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2张PPT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52张PPT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52张PPT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52张PPT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52张PPT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16-10-26

10月26日,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会在沪正式召开。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代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内容发布。

据介绍,本项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总体目标是:至2030年,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峰”的承诺和汽车产业规模达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持续创新能力和零部件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主要里程碑是:至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至203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升/百公里,商用车油耗同步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在上述重大目标指引下,路线图进一步凝练关键技术,明晰路径,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突破口,以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升级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共性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质。在此基础上,路线图进一步提出了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七大领域,并分别形成了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国发〔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2012年09月15号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 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 混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4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通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考核逐步深入。但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化和市场化仍面临着产品成本较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实施不断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明显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极大促进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天然气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单车油耗水平仍然偏高,汽车节能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发展,对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争夺已全面展开。加强科技攻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传统汽车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当前可以起到明显的节油效果。坚定不移地全面掌握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现实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中国汽车新能源与节能减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考核论文 姓名:吴星星 学号:222009322220050 年级:2009 专业:土建类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2010.7.31

中国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 工程技术学院09级土建二班 吴星星学号:222009322220050 摘要: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新能源,节能减排,电动汽车 China's auto Industry about New Energy and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Civil Engineering Class one Grade two WuXingxing Student ID Number: 222009322220050 Abstract: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new car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energ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ill no doubt become future automo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efforts, especi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national ca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olicy adjustments, China's auto industry grew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words:The new energy,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lectric cars 1 序言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发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 检验大纲 1.检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落实【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以下简称【通知】),科学、合理规范地评价节能与新能源车辆(以下简称HEV车辆)的节油率和最大电功率比,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发放车辆补贴提供依据,特制订本检验大纲。 属于【通知】中附表一(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和附表二(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规定给予补贴范围的混合动力汽车可以申请按照本大纲要求进行检验。燃用气体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有关办法另行制订。 2.检验项目及方法 采用对比检验,分别对HEV车辆及其对应基准车辆的燃料消耗量进行检测,计算HEV车辆的节油率。HEV车辆除了燃料消耗量检验外,还应附加电机功率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2.1燃料消耗量检验 2.1.1基准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检验 基准车辆指用于与待评价HEV车辆进行比较的属于同一企业的基准车辆。 (a) 轻型汽车,按GB/T 19233-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b) 重型汽车,参照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2.1.2 HEV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检验 (a) 轻型HEV车辆,按GB/T 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b) 重型HEV车辆,按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对于可外接充电型(以下简称Plug-in型式),除采用此方法按照混合动力模式测试外,增加相关测试内容,见附件1。 2.2电机额定功率检验

财建〔2009〕6号 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 工作的通知 财建…2009?6号 北京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财政厅(局)、科技厅(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战略决策精神,为扩大汽车消费,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试点省(市)财政部门要会

同科技主管部门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据本通知及财政部、科技部有关文件规定,抓紧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报财政部、科技部。同时,试点城市要跟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情况,定期将实际节能效果、财政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以及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函告财政部、科技部。 附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科技部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附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精神,中央财政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为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示范推广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第三条示范推广补助资金按照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安排使用,并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 第四条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点以及交通状况,在示范推广初期,主要选择部分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试点。 第五条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地方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 中国工业信息化产业部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4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通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考核逐步深入。但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化和市场化仍面临着产品成本较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实施不断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明显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极大促进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天然气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单车油耗水平仍然偏高,汽车节能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发展,对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争夺已全面展开。加强科技攻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传统汽车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当前可以起到明显的节油效果。坚定不移地全面掌握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现实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坚持“突出重点,创新驱动,加快应用,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纯电动汽车(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_欧阳明高(精)

2006年(第28卷)第4期汽车工程AutomotiveEngineering2006(Vo.l28)No.42特约稿2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欧阳明高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1 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1 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占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均居世界前列,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15%(19辆),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13~1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以上)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更加严峻。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 112 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19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20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进入21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这场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对于各种车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为各国共同推广的新型燃料。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全文

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国发〔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