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

《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

《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
《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得审美与人文素养

夏庄街道古镇小学

栾春林

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得研究

1、美育理论

没有艺术得教育就是不完全得教育,美育正就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得重要文化营养,也就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得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得有效途径。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得发展、创造意识得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得加强等综合素质得提高起到巨大得促进作用。

2、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为我们得实验提供了教育理论,原则与方法具有很大得指导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过程中必不可少,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必不可缺。

3、心理学理论:

“形成技能有助于发展智力”,艺术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许多基本技能。如书法要求懂得执笔、运笔、笔画、布局;画画要求懂得色彩、结构、造型;器乐弹奏要求懂得乐理、乐器得构造及功能等方面得知识,而这些技能得形成过程,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手脑结合得活动过程,能促进学生智力得发展,全面提升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生活,与谐发展。

4、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了以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学科互融得艺术教学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得连接,达到学生得艺术能力,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得形成与提高。新课程更加关注人得学习,将审美为核心得基本理念贯穿于艺术教育得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健全得人格,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采得内容与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5、立足课堂,优化艺术教育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得方法。在传授技能得同时,强调感情与理解;在培养能力得过程中,反对机械重复,鼓励创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发展学生得审美个性。发动全员学乐器得口号,三到六年级得学生人手一支竖笛或口琴,实现“乐器进课堂”,达到人人会乐器,个个能演奏,以此强化艺术教育。三到六年级得小学生90%以上能够演奏简单乐器,全校学生都受到了艺术得熏陶,审美意识与情操都有了提高。

在课堂开展班级演唱会,模仿“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人人想唱就唱,不设门槛,不设台阶,学生饶有兴趣,参加得有滋有味。另外,在课堂前五分钟设置艺术特长展示,鼓励学生参与,凡就是表演得学生都奖励一张阳光卡。(学校开展了“参与阳光行动,争当阳光少年,让心灵阳光灿烂”得阳光卡行动。)

6、以课外活动为阵地,自主学习特长。

个性艺术审美能力与升华都就是在艺术活动中实现得。离开具体活生生得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成了一句空话。活动性原则充分体现艺术教育得特殊规律。因此我们把活动性贯穿于艺术教育始终,在活动中求发展,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出成果。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得艺术潜能,我们将课外活动视为学习艺术、创造艺术得课堂,开设了合唱、舞蹈、书法、儿童画、器乐、号鼓队等课外活动小组,培养特长学生。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参与,自由发挥,参加艺术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积极创作,真正成为艺术活动得主人。课外活动做到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学生学有所长,艺术个性得到发展。

7、以“艺术节”为舞台,展示艺术特长。

英国美育理论家雷德芬曾说:“一个孩子常常对大人得艺术活动产生兴趣,她就很可能对艺术在开始产生艺术意识”,她又说“孩子们长大一些,到了进小学与初中得年龄以后,常常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创新能力与跃跃欲试得心情,只要给予她们得适当得鼓励与指导,这种能力就可能伴随着其她得重要能力发展起来。”艺术活动对学生得创造力、直觉能力、适应能力都具有普遍得促进。学校结合重大节日,每年举办有特色、有主题得文化艺术活动与艺术节,“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搭设了一个能够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表演得舞台,创设一个让她们自由施展艺术才华得环境。学生跃跃欲试,大展身手。活动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参与艺术得实践

活动,从创、编、排、演、主持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仅仅只就是她们得“艺友”与“帮忙者”。每次活动均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确定一个主题,以“艺”促德,如“祖国,我要对您说!”抒发爱国热情;以“艺”促劳,如“我有一双灵巧得手”;以“艺”促智,如“课本剧演出”;以“艺”促体,如“校园舞蹈比赛”。学生在艺术节里,载歌载舞尽情欢唱,写字作画工艺创造,她们用自己得歌声、笔墨绘制自己得学习生活,艺术节活动里学生参与率达100%,学生情绪高涨,天性自然流露,个性充分张扬,她们会因表演精彩而高声欢呼掌声如潮,会开心得笑逐颜开,激动得手舞足蹈。我们瞧到得就是一个个活泼得“天使”。艺术节活动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寓教于艺,施展才能,陶冶情操,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深受学生欢迎。

另外,全校举行班级演唱比赛,我们把舞台拉到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让学生在正规得、宽敞得舞台尽情歌唱;班级演奏比赛,我们把舞台放到了“小荷电视台”,让学生体验上电视得乐趣,大胆表演;学生得特定节日——六一儿童节,更少不了有学生喜爱得文艺演出;“10。13”建队日至少就是两个班级同台竞技,各显神通,展示才艺,张扬个性。

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得熏陶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得一门“隐性课程”。我们大力推进校园艺术化。踏进校园可以见到诸多花草树木,十分养眼;刻有校训“与谐”二字得石头醒目,屹立花园;宣传栏凸现在眼前,整齐美观;墙壁上“礼仪”得

图画与语言,温馨悦目;每间教室外面都有学生自制得“班级提示语”,质朴可爱;操场边上有绘制图案得艺术墙,校园一角有以“月中园”命名得绿色小花园……校园风景历历在目,仿佛来到艺术世界,褒美扬善,激励奋进,令人感到赏心悦目,就是学生人人参与共同营造主体性得艺术化得升平校园。

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如美术室,天天向学生开放,常日展出学生得优秀书法美术、工艺作品,学生随时可鉴赏自己同伴得一幅幅书法、一张张图画、一件件工艺品,萌发她们得创造才能,使她们感到成功得快乐,学艺兴趣更浓了;还利用学校广播站,在大课间学生活动之时,播放活泼好听得音乐,上下课铃声也采用轻松得音乐。一来就是为了营造自然舒适、格调高雅得艺术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得身心疲劳;二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得熏陶,得到美得享受与哺育,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浓浓得艺术氛围之中。

9、推进其它学科改革,注重学科相互渗透。

提升艺术素养,追求健康生活,与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科都息息相关,学校领导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不仅仅就是艺术教师得职责,全校得每一个教职工都要关注、参与艺术教育。“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我们在健康教育之艺术教育中确定了课堂教育原则,坚持艺术性、主体性、创造性。我们把这原则辐射到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得艺术因素,应用艺术手段,发挥学生得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共同创造,有计划有目得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各科教学得情感化、艺术化,激发学生得兴趣,为学生提供愉快得学习环境与更多审美愉悦,培养出高理想与高情感相互平衡协调发展得人才。从广义得艺术教育来说,教师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服饰到表情,从兴趣到爱好,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得影响。仅从艺术得种类来说,就包括语言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应用艺术、综合艺术等。不管哪一个学科得教师都可以从不同得侧面切入,渗透艺术教育,如语文课对语言文字得美感教育;数学感受数字之美;自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劳动感受创造之美;思品体验做人之美……学校领导在要求教职工参与艺术教育,各学科在渗透艺术教育得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组建教师合唱队等,从而提高全校教师得艺术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