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的特性

生物的特性

生物的特性
生物的特性

生物的特性

以下是关于生物的特性,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生:学生1指出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以及鹰、蝴蝶和蜜蜂。学生2指出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还有被豹追赶的羚羊群。学生3指出近处一座农家小屋,门前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农夫在种地,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树上有一只小鸟正在巢中休息。农家旁边有小桥,桥上有车辆和行

·

人。学生4指出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飞机、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小桥、流水、土地和农具”。

师:教师同时单击这些图像,学生都答出后,屏幕显示:“祝贺你,答对了!”并出现掌声鼓励。2.生物的特征师:图片中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小狗跟随主人,母鸡领着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点击一片叶子,叶片落下,同时出现声音:“再见,我带一点废物先走了。”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

·

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点击多媒体图片中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合拢起来,同时发出声音:“别碰我,我怕羞!”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

·

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 回答说:“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学生2 回答说:“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学生3回答说:“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元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还有寿命,有生老病死。生物也要休息。”

学生2回答:“生物也会传递信息。例如,蜜蜂发现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附近跳“8”字形舞,然后引导蜂群飞到目的地采集花蜜。”

学生3回答说:“我从一本刊物上看到有一种高大的树,在长颈鹿吃它的叶子时,它的叶子会产生一种物质,使长颈鹿胃涨难忍,只好吃另外一棵树,结果一样难受,原来第一棵树

·

已经把信息传给了附近的树。后来长颈鹿发现了这个秘密,它就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树叶,等树发觉时它就又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了。”

师:同学3的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考证。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狗,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狂叫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点击按钮,出现文字:“祝贺你,答对了!”同时发出掌声。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

·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水产研究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伦 峰,潘开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具有很高的食用、 药用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本文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10)03-0114-03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artificial cultured technology of Chinese G iant Sala m ander LUN Feng ,PAN K ai-yu (Aquatic S ci en ce Depart m en t ,X i nyang Agri cu lt u ralC ollege ,X i nyang 464000,C h i na) A bstract :Ch i nese G i ant Sala m ander (A ndrias dav i dianus B lanchard)wh i ch is endem i c to m a i n Ch i nese l and ,is an en -dange red a m phibian .It i s a va l uable spec ies fo r use as f ood ,med i c i ne and it has huge po ten ti a l contr i bution to sc i entifi c re1search .In this arti c le ,t he biology and artifi c ial cultured techno l ogy o f Ch i nese G i ant Sa l amander w ere researched to prov i de valuable i nfo r m ati on for pro tecti ng,deve l op i ng and usi ng . K ey words :Ch i nese G iant Sa l amander (A ndr i as dav i dianus B lancha rd);the b i o l og ica l character i stic ;the artifi c ial cu-l tured techno l ogy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 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 以及经济价值。它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常见个体重2~5kg ,体长约50~150c m,最大个体可达20kg 。目前,大鲵成鲵的市场价格高达3000~4000元/kg [1]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年来人为滥捕滥杀大鲵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鲵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已成濒危物种。因此,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大鲵身体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四个部 分,成体不具外鳃,用肺呼吸。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 圆形,犁骨及颌骨具齿,犁骨齿较发达,是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眼极小,位于头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 缩。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大鲵体表裸露,头部背面和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躯干前部两侧有纵的皮肤褶,称为颈褶,颈侧之后躯干两侧的皮肤褶,一般称为侧褶。泄殖孔位于躯干部后端。大鲵具有前、后肢各1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肢体形状与蛙肢相似,大鲵的运动主要靠四肢来完成。尾侧扁,约占全长的1/3,尾端钝圆或椭圆形,尾部具有极少数疣粒。体色多呈浅褐或灰褐色,野外生活时,体色与周围环境较为一 致,背面常分布黑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2] 。1.2 生活习性 大鲵属变温动物,喜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可在0 ~38 的水中生存,适宜水温为16 ~25 。当水温低于14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伦 峰(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名特水产养殖及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114 第20卷 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20No .32010年 9月 Journa l o fX i n yang A gricultural College Sep .2010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1]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有被降解的化合物种类浓度,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如群体的相互作用直接控制反应速度的环境因素。 一.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水环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当微生物代谢时,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因此,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两种代谢模式:生长代谢(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谢(Co-metabolism)。这两种代谢特征和降解速率极不相同,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生长代谢 许多有毒物质可以像天然有机化合物那样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基质。只要用这些有毒物质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便可鉴定是否属生长代谢。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可对有毒物质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因而是解毒生长基质去毒效应和相当快的生长基质代谢意味着与那些不能用这种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对环境威胁小。 2.共代谢 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它在那些难降解的化合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展示了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可使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彻底降解的可能性。微生物共代谢的动力学明显不同于生长代谢的动力学,共代谢没有滞后期,降解速度一般比完全驯化的生长代谢慢。共代谢并不提供微生物体任何能量,不影响种群多少。然而,共代谢速率直接与微生物种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应的二级速率定律: 由于微生物种群不依赖于共代谢速率,因而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可以用 Kb=Kb2·B表示,从而使其简化为一级动力学方程。 用上述的二级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数文献值时,需要估计细菌种群的多少,不同技术的细菌计数可能使结果发生高达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因此根据用于计算Kb2的同一方法来估计B值是重要的。 3.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适应能力及降解潜力 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 终极降解:有机物彻底分解至释放出无机产物CO2与H2O 的过程。 生物转化:通过微生物代谢导致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某种改变、生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化学结构 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易程度首先取决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同时也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有关。 环境物理化学因素

生物膜总结

生物膜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3、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比较主动输运与被动输运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5、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细胞和细胞器所有膜结构的总称,是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 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并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 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 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 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膜的功能: 跨膜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与传递 运动和免疫 1答: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 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主 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是表现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通过膜的物资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的不 对称性决定了生物膜内外表面功能的特异性。 从生物膜结构模型演化说明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答: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易通过膜,所以推测膜由脂质构成,有 通过计算总面积,得出膜的模型是脂质双分子层,极性的亲水基团朝向外侧的水性环境。 (2)Davson-Danielli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中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3)单位膜模型: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该模型继用了前两种模型的合理成分, 但未正确解释蛋白质的位置 (4)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并表现出 分布不对称性,而且是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维持膜的结构。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模型还 在不断的完善中,从这一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地从实验中发现新现象,在 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对于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生物膜的组成和特点: 膜主要是由脂类(lipid) 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二维流动体系。 脂类分子呈连续的双分子层(bilayer)排列。 膜具有双亲性。 蛋白质相对于脂双层具有不同镶嵌方式。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_王周玉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S ich ua n Uni 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 hnolog y 文章编号:1000-5722(2003)增刊-0145-03 收到日期:2003-03-2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部(基)349):四川工业学院人才引进项目(0225964) 作者简介:王周玉(1977-),女,四川省彭州市人,西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聚物的合成、改性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王周玉,岳 松,蒋珍菊,芮光伟,任川宏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掺混型高分子材料四类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包装、餐饮业、农业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O631.2 文献标识码:B 0前言 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按体积计算已居世界首位,由于其难以降解,随着用量的与日俱增,废弃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必须使用降解性塑料的塑料产品范围;我国目前的塑料生产和使用已跃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几百万吨不可降解的废旧物,严重污染着环境和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可见开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寻找新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来代替塑料已是当务之急。 降解高分子材料[1]是指在使用后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在一些环境因素如光、氧、风、水、微生物、昆虫以及机械力等因素作用下,使其化学结构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引起物性下降,最终被环境所消纳 的高分子材料。根据降解机理[1,2] 的不同,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光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光-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氧化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其中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自然界微生物或在人体及动物体内的组织细胞、酶和体液的作用下,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分子量下降及性能发生变化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广泛,在包装、餐饮业、一次性日用杂品、药物缓释体系、医学临床、医疗器材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开发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 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根据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特性可分为完全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Biodegradable materials )和生物破坏性高分子材料(或崩坏性,Biodestructible materials );按照其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掺混型高分子材料四类。 1.1 天然高分子材料 [3,4] 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甲壳素、蛋白质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特别是天然产量居首位的纤维素和甲壳素,年生物合成量超过1010 吨。利用它们制备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可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由此形成的产品兼具天然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意义,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日本。如日本四国工业技术实验所用纤维素和从甲壳素制得的脱乙酰壳聚糖复合,采用流延工艺制成的薄膜,具有与通用薄膜同样的强度,并可在2个月后完全降解;他们还对壳聚糖—淀料复合高分子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调节原料的比例、热处理温度,可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降解时间。 天然高分子材料虽然具有价格低廉、完全降解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热力学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性能要求,因此对天然高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天然高分子之间的共混及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以制得具有良好降解性、实用性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1.2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3,4,5]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由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

生物全降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

生物全降解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计划书

目录 一、项目概述分析 (4) 1.1 公司介绍 (5) 1.2 项目背景 (5) 1.3 产品特色与商业价值 (6) 1.4 竞争策略 (7) 1.5 公司发展战略 (7) 1.6 营销策略 (8) 二、项目开发创意 (8) 2.1 生物全降解技术 (8) 2.2 低碳环保 (9) 三、竞争分析 (10) 3.1 竞争分析 (10) 3.2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 四、营销策略 (10) 4.1 营销策略 (12) 4.2 业务渠道的建立 (13) 4.3 公关与广告策略 (14) 五、赢利模式、经济及财务状况 (16) 5.1 成本分析 (17) 5.2销售预测 (18)

六、融资方案和回报 (19) 6.1 融资情况 (20) 6.2 股份制 (20) 6.3 投资方权益 (20) 6.4投资方义务 (21) 6.5股东会及行使职权 (21) 6.6 公司收益 (21) 七、经营管理和运作方案 (22) 7.1公司文化 (22) 7.2公司战略 (23) 7.3人力资源配置 (23) 7.4人员培训 (24) 7.5激励机制 (25) 7.6其他情况 (25) 八、创业团队 (25) 8.1前期团队 (26) 8.2后期团队 (27) 8.3 团队成员介绍 (28)

一、项目概述分析 1.1 公司简介 生物全降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拟建中的公司,总部位于某某省某某市。公司以某某理工大学为依托,拥有以教授、博士、硕士为代表的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充满激情的团队。公司配备各种高科技的先进软件和设备,以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广大的人民提供优质的全降解一次性餐具。我们公司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人们身体健康安全,达到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环保理念。 1.2项目背景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就餐的时候喜欢选择快捷、方便的就餐方式。因而许多的人会在饭店、快餐店、小摊等地方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然而很多的一次性餐具都是“三无”的不可降解的餐具,这种“三无”产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的可能会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虽然是可降解但对环境还是有一些危害的,应为单纯的可降解并不能将餐具全部降解,而是将大片的降解成小片的,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给环境带来损害。现我们公司推出一种新型的生物全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这种新型的一次性餐具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无害的。由于我们的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人群较多,使用非常的普遍,因而给我们的公司生产提供了可能。

讲解生物降解的机理方式

讲解生物降解的机理方式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能被微生物或其分泌物在酶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is to point to in a certain time and certain conditions, can be microbes or their secretions in enzymatic or chemical decomposi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大致有以下3种方式:生物的细胞增长使物质发生机械性破坏;微生物对聚合物作用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侵蚀高聚物从而导致裂解。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和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量的化合物;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种种的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iodegradable generally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ell growth makes material mechanical damage; Microbial

effect on polymer produce new substances; Direct effect of enzymes, namely microbial erosion polymer which can lead to cracking.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wo processes. First, the microbes to secretion in vitro hydrolysis enzyme and combination of materials and through hydrolysis to cut off the polymer chain, generated molecular weight smaller than 500 compound of small molecular weight; Then, degradation products by microbial intake of the body,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abolic route, synthesis of microorganisms or energy into microbial activity, eventually into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因此,生物可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除了生物可降解外,高分子材料在机体内的降解还被描述为生物吸收、生物侵蚀及生物劣化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除与材料本身性能有关外,还与材料温度、酶、PH值、微生物等外部环

生物膜

生物膜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含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膜称为细胞膜, 有时也叫外周膜。电镜下呈两暗夹一明的结构。质膜是细胞壁之内,细胞质外面的一层微膜。质膜内包裹细胞器的微膜叫内膜,或内膜系统。从高等动物和人到低等原核生物如支原体都还有细胞膜,且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生物膜在生物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物质输运、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等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诸如很多生物学中的问题,如神经传导, 能量转换,细胞分化, 细胞免疫, 代谢调控等也与生物膜有关。目前已经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讨论膜的结构与功能。而且随着深入的研究,其必对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依次对其结构功能,研究进展逐步展开介绍。 一,生物膜结构 1.生物膜组成成分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有三类:(1)膜脂:包括磷脂,类固醇,糖脂等;(2)膜蛋白:包括外周蛋白,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等;(3)膜糖。(4)此外还有少量的水和无机盐等。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80%,而有的只占20%左右。需说明的是,由于脂类分子的体积比蛋白质分子的小得多,因此生物膜中的脂类分子的数目总是远多于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如在一个含50%蛋白质的膜中,大概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比为50∶1。这一比例关系反映到生物膜结构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 图1,细胞膜的构造 1.1膜脂

第二讲樱花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第二讲 樱花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教学目标(目的要求):(待补) 通过本讲讲述,使学员了解樱花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栽培管理技术打好理论基础。 教学时间:8小时 教学内容: 一、樱花的植物学特征 樱花和其他乔木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组成,但不同樱花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一般重瓣樱花多不结果。树冠形状、主干和枝蔓颜色、花的 形态均因品种不同而异。这里只就 一般情况进行介绍。 (一)根 根是樱花的地下营养器官,对 樱花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樱花树根系发达,一株2~3年生的 樱花嫁接苗就有相当发达的根系。 根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主根是 由砧木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其形 态和机能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 系没有多大区别。在主根上发生 的分支,以及分支上再长出的分 支叫侧根。从樱花干基部萌生的 根叫不定根。主根和侧根是樱花 的骨干根。多年生的骨干根多为 黑褐色;一年生、二年生的为黄 褐色;新生的幼根为乳白色。幼 根最先端为根冠,根冠上有表皮 图2-1 樱花二年生苗的根系 图2-2 成龄樱花树(4-5龄)带土球的根

细胞延伸而成的根毛,根毛是吸收土壤水分和无机盐类养分的主要器官。 樱花的骨干根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外,还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是贮藏养分的重要场所。冬季来临前,叶片中的养分回流到根部贮藏起来,供翌年发芽、新梢生长、花芽分化时使用。随着贮藏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的能力逐渐加强,到樱花开花前后,贮藏养分耗尽,开始转化为依靠当年叶片制造营养来维持樱花植株生命的阶段。此时的樱花根系作用一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营养元素向上输送到树体的各个部分,二是将无机态的氮和磷初步合成为有机态的氮和磷以及多种氨基酸、三磷酸腺苷、核苷酸等营养物质和某些激素、酶等生理活性物质,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给树体,同时又将树叶和树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营养通过韧皮部输送到根部贮藏起来,这些贮藏的营养物质对维持樱花周年正常生长开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樱花的根,还可用于繁殖和更新植株,如有些樱花砧木可由樱花根段扦插繁殖,也可以直接作为砧木进行切接。 樱花根系生长和结构特点因砧木种类和苗木繁殖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播种繁殖的砧木苗,先长出胚根,然后发生侧根,它所形成的根系称实生根。实生根的垂直根系比较发达,根系分布可深达1米以上,利用马哈利砧育成的樱花根系甚至可达4米以上。而利用扦插繁殖的砧木,由于其根系是由插条基部的不定根形成,这类根叫茎原根。茎原根的水平根发育较强健,须根量大,但垂直根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较浅。 土壤条件和肥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樱花根系的生长与发育。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肥水管理水平较高,樱花树根系分布深而广,侧根和不定根集中分布在最肥沃的30-40厘米的表土层中,主根则可深入土层1米以上;反之,如土层浅薄、肥水管理又差,则根系分布不广,侧根和不定根分布只局限于20厘米的表土层范围,主根垂直分布深度在地表60厘米范围内。 樱花根系对土壤缺氧十分敏感,如土壤水分过多或地下水位过高,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烂根并引起地上部分流胶,严重时导致树体死亡。 樱花的根颈是根系与地上部的“交通要道”,在一年中开始活动最早,停止

生物膜总结

. 生物膜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3、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比较主动输运与被动输运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5、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细胞和细胞器所有膜结构的总称,是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并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 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膜的功能: 跨膜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与传递 运动和免疫 1答: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是表现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通过膜的物资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生物膜内外表面功能的特异性。从生物膜结构模型演化说明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答: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易通过膜,所以推测膜由脂质构成,有通过计算总面积,得出膜的模型是脂质双分子层,极性的亲水基团朝向外侧的水性环境。 (2)Davson-Danielli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中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3)单位膜模型: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该模型继用了前两种模型的 合理成分,但未正确解释蛋白质的位置 (4)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并表现出分布不对称性,而且是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维持膜的结构。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模型还在不断的完善中,从这一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地从实验中发现新现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对于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桃树的生物学特性

桃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结果习性 1、树性桃是喜光性小乔木,芽具有早熟性,萌芽力强,成枝力高。新梢在一年中多次生长,可抽生2-3次枝,幼年旺树甚至可长4次枝,干性弱,中心主干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2年后自行消失;层性不明显,树冠较低,分枝级数多,叶面积大,进入结果期早,5-15年为结果盛期,15年后开始衰退,桃树寿命的长短,与选用的砧木类别、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有较密切的关系。 2、根系生长桃属浅根性树种,根系大部分为水平状分布。根系的扩展度大于树冠的0.5-1倍,深度只及树高的1/5-1/3,吸收根分布在离土表的40厘米以内,其中10-30厘米分布最旺。桃的根上有明显的横形皮目,说明特别需土壤通气,空气在土壤中的含量要求达10%,空气含量在5%以上根才能生长。空气含量在2%以下,生长差,甚至窒息死亡。地温4-50C时,根系开始活动,15-200C时,为根系生长活动的适宜温度,土温超过300C时,停止生长。 3、芽的生长桃的侧芽(腋芽),有单芽与复芽之别,单芽有叶芽与花芽,顶芽为叶芽。复芽有双复与三复,三复中间一般为叶芽,也有无叶芽的,同一枝上的芽饱满程度,单芽、复芽的数量与着生的部位是有差异的,这与营养、光照状况有关。 4、枝梢的生长叶芽在春季萌发后,新梢即开始生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有 2-3个生长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中旬逐渐减弱。第二个生长高峰在5月下旬-6月上旬,同时在该段时间新梢开始木质化,6月下旬新梢的伸长生长明显减弱。但幼树及旺树上的部分强旺新梢还出现第三次生长高峰。除此之外的新梢这时主要是逐渐进入老熟充实、增粗生长阶段,10月下旬进入落叶休眠阶段。 桃在生长季节中,由于生长时间、生长势及所处的着生部位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枝条。 (1)徒长期生长极旺,枝条粗大,长度一般可达1米以上,节间长,叶片薄,组织不充实,大部分有副梢,在幼树上发生较多,可利用作为树冠扩展的骨干枝,衰老树上可更新利用,空间较大的,可采用伤变结合的修剪方法,进行逐步改造利用,培养为结果枝粗。

人类与垃圾之生物降解

环境科学论文人类垃圾与微生物处理 班级:J高分子1101 姓名:赵京阳 学号:411112601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一步步走向文明,而我们身后却留下了一堆堆的不文明,生活中,工业上,研究上,到处都充满了废弃物,这些东西数量的庞大也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压力巨大,怎样让我们生活和环境良好的相处呢,那么处理垃圾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怎样解决垃圾成了重中之重,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在了处理垃圾上,显然,微生物降解垃圾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有关垃圾和微生物之间的那些事。 一、垃圾的历史 垃圾有它自己的历史。像人类历史一样,在二十世纪飞速发展的时代,垃圾同样有着它的传奇故事。 第一时期是在中世纪。施堆肥,燕麦,焚烧,饲养动物:大自然长期以来承载着销毁垃圾的职责。城市化进程打破了这一自然循环,在近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生活在垃圾蔓延的城镇中。 在十九世纪,由于有了专职卫生工作人员和巴黎行政长官拜勒著名的发明,清除生活垃圾进入了其历史的第二阶段。地区社区政府承担了清除垃圾的工作,他们确认所作品的一切不只是让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工业化和消费时代的到来加速生产---消费---抛弃的循环,也将增加需要处理的垃圾的数量,特别是包装物。 人类的历史与垃圾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史前祖先把他们的垃圾扔到土坑里,逐渐地垃圾充满了这一地区并将他们从这里挤了出去。然后他们就去找新的居住地。若干个世纪之后,他们成为李定居民族,便把小花垃圾的事交给大自然来处理,实行掩埋,积堆肥,燃烧,给主或者圈养的动物做饲料。 这种自然生态的循环被城市化的发展阻断了。仅仅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相联系中一个因素的垃圾,已经逐渐低变成了废弃物。城市里不像住洞穴的人,他们不再有经常搬家的兴趣,因为他们习惯了垃圾及它们发出的恶臭为邻。在过去的近一千年里,西方城市的肮脏是令人难以形容的。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特别是家庭垃圾,被乱七八糟的丢弃堆放在公共道路上,往往这些垃圾会被清除城外。在人口增长的推动下,当这些城市的周边向外扩展的时候,其周围的土地早已被力道祖先的垃圾所占据。 十九世纪标志了世界卫生历史的一个根本转变。在证明细菌存在的巴斯德发现成果之前,卫生人员的发发是靠经验。后来,在巴斯德时代,卫生程序中赋予了科学技术;城市逐渐装备了自来水和排污水管网。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距今仅仅一个多世纪以前,巴黎行政长官拜勒在巴黎实行了垃圾箱法。工业文明加大了生活垃圾清除的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垃圾数量逐渐增长,随后近几十年形成了加速发展的局面:生产—消费—丢弃。1872年,巴黎市民人均每天扔掉二百克垃圾,而到了1994年要扔掉一点六公斤垃圾。人们不再修修补补扔掉旧的,然后再用新的代替:砖瓦,钢笔,剃须刀,娃子,手表,维修工具以及各式各样的小用具,这些东西如瘫痪一现,在经历了他短暂的生命周期之后便被淘汰掉了。 垃圾的侵袭对“现代社会”的行政官员来说已成为了一件令人头痛

乌鳢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醴养殖及疾病防治主要技术 乌鲤属皱形目、鲤科、鲤属,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属鲤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鲤属中还有一种鱼叫月鲤,俗称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常栖息于山涧溪流中间,月鲤体型似乌鲤,长圆筒形,与乌鲤不同之处主要为: 月鲤无腹鳍,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处折断。月鲤尾鳍基部两侧各有一个白色边缘的黑色圆斑块,头和体背为绿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沿中部有7?10条V”形灰色斑纹,全身均匀地分布灰白色小斑点,雄鱼在生殖季节,斑点更闪亮。 乌鲤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乌鲤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据医药书记载,乌鲤有去瘀生新、补血调养的药理作用,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鲤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乌鲤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我国人工饲养乌鲤刚刚开始,其前景看好,但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现将乌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一、乌鲤的生物特性 一、生活习性 乌鲤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2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乌鲤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沟及低洼沼泽的静水草区。乌鲤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乌鲤也能生活。

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投资合作方案(模板及范文)

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投资合作方案 投资合作方案参考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该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5991.71万元,其中:固 定资产投资12796.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2%;流动资金 3195.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8%。 达产年营业收入2350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655.57万元,税 金及附加284.53万元,利润总额5850.43万元,利税总额6941.92万元,税后净利润4387.8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554.10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36.58%,投资利税率43.41%,投资回报率27.44%,全部投资回收期5.14年,提供就业职位331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 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 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 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本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 评估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 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投资合作方案目录 第一章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绪论 第二章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全生物降解改性原料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五章总图布置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项目风险说明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项目进度说明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生物膜特征指标测定方法

第2章生物膜特征指标测定方法 选择合适的生物膜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非常重要。本研究课题主要的生物膜指标包括:生物膜量、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量、活性生物量和生物膜的活性。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测定方法。 2.1 生物膜量 2.1.1 生物膜的剥落 生物膜固定在载体的表面,很难直接测量生物膜干重。因此,评价载体生物膜量前,必须首先把生物膜从载体表面剥落下来。生物膜的剥落方法很多,其中,有效剥落方法主要有机械剥落、超声剥落和超声加化学剥落。在生物膜剥落在生物膜的多项分析中起关键作用,剥落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分析的精确度。 (1)机械剥落。对生物膜载体使用简单的机械方法,使生物膜脱离载体的表面。这种剥落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该法却不适用于表面具有孔隙或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载体。生物膜机械剥落方法在生物膜反应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2)超声剥落。利用超声波冲击剥落生物膜。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波工作功率。 (3)超声加化学剥落。考虑到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对生物膜的胶联特性,若单纯使用超声波进行生物膜剥落,一般需要超声波的功率较高,作用时间较长。Liu(1994)提出可将生物载体首先置于1M 的碱液中,并水浴30 分钟,温度控制在60~80℃。经处理后,生物膜与载体表面的胶联度大大降低。这时,再经过超声波处理,可在较低功率及较短时间作用就可得到非常好的剥落效果。 2.1.2 评价生物膜量的指标 (1)生物膜干重。生物膜剥落后,含有生物膜的溶液经事先称重的0.45μm滤膜过滤,把滤膜置于温控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过滤前后的重量之差即为剥落生物膜干重。生物膜干重是生物膜参数中最为常用的指标。 (2)生物膜挥发性干重(VSS)。生物膜干重反映的是生物膜总量。生物膜的生物化学活性只与活性生物量相关,而生物膜挥发性干重可以反映生物膜活性生物量。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活性生物量信息,在生物膜的研究中,常常选用可挥发性生物膜重( Ameziane et al., 2002)。在生物膜干重测量后,将样品置于550℃的马福炉内灼烧至恒重,总干重的失重即为可挥发性生物膜部分。挥发性生物膜重量反映了生物膜中有机组分的含量。

花期生物学特性观察

欧李花期生物学特性观察 一、目的意义: 二、花期是果树的重要物候期,对了解品种的特征习性和授粉与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材料:农大欧李资源圃保存的各种欧李种质 四、研究内容:

参考资料: (一)果树开花规律一般分为六期:全树5%的花开放为初花期;25%以上的花开放为盛花始期;50%的花开放为盛花期;75%的花开放为盛花末期;全树花开并有部分开始落花为经花期;全树5%的花开始正常落花瓣至全树花瓣脱落则为谢花期。 树种不同,开花早晚不同。北方区域内的大部分果树均于春季开花,梅、杏、李、桃开花早;梨、苹果等次之;葡萄、山楂、柿子、枣等最晚,人工调节或棚栽果树另当别论。 同品种、同一地点栽植的果树,开花早晚亦有差别。其原因是树体内贮藏营养水平与果枝类型、树势造成的。同时,不同年份间开花也有区别,与花前当地积温有关。 果树开花,一般在午前开花,如苹果、山楂、梨、桃等,但枣树开花习性却为昼开型和夜开型。猕猴桃花期短而集中,一般都集中在清晨4-8时开放,以5时左右为最佳。 果树因树种、品种间的差异性,开始持续时间与外界条件都有区别,单株苹果花期约5-15天,桃约5-11天,梨约6-15天,枣约2个月。花序、单花的持续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树体营养水平高,开花齐,时间长;树体营养水平低的弱树、老树,花开不整齐、持续时间短。 参考资料(二) 欧李花芽萌动到开花应该分为11个时期:1萌动期2大花蕾膨大期3小花蕾分离期4单花蕾分离期5花萼露心期6花朵膨大期7初花期8盛花初期9盛花中期(10盛花末期11落花

期 1萌动期(此时不是叶芽,而是花芽的萌动,表明着欧李的地上部器官已开始感知气温的变化,节位上的褐色花芽有白点出现,实际上为原来包裹很紧的褐色鳞片稍稍松开,露出白色的花萼,大约在2月下旬即开始)----2大花蕾膨大期(萌动期开始后,花蕾则开始膨大,约一个月的时期内,即从2月下旬到了3月下旬,分布在叶芽周边的2-4个大花蕾在不断地膨大,首先是花蕾外部的褐色鳞片被内部生长着的大花蕾撑开,褐色鳞片被推到花蕾的下层,逐渐显露出各个品种大花蕾固有的色泽,此时中间的叶芽可以看到白色生长点开始膨大,即叶芽的鳞片开始松动)----3小花蕾分离期(此期约需10天时间,到4月初完成,大花蕾的不断膨大实际上为小花蕾不断生长的结果,因此,大花蕾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每个大花蕾中分离出2-3个小花蕾,每个小花蕾中实际包含着2-4个单花蕾,此时叶芽已清晰可见,)----4单花蕾分离期(此期约需10天左右的时间,约在4月上旬。此时小花蕾中的单花蕾不断膨大,开始出现一个个单花蕾,单花蕾内部的花瓣、花药等器官开始生长,使单花蕾不断膨大,最后膨大到2毫米,使每个节位上的单花蕾逐渐显露出来,每个节位上的花朵数基部固定下来,并显露出每个品种花蕾固有的色泽,此时叶芽已开始转绿,花叶同出的9号品种叶芽与花蕾大小差不多,而先花后叶的品种如01-01等品种,花蕾大于叶芽的两倍。此时也是观察早花品种还是迟花品种的时期,早花品种此时的单花蕾已很大,一般在2毫米以上,迟花品种的单花蕾一般较小,在2毫米以下如S-D)----5花萼露心期(此时单花蕾内部的花瓣、花药等器官生长加快,花药也清晰可见,使单花蕾的花萼顶部被花朵撑开,即花萼露心期,每个品种内部的花瓣色泽开始出现,4月4日观察到)----6花朵膨大期(气球期)(此时,花萼内部的花瓣进一步膨大,花萼下退,花柄伸长到5-10毫米,花瓣露出到5毫米,并膨大成气球状,约需3-5天时间,最早在4月10日观察到---7初花期(气球期1-2天后,温度在12度时,花朵开始展开,第一朵花展开后即为初花期,但要注意近地面的花一般先开,不能算,起码是地上部20厘米以上的花开才能算----8盛花初期(1-2天后,开花数量由5%进入到25%)----9盛花中期(1-2天后,开花由25%进入到75%)----10盛花末期(1-2天后由75%进入到100%)---11落花期(从初花开始,7天后花瓣开始凋落,此时幼果可以看到,毛樱桃的果实已到黄豆大,最早开始的是早开花品种,约在4月20-24日,最晚的为S-D、99-02、4号和Y14-26(厕所旁,到4月28日花瓣仍在树上),大果园为S-D\Y11-06、Y03-09,4号,到4月29日,Y11-06\Y03-09\4号、S-D的花瓣仍在树上,S-D的花瓣后期转红,很好看,可做观赏)2、同一品种不同枝条类型和同一枝条上开花时间顺序 选早花(03-25、J-2\01-01)、中花、晚花(S-D、晚花、4号)品种各1-2个,观察基生枝和上位枝上的开花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