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始末_陈红其

  • 格式:docx
  • 大小:23.38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国务院成立了以林一山为主任的长江水

利委员会(下称长委,1956年3月改称长办,1989年10月以后又复称长委),担负起统一规划长江治理、开发、建设的重任。

1953年,毛泽东主席乘“长江”舰自汉口起东下南

京,召林一山陪同视察长江3日。当他询问并听取了南水北调的可能性和长江流域洪水成因及对策的详细

汇报后,便在地图上圈定了三峡,指着三峡峡口上问: “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并说“我早就想这个问题了”。

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之后,毛泽东等

第一代领导人更加坚定了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

决心。同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同志在从汉口到广水的列车上召见林一山,听取三峡工程在技术

上的可行性汇报。1955年10一12月,以当时水利部李葆华副部长为首的由中苏专家143人组成了长江查勘团,国家各相关部委派人参加,对长江汉口以上干流

和主要支流进行查勘。周恩来听了查勘结果汇报后指出,三峡工程具有“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应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

1956年6月,毛泽东在3次畅游长江之后,乘兴写

下气势磅礴的诗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不仅抒发

了他的宏愿,而且也坚定了水利建设者的信心和决

心。1957年12月,周总理亲自题词:“为充分利用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

远大目标而奋斗。”

但是在三峡工程问题上,国内意见并不一致。

1956年,促进和反对三峡工程的两派在报刊上公开论争。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工作会议, 毛泽东要求会议安排讨论三峡工程问题,并将持两种

不同意见的代表接到南宁。毛泽东在肯定修建三峡工程必要性的同时,又充分吸取不同意见的合理部分,

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三峡建设方针,并请周

恩来挂帅,以加强对三峡工程的领导。

2月底3月初,周恩来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

要成为三峡大坝的试验坝。他说:“葛洲坝是万里

长江第一坝,这里出现的问题不处理好,在三峡同样

会出现。”在限期修改设计,进行施工准备铂命令下

达后,病卧床榻的周恩来仍然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一定要把葛洲坝建设好,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

人民……”

经过修改设计,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复杂的科学技

术问题,1974年第四季度工程复工。1985年葛洲坝大

江工程基本建成二198吟12月发电厂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至此,长江葛洲坝永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在曲折中建成的葛洲坝工程,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促使三峡问题的决策走上了一条更加民主、更

加科学、更加实事求是的轨道。

1卯8年,长办提出补充设计报告对低蓄水方案做

补充研究,并再次确定三斗坪为三峡坝址。长江三峡

的水利枢纽工程才正式进人论证阶段。

198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

王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魏廷峥等人的陪同下,从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

坝区和葛洲坝工地。

一路上,魏廷睁向邓小平汇报三峡工程研究的经

过、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设备制造、资金筹集等问题。当汇报到当年周总理确定先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时,邓小平表示赞成,并指出葛洲

坝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一定要很好地应用到三

峡工程上。

船行进到三峡,邓小平又将魏廷睁叫到船头会议

室,一面观看两岸,一边谈三峡工程建设问题。邓小平

详细询问了大坝、电厂、船闸的设计,并和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进行比较。他对设计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各种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大型水坝建设中发生过的一些重大问题也都做了了解,特别是和

葛洲坝工程的对比询问得更为详细。他还特别问到,

三峡工程会不会出现黄河三门峡工程出现过的泥沙

淤积问题。魏廷峥把他所知的情况向邓小平作了详细汇报。邓小平还问到三峡工程资金筹集问题。魏廷睁提出可用葛洲坝发电收人作为三峡建设资金,如果每

度电0.1元,葛洲坝年发电160亿度,可得16亿元。

船到宜昌后,邓小平参观了葛洲坝工程,他看得

很仔细。邓小平询问了葛洲坝一期工程的截流时间,

他指示现在工地的各项设施以及机械设备将来凡是

\

能用之于三峡的都要用上,那时不要再重复搞一套,

要注意勤位节约,不要浪费。在葛洲坝参观时,施工的

同志汇报了工程施工情况,邓小平参观后比较满意。

邓小平对修建三峡工程后船只航行有无影响也

很关注。当他了解到修建三峡大坝以后航运不致受到阻碍,而有利方面是主要的,放了心。

邓小平到武汉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

负责同志也专程从北京赶到武汉,研究三峡工程问

题。在会上,邓小平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

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

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哪里要倒霉,人民要

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

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

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

决。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

程是不对的。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

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在本世纪末,工农业

总产值翻两番”后,为适应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对能源

的要求,结合改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航运条件,国务

院领导同志认识到应立即着手兴建三峡工程,但考虑

到当时的国情,尽量减少水库淹没,建设规模要适当,

三峡工程建设方案采用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为巧0米。经过国务院16个部委和鄂湘川3省以及58个科

研施工单位、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的努力,编制了正常

蓄水位为150米的综合利用方案的可行性报告。

1983年,由国家计委组织审查这项报告。1984年4

月,国务院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

低坝方案。葛洲坝集团公司迅速组织一支900人的施

工队伍,欢天喜地、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三峡工地;三峡

省筹备组也宣告成立;三峡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相继

紧锣密鼓地展开。

转华巍鬓

家,实地勘察三峡工程的预选坝址—南津关和三斗坪。

根据周恩来考察的结果和专家讨论的意见,同年

3月的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

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

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

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

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

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年到20年。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

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1958年3月29日,成都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就乘坐

“江峡”轮由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坝址。他在驾驶室

观察地形和河势,并对身旁的船员说:有些地方航道仍

然不好,要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

4月5日,毛泽东在武汉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说,“我

们准备在三峡筑一个水库。准备工作需要5至7年,连筑

成就要巧至20年”。“这将是我们的第一个大水坝”。

1958年8月,周恩来主持召开北戴河长江流域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