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错误日志分析

错误日志分析

错误日志分析
错误日志分析

该问题目前的分析:

1、9312-A主板(1/13)忽然出现硬件故障,导致该单板不停复位。

Jan 19 2012 14:29:07 Quidway %%01CSSM/4/STACKBACKUP(l)[33]:This cluster CSS compete result is backup.

Jan 19 2012 14:29:15 Quidway %%01ALML/4/CLOCKFAULT(l)[50]:The

"CLK_33M_CHK" sensor15 of MPU board[1/13] detect clock signal fault

Jan 19 2012 14:29:15 Quidway %%01ALML/4/CLOCKFAULT(l)[51]:The

"CLK_125M_CHK" sensor16 of MPU board[1/13] detect clock signal fault

Jan 19 2012 14:29:15 Quidway %%01ALML/4/CLOCKFAULT_RESUME(l)[55]:The "CLK_125M_CHK" sensor16 of MPU board[1/13] detect clock signal fault resume Jan 19 2012 14:29:15 Quidway %%01ALML/4/CLOCKFAULT(l)[56]:The

"CLK_125M_CHK" sensor16 of MPU board[1/13] detect clock signal fault

Jan 19 2012 14:29:15 Quidway %%01ALML/3/CPU_RESET(l)[57]:The canbus node of MPU board[1/13] detects that CPU was reset.

2、由于该单板的复位导致9312-A备板(1/14)也出现异常复位,应该是由于1/13单板复位

导致,怀疑是1/13板一直复位,自动回退到了老的版本,此时出现主备板版本不一致引发。

V1R6后续版本已经解决该问题。

Jan 19 2012 14:29:41 Quidway %%01ALML/4/ENTRESET(l):MPU frame[1]

board[14] is reset, The reason is: VRP reset selfboard because of find exception. 3、此时1框的两块主控都复位了,导致堆叠分裂。分裂之后,1/14单板启动,启动完成之后又会堆叠合并。

合并的过程会出现2号框的整框复位,这个是堆叠机制要求的。

Jan 19 2012 14:39:05 Quidway %%01ALML/4/ENTRESET(l):LPU frame[2] board[5] is reset, The reason is: Reset for CSS management.

Jan 19 2012 14:39:05 Quidway %%01ALML/4/ENTRESET(l):LPU frame[2] board[8] is reset, The reason is: Reset for CSS management.

Jan 19 2012 14:39:05 Quidway %%01ALML/4/ENTRESET(l):MPU frame[2]

board[14] is reset, The reason is: Reset for CSS management.

Jan 19 2012 14:39:06 Quidway %%01ALML/4/ENTRESET(l):MPU frame[2]

board[13] is reset, The reason is: Reset for CSS management.

4、1/13故障之后引发了1/14单板的复位,同时1/14的复位引发了2框的复位。

5、升级到V1R6之后,应该可以解决上诉问题。但是日志里分别在01:23:21才使能了两框的堆叠,但是

01:49:17、02:21:42、02:12:29和02:32:05都有电源的告警,怀疑是人为手动整框下电,在02:29:13

的时候去使能了堆叠,之后就一直没有再使能堆叠,一直处于单框工作状态。

详细分析如下:

B单框直到20 1:23才开始有堆叠

Jan 19 2012 21:13:18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tartup system-software cfcard:/https://www.doczj.com/doc/d06746950.html, slave-board")

Jan 19 2012 21:13:22 Quidway %%01SHELL/6/DISPLAY_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display startup") Jan 19 2012 21:13:35 Quidway %%01SHELL/6/DISPLAY_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Jan 19 2012 21:13:40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ystem-view")

A框20号01:08:53才开始使能堆叠

an 19 2012 22:01:01 Quidway BASETRAP/4/CPUUSAGERESUME:OID

1.3.6.1.4.1.2011.5.25.129.

2.4.2 CPU utilization resumed from exceeding the

pre-alarm threshold.(Index=70516745, BaseUsagePhyIndex=0, UsageType=1, UsageIndex=0, Severity=6, ProbableCause=154, EventType=4,

PhysicalName="MPU Board 13", RelativeResource="", UsageValue=73, UsageUnit=1, UsageThreshold=80)

Jan 19 2012 22:01:07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get

https://www.doczj.com/doc/d06746950.html,")

Jan 19 2012 22:02:31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quit")

Jan 19 2012 22:02:32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dir")

A日志

Jan 20 2012 01:04:46 Quidway BASETRAP/4/CPUUSAGERESUME:OID

1.3.6.1.4.1.2011.5.25.129.

2.4.2 CPU utilization recovered to the normal

range.(Index=68419593, BaseUsagePhyIndex=0, UsageType=1, UsageIndex=0, Severity=6, ProbableCause=154, EventType=4,PhysicalName=LPU Board 5, RelativeResource="", UsageValue=27, UsageUnit=1, UsageThreshold=80)

Jan 20 2012 01:08:19 Quidway %%01SHELL/6/DISPLAY_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display device") Jan 20 2012 01:08:47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ystem-view")

Jan 20 2012 01:08:53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css enable")

B日志

Jan 20 2012 01:23:21 SwitchB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ave")

Jan 20 2012 01:23:22 SwitchB %%01HWCM/5/TRAPLOG(l):OID

1.3.6.1.4.1.2011.6.10.

2.1 configure changed. (EventIndex=9, CommandSource=1, ConfigSource=2, ConfigDestination=4)

Jan 20 2012 01:23:26 SwitchB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ystem-view")

Jan 20 2012 01:23:28 SwitchB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css enable")

Jan 20 2012 01:23:29 SwitchB %%01VFS/5/DEV_UNREG(l):Device slave#flash: unregistration finished.

Jan 20 2012 01:23:29 SwitchB %%01VFS/5/DEV_UNREG(l):Device slave#cfcard: unregistration finished.

B日志

Jan 20 2012 01:26:08 SwitchA %%01CSSM/4/STACKBACKUP(l)[326]:This cluster CSS compete result is backup. 选为备框

Jan 20 2012 01:56:59 SwitchB %%01CSSM/4/STACKMASTER(l):This cluster CSS compete result is master.

A日志

Jan 20 2012 01:25:15 SwitchA %%01CSSM/4/STACKMASTER(l):This cluster CSS compete result is master.选为主框

Self slot:25, CSS status: master

Matser:[1,25], backup:[2,27]

1:49分25掉电了。主备切换。B为主框

Jan 20 2012 01:49:17 SwitchA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1/PWR1]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1:49:17 SwitchA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1/PWR2]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1:49:18 SwitchA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1/PWR3] detects a fault.

%2012-Jan-20 01:56:29.790.2 SwitchA

01SOURCE/6/TASKREGSUC(D)[64]:Succeed to create framework task LSPMLsp management.

===== current int switch info (slot: 25) =====

Reset reason is power off(after reset), StartKind is Cold Reset.

%2012-Jan-20 01:56:29.790.3 SwitchA

01SOURCE/6/TASKREGSUC(D)[65]:Succeed to create framework task RSVP task. Jan 20 2012 01:57:52 SwitchB %%01CSSM/4/STACKBACKUP(l)[333]:This cluster CSS compete result is backup.

电源问题导致重新选为备框

Jan 20 2012 02:13:02 SwitchB %%01ALML/4/ENTRESET(l):MPU frame[1]

board[13] is reset. The reason is: Reset for no heart.

Jan 20 2012 02:12:29 SwitchB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1/PWR1]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2:12:29 SwitchB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1/PWR2]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2:12:30 SwitchB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1/PWR3]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2:19:02 SwitchB %%01CSSM/4/STACKBACKUP(l):This cluster CSS compete result is backup.

B:掉电了

Jan 20 2012 02:21:42 SwitchB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2/PWR1]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2:21:43 SwitchB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2/PWR2] detects a fault.

Jan 20 2012 02:21:44 SwitchB %%01ALML/4/IOFAULT(l):The "AC MODE PROTEC" sensor3 of [FRAME2/PWR3] detects a fault.

A:堆叠端口linkdown了

Jan 20 2012 02:21:46 SwitchB CSSM/4/STACKLINKDOWN:OID

1.3.6.1.4.1.2011.5.25.183.3.3.

2.1 1/13 CSS port 1 down.

Jan 20 2012 02:21:46 SwitchB CSSM/4/STACKLINKDOWN:OID

1.3.6.1.4.1.2011.5.25.183.3.3.

2.1 1/13 CSS port 3 down.

去使能堆叠

B:

Jan 20 2012 02:29:13 SwitchB %%01RSVP/7/SND_HA_BATCHBK_OVER(l):Sent batch backup end event to HA.

Jan 20 2012 02:29:15 SwitchB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ystem-view")

Jan 20 2012 02:29:18 SwitchB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undo css enable")

A:

Jan 20 2012 02:23:52 Quidway %%01HWCM/5/TRAPLOG(l):OID

1.3.6.1.4.1.2011.6.10.

2.1 configure changed. (EventIndex=1, CommandSource=3, ConfigSource=4, ConfigDestination=2)

Jan 20 2012 02:23:54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system-view")

Jan 20 2012 02:24:03 Quidway %%01SHELL/5/CMDRECORD(l):Record command information. (T ask=co0 , Ip=**, User=**, Command="undo css enable")

后面就都变为了单框了

大数据成功案例

1.1 成功案例1-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利用Oracle 大 数据解决方案实现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媒体分析 Oracle Customer: Thomson Reuters Location: USA Industry: Media and Entertainment/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成立于2008年4月17 日,是由加拿大汤姆森 公司(The Thomson Corporation)与英国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 PLC)合并组成的商务和专 业智能信息提供商,总部位于纽约,全球拥有6万多名员工,分布在超过100 个国家和地区。 汤姆森路透是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其将行业专门知识与创新技术相结合,在全世界最可靠的新闻机构支持下,为专业企业、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专业财经信息服务,以及为金融、法律、税务、会计、科技和媒体市场的领先决策者提供智能信息及解决方案。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和认知偏差会影响其对未来市场的观念和情绪,并由情绪最终影响市场表现。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获知政治、经济和社会资讯,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对市场情绪的强大影响。汤姆森路透原有市场心理指数和新闻分析产品仅对路透社新闻和全球专业资讯进行处理分析,已不能涵盖市场情绪的构成因素,时效性也不能满足专业金融机构日趋实时和高频交易的需求。 因此汤姆森路透采用Oracle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使用Big Data Appliance 大 数据机、Exadata 数据库云服务器和Exalytics 商业智能云服务器搭建了互联网资讯 和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采集5 万个新闻网站和400 万社交媒体渠道的资 讯,汇总路透社新闻和其他专业新闻,进行自然语义处理,通过基于行为金融学模型多维度的度量标准,全面评估分析市场情绪,形成可操作的分析结论,支持其专业金融机

详解Windows Server 2008安全日志

建立安全日志记录 为了让大家了解如何追踪计算机安全日志功能的具体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如何启动安全日志。大多数Windows计算机(除了某些域控制器版本系统)默认情况下不会向安全日志(Security Log)启动日志记录信息。这样的设置有利也有弊,弊的方面在于,除非用户强迫计算机开始日志记录安全事件,否则根本无法进行任何追踪。好的方面在于,不会发生日志信息爆满的问题以及提示日志已满的错误信息,这也是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在没有任何预警下的行为。 安全日志事件跟踪可以使用组策略来建立和配置,当然你可以配置本地组策略对象,但是这样的话,你将需要对每台计算机进行单独配置。另外,你可以使用Active Directory内的组策略为多台计算机设置日志记录配置。要建立安全日志追踪,首先打开连接到域的计算机上的Group Policy Management Console (GPMC,组策略管理控制台),并以管理员权限登录。在GPMC中,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组织单位(OU)(如果你事先创建了的话)以及GPO(如果你创建了两个以上),在本文中,我们将假设你有一个OU,这个OU中包含所有需要追踪相同安全日志信息的计算机,我们将使用台式计算机OU和AuditLog GPO。 编辑AuditLog GPO然后展开至以下节点: Computer Configuration\Policies\Windows Settings\Security Settings\Local Policies\Audit Policy 类别控制范围的简要介绍 以下是关于每种类别控制范围的简要介绍: 审计帐户登录事件–每次用户登录或者从另一台计算机注销的时候都会对该事件进行审计,计算机执行该审计是为了验证帐户,关于这一点的最好例子就是,当用户登录到他们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计算机上,总是由域控制器来进行身份验证。由于域控制器对用户进行了验证,这样就会在域控制器上生成事件。除了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配置为审计这些事件的成功与否)启动了设置外,没有操作系统启动该设置。最常见以及最佳的做法就是让所有的域控制器和服务器对这些事件进行审计。我还发现,在很多环境中,客户端也会配置为审计这些事件。 审计账户管理–这个将对所有与管理计算机(配置了审计)的用户数据库中的帐户的用户有关的事件进行审计,这些事件的示例如下: ·创建一个用户帐户 ·添加用户到一个组 ·重命名用户帐户 ·为用户帐户更改密码 对于域控制器而言,该管理政策将会对域帐户更改进行审计。对于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而言,它将会审计本地安全帐户管理器(Security Accounts Manager)以及相关的帐户。除了Windows Server 2003域控制器(配置为审计这些事件的成功与否)启动了设置外,没有操作系统启动该设置。最常见以及最佳的做法就是让所有的域控制器和服务器对这些事件进行审计。对于用户帐户的审计,安全日志以及审计设置是不能捕捉的。 审计目录服务访问–这个将对与访问AD对象(已经被配置为通过系统访问控制列表SACL 追踪用户访问情况)的用户有关的事件进行审计,AD对象的SACL指明了以下三件事: ·将会被追踪的帐户(通常是用户或者组)

日志管理系统功能说明书

日志管理系统功能说明书 日志管理系统是用来实时采集、搜索、分析、可视化和审计系统及事件日志的管理软件,能够对全网范围内的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以及各种应用服务系统等产生的日志全面收集,并通过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通过统一的控制台进行实时可视化的呈现。通过定义日志筛选规则和策略,帮助IT管理员从海量日志数据中精确查找关键有用的事件数据,准确定位网络故障并提前识别安全威胁,从而降低系统宕机时间、快速响应,从而提升网络性能、业务系统稳定性、全网的安全性。 一.硬件需求 1.可以采用普通的x86服务器,以集群布署的方式实现高速、低价、稳定、实时的日志管理。 2.配置:2颗CPU,32G内存,Xeon-E5,1T硬盘,7-10台 二.系统技术栈 1.Flume+Kafk:a收集各种类型的日志信息 2.Sparkstreaming:实时处理、分析收集的数据 3.Elasticsearch:实现多维度的搜索、查询 4.HBase、HDFS:实现日志的存储 三.功能详述 1.实时事件关联:预置多种事件关联规则,快速定位网络安全威胁、黑客攻击、内 部违规; 2.多样化的报表和统计图表: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生成多样化的统计图表。

3.集中的日志采集:持各种协议采集,对不同日志源所产生的日志进行收集,实现 日志的集中管理和存储,支持解析任意格式、任意来源的日志。 4.特定用户监控:收集并分析特定用户活动产生的各种日志。 5.日志搜索:强大的日志搜索引擎,可进行多维度的搜索查询,从海量的日志数据 中检索出所需的信息,进而产成更详细的日志分析报表。 6.实时警告:支持用户自定义告警规则,告警发送模式支持短信及邮件等基本方式。 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实现手机APP和微信的消息推送的方式进行高危告警。 7.日志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手段,对日志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发现日 志中存在的关联性问题或异常。 8.灵活的日志归档:通过自定义方式,提对收集的日志数据进行自动归档处理,以 实现日志数据的长久保存。 9.允许二次开发:提供丰富的开发接口,允许用户进行二次开发,(比如:自定义图表 的展示、日志的截取、分析结果的导出等) 10.安全简单的布署:对现有网络不产生任何影响,安全可靠,采用Docker技术,实 现快速、简使的布署。

Windows日志文件全解读

一、什么是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是Windows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件,它记录着Windows系统中所发生的一切,如各种系统服务的启动、运行、关闭等信息。Windows日志包括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几个部分,它的存放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对应的文件名为AppEvent.evt、SecEvent.evt和SysEvent.evt。这些文件受到“Event Log(事件记录)”服务的保护不能被删除,但可以被清空。 二、如何查看日志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查看日志文件很简单。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在事件查看器窗口左栏中列出本机包含的日志类型,如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查看某个日志记录也很简单,在左栏中选中某个类型的日志,如应用程序,接着在右栏中列出该类型日志的所有记录,双击其中某个记录,弹出“事件属性”对话框,显示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掌握系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影响Windows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即时查找排除。 三、Windows日志文件的保护 日志文件对我们如此重要,因此不能忽视对它的保护,防止发生某些“不法之徒”将日志文件清洗一空的情况。 1. 修改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Windows日志文件默认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改变它的存储目录,来增强对日志的保护。 点击“开始→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后弹出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Eventlog”后,下面的Application、Security、System几个子项分别对应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 笔者以应用程序日志为例,将其转移到“d:\cce”目录下。选中Application子项

windows系统日志与入侵检测详解-电脑教程

windows系统日志与入侵检测详解 -电脑教程.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 , 杀尽天下负我 狗 .windows 系统日志与入侵检测详解 - 电脑教程 系统日志源自航海日志:当人们出海远行地时候,总是要做好航海日志,以便为以后地工作做出依据?日志文件作为微软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中地一个比较特殊地文件,在安全方面 具有无可替代地价值 . 日志每天为我们忠实地记录着系统所发生一切,利用系统日志文件,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快速对潜在地系统入侵作出记录和预测,但遗憾地是目前绝大多数地人都忽略了它地存在?反而是因为黑客们光临才会使我们想起这个重要地系统日志文件? 7.1日志文件地特殊性 要了解日志文件,首先就要从它地特殊性讲起,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个文件由系统管理,并加以保护,一般情况下普通用户不能随意更改?我们不能用针对普通 TXT文件地编辑方法来编辑它 例如 WPS系列、Word系列、写字板、Edit等等,都奈何它不得.我们甚至不能对它进行“重命名”或“删除”、“移动”操作 , 否则系统就会很不客气告诉你:访问被拒绝? 当然 , 在纯DOS地状态下,可以对它进行一些常规操作(例如 Win98状态下 >,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地 修改根本就无济于事 , 当重新启动 Windows 98 时 , 系统将会自动检查这个特殊地文本文件 , 若不存在就会自动产生一个;若存在地话,将向该文本追加日志记录? b5E2RGbCAP 7.1.1黑客为什么会对日志文件感兴趣 黑客们在获得服务器地系统管理员权限之后就可以随意破坏系统上地文件了,包括日志文件?但是这一切都将被系统日志所记录下来,所以黑客们想要隐藏自己地入侵踪迹,就必须对日志进行修改 . 最简单地方法就是删除系统日志文件,但这样做一般都是初级黑客所为,真正地高级黑客们总是用修改日志地方法来防止系统管理员追踪到自己,网络上有很多专门进行此类 功能地程序,例如Zap、Wipe等.p1EanqFDPw 7.1.2Windows 系列日志系统简介 1.Windows 98 地日志文件 因目前绝大多数地用户还是使用地操作系统是 Windows 98,所以本节先从 Windows 98 地日志文件讲起 .Windows 98 下地普通用户无需使用系统日志,除非有特殊用途,例如,利用 Windows 98建立个人 Web服务器时,就会需要启用系统日志来作为服务器安全方面地参考,当已利用 Windows 98 建立个人 Web 服务器地用户,可以进行下列操作来启用日志功能 . DXDiTa9E3d (1>在“控制面板”中双击“个人Web服务器”图标;(必须已经在配置好相关地网络协议,并添加“个人 Web服务器”地情况下>.RTCrpUDGiT (2> 在“管理”选项卡中单击“管理”按钮; (3>在“In ternet 服务管理员”页中单击“ WW管理”;

日志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日志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一、现状和需求 (2) (一) 现状与问题 (2) (二) 需求说明与分析 (3) 二、建设目标 (3) 三、系统设计 (3) (一) 技术选型 (3) (二) 系统架构 (4) 1. 架构图 (4) 2. 架构分析 (4) (三) 系统介绍 (5) 四、实施方案 (6) (一) 系统配置 (6) 1. 软件 (6) 2. 硬件 (7) (二) 系统搭建 (7)

一、现状和需求(一)现状与问题

1.日志文件分散在各个应用服务器,开发人员必须远程登录才能查看日志,不利于 服务器安全管控,加大生产服务器的风险; 2.服务器上各项目日志配置很随意,文件分布杂乱,没有统一的规范和管理; 3.日志文件占用服务器大量的硬盘空间,如不及时清理会发生硬盘占满,影响系统 的正常运行; 4.对于超过百兆的日志文件根本没法打开和关键字搜索,不利于问题的快速定位和 排查; 5.集群和分布式的系统需要查看多个服务器的日志 6.日志保存的时间不统一,不能长时间保存日志 (二)需求说明与分析 1.不需要开发人员登录生产服务器就能查看日志; 2.统一规范日志的配置和输出格式; 3.实时的将日志文件从服务器中迁出; 4.提供日志的检索和统计分析的平台; 二、建设目标 搭建支持高并发高可靠的日志分析平台,方便开发人员快速的检索日志,排查问题,同时提供友好的分析和统计的界面。 三、系统设计 (一)技术选型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供分布式的实时日志搜集和分析的监控系统,我们采用了业界通用的日志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它主要包括Elasticsearch 、Logstash 和Kibana 三个系统。通常,业界把这套方案简称为ELK,取三个系统的首字母。调研了ELK技术栈,发现新一代的logstash-forward即Filebeat,使用了golang,性能超logstash,部署简单,占用资源少,可以很方便的和logstash和ES对接,作为日志文件采集组件。所以决定使用ELK+Filebeat的架构进行平台搭建。 为了支持日志的高并发和高可靠需要进了消息队列(MQ),这里选择了kafka,相对其他消息中间件,kafka有支持大并发,快速持久化等优点,而且ELK+Filebeat对kafka 的兼容性也很好。 最终,我们采用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 Filebeat+ Kafka+ Zookeeper的架构搭建日志分析平台。 (二)系统架构 1.架构图 2.架构分析 第一层、数据采集层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1.技术构架需求 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 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 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浏览器)/A(应用服务器)/D(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2. 功能指标需求 2.1基础平台 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按照SOA的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 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 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的 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 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 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的 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 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计数据从一套表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完成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管理和监控功能。 具体要求包括: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如关系型数据库:MS-SQLServer、MYSQL、 Oracle、DB2等;文件格式:DBF、Excel、Txt、Cvs等。 ●支持数据交换规则的描述,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 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支持数据交换任务的发布与执行监控,如任务的执行计划制定、定期执 行、人工执行、结果反馈、异常监控。 ●支持增量抽取的处理方式,增量加载的处理方式; ●支持元数据的管理,能提供动态的影响分析,能与前端报表系统结合, 分析报表到业务系统的血缘分析关系; ●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模块化的设计能力,数据处理流程,客户自定义 脚本和函数等具备可重用性; ●支持断点续传及异常数据审核、回滚等交换机制。

日志分析系统

Web日志集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吴海燕朱靖君程志锐戚丽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 E-mail:wuhy@https://www.doczj.com/doc/d06746950.html, 摘要: Web服务是目前互联网的第一大网络服务,Web日志的分析对站点的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非常重要。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应用部署的分散性和负载均衡策略的使用,使得Web日志被分散在多台服务器上,给日志的管理和分析带来不便。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Web日志集中管理系统(命名为ThuLog),系统包括日志集中、日志存储和日志分析三个模块。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清华大学的多个关键Web应用系统上进行了应用,能够帮助系统管理员清晰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Web日志日志分析日志集中管理系统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entralized Web Log Management System Wu Haiyan Zhu Jingjun Cheng Zhirui Qi Li (Computer&Information Center,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Abstract:Web is now the biggest network service on the Internet.The analysis of Web lo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 website.But because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deployment and the use of load balancing,Web logs are often seperated on each Web server,which makes the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m not so convenient.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Web Log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named ThuLog),which includes3modules:the centralization of logs,the storage of logs and the analysis of logs.Through log analysis of several critical Web systems in Tsinghua University,it could help system administrators learn clearly what happen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achieves good operating results. Key words:Web Logs Log Analysis Web Log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Web正以其广泛性、交互性、快

日志分析系统调研分析-ELK-EFK

日志分析系统 目录 一. 背景介绍 (2) 二.日志系统比较 (2) 1.怎样收集系统日志并进行分析 (2) A.实时模式: (2) B.准实时模式 (2) 2.常见的开源日志系统的比较 (3) A. FaceBook的Scribe (3) B. Apache的Chukwa (3) C. LinkedIn的Kafka (4) E. 总结 (8) 三.较为成熟的日志监控分析工具 (8) 1.ELK (9) A.ELK 简介 (9) B.ELK使用场景 (10) C.ELK的优势 (10) D.ELK的缺点: (11) 2.EFK (11) 3. Logstash 于FluentD(Fluentd)对比 (11)

一. 背景介绍 许多公司的平台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日志(一般为流式数据,如,搜索引擎的pv,查询等),处理这些日志需要特定的日志系统,一般而言,这些系统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1)构建应用系统和分析系统的桥梁,并将它们之间的关联解耦; (2)支持近实时的在线分析系统和类似于Hadoop之类的离线分析系统; (3)具有高可扩展性。即:当数据量增加时,可以通过增加节点进行水平扩展。二.日志系统比较 1.怎样收集系统日志并进行分析 A.实时模式: 1 在打印日志的服务器上部署agent 2 agent使用低耗方式将日志增量上传到计算集群 3 计算集群解析日志并计算出结果,尽量分布式、负载均衡,有必要的话(比如需要关联汇聚)则采用多层架构 4 计算结果写入最适合的存储(比如按时间周期分析的结果比较适合写入Time Series模式的存储) 5 搭建一套针对存储结构的查询系统、报表系统 补充:常用的计算技术是storm B.准实时模式 1 在打印日志的服务器上部署agent 2 agent使用低耗方式将日志增量上传到缓冲集群 3 缓冲集群将原始日志文件写入hdfs类型的存储 4 用hadoop任务驱动的解析日志和计算 5 计算结果写入hbase 6 用hadoop系列衍生的建模和查询工具来产出报表 补充:可以用hive来帮助简化

系统安全防范之Windows日志与入侵检测

系统安全防范之Windows日志与入侵检测 一、日志文件的特殊性 要了解日志文件,首先就要从它的特殊性讲起,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个文件由系统管理,并加以保护,一般情况下普通用户不能随意更改。我们不能用针对普通TXT文件的编辑方法来编辑它。例如WPS系列、Word系列、写字板、Edit等等,都奈何它不得。我们甚至不能对它进行“重命名”或“删除”、“移动”操作,否则系统就会很不客气告诉你:访问被拒绝。当然,在纯DOS的状态下,可以对它进行一些常规操作(例如Win98状态下),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修改根本就无济于事,当重新启动Windows 98时,系统将会自动检查这个特殊的文本文件,若不存在就会自动产生一个;若存在的话,将向该文本追加日志记录。 二、黑客为什么会对日志文件感兴趣 黑客们在获得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权限之后就可以随意破坏系统上的文件了,包括日志文件。但是这一切都将被系统日志所记录下来,所以黑客们想要隐藏自己的入侵踪迹,就必须对日志进行修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删除系统日志文件,但这样做一般都是初级黑客所为,真正的高级黑客们总是用修改日志的方法来防止系统管理员追踪到自己,网络上有很多专门进行此类功能的程序,例如Zap、Wipe等。 三、Windows系列日志系统简介 1.Windows 98的日志文件 因目前绝大多数的用户还是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98,所以本节先从Windows 98的日志文件讲起。Windows 98下的普通用户无需使用系统日志,除非有特殊用途,例如,利用Windows 98建立个人Web服务器时,就会需要启用系统日志来作为服务器安全方面的参考,当已利用Windows 98建立个人Web服务器的用户,可以进行下列操作来启用日志功能。(1)在“控制面板”中双击“个人Web服务器”图标;(必须已经在配置好相关的网络协议,并添加“个人Web服务器”的情况下)。 (2)在“管理”选项卡中单击“管理”按钮; (3)在“Internet服务管理员”页中单击“WWW管理”; (4)在“WWW管理”页中单击“日志”选项卡; (5)选中“启用日志”复选框,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将日志文件命名为“Inetserver_event.log”。如果“日志”选项卡中没有指定日志文件的目录,则文件将被保存在Windows文件夹中。 普通用户可以在Windows 98的系统文件夹中找到日志文件schedlog.txt。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找到它。在“开始”/“查找”中查找到它,或是启动“任务计划程序”,在“高级”菜单中单击“查看日志”来查看到它。Windows 98的普通用户的日志文件很简单,只是记录了一些预先设定的任务运行过程,相对于作为服务器的NT操作系统,真正的黑客们很少对Windows 98发生兴趣。所以Windows 98下的日志不为人们所重视。 2.Windows NT下的日志系统 Windows NT是目前受到攻击较多的操作系统,在Windows NT中,日志文件几乎对系统中的每一项事务都要做一定程度上的审计。Windows NT的日志文件一般分为三类: 系统日志:跟踪各种各样的系统事件,记录由Windows NT 的系统组件产生的事件。例如,在启动过程加载驱动程序错误或其它系统组件的失败记录在系统日志中。 应用程序日志:记录由应用程序或系统程序产生的事件,比如应用程序产生的装载dll(动态链接库)失败的信息将出现在日志中。 安全日志:记录登录上网、下网、改变访问权限以及系统启动和关闭等事件以及与创建、打开或删除文件等资源使用相关联的事件。利用系统的“事件管理器”可以指定在安全日志中记录需要记录的事件,安全日志的默认状态是关闭的。

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报告模板

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报告 提供统一的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校验工具、数据导出工具和公共的数据查询接口服务管理工具是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方向。 一、项目范围的界定 没有明确项目边界的项目是一个不可控的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业务边界:有哪些业务系统的数据需要接入到大数据分析平台。 (2)数据边界:有哪些业务数据需要接入大数据分析平台,具体的包括哪些表,表结构如何,表间关系如何(区别于传统模式)。 (3)功能边界:提供哪些功能,不提供哪些功能,必须明确界定,该部分详见需求分析; 二、关键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主要考虑包括系统间数据交互的流程、传输模式和针对大数据平台本身涉及相关数据处理的流程两大部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流程和模式,决定了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和设计,因此必须进行专项分析。大数据平台本身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历史数据导入流程 2.2 增量数据导入流程 2.3 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

2.4 数据批量导出流程 2.5 数据批量查询流程 三、功能性需求分析 3.1.历史数据导入3.1.1 XX系统数据3.1.1.1 数据清单 (3) 3.1.1.2 关联规则 (3) 3.1.1.3 界面 (3) 3.1.1.4 输入输出 (3) 3.1.1.5 处理逻辑 (3) 3.1.1.6 异常处理 (3) 3.2 增量数据导入3.3 数据校验 3.4 数据导出 3.5 数据查询 四、非功能性需求 4.1 性能

4.2 安全性 4.3 可用性 … 五、接口需求 5.1 数据查询接口 5.2 批量任务管理接口 5.3 数据导出接口 六、集群需求 大数据平台的技术特点,决定项目的实施必须考虑单独的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否则在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必将面临测试不充分和性能无法测试的窘境,因此前期需求分析阶段,必须根据数据规模和性能需求,构建单独的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 6.1开发环境 6.1.1 查询服务器 6.1.2 命名服务器 6.1.3 数据服务器 6.2 生产环境 6.2.1 查询服务器

任务及日志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XXXXXXXXXXX 任务及日志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2012年8月

四.总体设计 错误!未 概述错误! 未定义书签。定义书签。 "系统安全设计一- 建设内容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需求分析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业务需求? **任务登记 **日志登记— **日志采集一 **系统管理— ------------ 4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计分析-一 "涉及部门或单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角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安全耍求错?课!未定义书签。 "运维耍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流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架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功能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用户端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门领导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程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J2EE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AJAX界面开发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XXX目前采用传统的方式记载个人的工作情况,如工作日志、领 导交办的任务、任务办理的情况,领导交办任务采用人工电话通知的方式,每天的工作情况全凭人工记载,领导无法查看交办事情的完成情况, 这种现状己经不能满足机构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为进一步加强机构工作的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建立任务和日志管理系统,此系统系统要根据机构的现实要求和特点,设计一套符合机构系统内部信息流转的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实现任务和日志的集中化、批量化、即时化和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 1、建设内容 机构“任务和日志管理系统”是一套工作管理系统,记载每天的工作日志情况,包括业务系统的日志信息,以及任务办理情况。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建立机构内部统一的、规范的、信息互享互通平台,实现任务登记、 分配、处理等网络流转功能。 自动采集业务系统中的日志数据。 建立流程管理中的安全体系,实现CA认证登陆。 通过网络流转,实现无纸化办公。 建立各种任务和日志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大数据日志分析系统

点击文章中飘蓝词可直接进入官网查看 大数据日志分析系统 大数据时代,网络数据增长十分迅速。大数据日志分析系统是用来分析和审计系统及 事件日志的管理系统,能够对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以及各种应用服务系统等 产生的日志进行收集和细致分析,大数据日志分析系统帮助IT管理员从海量日志数据中准确查找关键有用的事件数据,准确定位网络故障并提前识别安全威胁。大数据日志分析系 统有着降低系统宕机时间、提升网络性能、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的作用。 南京风城云码软件公司(简称:风城云码)南京风城云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获得国 家工信部认定的“双软”企业,具有专业的软件开发与生产资质。多年来专业从事IT运维监控产品及大数据平台下网络安全审计产品研发。开发团队主要由留学归国软件开发人员 及管理专家领衔组成,聚集了一批软件专家、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依托海外技术优势, 使开发的软件产品在技术创新及应用领域始终保持在领域上向前发展。 审计数据采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为系统审计提供数据源和状态监测数据。对于用户 而言,采集日志面临的挑战就是:审计数据源分散、日志类型多样、日志量大。为此,系 统综合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适应用户实际网络环境的运行情况,采集用户网络中分散 在各个位置的各种厂商、各种类型的海量日志。 分析引擎对采集的原始数据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数据的分类,同时按照安全策略和行 为规则对数据进行分析。系统为用户在进行安全日志及事件的实时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时候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体验——基于策略的安全事件分析过程。用户可以通过丰富的事件分析策略对的安全事件进行多视角、大跨度、细粒度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查询、调查、追溯、地图定位、可视化分析展示等。

Windows日志文件解读

Windows日志文件完全解读 日志文件,它记录着Windows系统及其各种服务运行的每个细节,对增强Windows的稳定和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许多用户不注意对它保护,一些“不速之客”很轻易就将日志文件清空,给系统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什么是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是Windows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件,它记录着Windows系统中所发生的一切,如各种系统服务的启动、运行、关闭等信息。Windows日志包括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几个部分,它的存放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对应的文件名为AppEvent.evt、SecEvent.evt和SysEvent.evt。这些文件受到“Event Log(事件记录)”服务的保护不能被删除,但可以被清空。 二、如何查看日志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查看日志文件很简单。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在事件查看器窗口左栏中列出本机包含的日志类型,如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查看某个日志记录也很简单,在左栏中选中某个类型的日志,如应用程序,接着在右栏中列出该类型日志的所有记录,双击其中某个记录,弹出“事件属性”对话框,显示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掌握系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影响Windows 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即时查找排除。 三、Windows日志文件的保护 日志文件对我们如此重要,因此不能忽视对它的保护,防止发生某些“不法之徒”将日志文件清洗一空的情况。 1.修改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Windows日志文件默认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改变它的存储目录,来增强对日志的保护。 点击“开始→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后弹出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Eventlog”后,下面的Application、Security、System几个子项分别对应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 笔者以应用程序日志为例,将其转移到“d:cce”目录下。选中Application子项,在右栏中找到File键,其键值为应用程序日志文件的路径“%SystemRoot%system32configAppEvent.Evt”,将它修改为“d:cceAppEvent.Evt”。接着在D盘新建“CCE”目录,将“AppEvent.Evt”拷贝到该目录下,重新启动系统,完成应用程序日志文件存放目录的修改。其它类型日志文件路径修改方法相同,只是在不同的子项下操作。 2.设置文件访问权限 修改了日志文件的存放目录后,日志还是可以被清空的,下面通过修改日志文件访问权限,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前提是Windows系统要采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 右键点击D盘的CCE目录,选择“属性”,切换到“安全”标签页后,首先取消“允许将来自父系的可继承权限传播给该对象”选项勾选。接着在账号列表框中选中“Everyone”账号,只给它赋予“读取”权限;然后点击“添加”按钮,将“System”账号添加到账号列表框中,赋予除“完全控制”和“修改”以外的所有权限,最后点击“确定”按钮。这样当用户清除Windows日志时,就会弹出错误对话框。 四、Windows日志实例分析 在Windows日志中记录了很多操作事件,为了方便用户对它们的管理,每种类型的事件都赋予了一个惟一的编号,这就是事件ID。 1.查看正常开关机记录

后台日志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1(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后台日志管理系统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V1.0 编制人: 编制日期:2011年8月10日

目录 1. 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文档约定 (3) 1.3.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3) 1.4.产品范围 (3) 2. 综合描述 (4) 2.1.产品的状况 (4) 2.2.产品的功能 (4) 2.3.运行环境 (5) 3. 外部接口需求 (6) 3.1.用户界面 (6) 3.2.硬件接口 (6) 3.3.软件接口 (6) 3.4.通讯接口 (7) 4. 系统功能需求 (7) 4.1.业务流程 (8) 4.1.1. 应用系统日志采集流程 (8) 4.1.2. 手机操作日志采集流程 (8) 4.1.3. 日志查询统计流程 (9) 4.1.4. 其他系统登陆日志采集 (9) 4.2.系统功能说明 (10) 4.2.1. 系统管理 (10) 4.2.2. MAS基础服务 (10) 4.2.3. 手机登陆日志 (10) 4.2.4. 系统应用日志 (10) 4.2.5. 平台操作日志 (11) 4.2.6. 应用日志统计 (11) 4.3.输入/输出数据 (11)

5. 其它非功能需求 (11) 5.1.性能需求 (11) 5.2.业务规则 (12) 6. 数据定义 (12) 7. 分析模型 (1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旨在为MOA日志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一个明确的功能需求说明,用于定义、界定系统开发的功能范围,并且作为后续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指引性文件,本文的主要阅读者是系统开发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及相关负责人。 本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是为MOA日志后台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编写的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指引,说明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需求规格,包括修正和(或)发行版本号,从而对该软件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义。 1.2.文档约定 编写本文档时,正文文件的编写标准及各种排版约定遵循以下规则:

博客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目的 1.2博客通常称为网络日志作为目前网络流行的交流方 式主要提供给用户一个沟通的平台,以在表文章图片留言等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2 业务需求 2.1业务描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日常需求越来越来打,在网络方面,博客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许多的着眼于这方面,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网名们的博客,我设计了博客管理系统,它能更好的管理网名们的博客,包括对博客网友们博客注册,登陆,发表论坛,网友们的评论及回复,博客的人气度,登录时间,发表时间,以及其他网友的留言等。从而更好地管理人们的个人博客及相互间的联系。 3 功能需求 (1)根据对系统的特点和应用的分析,可以得到本系统主要有如下功能:这部分又分为用户登录、用户退出两个部分。功能又分为用户登录、用 户退出两个部分

3.1登陆:主要用于验证博客网站用户信息的真实身份,以便对博客 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通过系统管理员写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到网站。 网站检测用户用户名,密码并给予其相应的权限对博客网站进行操作。 3.2用户退出:已经登陆的用户可以退出,释放自己所占有的各种信 息资源。 (2)文章管理主要有文章的发表、查询、浏览、评论和删除功能。 2.1博客的系统管理员 博客的系统管理员除了可以查询、浏览和评论文章外,还可以对系统中的所有文章以及评论进行修改、删除操作。这些维护和管理拥有最高 权限,并且系统自动更新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数据。文章的发表:博 客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文章包括主题、正文、表情、图片等信息, 作者通过各种元素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想。系统接受这些信息并且存 储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还可以对博客主页的外观、博客使用的插件、 工具进行添加、删除、设置。 (3)数据流图 4 功能划分 系统功能需求分为“注册”,“登陆”,“评论/留言”,“内容发表”,“内容管理”与“系统管理”。

日志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日志管理系统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选题就是完成一个日志记录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职员工作日志的管理,员工的任务分配和简单的认识管理。本系统是公司主管安排、监督和控制工作进度的得力助手,也是一个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良好工具[3]。它能够协助管理者随时地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让员工能动态的了解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还能让员工接受公司的最新工作指令,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1.2任务概述 1.查看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日志; 2.查看已经完成、还没有完成的工作计划或日志; 3.增加、编辑、删除每一条您选定的工作日志,包括标内日期时是否需要提醒、是否是周期 性重复的安排,如果是重复的,可以确定重复的周期(每天、每周、每月、每年); 4.记录工作计划或日志相关的费用;工作计划或日志是否完成。 5.在保存好一个计划日志之后,您可以添加和这个计划日志相关的项目,在这里添加的项目、 客户、联系人将出现在本软件的另外的模块“项目机会”、“客户单位”、“联系人”中。 6.管理和工作日志相关联的任务、项目、客户单位、联系人。提供多种漏斗式的查询统计方 式,让您更容易抓住工作重点。 1.3 需求概述: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需求概述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的功能。 新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需求来设计数据库。该系统所面向发布、浏览、评论、回复等功能。

2. 总体结构 2.1系统概述 在我们日志发布系统中,对自己的日志信息的查看,修改,发布,删除。还有对其他的用户的日志进行查看,以便能够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我们这个系统采用的是网络版技术,在同一个网络里,只需要用着一个服务器就可以了,比如说:一个新的用户想进入此系统,那么这个用户必须的先去注册,之后,还得经过管理员的审批,这位用户才可以登录。 那么这个新的用户必须在这个网络里,所以这位用户和管理员享受的是同一个服务器,用户在自己的机子上注册,管理员就可以在自己的机子上审批,审批过后,用户就可以还在自己的机了上登录了。用户的权限仅仅是对自己的日志信息编辑和删除,有促于自己的水平。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2.2模块划分 本系统的功能是按照角色来划分的。不同的角色会给予不同的权限。项目主要关注如下3个模块。 1、职员:项目的概况,有如下字段:创建日期、项目需求描述、项目当前阶段状态。 2、部门经理:项目进度记录,主要记录项跟进过程中的细节。 3、总经理:项目相关文件,保存跟项目有关的重要文件。记录对项目有影响作用的人员,注意保持沟通。 2.2.1 员工 公司员工在日常的事务工作中,每天分点详细记录工作日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项目的发起到结束审批完成,以天为粒度记录项目每天的跟进情况,项目组内部人员可以以留言板的方式进行项目内部交流,如遇问题还可向主管实时汇报。员工功能需求:员工登录后,可以查询修改添加自己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查看其他所有员工的项目跟进反馈信息。 公司员工可以跟据各种查询条件查询历史工作记录,查询的条件有:按人查询,按时间查询,同时按人和时间查询。查询的时间条件,可以是按周查询,或者几天内。精确为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