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思政普本张唯1240220017

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首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的教授哈默尔在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标志着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他们在描述核心竞争力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形”理论。他们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企业的最终产品是果实,最终服务是叶子,树枝是结合产品与服务的战略业务单位,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而为整棵树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一般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一、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之处的表现

首先,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力来看。在中国证券市场,至今具备较强可持续发展力的上市公司并不多。据中诚信公司统计,1997年底之前上市的745家上市公司中,1995年至2000年6年中平均净资产收益在30%以上的只有19家,占745家上市公司的2.55%;收益率在20%—30%的只有93家,站12.48%;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5%以下的却有497家占66.7%。对平均净资产低于20%的上市公司进行具体分析,表明:这些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很不稳定,而且基本呈下降趋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波动较大且增长缓慢,净利润增长率逐年下降,经营业绩排名持续在前列的上市公司较少。这表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还不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从中国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来看。目前中国企业技术能力薄弱,投入不足。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8年平均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1.28%,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5.5%—10%,电信、医药等行业甚至达到20%—30%。

技术开发投入少,资金使用分散,造成我国多数行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甚至依赖从国外引进。

再次,从中国企业组织化程度来看。目前中国企业普遍自成体系,专业化协作水平低,盲目多元化。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以石化行业为例,2008年世界上最大炼油厂的平均规模为532 万吨,国外炼油厂一般都进入千万吨级的规模;而我国220个炼油厂中,百万吨级以上的炼油厂只有50多家,千万吨级的才刚刚诞生不久。核心产业过度分散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主业装置远离经济规模,成本居高难下,资金、资源浪费严重。

还有,从中国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营利能力低下,缺乏效率。

2001年至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资产净收益率为-6.2%。整体上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在世界主要工业化企业资本结构中企业负债率一般保持在45%—60%,大型上市公司负债率则更低。一般认为,企业适度负债率不宜超过50%。我国国有企业债台高筑,这直接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与经济效率低下。

以上表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不容乐观,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阻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普遍。1.“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企业缺乏效率2.“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制约了企业自由竞争的成长,使企业害上“软骨病”。3.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金融活力

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育形成极大障碍和约束。

然后,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水平不高。1.众多中国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认识和深层思考。2.一些企业盲目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急于把企业规模做大。造成原有资金技术、人力、品牌、市场网络等发面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或是极大浪费。3.众多企业存在技术战略与企业发展的脱节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生产制造成本高以及创新扩散困难等问题。4.企业缺乏信息化发展战略,不能及时捕捉市场竞争环境的微妙变化并作出敏捷反应。

再次是企业内部未形成创新机制。.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2.由于受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企业经营者墨守成规排斥创新。3.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率低,甚至抵触。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而及时建立起创新机制,从而使企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弱化,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最后,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与积累,以高素质人才资本为基础。据统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各级领导中具有大专水平程度以上的只占12%,具有技术职称的只占13%,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占0.14%。企业人才的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

三、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确立企业发展战略意图。企业发现和建立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资源实力和创新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同行的差异性,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优势,并建构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能力。

2.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对现有产品不断改进和对新产品的开发。改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和过程。另一方面,要实现管理创新。它包括建立起一套解决问题规范的制度管理创新;形成独特文化的文管理创新;建立激励等机制的机制创新以及质量管理创新等。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增强企业活力。

3.潜心抓核心竞争力,要以主业为主。潜心抓主业,将经营业务的关键性活动培养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并不意味着只专注于主导产品的成本控制、技术改造等内容上,更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比如长虹和海尔同属于电器销售,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五星级销售和服务体系,而长虹则是他的低成本和规模优势。所以各有各的用户市场。

4.通过相关联多元化的经营也可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经营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企业经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这都会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的可能性。

5.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链接。首先,要创造独特的企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不仅包括如何创造价值降低成本等因素,还包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其次,要合理设计供应链。还要培育忠诚的顾客链,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对本公司产品从名牌认知到价格认同的顾客群体,才能使公司产销两旺。这种顾客链越多,忠诚度越高,核心竞争力就越能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