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的经验总结(最新)

心得体会: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的经验总结(最新)

心得体会: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的经验总结(最新)
心得体会: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的经验总结(最新)

心得体会:国外乡村发展政策的经验总结(最新)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关注三农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许多国家都曾遇到过乡村发展停滞的情况,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制度保障、发展特色产业,各国逐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如日本“一村一品”、韩国“新村运动”、德国“村庄更新”、荷兰“农地整理”等。

尽管国外和我国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农业发展的自然基底和现状水平也大不一样,但是基于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能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一、法国“领土整治”推动乡村发展

法国的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发展“一体化农业”,另一方面是开展“领土整治”。“一体化农业”即将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资金技术支持,实现对农业的反哺。“领土整治”则是通过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实现

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农村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保护重点。在实施“领土整治”的过程中,法国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来指导城乡土地利用,优先保证各类绿地、开放空间、农场牧场、村庄建设用地及规模,以及农房高度边界和绿色边界,保持乡村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原始延续。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注重对乡村人文景观的保护,避免城市化引起的乡村衰落。

二、德国“村庄更新”强化乡村治理

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976年,德国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土地整理法》,试图保留村庄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上世纪90年代,德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村镇建设倾向于内向式发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扩张,在现有建设范围内寻找发展更新的潜力,更加注重生态保护。这时的“村庄更新”将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

总体来看,德国的“村庄更新”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采取的适应性调整。一方面,为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改变了失去功能的农业经济房屋的用途,重新调整了剩余建筑物的形状、规模、开发状态和建筑物现状。另一方

面,为适应农村社会和人口发展状况,对农村基础设施作出相应调整,减少没有经济收益的土地利用,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

三、荷兰“农地整理”重塑乡村景观

20世纪以来,荷兰乡村地区的规划主要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两种具体形式开展。土地整理是指通过交换农户间土地、减少碎片化农田、修建道路、优化土壤和水质,创造更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一种结构性的农业优化措施。而土地开发除了关注农业生产功能以外,还注重自然保护、景观发展、户外娱乐等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乡村发展手段。荷兰颁布的第三《土地整理法》,明确规定了允许预留出5%的土地服务于除了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目的,如自然保护、休闲娱乐、村庄改造、改善景观等。乡村景观规划自此在荷兰获得法律地位。

四、日本“一村一品”振兴乡村经济

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该运动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独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