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镜头的运用

镜头的运用

1焦距:当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而在光轴上会聚于一 点,该点称为焦点。由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记做f,焦距的单位是毫米(mm)。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它决定镜头视角大小、拍摄范围、透视程度和景深范围。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管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积成正比。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愈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愈短,则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
2标准镜头:通常,我们把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25毫米。
3长焦距镜头:焦距大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称为长焦距镜头。
4广角镜头:焦距小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
5变焦距镜头:焦距可发生变化的镜头,称为变焦距镜头。
6视场角:镜头的视场角是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镜头视场角反映了摄像机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它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像越小,画面景物越开阔;反之,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像越大,画面景物的视野越狭窄。
7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f)之比,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相对孔径是决定镜头透光能力和鉴别力的重要因素。相对孔径(D/f)的倒数(f/D)被称为光圈系数(F),被标刻在镜头的光圈环上。对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的调节,决定了镜头的光通量和镜头景深。
8标准镜头 :视场角和人的单眼视角( 水平角为30°,垂直角为 22°)相接近的光学镜头,我们称之为标准镜头。摄像机标准镜头的焦距大致 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
9景深:景深是指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焦距、光圈和物距都可影响景深:当物距、光孔不变时,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当焦距、物距相同时,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当焦距、光圈不变时,物距越大,景深越大小景深可用于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大景深可用于突出电视画面的空间透视性。充分地利用景深的特性,能够增强透视感,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10长焦距镜头: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的镜头;对于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指焦距调至大于25mm的状态下的镜头。长焦距镜头又被称为望远镜头、远摄镜头、窄角镜头等。
长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1)视角窄(2)景深小(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4)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现实的

纵向空间(5)长焦距镜头有“望远”的效果(6)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长焦距镜头的运用
(1)调拍距离较远的被摄对象,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远离被摄对象,使摄像机处在一个不易被发现的位置上进行拍摄。这种方法称为偷拍。偷拍的目的是为了拍摄出被摄对象表情自然、动作自如、场面真实的画面。
(2)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小景别画面的造型特点,跨越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和场面。
(3)长焦距镜头适合于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4)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烘托环境气氛。
(5)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调整镜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角度、不同景物或不同景别的场面调度。
(6)利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7)长焦距镜头可以摄取人眼不常见到的景象,创造诗意画面。
长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小,特别是在物距较近,光圈口径较大(F数值小)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焦点必须调准,力求精益求精。
(2)由于长焦距镜头视场角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上下左右方向稍微一颤动都将会引起画面的抖动。
11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是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以下的那一段镜头。
广角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1)视角宽(2)景深大(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4)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5)广角镜头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并且物距越远越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越远越强。(6)广角镜头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广角镜头与长焦距镜头相比较,在相同情况下还具有画面清晰度高(减少了长焦距镜头容易出现的画面雾化现象)、色彩还原好、肩扛摄像机拍摄时画面容易稳定、拍摄成功率高等优点。
广角镜头的功用
(1)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2)广角镜头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3)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的特点,对被摄物进行多层次地表现,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4)利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接近拍摄对象,完成抢拍和偷拍
(5)利用广角镜头线条透视的夸张形变和曲像畸变效果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6)广角镜头有利于在移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
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广角镜头表现较为开阔的空间时,画平面上横向线条一丝一毫的倾斜都容易被观众感知到,从而唤起一种紧张或造成一

种刺激。
(2)广角镜头的曲像和形变问题也应引起摄像者创作中的注意。
12变焦距镜头: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
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替代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不必为变换焦距而更换镜头,加快了现场摄制速度,便于摄制人员对拍摄中的意外情况做出现场应变和快速反应。
(2)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在一个位置上即可拍到场面的全景和人物(物体)特写。
(3)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并且还能完成仰角度或俯角度的推拉镜头。
(4)摄像机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距装置可以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平稳而均匀,如用手动变焦,可以完成急推和急拉,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形成新的画面节奏。
(5)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
(6)运用变焦距镜头,一个人即可以完成移动机位又变化焦距的综合运动镜头,增强了画面造型表现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不足和局限:
(1)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有着一种接近或远离被摄主体的感觉,这种画面效果不符合人眼观看物体的视觉习惯。因此,从这方面讲它所表现出的画面运动形式是不真实的
(2)变焦距推拉镜头的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强行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一种人们在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视觉印象。
(3)不符合人们视觉感受的变焦距镜头为什么能够得到电视观众的承认?这里就涉及到电视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讲,人们对电视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感受(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一是心理感受。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完成了观众与电视画面的交流。人们对变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虽然没有生理上对应的感受,但却有着心理上的对应感受。这种建立在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合理性,正是变焦距镜头存在的价值。
13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不同
(1)视角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角没有变化。
(2)视距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距变化。
(3)景深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景深发生了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焦距固定,景深没有明显变化。
(4)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运动形

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14变焦距镜头的功用
(1)实现变焦距推拉
(2)通过变焦距推拉追随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被摄主体的纵向运动直接改变着画面的景别,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想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就需要或者移动机位去追随人物,或者变动焦距追随人物。
(3)变焦距镜头在运动摄像中便于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4)有助于实现被摄对象处于焦点之外的拍摄
(5)变焦距急推急拉镜头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节奏变化
(6)变焦距镜头的推拉与其它运动摄像方式相结合可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丰富
变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变焦距镜头拍摄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变焦距动点、动向、动速的控制。
 对变焦距动向的把握主要依据下面三点:
①根据被摄物体的运动方向决定变焦距推拉方向。
②根据画面内情绪的要求决定变焦距推拉方向
③根据情节对造型的要求决定变焦距推拉方向。
对变焦距动速的把握主要考虑下面三点:
①依据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决定变焦距推拉速度。
②依据画内情绪和内容节奏决定变焦距推拉速度。
③依据对观众视点调度的快慢决定变焦距推拉速度。
每一次推拉的转换都是一次动点的转换,使整个镜头运动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要注意处理好下面三点:
①拍摄过程中对运动物体要边拍摄边观察,并要有预见性
②最好运用肩扛式拍摄方法,增加机位运动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拍摄时身体应保持随时可自由转向运动的姿势。
③如用三脚架时,纵向和横向锁机旋钮宜全部放松,使云台有最大的灵活性。
(2)变焦距推拉的起动和落幅要果断。
(3)不动机位对同一物体单一方向的变焦距推或拉最好跨—级景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