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炎的处理

静脉炎的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一)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液过酸发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 l、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高,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如甘露醇,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组织细胞因严重脱水而坏死;另外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1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半衰期达7~10h,(正常人3~4h),血管的弹性差,脆性大,易引起静脉炎.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

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

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

2

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

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

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还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3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O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一次,每次2O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

4

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①局部热敷。②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③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④云南白药外敷,云南白药外敷可活血、消肿、止痛、通经化痰,用酒精或食醋调制,可增加药物渗透性。该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可阻止损伤部位血凝和血栓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促进肿胀消散而达到治疗目的。⑤仙人掌外敷:仙人掌皮、刺去掉,取150g捣烂,加少许盐粒,调匀,敷在患处厚约0.5cm左右,上盖一层纱布加软薄膜,以防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每天1次,直到痊愈.⑥金果榄浸液湿敷:取金果榄100g,75%酒精500ml,共置于密封玻璃容器中浸泡7天以上,制成金果榄浸液.用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敷盖于红肿处,敷盖面积应大于红肿边缘约lcm,并不断将药液洒于敷料上,以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每日3次,每次lh。⑦大黄外敷:大黄研为细粉,用时取大黄粉适量加香油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敷药厚度以0.2~0。4cm为宜,外裹纱布,每日换药1次,1周为一疗程。如未愈者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⑧自制复方龙石膏外敷:将锻龙骨、赤石脂、血竭、乳香、没药、黄柏、轻粉、冰片研制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备用。需要时用蓖麻油搅拌均匀,调成糊状即可(要现配现用)。使用时局部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将复方龙石膏搅匀,用棉签蘸取药物均匀涂于局

5

部皮肤上,不需包扎,每天2~3次。⑨六合丹外敷:大黄93g、黄柏93g、白及53g、薄荷叶46g、白芷18g、乌梅肉46g、陈小粉155g等。上述药物研细,然后加入陈小粉拌匀,即制成六合丹。用时调蜂蜜成软糊状(或加少量清水),厚敷于患处。使用方法是敷药前先清洁患部,然后将六合丹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白纸上,纸的宽窄根据患部的面积而定,一般超过患部周围1~2cm,药的厚度约0。5cm左右,然后敷盖整个患部,包扎固定。24h后换药一次,5次为一疗程,观察一疗程。⑩四妙勇安汤加味:基本药方,银花30g、当归15g、玄参15g、生甘草6g、蒲公英30g、连翘12g、制乳香6g、制没药6g、川芎10g、秦九12g。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生地15g、赤芍20g、丹皮10g,清热凉血,活血散癖;脉癖滞,条索硬肿不消者加桃仁、红花各10g、王不留行10g、炮甲片10g、夏枯草15g,软坚散结;癣滞夹湿者加粉草10g、生茨仁30g、渗湿泄热;上肢发炎加姜黄10g,下肢发炎加川牛膝10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5天为一疗程,另将药渣加入金黄散一袋,拌匀,用纱布包后外敷患处,一日一次。⑾七厘散外敷:取七厘散3g,加凡士林适量,调成软膏后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涂敷于患处,外用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⑿红归配:红花与当归比例为3:1.洗净湿润后,浸于20倍剂量的55%乙酵中,浸泡1个月,过滤药液,检测

6

调试加入透皮剂、防腐剂,分装为100ml/瓶备用。用法:在已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外用红归酊湿敷lh,每日4次或定期外擦,2~4h/l次,4~7天内可治愈。⒀湿润烧伤膏:患部外涂少量湿润烧伤膏,用无菌纱布裹住术者拇指顺血管方向以螺旋式手法按摩,动作要轻柔,力度要均匀,每次15~2Omin,每日2次,按摩毕,再在局部涂一薄层湿润烧伤膏。⒁六神丸外敷:根据静脉炎面积的大小,取适量六神丸研成细末,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处,每日2次。⒂也可行超短波理疗。

7

静脉炎的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一)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液过酸发或过碱,引起血浆pH 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 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i、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高,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 静脉收缩、变硬。如甘露醇,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组织细胞因严重脱水而坏死;另外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半衰期达7?10h ,(正常人3?4h),血管的弹性差,脆性大,易引起静脉炎。 (二)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 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 1 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

胺碘酮输注又发静脉炎!19种处理方法任你选

胺碘酮输注又发静脉炎!19种处理方法任你选 你知道几种处理方法? 案例分享 近日,笔者接到某病区护士长电话,咨询胺碘酮输注后手背出现了红肿该如何处理。 经了解,患者为老年女性,右侧手背出现红肿后,改为左手背静脉继续输液。因老年痴呆、肢体躁动,两上肢用了约束带约束。从左手背静脉可见,属于细而浅的那一种。 按INS标准,属于3级静脉炎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后采用“三黄软膏+水胶体透明贴”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处理方法及效果追踪介绍如下。 物品准备 三黄软膏,碘伏棉签,无菌纱布一块,一次性PE手套一个,胶布。

碘伏消毒皮肤后待干; 用无菌干棉签蘸取三黄软膏涂在手背肿胀处; 取无菌纱布覆盖其上,外套一次性PE手套固定(减少水分蒸发); 患侧肢体下垫软枕以抬高肢体。 后续处理 2019-10-01: 24小时后揭开敷料,可见手背肿胀较前消退。用温水清洗后,按上述方法继续换药一次。 2019-10-02:去除敷料,用温水清洗,待干,改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 2019-10-04:揭去水胶体透明贴后,患侧手背肿胀已愈合。见下图↓

该病区备有三黄软膏,但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没有相关经验,从后期评估中可见有一定效果。据说明书记载,胺碘酮经外周静脉输注时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关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有较多临床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中不妨就地取材,选择方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就地取材 19种静脉炎处理方法 一旦局部出现红肿或疼痛,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注胺碘酮,用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药物浓度。然后根据所在医院的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处理。 1.水胶体透明贴: 水胶体能促进水肿、瘀血吸收,保护血管,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可代替3M透明贴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覆盖穿刺部位及留置针针翼上,每4天更换1次。 2.软聚硅酮泡沫吸收敷料: 可有效吸收和保留渗液、维持潮湿的伤口环境,并可以封闭伤口边缘,防止渗液溢至周围皮肤表面,尤其适用于严重的静脉炎。 3.硫酸镁: 取50%硫酸镁溶液浸透两层无菌纱布,将纱布拧干至不滴水为宜,敷于患处,面积超过红肿边缘1cm,每次湿敷30min,每日3~4次。如配合电磁波治疗仪效果更好;加地塞米松湿敷效果优于单纯湿敷。不足之处是易析出结晶使纱布变硬,不易紧贴皮肤。 4.酚妥拉明: 取酚妥拉明1支(1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根据肿胀面积取适量无菌纱布,将药液滴在纱布上敷于患者外渗处皮肤,持续湿敷20~30min,对静脉炎症状较轻者效果明显。 5.山莨菪碱: 取山莨菪碱液加生理盐水配成2%浓度,用无菌纱布浸润后敷于患处,每天湿敷30min。如能配合如意金黄散交替进行,可提高疗效。

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常规

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年龄、血管,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材质。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况、血管弹性及肢体活动度。 3、了解药物的性质、治疗疗程及输液程度对血管通路的影响。 4、根据静脉炎分级标准评估静脉炎状况。 二、护理措施 1、根据治疗要求,选择最细管径、最短长度和最小腔的穿刺导管;置管部位宜覆盖无菌透明敷料,并注明置管及换药时间。 2、输注前应评估穿刺部位及静脉情况,检查确认导管通畅。 3、直接接触中心静脉穿刺的导管时应戴灭菌无粉手套。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宜选择中心静脉。 6、多种药物输注时,合理安排输注顺序,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时等渗液体冲洗管路后再输注另一种药物。 7、沿血管部位出现疼痛、肿胀或条索样改变时,应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必要的物理治疗或局部药物外敷等处理。

8、根据静脉炎的处理原则实施护理,必要时拔除导管进行导管尖端培养。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刺侧肢体负重。 2、告知患者穿刺部位敷料松动、潮湿或感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关节部位,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 2、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及时评估、处理静脉炎。 3、湿热敷时,避开血管穿刺点,防烫伤。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是一种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导管或输液治疗 的患者。它不仅会引起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感染。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静脉炎至关重要。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插管或更换导管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的要求,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消毒剂等。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材的无菌。 2. 选择合适的导管:选择合适的导管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导管的材质、尺 寸和插入部位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导管,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3.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导管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和血栓形成,因此需要定 期更换导管。具体的更换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冲洗导管时, 应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其他推荐的冲洗液,以保持导管的通畅。 5. 定期评估导管插入部位: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导管或进行适当的处理。 处理静脉炎的原则: 1. 及时处理感染: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渗液等,应及 时处理感染。处理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局部抗菌药物敷料等。 2. 缓解疼痛和不适:静脉炎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局部冷敷或热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和不适。

3. 血栓预防: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剂或其他预防措施来预防血栓。 4. 导管拔除:如果患者的静脉炎无法控制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栓塞等,可能需要拔除导管。拔除导管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和伤口护理。 5. 评估原因:处理静脉炎后,需要评估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 可能的原因包括导管插入技术不当、感染、导管选择不当等。 总结: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管,并定 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定期评估导管插入部位,及时处理感染和缓解疼痛。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进行血栓预防。如果静脉炎无法控制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拔除导管。处理静脉炎后,需要评估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和合理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一)定义:静脉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内膜受损继发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触痛、红斑、发热、肿胀、硬化、化脓或者可触及静脉条索。 (二)分类:静脉炎主要分为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血栓性静脉炎4 种类型。 (三)诊断:表1:静脉炎量表 表2:视觉输液静脉炎量表 (四)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二类:可干预的因素包括溶液的PH值、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注速度及输注量;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刺激作用。 (五)预防 1. 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①静脉输注抗肿瘤药物、腐蚀性药物或刺激性药物及PH值小于5或大于9,渗透压超过900mosm/L的液体或药物应使用中心静

脉通路装置;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时,应每天更换穿刺部位,并于穿刺点上方2cm处沿静脉走向粘贴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的发生。②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选择最小和最短的导管进行治疗。③使用硅胶、聚氨酯类生物材料导管置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炎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法:①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首选上肢静脉进行穿刺,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而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择健侧肢体输注液体或药物。②PICC置入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 尔丁格技术,首选肘上贵要静脉,以降低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 严格无菌操作:①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原则;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使用最大化的无菌屏障措施。②接触穿刺部位前后应彻底清洗双手,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维护时应戴无菌手套,规范各项操作。 4. 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以减少微粒对机体的损伤。 5.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应72-96h更换一次。 6.在拔管时,监测血管通路部位48h,以检查是否出现拔管后静脉炎,并及 时给以防治。 (六)处理: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评估静脉炎的类型、等级,给予局部对症处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1.机械性静脉炎:①可采用喜疗妥软膏、地塞米松软膏外涂,或具有祛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如意金黄散外敷。②75%乙醇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减轻疼痛、局部炎性水肿。③马铃薯片外敷:切薄片敷在病灶部位,范围超过病灶2cm左右为宜,外敷时应避开穿刺点,以防感染事件发生。④水胶体敷料、软聚硅酮保湿敷料、水凝胶敷料外贴用于预防与治疗静脉炎。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局部皮肤清洗干净、待干,粘贴水胶体敷料,范围超过病灶2cm左右;若症状严重者,于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抹一层水解胶,然后再贴水胶体敷料,并用保鲜膜包裹,予温热毛巾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敷料变白、发泡或潮湿、污染时予更换。⑤物理治疗:湿热敷或使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⑥注意事项:需在穿刺点处外涂治疗用软膏、水解胶或粘贴水胶体敷料时,应尽量避开穿刺点,同时均需先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点及局部皮肤进行充分消毒、待干(时间2分钟,消毒面积直径大于水胶体敷料面积),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局部皮肤上的消毒剂彻底清洗干净、待干后,方可进行以上操作,以防止发生感染事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是非常普遍的血管类疾病,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故可分为深静脉炎和 浅静脉炎,其病因复杂多样,尤与长期久坐、站立等相关,外科手术也可能引发 该种疾病。此外,患者下肢也会经常感到疼痛肿胀,主要是血管堵塞引起末端缺 血坏死。静脉炎的治疗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配合科学调护,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提早康复。 一、静脉炎症状 静脉输液最易引起静脉炎这一并发症,静脉炎不只使患者情绪失落,还会使 接下来的静脉穿刺治疗更加困难,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那么,静脉炎的症状有哪些? 四肢血栓性静脉炎:患病部位泛红肿痛,明显可见索状硬条或以串珠形式呈现,触摸后疼痛。一旦向深处静脉延伸,继而转变为凹陷性肿胀,患病部位的皮 肤为暗红色,伴有静脉曲张样表现和范围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该症状若发生在 下肢则痛感越发强烈,卧床休息能缓解疼痛。后期会伴有色素沉着、浅表溃疡等 症状。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患病部位呈游走状态且不固定,发作有间歇性或在全 身各处移动交替性发作,该类患者通常伴有胰腺肿瘤,症状多见于女性生殖器官。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该种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出现在胸腹壁区域,患病部 位存在明显的病理性炎症,大多分布在上腹壁和胸壁,少量则出现在乳房和两肋 边侧。 二、静脉炎的病因 静脉炎更青睐于有伤口、患有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物和 久站的人群,特别是下肢静脉炎更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那么,静脉炎的 具体原因是什么?

外伤:外伤容易损害静脉壁,这样的损伤会强烈刺激静脉内膜,一定程度改 变了血流速度,从而形成静脉血栓、静脉炎。 久蹲久站: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如久蹲、久站将造成身体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损伤血管及内膜,随之升高的静脉压力形成静脉炎。 长时间静脉输液:长时间静脉输液会对静脉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而大管径 的导管也会刺激血管壁;若在靠近关节部位进行穿刺,则在活动过程中会加重血 管与针管间摩擦;这些都是静脉炎的形成因素。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无法及时治疗会形成静脉炎;治疗过程中穿刺不当也为 血栓性静脉炎法发生埋下隐患。 寒冷潮湿的环境:人体在寒冷的环境内血管会发生收缩痉挛,相应也减慢了 血流量,进而产生静脉血栓,引起静脉炎。 三、静脉炎的治疗方法 一部分静脉炎的高危群体,若工作中无法避免要久站、久坐,那么生活中最 好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甚至可以选择医用弹力袜,如此能有效改善下肢静脉 曲张。静脉炎多见于女性患者,相关数据说明在全部静脉炎患者中,女性静脉炎 患者的数量相当于两倍的男性患者。静脉炎好发部位是下肢,通常在发病初期先 形成静脉损伤,继而发生血栓和炎症,不断扩大病变的区域。那么,静脉炎应如 何治疗? 一般治疗:首先要确定引起静脉炎的形成原因。若为细菌感染应给予抗感染 治疗;若为下肢静脉炎急性发作期,则患者要尽量少活动,并改变久站、久坐的 习惯,建议穿着医用专业弹力袜,还可以采取热敷物理治疗加速血液循环,提高 炎症的吸收率,减轻患者的疼痛。 药物治疗:在患病部位涂抹外用膏药,或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加快静脉回流。当在大腿根部或膝关节周围出现病变时,要给予抗凝治疗;若患者并发细菌感染,要根据细菌的类型给予抗生素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血栓性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一、概述 首先大家来了解一下血栓性静脉炎,又称为脉管炎,这种是一种累及周围血管的慢性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性的病变,多发生在大家的下肢血管当中,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发这种病的几率会十分高多见于长期吸烟史的青壮年男性,这种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长期吸烟和主动或者被动吸烟与这种病的发生和发 展有着重要的意思,因为烟里面还有,烟碱能使血管收缩,所以导致了这种疾病。 二、步骤/方法: 1、根据本病的病史,症状体征,还要需要结合辅助检查来进行 一个明确到确诊,一般大家的治疗原则就是借助血管痉挛,从而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和防止局部出现的感染情况,尽可能地保全大家的全部肢体,从而减少大家伤残的程度。 2、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大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一般都是西药,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一些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左旋糖苷,广谱抗生素等,有效的,提高大家的血液循环,增加写回信写量,中药主要是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消炎止痛类的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大家侧枝的循环建立和开放。 3、大家也可以采用高压养疗的方法,主要是能够提高膏蟹一样 的浓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促进溃疡的愈合是有一定的疗效,也

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目的是增加肢体血液供应和,建立动脉血液的回路手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用,比如说腰脚叉感神经节切除术,动脉重建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截肢等手术。 三、注意事项: 对于这种疾病来说,一定要防止感染,发生他一些,其他的并发症,而且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能局部加温,保持大家的足部的清洁干燥,有足癣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出现幻族的发生应该保持干燥,如果出现坏死,应该每天用70%乙醇消毒包扎同志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静脉炎的应急预案

静脉炎的应急预案 1. 引言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静脉内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发生。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疼痛和局部溃疡等。为了及时应对静脉炎的发生,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本文将介绍静脉炎的应急预案,以帮助医护人员在发生静脉炎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2.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 在制定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预防静脉炎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中无飞溅和污染。 •插管前进行皮肤消毒,使用有效的抗菌剂,消毒时间不少于2分钟。 •使用适当大小的静脉导管,避免肢体活动时导管的拉扯和刺激。 •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及时更换必要的导管。 •高危患者应加强观察,定期检查区域是否有红肿和压痛等症状。

3. 应急预案的制定 3.1 静脉炎的定义和分类 静脉炎是指血管内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和症状,可以将静脉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温和型:静脉周围有红肿和轻微疼痛,但患者一般无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中等型:静脉周围的红肿较明显,局部可以出现局部温度升高和触痛,患者可能出现轻度发热。 •重型:静脉周围红肿明显,局部温度升高,触痛明显,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3.2 发生静脉炎时的应急处理流程 以下是在发生静脉炎时的应急处理流程: 1.发现静脉炎的征兆,包括红肿、疼痛和触痛等症状。 2.立即停止输液或输血操作,并将导管拔出。 3.当温和型或中等型静脉炎发生时,进行冷敷,以缓解炎症反应。 4.对于重型静脉炎,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5.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其他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 6.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静脉炎应急预案

静脉炎应急预案 1. 背景介绍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静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红和温度升高等炎症反应。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在医疗机构中,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应对静脉炎的突发情况,制定一份静脉炎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2. 目的和范围 本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在静脉炎的急性发作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3. 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 预案的执行步骤如下: 步骤一:识别和确认 1.如果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发红和温度升高等炎症反应,立即停止给予该静脉通路的输液或药物; 2.查看病历,确认该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静脉炎的风险因素;

3.立即通知负责实施预案的专业人员。 步骤二:处理和记录 1.将患者转移到适当的隔离间,确保环境干净和舒适; 2.帮助患者舒缓疼痛,可以使用冷敷或疼痛缓解药物; 3.给予患者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4.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和处理过程; 5.通知患者家属并与其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教育。 步骤三:评估和调查 1.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体温、血压和生命体征等; 2.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静脉超声等,以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3.调查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如是否有操作失误、输液设备问题等。 步骤四:治疗和预防 1.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2.继续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治疗反应及时调整; 3.对所有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戴手套、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发生静脉炎的应急预案

发生静脉炎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信息 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炎引起的一种疾病。它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发生静脉炎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可以指导临床操作人员在发生静脉炎时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预案目标 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发生静脉炎时,能够迅速识别炎症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 1. 识别静脉炎的迹象 首先,临床操作人员需要能够及时识别静脉炎的迹象。常见的迹象包括: •静脉疼痛或不适感; •红肿或发热; •静脉周围发硬; •患者出现寒战或发热。

2. 采取应急措施 一旦识别出静脉炎的迹象,临床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具体措施如下:•停止输液。终止静脉输液可以防止药物或液体进一步侵入炎症区域。 •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使用盐水冲洗静脉通路,确保通路的畅通。 •对炎症区域进行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早期告知医生。向医生报告静脉炎的发生,寻求进一步的处理建议。 3. 提供适当的治疗 在识别和采取初步措施后,临床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治疗。治疗方法可能会因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基本原则如下:•根据医嘱更换静脉通路。如果静脉炎程度较轻,可能只需更换静脉通路即可。 •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可以使用激素或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对于炎症反应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培养、静脉超声等检查,以更好地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预防措施 除了应急处理外,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规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在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确保干净无菌。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推断尺度 依据好国静脉输液照顾护士教会造定的静脉炎分级尺度:I度:局部构造痛痛大概火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已触及硬结. II度:局部痛痛,黑肿大概火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已触及硬结. III度:局部痛痛,黑肿大概火肿,静脉炎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的分类及处理 1.化教性静脉炎 (1)收病本果:由于刺激性及毒性药物、PH值及渗透压超出平常值、稀释没有充分、微粒战导管尖端位子所致. 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渗出扩集至周围构造,引导局部炎症反应称化教性蜂窝构造炎.进一步照成局部构造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 (2)临床表示:收炎的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有痛痛感,血流受阻. (3)防止步伐 1)普及博业技能:控造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博业锻炼,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个性,有下度的责任心,不妨使用系统化循环管造,防止化疗患者静脉炎的爆收.化疗前必须

仔细阅读证明书籍,为防止支配中爆收板滞益伤,静脉脱刺尽管保证一次乐成.如脱刺波折,没有克没有及使用共一静脉的近端.脱刺后要粗确牢固输液针,防止其滑脱战刺破血管壁. 2)合理采用血管:①输液部位的采用:所有情况下应躲启脚背侧、肘窝及真止过广大切除性脚术的肢体终端.输液的适合部位为前臂的近端(已脚术)及要害结构上覆盖有洪量下构造的部位.②粗确采用输液器具:若静脉条件短安.留置针劣于尺度静脉注射针.预期大概有共同输液者,应试虑采与皮下贮液器大概深静脉留置管,PICC亦能灵验落矮静脉炎的爆收率. 3)统造微粒输进:护士应庄重无菌支配,治疗室尽大概采与气氛洁化技能以缩小气氛中的微粒传染.据钻研报导,应用粗细输液过滤器能落矮静脉炎的爆收率,能灵验天遏止微粒加进人体. 4)粗确的给药要领:粗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要领、浓度、速度,并搞到现配现用.粗确的给药要领为:①先注进死理盐火确认针头正在血管内、无渗漏后圆可注进化教药,没有克没有及用戴有化疗药液的针头间接脱刺大概拔出;②共同用药时,先相识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准则上应先注进非收疱剂,如均为收疱性药物,应先注进矮浓度的,二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赶快清洗;③若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一)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1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 4.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 7.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二)预防 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后定

期换药(4—7天1 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穿刺时置管动作要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4.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10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三)处理方法 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一但发生应给予对症处理。 1.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2.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3.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 4.若为机械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一般可通过热敷、远红外线照射(每日3 次,每次30min)、抬高患侧手臂、外用消炎止痛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 5.若为血栓性静脉炎,可给予热敷或同血栓堵塞导管处理方法 6.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PICC管。

静脉炎和高危药物外渗的处理2016.9

静脉炎、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静脉炎 定义: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严重时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静脉炎处理: 1、水胶体敷料贴敷,先用清水洗净皮肤后,沿静脉炎走向贴敷水胶体敷料,根据情况每1—3天或3—5天更换一次。 2、喜辽妥外敷:先将局部清洗干净后,将3-5ml的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一日3-4次。每次涂药前都要把皮肤清洗干净,防止上次的药物和灰尘堵塞毛孔影响药物吸收。 3、金黄散+白醋(或蜂蜜):先将局部皮肤清洗干净后,将金黄散+白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涂于静脉炎处,面积要超过静脉炎周围2—3厘米,1—2小时/次,4次/日。 如果穿刺点有脓液流出应先用棉签将脓液挤出,然后用瓶口贴将穿刺点封闭,再涂外用药。 二、药物渗出 定义: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渗出需上报不良事件的: 1、药物2级渗出,患者皮肤颜色改变且/或出现疼痛明显者,上报不良事件。 2、药物3级及3级以上渗出,上报不良事件。 详见《关于上报药物渗出/外渗不良事件的规定》 药物渗出的处理: 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班班交接。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3、药物渗出水泡处理:直径<0.5cm的水泡不需特别处理,只需局部消毒保持清洁即可。直径>0.5cm的水泡,先用碘伏消毒,再用5号半针头在水泡的下垂部位刺破,用棉签把泡液挤出,不要把泡皮去掉,局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 4、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红,肿,热,痛)如:红霉素,钾离子,脂肪乳,沙星类药物应给予: 金黄散外敷:1—2小时/每次,4次/日。

小儿静脉炎的处理与预防

小儿静脉炎的处理与预防 目的静脉给药是患儿防病、治病、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静脉炎亦成为输液中常见并发症。小儿血管较细、血管壁薄、多动、不易固定等,比成人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炎不仅给患儿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降低小儿静脉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小儿静脉炎为起点,分析小儿静脉炎的分类及其标准等,研究小儿静脉发生的原因,采取了一些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静脉炎;处理;预防 静脉给药是患儿防病、治病、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静脉炎亦成为输液中常见并发症。小儿血管较细、血管壁薄、多动、不易固定等,比成人易发生静脉炎。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因长期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从而引起局部静脉化学炎性反应;也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感染。临床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多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现象,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因此,静脉炎不仅给患儿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我科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采取了一些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静脉炎的判定标准及分类 判定标准按第四版《护理学基础》静脉炎诊断标准(九):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热、痛及条索状改变。分类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1]。 2 导致静脉炎的因素 2.1药物性质刺激性药物和高分子液体是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一些脑水肿的患儿,需使用20%甘露醇,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尚需要全静脉营养,20%甘露醇和全静脉营养都属于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刺激性很大,亦发生静脉炎。反复多次及短时间内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都可引起静脉内血管壁纤维细胞增生,使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出现炎症和水肿等反应。 2.2穿刺部位小儿由于血管细,壁薄,所以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亦高。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炎性反应。 2.3留置针的应用留置针的广泛使用,为患儿带了方便,减少了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尽管如此,留置针也有隐患。若较长时间输液,由于针头处血流减慢容易形成栓子,加上针头对血管内膜的长时间机械刺激,极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触痛、红斑、红肿、硬化、化脓或静脉条索状形成。依据静脉炎发生机制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五种类型。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输液治疗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5%-4.5%。 静脉炎发生的相关知识: 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根据渗透压高低将其分为:1、高度危险,渗透压>600mmol/L,2、中度危险,渗透压400-600mmol/L,3、低度危险,渗透压<400mmol/L。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通过外周静脉输入后,可在24小时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酸碱度(PH):正常血液PH值7.35-7.45, PH<5强酸性,PH>9强碱性。PH在6-8的药液对静脉影响小,PH超过此范围的药液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诱发静脉炎的主要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及血管条件差等)、输液工具的型号和材质、医护人员的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固定方式、输注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刺激性、输注的频率及输注量等因素。 二、静脉炎分类: (一)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穿刺或导管摩擦血管内膜所致,多发生于外周静脉,主要是由于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如PVC、MC、PICC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所致。 (二)化学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输注的液体或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

激,损伤血管内膜的上皮细胞所致,常见于外周静脉输注,主要是高浓度、刺激性及腐蚀性药物的输入,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超过了静脉血管的应急能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所致。 (三)感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称细菌性静脉炎,是细菌感染导管留置部位的静脉内膜,细菌由穿刺点沿着导管进入血液或局部细菌感染所致。 (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指静脉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常发生于PICC、MC、CVC,是导管插入后形成静脉血栓刺激血管壁,启动的炎性反应而致。 (五)输注后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指移除静脉血管通道工具后48小时内发生的静脉炎,主要发生于外周静脉导管。 表1:各类静脉炎发生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