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安全气囊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三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汽车安全气囊论文

毕团业队专业从论文事论文写与论文发豆丁表服论文务,擅长论文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本

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论文理论分析等。

专科本百科论名文3毕业0论文0起,具体价格咨豆询伍老师QQ: 3文0论文0 4论文0论文9论文8论文3论文

参考论文题目: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研究与微型轿车的设计开发

【论文主要内容】:

汽车,作为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外观造型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汽车造型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CAX(CAD/CAM/CAE等)技术、虚拟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是将汽车新产品开发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汽车的新产品开发是汽车工业的核心和难点,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而新产品开发中的汽车造型设计更是难点中的难点。本文系统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重要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对汽车造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了传统造型设计流程的特点,认为其具有设计周期长,工作量大,精度差等不足,满足不了现代汽车开发

的要求,还分析了现在应用的设计软件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分析,提出了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进行了数字信息化技术平台的研究。另外,本文结合微型轿车造型设计开发的具体流程,对数字化造型设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

特别针对Alias及Showcase等3D软件的使用进行了深入探讨。Alias和的讲解,

Showcase不同于其它三维软件,Alias具有模拟二维和三维素描设计,三维动态形态建模,照片真实感交互式可视化等特性,而Showcase则能够提供高品质的照片真实感交互式可视化。这些3D软件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快速、方便地对模型形态进行修改并实时看到其渲染效果图。设计者可以在一个完整流程中创建、修改和再现自己的创意,集中精力在产品造型设计构思上而不是在设计工具上。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和数字信息化造型设计方法作了

说明,具体阐述了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同时也介绍了数字信

息化技术平台的构成。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微型轿车的车型设计为案例,进行方法的

分析和说明。

【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第1章

1.1 引言

1.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1.2.1 传统汽车造型设计方法

1.2.2 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特点和技术手段

2.1 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特点

2.2 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技术手段

2.2.1 CAX技术

2.2.2 VR虚拟现实技术

2.2.3 CNC加工与快速成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基于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汽车设计流程

3.1 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分析

3.1.1 汽车造型设计流程概述

3.1.2 目前汽车造型设计流程中的存在问题

3.2 基于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的汽车设计流程

3.2.1 创意设计

3.2.2 初期数模的重要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基于Alias Studio Tools软件的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技术平台4.1 Alias Studio Tools软件

4.2 基于Alias Studio Tools软件的数字信息化汽车造型设计技术平台4.3 本章小结

第5章某款微型轿车的设计开发案例

5.1 市场分析及定位

5.2 Concept概念阶段

5.3 设计阶段

5.3.1 创意设计

5.3.1.1 草图设计

5.3.1.2 效果图设计

5.3.2 初期数模

5.3.3 附件数模

5.3.4 初期评审

5.3.5 整车1:1油泥模型修正及中期评审5.4 工程阶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