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练习

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练习

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练习
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练习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最新梯形、等腰梯形及其性质、判定(中考题集锦)

精品文档 梯形、等腰梯形及其性质、判定 第1题. (2007北京课标,5分)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AD ==,60C ∠=°,AE BD ⊥于点1E AE =,,求梯形ABCD 的高. 答案:解:作DF BC ⊥于点F . 因为AD BC ∥,所以12∠=∠. 因为AB AD =,所以23∠=∠. 所以13∠=∠. 又因为AB DC =,60C ∠=o , 所以11133022 ABC C ∠=∠=∠=∠=o . 又因为AE BD ⊥于点E ,1AE =,所以2AB DC ==. 在Rt CDF △ 中,由正弦定义,可得DF = 所以梯形ABCD 第2题. (2007福建福州课改,3分)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答案:B 第3题. (2007福建福州课改,4分)如图,45AOB ∠=o ,过OA 上到点O 的距离分别为1357911L ,,,,,,的点作OA 的垂线与OB 相交,再按一定规律标 出一组黑色梯形的面积(如图所示1234S S S S L ,,,, )写出第10个黑色梯形的面积10S = . 答案:76 第4题. (2007福建三明课改,4分)用含30o 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形,下列四种图形:①平 行四边形,②菱形,③矩形,④直角梯形.其中可以被拼成的图形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B C B C

精品文档 第5题. (2007甘肃兰州课改,4分)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矩形 D.菱形 答案:D 第6题. (2007广东河池非课改,2分)已知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6和8,一腰长为7,则另一腰长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5<a <9 第7题. (2007广西玉林课改,2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60B ∠=o ,AD AB =.点E F ,分别在AD ,AB 上,AE BF =,DF 与 CE 相交于P ,则DPE ∠= . 答案:120o 第8题. (2007湖南郴州课改,8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DC ,点E 是BC 边的中点,EM ⊥AB ,EN ⊥CD ,垂足分别为M 、N . 求证:EM =EN 答案:因为AD ∥BC ,AB =DC ,所以B C ∠=∠ 因为,,EM AB EN CD ⊥⊥所以90BME CNE ∠=∠=? 在Rt △BME 和Rt △CNE 中, BME CNE B C BE CE ∠=∠??∠=∠??=? ,所以Rt △BME ≌ Rt △CNE 所以EM =EN 第9题. (2007河南课改,3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 1cm 2cm AB CD AD CD AB AD ==∥,⊥,,,4cm CD =,则BC = cm . 第10题. (2007湖北十堰课改,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移动,且AE CF =,则四边形BFDE 不可能...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答案:C E N M D C B A B C D A A B D F E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1)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1) [ 教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1、能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 3、经历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感受探索活动中所体现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我们曾用等腰三角形剪出了等腰梯形(如图),并探 索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现在我们来证明有关等腰梯形的一些结论。 1.什么叫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2.两种特殊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3、根据等腰梯形的定义,一个图形要成为等腰梯形,首先它必须是_____,还要具备_____相等; 二、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的证明: 已知: 求证: 分析:本题可 以从不同角度着手证明。 3、定理的书写格式: 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等腰梯形的性质: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E D C B A D C B A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四、典型示例: 1、 如图梯形ABCD 中,A D ∥BC ,M 是AD 的中点,∠MBC=∠MCB 求证:四边形ABFE 是等腰梯形; 2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AD =5 CA ⊥AB ,求BC 之长 和∠D 的度数. 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40°,∠C =50°,M ,N 分别是BC ,AD 边的中点.BC >AD .求证:MN=2 1(BC-AD ) 4,△ABC 中AB =BC ,BD 、CE 分别是∠ABC 、∠ACB 的平分线,试说明四边形EBCD 是等腰梯形. 五、巩固练习 1.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3∶4,则这个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不能确定 2.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E ⊥BC 于E ,且AE =AD ,BC =3AD ,则∠B 等于( ) A.30° B.45° C.60° D.135° 3.若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若梯形ABCD 为一般梯形,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 4.梯形的上底长为 5 cm ,将一腰平移到上底的另一端点位置后与另一腰和下底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 ,那么梯形的周长为_______. 5.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50°,∠C =80°,AD =8,BC =11,则CD =_______. 6.等腰梯形的腰长为5 cm ,上、下底的长分别为6 cm 和12 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 7.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90°,∠C =45°,CD =10 cm ,BC =2AD ,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 8、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 D ∥BC ,AB=DC ,PB=PC. 求证: PA=PD B C A M D A D C B P

四年级培优课程教学方案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培训

第六讲 垂直与平行 知识要点 1、认识垂直与平行,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2、会画平行线和垂线,能正确画出长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例题精讲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例2、分别指出下面图形中的互相平行的线段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左上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是: 右上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是: 例3、如图:小刚说:"因为直线a和直线b没有相交,所以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小红说:"因为直线c和直线d没有相交,所以直线c和直线d互相平行。”他们两人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例4、( 1)过直线上一点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B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例1、下面的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哪一组互相垂直?

例5、画一画。 (1)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例6、过三角形内的一点分别向三条线段作垂线。 例7、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例8、一只小羊在河边吃草,口渴了想喝水,请你设计一条从草地到小河边最近的线路, 并在图上画出来。 例9、画一条与下面直线距离为1厘米的平行线。

例10、在平行线之间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例11、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和面积。36厘米,求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例12、( 1)数出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数出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练习巩固

一、填空: 1平行:在 _________________ 内 __________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 __________________ 时,这两条直线就 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________ ,他们的交点叫做 _____________ 。 3、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 ____________ 最短。 4、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短。 5、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之间,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叫做垂足。 3、 两条线段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4、 平行线之间的垂线只有一条。 5、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相交而成的四个角一定都是直角。 三、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定是( ) A 、相交的 B 、平行的 C 、垂直的 D 、不相交就平行 2、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 D 、不能确定 3、 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 D 、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垂直 4、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出 ()条。 A 、 1 B 、 2 C 、 3 D 、无数 5、 已知直线a 与直线c 互相平行,直线b 与直线c 互相平行。那么,直线 a 与直线b ()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无法确定 3、过直线外一点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 ( ( ( ) ) ) ) ) 四、操作题: 1过点A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2、过点分别画出五条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材料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全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 卷) 一、 选择题(20分) 1、图示刚性梁AB 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 1和A 2,若载荷P 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 A 、A 1〈A 2 B 、A 1 〉A 2 C 、A 1=A 2 D 、A 1、A 2为任意 2、建立圆轴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 ρρ/I 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 (1) 扭矩M T 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 =∫A τρρdA (2) 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 剪切虎克定律 (4) 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 =∫A ρ2dA A 、(1) B 、(1)(2) C 、(1)(2)(3) D 、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 分 题一、3图 题一、4 题一、1图

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A、提高到原来的2倍 B、提高到原来的4倍 C、降低到原来的1/2倍 D、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1/P2=() A、2 B、4 C、8 题一、5图 D、16 二、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弯矩图。(15分) 二题图 三、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圆截面轴,其两端承受扭转力偶矩m的作用。设由实验测的轴表面上与轴线成450方向的正应变,试求力偶矩m之值、材料的弹性常数E、μ均为已知。(15分) 三题图

梯形及多边形的性质及证明

梯形及多边形的性质及证明(导学案) 一、知识过关 1. 梯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等腰梯形的性质 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梯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梯形中位线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四边形中的中点 6. 中心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______________都被___________平分. 8.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 9. 平面图形的镶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1.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 是( ) A .AC =BD B .∠OB C =∠OCB C .S △AOB =S △DOC D .∠BCD =∠BDC 等腰梯形 A C D B 直角梯形D A C B C A D B F E D C B A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教案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及简单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营造一个相互协作的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及证明; 2、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1)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举反例的方法举出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但并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即等腰梯形,从而由这个错误的判定引出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 2、自主探索、提出猜想 把学生分成以四个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等腰梯形的模型,让同学们用各种数学工具通过各种数学方法,如翻折、旋转等来探索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 同学们可能会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1)两腰相等; (2)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4)两条对角线相等; …………

3、交流反馈、共同论证 结论(1)由等腰梯形的定义可以得到而不用证明;结论(2)的证明探索: 的两种思路:) 一是把两个角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用“等边对等角 二是把两个角转化到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 完善结论后得到: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结论(3 ): 观察翻折、旋转的动画演示后,由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到: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经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结论(4)的证明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他同学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完 C E C C C F

梯形专题培优训练

梯形专题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梯形ABCD,AD∥BC,AD=DC=4,BC=8,点N在BC上,CN=2,E是AB中点,在AC上找一点M使EM+MN的值最小,此时其最小值一定等于() A.6B.8C.4D.4 2.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BE平分∠ABC,BE⊥CD,AD=3,AB=5,则BC的长为() A.6B.7C.8D.9 3.如图,菱形ABCD由6个腰长为2,且全等的等腰梯形镶嵌而成,则线段AC的长为() A.3B.6C.D. 4.直角梯形的中位线为a,一腰长为b,这个腰与底边所成的角为30°,则它的面积为() A.a b B. ab C. ab D. ab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AC丄BD于点O,∠BAC=60°,若BC=,则此梯形的面积为() A.2B.1+C.D.2+ 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于点O,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设AD=a,BC=b,则四边形AEFD的周长是() A.3a+b B.2(a+b)C.2b+a D.4a+b 7.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形状的风筝,其面积为450cm2,则两条对角线所用的竹条至少需要() A.30cm B.60cm C.45cm D.90cm 8.已知一个梯形的4条边的长分别为1、2、3、4,则此梯形的面积等于() A.4B.6C.8D. 二.填空题 9.等腰梯形的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如图所示,若梯形上下底之和为2,则该梯形的高为_________.

10.如图把直角梯形ABCD沿射线AD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DC=10,WG=2,CW=3,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_________. 1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BAC=90°,AB=2,CD=,E是BC的中点,则DE的长为_________. 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90°,CD=5,AB=11,点M、N分别为AB、CD的中点,则线段MN=_________. 13.如图,∠AOB=45°,过OA上到点O的距离分别为1,3,5,7,9,11,的点作OA的垂线与OB相交,得到并标出一组黑色梯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观察图中的规律,求出第10个黑色梯形的面积S10= _________. 14.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AD=1,∠B=60°,直线MN为梯形ABCD的对称轴,P为MN上一动点,那么PC+P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15.①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AD=BC,对角线AC⊥BD,垂足为O.若CD=3,AB=5,则AC的长为_________. ②如图2,在等腰梯形ABCD中,AC⊥BD,AC=6cm,则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cm2. ③如图3,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于点O,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AD=4,BC=8,则AE+EF等于_________. 16.如图:已知AB=10,点C、D在线段AB上且AC=DB=2;P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接EF,设EF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梯形ABCD中,AD∥BC,∠B=65°,∠C=25°,AD=2,BC=8,AB=3,求梯形ABCD的面积.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 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 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 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 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 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 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3-3 MgO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O2-半径为0.140nm,计算MgO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9梯形-等腰梯形的证明-基础题和培优题

梯形 等腰梯形的证明 【基础练习】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等腰梯形的对角线和各边组成的三角形中,面积相等的有三对.②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③相邻两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④等腰梯形中有可能有直角. A.4 B.3 C.2 D.1 2.下列命题中: (1)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有两条边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等腰梯形上、下两底中点连线把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矩形是平行四边形; B.相似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C.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一定不相等的是() A.正方形B.矩形C.等腰梯形D.直角梯形 5.下列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6个B.5个C.4个D.2个 6.四边形ABCD中,若∠A:∠B:∠C:∠D=2:2:1:3,则这个四边形是() A.梯形B.等腰梯形C.直角梯形D.任意四边形 7.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 A .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一般梯形D.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

8. 一个等腰梯形的高恰好等于这个梯形的中位线,若分别以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直径 作圆,则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交 C .外切 D .内切 9. 下列说法:(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2)梯形的对角线相等(3)等腰梯形的底角相 等(4)等腰梯形的两组对角互补.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 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平行四边形 11. 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中(AB>AC),AH ⊥BC,垂足为H,E 、D 、F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则四 边形EDHF 是( ) A.梯形 B.等腰梯形 C.直角梯形 D.矩形 12. 等腰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高与上底相等,这个梯形的腰与下底所夹角的度数为 ( ) A.30° B.45° C.60° D.135° 13. 有下列说法:①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等腰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只有一条对称轴;④有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其中正确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4. 如右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则∠A :∠B :∠C :∠D 可以是( ) A. 1:2:3:4 B.3:2:2:3 C. 3:3:2:2 D. 2:2:3:2 _ C _ B _ A _ D

材料力学习题练习最新版

、选择题: 1. 图示杆受轴向载荷。横截面m-m上的轴力F N = ( c ) kN 3. 图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如果载荷集度由q变为2q,则梁内的弯曲应变能增加为原来的 (b )倍 A. 2; B. 4; C. 6; D. 8. 4、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A)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内力必大于应力。 正确答案是_b ____ 。 5. 三轮汽车转向架圆轴有一盲孔(图a),受弯曲交变应力作用,经常发生疲劳断裂后将盲孔改为通孔(图b),提高了疲劳强度。其原因有四种答案: (A)提高应力集中系数;(B)降低应力集中系数; A. 1; B. 2; C. -2; D. -4.5. 2.与图中右侧应力圆对应的微体是(b )(应力单位:MPa 3 kN 1 kN m 4.5 kN m C A B

(D )降低尺寸系数。 正确答案是c 6.图示结构中,AB 杆将发生的变形为: (A ) 弯曲变形; (B ) 拉压变形; (C )提高尺寸系数;

(C ) 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D ) 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 正确答案是_d 。 7、 圆轴的应力公式T p =T p /I p 是,“平面假设”起的作用有下列四种答案: T = [iPdA (A ) “平面假设”给出了横截面上内力与应力的关系 A ; (B ) “平面假设”给出了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规律; (C ) “平面假设”使物理方程得到简化; (D ) “平面假设”是建立剪应力互等定理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b ___ 。 8、 平面应力状态如图,设 a =45o ,求沿n 方向的正应力c a 和线应变& a 。( E 、分别表 示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四种答案: 9. 几何尺寸、支承条件及受力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二梁,其: (a ) A.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B. 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C.应力与变形均相同; D. 应力与变形均不同; 10. 在三向等压应力状态下,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破坏方式为: (a ) A.前者为脆性断裂,后者为屈服失效; B. 前者为屈服失效,后者为脆性断裂; C. 二者均为脆性断裂; D. 二者均为屈服失效; 11. 如右图所示受弯梁,其 BC 段:(a ) A.有位移,无变形 B. 有变形,无位移 C.既有位移,也有变形 D. 既无位移,也无变形 12. 挠曲线方程中的积分常量主要反映了: ( c ) A.对近似微分方程误差的修正 B. 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C.约束条件对变形的影响 D. 梁的轴向位移对变形的影响 通常以二0.2表示屈服极限。其定义有以下四个结论, (A) :.=(-)/E (J (B) (C ) (D) ◎ 二二-- 正确答案是 TTfn 13.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 「

等腰梯形的性质

课 题. 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1、能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2、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 3、经历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 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感受探索活动中所体现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我们曾用等腰三角形剪出了等腰梯形(如图),并探 索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证明有关等腰梯形的一些结论。 新知探索: 一、引人新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叫做等腰梯形? 2、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叫做等腰梯形; 二 等腰梯形的性质: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定理的证明: 已知: 求证: 分析:本题可以从以下的三个角度着手证明(附三种方法的图形)。 证法一: 证法二: 证法三: 3、定理的书写格式: 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作业 1、 E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E D C B A F E D C B A E D C B A

平行四边形培优训练题

1、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ABE≌△CDF; (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 2、如图,已知,□ABCD中,AE=CF,M、N分别是DE、BF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 3、在□ABCD中,分别以AD、BC为边向内作等边△ADE和等边△BCF,连接BE、DF. 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经过点O并且分别和AB,CD相交于点E,F,点G,H分别为OA,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 5、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别在线段BC、AB上,∠EFB=60°,DC=EF.

(1)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求证:AE=AD.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D于E,CF⊥BD于F. (1)求证:BE=DF; (2)若 M、N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且DM=BN,试判断四边形 MENF的形状(不必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交BD于点O,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BOE、四边形DCOE都是平行四边形.

8.如图,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 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 (1)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2)若点G、H分别在线段BA和DC上,其余条件不变,则(1)中 的结论是否成立 9、如图所示.?ABCD中,AF平分∠BAD交BC于F,DE⊥AF交CB于E.求证:BE=CF. 10.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6cm,过D作AB,BC边上的高DE、DF,且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 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3,),B(﹣2,3),C (2,3),点D在第一象限. (1)求D点的坐标; (2)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

等腰梯形的习题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配套练习 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用含30 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形,下列四种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菱形,③矩形,④直 角梯形.其中可以被拼成的图形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3.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矩形 D.菱形 4.已知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6和8,一腰长为7,则另一腰长a 的取值范围是 . 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60B ∠= ,AD AB =.点 E F ,分别在AD ,AB 上,AE BF =,DF 与CE 相交于P ,则DPE ∠= 6.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移动,且AE CF =,则四边形BFDE 不可能...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7.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F 是AD 上一点,E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且四边形AECF 是等腰梯形.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E FC = B.AD BC = C.AEB CFD ∠=∠ D.BE AF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两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9. 如图,将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DE 剪开后,可以拼成的四边形是( ) A .矩形或等腰梯形 B .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C .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 D .矩形或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10.在等腰梯形ABCD 中,5AB DC AD BC ==∥,,713DC AB ==,,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s 的速度沿AD D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个单位/s 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在运动期间,当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 A .3s B .4s C .5s D .6s 11.已知: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AC ⊥,CE AB ⊥, 垂足分别为点D ,E 连接DE .求证:四边形BCDE 是等腰梯形. A C D F E A D E C B A D C B E A B Q

材料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全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图示刚性梁AB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1和A2,若载荷P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A、A1〈A2 题一、1图 B、A1〉A2 C、A1=A2 D、A1、A2为任意 2、建立圆轴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ρρ/I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1)扭矩M T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AτρρdA (2)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剪切虎克定律 (4)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Aρ2dA A、(1) B、(1)(2) C、(1)(2)(3) D、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 A 、提高到原来的2倍 B 、提高到原来的4倍 C 、降低到原来的1/2倍 D 、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 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 1/P 2=( ) A 、2 B 、4 C 、8 D 、16 题一、3图 题一、5图 题一、4

二、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弯矩图。(15分) 三、如图所示直径为d 的圆截面轴,其两端承受扭转力偶矩m 的作用。设由实验测的轴表面上与轴线成450方向的正应变,试求力偶矩m 之值、材料的弹性常数E 、μ均为已知。(15分) 四、电动机功率为9kW ,转速为715r/min ,皮带轮直径D =250mm ,主 轴外伸部分长度为l =120mm ,主轴直径d =40mm ,〔σ〕=60MPa ,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15分) 五、重量为Q 的重物自由下落在图示刚架C 点,设刚架的抗弯刚度为 三题图 四题图 二 题 图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

四边形培优提高训练复习

四边形培优提高训练复习 1.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CD =600,点S 、P 、Q 分别是OD 、OA 、BC 的中点。 (1)求证:△PQS 是等边三角形; (2)若AB =8,CD =6,求PQS S ?的值。 (3)若PQS S ?∶AOD S ?=4∶5,求CD ∶AB 的值。 2 <1>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 2 <2>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

2 <3>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引对角线AC 的平行线BE ,在BE 上取一点F ,使AF=AC ,若作菱形CAFé,求证:AE 及AF 三等分∠BAC 。 3.如图,ABM ∠为直角,点C 为线段BA 的中点,点D 是射线B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 重合),连结AD ,作BE AD ⊥,垂足为E ,连结CE ,过点E 作EF CE ⊥,交BD 于F . (1)求证:BF FD =;(2)A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四边形ACFE 是梯形,并说理; (3)A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线段DE 上存在点G ,满足条件 14DG DA =,并说理。

4.如图所示,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BC 的同侧作等边△ABD ,等边△ACE 、等边△BCF 。 (1)求证:四边形DAEF 是平行四边形; (2)探究下列问题:(只填满足的条件,不需证明) ①当△ABC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 是矩形; ②当△ABC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 是菱形; ③当△ABC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以D 、A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5.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EF ∥AC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 =AD ,EG 与DF 相交于点H 。求证:AH =AD 。 1图 H G F E D C B A 6.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等腰梯形(练习)

《等腰梯形》基础训练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知识要点】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应用进行计算和证明; 2、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等腰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熟知的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3、方法:梯形问题一般通过添加平行线,或作高,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的. 等腰梯形性质: ⑴边: ;⑵角: ; ⑶对角线: ;(3)对称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梯形判定: ⑴定义: ; ⑵角: ; ⑶对角线: ; 一.填空题 (3分×10 = 30分) 1.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6、8, 且有一个角是60°, 则它的腰长为 . 2.如果等腰梯形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它的四个角分别等于 . 3.已知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2㎝和6㎝,且它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梯形的面积为 . 4.若梯形面积为144,且两底的比为4:5,高为16,则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 . 5.直角梯形的高为6㎝,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为_____ _____㎝. 6.如图1,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B =60°,AC ⊥AB ,则∠D = _ __°,∠ACD =_________°. 7.如图2,在梯形ABCD 中,BC ∥AD ,DE ∥AB ,DE =DC ,∠A=100°,∠EDC =_______°. 图1 图2 图3 8.如图3,在等腰梯形ABCD 中,相等的线段共有 对. B A D C E B A D C B D C A

9.等腰梯形的锐角是60°,它的两底分别是15㎝、49㎝,则腰为=㎝.10.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12,BC=10,AD=5,则CD= .二.选择题(3分×6 = 18分) 1.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 ) (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一般梯形(D)直角梯形或等腰梯形2.在四边形ABCD中,AD∥BC,AC=BD,则四边形ABCD中( ) (A)平行四边形(B)等腰梯形(C)矩形(D)等腰梯形或矩形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凡是梯形对角线都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C)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D)只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24㎝,上、下底的比为1:3,则梯形的上、下底之差是( ) (A)24㎝(B)12㎝(C)36㎝(D)48㎝ 5.已知梯形的两个对角分别是78°和12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 (A)78°或120°(B)102°或60°(C)120°或78°(D)60°或120° 6.下列关于等腰梯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底相等(B)同底上的两底角互补 (C)每两个角相等(D)对角线交点在对称轴上 三.解答题(6分×6 + 8分×2 = 52分) 1.在梯形ABCD中,AB∥CD,∠D=2∠B,AD与CD的长度分别为a和b. (1)求AB的长.(2)若AD⊥AB于点A,求梯形的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