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于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

对于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

对于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
对于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

遇到侵权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

对于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

论文摘要:损害赔偿是违约责任的一种承担形式。在英美法中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也有观点认为损害赔偿的性质兼具补偿性与惩罚性,在部分场合,惩罚性赔偿是存在的。但是从根本上讲,损害赔偿主要是对他人受到的损失及可能失去的利益的一种补偿。本文将从损害的具体认定范围和标准探寻损害赔偿的规则。

论文关键词:损害赔偿精神损失可预见性规则

一、损害的认定

何谓损害,理论不一,关于损害的分类,也存在不同标准。按一般理解,损害指因违约造成的对非违约方的不利益。抽象的概念始终具有争议性和模糊性。但不可回避或必须要解决的重点是,哪些损害可以获得赔偿?

(一)所受损失与可得利益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2条:此损害既包括该方当事人遭受的任何损失,也包括其被剥夺的任何收益,但应考虑到受损害方当事人由于避免发生的成本或损害而得到的任何收益。合同法第113条: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范围相同。《法国民法典》第1149条规定:对债权人应负的损害赔偿,除下述例外和限制外,一般应包括债权人所受的损失和所失的可得的利益。

法国学者认为,所失的可得的利益即指间接损失。(根据损害与违约行为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来区分,如果损害是由违约行为直接引发的,没有介入其他因素,那就是直接损害;如果介入了其他因素,就是间接损失。)这样的问题在于,如果是间接的损害,则不能认定为间接损失。

(二)精神损失

违约是否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历存争议。通说认为,原则上,违约不适用于精神损害赔偿。在其他国家,这也是一个基本原则。不同的是,在其他立法中,虽然认为违约通常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在个别情形下,也可以适用。我国的观点在于,违约一律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只能通过侵权之诉来解决,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处理。

否定违约赔偿精神损失的理由主要是:(1)合同本质上是一种交易,需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赔偿精神损害不符合该原则。(2)违约方无法预见另一方的精神损害,不符合可预见规则,不需赔偿精神损害。(3)精神损失难以界定,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市场混乱。(4)精神损失可以通过侵权责任来解决,无需再适用违约责任。

但是,(1)何谓交易需要界定,仅指金钱交易、财产流转?旅游合同、观看演出合同、婚庆典礼合同、摄影、照片冲印合同,等等,都不宜认定为交易,那么不是合同?也并非所有合同都是等价交换的体现,如赠与合同、无偿保管等。即使是属于严格意义的典型的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财产交易合同,在出现违约情形时,在责任的承担上也可能非常严重,如惩罚性违约金。(2)可预见规则,为何又不可预见?可预见的不仅是财产损失,精神损失同样适用。如委托他人为婚礼摄影,制作成光碟的合同,结果因设备或主管过错的原因致使摄影不成功,或在制作光碟的过程中毁掉了录像。难道受托人不能预见一旦失去这些记录,会给委托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显然不是。像此类事关人的精神利益,或其他精神层面享受的合同,违约方显然是应当能够预见的。崔建远认为,如果法律的精神宣扬违约场合的精神损害,则当事人会更加注意,之所以现在认为当事人无法预见,也跟法律不支持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有关。其实像保管骨灰盒、医疗合同、美容合同此类跟人身紧密相关的合同,即使法律不进行一种倡导性的规定,当事人也很容易注意到其中的精神利益问题。(3)难以界定能够成为

法律回避的理由,既然难以界定能够成为理由,那为何侵权责任又认可精神损害赔偿,既然难以界定能够成为理由,那为何侵权责任又认可精神损害赔偿,另外,可以通过制定更详尽的细则来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提高法官素质。(4)侵权责任可以赔偿精神损害,但这不排除违约场合的适用,不同的责任形式,当然可以规定重合的责任承担方式,因其各自救济的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

英国法院允许三类合同要求精神损害赔偿:(1)合同的目的就是提供安宁和快乐的享受;(2)合同的目的就是要解除痛苦和麻烦;(3)违反合同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直接造成了精神痛苦。不再机械的区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而是强调法院应着重考虑合同的具体内容,行为是否严重等因素,来确定违约方需承担的责任,也允许受害人在对违约和侵权不作严格区分(如果要求受害人区分,实际上是加重了受害人的义务)的情况下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

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范围不得超过订立合同时所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合同法第113条: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1.预见的主体:违约方(赔偿义务人)。

2.预见的内容:损失,具体指?观点一,只需预见到损失的类型或种类,无需预见到程度或损失额;观点二,要求预见到损失的程度。采纳观点一。客观来说,无论如何,要预见到损失的具体程度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采纳观点二,违约方可以轻易主张损害无法预见,使其减轻责任。从合同订立的目的来看,比如当事人意图获取一定的利润,往往也只有一个大致的预期,也不能完全预见究竟有多大的利润。国际私法统一协会的解释是,可预见性与损害的性质或类型有关,但与损害的程度无关。同时又指出,除非这种程度使损害转化为另一不同种类的损害。意思是说,如果损害程度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则不再深究。如果损害程度发生质的变化,则按是否预见到另一类型的损害处理。当然,这个质的变化究竟如何认定,也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来判定。韩世远同样认为只需预见到损害的类型。

3.预见的时间:立法普遍规定为订立合同时。从意思自治的角度来讲,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中的问题是,合同关系往往会存续一段时间,这期间完全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其中就包括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如果此时,一方违约,那么根据可预见性规则,就可以享受免责。这是否合理?合同在存续期间,当事人总是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如果出现了在合同订立时没有预料到的特殊情形,其也应该注意到,当事人应当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共同协商,甚至变更合同,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因为可预见性的规则设置,当事人

就可随意主张违约,也不用承担因无法预见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这未免对守约方过于苛刻。

4.可预见的判断标准:合理人的标准(与违约方业务相同、处于与违约方相同情况、正常合理的抽象第三人),没有争议。如果违约方的的实际判断能力高于合理人的标准,则以实际判断能力为准,由守约方进行举证。即“就高不就低”原则。

5.例外限制。我国现行合同法未区分违约人的主观过错的问题,不管是否是故意违约,均适用可预见性规则。但实际上这不合理。违约成本很低,当事人轻易选择违约,并且可以免除赔偿责任,守约方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实为不公。法国民法典第1151条,欧洲合同法原则均有规定,如果不履行合同是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不适用可预见性规则。但英美法没有区分的规定。区分规定更加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权益,达至利益平衡,更加合理。

三、结语

无论是损害的认定还是具体执行的规则在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自我裁量”,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明确,特别是对精神损害的认定对保护公民权益具有极大意义。

?儿子刚出生就患心脏病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9.html

?对民事诉讼起诉受理阶段证明标准的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8.html

?离婚4月前夫生子前妻获精神损害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7.html

?关于举证倒置与举证责任的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6.html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面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5.html

?怎么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4.html

?河北保定近70名患者接受肌肉注射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3.html

?专利侵权行为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2.html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1.html

?关于土地被征用所得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70.html

?审理医疗侵权案件不宜使用公平责任原则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9.html

?原发病灶未切除导致再手术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8.html

?医疗侵权赔偿案审理的误区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7.html

?雇佣关系适用过失相抵吗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6.html

?离婚损害赔偿有哪些构成要件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5.html

?医疗纠纷民事案件鉴定程序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4.html

?丧儿夫妇与梁臣诊所达成调解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3.html

?质疑尸检报告完整性死者家属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2.html

?论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1.html

?人身伤害等级鉴定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60.html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的计算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9.html

?附带民事诉讼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破坏了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8.html

?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相关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7.html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6.html

?孩子先天性疾病医院是否有责任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5.html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状如何写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4.html

?央视女记者刘薇个人简历大公开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3.html

?关于保险公司代位求偿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2.html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依据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1.html

?哪些行为属于侵害著作权的行为,有什么处罚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50.html

?医疗事故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9.html

?人身伤害的赔偿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8.html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依据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7.html

?人身伤害赔偿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书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6.html

?甲某因受到乙某的侵害而致残,甲某可以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5.html

?江西麻疹疫苗引发48例异常反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4.html

?违约损害赔偿问题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3.html ?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2.html ?上万元买的家具竟然甲醛超标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1.html

?离奇医术杀人案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40.html

?对在城镇生活工作的农村居民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9.html

?关于每日工资如何计算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8.html

?弟弟出车祸哥哥能单独提出和解吗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7.html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处理的法律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6.html

?哪些音像制品会被查封没收甚至受到处罚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5.html

?受益人的适当补偿义务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4.html

?交强险条款明确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3.html

?奥美定,美容还是毁容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2.html

?交通事故保险索赔程序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1.html

?发生医患纠纷后先不要说“难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30.html

?过失致胎儿大脑受伤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9.html

?牙医多拔一颗牙医院赔六千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8.html

?强制执行有没有时间限制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7.html

?死亡赔偿金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6.html

?对侵害生命健康权等人身权的行为适用精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5.html

?浅论国家赔偿确认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4.html

?罪犯已被执行了死刑,应当由谁来承担受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3.html

?一个从天而降的烟灰缸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2.html

?产妇用化痔栓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1.html

?无过错责任原则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20.html

?交通伤害赔偿标准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9.html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8.html

?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何运用归责原则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7.html

?面部伤害鉴定标准解析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6.html

?几十多家胡师傅无烟锅经销商状告总代理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5.html

?高空作业中不幸掉下当场死亡,如何要求赔偿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4.html

?见义勇为者无奈受困巨额医疗费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3.html

?交通意外事故的法律责任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2.html

?定金与订金的区别是什么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1.html

?医疗事故次要责任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10.html ?死亡赔偿金应如何分配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9.html

?工伤意外死亡赔偿内容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8.html

?未成年人致人损害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7.html ?参保职工的住院医疗费用如何结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6.html

?非财产损害赔偿论文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5.html

?受侵害变成植物人,其近亲属可否请求精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4.html

?医院未履行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应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3.html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被扶养人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2.html

?新类型侵权行为—产品责任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1.html

?(客户服务提示书)是否属于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书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400.html

?意外伤害险赔偿标准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9.html

?离奇医术杀人案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8.html

?青霉素病人过敏死亡赔偿案例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7.html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赔偿标准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6.html

?采沙坑溺死一家三口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5.html

?伤害赔偿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书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4.html

?起诉医院用患者进行非法试验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3.html

?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2.html

?工伤赔偿项目及具体数额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1.html

?请求权基础概念界定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90.html

?国家赔偿的范围有哪些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9.html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考量的因素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8.html

?商标侵权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7.html

?本案被告应否承担责任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6.html

?医院诊治不当致双胞胎一死一残医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5.html

?解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4.html

?村民河中救人身亡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3.html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2.html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1.html

?定金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纠纷案件例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l/pc/564380.html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消费维权2014—3 谈惩罚性赔偿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20年后,经2013年重大修改,今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本次修改扩充了消费者权利,增加了经营者义务,最重要的是加重了违法经营者的责任。而加重责任的最核心体现就是对原有惩罚性赔偿规定的重大修改。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 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判例,是英美法系国家依判例创设的一种不同于一般民事赔偿的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又称报复性赔偿,是指法院在具体案件中,在给予受害者损失赔偿的基础上,依法另行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是一种加重赔偿,其目的是在针对加害人过去故意的违约行为,或者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失进行弥补之外,对加害人进行加重处罚的一种措施,其作用一是惩罚加害人,二是警示其他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的研究观点,惩罚性赔偿源于西方的“倒数原则”,主要是针对小额分散性损害,行为人以违约或者侵权方式侵害他人并使对方遭受财产损失。但由于单个受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额过小。考虑到获得损失赔偿的维权成本,绝大多数人在维权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会放弃赔偿请求。而行为人实施这类行为是以同一方式不断复制.虽然从每个受害人身上获得的不法利益额较小.但由于受害人数量庞大,其得到的不法利益额的总额就十分可观,因前述讲的多数人会放弃维权,使行为人这种违约或者侵权行为得逞的几率就很高。如一不法经营者向社会广而告知,其新护肤品效果奇佳。寄10元钱可试用1周,有5万人给他寄了10元钱,而其却从不给任何寄钱的人发货,对每个受害者来说10元钱不值得去维权,多选择放弃;而该经营者得到了50万元。在此情况下,如果真的有1人较真要求其赔偿,法院居于穷尽违法所得的基本原则,判处给予该受害人的赔偿额为10元乘以5,受害人 36卞团工商管理轩宽虽得到了大额不当利益.但违法者没有因违法行为获得任何可期待利益,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这就是最初的“倒数原则”。但从现在的立法实践和日趋成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角度来审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惩罚性赔偿.因为对违法行为人来说只是全额返还。没有惩罚的意涵在内。但是却为后来的民事赔偿一直坚守的赔偿即损失补偿的填平原则得以突破奠定了基础。 惩罚性赔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18世纪。英美法系中的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范围一般限于诽谤、诱奸、恶意攻击、诬告、非法侵入等使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的案件。在当时,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作为一项独立的赔偿内容加以确立,但考虑到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是客观的.虽然无形但给受害人造成的痛苦却是巨大的。司法判案中注意到对这种损害应当予以补偿,所以在赔偿受害人实际物质损失的同时,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也予以与物质损失同等的经济赔偿待遇.这种赔偿是在当时不承认对精神损失以物质赔偿的民事责任制度中,对精神损失的一种替代赔偿。所以当时的惩罚性赔偿与我们今天的惩罚性赔偿相去甚远.将今天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归于物质上的惩罚性赔偿。如今,惩罚性赔偿已经成为赔偿法律制度中一项完善而独立的制度,其适用范围和内涵均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它是在不否认传统民事赔偿原则及损失填补原则基础上的适用,也就是法官在裁判时先做出对受害人实际损失予以赔偿的判定,即填平原则。然后在此之外,再作出另一赔偿额的判决,这个赔偿额可能依照法律规定的上线或下线作出,也可能法官根据自由裁量权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作出。其次.现在的惩罚性赔偿是在全部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得以确立并独立适用的前提下确立起来的,它已不是任何一个赔偿内容的替代赔偿,而是在不影响上述赔偿内容适用前提下的另行加重赔偿。

浅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学年论文 课程名称:学年论文(1) 课程代码: 5001811 题目:浅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及其在 中国的发展 学院: XX学院 专业年级:XX级法学 学生姓名:XXX 学号: 31200903010XXX 指导教师: XXX 完成时间: 2011年 6 月 1 日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3) (一)目的和功能的多样性 (3) (二)公私法混合的特征 (3) (三)注重行为人的主观状态 (3)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由来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4) 三、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萌芽 (5) 四、现阶段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那些危害到我们生命健康安全的非法行为,我们可以从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处罚。在英美法系中有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事实上,我国民事赔偿制度中已出现损害赔偿制度的萌芽。2009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对于侵权责任领域进行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尤其是“产品责任”一章对“惩罚性赔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特征,发展由来,在我国的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阐述惩罚性赔偿制度。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民事诉讼制度侵权责任法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严重滑坡,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到现今的染色馒头、毒生姜、毒豆芽等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有的行为可能会构成《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是更严重的第一百一十四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但更多的行为是处于一种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灰色地带。即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但仅靠简单的民事赔偿有不能有效地遏制这些行为。我们可以从英美法系中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或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又称示范性赔偿(exemplary damages)或报复性赔偿(vindictive damages),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但是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性质,究竟是民事还是刑事上的问题,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或许可通过研究其特点来探寻它的性质。 惩罚性赔偿是与补偿性赔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惩罚性赔偿是为了弥补补偿性损害赔偿而产生的,与之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目的和功能的多样性 对于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欧文列举惩罚性赔偿的功能有四项:惩罚、遏制、使私人协助执法、补偿。查普曼等人则认为有三种功能,即补偿、报应和遏制。王利民教授认为惩罚性赔偿实际上是补偿和惩罚的功能,通过补偿和惩罚的结合,而产生了遏制等其他功能。综上几大学者所言,毋庸置疑,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远多于补偿性赔偿制度。 (二)公私法混合的特性 惩罚性赔偿的注意啊目的在于通过对行为人处以金额较大的赔偿惩罚,其最终目的是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惩罚性赔偿当然包含着对受害人的一定补偿。故惩罚性赔偿不仅具有公法上惩戒的性质,也具有民法领域上的私法属性。 (三)注重行为人的主观状态 一般的民事赔偿中,损害结果是影响赔偿实际数额的主要标准。但惩罚性赔偿由于它具有“惩罚”这样一个功能,单纯靠造成损害的程度难以有这样的效果,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反之,如果行为人没有主观上的恶意,仅仅出于过失,那么对其使

浅析民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浅析民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聂安琪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法学专业09级2班2009102083 摘要:本文通过对惩罚性赔偿历史来源、我国惩罚性赔偿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上的分析,认为在民事法律中惩罚性赔偿能够解决一般性赔偿应用中所起到的问题,在一些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赔偿更能够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但我国的惩罚性赔偿也存在着一些天然的不足与缺陷,需要通过对其的研究来改进、完善。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一般性赔偿、民事法律、侵权 The punishment in the shallow Xi civil law compensates Nie Anqi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teaches method in the ability and learning hospital to learn profession 09 class 2 class 2009102083 Summary:This text passes the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ly applied top that punishes sex indemnification history source, our country punishment indemnification, think punish sex indemnification in the law in the civil case can solve general indemnification application in rise of problem, punish sex indemnification in some civil cases can even support the legal rights of civil case corpus.But the punishment of the our country the indemnification also exist some natural shortage and blemish and need to be passed as to it's of research to improve, perfect. Keyword:Punish the indemnification, civil case law and infringement of the sex indemnification, general 一、前言 在民事责任领域,赔偿损失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被认为“是以将受害人发生的实际损害进行金钱上的评估,使加害人对此进行赔偿,由此而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使其恢复到无侵权行为的状态为目的的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中对这种方式已有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填补被害人已发生的实际损失为目的的责任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要。针对现实,有关国家在这些特定领域已突破了传统民事赔偿责任理论的局限,通过立法或司法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1]。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或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是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12901675.html,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宿希强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年第09期 人们一方面热切期盼惩罚性赔偿制度发挥抑制消费欺诈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不愿看到该 项制度被滥用反而损害正常的商业经营活动。尺度的把握,本应是法律给予明确规定的内容,但因为每个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不同,也因为消费行为千差万别,从而使惩罚性损害赔偿如何使用成为难题。 思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考虑该项内容的利弊得失,以及它与中国消费者保护事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姚海放。 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者一直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寄予厚望,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难题,譬如“华硕”案中的女主角黄静就坐了10个月冤狱。应该如何看待、运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理论和实践中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姚海放:惩罚性赔偿是与弥补性赔偿相对的概念,通常指法律责任承担者赔偿的数额超过受害者实际遭受的损害的情形。损害赔偿作为民事责任承担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民事基本法律的《民法通则》中已有规定;同时,按照民事责任“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益”的主要目的,作为民事责任方式之一的损害赔偿通常是弥补性的,即该种法律责任承担的主要目的是为恢复受到损害的 民事权益,因此赔偿范围通常与违法行为造成损害是一致的。 惩罚性损害赔偿并非是我国秉承的大陆法系民法传统的产物,其主要是在美国适用,并通过美国的强大实力对英国及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但该项制度即使在美国也未成为损害赔偿的主要形式,而在其他国家中更是被谨慎地适用。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惩罚性赔偿的性质与大陆民法传统体系的弥补性赔偿思维不相吻合,属于理论上的例外或“异类”;而从另一层面考虑,大陆法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既然是平等主体,自然不存在惩罚的权力,则惩罚性赔偿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惩罚性赔偿使受损害方获得比其损害更多的收益,似有不当取得利益之嫌;而从赔偿责任承担者的角度而言,赔偿受损者其损失是正当的,而要求其承担超过损失的财产赔偿责任,通常法律难以证成这种规则的合理性。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办学学院四川大学 校外学习中心重庆万州奥鹏学习中心[16]B 专业法学 年级 0909 指导教师吕彦 学生姓名熊德才 学号 aDB1092g3002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学生:熊德才指导老师:吕彦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在英美法系国家又被称为示范性赔偿(Exemplary damages)和报复性赔偿(Vindictive damages)。《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规定:“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重要的损害赔偿方式,或是对补偿性损害赔偿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时常用以表明法院或陪审团对被告蓄意的、严重的或野蛮的侵权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种赔偿同样适用于公职人员的高压、专断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被告行为所推算出来的被告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他应支付给原告的补偿费。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成文法,这种赔偿也可适用于诽谤行为”。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三版第908节规定:“惩罚性赔偿是在补偿性赔偿或名义上的赔偿之外、为惩罚该赔偿交付方的恶劣行为并阻遏他与相似者在将来实施类似行为而给予的赔偿;惩罚性赔偿可以针对因被告的邪恶动机或其莽撞时无视他人的权利而具有恶劣 性质的行为做出”。我国的《法律辞典》中惩罚性赔偿是指加害人的行为(包括债务不履行和侵权行为)出于故意,或者在一般情况下,加害人有逃脱责任的可能,法院在判决加害人承担补偿性赔偿的前提下,判决其承担全部损害以外的一定金额的赔偿。1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存在了200 余年,最远可追溯到《出埃及记》描述的宗教法中。在我国汉代,就有“加责入官”的类似惩罚性赔偿的制度。1763年,英国wilkes诉wood案可能是最早有记载的赔偿额超过实际损失额的判例。目前惩罚性赔偿的思想和理论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之后,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稳固的定型,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传统民法理论认为,“民事责任以恢复被损害人的民事权利为目的”,因此“民事责任形式大多不具有惩罚性。”损害赔偿不论在侵权还是契约领域,只能以补偿为其特征,不允许惩罚性措施的适用。所以,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惩罚性赔偿理论在我国几乎是被法学界所否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近来,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法学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也越来越倾向于在法律条文中作出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并在学理上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在1993年,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度提出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一概念,这是对我国侵权法中赔偿实际损失原则的突破,是民事立法的一个进步,表明惩罚性赔偿原则已在立法上确认。2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特征 惩罚性赔偿具有惩罚性、附加性、和法定性三方面特征。3

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关于惩罚赔偿在我国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上的一个特有的法律救济制度,是我国民事立法和民法学上的一项新课题。它具有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惩罚和遏 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具有密切联系,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使两者保持一种比例关系。中国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中国民事责任立法的 重大突破。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侵权行为 惩罚性赔偿主要是美国法中与补偿性赔偿相对应的一项特殊民事赔偿制度,它通过让加害人承担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以达到惩罚和遏制严重侵权行为的目的。但由于该制度本身存在诸如合宪性以及过高的赔偿数额等问题,也是英美法系一直以来颇具争议的法律制度之一。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肇端于1994年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在之后的时间中,惩罚性赔偿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依旧存在赔偿数额以及赔偿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一、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惩罚性赔偿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通过法院判处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的一种损害赔偿。因其目的在于对被告施以惩罚,以阻止其重复实施恶意行为,并给他人提供警戒和保护公共和平,故惩罚性损害赔偿通常不适用于违约行为,而多适用于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至少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其一,它是民事主体在承担补偿性赔偿的前提下承担的责任;其二,它是由法院判处,也就是某个具体案件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必由人民法院以判决的形式作出,当事人不能预先约定;其三,判处的惩罚性赔偿金

惩罚性赔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制度──兼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来源:市院研究室 惩罚性赔偿制度──兼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2011年04月06日14:51 阮涛 核心提示:本文叙述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产生和发展,并在汲取了众多学者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补偿、惩罚、预防三大功能。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古老的法律责任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叙述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产生和发展,并在汲取了众多学者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补偿、惩罚、预防三大功能。本文结合国外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以期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一、引言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是指法庭判定的超出实际损害

数额的赔偿,即损害赔偿金不仅是对权利人的补偿,同时也是对故意加害人的惩罚。 惩罚性赔偿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等国。在古罗马,侵权行为法的制裁功能不仅在于填补损害,而且在于遏制纠纷当事人之间进行私人报复和械斗。例如,《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将盗窃、伤人等应由国家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归类为私人间的侵权行为。为制止这类行为,被害人可以请求被盗物品价值的三倍作为损害赔偿。罗马法之所以鼓励此种惩罚性赔偿,原因在于当时的司法力量有限,不能有效的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法律遂鼓励当事人进行诉讼,并规定了高额赔偿,以遏制此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由此可知,在古罗马,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作为一种对刑事责任制度的替代,直接调动私人利己之心制裁侵权行为人,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持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虽然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原始形态出现于古罗马时期,然而现代意义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却产生于英国,最早起源于1763年英国法官Lord Camden在Huck-le v. Money一案中的判决,也有观点认为最早起源于英国上议院审理的Rookes V.Barnard案件中的规则,惩罚性赔偿后被美国视为普通法而继受,英美联邦国家也纷纷效仿。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国得以确立,与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我认为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1,英国的陪审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断发展美国《第二次侵权法重述》第908条第1款指出惩罚性赔偿“不同于补偿性损害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和象征性损害赔偿(nominal damages),是为惩罚被告人邪恶行为(outrageous conduct)以防止其本人和其他人再发生类似行为而判决其承担的赔偿金”。此外,《牛津法律大辞典》、《布莱克词典》中也均有对其定义的阐述,①我国学者对于其定义的看法与上述规范基本一致。本文根据上述观点的共性,将其定义为被告所行违法之事具有主观恶性,为防止其本人和其他人再实施类似行为,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虽然惩罚性赔偿的观点和实践有其古代法渊源,例如我国汉代的“加责入官”制,《周礼·秋官·司历注》云:“杀伤人所用兵器,盗贼赃,加责投入县官”,之后唐宋和明朝分别产生倍备和倍追钞贯制度。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惩罚性赔偿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自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国不断发展之后,②社会效果显著,美国也将其引入,并得到充分的应用,③20世纪后,在美国更是发展迅猛,适用范围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惩罚性赔偿的传统界限。除了英国与美国,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也都陆续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相对于英美法系国家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热捧,大陆法系国家对其态度显得有些冷淡,但这并未阻挡这一制度不断被适用、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有着严格的公私法划分界限,认为将具有惩罚性的制度置于民法体系当中会产生混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

发展,两大法系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融合,大陆法系国家逐渐关注惩罚性赔偿,并在立法中有所倡导。④我国自清末变法以来,一直跟随大陆法系国家的脚步,在民法方面我国坚持同质赔偿,在法律体制方面借鉴德国实行公私法严格分立。因而,在惩罚性赔偿最初引入我国的那段时间,曾引发过很大的争执。⑤但事实证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已然发挥了它的重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且推动该制度在我国其他法律部门的发展。 ⑥二、惩罚性赔偿的补偿、制裁与遏制功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的原因即在于其所发挥的功能能够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关于惩罚性赔偿具体的功能,中外学者各有争执,但共识都认为其中的惩罚和补偿是其最主要的功能。外国学者例如Owen认为惩罚性赔偿有四项功能(惩罚、遏制、执行法律及补偿),⑦Bruce Chapman认为功能有三种(补偿、报应和遏制)。⑧美国法官Ellis则将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归纳七项(惩罚被告;吓阻被告再犯;吓阻他人从事相同行为;维护和平,即禁止私人间复仇;诱导私人追诉不法;补偿被告依照其他法律不能填补的损害;支付原告的律师费用)。⑨我国王利明教授支持三元论学说,他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包括赔偿、制裁和遏制三个方面。⑩杜称华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可以分为原生功能与衍生功能。其原功能包括制裁(惩罚)、(超损失)赔偿(报复)、威慑(遏制、阻吓、预防)以及补偿等四种功能,而衍生功能包括强化法律执行、维护社会和平秩序、鼓励市场交易以及教育等四种功能。?本文认为惩罚性赔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 袁秀挺 内容提要:随着修改后的商标法正式确立相关规则,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及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惩罚性赔偿应以故意侵权为适用条件,情节严重应理解为判断赔偿数额多少的条件。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是倍比关系,《商标法》第63条规定的法定赔偿已具有惩罚性赔偿的性质,二者不可并用。法官在审判中不可主动适用惩罚性赔偿,但若原告笼统提出法定赔偿请求,法官也需进行惩罚性的审查。惩罚性理念的引入可望完善法定赔偿制度,为司法实践带来革新。 关 键 词:知识产权 惩罚性赔偿 法定赔偿 《商标法》第63条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ssociated regulations in the amendment of Trademark Law,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Punitive damages are only applied when there is intentional tort so that gravity of the circumstances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the criteria of the amount of damages. Punitive damages are involved in the statutory damage of Art.63 of Trademark Law, which cannot be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 Instead of applying punitive damages initiatively, judges should examine the punitive nature of damages awards when considering plaintiffs' requests for statutory damages. The introduc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statutory damages system, and will bring innovation to judicial practice.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nitive damages; statutory damages; article 63 of Trademark Law 在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中,关于侵权责任尤其是损害赔偿的问题,长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社会上普遍存有司法判决对权利人的经济损失救济不足,对侵权行为遏制不够的印象,也即存在“侵权代价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不论这种印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客观上,近年来在立法和司法政策层面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视。如最新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修法过程中,均体现了这一动向。欲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规定,另一方面还需积极探索,进行制度和规则的创新。这之中,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就是理论和实务界热议的一个话题。 一段时间以来,多有论者主张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就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现实性,以及法理基础、具体规则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a事实上,随着商标法修改决定的生效实施,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在我国已真正建立,成为法制的“实然”。立法的告一段落,恰恰意味着司法的新的开始。如果说前期有必要关注惩罚性赔偿若干基本问题的话,那么,当这一新生事物既成事实,我们的重心则应转至对其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上。当前,有 作者简介:袁秀挺,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项目编号CLS(2012)Y34)、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的运作机制及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3BFX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 较系统的研究见朱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3届博士论文;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知 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 .21 .

中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

一、中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对消费者惩罚性赔偿责任进行了规定。 第一款是关于欺诈行为的赔偿。规定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条规定实质上是关于经营者违约行为的惩罚性赔偿。 第二款是关于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赔偿,这一规定实质是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惩罚性赔偿,属于侵权行为的损害惩罚性赔偿。规定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 惩罚性赔偿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通过法院判处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的一种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至少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其一,它是民事主体在承担补偿性赔偿的前提下承担的责任;

其二,它是由法院判处,也就是某个具体案件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必由人民法院以判决的形式作出,当事人不能预先约定; 其三,判处的惩罚性赔偿金是由民事主体向另一平等民事主体支付,而非交给国家; 其四,依民事特别法的规定。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条件 1、适用惩罚性赔偿金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经营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是请求权的权利主体,经营者是惩罚性赔偿金的义务主体,其它人不能成为惩罚性赔偿的主体。 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关于欺诈行为,人们看法不一。目前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3、惩罚性赔偿以消费者有实际损失为要件。这里的问题是如何认定消费者的实际损失。笔者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要支付一定代价,如果支付一定价金所得到的商品或者服务是不真实的或者质量有瑕疵时,他本身就受到了损害,包括物质损失、精神损害以及其他无形的精神损害,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金。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与规则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与规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的事件频繁登上热搜,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依然严峻。为此,民法典规定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内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也成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重要内容,但由于环境公益诉讼起步较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处于初行阶段,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案指南(试行)》(下称《办案指南》)中有关诉讼请求的规定看,目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限于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上述责任承担方式背后的原理为“同质补偿”,即以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原则,不能从中获取超过损失的利益作为制裁或惩罚。在“同质补偿”的限制下,违法行为人违法所得收益通常高出承担的责任。受利益驱使,较低的违法成本往往使企业和个人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挥诉讼活动的预防和惩戒功能有待加强。对此,笔者认为,惩罚性赔偿机制可实现环境公益诉讼预防及惩戒功能的有效性。惩罚性赔偿集补偿、惩罚、遏制、威慑等功能于一身,加重违法行为

人的违法成本,削弱其违法经济基础,洽洽能弥补“同质补偿”的功能缺陷。 根据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可见惩罚性赔偿在环境诉讼中有其适用的空间。而将惩罚性赔偿纳入环境公益诉讼,发挥其惩戒、威慑作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是一把“利剑”。 但也应当注意到,惩罚性赔偿虽然有着积极的功能,却也不能没有限制,否则可能有引起滥诉的风险,易引发争议。因此,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要符合严格的构成要件。相较于一般的惩罚性赔偿,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诉请惩罚性赔偿的公法性更加明显,该诉请权由检察机关行使。因此,落实到司法实践中,须明确适用条件和规则。 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中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条件。第一,主观要件上,行为人须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第二,客观要件上,行为人的行为须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即有违法性。第三,后果上的严重性,行为人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须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存在造成损害的重大危险。简而言之,只有较为严重或主观恶性较大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可以诉请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竞合及其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7条与《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之适用关系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竞合及其适用 《侵权责任法》第47条与《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 2款之适用关系 周江洪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产品责任食品安全责任竞合 内容提要: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了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该条与《食品安全法》第%条第2款规定的食品安全责任惩罚性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是今后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之一。两者在主观要件、产品类型、损害后果要件以及赔偿数额基准等方面存在不同,适用不同的规范会给涉诉当事人的利益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类产品致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这一情形,两者之间形成了适用规范并存的局面。此时,无法通过“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冲突适用规则解决两者之间的适用关系问题,由当事人选择其中之一适用亦不符合法理,应当直接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7条的规定。 一、引言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该条就产品缺陷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至此,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共有5处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责任。其他四处分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1]《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9条及第14条第2款, [3]《食品安全法》第%条第2款。 [4]这些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第47条之间如何协调适用,颇值探讨。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和《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针对的是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大多数学者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了合同领域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5]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视作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6]与《侵权责任法》第47条的规定较为容易区别。而且,即使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调整对象解释为受法律行为制度与侵权制度双重调整的欺诈行为,并将其理解为适用侵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7]两者也是相对较为容易区分的。因为《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的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责任,与重在交易过程规制的欺诈行为责任存在明显不同,产品欺诈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所着眼的是欺诈的恶意,后果是合同预期利益的损失;而《侵权责任法》第47条的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关注的是债权人或

惩罚性赔偿论文: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化

惩罚性赔偿论文: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化 摘要当下中国,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其理论根基和现实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原理、中国化的视角和制度设计三个核心为出发点,希望能为这一制度的构建做参考。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损害数额赔偿责任 对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制度的中国化,我国对此制度备受争议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笔者认为在民法领域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符合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民众利益和国家秩序,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着手制度的立法导入、司法设计。 一、惩罚性赔偿的基本原理 惩罚性赔通过让侵权人承担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责任,以达到惩罚和遏制严重侵权行为的目的。美国《侵权行为法(第二次)重述》第908条的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是在补偿性与象征性赔偿外,用以惩罚行为人之恶性行为以及威吓该行为人与他人于未来再为相类似行为而所给予的赔偿金。”由于传统大陆民法在侵权赔偿领域实行同质或同价的补偿原则,因此一直未突破“坚冰”。下面笔者从两个维度审视惩罚性赔偿的应然性: 1.惩罚性赔款所彰显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不能

机械的理解为“等价补偿”、“恢复原状”,还包括矫正正义,甚至是矫枉过正的惩戒性。以“同态”为“图腾”的补偿原则难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债偿。因为人身损害赔偿、精神利益损失、潜在时间成本等是难以用具体数额的货币符号来表达的。因此惩罚性赔款所具有的远高于有形利益损失的赔付有助于弥补补偿原则的不足和尴尬,更趋向于或者无限接近于完全补偿,来实现法律的功能。 2.对应于潜在承担主体的强势性。作为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企业、商家等生产经营者在经济承受能力、市场信息资源掌控、纠纷应对能力等方面往往都远胜于消费者。为了保证消费者从形式到实质上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平等地位,就要在立法中确定一些特别的手段和措施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利。对在主观上存在恶意的生产经营者课以巨额的惩罚性赔偿,是对因此而受到损失的消费者的一种安抚,也是法惩恶扬善功能的体现,更是公平正义的延伸。机械地照价赔偿既不足以惩戒责任人,也不足以抚慰受害人。在财力雄厚的生产者、销售者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矫枉应当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数额上的“过正”是为了实质上的公平。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国化的两个基本视角 如果我们深度思考学界和司法界对惩罚性赔偿副作用的描述,其实这种副作用正是释放社会肌理内在毒素的过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清华法学T si nghua Law R ev ie w Vo l 13,N o 14(2009)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张新宝* 李 倩** 摘 要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出现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但其在两大法系的发展中却有着基本不同 的轨迹。本文通过梳理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讨论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认为在我国正在起草的侵权责任法典中,非财产损失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在个别侵权类型中可以有限度地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 引言:问题的提出 惩罚性赔偿主要是美国法中与补偿性赔偿相对应的一项特殊民事赔偿制度,它通过让加害人承担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以达到惩罚和遏制严重侵权行为的目的。但由于该制度本身存在诸如合宪性以及过高的赔偿数额等问题,也是英美法系一直以来颇具争议的法律制度之一。由于传统大陆民法在民事赔偿领域实行同质补偿原则,因此这一制度虽然对大陆法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大多限于理论探讨,至今仍未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接受。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尤其是一些单行法律直接或者间接对精神损害赔偿做出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依据这些法律规定通过一系列司法解释基本确立了我国的精神 损害赔偿制度。112我国1993年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首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但就该条性质 的认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学者起草的民法典(侵权责任法)建议稿已对该制度作了有益探索。但是,如何将惩罚性赔偿与我国现有民事法律制度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相协调,如***112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参见张新宝:/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精神损害

消费者惩罚性赔偿条款的适用要件

消费者惩罚性赔偿条款的适用要件 【案情】 上诉人(原审被告):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章华公司)。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春生。原审被告:重庆爱莲百货超市有限公司日月光店(以下简称爱莲百货)。2014年10月27日,刘春生在爱莲百货购买了章华公司生产的章华一抹染发品1盒,价格为26.8元/盒。涉案产品在外包装上标注:“行业率先,特别加入:特别加入维生素C精华、让秀发拥有8成干的感觉、轻轻一抹、发色持久保湿、均衡保湿发色更持久”等用语。刘春生认为,上述标识、说明、宣传用语与国家审批的产品包装式样及说明等文件不一致,也与产品质量状况不相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爱莲百货对其销售的产品不尽审查义务,故意误导、欺诈消费者,故起诉要求:判令被告退还货款26.8元,赔偿500元。庭审中刘春生承认多次购买章华公司生产的不同色号染发产品,并多次提起诉讼,且刘春生多次以涉案产品及其系列产品的标示存在问题为由向国家有关部门投诉过。另查明,刘春生在关于章华系列产品的其他诉讼的庭审中答辩称“其现在生活内容之一就是制止上诉人的违法销售行为,与是否知晓无关,消费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制止章华公司违法欺诈是其生活内容之一。”章华公司举示了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出具的文件和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证明含有维生素C,证明其产品标注真实,符合国家规定,不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章华公司辩称,刘春生多次购买章华系列产品,并多次起诉,不是消费者,请求驳回刘春生的诉讼请求。 【审判】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春生在爱莲百货购买章华公司生产的涉案产品,双方买卖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化妆品标识不得标注下列内容:(一)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的内容;(二)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三)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四)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涉案商品在外包装上标注“特别加入维生素C精华、让秀发拥有8成干的感觉、轻轻一抹、发色持久保湿、均衡保湿发色更持久”用语,但并无充分证据证明上述标注的真实性,故其包装上的宣传用语属夸大功能、虚假宣传。同时包装上标注“行业率先”等含评比、排序内容的字样足以误导消费者,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亦属虚假宣传,欺诈和误导了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不足500元赔偿500元。爱莲百货作为销售者,应当有验明涉案商品的标注是否属实的义务,由于其未尽严格的审查义务,销售了标注内容虚假的商品,误导消费者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其行为已构成欺诈,故对刘春生要求退还货款26.8元及赔偿损失500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判决:被告爱莲百货于本判决生效后立即退还原告刘春生货款26.8元,并赔偿原告刘春生500元。章华公司不服一审判

论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毕年论文 2015届 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适用

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适用 摘要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饱受人们期待的惩罚性赔偿却未能发挥预期的效果。与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相比,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在适用主体、赔偿计算方式以及诉讼程序上具有所不同。主体范围过小、计算基数不合理以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公平是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探究改进之措施。 关键词:中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适用

ON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IN CHNIA ABSTRACT Chinese food safety problems need to be sorted urgently. But the punitive damages, which has people's fill of expectancy, did not play the desired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major Western countries, Chinese punitive damages are different in the applicable body, the calculation for compensation and proceedings. Subject range is too small. The basis of calculation is unreasonab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s unfair. Those are main problems in Chines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 above issues, and probe the measures to make it perfect. KEY WORDS Chinese food safety; the punitive damag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