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几种典型的热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七章钢的普通热处理
知识要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过程及其对零件加工和使用的影响。
第一节钢的退火和正火
生产中,常用零件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安排在锻造之后机加工之前。
一、钢的退火工艺
1.定义
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又称“焖火”。
2.工艺
加热温度:临界点(Ac1、Ac3或Ac cm)以上或以下。
冷却方式:一般采用炉冷。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率,通常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或等温冷却方式,等温的温度和时间根据钢的“C曲线”确定。
保温时间:保证透烧,一般以1.0~1.5mm/min计算,并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有关。
3.常用退火工艺、目的及应用
(1)完全退火
应用:适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焊接件及热轧型材。不适用于过共析钢。
目的:①细化晶粒,均匀组织;②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③消除内应力。
加热温度:Ac3+20-30℃,单相奥氏体区,完全奥氏体化。
室温组织:P+F,可认为是平衡组织。
2.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
定义: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应用: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高碳合金钢的刃具、量具、模具等的预备热处理。
目的:使钢中碳化物球化,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加热温度:Ac1+20~30℃,A和二次渗碳体两相区,不完全奥氏体化。原因: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组织:球状珠光体(F基体上分布颗粒状Fe3C)
3.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应用: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合金钢铸锭、铸件、锻件。
目的:消除偏析,使成分均匀化。
加热温度:Ac 3或以上150~200℃(1050-1150℃),保温10~20h。
组织:亚共析钢为P+F。
后果:晶粒粗大。由于加热温度高、时间长,会引起奥氏体晶粒严重粗化,因此,一般还需要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
注意:高温扩散退火生产周期长,消耗能量大,工件氧化、脱碳严重,成本很高。只是一些优质合金钢及偏析较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钢锭才使用这种工艺。对于一般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因其偏析程度较轻,可采用完全退火来细化晶粒,消除铸造应力。
4.去应力退火
工艺:将工件缓慢加热到Ac1 以下适当温度,保温1~3h后随炉缓冷。一般地,钢件在500~650℃;铸铁件在500~550℃;焊接件为500~600℃。
目的、应用:消除铸、锻、焊件,冷冲压件以及机加工工件中的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的尺寸,减少变形,防止开裂。如机床床身(铸件),内燃机汽缸体,冷卷弹簧。
5.再结晶退火
工艺:加热到Ac1以下50-150℃,或T再+30-50℃,保温,缓冷。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恢复钢材的塑韧性。
应用:冷加工后的工件消除加工硬化。如在钢丝拉拔过程中,中间进行的退火。
二、钢的正火
定义:把钢件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保温,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加热温度:亚共析钢A C3+30-50℃;共析钢A C1+30-50℃;过共析钢Accm+30-50℃保温时间:以工件透烧为准,同时考虑钢材、原始组织、装炉量和加热设备等因素。
冷却方式:空气中自然冷却;对于大件也可采用吹风、喷雾和调节钢件堆放距离等方法控制钢件的冷却速度。
组织:共析钢S 、亚共析钢(F+S)、过共析钢(Fe3CⅡ+S )
目的、应用:
1.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钢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同时,使亚共析钢组织中F%↓、P%↑,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塑韧性。
2.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Fe3C II,细化晶粒,为球化退火作准备。
3.改善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Wc<0.25%)的切削加工性能。
4.消除中碳结构钢经过铸、锻、轧制以及焊接等热加工后出现的粗大晶粒和带状组织等缺陷。
5.对某些大型或形状复杂的工件,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严重变形和开裂现象。
三、退火、正火的选择
1.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冷却速度较大,得到的珠光体组织比较细。因而,同一种钢,正火后经强度硬度比退火的高。
2.退火与正火的选择
图6-16 钢的热处理与硬度(阴影部分为合适的切削加工硬度范围)根据具体情况,一般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改善切削加工性
低碳钢宜采用正火;
含碳量在0.25~0.45%之间的中碳钢既可采用退火,也可采用正火;
含碳量在0.45~0.77%之间的高碳钢则必须采用完全退火;
过共析钢则宜采用球化退火。
低、中碳结构钢→正火;中高碳结构钢→完全退火,合金工具钢→球化退火。
(2)热处理工艺性
形状复杂、尺寸大或重要零件采用退火。退火冷却慢,内应力小,工件不易变形开裂。
一般零件,可采用正火。
(3)加工成本。正火成本低,退火成本高。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尽量采用正火,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节钢的淬火
淬火是热处理中应用最广的工艺之一。
一、淬火的目的
定义:将钢件加热到A C3或A C1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强度、耐磨性以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淬火是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工艺的角度出发,淬火温度和淬火介质的选择是影响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都取决于钢和合金的性质。
二、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
1.碳钢加热温度的确定
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由Fe-Fe 3 C相图确定,其目的是
淬火后得到高硬度的细小马氏体。(图示)
亚共析钢:Ac3+30~50℃;完全A化,获得细小A晶粒,
淬火后可得细小M组织,无F相,强度硬度较高。
共析钢:Ac1+30~50℃。得到细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