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最全风俗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肇庆境内的风俗习惯大体上源于传统礼法,各县(市)区大同小异。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政治、经济、历史、民族等种种因素,历代经过演变。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习俗有逐步改变的趋势。但岁时节诞、人生礼俗、日常习惯、职业习尚等方面仍然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形成具有肇庆特色的社会风情。其中有勤劳、淳朴、积极向上的风尚,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似可资开发利用。

第一节岁时节俗

春节肇庆群众俗称为“过年”、“新年”,是农历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普遍的节日。农村一般从上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举行祀灶仪式,揭开序幕,到元宵节第二天“落灯”(个别乡村延到正月二十日)为止,持续20多天。大体上农历除夕以前是准备阶段,除夕、年初一、年初二是重心,除夕至元宵节这段时期称为年宵。临近过年称做为年晚,期间,家家户户筹办过年;各级党政机关和个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慰问活动。

送灶君上天一些农村居民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靠告灶神,“诚送他上天”朝见玉帝以求福佑。在形式上,旧俗送、迎灶君时间有别,后化合为一。在祭祀时间方面,有“官三、民四、疍家五”。仪节方面也颇多,供品有纸马一匹、竹枝(代马鞭一条、纸袍纸靴一套),还有《灶君疏》一纸。建国前一般人家已加以简化,只备汤圆、

粮糕之类,烧香烛元宝拜奉而已。此外作为“小年夜”看待,城镇居民则备丰盛肴馔饮宴。建国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对此俗逐渐淡化。

扫屋农村居民“送灶君上天”后就可以大扫除,一般定为“年二十四扫屋”。当天把屋内上下四壁和家具、器皿全面清扫洗刷。靠近河道、水塘的人家,把家具、器皿搬到水边彻底洗刷、晾晒、是全年最全面的一次大扫除。建国后,农村将大清扫与积肥结合起来,为来年备耕积肥,一举两得。城镇多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打扫室内外卫生,一年四季,常年进行。

同时,个人卫生也十分着重,过年前必须理发、梳洗,旧俗在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办妥。

备办年货县城墟镇顾客拥挤,家家户户采购年货。其中,装饰性的节物门神、门钱、对联,奉神所用的香烛元宝、鞭炮和鸡鹅猪肉、酒水等必不可少。高要县(含端州区、鼎湖区,以下在本章范围内除别行标示外,同此)、四会县、广宁县和其它县的部分地区必备毛鹅,有“无鹅不成年”之说,其余多是多鸡。建国后随着市场物质的充盈,备办年货的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改革开放后,海味、冬茹、新式粮果、糕饼,新颖衣装为家庭所普遍备办,但是,人们讲究食品新鲜、营养,备办年货的数量渐见减少,普遍是随习随食用。

制年宵食品过年糕点类食品各县(区)有统称,高要统称做“茶果”,其余各县统称做“整糕”、“做糍”,各地有不同的侧重。大致上,山区流行炸“碌堆”、“油糍”、包各式粽子;罗定、云浮、郁南、新兴等县过去除此之外,还流行打炒米饼。建国后,人们为图省事,逐渐以现成的糕饼代替。地方色彩最浓烈的是高要包裹蒸和广宁打白

糍。

肇庆裹蒸“年晚”就开始进行这时,家家淘洗糯米、绿豆,洗冬叶、炮制“五花腩”猪肉等馅料,工夫极细致、讲究。农历十二月有二十七、筒锅(有的用大瓦缸),燃起熊熊旺火,边煮边加沸水,连煮七八小时方成。“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端州即兴》句)。欢声笑语洋溢村庄街。裹蒸体重形大(有一斤多重),棱角分明,馅料讲究,除“五花腩肉”外,有的配以烧鹅、腊味、冬菇、栗子等混和绿豆,做工独到(绿豆要脱壳)。除了自用外,还相互馈赠,远送至广州、港澳。

广宁白糍将蒸熟的咸或甜糯米饭直接倒入碓臼春成女粘又韧的粉团后,移到糕盆里用手压成大饼状,涂上用生油煮熔的蜂蜡,每五六个一叠放且,男子老少齐动手,“咚咚的碓臼声通宵达量。年宵期间家家户户把它作为早点,贮备多的一直吃到清明节。

布置张贴节前各地习惯布置厅堂,张贴门神、门钱、对联、字幅、年画。其中“福”字有倒贴的,寓意“褔到”。端州区人家在厨房悬挂串扎生菜、蒜苗,一则备用,一则寓意。建国后,对联、字幅已注入新时代健康向上的意义。厅堂上时兴布置盆桔、鲜花和彩灯,端州区人家习惯装点吊钟花。城镇机关单位县挂“欢度春节”横额灯笼。装占彩旗、彩灯,增添节日气氛。

除夕被称为“年三十晚”,最重要的习惯是吃团圆饭和守岁,形式寄托送除旧、喜迎万象更新的意蕴。今晚一家大小,开开心心吃“团年饭”,有的地方为外出的家人空留一套碗筷、一个座位;有的地方空留一些座位,摆上筷子、汤匙、酒杯,邀请仙人共同过年。通

宵亮“长明灯”,全家守岁。有灶的要保持火燃,封开、广宁等县的山乡还布置火塘,使红光满堂。零时“交年”,齐鸣鞭炮(禁止燃放鞭炮烟花后免俗,下同),迎来了新年。现代一些青年在“交年后外出活动,俗称做“行大运”,这时,城市的旋转餐厅顾客特别火爆。

年初一为传统春节,一年的开始。是日,人们习惯穿上新衣装,相互拜年恭喜,长者给少儿送“利市”。停工停业,万民同庆。旧俗在当天不杀生,不破器皿,不扫地、不洗衣。建国后,城镇普遍开展团拜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欢乐、祥和。

开年“年初二”为开年,中午前用过开年酒后,便可恢复正常操作。德庆县有些乡村开年不固定在初二,而是在初四,或在初六、初七。开年后携备礼品相互探亲访友。旧例忌单日出门探亲。初七是人日,俗例用汤圆、裹蒸、“茶果”奉神。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吃汤圆,意在团圆和睦,日间以汤圆果子拜神祈福,晚上挂花灯观赏,舞龙舞狮,吹奏锣鼓八音,猜灯谜,放焰火,开展其它游艺活动。在元宵节前几天已作准备,德庆县有些地方定正月十二日为灯节,怀集县下帅少数民族群众每三年举行一次神会,则定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共3天。在农村,正月十五日或之前几晚有“偷青”的习俗,如高要县农村在正月十五日入夜,未婚女子梳妆打扮后,结伴或单独到菜地,选拔最喜欢的蔬菜,通常取生菜、葱、蒜,回来煮汤饮,主人不追究。有时边走边唱:“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近年有些地方把“偷青”改为种青,在屋前屋后种植速生树木,以得几年后成材制作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