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半两(6克)、杏仁1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有微汗,避风。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

1.咳嗽:以本方结合酮替芬、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或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60例。1个疗程为2周,2~4个疗程后停药统计疗效。疗效评定以咳嗽1周内消失,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无复发即为治愈。结果:治愈5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河北中医》2002年第7期)

2.扁平疣:以本方加大青叶、马齿苋治疗72例。偏肝气郁结加香附,偏热加大大青叶、马齿苋用量,扁平疣发病时间较长且坚硬者加牡蛎。疗程为14日。疗效评定以皮疹消退、无新出皮疹为治愈。结果:治愈51例,好转12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87.5%。(《广西中医药》2001年第6期)

3.风湿热:以本方加生石膏、秦艽等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6剂后复诊,踝关节疼痛减轻,又以前方6剂;三诊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复以前方6剂,巩固疗效。(《中医学报》2013年第1期) 【方解】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主要适用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风湿在表之证。

方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得以下输;薏苡仁除湿祛风,兼能运脾化湿,使湿从前阴而去;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临床应用以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重、脉浮带数为辨证要点。若湿邪偏胜且从热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风邪偏胜,加僵蚕、蝉蜕等。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方歌】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最近更新时间:2022-07-31

【倪海厦医案连载16:皮肤病(湿疹、痒、头皮屑、顽癣等)】

【倪海厦医案连载16:皮肤病(湿疹、痒、头皮屑、顽癣 等)】 湿疹?头皮屑多?疣?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汉代剂量,需转化为现代剂量,一般一两折算现代一钱,约为3.3g) 第二个呢,简单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变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太麻烦了,我们叫做麻杏薏甘汤,哦,就是,用的也是很广。麻杏薏甘汤,简单说就是麻杏薏甘汤,你如果说,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那个时候我刚刚讲过,麻黄加术汤,对不对? 但是你如果看到不痒,是疣呢?哦麻杏薏甘汤。好,为什么薏仁呢能够去表湿,这个麻杏薏甘汤主要设计这些药是为了肌肉的酸痛,所以皮肤表面第二层才是肌肉,再来是血脉神经再来才到关节,所以我们治疗湿症呢,就分几种药物而已,经方只有几种药,那你一看到表面上那个红红的长了那个黏黏的粘巴巴很多都是湿疹,你不要管它名称是什么,在皮肤表面上又痒,然后一看到湿的,麻黄汤加白术对不对。 比较不痒就长一个东西在哪边,就肌肉里长出来,但它还不痒。不痒不是在皮肤,所以说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就是说你开麻黄加术汤没有用,你要开麻杏薏甘汤,诶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要不然的话有些人疣生的很多啊,生一个还好啊,自己用绳子捆上扎掉就算了,万一一票怎么办? 对不对?好,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都可以去掉了,好你不要管它的名字是叫菜花叫什么,都没有关系的,那怎么办呢,反正统统可以用这个处方把它去掉,好当然你用烧把皮肤那烧掉,烧了以后你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都没关系的。 好,看这个病者呢一身尽疼,这个全身痛的话就是讲的肌肉痛了,“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好这个因为湿在身上的时候,你

临床常用方剂38:麻杏薏甘汤

临床常用方剂38:麻杏薏甘汤 【组成】 麻黄半两(6克)、杏仁10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炙甘草一两(3克)。 【用法】 古代用法:上四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 【方解】 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 主要适用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风湿在表之证。 第一组: 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 第二组: 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得以下输; 第三组: 薏苡仁除湿祛风,兼能运脾化湿,使湿从前阴而去; 第四组:甘草和诸药、建中州。 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辨证要点】 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重、脉浮数 【加减】 若湿邪偏胜且从热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 风邪偏胜,加僵蚕、蝉蜕等。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方歌】 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 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经典条文】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疗愈自己的一个方法:渺小化 渺小化的治疗方式能够很有效地帮助你的内心恢复平静。 什么叫渺小化呢? 就是去到一个能够令你感到自己很渺小的地方感受一下。 比如走到天桥上,趴在那儿看底下的车流,车来车往,哗哗哗。那么多的车在马路上跑来跑去,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好大、好多人,你只是这么多人当中的一个。 你的烦恼被分担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的苦恼了。 再比如看星空、看辽阔的大海,或者在飞机上看底下的车和人,你会觉得你的烦恼都没有了。 渺小化,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困难放大,不要让你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不要让你觉得你是全世界最无辜、最可怜的那个人。 你的受害者心态和灾难化就会减少。 人为什么要读一些历史?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 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 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 (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 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 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外台秘要方: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甘草二两(炙)薏苡仁半斤杏仁二两(炒) 陈修园:(风湿之证.前既详言.犹未言其致此风湿之因也.)病者(风湿相搏.)一身尽疼.(其)发热.(每在于申酉戌之)日晡所剧者.(以阳明旺于申酉戌.当其旺时.邪正相搏.则增也.)此名风湿.(然所以致)此(风湿之)病(乃)伤于汗出当风.(汗随风复入皮腠.而为风湿也.)或久伤取冷(亦)所(以)致(此风湿)也.(致风湿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之.上节麻黄加术汤为大剂.此方为小剂.亦随其证之微甚而择用之.亦随其证之上下.而取亲上亲下之理也.

曹颖甫:申至戌时为太阴湿土当令,阳衰而阴盛之时,为地上蒸汽上蒸之时,所以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从人体而言,日晡所剧者,为湿与湿相感而剧。 胡希恕:此条为急性偏热证的风湿关节炎,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汤与麻黄加术汤的区别:去掉偏温的桂枝、白术,而以寒性解痹利尿药薏苡仁代替。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病因为:汗出当风,久伤取冷。导致汗不出而陷湿热于肌肉导致风湿痹。主要症状为:发热,气喘急迫、但无气上冲头疼不明显。 以上两条举例偏寒、偏热的两种急性风湿痹病发作而发汗的两个方剂。因为没有出现阴寒证,所以没有加附子。 另外指出风湿痹病慎用火攻,越攻湿越陷于里。 关于急性风湿痹病的治疗,胡希恕认为需灵活应用:一是有麻黄汤证的风湿痹病,用麻黄加术汤;二是若有桂枝汤证,就用桂枝汤加术;三是若有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微细而欲寐、血弱气尽等)的风湿痹病,就用小柴胡汤加术;四是如有项背强几几的葛根汤证,就用葛根汤加术。 类聚方:当有喘满症状。发热疼风,关节肿起者,加术附有奇效。 【方药解析】 本条揭示了风湿在表属于表实症候的治疗。提成了风湿的与湿症的区别:日晡所剧。但此方治疗与麻黄加术汤有很大区别:一是因劳作时汗出受风,或因久卧湿地而感邪,可见是寒湿在表,故可微发其汗以散邪;二是邪已化热,故不可只用辛温,应兼用辛凉,取辛甘轻清之麻杏苡甘汤治之。本方薏苡仁,《本经》谓其“味甘,微寒,无毒,治……风湿痹”,治湿片微热痹是其专长。而麻黄加术汤在麻黄汤原方加白术,以散寒去湿;三是日晡所剧者,即一日的申时病情加重,为湿郁化热的征象。四是方后云:“有微汗,避风”,如此服药后护理法,应当遵守。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白术

《金匮悬解》湿病——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金匮悬解》湿病——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 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湿病八: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五钱杏仁十粒薏苡五钱甘草一两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汗出当风,闭其皮毛,汗液郁遏,流溢经隧,营卫壅滞,故发热身疼。午后湿土当令,故日晡所剧。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破壅而发汗,薏苡、甘草,燥湿而培土也。 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者,是汗出伤寒之义。汗出者,为风泄也,伤于寒闭,则内郁为风湿也;或久伤取冷所致,即是典型的伤寒之义。 2汗出者,为风泄卫气也。汗出则风气外达,湿也外泄,寒出

而寒闭,则风湿相抟,名曰风湿。风湿壅遏,不能外泄,则一身尽疼,寒从外闭,湿从内阻,经阳不泄,则见发热也。午后湿土当令,故日晡时剧。 3汗出之时,伤于外寒之闭,则风湿相抟,不能外泄,即为风湿之定义。 论;本条风湿之定义,对比历节的定义;《金匮》脉沉而弱,汗出入水,如水伤心,历节疼,黄汗出,此名历节。风湿区别于历节。身疼关节疼,不能一股脑全部定性为风湿性关节炎。听着没错,实为两病,不能混为一谈。 思考;汗出寒闭,此病风湿,却不病湿热身黄证,也不是麻黄连翘小豆证。六经体系病与六邪之杂病,同是湿盛,病却不同。仲景体系,虽然很细,但后学者,若想融汇贯通,难度很大,理论研究,加临床实验与长期积累,加挖掘黄师理论与众家经验,缺一不可。有时想也不能把仲景理论,太过于神化,越想细细学,越容易迷路,误入岐途,而走火入魔,有时候不要去想那么多为什么,就直接简单粗暴的按照提纲,照葫芦画瓢就行。后来之人,再也没有圣人那种窥探天机与人事的能力。 4此病伤于汗出当风者,是汗出而伤外寒之闭也,此提纲之“风”,即是伤寒之义。《内经》中伤寒,皆言伤于风,风寒之字不同,但病理相同,如《伤寒论》言寒,《内经》言风,《难经》则言伤寒有五,黄师解为外感,此风皆是伤寒之义。学完太阳篇,学完黄师,你就知道,此风即是寒,此寒即是用风来表达,不要真的误以为外风之吹袭而伤人也,外风即是外寒之义。《金匮》卷十,水气二也有此解可以参考。正是因为直接理解为外风伤人,故导致太阳篇中风,都以为也是外风,对太阳篇风寒之别,一直都分不清,更不用说伤寒有五之理。 论;风湿和历节不是一个病,此当区别,风湿偏于全身,历节偏于局部,此为最简单的分法。风与湿者,皆是内风内湿,因外寒而发病也。 5此病麻黄发汗,是开窍泄湿,杏仁理肺宣气,薏仁甘草燥湿

麻杏薏甘汤■风湿热(汗出当风久伤取冷)(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

麻杏薏甘汤■风湿热(汗出当风久伤取冷)(被风雨寒侵造成的 关节炎) ★麻杏桂甘汤,肺里有寒 麻杏石甘汤,肺里有热 麻杏苡甘汤,肺里有湿(风湿) ★越脾加术加大青叶2-3,荆防银翘、桃仁红花。治血湿血热,风湿热。 ★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加芪)治腿脚不利,风湿。 舌上如胎者,心中热火。 麻杏苡甘汤(治湿气之方)(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麻黄9.5 杏仁5 薏苡仁19 甘草5 「发热」二字在「日晡所」之上者,谓常发热,然至日暮时更增剧之意也。 病名与病因: 1.治麻杏甘石汤证之不烦渴有水气者。喘满之证亦非必有之证。 2.急性、多发性关节炎之证治。苟存其证,于他病亦可活用之,无待言矣。 3.此汤较麻黄加朮汤则湿邪腻滞稍深,故用薏苡等品欤。薏苡治湿痹,除筋骨中之邪气,余曾运用于梅毒及痛痹等。 4.治孕妇浮肿,喘咳息迫,或身体麻痹或疼痛者。治肺痈初起,恶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肿,浊唾臭痰及胸痛者。当其精气未脱,兼用白散,荡涤邪秽,则可平复矣。风湿、痛风,发热剧痛,关节肿起者,加朮、附有奇效,有朮、附之证,方可加之,否则不宜加也。 5.治风湿之流注而痛不解者。盖风湿尚在皮肤,未至关节,故只发热身疼痛,此方能强烈发汗。 6.又一男子,周身生疣子数百走痛者,与此方而即治。

防己黄芪汤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从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 麻黄6 炙甘草3 薏苡仁20 炒杏仁10个 川牛膝20 海桐皮2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6g 杏仁6g 薏苡仁9g 炙 甘草6g 上4味以水600ral,煮取200ml,分温两次服。 (功效)轻清宣泄,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证。症见一身尽疼痛,无汗,微恶风寒,发热 日晡较甚,舌苔白腻,脉浮数。 (临证加减) 1.急性风湿热:本方加老鹳草、秦艽、威灵仙等,以增强 祛风湿、强筋骨之力。 2.急性肾小球肾炎:日晡发热,水肿不甚者合小柴胡汤加 茯苓、黄藤、地骨皮,以清化湿热。 3.风湿痹证初起:若颈项强者加葛根、当归、桂枝;足膝 肿痛者加防己、细辛、桑枝等。 4.麻杏苡甘汤加味治疗痹证:治疗基本方为麻黄、杏仁、 薏苡仁、甘草、姜黄、海桐皮。颈项强者加葛根;足膝肿痛者加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原文:“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主要功能:类风湿关节炎、扁平疣、脚气、剖腹产后肚子大并脸有雀斑者、浮肿、浑身疼和湿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1、剖腹产后肚子大、脸有雀斑、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这个是生产时受寒导致太阳经受寒闭塞,导致体内湿气郁于体内,郁久成痰,造成阳气不舒,气血瘀滞,导致雀斑和子宫肌瘤。 方法:用麻黄杏仁薏苡汤合并葛根汤加减方。麻黄6 炙甘草5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生石膏15 葛根汤15 桂枝6生姜12 白芍6大枣4枚。同时配合桂枝茯苓丸。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2、冬天犯脚气病的: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苍术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3、儿童手上长瘊子(扁平疣):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8个马齿苋20 (12岁儿童剂量)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4、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20 炒杏仁10个川牛膝20 海桐皮2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课后小福利:儿童抽动症 柴胡1.5 甘草1.5 川芎2.5 当归3 白术(炒)3 茯苓3 钩藤3厚朴2 白芍2.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麻杏薏甘汤 【原文】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 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 【时机】 1、麻杏薏甘汤,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 2、一到阴天就痛,或者一到黄昏就痛得厉害。 【应用集锦】 1、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麻黄加术汤没有用,要开麻杏薏甘汤,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当然你烧把皮肤烧掉,以后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 2、荨麻疹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肺中风: (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4、麻杏薏甘汤治疗青春痘的效果也很好。 5、头皮很多就是湿,还有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红红的,都是麻杏薏甘汤。尤其头皮多,效果真的很好。粉剂就可以。 6、湿在肌肉里: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不痒,肌肉酸痛疼,日哺加重,干癣,疣,头皮多,脚皮厚,麻杏薏甘汤。 7、皮疹是皮下有湿,外干内湿用麻杏薏甘汤。如果病人不出汗加桂枝,能出汗用荆芥即可。会痒可加连翘、银花。蜕皮癣加蝉蜕5分(另包) 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袓国医学认为,多由于汗出当风所引起,是是风、寒、湿、热等邪蕴于肌腠所致。 (1)症见日晡所加剧者,是风湿将化热之象。可用麻杏薏甘汤清宣利湿,使风湿去,其疹自愈。 (2)症见遇寒即发者,是为寒湿之邪所引起。可用麻黄加术汤治疗,使微汗出则愈,不可大汗,若大汗则湿邪不能去。 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均治荨麻疹,前者治寒湿性荨麻疹,后者治风湿性荨麻疹。也可互用,病轻者用麻杏薏甘汤,病重者用麻黄加术汤;或先用麻杏薏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 (3)夜间发疹严重者,可用四物汤加苍术、防风,以活血驱风、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三十四)——麻杏薏甘汤的临床应用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三十四)——麻杏薏甘汤的临床应用 继续讲金匮要略方论。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这个方剂叫麻杏薏甘汤。病人浑身疼,伴有发热体温升高,疼痛傍晚和夜间加剧,张仲景把这个病叫做风湿。这个病起因于出汗的时候,感受了风邪,或者是所处的环境寒冷潮湿所致。 那么这个病到底是什么呢?的确按张仲景所言就是汗出受风所致吗?其实并不全是。 这个病叫风湿热,过去有一种关节炎发病率比较高,叫风湿性关节炎,现在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了。张仲景这里讲的就是这个病。 这个病与一种叫A组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具体引起风湿热发病的机制还不明确,而从发病规律也上,也是如张仲景所言,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大多数人在发病前,都有类似感冒的病史。之所以说类似,是因为很多人都当成感冒了,会出现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咳嗽、发热、声音嘶哑这些症状,这就是链球菌感染咽喉和扁桃体引发的炎症。 但风湿热并不是链球菌直接感染所致,因为风湿热的发病并不在链球菌感染的当时,而是在感染后2~3周起病。 典型症状就是发热,风湿热发作期发热率100%,大多数人体温不很高,以低热或中度发热为主,出汗多、晚上睡觉会盗汗,心悸、心率快。 第二、游走性多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典型表现为两个或者更多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制,受累的关节以腕、肩、肘、膝、髋、踝、足这些大关节为主。 第三是心脏炎,是指心包、心肌、以及瓣膜的炎症。从病理学的

角度来看,每个风湿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但大多数都比较轻微,少部分风湿热患者的心瓣膜炎会受到永久性损害,引起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随着居住环境改善,这个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而且症状上也更隐匿,或者说由急性发作转为了慢性迁延性疾病,在临床上我们还是能遇到很多这样的患者。 这类患者有什么特征呢?或者说麻杏薏甘汤的主证是什么呢? 第一、关节游走性疼痛,两处或者多处大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这是最重要的症状。通俗来说就是全身关节轮换着疼,这是原文里“一身尽痛”的意思,有些同道说是全身肌肉痛,这是不对的。 临床上单纯抓这一点用麻杏薏甘汤的有效率都很高。 第二、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但以低热为主,发热与疼痛并行加重,发热明显,关节疼就越严重。 第三、关节疼痛有午后和下午加重的倾向,这一点不作为主证,但在问诊中要提到,如果患者恰好有这种倾向,处方用药就更有把握。 为了加深理解,咱们一起来看几个病例。 例一:张某女,26岁。1982年4月6日初诊。病起于感冒风寒热退后,两肘、膝、踝关节呈游走性热痛,夜甚于昼,痛甚难眠,日晡寒热交作,体温在37.5——38°C之间,口干不渴胸闷纳差。舌红、苔黄腻。 患者发病起于感冒之后,多关节疼痛,伴有低热,这就是典型的风湿热症状,处方用麻杏薏甘汤。原方中用薏苡仁半两,这个量太小,起不到作用,个人猜想过去整理的时候抄错了,应该是半斤,相当于现在110多克。 例二:白某,男,45岁,初诊日期1967年9月3日。腰膝酸痛,右臂酸胀,背拘急1年多,经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 患者有髋、膝、肘关节多发性疼痛,并没有发热,因为已经过了急性发作期,转成了慢性迁延性关节炎,这种情况也是首选麻杏薏甘汤治疗,薏仁用量可以少一些,先用二三十克就行。

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医案

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医案 麻杏薏甘汤 麻黄半两,杏仁十个,薏苡仁一两,甘草一两。 【组成】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奇效良方,薏苡仁汤,麻黄官桂甘草薏苡仁苍术当归芍药等分,每服七钱半,姜枣煎治手足流注疼痛,病痹不仁,难以屈伸,自汗减麻黄,热减官桂 治疗皮肤病,身疼发热 麻黄汤变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连翘黄岑桔梗,治温病很好 麻黄诸方治体表肿胀、凸起(不是说水气病的全身性浮肿而是肌表、颈项凸起肿胀)亦较多验案 李可治疣,外治不效,麻杏苡甘(外治皮肤加白芷、积雪草佳)汤合消毒饮,乌蛇荣皮汤化裁 赵守真:40,风湿关节病宿疾,严冬必发,今尤剧,发热恶寒无汗咳嗽,下肢疼痛,腓肠肌痉挛,日脯增剧,卧床不能起,舌苔白厚而燥本方合秦艽苍术黄柏威灵仙,更加芍药甘草汤缓之 张汉符:14,行船拉缆,汗出当风,日脯河中洗浴,二日后一身尽疼,微寒发热,舌苔薄白,大便黄小便软,颈项肿大,上及腮颊本方合夏枯草苍术五剂全安 诸葛连祥:36,汗出当风,发热十余日未解,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痛,咽喉痛肿,自用辛凉解表无效,更增恶寒,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7克秦艽10克波蔻7克,1剂热退身安,咽喉不痛,咳嗽亦减,再服2剂,巩固疗效 李晓湘:7,眼睑及下肢浮肿,恶寒咳嗽,厌食恶心,头痛,双侧肾区叩击痛,小便黄少本方合车前泽泻芍药红花半夏生姜,六剂浮肿

消除,防己黄芪汤善后 李晓湘:60,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不易咳出本方合冬瓜仁桔梗百部黄芩半夏陈皮 李晓湘:40,发热鼻塞,面额部疼痛剧烈,烦躁难眠,口咽干燥,苔黄腻,本方合栀子黄芩鱼腥草桔梗双花 李晓辉:28,汗出淋雨,周身现风团,痒,舌苔黄腻,抗组胺药无效本方合当归地肤子 3剂全安 张志民:面肿,鼻腔有红疮,轻度感冒,脚肿有水泡,麻黄6克杏仁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9克贝母9克茯苓24克蝉衣6克牛蒡子9克桑皮12克射干9克桔梗6克僵蚕9克橘红6克,2剂,续进麻杏苡甘汤2剂,面肿大减,鼻疮渐愈,银花12克芍药12克丹皮12克当归12克薏苡仁12克杏仁12克贝母9克桔梗9克甘草9克生地15克升麻9克柴胡9克连翘9克栀子9克,3剂愈 刘慧昌:女,16,近半月来嗜睡,一坐下来就睡意朦胧,而且很快呼呼入睡,纵被唤醒几分钟后又入睡,肢倦懒动,纳呆,便不实,麻黄8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佩兰8克青蒿8克甘草2克,3剂,觉轻松,去佩兰青蒿加苍术8克半夏10克,3剂,已能坚持听课,下午仍觉倦怠欲睡,六君子去白术加薏苡仁苍术,5剂,已能正常听课章真如:8,感冒,咽喉病,发热两天后,突然小便减少,点滴而下,眼睑和下肢浮肿,尿中有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急性肾小球肾炎,麻黄6g泽泻8g白术8g通草8g赤小豆30g冬瓜仁30g芦根10g薏苡仁30g五剂后正常亦未复发 小儿肾炎,发现得早治疗及时,预后亦佳 薛伯寿:7,游泳对员,参赛训练不慎发热,自服感冒退热药不解,住院治疗17日高热未退,检查正常,唯血沉108mm/h,刻下40度,精神疲惫,肌体困重,汗出后热不解,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右膝关节痛重,有少量积液,咽不痛微红,咳嗽,咯少量白黏痰,胸闷,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黏而不爽,脉沉滑数,舌尖微红,苔白腻淡黄,麻黄6克薏苡仁15克杏仁8克甘草6克附子5克细辛3克黄芪12克防风8克虎杖10克全蝎4克金银花18克玄参12克当归8克,1剂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 【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出处】《金匮要略》 【类别】解表剂 【组成】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用法】水煎温服。有微汗,避风。 【功效】通经解表,祛寒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方歌】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要点】 ①风湿一身尽疼、发热午后明显、日晡所剧者,身重,或四肢关节肿(或疼痛游走不定,四肢沉重),脉浮带数为辨证要点。以身体酸痛,日晡发微热,兼有恶风等特,不论病程长短,都可以以本方加味治之。 ②《中国现代百名中医》:麻杏苡甘汤必以风湿(水)在表,微有化热为主要病机,以身体疼痛、午后身热微恶风寒为辨证要点。初服半小时左右加盖衣被取微汗,持续30~60分钟,必令通身汗出,且不可如水流漓。汗后避风1日,食以糜粥为佳,忌食生冷黏滑、油腻厚味,以健脾胃运化之权,使病速愈,尤防复发。 ③《胡希恕》:辨证为太阳湿热痹证:一身尽疼痛,发热,甚于日晡,四肢沉重,或头晕,或疼痛游走不定,苔薄,脉沉或迟。此时,正确使用麻杏薏甘汤,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主,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 【思路】正确使用麻杏薏甘汤,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

主,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 【病机】湿热乘机侵入营卫筋脉,气血壅滞不利,以此而演变为筋脉拘急病理病证。 【西医辨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 【方解】原著“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是一个由风湿邪气所导致的浑身疼痛的一个良方。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主要适用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风湿在表之证。方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得以下输;薏苡仁除湿祛风,兼能运脾化湿,使湿从前阴而去;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加减】 若湿邪偏胜且从热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风邪偏胜,加僵蚕、蝉蜕等。 若郁热明显者,加知母、石膏、秦艽,以清热通络止痛; 若舌红者,加生地、赤芍、当归,以清热凉血活血; 若关节拘急者,加川芎、白花蛇,以行血祛风通络; 若关节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穿山甲,以活血通络止痛等。 【解读】 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 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 薏苡仁:除湿祛风、运脾化湿。 甘草:调和诸药、健运中州。 【文献】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脉浮,风也,身重,湿也,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若浮而汗不出恶风者,为实邪,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汗之。浮而汗出恶风

中药三仁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都是治湿之方,有何区别?

中药三仁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都是治湿之方,有何区别? 三仁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都是治湿之方。主要区别在于一方倚重于麻黄,一方倚重于杏仁。麻黄主要作用于皮毛(表,太阳),功在恢复皮毛气机的正常出入(主要在“开”)。杏仁主要作用于肺,功在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主要在“降”)。可以这样说,杏仁治湿自上受者,麻黄治湿自表受者。 很多学者认为三仁汤证即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之所以另创三仁汤,是因为江南温病学家们畏惧麻黄之故。 两方都是治湿之方、治肺之方。也许,主要区别确实在于一方倚重于麻黄,一方倚重于杏仁。 那么,三仁汤证本该用杏仁呢,还是该用麻黄而不用呢? 麻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溫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徵坚积聚。”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指出,麻黄“为发汗上药,其所主皆系无汗之症。”“太阳症中风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宜麻黄以发汗。但热不寒,名曰溫疟,热甚无汗,头痛,亦宜麻黄以发汗。咳逆上气,为手太阴之寒症;发热恶寒,为足太阳之表症,亦宜麻黄以发汗。即徵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徵坚积聚自散。凡此皆发汗之功也。”麻黄功在开表发汗。 杏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 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指出,杏仁“‘下气’二字足以尽其功用。”“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雷鸣喉痹者,火结于喉为痹痛,痰声之响如雷鸣也,杏仁下气,所以主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疮口可合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气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保心阳于上也。”这里所说“下气”,即下肺气,我们现在多说肃降肺气。李时珍在《本

第8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金匮要略》卷上

第8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金匮要略》卷 上 【方歌】 1、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2、麻杏苡甘四味药,麻黄加术有同效,薏苡性寒治湿热,不用桂术温药疗。 【组成】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甘草(炙)一两〔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薏苡仁半两〔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杏仁(去皮尖,炒)十个〔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用法】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功用】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 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脉浮数,舌苔薄腻。现常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痹,肺部化脓症(肺痈),皮痹,湿热咳嗽,风湿,多发性疣,瘾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亚急性败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嗜睡症。 【加减】 若湿邪偏胜且从热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风邪偏胜,加僵蚕、蝉蜕等。 【方解】 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

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主要适用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风湿在表之证。方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得以下输;薏苡仁除湿祛风,兼能运脾化湿,使湿从前阴而去[方剂汇];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临床应用以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重、脉浮带数为辨证要点。 【验案】 1、风湿热痹 农人汤瑞生,40岁。夙患风湿关节病,每届严冬辄发,今冬重伤风寒,复发尤剧。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嗽,下肢沉重疼痛,腓肌不时抽掣,日晡增剧,卧床不能起,舌苔白厚而燥,《内经》所谓“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之证。但自病情观察,则以风湿之成分居多,且内郁既久,渐有化热趋向,而不应以严冬视为寒重也。法当解表宣肺,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以遏止转化之势。窃思《金匮》之麻黄加术汤原为寒湿表实证而设,意在辛燥发散,颇与本证风湿而兼热者不合,又不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为对证。再加苍术、黄柏、忍冬藤、木通以清热燥湿疏络则比较清和,且效力大而更全面矣。上方服3剂,汗出热清痛减。再于原方去麻黄加牛膝、丹参、络石藤之属,并加重其剂量,专力祛湿通络。日服2剂,3日痛全止,能起床行动,食增神旺。继进行血益气药,1个月遂得平复。(《治验回忆录》1962:18)按语:本案久患风湿痹证,邪郁既久,渐有化热之象,其辨证眼目是发热恶寒无汗、下肢沉重疼痛于日晡增剧,舌苔白厚而燥。当以清热燥湿为治,故投本方合二妙散加减而愈。 2、颈项肿大 黄某某,男,14岁。1952年10月间,颈项肿大,上及腮颊,状类虾蟆瘟,一身尽疼,微寒发热,日晡尤甚,脉浮软稍带数象,舌苔白薄粗腐。大便黄软,小便微黄。此乃风湿,非虾蟆瘟,前医以银翘散加减治疗无效。患者系船户,病前日中行船,帮同拉缆,汗出当风,日晡停船即于河中洗浴。《金匮》所谓“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甚与风湿症候相符合,颈项肿大

第七节太阳湿热痹证用方代表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七节太阳湿热痹证用方代表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去节,汤泡,半两(1.5g),杏仁(去皮尖,炒)十个(1.8g),薏苡仁半两 (1.5g),甘草炙,一两(3g)。 【方歌】]湿热麻杏薏甘汤,发热一身尽疼痛,临证用量当斟酌,清热利湿能祛风。 【用法】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治法】发表祛风,利湿清热。 【适应证】太阳湿热痹证:一身尽疼痛,发热,甚于日晡,四肢沉重,头昏,疼痛游走不定,苔薄,脉沉或迟等。 【原文应用导航】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第二21)。 【配伍原则与方法】太阳湿热痹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湿热浸淫太阳肌肤筋脉关节;经气经脉阻结不通。因此,治疗湿热痹证,其用方配伍原则与方法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通络清热药 湿热之邪侵袭太阳肌肤营卫经络,经气为邪气所阻结而不通,证以关节疼痛,其治当清热通络。又,清热药虽能治热,但有寒凝,寒凝则不利于经气畅通。因此,其治必须用温热药与寒性药相用,发挥药用特长,纠正方药弊端,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方中麻黄、薏苡仁。 2、合理配伍益气降泄药 湿热之邪侵袭太阳营卫气血,湿易壅滞气机,热易损伤正气,其治当补益正气以积力抗邪;又,热易清,湿难除。因此,治疗太阳湿热痹证,尽可能配伍降泄肺气药,因肺主通调水道,水道通畅则有利于湿邪从小便而去。如方中杏仁、甘草。 3、随证加减用药 若郁热明显者,加知母、石膏、秦艽,以清热通络止痛;若舌红

者,加生地黄、赤芍、当归,以清热凉血活血;若关节拘急不利者,加川芎、白花蛇,以行血祛风通络;若关节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穿山甲,以活血通络止痛等。 【临床应用指导】 1、药用个性 (1)麻黄发汗解表,祛湿,受薏苡仁所制辛散而不助热。 (2)薏苡仁舒筋脉,缓挛急,善主风湿热痹证。 (3)杏仁通利水道而祛湿。 (4)甘草益脾胃而使脾运化水湿,并调和诸药。 2、药用共性 麻杏薏甘汤治法不仅可主治太阳湿热痹证,又可治疗下列所举病种而具有麻杏薏甘汤主治病理特点者,以法用之,则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方用药物研究】 1、方药整体功效具有抗风湿;改善微循环;抗过敏;抗菌等作用。 2、单味药理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肿瘤(艾氏腹水癌,肝癌);降低补体活性;降血糖;降血钙;降压;抑制胰蛋白酶;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肠蠕动、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诱发排卵(改善下丘脑的功能等作用)。其他诸药具体药理作用见麻黄汤。 【类方】 白虎加桂枝汤 【组成】知母六两(18g),石膏碎,一斤(48g),甘草炙,二两(6g),粳米六合 (18g),桂枝去皮,三两 (9g)。 【方歌】白虎加桂枝汤方,主治热痹与温疟,但热不寒关节痛,解肌调荣能清热。 【用法】上剉, 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治法】解肌调荣,清热通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