五钱)干萝卜(一撮)红糖(一两)大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附录

<篇名>《石室秘录》卷五岐天师儿科治法

属性:天师曰∶儿科得其要,无难治。今传一法门,使万世小儿,尽登仁寿,法在先看气色,后看

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者〕,皆(亦)心热也。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青者,肝

色黑者,风

论横直,总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何独不然,但小儿不必看至数

则热,不数则寒

也;〔有止歇者

自知吾诀,

小儿症大约吐泻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余痘疹喑,余无他病。或心腹痛,或有痞块,

或有

三方通治小儿诸症。第一方∶

人参(三分)白术(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一分)陈皮(二分)神曲(三

分)半夏(一

此六君子加减也,通治小儿脾胃弱病,神效。如伤肉食者,加山楂五粒;伤米食者,加

麦芽

三分

第二方治外感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多,或

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黄芩(三分)白芍(二

钱)白术(二钱)当归(五分)茯苓(五分)水煎服

头痛〔者〕,加蔓荆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

乃虚

第三方治虚寒之症,夜热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迟语迟,龟背狗肚,将

成痨

熟地(三钱)山萸(二钱)麦冬(二钱)化五味(五分)元参(二钱)白

术(二钱)茯苓(一钱)薏仁(三钱)丹皮(一钱)沙参(二钱)地骨皮(二钱)

水煎服倘兼有外感,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钱、白芥子一钱,余无可加减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属性:山根之上,有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用∶

柴胡(三分)白芍(一钱)当归(五分)半夏(三分)白术(五分)茯苓

(一钱)山楂(三

有青筋横直者,亦肝热也。但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亦用前方,多加柴胡二分、麦

芽一

有红筋直现者,乃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一分,麦芽五分,去半夏加桑白皮三分、天

花粉二分。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二分。盖热极(积)于胸中也(者),不可用半夏,

〔又〕

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必论横直,总是脾胃之症,或水泻,或上吐,或下泻,或腹痛,

或不思食,余定一方,皆能服,服之无不神效。如皮黄,

白术(五分)茯苓(五分)陈皮(二分)人参(二分)神曲(一分)麦芽(二

分)甘草(一分)水煎服加淡竹叶(七片)

有痰加半夏一分、〔或〕白芥子二分,或天花粉二分;有热如口渴者,加麦

芩一分;有寒者加干姜一分;吐者

腹,是须用手按之,大叫呼者,乃食

者,乃寒也,〔可〕加干姜二分。如

凡小儿发热者,无论夜热、早热、晚热,用之无不神效,方用∶

柴胡(五分)白芍(一钱)当归(五分)白术(三分)茯苓(二分)甘草(一

分)山楂(三粒)黄芩(二分)苏叶(一分)麦冬(一分)神曲(三分)水煎

冬天加麻黄一分,夏天加石膏三分,春天加青蒿三分,秋天加桔梗三分。有食加枳壳三分;有痰加白芥子三分;泻者加猪苓一钱;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小儿

可作惊风治之。有惊〔风〕者,加人参五分,即定惊如神。有疳者

黄芩三分可也。

治小儿痢疾神方∶

当归(一钱)黄连(二分)白芍(一钱五分)枳壳(五分)槟榔(五分)甘

红痢加黄连一倍,白痢加泽泻三分。腹痛倍加甘草,多加

如豆汁加白术一钱;伤食加山楂、麦芽各三分;气虚加人参三

之无不神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篇名>治小儿疟疾方

属性:柴胡(六分)白术(一钱)茯苓(一钱)当归(一钱)白芍(一钱五分)枳

壳(五分)槟榔(五分)浓朴(五分)水煎,露一宿,再温与之服。

热多者加人参、黄各五分;寒多者加干姜三分;痰多者加白芥子一钱;夜发热者加何

首乌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篇名>治小儿咳嗽神效方

属性:苏叶(五分)桔梗(一钱)甘草(一钱)水煎热服

有痰加白芥子(五分)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篇名>治小儿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属性:黄柏二钱人参一钱为末,敷口内,(一日三次),二日即愈。一匙一次,一日不过用三次

治小儿便虫神方,诸虫皆可治

榧子去壳五个,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服完虫尽化为水矣。大人亦用去虫,盖榧

子最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儿科》秘法

<篇名>治小儿虫积方

属性:使君子十个去壳炒香,槟榔一钱,榧子十个(去壳),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如

梧桐子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儿科

属性:\x惊、疳、吐、泻、生下不肯食乳、脐下不干、肚脐突出\x

小儿病惊、疳、吐、泻尽之矣,然而惊、疳、吐、泻,不可不分别言之也。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若有

风者

白术(三分)茯苓(三钱)陈皮(一分)栀子(三分)白芍(一钱)半夏

(一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健脾则惊上。又加去火消痰之品,自然药下咽而惊

风定也

胆南星雄黄朱砂人参茯苓天竺黄钩藤牛黄麝香郁金

甘草为细末,煎膏为丸,如绿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干,勿泄气,

疳症乃脾热也,然亦因心热而脾火旺极,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

火更旺,而湿热上蒸,口涎正不能遽止。

芦荟(一钱)黄连(三分)薄荷(三分)茯苓(二钱)甘草(一分)桑白皮

(一

此方心脾两清之圣药,不专清脾,引火下行,则湿自去。湿热去,则疳病自愈矣。吐症

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盖小儿恣意饱餐,遂至食而不化,久而停积于脾中,又久

冲于胃中,又久之而大吐矣。故治吐必先治胃,治胃必先治脾。吾有奇方,止吐速效,方名定吐汤

人参(一钱)砂仁(一粒)白术(五分)茯苓(二钱)陈皮(二分)半夏

(一分)干姜(二分)

〔水煎服〕,无不愈者。此方即六君子之变方,乃治脾胃之圣药,脾

然下行,不至上吐。况方中加减得宜,消积有法,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泻症则专责之脾矣。论理亦用汤可以取效,然而泻有不同,有火泻,有寒泻,不可不分。火泻者,小儿必然身如火热,口渴舌燥,喜冷冻饮料而不喜饮热汤,若亦以前方投之,则益苦矣。

予另有奇方,名为泻火止泻汤,方用∶

车前子(二钱)茯苓(一钱)白芍(一钱)黄连(三分)泽泻(五分)猪苓

(三

一剂即止泻,车前、茯苓、泽泻、猪苓,皆止泻分水之圣药;白芍以平肝,使不来克脾;黄连清心火,不来助脾之热;用麦芽、枳壳消滞气以通水道,不必止泻,泻自止矣。

寒泻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干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冻饮料,又不可用泻火之汤,五苓散可

人参不

方用∶

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肉桂(二分)甘草(一分)干姜(二

分)砂仁(一粒)神曲(五分)水煎服

此方参苓、白术,乃健脾补气之神品,分湿利水之圣药也。又加肉桂、干姜以祛寒,砂仁、

小儿生下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

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

小儿初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

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甘草(二分)陈皮(三分)通草(三分)

如无通草,〔用〕灯心一团,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神方也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篇名>回毒即消丹

属性:金银花(五钱)甘草(一钱)人参(二钱)元参(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消大半,二剂痊愈,不须三剂也。画符一道,焚在药中,煎汤神效。凡

服药

魔作祟

遍,此

银花(五钱)甘草(一钱)人参(二钱)元参(一钱)水煎服(此方《方论》

中无)。

此外,《儿科》中尚有“痘疮坏证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咽即活”,《方论》及《石室

秘录》均无∶

人参(三钱)陈皮(一钱)蝉蜕(五分)元参(二钱)当归(二钱)荆芥(一

钱)水煎服

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参以补元气,元参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三

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蜕解毒除风,世人何知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金银花(一两)当归(一两)白术(一两)黄(二两)薏仁(三两)甘草

(二

其服药之时,更须用药洗之∶金银花一两、生甘草三钱、生葱三条,煎二碗。

又传疹方,治夏日发疹者神效∶

苏叶(一钱)麦冬(二钱)桔梗(一钱)甘草(一钱)升麻(五分)生地(二

钱)元参(三钱)青蒿(三钱)水煎服

岐真人曰∶张真人〔方〕治四时之疹,余方治夏时热疹也,切记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难

治哉。

附张真人传治四时疹方∶

元参(三钱)麦冬(二钱)苏叶(一钱)升麻(八分)天花粉(一钱)金银

花(三

水煎热服,无不神效,惟夏天加青蒿三钱可也。小儿初数月,〔分量〕减半,一周〔岁〕外

又传治水痘方,亦治热症而有水气也∶

柴胡(一钱)茯苓(二钱)桔梗(一钱)甘草(五分)黄芩(五分)竹叶(十

片)灯心一撮水煎服

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麦芽三分;有火加黄连一分;余可不必。有此

一方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

<篇名>痘治法

属性:天师曰∶今人看痘为难治,不知得其法则无难也。初起之时,不论身弱身强,先以补气

补血

助以

回毒

第一日方

小儿身热,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则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

方治

黄(三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当归(二钱)川芎(二钱)茯苓(三

钱)柴胡(一钱)升麻(五分)麦冬(二钱)元参(三钱)陈皮(五分)荆芥

(一钱)金

此方五岁以上者,俱照此分量。五岁以下者减半,周岁内者又遽减之。服此药自然神思

清爽

第二日方

白术(二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二钱)当归(五钱)生地(五

钱)元参(二钱)柴胡(一钱)升麻(三分)荆芥(一钱)茯苓(二钱)白

(三钱)白芥子(二钱)金银花(三钱)

服此药后,一身尽见点矣。其色必红,而无色白、色黑之虞矣。

第三日方

人参(五分)白芍(三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元参(二钱)神曲

(三

服此方后,尽皆灌浆,无不气血不足,永无退症之虞矣。

第四日方

人参(一钱)当归(二钱)熟地(五钱)茯苓(二钱)金银花(三钱)陈皮

(五

服此方后,小儿必然口(脾)健,要吃食不已。不妨少少频与,亦不可食多也,第五方

不必再

第五日方

人参(一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有食加麦芽五分、山楂五粒,若不伤食,不必加(也),止加金银花三钱。

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本儿年岁,小者俱照第一方减之。如小儿已身热〔见

及《儿科》中有“治火丹方”二方,《石室秘录》中则无。《方论》中尚有“洗胎毒方”、“口

疮方”、“夜啼方”、“尿血方”、“寒积食积方”,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怔忡不寐方

属性:此心经血虚也,方用∶

人参(三钱)丹皮(二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茯神(三钱)生枣仁

(五钱)熟枣仁(五钱)菖蒲(一钱)当归(三钱)五味子(二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生、熟枣仁,生使其日间不卧,熟使其夜间不醒,又以补心之药为佐,而怔

忡安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心惊不安夜卧不睡方

属性:此心病而实肾病也,宜心肾兼治,方用∶

人参(三两)茯苓(三两)茯神(三两)远志(二两)生枣仁(一两)熟地

(三

炼蜜为丸,每日送下五钱,汤、酒俱可。

此方治心惊不安与不寐耳,只宜用人参、茯神、当归、麦冬足矣;即为火起不寐,亦不

过加

不入

桂以

固是,

肝,斯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心痛方

属性:心痛之症有二,一则寒气侵心而痛,一则火气焚心而痛。寒气侵心者,手足反温;火气

焚心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心痛方

<篇名>治寒痛方

属性:良姜(三钱)肉桂(一钱)白术(三钱)草乌(一钱)苍术(三钱)贯众(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心痛方

<篇名>治热痛方

属性:黑栀(三钱)白芍(二两)半夏(一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胁痛方

属性:此乃肝病也,故治胁痛必须平肝,平肝必须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胁

痛自

熟地(一两)白芍(二两)当归(一两)白芥子(三钱)黑栀(一钱)山萸

(五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水臌症

属性:此症满身皆肿,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从膀胱而出,则为死症矣。方用

黑丑(二钱)甘遂(二钱)肉桂(三分)车前子(一两)水煎服

一剂而水流斗余,二剂而痊愈,断不可与三剂也,与三剂反杀之矣!盖牵牛、甘遂,最

善利

后,

昔元鲜子伯机,记杭医宋会之者,善治水臌,以干丝瓜一枚,去皮剪碎,入巴豆十四粒

同炒

之为末

不用,藉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气臌症

属性:此症乃气虚作肿,似水而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起,后渐肿至上身,于

是头

方用

白术(一两)薏米(一两)茯苓(一两)枳壳(五分)萝卜子(一钱)人参

(一

初服若碍,久则竟有功效,不过卅剂而痊愈。忌食盐三月,秋石亦不可用。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虫臌症

属性:小腹作痛,而四肢浮肿,不十分之甚,面色红而有白点,如虫食之状,眼下无卧蚕微肿

之形

雷丸(三钱)当归(一两)鳖甲(醋炙一两)地栗粉(一两,鲜者取汁一盅)

神曲(三钱)

一剂下虫无数,二剂虫尽出而臌消,不用三剂。但病好〔后〕必用六君子汤调理,去甘草。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血臌症

属性:此症或〔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结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发,留在腹中,致

成血

水,

水蛭(炒黑,三钱)当归(二两)雷丸(三钱)红花(三钱)枳实(三钱)白

芍(三钱)牛膝(三钱)桃仁(四十个,去皮尖研)水煎服

即(衍文)一剂血尽而愈,一剂之后,切勿与三(二)剂,即改用四物汤调理,于补血

内加白术

如鼓,而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水肿症

属性:水肿,土不能克水也。方用∶

牵牛(三钱)甘遂(三钱)水煎服

此症治法虽多,独此方奇妙;其次鸡屎醴亦效,鸡屎醴治血臌尤效。一说前方用牛、遂

各三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呃逆方

属性:此症乃水气凌心包络也。心包为水气所凌,呃逆不止,欲号召五脏之气,救水气之犯心

也。法当利湿分水,而呃逆自除也。方用止呃汤∶

茯神(一两)苍术(三钱)白术(三钱)薏仁(一两)芡实(五钱)半夏(制,

一钱)人参

一剂而呃即止,二剂而呃即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水结膀胱

属性:其症目突口张,足肿气喘,人以为不治之症也,不知膀胱与肾相为表里,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也,特为通其肾气,而膀胱自然通矣。方用通肾消水汤∶

熟地(一两)山萸(钱半)车前子(三钱)肉桂(一钱)牛膝(一钱)山药

(一两)薏仁(一两)水煎服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黄胆病

属性: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泻水则气消,发汗则

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

白术(一两)茯苓(一两)薏仁(一两)茵陈(三钱)黑栀(三钱)陈皮

(五

此乃治内伤之方也,如欲多服,去栀子。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痿症

属性:不能起床,已成废人者,火盛内炽,肾水熬干矣。治法降胃火而补肾水可也,方用降补

丹∶

熟地(一两)元参(一两)麦冬(一两)甘菊(五钱)车前子(二钱)生地

(五

又有两足无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饭,如少饥饿,即头面背热,咳嗽不已,此亦痿症,方

熟地(一两)元参(一两)山药(一两)甘菊花(一两)人参(五钱)当归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瘅症

属性: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身中元气之虚,邪始得乘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气,则病难全

(痊)

白术(五钱)人参(三钱)茯苓(一两)柴胡(一钱)附子(一钱)半夏(一

钱)陈皮(五分)水煎服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厥症

属性:人有忽然发厥,闭眼撒手,喉中有声,有一日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

半夏(五钱)人参(五钱)菖蒲(二钱)菟丝子(一两)茯神(三钱)皂荚

(一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倒饱中满症

属性:气虚不能食,食则倒满。

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陈皮(三分)萝卜子(一钱)薏仁

(五

下喉虽则微胀,入腹渐觉爽快。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治疝气

属性:方用去铃丸∶

大茴香(一斤)生姜(一斤)

取姜汁尽入茴香内,浸一宿,〔焙干研末〕,入青盐二两,〔和匀,同炒〕,酒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肾子大痛方

属性:泽泻(一钱)陈皮(一钱)吴茱萸(五分)丹皮(五分)赤茯苓(一钱)苍

术(五

煎服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肾子大痛方

<篇名>又方

属性:大茴香(酒炒)小茴香(酒炒)赤石脂()广木香(各等分为末),乌梅肉

捣烂为丸,梧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肾子大痛方

<篇名>又治偏坠方

属性:〔小〕茴香猪苓等分,微炒为末,空心盐汤调下。又〔热〕盐熨甚神效。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开郁方

属性:如人头痛身热,伤风咳嗽,或心不爽而郁气蕴于中怀;或气不舒而怨气留于胁下,不可

用补

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薄荷(一钱)丹皮(一钱)当归(三钱)半夏(二

钱)白术(二钱)枳壳(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如头痛,加川芎一钱;目痛,加蒺藜一钱、甘菊花一钱;鼻塞,加苏叶一钱;喉痛,加

桔梗

倍柴

钱。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反胃大吐方

属性: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不知此乃肾水之亏也。(《傅青主男科》作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反胃大吐方

<篇名>外治法

属性:先以手擦其足心,使滚(极)热〔时〕,然后〔用〕附子一枚煎汤,用鹅翎扫之,随干

随扫

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妄投而成噎隔矣,方用∶

熟地(二两)山萸(一两)北五味(二钱)元参(一两)当归(五钱)牛膝

(三

盖肾水不足,则大肠必干而细,饮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也。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反胃大吐方

<篇名>又方

属性:反胃有食入而即吐出者,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二两)山茱萸(五钱)山药(一两)泽泻(三钱)丹皮(三钱)茯苓

(五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反胃大吐方

<篇名>又方

属性:反胃有食久而反出者,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二两)山茱萸(一两)山药(六钱)附子(三钱)茯苓(三钱)泽泻

(三钱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大吐寒邪犯肾方

属性:寒邪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少腹或痛而不可忍,以火热之物,熨

之少

方用

附子(一个)白术(四两)肉桂(一钱)干姜(三钱)人参(三两)水煎服

下喉便觉吐定,煎渣服之,则安然如故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呕吐补肾方

属性:人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未见病之根也。方用∶

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砂仁(五个)吴茱萸

(五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火吐方

属性:火吐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方宜清水(火)止吐汤∶

茯苓(一两)人参(二钱)砂仁(三粒)黄连(三钱)水煎服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寒吐方

属性:寒吐若降寒,则寒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方宜止呕散寒汤∶

白术(二两)人参(五钱)附子(一钱)干姜(一钱)丁香(五分)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势不得不从脐而出。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肾寒吐泻

属性:肾寒吐泻由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已,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

也。

不补

以化糟

熟地(三两)山萸(二两)茯苓(三两)人参(三两)北五味(一两)山药

(四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辨脾胃症

属性:凡人能食而食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以补脾,而补脾尤宜于补肾中之火,盖肾

凡人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中之火,盖

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病,而不分胃之虚寒责之心,不分脾之虚寒责之肾也。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补胃方

属性: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矣。若单是胃之虚寒者,自宜独治心之为妙。方用∶人参(一两)白术(三两)茯神(三两)菖蒲(五钱)良姜(五钱)白芥子

(三

子(三两)白芍(二两)上为末,蜜丸,每日滚水送下三钱。

胃土由于脾虚,脾气不下行,必自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方用∶

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神曲

(一

此方治胃病以补脾土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于关中之溃乱。然则欲

使关

奏功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阳症吐血方

属性:凡人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盆,人以为阴虚,不知阴虚吐血,与阳虚不同∶阴虚吐血者,

石膏(三钱)青蒿(五钱)香薷(三钱)荆芥(一钱)当归(三钱)人参(三

钱)水煎服

此乃阳症吐血之神剂也。方中虽有解暑之味,然而补正多于解暑。去香薷一味,实可通治。

又方

凡人吐血,人以为火也。用凉药以泻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或用止血之品仍不效,此

乃血

人参(五钱)当归(一两)荆芥(三钱,炒黑)丹皮(二钱,炒黑)水煎服

〔服〕一剂而血无不止者。〔此〕方妙在不专补血,而反去补气以补血;尤妙在不去止血,

有奇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大怒吐血

属性:有大怒后吐血,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死在顷刻也。以止血治之,则气

闷而

平气

白芍(二两)当归(二两)黑荆芥(三钱)柴胡(八分)黑栀(三钱)红花

(二钱)

一剂而气平舒,二剂而血止息,三剂而病大愈。盖怒伤肝,不能平其气,以致吐血。〔若〕

不先舒气而遽止血,〔则〕愈激动肝木之气,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芍药〔为〕多用之妙品,平肝又舒气。荆芥、柴胡,皆引血归经之品。〔当归、红花生新去旧,安有不愈者哉?〕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三黑神奇饮

属性:丹皮(七分,炒黑)栀子(五分)真蒲黄(一钱二分,炒黑)贝母(一钱)陈皮

此方治吐血之症,神效无比,二剂而自止。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短气方

属性:此症状似乎喘而实非喘,作实喘治之立死矣。盖短气乃肾气虚耗,气冲于上焦,壅塞于

肺经,症似有余而实为不足也。方用∶

人参(二两)牛膝(三钱)熟地(一两)麦冬(五钱)破故纸(三钱)山萸

(三

不过三剂而气平喘定。此方妙在用人参之多,能下达气原,挽回于无何有之乡。其余纯

是补

妙法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实喘方

属性:看其症若重而实轻,方用∶

黄芩(二钱)麦冬(三钱)柴胡(一钱)苏叶(一钱)山豆根(一钱)半夏

(一

一剂喘定,不必再剂也。然实喘之症,气大急,喉中必作声,肩必抬起。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虚喘方

属性:气少息而喉无声,肩不抬起也。此乃肾气大虚,脾气又复将绝,故奔冲而上,欲绝未绝

也。

人参(一两)山萸(三钱)熟地(一两)牛膝(一钱)北五味(一钱)麦冬

(五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抬肩大喘方

属性: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以致喘急肩抬气逆,痰吐不出,身不能卧。方用∶

柴胡(二钱)茯苓(二钱)麦冬(二钱)桔梗(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一

钱)射干(一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发舒肺金之气,用半夏以去痰,黄芩以去火。盖外感

寒邪

火未

又方论∶凡人有喘不〔能〕卧,吐痰如涌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卧即喘──此非外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又气喘治法

属性:如气喘而上者,人以为气有余也,殊不知气盛当作气虚〔看〕,有余当作不足看。若认

作肺

人参(一两)牛膝(三钱)熟地(五钱)山萸(四钱)北五味(一钱)枸杞

(一

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参乃健脾之药,既宜补肾,〔则〕不宜多用人参;

同气

但喘,有初起之喘,多实邪;〔有〕久病之喘,多气虚。实邪喘者,必抬肩;气虚喘者,

不独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又气喘治法

<篇名>又方

属性:肾火之逆,扶肝气而上冲之喘也,病甚有吐红粉痰者,此肾火炎上以烧肺金,肺热不能

克肝

地骨皮(一两)沙参(一两)麦冬(五钱)白芍(五钱)桔梗(五分)白芥

子(二

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髓中之火,沙参、丹皮以养阴,白芍平肝,麦冬清肺,甘草、桔梗

引入肺经,则痰喘除,而气喘可定矣。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贞元饮

属性:治喘而脉微涩者。

熟地(三两)当归(七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妇人多有此症。

<目录>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篇名>喘嗽方

属性:如病喘嗽,人以为肺虚而有风痰,不知非然,乃气不能归源于肾,而肝木挟之作祟耳。法当

人参(一两)熟地(二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枸杞(一钱)牛膝

(一

连服几剂,必有奇功。倘以四磨、四七汤治之,必不效矣。

更有假热气喘吐痰之症,人以为热,而非热也,乃下元寒极,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

急之症,苟不急补其肾与命门之火,则一线之微,必然断绝。方〔用〕∶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月5日).pdf

附件1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证候(简称证)是对疾病(泛指非健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相关法规,特制定《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指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指导原则》旨在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性指导,其正文内容中的每一个原则性要求都可以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更详实具体的技术标准。 一、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及基本要求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应来源于临床实践,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证候类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应有充分的人用历史证明性文献材料,包括处方来源、组方合理性、临床应用情况(包括提供临床实践完善处方的演变过程)、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如拟开发的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来源于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针对临床常见基本证候的,应提供相关证明;如是源于医案中对比分析研究所发现的相对成

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典型医案和系列医案;如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基础且有相应数据证明的成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相关临床研究总结报告,该总结报告应明确具体中医证候、疗效特点和安全性信息;如是源于国家科技立项的临床研究成果,应提供临床研究部分的总结资料及相关的成果鉴定材料。 证候类中药新药立项开发时,应注意评估与已上市同类药品的临床价值差异,以明确其是否具备临床开发价值。 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定位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应定位于消除、改善或控制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一组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等,也可定位于通过证候改善达到疾病治疗等目的。 三、证候类中药新药的证候诊断 拟开发新药的中医证候确定应有与之相关的临床实践基础,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可以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进行制定,如无适用的诊断标准,可自行制定并经专家论证达成共识。证候诊断构成要素可采用定性或半定量方式,或主次症的方法,鼓励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诊断量表,并可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辅以客观诊断指标。 四、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 (一)基本研究思路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可有多种模式,如单纯中医证候研究模式、中医病证结合研究模式或中医证统西医病的研究模式,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精深中医内科学证型表格解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 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容与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耳鼻喉科21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碰用。 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胀、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相当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2.1 诊断依据 2.1.1 以耳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伴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1.2 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耳闭多由耳胀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病者,病程在2个月以上。 2.1.3 耳部检查:鼓膜有陷,或行混浊、增厚、粘连,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咽鼓管不通畅。 2.1.4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2.1.5 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2.2 证候分类 2.2.1 风邪犯耳: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2.2.2 痰浊积聚: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舌苔白腻,脉溺或滑。 2.2.3 气滞血瘀: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鸣不聪。检查见鼓膜混浊、陷,或增厚、粘连,或有鼓室积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2.4 脾气虚弱: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胀,或有便溏。检查见鼓膜陷,或有鼓室积液。舌淡,苔白,脉弱。 2.2.5 肝肾阴虚: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耳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3.2 好转:耳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2.3.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 3.1 诊断依据 3.1. 1以鼓膜穿孔,耳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3.1.2 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漫性脓耳,病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外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 2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 3痰毒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 4有头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 5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 6手部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 7红丝疔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7) 8烂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 9发颐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 10丹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 11流注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 12瘿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1) 13肉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 14瘰疬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 15乳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 16乳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 17乳疠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5)

18乳岩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 19乳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6) 20粉刺性乳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 21乳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 22乳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 23肠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 24水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 25子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致评定 (21) 26子痰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 27精癃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3) 28精浊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 29臁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 30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 31附骨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 32流痰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 33脱疽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 34青蛇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 35股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 36水火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 37冻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 38毒蛇咬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3) 39破伤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 2.1.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 2.2.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 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 3. 1.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4. 1诊断依据 4.1.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 4.1.2.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4.1.3冬春两季较多。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 4.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属细菌性感染;正常或偏低者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4.1.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六、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1诊断依据 2.1.1有外伤史。 2.1.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证候分类 2.2.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2.3疗效评定 2.3,1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诊断依据 3.1.1有外伤史。 3.1.2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证候分类

3.2.1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3.2.2肩胛冈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或可触及折端异常活动。 3.2.3肩胛颈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无移位型:肩活动疼痛,肩部、腋窝有压痛。 移位型:肩外型变平,肩峰突出,锁骨下窝处饱满,呈固定畸形,从外向内顶压肱骨头可使疼痛加重。 3.2.4肩胛盂骨折:肩部肿胀,活动受限。 3.2.5肩峰骨折:肿胀,肩峰端压痛,外展上臂时疼痛加剧。 3.2.6喙突骨折:抗阻力内收肩及屈肘时疼痛加剧。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3.2好转:对位尚可,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3.3.3未愈:骨折对位差,功能障碍。 4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诊断依据 4.1.1有外伤史。 4.1.2多发于成人。 4.1.3肩部肿胀,大结节处有压痛,肩外展活动明显受限。 4.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4.2证候分类 4.2.1裂缝骨折:大结节处轻到中度肿胀,压痛。 4.2.2无移位粉碎性骨折:大结节处肿胀,压痛,可扪及骨擦音。 4.2.3撕脱性骨折:大结节压痛,肿胀,肩前外方常可触及骨折块,肩外展活动受限。 4.3疗效评定 4.3.1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4.3.2好转:骨折愈合对位良好,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4.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代表方药证型治法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 病理:六淫之邪。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病理:痰、火。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病因:饮食、体虚病后。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病理: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 中医内科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 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 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 增多。 2.2 证候分类

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 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中医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一、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指由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 嚏、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诊断依据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证候分类 1.风寒束表: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 红。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高热不退,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痛,倦怠,泛恶,鼻塞 流涕,咳嗽。舌尖红,苔白腻,脉数。 兼证: 1.夹痰:兼有咳嗽,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浮滑。 2.夹食:兼有腹胀,不思乳食,或伴呕吐,口中气秽,大便溏臭或秘结。舌苔垢或黄厚,脉滑。 3.夹惊:兼见惊惕惊叫,甚至惊厥。舌尖红,脉弦数。 疗效评定 治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 好转: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均减轻。 未愈:发热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症未改善或加重。 二、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肺炎喘嗽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症的疾病。若正虚邪恋,可迁延难愈。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证候分类 1.风寒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热壅肺:壮热烦躁,喉间痰呜,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阴虚肺热: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有侧重地选用 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 首辨外感、内伤。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中医医院内科证型整理加快速记忆口诀.docx

中医内科学 肺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感风热犯表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咳嗽平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 咳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小数 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苔白腻,脉濡滑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寒(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哮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病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麻杏石甘汤 喘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证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生脉散合补肺汤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银翘散加减 肺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苔黄腻,脉滑数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痈溃脓期排脓解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加味桔梗汤恢复期清养补肺舌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月华丸 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痨气阴耗伤益气养阴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 补天大造丸而数或虚大无力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肺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 涤痰汤 胀滑数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舌胖黯,苔白滑,脉沈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舌红而干,脉虚数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痿虚寒温肺益气舌淡,脉虚弱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精深中医内科病证型及方剂歌诀

中医科病方剂歌诀(1) 东奇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方歌一 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 方歌二 参苏饮用皮,枳壳前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方歌一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研 方歌二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 止嗽散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 白前甘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 (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 方歌一杏苏散夏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三,更值钱(二:二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 (二)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平胃散=二+平胃散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皮、甘草、厚朴)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2010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荆防败毒散-重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热毒重者葱豉桔梗汤-发汗解肌清热肃肺力强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表虚自汗、易伤风邪益气固表服玉屏风散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7. 阳虚感冒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较重再造散 8.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证清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久咳兼便溏乏力者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饮宣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唇甲紫黯,舌苔浊腻者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 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喘脱危象补气纳肾,回阳固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四、哮病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阴寒内盛-有汗出肢冷、气短不足以息-温阳补虚,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