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发表时间:2014-07-09T11:18:43.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4月总第150期供稿作者:徐大鹏[导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接触社会、逐步走向社会的启蒙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当作一个专门课题。

徐大鹏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寺口中学26531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接触社会、逐步走向社会的启蒙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当作一个专门课题。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有效方法。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

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不是简单的“画画儿”,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形象思维,培养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为目的。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美的认识

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种偏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不能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吸引人的金苹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美。拥有美,能赢得他人的欣赏,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勇气。中学生是一个青春的群体,一个学习的群体,中学生的美来自哪里?

首先,中学生的美来自干净与整洁。衣着是人的一部分,让它沾满污迹,布满皱褶,甚至伤痕累累,一脱下鞋子就臭气熏天,其实就是贬低自己的形象。所以善待衣物,勤洗衣服,保持穿戴的干净与整洁,才能赢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同,才能获得别人的亲近和好感,才能保持形象美。

其次,中学生的美来自大方得体。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修养的体现。一个人大方得体的打扮,是与其身份、职业、场合相符合的。明星们化装打扮,另类时尚,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所决定的,他们需要通过标新立异引起媒体和追星族的注意;而我们的舞台是校园,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我们的角色是中学生,成人化的、另类的打扮只能显示你的庸俗,有时甚至是低俗、恶俗。单纯地模仿明星,女生染发烫发,男生留长发、动漫头甚至戴首饰,是一种颓废的表现,不符合中学生的身份,与中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相违背。中学生热情奔放,追求是尚,张扬个性,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追求时尚的潮流中,如果迷失了自我,就会成为时尚的奴隶与传播时尚的机器。所以中学生必须树立自己的审美观,以大方得体为标准,塑造一份天然的美、青春的美。

第三,中学生的美来自内涵与修养的烘托。美应该由内而外。内在美是最重要的。歌德曾说过:“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缺乏内涵,美将苍白无力;没有修养,美将黯然失色;少了底蕴,美是短暂的;丢掉气质,美是单薄的。所以中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识与品德描绘出人性的美,这样的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伴随一生的美。

第四,中学生的美来自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来自强烈的进取心和使命感。晨曦下,你捧着书本认真朗读时,你是美的;国旗升起,肃立高声唱国歌时,你是美的;路上随手捡起纸屑、扶起倒地的扫把时,你是美的;课堂上你面对教师的提问侃侃而谈、自习课上安静作业时,你是美的;当有人插队,你提醒他要排队时,你是美的;当你做错了事,勇于承认,向同学道歉的时候你是美的。美在于我们勤奋学习、服务他人的一点一滴的行动之中,我们的美是洋溢着书卷气的美,是青春之美,是健康之美,是清纯之美。

二、陶冶学生情感,在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中实施遵纪守法、自律自重方面的素质教育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两臂已断失,但那雕刻极其完美的形体仍使人感到它是完美无瑕的,女神的丰腴饱满的身体与端正、大方,具有古希腊妇女的典型容貌,使整个雕塑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这幅作品充分表明了古希腊作家的审美观念。另有《大卫》、《蒙娜丽莎》、《自由领导着人前进》、凡高的《自画像》等不朽的美术名作,都具有强烈的情感陶冶功能。通过鉴赏名作,使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得到了充分而协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健全的审美心理。

在培养学生心灵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的高尚情趣,培养学生在群体生活中相互尊重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我设计美的环境,创造美的氛围,追求和达到美的理想境界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让学生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过分重视语言,数理化等“主课”的死记硬背,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体育、生理、社会、劳动教育等“副课”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现代科技,推崇的是创造科技,现代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若没有充分的想象力。何来创造力?同样一幅作品,不同的学生根据作品的线条、色彩、形体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力,能在心里唤起用言词不能表达的不同的微妙感情。美术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线条、形体、色彩之美,而且能够通过有限的画面,形体的想象,进一步领悟到丰富的艺术内涵,大大增强想象力,直觉感悟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美的作品,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虽然审美教育内涵广博,但都离不开素质教育这个载体。只有通过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承载起审美教育的精神实质,美才能得以充分有效的展示和体现,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