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细胞血小板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

  • 格式:ppt
  • 大小:427.00 K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5
4、单核细胞 • 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含大量溶酶体。
白细胞中最大者(直径12~20μm),在血中2~3天。
主要作用:

清除和杀灭微生物、识别和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血小
板、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3/35
4、白细胞的生理变化:
• 初生儿高:15×109/L。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至青春 期后接近成人水平。
• • •
下午较高。 进食、疼痛、激动时增高,运动时高达35×109/L。 妊娠、分娩时较高。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白细胞的破坏:由肝脾处的巨噬细胞处理。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2/35
四、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 血小板(Platelets,thrombocyte)PLT:由骨髓成熟
巨核细胞胞浆脱落形成,无色、无核,为血细胞之最小 者。正常成人(100~300)×109/L。 • 低于100×109/L称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时血管 脆性明显加大,易出血,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衰老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系统处理。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8/35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损伤刺激,引起血管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破口封闭。② 血管损伤,暴露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使之粘附、 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
4/35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5/35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
• 趋化性 ---- 白细胞(除淋巴细胞)具有向某些化学
物质定向移动的特性。这些物质如Ag-Ab复合物、 细菌、异物等。

吞噬----白细胞通过趋 化作用将异物包围并 吞入胞浆中的过程。
二、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1、数量、形态: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WBC:为血细 胞中最少者。 无色、 有核,呈球形。

正常成人无性别差异:
(4.0~10)×109/L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35
2、白细胞分三类五种: •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 • 单核细胞(Monocyte) 淋巴细胞(Lymphocyte)
10/35
5、淋巴细胞 • 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 • 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执行体液免疫。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1/35
(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 • • •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 ) HG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7/35
2、嗜酸性粒细胞 • 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白天减少、夜晚增多。 • 有吞噬能力,无杀菌能力(不含溶菌酶)。 • 主要作用:限制或减轻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参与蠕虫 免疫:抑制或吞噬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合成与 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含过氧化酶。
《生理学》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3/35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4/35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 • • • 粘附----粘附在损伤血管胶原纤维表面或异物表面。 聚集----相互粘附、聚合。第一时相为可逆性聚集,第 释放反应----释放活性物质,如5-HT、PF3。 收缩性 ---- 所含收缩蛋白 A 、 M均具有 ATP 酶活性,能 使血块收缩。
二时相为不可逆性聚集(由损伤组织释放 ADP引起)。

吸附----吸附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5/35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6/35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 • 生理性止血:血管收缩 ---- 血小板粘附形成血栓 ---血小板激活血液凝固。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6/35
1、中性粒细胞 • • 为数量最多者,分杆状核(年轻态)、分叶核两种。 杆状核增多称核左移。在血液中停留6~8小时,一 半参与循环称循环池,一半附于血管壁称边缘池。

通过变形进入组织执行吞噬功能,释放溶酶体酶后
自身也被分解成为脓细胞。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8/35
3、嗜碱性粒细胞 • 胞浆颗粒(同肥大细胞)含组胺、慢反应物质(如 白三烯):增加血管通透性、使支气管和胃肠道平 滑肌收缩。
•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体内外抗凝)。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 出血时间----血液从 血管内流出到自行
停止所需时间。一
般为1~4分钟。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17/35
2、参与凝血
• PF3能吸附大量凝血因子, 如Ⅱ、Ⅳ、Ⅴ、Ⅷ、Ⅸ、Ⅹ。
• PF2能激活Ⅰ。
• PF4具有抗肝素作用。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4、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血小板既含纤溶酶原,又含抗 纤溶物质如PF6。 (四)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血小板的破坏:平均寿命 7~14天,由肝脾处理。
《生理学》教学课件--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1234班--第06次课
2/35
3、血象中白细胞分类计数%比为: •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1~5, (分叶核)50~70。 • • • •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单核细胞:M:3~8。 淋巴细胞:L: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