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限度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

品名批号

检验日期年月日报告日期年月日

检验依据室温℃相对湿度 %

供试品制备: 供试品取样量 g或 ml 紫外灯消毒时间:

常规法加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ml □保温振摇法□研钵法

1.细菌检查: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培养箱:SPX-150B-Z生化培养箱

2.霉菌、酵母菌检查: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培养箱:SPX-150B-Z生化培养箱

3.大肠埃希菌

4.沙门菌

5.大肠菌群:

6.活螨

检验人: 复核人:

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检验室、阳性对照室验证方案

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检验室 阳性对照检验室黑曲霉对照检验室 验证方案 上善医疗器械 2011年月 目录 1.验证的目的 2.验证小组成员 3.验证小组分工 4.验证依据 5.标准容 6.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安装确认 7.自净器和超净台的运行确认 8.洁净度的测定 9.验证结果及评价: 10.责任 1.验证的目的 1.1检查并确认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1.2检测并确认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的运行性能应能达到检验要求及验证标准。 1.3洁净度测试,确认检验室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

3验证小组分工: 3.1组长:负责审核验证方案是否可行。 3.2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验证、审核测试结果、评价及结论,负责验证报告的会签与批准。 3.3组员:负责无菌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阳性对照检验室、黑曲霉对照检验室的验证过程;提供监测结果。 3.4组员:负责无菌室正常管理。 4.验证依据: GB—T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YY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 6.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安装确认 6.1部件安装确认

6.2高效过滤器的检漏测试 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漏测试,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约2cm,沿过滤器出风侧及边框来回扫描。 检漏测试结果记录在自净器和超净台运行确认记录上。 7.自净器和超净台的运行确认 7.1风速测定 采用风速仪贴近高效过滤器出风口测定,一般测定4个点,求出平均风速。 超净台测定8个点,求平均风速。 7.2压差测定 采用微压表测定 7.3温度、相对湿度测定 采用温湿度记录仪测定 7.4结果记录如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为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测试方法和要求,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测试。 三、责任者:质量监督员、质量检验人员。 四、正文: 2 仪器和设备: a、高压消毒锅 b、恒温培养箱 c、培养皿(φ90mm×15mm) d、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3 测试方法: 3.1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 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3.2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30~35℃培养 48h。 3.3 每批培养基可选定 3 只培养皿作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 染。 3.4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 5~10 放大镜 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 辨时,仍以 2 个或 2 个以上菌落计数。 3.5 注意事项: 3.5.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3.5.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品的污染。 3.5.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3.5.4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 应剔除。 4测试规则: 4.1 测试状态: 4.1.1 沉降菌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换

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1.2 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应已经消毒过。 4.1.3 测试状态为静态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2 测试人员: 4.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洁净室级别的工作服。 4.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4.3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 100 级净化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 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 后开始。 采样点布置见“质检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悬浮粒子测试操作规程”。 4.4.1 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点的位置可以同悬浮粒子测试点。 4.4.1.1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 0.8m~1.5m 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4.4.1.2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5 记录: 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及测试状态。 4.6 结果计算: 4.6.1 用计算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4.6.2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 平均菌落数M= M1+M2+ +Mn N 式中:M:平均菌落数; M1:1 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 号培养皿菌落数; Mn:n 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5 结果评定: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微生物限度检查空气中的微生物。 5.1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内的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5.2 若某区域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进行消毒,然后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管理规定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1. 明确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要求和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操作。 3.责任: 质监科化验室有关人员。 4.内容:

4.1本厂无菌检查室为1万级、局部(净化操作台)100级的洁净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为1 万级的洁净室。 4.2室内严禁放置杂物,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4.3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期用甲醛熏蒸消毒(每月一次);使用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 毒净化工作台。 4.4在操作前,对菌检室、缓冲间及净化工作台进行紫外线消毒30分钟,并打 开净化工作台的层流净化装置。操作完毕及时清理,擦净台面,再开紫外灯 照射30分钟。 4.5化验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更衣、戴帽、换鞋等;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 75%酒精进行手消毒。 4.6吸取菌液时,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吸完菌液的吸管放入5%石炭酸消毒液中。 4.7接种针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烧红灭菌,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4.8所有带菌的实验用品,须经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处理后,再洗刷,严禁污染下水道。 第2页/共2页 4.9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消毒水彻底消毒后,再作处理。

4.10无菌室每月检查杂菌数(在室内打开营养琼脂培养皿30分钟,经37℃培养48小时),10000 级平均菌数不得过3个/皿,100级平均菌落数不得过 1个/皿,如超过应进行清洁消毒。 4.11无菌检查室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清洁卫生均按“1万级洁净区的清洁卫生操作规程”进 行。 欢迎下载阅读!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管理规程 (2)

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 职责:微生物检测人员及检验室负责人对此规程执行负责。 内容: 1.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菌接种室及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1、1 微生物实验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传递物件。 1、2 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2、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要求: 2、1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应符合相应的医药洁净室设计规范与验收要求。 2、1、1 操作室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C级要求。 2、1、2 操作台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A级要求。 3.微生物实验室的使用: 3.1微生物实验室由微生物检验员管理及使用,其她人员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进入与使用。 3、2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需经过相关的岗位培训,必要时定期进行再培训。 3、3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洁净工作区域净化控制规定。 3.3、1 保持个人卫生,不得佩带饰物,不得涂抹化妆品。 3、3、2 室内应穿戴专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3、3、3 手部应进行2次消毒,宜带无菌手套。 3、3.4 在操作中,操作台面应垫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台面。3、3、5 人员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对照室或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前,在一更脱外衣、换鞋后,进入一更缓冲间洗手,并消毒后,进入二更自上而下依次换上洁净帽、口罩、洁净服、洁净鞋后,进入二更缓冲间,手经再次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实验操作前须带上无菌手套。 3、4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前应确保操作室的洁净程度。 3、4.1微生物实验室的清洁分为一般清洁及彻底清洁,其具体的清洁部位、方式方法、频率见下表所示: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 举例一: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 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流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流程 实验前: 1.对实验器皿的准备:对玻璃器皿进行清洗,将洗净干燥的平皿、乳钵、刻度吸管等用牛皮纸包裹,放入鼓风干燥箱中于160℃干热灭菌2小时或放入高压蒸汽灭菌柜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备用。 2.对实验用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准备:按规定比例配制实验所需的各种培养基及稀释液,包好,放入高压蒸汽灭菌柜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备用。 3.洁净服的准备:将当天实验所用洁净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柜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备用。 实验中: 1.将实验所需器皿、培养基、洁净服、样品、稀释液放入相应的传递窗中,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2.打开洁净室的通风设备1小时以上,观察洁净室各个规定区域的压差是否符合相应规定范围,若不符合,则因通知设备部门及时进行调整。 3.进入洁净室,换上工作鞋,用洗手液洗手,烘干,换上洁净服,戴上口罩、手套,并与喷手器下用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对双手进行消毒。 4.进入万级洁净走廊,观察各个规定房间的温度、湿度、压差是否符合规定,并与传递窗中将经紫外灯照射后的样品、器皿稀释液及培养基,放入相应的实验室(如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无菌检查室)。并将培养基的温度控制在45℃以下(若培养基出现凝固现象时,因微波炉加热融化;若温度太高时,则因用纯化水降温至不烫手背宜。 5.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照射30分钟,然后再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通风设备。用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对实验所用工作台面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时应遵循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洁净要求高到洁净要求低的原则)。 6.按照适宜的次序于超净工作台内摆放好稀释液、天平、消毒液、集菌仪、剪刀、镊子等物品,用75%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将样品内包装表面用碘酒棉球以及75%酒精棉球依次进行消毒。将营养琼脂平板与超净工作台的做、中、右各置一个(平板需经下预培养48小时且无菌生长),开盖暴露30min,测定的沉降菌每平板不得超过1cfu,则符合百级超净工作台的沉降菌标准(注:在洁净工作台进行操作时,为防止污染,应用酒精棉球对双手反复消毒)。 7.样品处理(以采用离心薄膜过滤法为例):用天平称取规定量的样品,置于乳钵中,碾碎,少量几次加入规定量(用灭好菌的两头高量取)的稀释液,研磨均匀,以制备供试液。8.细菌的检查:用灭菌吸管吸取规定量的供试液于离心管中,500转/秒,离心3分钟。离心后用注射器吸取规定量的上清液于集菌仪中(集菌仪中的滤膜应事先用少量的蛋白胨溶液进行润洗),再用规定量的蛋白胨溶液进行反复冲洗(每次冲洗量不得超过100ml,每张滤膜的总的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且冲洗过程中应该保持滤膜的完整性)。并用等量的蛋白胨溶液制备阴性对照的滤膜。 8.打开集菌仪,用镊子夹取滤膜于在30~35℃预培养48小时且无菌生长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切忌滤膜与琼脂间有气泡。并且制备2个只加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的平板作空白对照。 9.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查:取相应稀释级的供试液1ml,加入五个无菌平板中,每个0.2ml,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摇匀。

表面微生物检测SOP

一. 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COL洁净区(D级)、ME洁净区(D级)、万古霉素洁净区(C级)、菌种(A级、C级、D级)、QC(A级、C级、D级)、取样车(C级)等(包括五指手套和设备?设施等)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二. 检测依据: 中国GMP 、日本药局参考信息、ISO14644、EU-GMP 三. 术语: 1.静态atrest 洁净设施建造完成,生产设备就位,并按客户与供应商议定的条件运行,但无人员在场的状态。 2.动态operational 洁净设施按规定方式运行,规定数量的人员按议定方式工作的状态。 四. 测试方法 1. 表面微生物测试用培养基: (1)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也可使用市售配制好的培养基): 按照使用说明书称取适量培养基于纯化水中,加热溶化后过滤,用PH计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略高0.2~0.4),保证灭菌后培养基pH值为5.6±0.2,按需要分装,在121±1℃灭菌15分钟,使用前进行培养基性能确认并做空白培养。 (2)大豆酪蛋白消化物琼脂培养基:(也可使用市售配制好的培养基): 按照使用说明书称取适量培养基于纯化水中,加热溶化后过滤,用PH计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略高0.2~0.4),保证灭菌后培养基pH值为7.3±0.2,按需要分装,在121±1℃灭菌15分钟,使用前进行培养基性能确认并做空白培养。 2 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将需要灭菌的培养皿置于121±1℃湿热灭菌15分钟,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培养基的注入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尽量注满整个培养基。待琼脂在室温下凝固后,在双碟上写上所检测位置的编号,将大豆酪蛋白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 职责:微生物检测人员及检验室负责人对此规程执行负责。 内容: 1.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菌接种室及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微生物实验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传递物件。 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2.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应符合相应的医药洁净室设计规范和验收要求。 操作室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C级要求。 操作台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A级要求。 3.微生物实验室的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由微生物检验员管理及使用,其他人员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需经过相关的岗位培训,必要时定期进行再培训。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洁净工作区域净化控制规定。 保持个人卫生,不得佩带饰物,不得涂抹化妆品。 室内应穿戴专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手部应进行2次消毒,宜带无菌手套。 在操作中,操作台面应垫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台面。 人员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对照室或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前,在一更脱外衣、换鞋后,进入一更缓冲间洗手,并消毒后,进入二更自上而下依次换上洁净帽、口罩、洁净服、洁净鞋后,进入二更缓冲间,手经再次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实验操作前须带上无菌手套。 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前应确保操作室的洁净程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清洁分为一般清洁及彻底清洁,其具体的清洁部位、方式方法、

频率见下表所示: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消毒剂及其配制 使用前30分钟应先开启操作台及操作室的净化和消毒系统,关闭消毒系统后10~15分钟再进入操作室;操作结束后,开启消毒系统30分钟后再关闭消毒系统和净化系统。 试验开始前应做好相关试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在试验过程中不离开操作室。 进入操作室的任何东西外包装均需消毒处理。 物料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以前,脱去外包装或者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放置于传递窗中。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室(区)中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药品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职责:质量管理部、QA检测员 内容: 1、测试方法:擦拭法 2、仪器、设备、培养基 2.1培养皿:Φ90mm×15mm 培养皿 2.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2.3生化培养箱:必须定期对生化培养箱进行校验。 2.4自动台式灭菌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3、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数 3.1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 3.2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依据下列因素确定: 3.2.1洁净区(室)的大小; 3.2.2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 3.2.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3.2.4易受污染的部位。如关键功能间的门、地面、墙面、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位等。 3.3不宜每次固定在同一点取样,应在取样点附近的不同位置取样,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 4、采样量:表面微生物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5、测试状态及时间:动态测试。 6、测试 6.1依据测试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6.2将灭菌的棉签用灭菌注射用水润湿(棉签容易脱落纤维,故在使用前应先用注射用水预先清洗,以免纤维遗留在取样表面),并将其靠在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水分。 6.3将棉签按在取样物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约25cm2,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6.4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6.5擦拭方法如图: 6.6擦拭完成后,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中并密封,检测时,加入15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混匀,取1ml样液注入到培养平皿中,加入约15ml配置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培养基凝固。 7、培养:取样结束后将平皿复倒置于生化培养箱内35℃培养72小时,并以未采样的营养琼脂平皿作对照皿。 8、菌落计数 8.1培养结束,将上述培养后的平皿取出,用肉眼直接计数,逐个点计菌落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并记录。 8.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9、结果评定 9.1每个采样点的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管理规程

目得: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得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 职责:微生物检测人员及检验室负责人对此规程执行负责. 内容: 1.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菌接种室及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1、1微生物实验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传递物件。 1、2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2、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要求: 2、1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应符合相应得医药洁净室设计规范与验收要求。 2、1、1 操作室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C级要求。 2、1、2 操作台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A级要求. 3.微生物实验室得使用: 3、1 微生物实验室由微生物检验员管理及使用,其她人员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进入与使用。 3、2 微生物实验室得人员需经过相关得岗位培训,必要时定期进行再培训. 3、3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洁净工作区域净化控制规定. 3、3、1 保持个人卫生,不得佩带饰物,不得涂抹化妆品。 3、3、2 室内应穿戴专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3、3、3 手部应进行2次消毒,宜带无菌手套。 3、3、4在操作中,操作台面应垫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台面. 3、3、5人员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对照室或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前,在一更脱外衣、换鞋后,进入一更缓冲间洗手,并消毒后,进入二更自上而下依次换上洁净帽、口罩、洁净服、洁净鞋后,进入二更缓冲间,手经再次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或阳性对照室,实验操作前须带上无菌手套。 3、4 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前应确保操作室得洁净程度。 3、4、1 微生物实验室得清洁分为一般清洁及彻底清洁,其具体得清洁部位、方式方法、频率见下表所示: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围成品、辅料、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 容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4.1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4.2菌液制备按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使用。 4.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

2015版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题目:洁净区(室)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编码:颁发部门:质量部 起草:日期:2015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2015年月日生效日期:2016年月日 批准:日期:2015年月日发放份数:版次:第1版 分发部门:质量部、中心化验室 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3.责任:表面微生物检测员。 4.内容: 4.1基本概念: 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表面微生物: 4.1.3表面微生物菌落数: 规定面积的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检测的微生物的菌落数目,以个/皿表示。 4.2测试原理: 本测试方法利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收集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方法和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测试方法: 4.3.1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60℃干热灭菌120min。 接触碟:一般采用φ55mm无菌接触碟。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 1、供试液的制备: (1)固体供试品 固体供试品包括片剂、丸剂、胶囊剂。称取供试品10g放入灭菌好的匀浆杯中,加稀释剂100ml,启动匀浆仪,以每分钟3000转,旋转3分钟,使供试液均匀,制成1:10供试液。 (2)液体供试品 取供试品10ml放入已灭菌锥形瓶中,加入90ml稀释剂,使均匀,制成1:10供试液。 (3)非水溶性供试液制备 称供试品5g,加入装有已灭菌融化的温度约45℃的司盘-80 5g,单硬脂酸甘油3g和聚山梨酸10g混合物锥形瓶中,摇匀,加0.9%灭菌氯化钠溶液80ml使供试品充分乳化,制成1:20供试液。 2、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 以固体供试液为例,供试液以10倍递增稀释,将匀浆杯中内容物摇匀,取2-3支灭菌中试管,分别加入9ml 灭菌稀释剂。另取一支1ml灭菌吸管,吸取供试液1ml,加入第一支试管中,混匀,制成1:100的供试液,以此类推,作10倍递增稀释。根据供试品污染的程度可稀释至10-3或10-4,一般取连续三级稀释液检验。取吸管分别吸取1ml 10-1供试液加入4平皿中。再取另一支吸管分别取第二级稀释液1ml加入4个平皿中,第三级稀释液同样操作。将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按每一级稀释液倒入2个平皿,每个平皿15-20ml,立即摇匀。再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每一级稀释液倒入2个平皿,同样操作。 细菌数和灭菌数的阴性对照试验:分别吸取稀释剂各1ml加入到4个平皿中,再分别加入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各制成2个平板。 检查细菌的平板倒置于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检查霉菌的平板倒置于25-28℃培养箱中,培养3天。逐日观察并记录结果。阴性对照的平板培养后均不得长菌。 3、大肠杆菌检查: 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份,每份100ml,两份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一份加对照菌50-100个作阳性对照。第三份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培养18-24小时。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取上述三份培养物各0.2ml,分别接种至5mlMUG培养基管内培养,分别于5小时与24小时时取未接种的MUG培养基管作本底对照。将各管置366nm紫外灯下5cm处观察有无蓝白荧光,然后,加靛基质试液4-5滴于上述MUG培养基管内,适当震摇后,观察液面颜色。如供试液、MUG阳性有荧光,靛基质阳性呈红色,报告1g或1ml供试品检出大

2015.12.8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空调净化系统确认方案设计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空调净化系统确认方案 文件编号:QYF-CS-003-01 起草人:(QC)年月日 审核人:(QA)年月日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年月日

方案目录 1.确认目的 2.确认范围 3.简介 4.职责 5.确认合格标准 6.确认时间 7.确认依据及相关文件资料 8.设计确认 9.安装确认 10.运行确认 11.性能确认 12.异常情况处理 13.结论及建议 14.再确认周期

1. 确认目的 根据《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的要求,制订并实施本确认方案,确认系统的各种控制系统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确认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系统能稳定地运行且保证各项指标能达到设计标准,并未发生漂移,送入洁净区的洁净空气其各项指标符合符合C 级净化标准。 2. 确认范围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控制中心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空调净化系统的确认。 3. 简介 3.1 微生物限度室使用的空调净化系统,是将空气处理成要求的状态后送入房间内,以满足洁净室洁净级别的要求。所有HVAC 系统是由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冷源、空气输送和分配设备)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空气进行冷却、净化处理。洁净区气流组织采用顶送侧下回的方式,采取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方式。洁净级别为C 级,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在A 级超净工作台中完成。通过对系统内各区域的送风、回风及排风量的控制、调节来达到各个不同洁净级别之间及室内外的压差要求。新空气经过空调净化系统后能够保证洁净车间的空气尘埃粒子、空气浮游菌、沉降菌及环境温湿度达到产品检测要求。为确保该系统符合《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符合工艺要求,保证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所需洁净环境,特对该系统进行确认。具体洁净空调处理流程如下: 新风 初效过滤 中效过滤 表冷挡水段 送风机 中效过滤 正压风量至室外 高效送风口 室内 回风 3.3 空气净化系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 3.3.1气流组织 洁净区室内气流组织设计为非单向流形式,送回风方式采用上送下侧回,即采用高效过滤器带扩散板顶送,房间下侧回风方式。各房间内均设夹墙,房间回风经夹墙内回风管返回

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测定。 责任: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测人员、化验室主任及质量部部长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内容: 1.标准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2.洁净区测试点选择 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 2.1 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 2.2 房间的大小和布局 2.3房间的用途 2.4与产品的距离 2.5 人流物流方向 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3.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 3.1 日常监控一月一次 3.2接触碟(φ55mm)50cfu/25cm2,警戒40cfu/25cm2纠偏45 cfu/25cm2。

4.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 4.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4.2 取样:取样时打开碟盖,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取样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接触约5秒钟,再盖上碟盖。 4.3 取样后,应立即用75%酒精喷洒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4.4 培养:收好的营养琼脂接触碟在30-35℃培养3天,以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加和报告最终结果。 5.偏差纠正 一旦发现表面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可以采用以下行动进行调查和评估: 5.1 检查取样和样品的处理是否正确,包括取样人员的资质是否确认; 5.2 回顾最近一次的悬浮粒子数的检测结果; 5.3 回顾最近一次的沉降菌的检测结果; 5.4 检查人员的更衣程序是否正确; 5.5 检查清洁设备和消毒剂的质量; 5.6 查看操作员工的培训记录。 6.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趋势分析 每年应对洁净区表面微生物进行趋势分析。如果发现表面微生物有增加的趋势,应立即通知质量部,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系统进行纠正。 合格标准: 级别b浮游菌沉降碟接触碟5指手套

2015版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3.责任:表面微生物检测员。 4.内容: 4.1基本概念: 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表面微生物: 4.1.3表面微生物菌落数: 规定面积的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检测的微生物的菌落数目,以个/皿表示。 4.2测试原理: 本测试方法利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收集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方法和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

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测试方法: 4.3.1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60℃干热灭菌120min。 接触碟:一般采用φ55mm无菌接触碟。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坏境中存放。 4.3.2采样点选择: 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 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 房间的用途 与产品的距离 人流物流方向 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应依下列因素确定: 1.洁净区(室)的大小;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管理规程

页次:共4 页第1 页 文件名称: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2300 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 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 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 职责:微生物检测人员及检验室负责人对此规程执行负责。 内容: 1.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菌接种室及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1.1 微生物实验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传递物件。 1.2 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2.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要求: 2.1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度应符合相应的医药洁净室设计规范和验收要求。 2.1.1 操作室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C级要求。 2.1.2 操作台洁净度应符合洁净度A级要求。 3.微生物实验室的使用: 3.1 微生物实验室由微生物检验员管理及使用,其他人员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3.2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需经过相关的岗位培训,必要时定期进行再培训。 3.3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洁净工作区域净化控制规定。 3.3.1 保持个人卫生,不得佩带饰物,不得涂抹化妆品。 3.3.2 室内应穿戴专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3.3.3 手部应进行2次消毒,宜带无菌手套。 3.3.4 在操作中,操作台面应垫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台面。 3.3.5 人员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阳性对照室或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前,在一更脱外衣、换鞋后,进入一更缓冲间洗手,并消毒后,进入二更自上而下依次换上洁净帽、口罩、洁净服、洁净鞋后,进入二更缓冲间,手经再次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

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检验室、阳性对照室验证方案

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检验室阳性对照检验室黑曲霉对照检验室验证方案 沈阳上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1年月

目录 1.验证的目的 2.验证小组成员 3.验证小组分工 4.验证依据 5.标准内容 6.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安装确认 7.自净器和超净台的运行确认 8.洁净度的测定 9.验证结果及评价: 10.责任

1.验证的目的 1.1检查并确认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1.2检测并确认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的运行性能应能达到检验要求及验证标准。 1.3洁净度测试,确认检验室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 2.验证小组成员: 3验证小组分工: 3.1组长:负责审核验证方案是否可行。 3.2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验证、审核测试结果、评价及结论,负责验证报告的会签与批准。 3.3组员:负责无菌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阳性对照检验室、黑曲霉对照检验室的验证过程;提供监测结果。 3.4组员:负责无菌室正常管理。 4.验证依据: GB—T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YY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5.验证标准

6.检验室的自净器和超净台安装确认 6.1部件安装确认 检查人: 日期:

6.2高效过滤器的检漏测试 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漏测试,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约2cm,沿过滤器出风侧及内边框来回扫描。 检漏测试结果记录在自净器和超净台运行确认记录上。 7.自净器和超净台的运行确认 7.1风速测定 采用风速仪贴近高效过滤器出风口测定,一般测定4个点,求出平均风速。 超净台测定8个点,求平均风速。 7.2压差测定 采用微压表测定 7.3温度、相对湿度测定 采用温湿度记录仪测定 7.4结果记录如下:

生物科技行业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

生物科技行业表面微生物检测方 法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1、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和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壹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 - 1995、《HACCP 原理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 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ft口商 品检验行业标准 SN0169-92/SN0172-92/SN0170-92、ft入境检验检疫局 二 000 四年《ft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ft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 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和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和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 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壹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 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 30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 1m;室内面积超过 30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 4 点距墙 1m。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 9cm) 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且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 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 5min。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6h,若样品保存于 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 超过 24h。 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 24h, 取ft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 6h 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 养 48h 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3)菌落计算: a)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 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 5~10 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若培养皿上有 2 个或2 个之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 2 个或2 个 之上菌落计数。 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和工人手表面采样和测试方法: 3.2.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 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壹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 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 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2015年版)

1 目得 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 责任 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得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 程序 5.1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 5.2 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 内容 6、1需氧菌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总数计数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与最可能数法(MPN法)。检查时,按已验证得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得需氧菌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总数得测定。 6、1、1设备、仪器及用具 6、1、1、1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0~2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6、1、1、2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6、1、1、3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试液 6、1、2、1消毒液 A.0、1%新洁尔灭溶液 B.75%乙醇溶液 6、1、2、2稀释液、试剂及配制 A。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 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 D。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6、1、3 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6、1、4操作方法 6、1、4、1试验前准备 6、1、4、1、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得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1、4、1、2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与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6、1、4、1、3操作人员进入一更,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烘干。进入二更,用0、1% 新洁尔灭溶液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服、口罩、手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