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标准化施工工艺一、前言新建铁路一次复线线上设计时速为160 公里/ 小时,线下预留200 公里/ 小时条件。
基床表层列为路基工程中的重要结构,目的在于提高承载能力和改善加强基床表层的工作条件,避免产生基床病害,设计为填筑级配碎石处理,确保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保证其能够抵抗住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
一般路基基床表层厚0.6m ,个别路基地段,基床底层顶端铺设不透水土工膜一层,其上为0.1m 厚中粗砂垫层,剩余0.5m 填筑级配碎石。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压实指标为:地基系数K30 > 190Mpa/m ,孔隙率n v 18 %,为了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基床表层满足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根据《新建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之2.4.1 条规定,在大面积施工前,要选定试验段进行级配碎石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然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实施。
二、工艺试验目的1 、通过工艺试验验证路堤路肩与级配碎石填筑的工艺顺序是否合理。
计划先填筑级配碎石,填筑半宽为路基设计顶面半宽-0.2m(路肩墙设计宽度为0.5m ),边坡1 : 1,然后清除路肩处级配碎石,最后砌筑路肩墙。
2 、确定采用碾压设备是否合理,其性能、规格是否满足要求,级配碎石工艺试验采用20t 振动压路机碾压3、确定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顺序(直线段从边向中间碾压,曲线段由曲线内侧向外侧碾压)及碾压遍数。
4、确定合理的级配碎石配合比,特别是石粉的掺量。
级配碎石工艺试验配合比初步确定为:30-20 : 20-10 : 10-5 :石粉=20 : 20 : 25 :35,石粉中细颗粒的塑性指数必须严格控制在6以下,确保级碎石的稳定性,达到减少路基沉降的目的。
5、确定合理的含水量。
含水量是否合适是影响压实性能的重要因素,施工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3%〜+2%范围以内,但由于正处于雨季,原材料含水量变化很大,需现场通过试验确定实际含水量,及时合理的调整配合比中水的用量。
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方案路基基床表层因当地缺乏适宜的材料,采用基床表层填筑0.2m 厚中粗砂,中间夹铺一层不透水的两布一膜土工布,土工布以上砂垫层厚0.15m ,以下厚0.05m 。
本标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中粗砂垫层766m 3,铺设土工布2580m 2。
1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流程见图。
2施工工序施工准备:验收基床底层区段。
测量中心线和水平高程,检查底层各部位尺寸,核查压实密度,检查路拱成形、平整度。
对局部不合格的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基床底层标准。
修筑试验段:大面积施工中粗砂垫层前选取100-150m 作试验段,对计划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混合料配比铺筑试验段。
通过试验,测定料仓开度与流量的关系,摊铺的合理速度,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方法与压实遍数,松铺系数,合理的作业区段。
抽样检测混合料的级配、地基系数和孔隙率。
填筑、整平、摊铺:基床表层填筑采用全宽填筑,虚铺时,自卸汽车根据车容量准确测算堆土间距并严格按设计划出的卸土方格卸土,以保证填层厚度均匀、达标。
使用推土机初平,并应用水平仪控制填筑的虚铺厚度。
使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按设计做出路拱,由人工或小机具配合平地机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进行调整。
碾压:碾压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曲线地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以便于形成支承边。
碾压时沿纵向重叠40cm ,横向接缝搭接不小于2m 。
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变速要平稳,避免速度过高或过低,并不在新铺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和突然刹车。
碾压时应保持压路机滚轮湿润,以免沾附中粗砂,可适当喷水。
压实质量检测:为快速、准确检测压实质量,采用K30检测车和灌水法检测。
每层每100米K30荷载仪检测2个点,灌水法检测1个点。
下承层验收 测量放样检验下承层面修整中粗砂及土工布备制自卸车运输卸料方格堆放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重型机械碾压转入下一施工段备料运输整平碾压 检测修整完善K30检测试验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两布一膜土工布铺设:两布一膜土工布采用长丝布材,为减少施工接缝,两布一膜土工布幅宽采用大于5m的布材。
目录1、编制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路基总体状况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试验段旳选择及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验段旳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验段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试验段试验旳目旳和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试验段试验旳目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试验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试验段旳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现场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一、适用范围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四标段(XXTJIV)第六单元全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包括路堑地段基床换填施工。
二、施工准备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备料充足。
2.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分别堆放。
3.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
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4.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三、施工工艺1.填料的选择①级配碎石A.颗粒的粒径、级配符合“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中规定,且0.5mm以下的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66%。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B.在粒径大于22.4㎜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50%;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于0.5%。
C.与下部填土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②级配砂砾石A.级配砂砾石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中规定。
B.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
C.与下部填土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D.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
基床表层填筑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2适用范围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必须严格控制以下细集料的含量要求。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1)粒径大于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粒径大于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粒径小于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不得含有黏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施工方法及工艺4.2.1施工方法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
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铁路路基工程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法要点⑴施工准备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和储料设备,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
⑵验收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⑶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按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⑷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和设备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和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
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场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和需要各种级配的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⑸运输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
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
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运料汽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⑹摊铺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必须用摊铺机摊铺。
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
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及拌和场的拌和能力配置运输车辆,使摊铺机的摊铺作业能够不间断的连续进行。
⑺碾压级配碎石碾压时的含水量控制在由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实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基床表层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1新建铁路邯郸(邢台)至黄骅港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通用图.设计交底.补充通知.问题澄清。
1.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1.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1.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1.6国家.铁道部.建设部.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其他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1.7现场调查资料及我单位多年积累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
1.8质量控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执行。
2、编制原则2.1坚持“总体布局、全面开工,分段突击、快速推进,均衡生产、确保重点”的原则。
2.2运用平行、交叉、流水等科学手段组织施工,工期安排遵循“合理可行、留有余地”的原则。
2.3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先行”的原则,关键特殊工序遵循先试验、后实施,做到安全可靠。
2.4遵循“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不扰民,不污染环境。
2.5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省道及县道正常运营干扰,确保施工期间行车安全。
二、使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内路基基床表层,即0.1m厚中粗砂和0.5m厚A组料。
三、填料要求(1)填料应选用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要求。
(2) 中、粗砂填料标准:中砂(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应采用细粒含量小于5%的级配良好的中砂;粗砂(粒径大于0.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应采用细粒含量小于5%的级配良好的粗砂,细粒含量是指(d≤0.075mm)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3)采用粒径不大于15cm的A组填料(天然砂卵石)、级配砂砾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不大于28%)和塑性指数(不大于6)。
(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确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方可用于大面积填筑。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的选定及施工工艺摘要:本文针对公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的选定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基床砂石的筛选、级配设计、配合比的确定和施工工艺的优化,提高了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为公路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路基基床;碎石配合比;级配设计;施工工艺一、引言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基基床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是路基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研究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配合比选定及施工工艺优化,对于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床砂石的筛选基床砂石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质量。
因此,在选用基床砂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砂石应来自于优质矿山,具有坚硬、耐磨、抗压等优良性能。
2、砂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粒径分布、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
3、砂石应进行筛选,去除太细或太粗的颗粒,以保证级配合理。
三、级配设计级配是指砂石颗粒的粒径分布,它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的重要依据。
合理的级配设计可以保证碎石颗粒之间的填充程度和相互锁结,增强了碎石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级配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基床砂石的粒径分布和含水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级配设计。
2、在选择级配时,应考虑石子的大小、形状、表面状态等因素,以保证石子之间的填充程度和相互锁结。
3、在级配设计中,应考虑碎石层的厚度、所处位置、所受荷载等因素,以保证碎石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四、配合比的确定配合比是指不同砂石颗粒按照一定比例拌合的过程。
在确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基床砂石的级配、含水率、石子大小、形状等因素,以保证碎石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配合比的确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基床砂石的级配和含水率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在确定配合比时,应考虑碎石层的厚度、所处位置、所受荷载等因素,以保证碎石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时速200公里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技术为确保时速200公里铁路运行的平顺性、稳定性,路基表层及过渡段设计采用了级配碎石填料结构,以控制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增强路基刚度形变的均匀性。
在级配碎石填筑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确定的填料标准及双指标控制进行施工;应当按照填料生产工厂化、施工作业程序化、填筑方式机械化、检测试验科学化的模式、通过试验段制定出完整的施工工艺施工。
①填料的生产和选用a)级配碎石的组成。
路基表层级配碎石一般是指选用3-4种碎石集料(如10-31.5m、10-20mm、5-10mm石粉等),按一下比例搅拌而成的混合料(每一种集料都有一的筛分成分),通过颗料间的磨擦作用、嵌锁作用和粘结作用),经过碾压达到压实板结的目的。
也有使用未经筛分分级的“通料”,在筛分分析后掺入,补充所缺集料成分,完成最初级配。
b)级配碎石集料的标准。
其材料粒径、级配及品质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的有关要求。
主要性能指标:除满足筛分要求外,仍应满足以下条件。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衫矶摩耗≤5%。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硫酸熔液侵泡损失率≤12%。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液限≤25%,塑性指数<6%。
粘土用其它杂质含量≤0.5%(过渡段表层下为≤2%)。
辅助指标最大颗粒直径≤40mm。
细长扁平颗料含量≤20%。
0.5mm以下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的筛分含量<66%。
c)集料的生产和试验生产石料的轧制机械,应优先选用环锤式轧石机,因为锷板式轧石机,生产的碎石针,叶状较多,级配不稳定。
石厂应按TB/T2897标准规定,进行型式试验和生产检验,特别是对集料的筛分和粘土团含量指标应按周检测。
施工单位对进厂料按每2000m3抽样检查一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
另外在施工中要加强对集料质料及级配情况进行目测检查,并记入工程日志。
标段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标准编号:编制:审核:批准:项目部方案修改记录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标准1、试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项目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
2、编制依据2.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3《新建##铁路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3、施工准备3.1内业技术准备路基试验段施工之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技术、试验人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需求计划、试验步骤、检测方法、相关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3.2外业技术准备(1)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
为满足路基试验段施工需要,选配性能状况好、满足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
为满足检测要求,中心试验室配备了各种计量设备、力学试验设备、K30、Evd、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检测设备。
(2)确定料源。
本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选用A组填料。
项目部应对沿线路基填料进行调查,进行试验比对分析。
从填料的质量、运输道路以及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符合要求的取土场。
经对选定的取土场土源进行土质取样、筛分检测,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选择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填料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以指导以后的基床底层施工,确保基床表层的施工质量。
3.3测量准备由测量人员对现场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路基中线、两侧坡脚线、排水沟边线,测出原地面高程。
并把重要的中线点引出路基外,设置护桩,护桩每边的数量不少于3根。
路堤每填筑一层应测设一次边桩,并用石灰标出边线(应含加宽值),路堤每填筑1.5~2.0m后测设一次中桩。
4、施工工艺流程4.1施工工艺基床表层的填筑按验收基床底层、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以下A\B组填料施工工艺摘要:成渝客运专线作为我国西部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行车速度300公里/小时,路基填筑的质量直接影响整条铁路的运行质量和安全,如果使用改良土填料,在路基填筑成型之后,将无法满足路基工后沉降15mm的规范要求,优选级配、材质合格的砂岩作为路基基床表层以下填料,将能达到较好的填筑效果,保证路基填筑质量。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填料质量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成渝客运专线连接成都至重庆,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气候和地形影响,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暖春早,夏长秋雨,云雾多霜雪少。
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日照少,风力小。
日照年平均数为1000~1400小时,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
为了防止雨季对路基填筑质量的影响,本项目采用的路基基床表层以下填料是通过破碎制备的a、b组填料,以砂岩为主,路基本体a、b组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75mm,基床底层的ab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a、b组填料料源种类符合《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j447-2005)要求,a、b组填料的最大干密度ρdmax=2.31g/m3,最佳含水率wopt=4.7%,松铺系数为1.15。
以上数据由试验段测定。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1、基床表层以下ab组填料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1.1、施工方法路基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施工工艺及要求:填筑前预先规划好作业流程和各种机械作业路线,配齐相应的人员、机械及检测设备。
填筑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并按试验确实的松铺厚度进行填层厚度控制施工。
1.1.2、工艺要点分层填筑: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
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5cm。
自卸汽车卸土时,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使平整时控制填层厚度,填筑时两侧各加宽50厘米,以保证边坡压实密度。
浅谈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防水施工方法在高速铁路施工中,路基基床表层防水可有效防止雨水深入路基基床,防止基床强度因雨水深入而降低。
但因结构设计等原因,路基基床表层防水层厚度不超过10cm,常规混凝土防水层易开裂,易老化,无法保证其防水效果;而沥青混凝土防水层具有防渗效果好,长期使用不宜开裂和老化等优势,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二、施工特点及原理2.1特点沥青混凝土防水层具有防渗效果好,长期使用不宜开裂和老化、养生期短等优势。
2.2工艺原理路基基层处理完成后铺设慢裂乳化沥青透层,待其固化后铺设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在拌合站完成搅拌后由机械运输至施工现场,现场铺摊碾压,成型后养生一天即完成施工。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床表层清理洒布乳化沥青透层测量放样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混凝土碾压沥青混凝土接缝养护压实检测3.1.1施工准备1)沥青混凝土摊铺前检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沥青混凝土施工不得在气温低于10℃、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2)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满足要求,其中集料加热温度:180℃~210℃并保持稳定;沥青加热温度:160℃~170℃并保持稳定;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170℃~180℃并保持稳定,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高于195℃应予以废弃。
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不低于165℃;初压温度不低于150℃,初压终了温度不得低于135℃;终压温度不低于120℃,终压终了温度不得低于110℃。
3.1.2基床表层清理用洒水车将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湿润并人工清理浮土,残渣等,同时需符合以下要求:1)乳化沥青喷洒前如基床表面过于干燥时,应对级配碎石表层进行少量洒水,待表层稍干后再洒布乳化沥青。
2)洒布方式采用洒布车,洒布车设有排式和手提式两种喷洒功能。
按用量1.8kg/㎡洒布均匀,喷洒时保证相同单位面积不同沥青洒布量时洒布车的行驶速度、油泵及汽车变速箱排档位置,不得形成油膜。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姚楠【摘要】Technology research test section through the railroad rolling three tenders six civil engineering work area Graded gravel sub grade bed. After optimization summary, determine the mix with graded gravel bed base, construc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testing methods, an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to regulate the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underlying sub grade construction quality played a good role in filling.%通过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六工区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碾压工艺试验段研究,总结优化后确定了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检测方法,并进行推广应用,对规范施工、保证基床底层填筑施工质量起到了较好作用。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42-43,46)【关键词】试验;施工工艺;控制标准【作者】姚楠【作者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81 概述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六工区施工区段位于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境内,起始里程 DK551+794.1~DK570+112.1。
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工艺试验施工方案摘要:铁路路基表层施工指导方案。
关键词:级配碎石、压实厚度、粒径、碾压遍数abstract: the guidance plan of railway embankment surface layer construction a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graded gravel; compacted thickness; particle size; rolled times中图分类号:f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工程概况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施工进展情况,选择已经到达基床表层底面高程的直线段路基进行试验,试验段长度为227.84m,作为基床表层试验段,本段基床表层由0.55m厚级配碎石,下铺厚0.15m粗砂夹铺一层复核土工膜组成。
二、试验目的(1)论证施工方法及碾压设备的类型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2)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良好的施工工艺、施工含水率、最佳的机械组合模式。
(3)提供虚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时间及压实后的填料厚度等施工参数。
(4)提供碾压后路基填筑基床表层地基系数k30试验、动态变形模量evd试验及压实系数k试验成果,用于指导全线基床表层的施工。
三、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组织(一)机械配置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3-1;表3-1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二)测量及检测仪器配置表测量及检测仪器配置见下表3-2;表5-3测量及检测仪器配置表四、试验方案(一)、材料技术要求1、砂垫层(1)、砂为粗砂。
(2)、复合土工膜:具体指标为纵横向断裂强度不小于20kn/m,伸长率不小于30%,cbr顶破强力不小于3.2kn,纵横向撕破强力不小于0.7kn,耐静水压不小于1.8mpa。
2、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1)、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落筛及磨耗率不应大于30%,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不应大于6%。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工法中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参编人员:李健李振平张晓龙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一、前言为确保时速350公里铁路运行的平顺性、稳定性。
哈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表层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料结构,以控制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增强路基刚变的均匀性。
为此在级配碎石填筑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确定的路基结构,填料标准及双控指标进行施工。
通过试验制定出完整的施工工艺(工法)指导施工。
为了进一步明确施工标准、施工工艺及施工检测中的主要问题,制定要点。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加固路基表层的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工法以中铁九局哈大高速铁路辽阳段为工程实例,具体研究级配碎石填筑的施工方法、检测方法、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及适用条件和施工的质量控制等。
二、工法特点1)基床表层采用厂拌级配碎石,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劳动强度低、机械自动化率高。
2)施工工艺简单易行,质量检测容易掌握,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压实度高。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得铁路、公路工程基床表层施工。
四、施工工艺(一)、基床结构路堑基床表层先铺0.1m中粗砂,再铺厚0.5m级配碎石;路堤基床表层铺厚0.6m级配碎石。
横断面见图I(二)材料要求1、材质要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由河道中的天然砂夹卵石经破碎、筛分后,按级配要求厂拌而成。
材质要求见表(1)表(1)级配碎石材质标准试验项目筛孔边长/mm 标准规定值颗粒级配通过率/% 指标45 10025 82~10016 67~917.1 41~751.7 13~460.5 7~320.1 0~110.075 0~7小于0.5mm细集料液限≤25%小于0.5mm细集料塑性指数≤5%D15/d85 <40.5mm以下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含量≤66大于16mm颗粒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30洛杉矶磨耗率≤50%大于1.7mm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12%黏粒团及其他杂质含量≤0.5%2、级配要求,见表(2)。
一、编制依据1、铁道部颁布《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2、铁道部颁布《高速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4、《路基通用参考图》图号:兰乌二线甘青施路-05;5、本段设计文件及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下发的有关文件。
二、试验段试验目的、范围2。
1试验目的(1)通过路基基床表层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方式。
(2)通过试验,确定级配碎石的施工配合比、填筑摊铺厚度、不同天气情况下碾压设备的碾压遍数。
(3)通过试验,填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通过本试验段的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LXS-**标各分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2。
2试验范围本试验段为DK**~DK**段正线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
三、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及测量检测仪器投入设备情况3.1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详见表1表1、主要机械设备表3。
2人员情况进行试验段施工前,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部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主要参与人员见表2。
表2、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表3.3测量、检测仪器见表3表3、测量、检测仪器表四、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1)级配碎石原材料已检验、试验合格。
(2)技术交底书已编制并下达,施工人员培训已完成。
4。
2填料要求(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基床表层填筑为40cm厚级配碎石;(2)级配碎石质量要求按照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4。
3料源选定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以及实际施工情况,调查选定级配碎石料源,并对选定的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1)在粒径大于22。
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应不小于30%。
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工艺及方法
1.施工工艺
按设计要求,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加3%或5%的水泥,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法
⑴级配碎石生产
级配碎石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场拌法生产,拌和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电子自动计量,电控加水。
级配碎石根据击实试验测定最优含水量,为考虑级配碎石在运输、摊铺中含水量的损失,拌制时适当调高0.5~1%。
使用装载机将三种不同规格的粒料分别投入相应的仓内。
拌和站在停机前应先停止粒料的供给,使滚筒空转3~5min,待余料出尽再停
机。
⑵施工参数试验
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设备、施工组织。
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
⑶运输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根据摊铺碾压能力、运输线路、运距和运输时间,选用自卸汽车的数量,保证满足施工。
自卸车装料按其载重量装足,并按指定地点和顺序卸料,现场专人指挥。
⑷填筑过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由填料拌合站供应,分层填筑,每层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平地机进行摊铺。
基床底层填筑至设计标高后,根据监测结果,当系统分析评估未达到预期值时,及时调整设计,使其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当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满足要求后,进行基床表层填筑。
⑸填料平整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基床表层的填筑按上料区段、平整、碾压、检测“四区段”组织施工。
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
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每层的摊铺厚度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
在摊铺填料时,应对下
承层进行清理、整修。
根据填层厚度(含松铺系数),设置挂线标准桩,藉以控制摊铺厚度和标高。
⑹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
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
⑺压实质量检测
基床表层填筑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压实系数K,静态变形模量Ev2,动态变形模量Evd指标控制质量应符合设计标准规定。