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中心技术的研究综述

评价中心技术的研究综述

评价中心技术的研究综述
评价中心技术的研究综述

评价中心技术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评价中心技术从定义、其核心技术以及特点、实施步骤等方面做一梳理,并针对其优点、不足进行简单归纳,同时也介绍了其以后发展,以便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这一技术的作用及其意义。

关键词:评价中心;实施步骤;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评价中心技术的概念以及起源

评价中心源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用在军事目的。1948年春出版的《对人的评价》第一次使用了“评价中心”一词并详细介绍了评价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事上的发展与应用[1]。布奈博士和比哈莫博士是最早对评价中心进行工业应用研究的最著

名科学家。评价中心是伴随着企业选用人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而在西方社会产生和发展的[2]。

评价中心的定义是在第28届评价中心国际会议上给出的:评价中心是由对多次行为的标准化评估构成的,由许多受过训练的观察者运用技术手段,对被评价人主要从专门设计的模拟情景中表露出的行为做出判断,这些判断被提交到评委参加的会议上或经过统计方法加以分析整合,在为达成评分意见统一的讨论过程中,每位评委要全面地解释被考核人行为的原因,提交评分结果,讨论的结果是按照设计的以测度被考核人的维度/竞争能力或其它变量给被考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评价中心技术》

一、引述:人才测评知多少 1、什么是人才测评 2、人才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3、人才测评的主要工具 4、传统测评技术的工具 5、哪种测试方法最有效 二、评价中心概念与特点 1、理解评价中心 2、评价中心与传统测评技术的区别 三、评价中心技术的发展历程 1、军事领域的应用 2、工业领域的应用 3、美国贝尔的实践 四、评价中心技术的工作原理 1、情景因素 2、行为因素 3、S-T-R模式 五、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工具 1、情境模拟技术 (1)无领导小组讨论 (2)公文筐测验 (3)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

2、面试技术 (1)结构化与半结构化面试(2)情境面试 (3)行为面试 3、心理测验技术 (1)个性测验 (2)能力测验 (3)价值观、动机测验 (4)职业兴趣与倾向测验 六、评价中心技术的操作程序 1、明确测试目的 2、选择测试维度 3、选择测评方法 4、测试方案设计 5、施测过程控制 6、测评报告撰写 7、测试结果反馈 七、评价中心技术的应用 1、评价中心技术在选拔中的应用 2、评价中心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 3、评价中心技术在绩效管理中应用 4、评价中心技术在能力诊断中应用

八、考官的观察与行为记录 1、对考官的要求 2、观察与记录的内容 3、观察与记录技巧 九、测试数据分析与报告 1、面试数据分析 2、心理测验测试数据分析 3、情境模拟测试数据分析 4、测评数据整合分析 5、测评指标整合分析 6、被试者素质综合评价 7、测评报告结构与撰写技巧 十、评价中心测试结果反馈 1、测评结果反馈的要求 2、测评结果反馈前的准备 3、测评结果反馈的过程 4、测评结果反馈的注意事项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附带评语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权重得分 教的方面59 分 教学 目标 10分 1.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5 2.情知和行为目标结合和谐,可操作,能落实 3 3.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达标要求 2 教学 内容 6分 4.知识正确,容量适当,学生能接受 2 5.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和重点突破 2 6.以教材为例,训练学生能力,指导学法 2 教学 过程 8分 7.教学活动每一节流程结构合理,体现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心理协调,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4 8.结构流程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实践 2 9.教学节奏密度适当,时空分配合理 1 10.具有本学科课型特点 1 教学 手段 10分 11.教法注意提示认知规律和学法指导 4 12.情景创设恰当、有效 2 13.问题系列设计严谨,情知有机交融、和谐 3 14.教法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 1 教学 调控 效果 检测 8分 15.对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有效纠正,完成教学任务 2 16.精心安排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 2 17.以师之情唤生动情,师生和谐平等 2 18.给学生一定消化思考的余地,课业负担合理,轻负高效 2 教师素质 12分 19.教态大方自然,语言准确简炼;演示操作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工整、美观 5 20.运用直观教具、现代教学媒体等,使用正确熟练,合理优化 5 21.善于组织教学,能随机调整 2 教学特色5分22.在课堂结构创设学境、教法和媒体运用等方面有独特创举,效果显著 5 学的方面41 分参与 状态 15分 23.全员参与 第23项至27项 只能选择其中 一个分数等级 15 24.有个别学生不参与12 25.有10%左右的学生不参与10 26.有20%左右的学生不参与7 27.1/3以上的学生不参与 3 交往 6分 28.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 6 29.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5 思维 状态 12分 30.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5 31.问题与见解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5 32.能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展开创造 2 情绪 状态 8分 33.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2 34.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2 35.入境生情,意志得以锻炼 2 36.情感共鸣的表露自然、明显 2 综合 评价 评语

学情分析文献综述

对比式学情分析,提高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效益 成都高新新源学校谭琳王艳 摘要: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打破空间局限,实现异地同时同师授课。准确把握两个班的学情,是提高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效益的关键。对比式学情分析将学情看作一个流动的过程,重视学情的即时性,注重学情分析在“当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对比式学情分析,便于老师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 关键词:远程智慧联动学情分析 一、前言 “学习者的回归”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远程智慧联动课堂上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打破空间局限,实现异地同时同师授课,如何最大化这种远程智慧联动教学的效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准确分析把握近端与远端学生学情。近端学生一般是授课教师所执教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比较清楚,但对远端学生而言,授课教师与学生彼此都是陌生的状态,授课教师对学生学情很难有准确的把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分析学情呢?这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事实上,前人对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学情分析”很快就能搜索到多大5437条的相关研究成果。但当关键词改变为“远程教学学情分析”时,遗憾的是我们只搜到了0条结果。由此可见,远程智慧联动教学下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尚为一块处女地,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点。但同时,我们无经验可借鉴,研究难度可想而知。但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远程智慧联动课堂学情分析面对的都是学生,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所以,我们再次将关键词更换为“学情分析的方法”,这次我们搜索到582条,但可采纳者仍旧不多,我们精选了5篇进行学习。随后,我们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输入“学情分析”,查到相关文献142篇,我们精选了33篇进行学习,以期对我们的研究有所裨益。我们在谷歌镜像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输入“远程教学学情分析”“远程学情”“远端学情”查找的结果都为0,因此,对传统课堂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课堂

评价中心七大技术

第一节结构化面试的应对策略 结构化面试是当前面试实践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面试方法,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面试、竞争上岗等都把它作为一种主要方法。 一、把握结构化面试的特点 结构化面试,它指面试 前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 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面试方式。结构化 面试虽然也是通过考官与考生的谈话方式进行的,但从形式到内容上,它都突出了系统结构的特点,以确保这种面试方法更为有效、客观、公平、科学。结构化面试的一项主要要求是对报考相同职位的考生,应测试相同的面试题目。 结构化面试的系统结构性主要表现在: 1 考官的组成有结构 即考官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由5~9名考官依据选人岗位需要按专业、职务甚至年龄、性别以一定比例进行科学配置,其中有一名是主考官,一般由他负责向考生提问并把握整个面试的总过程。 2 测评的要素有结构 这不仅体现在测什么、用什么题目测试要根据测试前所做的工作分析来确定,并按一定的顺序及不同分值比重进行结构设计,同时还要在测评要素下面明确测评要点即观察要点,测评要点下面是测试题目,每个测试题目都有出题思路或答题参考要点以供考官评分时参考。 3 测评标准有结构 它突出地表现在要素评分的权重系数有结构,每一测评要素内的评分等级有结构(一般在评分表中分优、良、中、差四级),考生最后的面试成绩是经过科学方法统计处理的(即去掉众多考官要素评分中的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得出算术平均分,再根据权重合成总分);作为对考官评分科学性的估价及对考官打分公正性的监督,还可以设标准差一项,看每一位考官打分与标准分的离散度。 4 面试程度及时间安排有结构 结构化面试是严格遵循一定的程序(如考官、考场的选择、监督机制与计分程序的设立等)进行的,一般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在30分钟左右。 结构化面试具有内容确定、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从近年面试实践经验上看,其测评的效度、信度较高,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因此,结构化面试已经成为目前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 二、了解结构化面试的组织实施程序 结构化面试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面试测评方法,它的组织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建立考官、考务及监督队伍,命制试题,选择和布置面试考场,面试具体操作等四个环节。 结构化面试一般由5~9名考官组成,其中一名为主考官。在考官组成上,其性别、年龄、专业结构、职务应有适当的搭配。为了确保结构化面试的公正、公平,根据实际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9T09:49:54.49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作者:蔡珍[导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贡献蔡珍(西宁市劳动路小学青海西宁 810000)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54-02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贡献,而人类之所以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也成为各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核心。《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标准》中还就评价提出了7个具体方面的建议: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价;4、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主体 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6、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7、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关注的改革重点。不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学结果的判断,而且还要把它视为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的考查,不能等到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才给予考查,而是要在教学之前,教学之中,就密切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潜在状况和进行状态,并及时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进行判断,从而调整教学。 二、研究意义 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开始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地呈现并合理的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所区别。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基本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等内容。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评价,可包括德、智、体等方面,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有所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对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而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象则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虽然课堂教学评价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但其目的在于以“学”评“教”,而且,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是整个学生评价中的一部分。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定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仅有少数研究者给出了其确切的定义,强调针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陆建中等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节(或几节)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运用科学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孔凡哲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评价。 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客体教评价中,评价客体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依据评价主体是否参与课堂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评价者,包括教学行政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同行等;另一类是内部评价者,包括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及学生全体及个体。标准是衡量事物的一种准则或者规范,它是关于价值的陈述或判断语。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大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特征的标准:一类是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于20实际80年代,注重以教师的“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另一类是“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致形成于2001年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标准》以后,注重以学生的“学”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论教”和“以学论教”相结合的方式开始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五、我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数学教学论以及数学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大多数都有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专门论述,同时在数学教育实践领域还有更多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研究者开始出版相关的专著。如何认识和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己有研究成果,让数学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对己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总结、概括十分必要。总结起来,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 “评价”原意为评定货物的价值。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关于这一点己达成共识。如任子朝、孔凡哲、刘志军、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堂教学评价研制小组都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理念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人们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整体。另外,马云鹏、孔凡哲、张春莉教授还指出了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区别。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一般意义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仅有少数文献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出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基本上是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中,强调针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节(或几节)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等。孔凡哲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2、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基本理念

评价中心技术1-无领导小组讨论

评价中心技术1-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它通过一定数目的考生组成一组(6—9人),进行一小时左右时间的与工作有关问题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评价者来观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或者不给应试者指定特别的角色(不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只是给每个应试者指定一个彼此平等的角色(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但这两种类型都不指定谁是领导,也并不指定每个应试者应该坐在哪个位置,而是让所有受测者自行安排,自行组织,评价者只是通过安排应试者的讨论题目,观察每个应试者的表现,给应试者的各个要素评分,从而对应试者的能力、素质水平做出判断。 无领导小组讨论运用松散群体讨论形式,快速诱发人们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被评价者的个性特征,在员工选拔中效果明显。国外的研究证明,LGD在评价中心的使用频率为59%,而国内的一项研究证明其在研究中心的使用频率为85%。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将LGD列入测验的工具,该方法在企事业人才的选拨实践中广为流传。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 一、综述导言 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身处于班集体之中, 他们喜欢表扬, 需要鼓励, 渴望被肯定,他们希望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评价语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而, 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评价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 对学生的表现。应用适当、正确的评价来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 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营适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目前,国内已经有好多学者、专家研究过该课题,但是实践证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体制还是不够健全,因此,研究本课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小学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表明,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中,它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人文情操的陶冶是十分重要的。赵明仁、王嘉毅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特点以及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育评价应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上进行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给以一定的鼓励,评价也应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挖掘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目前,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过程性评价”概念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开展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关注教师教的过程,也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研究借鉴高凌飚对过程性评价的阐述,对二年级(水平一)立定跳远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体育教学过程性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小学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对象,教师教授《立定跳远》教材内容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相关的图书和期刊,全面了解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专家咨询法 通过咨询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去。 1.2.3问卷调查法 在教师教授完立定跳远的课后,分别向观摩教师和参与学生现场发放《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向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 2.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主体视角中得到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和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1.2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主要对学生学习态度、体能、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_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研究_孙洪涛_郑勤华_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 ———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研究 孙洪涛1,郑勤华2,陈耀华2,陈 丽2 (1.中央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部,北京 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 要]课程是在线学习的载体。课程评价是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在线学习的迅速发展, 课程评价从内容到手段上都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学习分析的发展为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首先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学习分析构建了课程评价的模型,从媒体技术、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联通度五个维度对在线学习课程进行评价。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课程评价的学习分析工具,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际验证。最后,分析了基于学习分析的课程评价的特征和趋势。本研究为课程综合测评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学习分析技术在课程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学习分析;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C-SERI ;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孙洪涛(1977—),男,山东青岛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学习分析、教育信息化规划等方面研究。 E-mail :sun_htao@https://www.doczj.com/doc/d42439380.html, 。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分析与可视化工具研发(项目编号:SKZZB2015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一、引言 课程是远程教学的载体[1],承载着远程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对于课程的评价是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远程教育领域中,课程内涵丰富,并且在不断发展之中。课程从其本源意义上包含着学科教学科目和教学进程两个层面。《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课程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将课程定义为课业及其进程,并列举了三种对课程的常见理解: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或体验。 [2] 教育行业标准中《在线课程建设》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线课程是在网络环境下组织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线课程由在线学习 平台承载和运行。在线课程包括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有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记录的交互信息和对课程的教学分析。 [3] 国家开放大学将课程界定为实现专业培养 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一门课程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科目。[4]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发布的《什么是课程》研究报告中指出,课程具有广泛的内涵,课程的概念在高等教育周期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课程是与一系列确定的学习结果相关的学习参与。[5]这个定义从课程的目的出发,强调了课程的参与过程。可见课程并非仅仅是科目与资源的集合,而更为强调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以上定义可见,课程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定义将课程界定为学科,由一系列课程构成科目体系;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具体课程,包含着课程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心得体会 第1篇:课堂教学评价三、关注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 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 四、关注教师对学 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 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 的。 篇2: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学习课堂教学评价 心得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 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 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

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 一、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 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 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 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 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 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 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 差距。 二、多元化 传统考试方法的教 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 2010-12-15 13:31 前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只是研究的焦点不同而已,从文献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没有专门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到了70年代,便有了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提法,但研究谈不上深入。到8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现在国已非常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轨迹及内容特点,现将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综述。 主体:国内课堂教学有效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及自己的思考 1、倡导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阶段 1978年11月10日,《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不《大家来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评论。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法慢慢多了起来。 原因分析:其一、对当时教学质量不满意10的整顿和重建,学校课程与教学秩序已经建立,人们有精力来关注教学的内部机制和效果。其二、学校育人走向极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三,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问题。 直到九十年代,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法才占据主流,发表不少的研究成果,这时的一个特征就是研究开始深化。探索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途径,还对影响的效果的因素作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这阶段研究以文献和经验分析为主,实验为辅,做实证研究的并不多。 2、翻介国外相关研究成果阶段

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直在努力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就是介绍和翻译西方理论。最早介绍国外教学策略的是西南师大的王维诚、刘克兰教授等,他们翻译了美国学者保罗D 埃金(Eggen1979)所著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信息处理模式》,该书对国内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范式。 较系统地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是华东师大皮连生教授翻译的加涅的两本学习论和教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这两本书的特色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教学,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更系统地对国外有效性教学研究作详细综述性介绍的是高文教授,由也主编的《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一书用很大的篇幅分专题对英美有效教学研究作发性介绍 研究方法:借鉴式的科研途径,一方面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经验,加快了本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程;另一方面说明了国内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在逐步的重视和开发。 3、研究和开发教学策略阶段 教育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成果极大地影响了教学领域,国内学者对学习的关注引起了对教学策略的重视。 在教学策略研究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的李芒教授研究较为深入,他认为教学策略模式是一个纳,“纲举才能目张”(李芒,2002)他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试图改变老师教学的无序状态。另外,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注教学策略研究发现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其一、研究大都流于表层,忽视教学策略在教学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其二,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缺乏对学生的考虑。 陈心五在其所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认为教师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因为这些教师还没有掌握某些教学策略。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在重视策略开发的同时,还注意回答策略到底是什么,教学策略对有效教学来说作用如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 简介 评价中心是一种包含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测评系统。一般而言,它总是针对特定的岗位来设计、实施相应的测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工作分析作业,在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务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事先创设一系列与工作高度相关的模拟情景,然后将被试纳入到该模拟情景中,要求其完成该情景下多种典型的管理工作,如主持会议、处理公文、商务谈判、处理突发事件等。在被试按照情景角色要求处理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试按照各种方法或技术的要求,观察和分析被试在模拟的各种情境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测量和评价被试的能力、性格等素质特征。 评价中心测评法的特点 1.针对性 评介中心测评法模拟特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在特定的工作情景和压力下实施测评。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必备能力,设计不同的模拟情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高分低能”倾向。 2.全面性 评价中心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多种测评技术与手段综合运用,评价中心在管理人员选拔基本流程中的位置 不仅能很好地反映被试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测评其他方面的各种能力和素质。3.可靠性 测评中心由多个主试小组成员分别对被试人给予评价,减少了因被试人水平发挥不正常或个别主试人评价偏差而导致的测评结果失真。每项测验后,请被试人说明测验时的想法以及处理问题的理由。在此基础上,主试人进一步评定被试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使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4.动态性 将被试人置于动态的模拟工作情景中,模拟实际管理工作中瞬息万变的情况,不断对被试人发出各种随机变化的信息,要求被试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情景压力下作出决策,在动态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5.预测性 评价中心具有识才于未显之时的功能,模拟的工作环境为尚未进入这一层次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发挥其才能与潜力的机会,对于测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测评中心集测评与培训功能于一体,为准确预测被试人的发展前途,并有重点地进行培养训练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评价中心采用的方法

学习分析技术综述研究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学习分析技术综述研究 学生姓名:陈晓霞 学号:20100604002 系部:信息工程技术系 专业:教育技术学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张宗虎 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10 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膨胀、数据大爆发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让我们深陷其中,对着海量的信息、数据我们无从下手。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教育领域已经部署了众多的学习管理系统,在这些软件系统中存储着海量的学习者信息及学习过程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改进教学系统、提升学习效果的信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何运用这些数据,使这些数据转换成有效信息、知识,并为教学决策、学习优化服务,也备受教育工作者以及学习者们的关注。学习分析技术有助于发挥学习过程中数据的价值,使数据成为审慎决策、优化学习的重要依据。 学习分析是一类运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优化学习效果的教学技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在线学习方式的普及,学习分析已经开始被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解学习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辨析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基本内涵,讨论了其组成要素和应用模型,探索了其技术来源、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学习分析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关键词:学习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学习管理系统

Research of Learning Analytics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update, we live in an information expansion , the era of data explosion of big data era has let us get stuck , facing the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data, we can not star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deployed a large number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information stored learners and learning process vast amounts of data in the software system,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dig out from these data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attraction ; how to use these data to make these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 knowledge and decision-making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ptimization services, but also educators and learners much attention . Learning to play a value analysis technology helps the learning process data so that the data become prudent decision-making , and optimiz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learning. Learn to analyze a class of applying advanced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nalytical tools to predict learning outcomes , the diagnosis of learning problems , optimize learning teaching techniqu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 the learning analysis has begun to be used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learn , study literature analysis using Discrimination learning the basic content analysis techniques , discusse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explore the sources of their technical ,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nalysis tools , in-depth analysis a case study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at home and abroad . Key words:learning analyt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熊熊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促进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1)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不断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意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2)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和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3)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4)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开展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6)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二、传统课程教学评价的几个误区 1、评价功能的甄别化 在传统的评价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优秀,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属一般。为此,甄别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考试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是失败者。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但事实上,不管是教师还是整个社会,在对人做出评价的时候,仍然带有根深蒂固的甄别观,可以说,甄别观不仅仅是一种评价观念,更是一种深层的社会文化。 2、评价目的的功利化 (1)评价是为了考核教师 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课堂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