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论 3.2.1( k − 1)边连通偶数阶 k 正则图有完美匹配
证明:设 G 是命题中所述的 k 正则图。
当 k = 1 时,结论显然。 以下假定 k ≥ 2 。设 S 是 G 的任一个非空顶点集, G1, G2 ,L, Gn 是 G \ S 的奇分支。令
ν i = V (Gi ), mi =| {e | e 是 Gi 与 S 之间的连边} | 。
并设 M1 在 C 的 ywL z 段中的边集为 M1′ , M 2 在 C 的 ywL z 段中的边集为 M 2′ ,于是 M1′ U {yz} U (M 2 \ M 2′ )
是 G* 的完美匹配,又与 G* 的选择矛盾。
综合(1)、(2)两种情形,便证明了 G* \ U 的每个连通分支都是完全图。证毕。
A = {v |u 到 v 有 M * 交错路}。
由于 M * 是最大匹配,故由 Berge 定理, u 是 A 中唯一的 M * 非饱和点。令 S = AI X ,T = AIY 。
uS
X
M*的边
T Y
注意 S − {u} 中的顶点在 M * 下与T 中的顶点一一配对(因 u ∈ S ,且对 ∀t ∈ T ,u 与 t 有 M * 交错路 Pt 相连,而且 t 是 M * 饱和的,故交错路 Pt 上最后一条边必是 M * 的边,它将 S 中一个 顶点与 t 配对。而且不同的 t 会有 S 中不同的顶点相配,否则会有两条 M * 的边关联到 S 中同一
由(*)式, O(G* \ U ) ≤ U ,即 G* − U 的奇分支个数最多是 U 。但这样一来, G* 就
有一个完美匹配:
G* \ U 的各奇分支中的一个顶点和U 的一个顶点配对;U 中余下的顶点以及 G* \ U 的各
分支中余下的顶点在本分支内配对(由于各分支及 U 都是完全图)。
G*\U 的奇分支
由(1)、(2)知: N (S) = T = S − 1 < S ,这与定理条件矛盾。证毕。
推论 3.3.1 设 G = ( X ,Y ) 是二部图,若 X 中每个顶点至少关联 k 条边( k ≥ 1) 而 Y 中每个顶 点至多关联 k 条边,则 G 中存在饱和 X 的匹配。 证明:由条件知,对 ∀S ⊆ X ,S 至少关联 k | S | 条边。这 k | S | 条边至少关联Y 中 | S |个顶点。 即 N (S) ≥ S ,由 Hall 定理, G 有饱和 X 的匹配。证毕。
u1 G1
奇分支
u2
… un
G2
Gn
偶分支
…
v1 v2 … vn … S
充分性(反证法):设 G 满足:对 ∀S ⊂ V (G) , O(G \ S ) ≤ S ,但 G 没有完美匹配。首先, 取 S = φ ,知 O(G) = 0 ,故V (G) 是偶数。现在,给 G 添加边以获得一个没有完美匹配而有尽 可能多的边的图 G* 。因 G 是 G* 的生成子图,故对 ∀S ⊂ V (G) ,G \ S 是 G* \ S 的生成子图,
显然,完美匹配必是最大匹配。
定义3.1.3 设 M 是 G 的一个匹配, G 的 M 交错路是指其边 M 和 E(G) \ M 中交替出现的 路。如果 G 的一条 M 交错路(alternating path)的起点和终点都是 M 非饱和的,则称其为一条 M 可扩展路或 M 增广路(augmenting path)。 定理 3.1.1(Berge,1957) 图 G 的匹配 M 是最大匹配的充要条件是G中不存在 M 可扩展路。 证明:必要性:设 M 是 G 的一个最大匹配。如果 G 中存在一个 M 可扩展路 P,则将 P 上所有不 属于 M 的边构成集合 M ′ 。显然 M ′ 也是 G 的一个匹配且比 M 多一条边。这与 M 是最大匹配
相矛盾。
充分性:设 G 中不存在 M 可扩展路。若匹配 M 不是最大匹配,则存在另一匹配 M ′ ,使 | M ′ |>| M |. 令
H = G[M ⊕ M ′] ,( M ⊕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M U M ′ − M I M ′ 称为对称差)。 则 H 中每个顶点的度非1即2(这是因为一个顶点最多只与 M 的一条边及 M ′ 的一条边相关 联)。故 H 的每个连通分支要么是 M 的边与 M ′ 的边交替出现的一个偶长度圈,要么是 M 的 边与 M ′ 的边交替出现的一条路。由于| M ′ |>| M |,H 的边中 M ′ 的边多于 M 的边,故必有 H 的某个连通分支是一条路,且始于 M ′ 的边又终止于 M ′ 的边。这条路是一条 M 可扩展路。这
证明:必要性。设 G 有饱和 X 的匹配 M ,则对 ∀S ⊆ X ,因 S 的顶点在 M 下和 N (S) 中 顶点配对,故 N (S) ≥ S 。
5
充分性:设 G = ( X ,Y ) 是二部图,且对 ∀S ⊆ X , N (S) ≥ S 。下用反证法。
假如 G 没有饱和 X 的匹配,则 G 的最大匹配 M * 不能饱和 X 的所有顶点。设 u 是 X 的一 个 M * 不饱和点,并设
…
G*\U 的偶分支
…
… U
2
这与 G* 无完美匹配矛盾。证毕. 命题A的证明:当U ≠ V (G* ) 时, G* \ U 的每个连通分支都是完全图。
用反证法证明:若不然,设 G* \ U 中某个连通分支 Gi 不是完全图,则 V (Gi ) ≥ 3 。必存在 x, y, z ∈V (Gi ) ,使得 xy, yz ∈ E(Gi ) ,且 xz ∉ E(Gi ) 。由于 y ∉U (故必有与 y 不相邻的顶 点),故必存在 w ∈V (G* \ U ), 使得 yw ∉ E(G* ) 。
从而
O(G* \ S) ≤ O(G \ S) ≤ S . (*)
令
U = {u u ∈V (G* ), dG* (u) = ν − 1} .
若 U = V (G* ) ,则 G* 是偶数阶完全图,有完美匹配。这与 G* 的性质矛盾。因此,
U ≠ V (G* ) ,可以证明,此时 G* \ U 的每个连通分支都是完全图(此记为命题A,另证)。
与条件矛盾。 证毕。
1
§3.2 完美匹配
定义 3.2.1 图 G 的奇分支:G 的含有奇数个顶点的连通分支。用 O(G) 表示 G 的奇分支的个数。
定理 3.2.1 (Tutte,1947) 图 G 有完美匹配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 ∀S ⊂ V (G) , O(G \ S) ≤| S | 。
证明(Lovász,1973)必要性:设图 G 有完美匹配 M。对 ∀S ⊂ V (G) ,若 G \ S 无奇分支,则 O(G \ S) = 0 ;否则,设 G1, G2 ,L, Gn 是 G \ S 的所有奇分支。注意每个 Gi 中至少有一个顶 点 ui 在 M 下与 S 中的某个顶点 vi 配对( i = 1,2,L, n ),(因 Gi 是奇分支, M 是完美匹配)。 故 O(G \ S) = n =| {v1, v2 ,L, vn} |≤ S 。
完美匹配。
证毕
注:有割边的3正则图未必有完美匹配,例如:
v
G
因 O(G − v) = 3, 故无完美匹配。
推论 3.2.3 偶数阶完全图 K 2n 有 2n − 1个边不重的完美匹配。 证明 1:当 n = 1时,结论显然。下设 n ≥ 2 。
4
令V (K2n ) = {v1, v2 , L, v2n },对每个 i = 1,2,L,2n −1 ,构作一个匹配:
现的偶长度圈。下分两种情形:
(1) xz 和 yw 分别在 H 的不同分支中。设 yw 在 H 的某个圈 C 上,则 M1 在 C 上的边连同 M 2 不在 C 上的边构成 G* 的一个完美匹配。这与 G* 的选择矛盾。
Cy w
x
z
w y
C
M1 的边 M2 的边
x
z
情形(1)
情形(2)
(2) xz 和 yw 在 H 的同一分支C中,由 x 和 z 的对称性,不妨设 x, y, w, z 在 C 中依次出现,
4. 两人在图 G 上做游戏:交替选择相异的顶点 v0 , v1, v2 ,L ,使得对每个 i > 0, vi 相邻于 vi−1 ,
选择最后一个顶点者获胜。证明:第一个选点人有一个得胜策略当且仅当图 G 没有完美匹 配。
§3.3 二部图的匹配
定理 3.3.1 (Hall, 1935) 设 G 是具有二划分 ( X ,Y ) 的二部图,则 G 有饱和 X 的匹配当且仅当 对 ∀S ⊆ X , N (S) ≥ S ,其中 N (S) 表示 S 的所有邻点之集。
例:
v1
v1
v1
v5 v4
v2 v5 v6
v3
v4
v2
v5
v6
v3
v4
v2 v6
v3
习题五
1. 证明:若图 G 是连通简单图但不是完全图,则 G 中存在三个顶点 u、v 和 w,使得
uv, vw ∈ E(G) ,而 uw ∉ E(G) 。
2. 证明:一棵树最多只有一个完美匹配。
3. 证明树 G 有完美匹配当且仅当对 ∀v ∈V (G) 都有 O(G − v) = 1。
顶点)。因此
T = S −1。
(1)
此外,N (S) ⊇ T(因T 中顶点通过 S 中顶点与 u 连 M * 交错路),且 N (S) ⊆ T(对 N (S) 中每个顶点 t ,设它是 S 中顶点 s 的邻点,从 u 到 s 的 M * 交错路必可延伸为 u 到 t 的 M * 交错
路)。故
N (S) = T (2)
v∈V (Gi )
v∈V (Gi )
2ε (Gi ) = kν i − mi = kν i − (k − 1) = k(ν i − 1) + 1 。
但 因 ν i − 1 是 偶 数 ( 每 个 Gi 是 奇 分 支 ), 上 式 两 端 不 可 能 相 等 。 这 个 矛 盾 说 明 mi ≥ k ( i = 1,2,L, n) ,于是
{ } M i = {viv2n }U vi− jvi+ j j = 1,2,L, n − 1 ,
其中 i − j 和 i + j 都是 mod(2n − 1) 的,易检验每个 M i 都是 G 的完美匹配,且不同的 M i 无公
共边。
v1 v8
v2 v3
v7 v6
v4 v5
证明 2:用平面上正 2n − 1边形的点代表 v1, v2 ,L, v2n−1 ,而用其中心点代表 v2n 点。用直线段 连接每个顶点,即得 K 2n , M i 的边为 vi v2n 和所有与 vi v2n 垂直的边。
y
w
x
z…
Gi
U
由于 G* 是不含完美匹配的极大图,所以 G* + xz 和 G* + yw 都含有完美匹配,分别设为 M 1 和
M 2 。用 H 表示 G* U {xz, yw}中由 M1 ⊕ M 2 导出的子图。由于对 ∀u ∈V (H ) ,d H (u) = 2 或
0(由 M 1 和 M 2 都是完美匹配知),故 H 的每个非平凡连通分支都是其边在 M 1 和 M 2 中交替出
n
∑ mi ≥ kn ,(**)
i =1
故有
≤ ∑ ∑ = O(G − S)
=
1 n
k (**)
⋅
n i =1
mi
≤
1 k u∈S dG (u) (*)
S
由 Tutte 定理, G 有完美匹配。证毕。
推论 3.2.2 (Peterson, 1891) 2-边连通(无割边)的3正则图有完美匹配。
∑ 证明:设 G 是2边连通的3正则图。因 2ε = d (v) = 3ν ,故ν 为偶数。由推论 3.2.1,G 有 v∈V (G )
第三章 匹配理论
§3.1 匹配与最大匹配
定义3.1.1 设 G 是一个图, M ⊆ E(G) ,满足:对 ∀ ei , e j ∈ M , ei 与 e j 在 G 中不相邻,则称 M 是 G 的一个匹配。对匹配 M 中每条边 e = uv ,其两端点u和v称为被匹配 M 所匹配,而u和v 都称为是 M 饱和的(saturated vertex)。 注:每个顶点要么未被 M 饱和,要么仅被 M 中一条边饱和。 定义3.1.2 设 M 是 G 的一个匹配,若 G 中无匹配 M ′ ,使得 | M ′ |>| M | ,则称 M 是 G 的一个 最大匹配;如果 G 中每个点都是 M 饱和的,则称 M 是 G 的完美匹配(Perfect matching).
3
由于κ ′ ≥ k − 1 ,故 mi ≥ k −1, (i = 1,2,L, m) 。
G\S 的奇分支
G1
G2 …
Gn
G\S 的偶分支
…
S
若存在 i ,使得 mi = k − 1 ,则因
∑ ∑ dG (v) = kν i , dG (v) = k S ,(*)
v∈V (Gi )
v∈S
∑ ∑ 从而 mi = dG (v) − dGi (v) = kν i − 2ε (Gi )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